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集》鼓吹曲辭:【原文】朱鷺,魚以烏1。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樂府詩集》鼓吹曲辭

樂府詩集

鼓吹曲辭

朱鷺

【原文】

朱鷺,魚以烏1。

路訾邪2鷺何食?食茄下3。

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4。

【註釋】

1魚以烏:指鷺鳥吃魚,但吃掉魚後又想吐。

2路訾邪:表聲音,無義。

3食茄下:這句說的是鷺鳥在荷莖下進食。

茄,荷莖。

4問誅者:誅,一作「諫」。

意思是問進諫者。

【譯文】

鷺鳥吃魚,吃掉後又想吐。

鷺鳥以什麼為食呢?它在荷莖下進食。

是要嚥下去呢,還是要吐出來?這得去問擊鷺鳥鼓的進諫者,他們究竟是要對皇帝吐露真情,直言進諫呢,還是把有些言語自己嚥下去,不說給皇帝聽呢?

【賞析】

古代朝廷上樹立一面大鼓,上面裝飾有一隻紅色的鷺鳥。

這面鼓,就是面諫皇帝時用的。

朝臣向皇帝進諫時,就要先擊鼓。

此詩假借詠鼓,以勉勵進諫者要敢於向皇帝盡情吐露忠言。

戰城南

【原文】

戰城南,死郭1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為我2謂烏:「且為客3豪4,野死諒5不葬,腐肉安能去子6逃?」

水深激激7,蒲葦冥冥8。

梟9騎戰鬥死,駑馬十徘徊鳴。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註釋】

1郭:城郭,外城。

2我:作詩者自稱。

3客:戰死的士兵都來自他鄉,所以稱「客」。

4豪:與「嚎」相通。

號哭弔唁的意思。

5諒:當然。

6子:指烏鴉。

7激激:清澈的樣子。

8冥冥:茂盛繁密,顯得晦暗。

9梟:勇敢的人。

十駑(nú)馬:比喻怯懦者。

梁築室:是指在橋上蓋屋,表示社會秩序不正常,也有說是在橋上築營。

良臣:指忠心為國的戰士。

【譯文】

城南和外城以北都有戰事,陣亡的人死在野外,一屍一體被烏鴉啄食。

詩人見陣亡者棄一屍一原野,只能用烏鴉啼叫來代替親人的號哭招魂。

那些陣亡的人死於野外,自然無人收葬,他們的一屍一體逃不開烏鴉啄食。

城外水深清澈,蒲葦茂密繁盛,野外一片晦暗的景象。

勇敢的人為戰爭而獻出生命,怯懦者面臨戰爭則徘徊不前。

在橋上蓋屋,分不清哪是南哪是北,社會秩序極不正常。

無人收穫莊稼,你們統治者吃什麼?即使願為忠臣,但怎能做得到呢?思念那些忠心為國的戰士,那些忠臣真的是值得人紀念,天剛亮他們就得忙著去進攻敵人,晚上很晚了還沒回來。

【賞析】

此詩屬漢《鐃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悼念陣亡將士,揭露戰爭災難的作品。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開頭三句,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思路帶進了一場激烈的戰爭之中。

城南、郭北,互文見義,是說城南城北,到處都在進行戰爭,到處都有流血和死亡。

「車錯轂兮短兵接」,刀光劍影,殺聲震天。

戰爭過後,大地上橫七豎八躺滿了一屍一體,成群的烏鴉,「呀呀」地叫著,爭啄著這些無人掩埋的戰士。

面對這樣的慘狀,誰能不驚心動魄?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清人陳本禮《漢詩統箋》說這幾句的意思是:「客固不惜一己殪之一屍一,但我為國捐軀,首雖離兮心不懲,耿耿孤忠,豪氣未泯,烏其少緩我須臾之食焉。」

這種解釋,似乎是把這首詩歌理解成了為忠心耿耿報效朝廷而戰死的將士所唱的讚歌,恐怕與詩歌的原旨不相合。

這裡,「豪」當同「嚎」,是大聲哭叫的意思。

「且為客豪」,是詩人請求烏鴉在啄食之前,先為這些慘死的戰士大聲慟哭。

「嚴殺盡兮棄原野」(《楚辭·國殤》)。

詩人意思是:死難戰士的一屍一體得不到埋葬,那腐爛的肉體,難道還能逃離啄食的命運嗎?你們何不先為他們慟哭一番呢?

