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集》近代曲辭: 紀遼東 隋·楊廣 其一 【原文】 遼東海北翦1長鯨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樂府詩集》近代曲辭

樂府詩集

近代曲辭

紀遼東

隋·楊廣

其一

【原文】

遼東海北翦1長鯨2,風雲3萬里清4。

方當銷鋒5散馬牛,旋師宴鎬京6。

前歌後舞振軍威,飲至解戎衣。

判7不徒行萬里去,空道五原歸。

【註釋】

1翦:剪除,消滅。

2長鯨:大鯨,這裡用的是比喻意,指巨寇。

3風云:指硝煙瀰漫的戰場氛圍。

4萬里清:指戰爭結束後萬里晴空,一切都回歸平靜。

5銷鋒:熔化兵器。

6鎬京:鎬京在今陝西長安縣西北,是西周時代的首都,又稱西都、宗周,周武王即位後,遷都鎬京。

鎬京與東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陽西),為西周時的兩大都城。

鎬京在這裡代指隋的都城。

7判:截然不同。

【譯文】

不遠萬里跨海渡一江一 ,征討遼東,終於剪除了遼東巨寇,使風雲瀰漫的戰場硝煙歸於平靜。

此時正應當熔化兵器放養馬牛,盡享太平。

將士們班師回朝,在京都設宴慶功。

酒席上歌舞歡鬧,更顯現出軍威。

戰士們開懷暢飲,直到醉了方才歸去。

我盛大之國,決不會去遼東白走一遭,空手歸來中原,要戰就一定會勝利而回!

其二

【原文】

秉旄1仗節2定遼東,俘馘3變夷風4。

清歌凱捷九都水,歸宴洛陽宮。

策功行賞不淹留5,全軍藉智謀。

詎6似南宮7復道上,先封雍齒8侯。

【註釋】

1旄(máo):代指用犛牛尾裝飾的旗子。

2節:古稱司節、竹節。

滿族敲擊打鳴樂器。

俗稱柳節、簸箕、柳條簸箕。

3俘馘(ɡuó):指敵人被俘虜斬殺。

4變夷風:指平定。

5不淹留:指不滯留,不吝惜封賞。

6詎(j&ugra一ve;):怎能,難道。

7南宮:唐及以後,尚書省六部統稱南宮。

8雍齒:漢代的人名。

這裡運用的是典故。

劉邦最忌恨雍齒,因為他雖然功勞多,但太張狂,劉邦幾次想把他殺掉。

劉邦定國後,封賞故舊親近,誅伐舊日私怨,張良力諫劉邦封賞夙怨雍齒,用來安定群臣之心。

【譯文】

我軍威浩蕩去平定遼東,敵軍被俘虜,我們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我們凱旋而歸,在洛陽宮開宴慶功。

這次戰爭取得勝利是全軍智慧凝聚的結果,慶功宴上,對全軍論功行賞,絲毫不吝惜對大家的封賞。

這次征討遼東獲得大的勝利,別說是尚書省這樣高級的官員得到了封賞,就連雍齒那樣素來有積怨的人也毫不例外。

【賞析】

《紀遼東》,隋煬帝所作。

隋煬帝在位期間曾三次征討遼東,即高句麗。

《通典》曰:「高句麗自東晉以後,居平壤城,亦曰長安城。

隨山屈曲,南臨水,在遼東南。

復有遼東、玄菟等數十城。」

大業八年,隋煬帝征伐高句麗,渡過遼水,與高句麗大戰於東岸,大敗高句麗,進圍遼東。

王建又有《渡遼水》,也出於此。

遼東行

唐·王建

【原文】

遼東萬里1遼水曲,古戍2無城復無屋。

黃雲蓋地雪作山,不惜黃金買衣服。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

年年郡縣送徵人,將與遼東作丘阪。

寧為草木鄉中生,有身不向遼東行。

【註釋】

1萬里:形容道路遙遠。

2古戍:指戍守的古城樓。

【譯文】

遼東之地路途遙遠,遼水曲曲折折難以橫渡。

戰士們戍守的古城樓已經破舊不堪,早已沒有城樓,城牆之上也早就沒有房屋了。

那裡氣候異常寒冷,常常是黃雲滿天冰雪蓋地,戰士們身上的衣服真是難以御寒!如果有厚厚的暖和的衣服可以抵禦這異地的寒冷,即使耗費掉萬兩黃金,又怎會吝惜呢?戰爭結束後戰士們各自收回弓箭準備回家,但遙望回家的路,唯覺遙遠路漫漫。

年年郡縣都有徵人而來,將在這淒寒的遼東戍守征戰,不知又有多少人犧牲於此。

我寧願生為草木,終生守候在家鄉的土地上,至死不往遼東這地方來!

