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摭言
卷十三
○敏捷
王劇,絳州人,開耀中,任中書舍人。
先是五王同日出閣受冊,有司忘載冊文;百寮在列,方知闕禮。
劇召小吏五人,各執筆,口授分寫,一時俱畢。
開元中,李翰林應詔草《白蓮花開序》及《宮詞》十首。
時方大醉,中貴人以冷水沃之稍醒,白於御前索筆一揮,文不加點。
一溫一 庭筠燭下未嘗起草,但籠袖憑幾,每賦一詠一吟而已,故場中號為「一溫一 八吟」。
段維晚富辭藻,敏贍第一。
常私試八韻,好吃煎餅,凡一個煎餅成,一韻粲然。
昭宗天復元年正旦,東內反正,既御樓,內翰維吳子華先至,上命於前跪草十餘詔,簡備精當,曾不頃刻。
上大加賞激。
短李鎮揚州,請章孝標賦《春雪詩》,命札於台盤上。
孝標惟然,索筆一揮云:「六出飛花處處飄,黏窗拂砌上寒條。
朱門到晚難盈尺,儘是三軍喜氣消。」
白中令鎮荊南,杜蘊常侍廉問長沙,時從事盧發致聘焉。
發酒酣傲睨,公少不懌。
因改著詞令曰:「十姓一胡一 中第六一胡一 ,也曾金闕掌洪爐。
少年從事誇門地,莫向樽前喜氣粗。」
盧答曰:「十姓一胡一 中第六一胡一 ,文章官職勝崔盧。
暫來關外分憂寄,不稱賓筵語氣粗。」
公極歡而罷。
張祜客淮南,幕中赴宴,時杜紫微為支使,南座有屬意之處,索骰子賭酒,牧微吟曰:「骰子逡巡裹手拈,無因得見玉纖纖。」
祜應聲曰:「但知報道金釵落,彷彿還應露指尖。」
柳棠謁梓州楊尚書,因赴社宴。
楊公逼棠巨魚,棠堅不飲。
楊公口占一篇曰:「文章謾道能吞鳳,杯盞何曾解吃魚今日梓州陪社宴,定應遭者老尚書。」
棠應聲曰:「未向燕台逢厚禮,幸陪社會接余歡。
一魚吃了終無愧,鯤化為鵬也不難。」
柳公權,武宗朝在內庭,上常怒一宮嬪久之,既而復召,謂公權曰:「朕怪此人,然若得學士一篇,當釋然矣。」
目御前有蜀箋數十幅,因命授之。
公權 略不佇思而成一絕曰:「不忿前時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長門。
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拭淚痕。」
上大悅,賜錦彩二十疋。
令宮人拜謝之。
山北沈侍郎主文年,特召一溫一 飛卿於簾前試之,為飛卿愛救人故也。
適屬翌日飛卿不樂,其日晚請開門先出,仍獻啟千餘字。
或曰「潛救八人矣」。
裴慶余,鹹通末佐北門李公淮南幕,嘗游一江一 ,舟子刺船,誤為竹篙濺水濕近座之衣,公為之色變。
慶余遽請彩箋紀一絕曰:「滿額鵝黃金縷衣,翠翹浮動玉釵垂。
從教水濺羅衣濕,知道巫山行雨歸。」
公覽之極歡,命謳者傳之矣。
韋蟾左丞,至長樂驛亭,見李湯給事題名,索筆紀之曰:「渭水秦山豁眼明,希仁何事寡詩情只應學得虞姬婿,書字才能記姓名。」
鄭仁表起居,經過滄浪峽,憩於長亭,郵吏堅進一板,仁表走筆曰:「分陝東西路正長,行人名利火然湯。
路旁著個滄浪峽,真是將閒攪撩忙。」
裴廷裕,乾寧中在內庭,文書敏捷,號為「下水船」。
梁太祖受禪,姚洎為學士,嘗從容,上問及廷裕行止,洎對曰:「頃歲左遷,今聞旅寄衡水。」
上 曰:「頗知其人構思甚捷。」
對曰:「向在翰林,號為下水船。」
