菩提達摩(Bodhidharma ?~536)是什麼意思,中國百科全書中菩提達摩(Bodhidharma ?~536)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菩提達摩(Bodhidharma ?~536)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菩提達摩(Bodhidharma ?~536)

【菩提達摩(Bodhidharma ?~536) 】

  Putldamo

  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天竺人,屬婆羅門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據《景德傳燈錄》載,其為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屬剎帝利種姓,通曉大小乘佛法,於梁普通八年(527)泛海達於南海(今廣東廣州),廣州刺史具禮迎接,梁武帝遣使請其至金陵(今江蘇南京),因晤談不契合,於同年潛行至北魏,寓於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世稱「壁觀婆羅門」,所傳安心禪法,深受魏孝明帝推崇,僧俗信向者甚眾。

  菩提達摩在北魏傳授的是以《楞伽經》為依據的獨特大乘禪法。他提出了「理入」和「行入」的「入道」途徑。「理入」即「壁觀」,其內容為「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塵障故。令捨偽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不隨他教,與道冥符,寂然無為」。這種特重心性的大乘壁觀,主要是喻人心如牆壁,中直不移,從認識上捨偽(拋棄現實世界)、歸真(追求超現實的真如世界)、無自(否認個人存在的真實性)、無他(否認他人以致整個客觀世界存在的真實性),排除一切執見。行入指萬行同攝的「四行」。即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四行著重在於勸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愛憎情慾,嚴格按佛教教義苦下功夫。理入屬於宗教理論,行入屬於宗教實踐,即禪法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義,也就是菩提達摩的簡易禪法。

  他到中國開創的新禪法,經其弟子慧可等以下幾代禪師的闡發,到惠能時正式形成禪宗。惠能法嗣神會,堅持南宗為禪宗正宗正統,認定自菩提達摩至惠能六代系一脈相承,從此菩提達摩被尊為東土禪宗初祖。其後智炬作《寶林傳》,本北魏吉迦夜、曇曜譯《付法藏因緣傳》時敘述的西天(天竺)世系的廉潔以,以西天佛祖傳自迦葉至菩提達摩為二十八世,以後此說復為《景德傳燈錄》、《傳法正宗記》等所採用。

  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後人所假托。

  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曇林等。(左益寰)

分類:中國百科全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國百科全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