【賞析】

繼隋煬帝出兵遼東,征討高句麗後,唐代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時,持續對高句麗出兵,戰爭前後長達幾十年。

王建的《遼東行》反映了戰事的艱苦,流露出反戰的情緒。

渡遼水

唐·王建

【原文】

渡遼水,此去咸陽五千里。

來時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1送死。

亦有白骨歸咸陽2,營家3各與題4本鄉。

身在應無回渡日,駐馬相看遼水傍。

【註釋】

1如:動詞,去。

2咸陽:古都城。

3營家:軍中的長官。

4題:上奏呈請。

【譯文】

離開咸陽,此去遼水漫漫五千里,還未出門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將隔海茫茫,今生很難再次相聚。

臨出門時母親又為我重新做了幾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無回,萬一死在路途中沒有乾淨的衣服可以殮葬。

也有徵人犧牲被送回咸陽,軍中長官呈請皇上讓烈士本鄉的人充任征戍。

想想自己真是可憐,身在外時將再沒有回來的日期,為此心裡無限傷感,茫然駐馬停在遼水之邊。

【賞析】

王建這首詩,只攝下士兵渡過遼河時的一個鏡頭,用戰爭開始前士兵們沉重的心情來打動讀者。

詩切入的角度別緻,寫得也別緻,但同樣能揭示戰爭的殘酷。

昔昔鹽

隋·薛道衡

【原文】

垂柳覆金堤1,蘼蕪2葉復3齊。

水溢芙蓉沼4,花飛桃李蹊5。

採桑秦氏女6,織錦竇家妻7。

關山別蕩子,風月守空閨8。

恆斂9千金笑十,長垂雙玉啼。

盤龍隨鏡隱,綵鳳逐帷低。

飛魂同夜鵲,倦寢憶晨雞。

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

前年過代北,今歲往遼西。

一去無消息,那能惜馬蹄。

【註釋】

1金堤:即堤岸。

堤之土黃而堅固,故用「金」修飾。

2蘼蕪(mí wú):香草名,其葉風乾後可做香料。

3復:又。

4沼:池塘。

5桃李蹊:桃李樹下的路。

6秦氏女:指羅敷。

漢樂府詩《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

這裡是用來表示思婦的美好。

7竇家妻:指竇滔之妻蘇蕙。

竇滔為前秦苻堅時秦州刺史,被謫戍流沙,其妻蘇蕙織錦為迴文詩寄贈。

這裡是用來表示思婦的相思。

8「關山」兩句:遊子已去關山之外,思婦則在風月之夜獨守空閨。

蕩子,在外鄉漫遊的人,即遊子。

9恆:常。

斂:收斂。

十千金笑:一笑值千金。

雙玉:指雙目流淚。

盤龍隨鏡隱:思婦無心打扮,用不著鏡子。

盤龍,銅鏡背面所刻的龍紋。

隨鏡隱,是說鏡子因為不用而藏在匣中。

綵鳳:錦帳上的花紋是鳳形。

逐帷低:是說帷帳不上鉤而長垂。

思婦懶得整理房間,故帷帳老是垂掛著。

飛魂:唐朝趙氏用《昔昔鹽》的每一句為題作詩,第十三首以本句為題,「飛魂」作「驚魂」。

同夜鵲: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意,用來形容神魂不定。

即夜裡睡不著,就像夜鵲見月驚起而神魂不定。

倦寢憶晨雞:像晨雞那樣早起不睡。

倦寢,睡覺倦怠,即睡不著。

牖(yǒu):窗戶。

空梁:空屋的房梁。

【譯文】

絲絲垂柳低垂,輕輕覆蓋在金黃色的堤岸上。

又是濃濃夏日,蘼蕪的葉子又變得異常繁茂濃密。

在美麗的荷葉映襯下顯得更加碧綠的池塘水溢出池塘外,桃李隨風而落的花瓣飄然而下,撒滿樹下的路。

思婦長得如採桑的羅敷般貌美,她對丈夫的思念情懷像織錦的竇家妻那樣真切。

丈夫已去關山之外,思婦則在風月之夜獨守空閨。

獨處閨中,她常收斂笑容,整日流淚。

遊子不在的日子她無心打扮,用不著鏡子,銅鏡背面所刻的龍紋因鏡子不用也被藏在匣中。

思婦懶得整理房間,鳳形花紋的帷帳不上鉤而長垂。

思婦因思念丈夫神魂不定,夜裡睡不著,就像夜鵲見月驚起而神魂不定,也像晨雞那樣早起不睡。

丈夫久行不歸,思婦的住屋也漸漸蕭條破落。

她居住的房屋內窗戶昏暗,到處滿懸著一張一張的蜘蛛網;空廢的屋樑上,剝落著一塊一塊的燕巢泥。

丈夫征戍行蹤不定,前年還在代州,而今卻在遼西。

一去從此便再無消息,何時才能聽到丈夫歸來的馬蹄聲?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詩。

前四句寫春末夏初的景物,引出思婦。

接著四句用舊事喻思婦守空閨。

再用八句寫思婦的悲苦情狀,妙在用景物的襯托,把思婦的思念之切活畫了出來。

最後以問句作結,內心的埋怨之情表露無遺。