「水深激激,薄葦冥冥」兩句,通過景物描寫,進一步渲染戰場荒涼悲慘的氣氛。

清涼的河水流淌著,茫茫的蒲葦瑟瑟著,似乎在向人們哭訴著戰爭的災難。

「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

突然,一聲戰馬的長嘶,引起了詩人的注意:它身受重傷,已經不中用了,但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鳴著不肯離去。

表面上,是對戰場上的景物作客觀敘寫,但這些景物,卻是經過詩人嚴格挑選了的典型畫面,無一不寄托著詩人深沉的感情在內。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

這裡,不只是對眼前戰場的情景進行描述,而是把眼光移向了整個社會:戰爭不僅把無數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淵,而且破壞了整個社會生產,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詩人憤怒地質問:在橋樑上築了營壘工事,南北兩岸的人民如何交往?勞動生產怎麼能夠正常進行?沒有收成,君王你將吃什麼?將士們饑乏無力,如何去打仗?

最後四句,詩人抒發了對死難士卒的哀悼之情。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

意謂:懷念你們這些戰死疆場的人!你們實在令人懷念!「子」和「良臣」在這裡是同位語,指那些犧牲了的戰士。

詩人飽含感情,用一個「誠」字,傾吐了自己內心的悲痛。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兩句是說:早晨發起攻擊之時,你們個個都還是那樣生龍活虎,怎麼到了夜晚,卻見不到歸來的身影呢?語句極其沉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

結尾兩句同開頭勇士戰死遙相呼應,使全詩充滿了濃重的悲劇氣氛。

這首歌辭中死人居然說話了,這是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的例證。

巫山高

【原文】

巫山高,高以1大;淮水深,難以逝2。

我欲東歸,害梁3不為?我集4無高曳5,水何梁湯湯6回回7。

臨水遠望,泣8下沾衣。

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9!

【註釋】

1以:表並列的連詞,「且」的意思。

2逝:原來指水流,這裡指渡過。

3害:發語詞,為什麼的意思。

梁:表聲,無義。

下「水何梁」同。

4集:停止。

5高曳:高,指竹篙。

曳,指楫,划船用的槳。

6湯湯(shānɡ shānɡ):水流大而且急。

7回回:水流迴旋的樣子。

8泣:淚水。

9謂之何:有什麼辦法呢?

【譯文】

巫山高不可極,淮水深不見底,難以渡過。

我想回家東去,為什麼不能夠呢?只因山高水深,重重阻隔,無法橫渡。

我臨水遠望,只見淮水浩浩湯湯,水流迴旋,見山高水險,淚水不禁沾濕了衣裳。

遠在他鄉的人,雖然心裡思念家鄉,又有什麼辦法呢,終究是難以回去呀!