太祖應聲謂洎曰:「卿便是上水船也。」
洎微笑,深有慚色。
議者以洎為急灘頭上水船也。
○矛盾
令狐趙公鎮維揚,處士張祜嘗與狎宴。
公因視祜改令曰:「上水船,風又急,帆下人,須好立。」
祜應聲答曰:「上水船,船底破,好看客,莫倚拖。」
沈亞之嘗客遊,為小輩所試曰:「某改令書俗各兩句;伐木丁丁,鳥鳴嚶嚶,東行西行,遇飯遇羹。」
亞之答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欺客打婦,不當嘍囉。」
元和中長安有沙門。
善病人文章,尤能捉語意相合處。
張水部頗恚之,冥搜愈切,因得句曰:「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
徑往誇揚,乃曰:「比應不合前輩意也!」僧微笑曰:「此有人道了也。」
籍曰:「向有何人?」
僧乃吟曰:「見他桃李樹,思憶後園春。」
籍因撫掌大笑。
張處士《憶柘枝詩》曰:「鴛鴦鈿帶拋何處孔雀羅衫屬阿誰?」
白樂天呼為「問頭。」
祜矛楯之曰:「鄙薄問頭之誚,所不敢逃;然明公亦有「目連經」,《長恨辭》云:「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都不見。」
此豈不是目連訪母耶!」
章孝標及第後,《寄淮南李相》曰:「及第全勝十改官,金湯鍍了出長安。
馬頭漸入揚州郭,為報時人洗眼看。」
紳亟以一絕箴之曰:「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方干姿態山野,且更兔缺,然性好陵侮人。
有龍丘李主薄者,不知何許人,偶於知聞處見干而與之傳杯酌,龍丘目有翳,改令以譏之曰:「干改令,諸人 象令主:「措大吃酒點鹽,軍將吃酒點醬,只見門外著籬,未見眼中安障!」」龍丘答曰:「措大吃酒點鹽,下人吃酒點鮓,只見手臂著襴,未見口唇開誇!」一 座大笑。
○惜名
李建州,嘗游明州磁溪縣西湖題詩;後黎卿為明州牧,李時為都官員外,托與打詩板,附行綱軍將入京。
蜀路有飛泉亭,亭中詩板百餘,然非作者所為。
後薛能佐李福於蜀,道過此,題云:「賈掾曾空去,題詩豈易哉!」悉打去諸板,惟留李端《巫山高》一篇而已。
韓文公作《李元賓墓銘》曰:「文高乎當世,行出乎古人。」
李繆公,貞元中試《日有五色賦》及第,最中的者賦頭八字曰:「德動天鑒,祥開日華。」
後出鎮大梁,聞浩虛舟應宏辭複試此題,頗慮浩賦逾己,專馳一介取本。
既至啟緘,尚有憂色;及睹浩破題云:「麗日焜煌,中含瑞光。」
程喜曰:「李程在裡。」
裴令公居守東洛,夜宴半酣,公索聯句,元白有得色。
時公為破題,次至楊侍郎曰:「昔日蘭亭無艷質,此時金谷有高人。」
白知不能加,遽裂之曰:「笙歌鼎沸,勿作此冷淡生活!」元顧曰:「白樂天所謂能全其名者也。」
湖南日試萬言,王璘與李群玉校書相遇於岳麓寺。
群玉揖之曰:「公何許人?」
璘曰:「日試萬言王璘。」
群玉待之甚淺,曰:「請與公聯句可乎?」
璘 曰:「惟子之命。」
群玉因破題而授之,璘覽之略不佇思,而繼之曰:「芍葯花開菩薩面,棕櫚葉散野叉頭。」
群玉知之,訊之他事矣。
論曰:構思明速,稟生知乎用不以道,利口而已!矛盾相攻,其揆一也。
惜名掩善,仁者所忌,堯舜其猶病諸!