這首詩同其閨怨詩一樣,並無多少新意,但「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是當時傳誦的名句。

牖暗,梁空,蛛網懸掛,燕泥落下,在工整的對偶和確切、形象的語言運用中,把門庭冷落的情況以及思婦極端淒涼悲苦的心情完全表現出來。

傳說在大業五年(609),薛道衡將要被處死時,隋煬帝問他:「你還能寫「空梁落燕泥」這樣的詩句嗎?」

由於隋煬帝忌薛的詩才而特別提出這句詩,因而使之傳為名句。

這兩句詩可用來形容人去樓空、好景不常這類景況。

清平調三首

唐·李白

其一

【原文】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1露華濃。

若非群玉2山頭見,會3向瑤台4月下逢。

【註釋】

1檻:欄杆。

2群玉:山名。

神話傳說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因山中多玉石,所以得名。

3會:應該。

4瑤台:西王母所居宮殿。

【譯文】

雲霞想要她的衣裳,鮮花想要她的容貌;春風吹拂著欄杆,花上的露珠是那麼濃盛。

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於群玉山頭,那一定只有在瑤台月下,才能相逢!

【賞析】

《清平調》,唐代大曲名,《樂府詩集》編入中,後用做詞牌名。

此詩作於天寶二年暮春李白供奉翰林時。

正是芍葯花開的季節,皇上乘夜召見太白,貴妃楊玉環乘步輦來到此處。

春暖花開,唐明皇十分高興,詔選梨園子弟中最優秀者前來助興。

唐明皇以一句「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令李白速進《清平調》三首,並令李龜年歌之。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艷。

首句以雲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一寵一 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

這樣反覆作比,塑造了艷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詩人採用雲、花、露、玉山、瑤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讚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

其二

【原文】

一枝紅艷露凝香1,雲雨巫山2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3飛燕倚新妝。

【註釋】

1一枝紅艷露凝香:指牡丹花(芍葯花)而言。

2雲雨巫山:宋玉《高唐賦》描寫楚王與巫山神女歡會,神女離去時辭別說:「妄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陰,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後用來指男女歡會離別。

3可憐:可愛。

【譯文】

貴妃就是一枝帶露的牡丹,艷麗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會,枉然悲傷斷腸。

請問漢宮得一寵一 妃嬪,誰能和她相比?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

【賞析】

第二首,寫貴妃的受一寵一 幸。

首句寫花受香露,襯托貴妃君王一寵一 幸;二句寫楚王遇神女的虛妄,襯托貴妃之沐實惠;三、四句寫趙飛燕堪稱絕代佳人,卻靠新妝專一寵一 ,襯托貴妃的天然國色。

詩人用抑揚法,抑神女與飛燕,以揚楊貴妃的花容月貌。

其三

【原文】

名花1傾國2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3春風無限恨,沉香亭4北倚闌干。

【註釋】

1名花:指牡丹花。

2傾國:指楊貴妃。

3解釋:消除。

4沉香亭:亭子名稱。

在唐興慶宮龍池東。

【譯文】

楊貴妃絕代佳人與紅艷牡丹相得益彰,美人與名花常使君王帶笑觀看。

動人姿色似春風能消無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貴妃雙雙倚靠著欄杆。

【賞析】

第三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揉合,融為一體:首句寫名花與傾國相融;兩句寫君王的歡愉,「帶笑看」三字,貫穿了三者,把牡丹、貴妃、明皇三位一體化了。