【賞析】

巫山,在今四川東部。

這首詩是一首遠在他鄉的人思歸之詩。

古詞有言,「想像巫山高」,「巫山高不極」。

巫山之高,臨水遠望,只言思歸之意。

上陵

【原文】

上陵何美美1,下津2風以寒。

問客3從何來,言從水中央。

桂樹為君船,青絲為君笮4,木蘭5為君棹6,黃金錯7其間。

滄海之雀赤翅鴻,白雁隨。

山林乍開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8之水,光澤何蔚蔚9。

芝為車,龍為馬,覽遨遊,四海外。

甘露十初二年,芝生銅池中,仙人下來飲,延壽千萬歲。

【註釋】

1上陵何美美:登上上陵但見景色何其美好。

2下津:指從陵上下來到達水邊。

3客:指仙人。

4笮(zuó):竹子做的繩索,西南少數民族用以渡河。

這裡指維繫船的繩索。

5木蘭:樹木名。

6棹:划船的工具。

7錯:塗飾。

8醴(lǐ)泉:甘甜的泉水。

古人以為是祥瑞。

9蔚蔚:茂盛的樣子。

十甘露:漢宣帝年號。

芝生銅池中:古人以生出芝草為吉祥之兆。

【譯文】

登上諸陵但見景色何其美好,從陵上下來到達水邊,水邊的風何其清爽。

問仙人從哪裡來,仙人回答說他來自水中央。

仙人出現時所乘的船極其豪華,桂木造成船,連繫船用的繩索都是用青絲做成的。

划船的船槳是用木蘭做的,有黃金塗飾其間。

這時,只見水面上鳳凰出現,眾鳥隨從,出現於山林中,望去只見山林忽開忽合,連日月的光芒也被眾鳥所遮蔽。

甘甜的泉水,光澤熠熠。

我不禁想像神的車蓋形似靈芝,駕著龍,在天地間遨遊。

甘露二年,銅池中生出芝草,吉祥之兆引得仙人也下來飲於此泉中,人們喝了此泉的水更是延年益壽。

【賞析】

漢章帝元和中,有宗廟食舉六曲,加《重來》、《上陵》二曲,為《上陵》食舉。

這是漢宣帝時歌頌所謂祥瑞的詩。

「上陵」即登上漢朝諸帝的陵墓。

據史書記載,漢宣帝在即位前曾多次遨遊諸陵間。

此詩寫到了神仙的出現及各種祥瑞之物的到來。

「上陵」即「上林」,為漢代天子的著名遊獵之苑。

司馬相如《上林賦》,曾以「終始灞滻,出入涇渭」、「蕩蕩乎八川分流」,鋪陳過它周圍三百里的蒼莽壯闊;以「奔星更於閨闥,宛虹扡於楯軒」,誇飾過它離宮七十餘所的峻高富麗。

但《上陵》歌的主意,卻不在誇陳上林苑的「巨麗」,而是唱歎仙人降賜祥瑞的奇跡。

開篇兩句是讚美式的寫景:「上陵何美美」,歎上林樹木的蓊鬱繁美;「下津風以寒」,敘苑中水津的涼風澹蕩——正是「仙」客出現前的清奇之境。

林木幽幽,風聲颯然,衣袂飄飄的仙客突然現身,不能不令人驚異。

「問客從何來,言從水中央」。

前句問得驚訝,表現仙客之現莫知其來的飄忽無蹤;後句答得微妙,他竟來自煙水迷一離 的水中,簡直難以置信!但在仙客口中,卻只發為淡淡一語,似乎根本不值得一提。

其遙指水天、莞爾微笑的悠閒之態,愈加令人意外而驚喜。

仙客不僅來得神奇,其乘舟也格外芳潔富麗:「桂樹為君船,青絲為君笮,木蘭為君棹,黃金錯其間。」

笮(zuó):系船的竹索。

桂舟蘭棹,芬芳雅潔,映襯仙人的清風廣袖,正給人以「似不從人間來」的縹緲之感。

它不禁令人想起,屈原筆下的湘水之神,駕馭桂木龍舟,在洞庭湖上凌波飛駛的景象。

但青絲為笮、黃金飾棹,似又與仙人的身份不甚相應,倒是顯出了一種錯金繡銀的世俗富貴氣。

但漢人企慕的神仙生活,本就是世俗生活的延續和保存,反射出一種積極的對世間生活的全面關注和肯定。

這與後世描述的洞中枯坐、鄙棄富貴的仙人,頗有異趣。

此歌歌詠的上林仙客,顯露的正是漢人企羨的特點。

不過,他畢竟是「仙」,故其隨從也世不多見:「滄海之雀赤翅鴻,白雁隨。

山林乍開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赤鴻、白雁,世所稀聞。

它們的出現,往往被古人視為上天降賜的祥瑞,預兆著天下的太平。

當年漢武帝「行幸東海,獲赤雁」,就欣喜異常,還特為作了首《朱雁》之歌。

漢宣帝元康、神爵年間,這類五彩神鳥,曾成千上萬降集於京師宮殿及上林苑。

人們以為這都是神仙降賜的好兆,喜得宣帝屢次下詔「大赦天下」、賞賜臣下爵祿或牛酒。

這四句運用長短錯綜的雜言,描述鴻雁群隨,翅翼忽張忽合,翔舞山林之間,以至遮蔽日月的景象,奇異動人,令人有身臨其境、眼目撩亂之感。

神奇的還不止於此:「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正當鴻雁翔集之際,山林間突又湧出一股股泉水,清亮閃光、汩汩不絕,而且甜美可口,則不是人間凡水所可比擬。

