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導讀》第二章、儒家的核心是什麼:還有人認為,孔子之 後儒分為八,八派各有側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儒家思想導讀》第二章、儒家的核心是什麼

儒家思想導讀

第二章、儒家的核心是什麼

孟子派的很多人認為儒家的核心是「仁」,而荀子派的很多人則認為是「禮」,也有人認為是「道」、是「德」、是「中庸」等等,說法不一。

還有人認為,孔子之 後儒分為八,八派各有側重。

小雅認為這些說法都不準確、不全面,孔子問道於老子,這時孔子心裡已經明白,「道」、「德」是最高的思想境界,所以才對弟子說 他今天見到了龍,但最高境界的思想卻救不了社會,只能退而求其次,所以孔子極力推行「仁」和「義」。

現在的人們很容易搞糊塗「道德仁義」這些概念,因為道家所說的「道德」和儒家所說的「道德」是有點區別,道家重道而儒家重德,「義」作為墨家的中心內容之 一,與儒家所說的「義」是有較大區別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義」是墨家的「義」,俠義、情義、朋友之義等皆是墨家所說的廣義的「義」。

如果不弄清這兩家不同 的義,勢必會造成爭論不休,最後邊自己也不知所云,尤其是百度貼吧上爭論的激烈程度已勢成水火。

儒家(包括道家)所說的「仁」和「義」是一個思想的兩個方面,天地已分,君臣就位,君對臣的「一愛一」稱之為「仁」,而臣對君的「忠」稱之為「義」。

推廣到行 政或企業,上級對下級的包容、一愛一護稱之為「仁」,下級對上級的支持、負責稱之為「義」。

對家庭來說父母對子女的慈一愛一、寬容稱之為「仁」,子女對父母的孝 順、養老稱之後「義」。

你不仁則我不義,就是說上級對下級失去了仁一愛一之心,則會導致下級對上級的不義,反之亦然,下級對上級不義,則上級也會對下級不仁。

回答儒家的核心問題,必須要分階段才能回答,因為儒家在不斷發展、擴充,就連孔子時代也是不斷學習完善的過程。

孔子時代的核心自然是「仁義禮」三者,孟子 則是突出「仁」的作用,荀子則突出「禮」的作用,但二者基本上還是孔子的主張,宋明之後,由於吸收了大量佛教禪宗思想,形成了「宋理學」、「明心學」的新 「核心」。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儒家思想導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