三、四句寫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貴妃賞花,所有胸中憂恨全然消釋。

人倚欄杆、花在欄外,多麼悠閒,多麼風一流 !全詩語言艷麗,句句金玉,字字葩藻,人花一交一 映,迷一離 恍惚。

無怪乎深為玄宗欣賞,貴妃喜愛。

渭城曲1

唐·王維

【原文】渭城朝雨浥輕塵2,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3。

【註釋】

1渭城曲:樂府《近代曲》名,又稱「陽關曲」。

詩題一作「送元二使安西」。

安西,在今新疆庫車縣境。

2浥輕塵:意謂一場朝雨後,塵土濕潤不飛揚。

浥,沾濕。

3「勸君」兩句:勸君再乾一杯餞別酒,出了陽關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

【譯文】

渭城早晨的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老朋友請你再乾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的名曲。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陽關曲」或名「陽關三疊」。

赴安西必經陽關,即今甘肅敦煌。

詩的首兩句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三、四句寫惜別。

前兩句為送別創造一個愁鬱的環境氣氛,後兩句再寫頻頻勸酒,依依離情。

此詩後來被編入樂府,廣為傳誦,成為餞別的名曲。

白居易《對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句,且註明第四聲即「勸君更盡一杯酒」。

所謂《陽關三疊》,是因為詠唱時,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認為僅有末句重疊三唱。

按白樂天所說的「第四聲」,則應是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重疊。

不然「勸君」一句不可能為「第四聲」。

這首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別之情。

唐時即被譜成《陽關三疊》,歷代廣為流傳。

楊柳枝二首

唐·白居易

其一

【原文】

一樹春風萬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豐1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註釋】

1永豐:指永豐坊,為唐代東都洛陽坊裡名。

【譯文】

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

柳枝綻出細葉嫩芽,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蕩,比絲縷還要柔軟。

這樣一株生機勃勃的柳樹,卻長在永豐坊西南角的荒園中,只能顧影自憐,有誰來賞識關注它呢?

其二

【原文】

一樹衰殘委泥土,雙枝榮耀植天庭1。

定知玄像今春後,柳宿光中添兩星。

【註釋】

1天庭:指古代神話中的玉帝皇庭,也指帝王的宮廷。

此處即指宮廷。

【譯文】

垂柳一株,委身於永豐坊西南角的荒園中,因柔條極茂,被東使取兩枝植於宮中,從此榮耀百倍,無異升天。

料想今春的天象,將會有兩顆新星得蒙柳宿星的光芒惠澤了。

【賞析】

《楊柳枝》,白居易洛中所作也。

《本事詩》曰:「白尚書有妓樊素善歌,小蠻善舞。

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年既高邁,而小蠻方豐艷,乃作《楊柳枝》辭以托意曰:「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及宣宗朝,國樂唱是辭。

帝問誰辭,永豐在何處,左右具以對。

時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因東使命取兩枝植於禁中。」

憶一江一 南三首

唐·白居易

其一

【原文】

一江一 南好,風景舊曾諳1。

日出一江一 花紅勝火,春來一江一 水綠如藍2。

能不憶一江一 南?

【註釋】

1諳:熟記,熟悉。

2藍:植物名。

一種草本植物,葉子可以提制藍色染料。

【譯文】

一江一 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景我熟悉。

日出時,一江一 中的滾浪比火還紅艷,春天裡,一一江一 綠水彷彿被藍草浸染。

怎能讓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一江一 南?

【賞析】

此詩寫的是作者對一江一 南春一色 的美好回憶。

一江一 南的春一色 是多麼好啊,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一江一 南春一色 的種種佳處,作者的讚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

一江一 南的風景之美,並不是所聽得的傳聞,而是自己在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

如今回想起來,一江一 南的美景還歷歷在目,還是那樣的熟悉。

早晨日出後,一江一 花在陽光的照耀下那樣紅艷,像火焰一樣,紅得那樣熱烈;春天來了,一江一 水碧綠如藍花一樣。

一江一 花、一江一 水紅綠相映,色彩明艷,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

因為一江一 南太美了,才能令詩人回憶不休,怎能不憶一江一 南呢?以「能不憶一江一 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一江一 南春一色 的無限讚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餘情搖漾的境界中。

詩中作者以平易的語言表現了優美的情韻,喚起人們對祖國河山和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之情。

其二

【原文】

一江一 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1,郡亭枕上看潮頭2。

何日更重遊?