隨著上林之「仙」降臨而出現的,正是如此應接不暇的奇跡。

全詩歌詠至此,彷彿有天花亂墜於字行之間。

「芝為車,龍為馬」以下,歌詠仙人的離去。

詩中說:人們還沉浸在對種種仙瑞的欣喜若狂之中,仙人卻冉冉升天、飄忽而去了。

他來的時候,乘的是蘭棹桂舟,浮現在煙水迷茫之間;離去時則又身登金芝、駕馭龍馬,消失在青天白雲之上。

此刻海天青青,仙人已渺無影蹤。

他究竟去向了哪裡?大概是到四海之外去覽觀遨遊了吧?這四句全為三言短句,抒寫仙人離去景象輕疾飄忽,留下了一種情系雲天、綿綿無盡的意韻。

歌中敘仙人以「金芝」為車,堪稱奇思。

不過這想像也有現實依據:據說公元前62年(宣帝元康四年),曾有「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簷下承水之槽)中」,被視為仙人降臨的瑞兆。

公元前52年(甘露二年),又有「鳳皇、甘露降集京師」。

金芝本產於「名山之陰、金石之間」,附近的水飲之可「壽千年」(葛洪《抱朴子》),而今卻生於簷下銅池,確是奇跡。

人們由此發生仙人以芝為車降臨宮殿的聯想,也正在情理之中。

至於「甘露」,乃「神露之一精一」,其味甘甜,飲之亦可長壽登仙。

武帝當年為了獲得它,曾「以銅作承露盤,高二十七丈」,「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欲以求仙」(《三輔故事》)。

而今亦降集京師,實為可喜可賀。

此歌最後「甘露初二年,芝生銅池中」四句,說的就是這類奇事。

字裡行間,蕩漾著人們對仙人降臨,賜飲金芝、甘露,以延年益壽的希冀和喜悅之情。

有所思

【原文】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復相思。

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

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1知之。

【註釋】

1高:與「皓」字相通。

即東方發白,天亮了。

【譯文】

我所思念的人,遠在大海南邊。

臨別時,你不知拿什麼禮物來贈送給我,只以鑲嵌著珍珠的玳瑁簪相贈以表達你的一片癡心。

送給我後我小心地用玉環把髮簪纏繞起來,以同樣表示對你的深情依戀。

後來聽說你變了心,我生氣地把這髮簪折斷砸碎了。

毀掉它,同時也想毀掉我們間的情意。

從今與你一刀兩斷,不再為你而相思難眠。

我下決心與你斷絕這份情意,但回想起我們當年的相見,初次見面時那份甜蜜,我又難下決心。

外面已是秋風蕭瑟的季節,雉為求偶發出了悲鳴聲,而人呢,誰不想有個好的伴侶?我現在猶豫難定,等天亮以後再做個最終的決定吧!

【賞析】

這首詩寫一位少一婦 ,獨處空閨,深深地思念著遠征邊塞的丈夫,情真意切,思致清幽綿邈。

唐初邊地戰火不斷,詩人有所感而作此詩。

詩通過對女主人公心理的細膩描繪,反映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表達了詩人的厭戰情緒和對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雉子班