○無名子謗議
貞元中,劉忠州任大夫科選,多濫進,有無名子自雲山東野客,移書於劉:「吏部足下:公總角之車,奇童入仕,有方朔之專對,無枚皋之敏才。
佳句推 長,竿妙入神,善謔稱名字不正,過此以往,非僕所聞。
徒以命偶良時,身居顯職,方雲好經術。
重文章,賣此虛名,負其美稱。
今年聖上虛天官之署,委平衡之 權,所期公有獨見之明,清平為首;豈意公有專恣之幸,高下在心。
且數年以來,皆無大集,一昨所試,四方畢臻。
公但以搜索為功,糾訐為務,或有小過,必陷深 文;既毀其髮膚,又貶其官敘,使孝子虧全歸之望,良臣絕沒齒之怨。
豈以省闥從容之司,甚於府縣暴虐之政所立嚴法,樹威脅人,雲奉德音,罔畏上下!使聖主失 含宏之道,損寬仁之德,豈忠臣之節耶主上居高拱穆清之中,足下每以煩碎之事,奏請無度,塵默頗多;吳三接以示人,期一言以悟主;朝臣氣懾,選士膽驚;內以 承一寵一 承榮,外以作威作福,豈良臣之體耶!且兩京常調,五千餘人,書判之流,亦有碩學之輩,莫不風趨洛邑,霧委鹹京;其常袞之徒,令天下受屈;且袞以小道矯 俗,以大言誇時,宏辭曾下登科,平判又不入等;徒以竊居翰苑,謬踐掖垣,雖十年掌於王言,豈一句在於人口!以散鋪不對為古,以率意不經為奇;作者見之痛 心,後來聞之撫掌。
奈何輕蔽天下之才,以自稱為已高,以少取為公道!故卻至自伐稱兵,處父尚雲終喪其族。
以茲偏見,求典禮闈,深駭物情,實乖時望。
故 《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夫聖人用心,異代同體,袞雲親奉密旨,令少取入等,豈聖人容眾之意耶!為近臣而厚誣,干處士之橫議,甚不可也!況杜亞 薄知經籍,素懵文辭;李翰雖以辭藻擢第,不以書判擅名;不慎舉人,自貽伊咎。
又常袞謂所親曰,昨者考判,以經語對經,以史對史,皆未點對,考為下等。
先翰 有常無名判云:「衛侯之政由寧氏,魯侯之令出季孫。」
又常無慾云:「在陵室而須開,闕夷盤而不可。」
豈以經對史耶又嚴迪云:「下樊姬之車,曳鄭崇之履。」
豈以史對經耶數十年之間,布眾多之口,縱世人可罔,而先賢安可誣也今信四豎子,取彼五幽人,且吉中孚判以「大明御宇」為頭,以「敢告車軒」為尾,初類是 頌,翻乃成箴。
其問又「金盤」對於「玉府」,非惟問頭不識,抑亦義理全乖;據此口嘲,堪入縷。
張載華以「一江一 皋」對「瀍洛」;朱邵南以「養老」對「乞 言」;理目未通,對仍未識,並考入等,可哀也哉!王申則童子何知裴通以因人見錄!苟容私謁,豈謂公平夫有西施之容,方可論於美醜;無太阿之利,安可議其斷 割使五千之人,囂然騰口;四海之內,孰肯甘心!況宏辭大國光華,吏曹物色公明,立標榜令盡赴上都東京者,棄而不收,常袞大辱於國;豈以往來敗績,自喪秣陵 之使;今日復讎,欲雪會稽之恥。
雖擢須賈之發,袞不足以贖罪;負廉頗之荊,公不足以謝過。
況所置科目,標在格文,盡無宏辭,固違明敕。
欺天必有大咎,陵人 必有不祥。
足下以此持衡,實負明公;以此求相,實負蒼生!況公為主司,自合參議,信袞等升降由己,取捨在心;使士子含冤不得申,結舌不得語。
罔上若是,欺 下如斯。
豈以天德蓋高,帝閽難叫;亦由宰臣守道,任公等弄權!嗚呼,使朱雲在朝,汲黯當位,則敗不旋踵,安能保家宰輔侍郎,非公等所望也!無名子長揖詩 曰:三銓選客不須嗔,五個登科各有因。
無識伯和憐吉獠,弄權虞侯為王申。
載華甲第歸丞相,裴子門徒入舍人。
莫怪邵南書判好,他家自有景監親。」
顏標,鹹通中鄭薰下狀元及第。
先是徐寇作亂,薰志在激勸勳烈,謂標魯公之後,故擢之巍峨。
既而問及廟院,標曰:《寒素》。
京國無廟院。
薰始大 悟,塞默久之。
時有無名子嘲曰:「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
崔澹試《以至仁伐至不仁賦》,時黃巢方熾,因為無名子嘲曰:「主司何事厭吾皇,解把 黃巢比武王。」
趙騭試《被袞以象天賦》,更放韓袞為狀元。
或為中貴語之曰:「侍郎既試王者《被袞以象天賦》,更放韓袞狀元,得無意乎?」
騭由是求出華州。
劉允章試《天下為家賦》,為拾遺杜裔休駁奏,允章辭窮,乃謂與裔休對。
時允章出一江一 夏,裔休尋亦改官。
光啟中,蔣嶓以丹砂授善和韋中令。
張鵠,吳人,有文而不貧。
或刺之曰:「張鵠只消千馱絹。
蔣嶓惟用一丸丹。」
論曰:飛書譭謗,自古有之。
言之公,足以改過;不公,足以推命;睚眥讎之,無益於己。
夫子之謂桓魋,孟子之稱臧倉,其是之謂與!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