【註釋】

1山寺月中尋桂子:作者《東城桂》詩自注說:「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

2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

看潮頭:錢塘一江一 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譯文】

一江一 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樣的杭州;遊玩山寺尋找皎潔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臥其上玩賞那起落的潮頭。

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重新玩游?

【賞析】

如果說第一首是對一江一 南春一色 的客觀的把握、總體的描繪,來表明「一江一 南好」,那麼第二、第三首便是通過突出描繪蘇、杭這兩個被人喻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來驗證「一江一 南好」了。

古神話中有月中桂樹的傳說。

《南部新書》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

可見這寺中月桂的說法不過是寺僧自神其說而已。

但是,生活真實不等於藝術真實,作品運用這一傳說,意在表達杭州的非同凡俗。

同時「山寺月中尋桂子」也表現了詩人浪漫的想像,我們眼前彷彿現出怒放的丹桂,聞到桂子濃郁的芳香。

次句「郡亭枕上看潮頭」則描繪了錢塘一江一 入海的奇觀。

詩人通過對當年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兩個代表性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僅用兩句話就足以使人想見杭州之多彩多姿。

其三

【原文】

一江一 南憶,其次憶吳宮1;吳酒一杯春竹葉2,吳娃雙舞醉芙蓉3。

早晚4復相逢!

【註釋】

1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2竹葉:酒名。

3娃:美一女 。

醉芙蓉:形容舞姿之美。

4早晚:猶言何時。

【譯文】

一江一 南的回憶,其次就是回憶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總要再次相逢。

【賞析】

最後一首是描繪蘇州之美。

蘇州有當年吳王夫差為美人西施修建的館娃宮等風景名勝古跡,有名叫「竹葉春」的美酒佳釀,蘇州的女子也更美麗多姿,能歌善舞,她們的舞姿,令人聯想到那在風中沉醉的荷花。

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令人無比神往。

竹枝詞

唐·劉禹錫

【原文】

楊柳青青一江一 水平1,聞郎一江一 上踏歌2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4。

【註釋】

1一江一 水平:一江一 中流水平緩,水平如鏡。

2踏歌:一種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間,始於漢代,是有記載的歌舞相合的民間自娛舞蹈形式。

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已興起,到了唐代更是盛行。

3道是無晴卻有晴:這一句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把天「晴」和愛「情」這兩件不相關的事物巧妙地聯繫起來,表現出初戀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譯文】

一江一 邊的楊柳青青,垂著綠色枝條,水面平靜,忽然聽到一江一 面上情郎唱歌的聲音。

東邊出著太陽,西邊還下著雨,說是沒有晴天吧,卻還有晴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採用了民間情歌常用的雙關的手法,寫一位初戀少女聽到情人 的歌聲時乍疑乍喜的複雜心情,含蓄地表達出微妙的戀情,新穎生動,妙趣橫生。

宮中調笑

唐·王建

【原文】

一團一 扇1,一團一 扇,美人病來遮面。

玉顏憔悴2三年,誰復商量管弦?絃管,絃管,春草昭陽路斷3。

【註釋】

1一團一 扇:一團一 扇因其形如圓月而得名,中國古代的皇宮中常用,所以又叫宮扇。

2憔悴:困頓委靡的樣子。

3昭陽路斷:通往昭陽宮的路徑被湮沒。

昭陽,即昭陽宮,漢時宮殿。

後泛指嬪妃所居之宮。

【譯文】

一團一 扇啊,一團一 扇,美人病倒的時候用你來遮面。

到如今已經是憔悴了三年的容顏,而整日迴盪著急管繁弦的日子也一去不復返。

管弦啊,管弦,春天來了,昭陽殿前的路上綠草茵茵,但皇帝再也不會幸臨這裡了。

【賞析】

《宮中調笑》,又名「調笑令」、「轉應曲」、「三台令」等。

由「調笑」之名,可見此調原本只是一種遊戲的歌詞;由「轉應」之名,可見此詞的轉折,最初應該是和答的歌詞;由「三台令」之名,可見此調是從六言的「三台」變出來的。

《調笑令》本是專門供君王開玩笑的,王建卻用來抒寫宮中婦女的哀怨,別具一格。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樂府詩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