【原文】

雉子1,班2如此。

之3於雉梁4。

無以吾翁孺5,雉子。

知得6雉子高蜚止,黃鵠蜚,之以千里,王7可思。

雄來蜚從雌,視子趨一雉。

雉子,車大駕馬滕8,被王9送行所中。

堯羊十蜚從王孫行。

【註釋】

1雉(zh&igra一ve;)子:指幼雉。

2班:同「斑」,指幼雉毛羽色彩斑斕。

3之:一作「至」,到的意思。

4梁:一作「粱」,指有稻粱之處。

5翁孺:指人類。

6得:這裡指被抓住。

7王:與「旺」相通,強壯有力的意思。

8滕:一作「騰」,跑的意思。

9王:一作「生」,活捉的意思。

十堯羊:翱翔。

【譯文】

幼雉的毛羽色彩斑斕,它飛到了可以覓食的稻粱之處。

老雉叮囑它要小心被人類捉了,不要不懂得知足,因貪食而忘了危險。

老雉知道幼雉被捉就飛來了,但它們沒有黃鵠那樣強壯有力,它們真羨慕黃鵠能夠高飛,如果在這個時候能有力高飛,那就可以救救幼雉了啊!可惜它們沒有那樣的才能。

見幼雉被捉,母雉和公雉都趕來救自己的孩子,但獵人已經將幼雉捉住,駕上車,獵人的馬已經迅速跑起來了,幼雉將被活捉到獵人的住處。

老雉仍依依不捨地跟著獵人的車飛行,久久不願離去。

【賞析】

這是一首寓言詩。

寫老雉目睹幼雉被捕的生離死別之情。

《樂府解題》曰:「古詞云:「雉子高飛止,黃鵠飛之以千里,雄來飛,從雌視。」

若梁簡文帝「妒場時向隴」,但詠雉而已。」

上邪

【原文】

上1邪,我欲與君相知2,長命無絕衰3。

山無陵4,一江一 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註釋】

1上:指老天。

2相知:相親近。

3無絕衰:指愛情永不衰絕。

4陵:山峰。

【譯文】

老天呀,我想與我心愛的人相遇相知,我們的愛情永不衰絕。

要想讓我們的愛情淡漠,除非山沒有山峰,大一江一 之水枯竭,冬天響雷下雨,夏天天降暴雪,天地混沌為一,才會與心愛的人斷絕情意。

可這些都是不可能出現的,我們的愛情會永久為一,始終不棄。

【賞析】

本篇是漢樂府民歌《饒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癡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在藝術上很見匠心。

詩的主人公在呼天為誓,直率地表示了「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願望之後,轉而從「與君絕」的角度落墨,這比平鋪更有情味。

主人公設想了三組奇特的自然變異,作為「與君絕」的條件:「山無陵,一江一 水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顛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

這些設想一件比一件荒謬,一件比一件離奇,根本不可能發生。

這就把主人公至死不渝的愛情強調得無以復加,以至於把「與君絕」的可能從根本上排除了。

這種獨特的抒情方式準確地表達了熱戀中人特有的絕對化心理。

深情奇想,確實是「短章之神品」。

臨高台

【原文】

臨高台以軒1,下有清水清且寒。

一江一 有香草目以蘭,黃鵠高飛離哉翻2。

關弓射鵠,令我主壽萬年。

【註釋】

1軒:高。

2離哉翻:這三字是音節詞,沒有實際意義。

【譯文】

登上高台,心情闊然開朗。

俯視台下,溪水靜靜流淌,清澈純透,給人以清爽之感。

岸邊的香草散發著像蘭花一樣迷人的芬芳。

抬頭望去,一隻黃鵠高飛空中,飛向遠方。

彎弓射鵠,我期盼自己主壽萬年。

【賞析】

古詞有言:「臨高台,下見清水中有黃鵠飛翻,關弓射之,令我主萬年。」

這首詩化用其詩句,寫登高台所見之景,以抒發作者的豪邁情懷及其渴望長生的心願。

上之回

唐·李白

【原文】

三十六離宮1,樓台與天通。

閣道2步行月,美人愁煙空。

恩疏一寵一 不及,桃李傷春風。

一婬一樂意何極,金輿向回中3。

萬乘出黃道4,千旗揚彩虹。

前軍細柳5北,後騎甘泉6東。

豈問渭川老7,寧邀襄野童8。

但慕瑤池宴9,歸來樂未窮。

【註釋】

1離宮:指上林苑有離宮三十六所,有建章、承光等一十一宮,平樂等二十五館。

李白2閣道:即復道,高樓之間架空的通道。

3金輿:天子的車架。

回中:漢宮名。

4黃道:是古人想像中太陽繞地運行的軌道。

5細柳:指軍營。

6甘泉:漢宮名。

故址在今陝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7渭川老:指渭水河畔垂釣的呂尚。

8襄野童:這裡運用的是典故。

黃帝出訪聖人,到了襄陽城迷路。

就向一個牧童問路,又問他治國之道。

牧童以「除害馬」為喻作答,被黃帝稱為「天師」。

後來就用以歌詠皇帝出巡。

9瑤池宴:瑤池是古代神話中神仙居住之地,在崑崙山上。

西王母曾於此宴請遠道而來的周穆王。

【譯文】

上林苑有離宮三十六所,離宮高聳入雲,樓台和天相連。

月亮在高樓之間架空的通道上流轉。

美人在煙霧迷茫中帶著點點愁緒。

自從失一寵一 之後,恩情漸漸淡了,桃李似乎也在春風中為美人今日的孤寂而傷懷。

君王的恣意享樂什麼時候才到盡頭,好讓他的車駕早日回到漢宮之中。

想像中皇帝的車駕繞著太陽的軌道疾馳行進,錦旗在朝日的彩虹間飄揚。

皇帝親自去細柳營和甘泉宮檢閱軍隊。

不知當今的皇帝能不能像周文王那樣起用在渭水河畔垂釣的老人,也不知道君王是否能向襄野牧童詢問治國之道。

真期望能夠有那一天,能夠和皇帝共宴,歸來其樂無窮。

【賞析】

《上之回》是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之一。

這首詩借美人的失一寵一 表達了對唐明皇巡幸遊仙,不關心國家之事,不重用人才的憤懣之情,以及詩人希望能夠得到重用,建功立業的情懷和功成身退的思想。

戰城南

梁·吳均

【原文】躞蹀1青驪馬2,往戰城南畿3。

五歷魚麗陣4,三入九重圍5。

名懾武安將,血污秦王衣6。

為君意氣重7,無功終不歸。

【註釋】

1躞蹀(xi&egra一ve; dié):行走的樣子。

2驪馬:黑馬。

3畿(jī):區域。

4魚麗陣:古代作戰時軍隊佈置的陣勢。

5九重圍:形容多層的圍困。

6「名懾」兩句:這兩句借用歷史上秦國的強大和白起的威名來襯托戰士的英勇。

武安將,指戰國時期秦國名將白起,他曾被封為武安君。

7意氣重:倒裝句法,即「重意氣」,實際指重報國立功的意氣。

【譯文】

戰士騎著青黑色的戰馬行走在去城南的路上,欲往那裡參加戰爭。

他十分英勇,曾經五次參加作戰,多次突入敵軍多層的包圍。

他的聲名可比秦國名將白起,他曾經跟隨秦王作戰立下了不世的功勳。

為了君王,他十分注重報國立功的意氣,發誓如果自己沒有建立功勳一定不會歸來。

【賞析】

《戰城南》,六朝文人常用漢樂府舊題寫作詩歌,往往和原作的情調不同。

吳均這首詩寫得較為悲壯,抒發了自己期望建功立業、立功邊塞的壯志豪情。

戰城南

唐·盧照鄰

【原文】

將軍出紫塞1,冒頓2在烏貪3。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4城南。

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潭。

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

【註釋】

1紫塞:即長城。

南梁周興嗣編綴的《千字文》,才巴長城稱為「紫塞」。

秦始皇築長城,西起臨洮,東至朝鮮,其長萬里,土色皆紫,故稱「紫塞」。

2冒頓(m&ogra一ve; dú):(?—前174),匈一奴一單于,冒頓是人名,姓攣鞮。

單于是匈一奴一部落聯盟的首領稱號。

冒頓在奪取單于之位後,統一了現在的蒙古草原,建立了強大的匈一奴一帝國。

3烏貪:漢代西域烏貪訾離國的省稱。

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在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昌吉市以北一帶。

4翼龍:是一類非常特殊的爬行動物,具有獨特的骨骼構造特徵,這裡是比喻用法,喻指異域的敵軍。

【譯文】

將軍騎馬出了紫塞長城,去與駐紮在烏貪的冒頓作戰。

兩軍在雁門關的北面發起了戰爭,我軍與敵軍在城南布下了陣勢。

戰爭一夜 未停,戰士們的雕弓發出的鳴聲抑揚動聽,鐵騎的奔跑聲到次日天亮還未斷絕。

戰士們晚上浴血奮戰,白天本應駐守休息,但他們並未停下來,只等作戰勝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覺。

【賞析】

唐高宗時代在邊境發動了多次戰爭,很多人以詩文借漢事表達思想。

盧照鄰這首《戰城南》就是通過讚頌漢軍將士討伐匈一奴一的英勇頑強精神,表達詩人的愛國熱情和建功立業的渴望。

戰城南

唐·李白

【原文】

去年戰桑干1源,今年戰蔥河2道。

洗兵3條支海上波,放馬4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一奴一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築城5備一胡一 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6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註釋】

1桑干:即桑干河,在山西大同城南六十里,源出馬邑縣北洪濤山。

2蔥河:蔥河即發源於西域蔥嶺的河,在今新疆境內。

「桑干」、「蔥河」、「條支」、「天山」都是邊疆地名。

3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穢。

4放馬:放牧戰馬。

5秦家築城:《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乃使蒙恬北築長城以守藩籬,卻匈一奴一七百餘里。」

6鳶(yuān):即老鷹,屬於鷹科的一種小型的鷹,常啄食腐一屍一爛肉。

【譯文】

去年征戰於桑干河源頭,今年轉戰蔥河河畔,曾經在條支海中洗過兵器上的污穢,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過疲憊的戰馬。

不遠萬里到這些地方征戰,三軍將士皆已耗盡了青春年華、衰老無比。

匈一奴一人以殺戮掠奪為業,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戰死荒漠之中,結果只是白骨黃沙。

秦築長城防禦一胡一 人的地方,漢時仍然烽火高舉。

烽火沒有燃盡的時候,那麼戰爭也就沒有結束的時候。

荒野上的戰鬥如此殘酷,戰敗的馬匹在戰場上悲鳴,而它的主人卻被烏鴉和鷹啄食,腸子都掛上枯樹枝頭。

士卒作了無謂的犧牲,將軍到頭來也一無所獲。

戰爭可不是什麼好東西,有德的君主只有在不得已時才用到它。

【賞析】

李白在這首詩裡抨擊封建統治者的窮兵黷武。

天寶年間,唐玄宗輕動干戈,逞威邊遠,而又幾經失敗,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一宗宗嚴酷的事實,會聚到詩人胸中,同他憂國憫民的情懷產生激烈的矛盾。

他沉思、悲憤,內心的呼喊傾瀉而出,鑄成這一名篇。

將進酒

唐·李白

【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1,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2!人生得意3須盡歡,莫使金樽4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5,會須6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7,將8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9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十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註釋】

1天上來:黃河發源於青海,因那裡地勢極高,故云「天上來」。

2「高堂」兩句:意思是歲月易逝,愁催人老。

3得意:有興致的時候。

4金樽:金盃,指華美的酒器。

5且為樂:姑且作樂。

6會須:應該。

7岑夫子,丹丘生:即岑勳和元丹丘,兩人都是李白的好友。

8將:請。

9鐘鼓饌(zhu&agra一ve;n)玉:功名富貴的代稱。

鐘鼓,即權貴人家的鐘鳴鼎食。

饌玉,以玉為饌,形容飲食一精一美。

十飲者:飲酒的人。

「陳王」兩句:意思是陳王曹植從前在平樂觀舉行宴會。

出自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

陳王,即曹植,因封於陳(今河南淮陽一帶),死後謚「思」,世稱陳王或陳思王。

主人:李白自稱。

沽:通「酤」,買或賣,這裡指買。

五花馬:毛色呈五種顏色的馬,這裡指名貴的馬。

千金裘:價值千金的狐裘。

萬古愁:形容愁苦之多。

【譯文】

你難道沒有看見,洶湧奔騰的黃河之水,有如從天上傾瀉而來?它滾滾東去,奔向東海,永遠不會回還。

你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深沉悲歎那一頭白髮?早晨還是滿頭青絲,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

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時,理應盡情歡樂,切莫讓金盃空對皎潔的明月。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這棟樑之才,就一定會有用武之地,即使散盡了千兩黃金,也會重新得到。

烹羊宰牛姑且盡情享樂,今日相逢,我們真要乾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請快喝不要停,我為你唱一首歌,請你們側耳為我細細聽。

在鐘鼓齊鳴中享受豐美食物的豪華生活並不值得珍貴,但願永遠沉醉不願清醒。

自古以來那些聖賢無不感到孤獨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陳王曹植過去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即使一鬥酒價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暢飲。

主人啊,你為什麼說錢已經不多,快快去買酒來讓我們一起喝個夠。

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統統用來換美酒,讓我們共同來消融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賞析】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雲。

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贇《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穎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

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

將進酒

唐·李賀

【原文】

琉璃鍾1,琥珀2濃,小槽酒滴真珠紅3。

烹龍炮鳳4玉脂泣,羅屏繡幕圍香風。

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註釋】

1琉璃鍾:形容酒杯之名貴。

2琥珀:琥珀是數千萬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

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或植物碎屑。

顏色一般為黃紅色,透明到半透明。

這裡借喻酒色透明香醇。

3真珠紅:真珠即珍珠,這裡借喻酒色。

4烹龍炮鳳:指廚餚珍異。

【譯文】

酒杯用的是琉璃鐘,酒是琥珀色的,還有珠紅的。

經過烹、炮的馬肉(龍)和雄雉(鳳)拿到口中吃的時候,還能聽到油脂被燒烤時的油爆聲,像是在哭泣。

用綾羅錦繡做的帷幕中充滿了香氣。

羅幃之中,除了食品與酒的香氣外,還有白齒的歌伎的吟唱和細腰的舞女和著龍笛的吹奏、鼉鼓的敲擊在舞蹈。

宴飲的時間是一個春天的黃昏,他們已歡樂終日了,他們飲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時光。

桃花被鼓聲震散了,被舞袖拂亂了,落如紅雨,他們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費了。

我奉勸你們要像他們那樣,終日喝個酩酊大醉吧,由於酒已被你們喝光,酒鬼劉伶墳上已經無酒可灑了!

【賞析】

此詩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時行樂的情景,作者似乎不遺餘力地搬出華艷詞藻、一精一美名物。

這是一首諷喻詩,既形象誇張地反映了統治者的豪華奢侈,又從跳躍的蒙太奇鏡頭中開拓了讀者的聯想,並寫出了自己對生活「死既可悲,生也無聊」的苦悶心理。

君馬黃

唐·李白

【原文】

君馬黃,我馬白。

馬色雖不同,人心本無隔。

共作遊冶盤1,雙行洛陽陌。

長劍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為五侯2客。

猛虎落陷阱,壯士時屈厄。

相知在急難3,獨好亦何益?

【註釋】

1盤:遊樂。

2五侯:河平二年,漢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譚、王商等五位為侯,世稱五侯。

3急難:指兄弟相救於危難之中。

【譯文】

你的馬是黃色的,我的馬是白色的。

馬的顏色雖然不同,但人心本是沒有什麼相隔的。

我們一起來遊樂玩耍,雙雙行馳在洛陽的街頭巷陌。

我們都腰挎明閃閃的寶劍,戴著修飾鮮麗的高高的帽子,都各自擁有千金裘,都是五侯的門客。

即使是猛虎,有時候也會不小心落在陷阱裡面,壯士有時也會陷於危難之中。

兄弟之間的情誼只有在急難中才能深厚,才能成為相知,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又有什麼好處呢?

【賞析】

《君馬黃》,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之一。

在這首詩裡,李白抒發的是知己難得的苦悶之情。

芳樹

陳·李爽

【原文】

芳樹千株發,搖蕩1三陽2時。

氣軟來風易,枝繁度鳥遲。

春至花如錦,夏近葉成帷3。

欲寄邊城客,路遠誰能持。

【註釋】

1搖蕩:這裡形容風中起舞的美妙姿態。

2三陽:太陽高照的日子,這裡指炎炎夏日。

3帷:帷帳,帷幕。

【譯文】

春來時,千株樹木都競相發出新芽,在夏日照耀下隨風搖蕩。

夏日易多風,枝葉繁茂常易阻隔鳥兒遠飛的腳步。

春來花似錦,夏日即將來臨,葉子繁茂如同帷幕低垂。

遠在他鄉的遊子想寄平安到家中,只是路途如此遙遠,怕無法到達。

【賞析】

這首詩是借季節的變遷而抒發自己久居在外、無法歸鄉的苦悶之情。

芳樹

梁·蕭衍

【原文】

綠樹始搖芳,芳生非一葉。

一葉度1春風,芳芳自相接。

色雜亂參差2,眾花紛重疊。

重疊不可思,思此誰能愜3。

【註釋】

1度:過,經歷。

2參差:不齊。

3愜:愜意,心情舒暢的意思。

【譯文】

轉眼間樹木就變綠了,微風過處,散發著滿樹的芳香。

這芳香並非一片葉子所能發出來的。

一葉經歷春風,眾葉都開始散發芳香,芳氣相接,才有這般春風醉。

只是秋天一來,樹木的葉子就要變黃枯萎了,顏色也在秋風的相逼下呈現出衰颯的樣子,眾花也紛紛而落。

滿眼都是黃花堆積,看到這般蕭瑟的情景千萬不能想太多,勾起了年華易逝的感傷怎能讓人心情舒暢呢?

【賞析】

此樂府詩為蕭衍感物興懷之作。

與其他詩人多憐花惜人不同,蕭衍之憐花則重在對芳樹的賞玩。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樂府詩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