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卷六: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才子傳》卷六

唐才子傳

卷六

○白居易

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

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歎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

老夫前言戲之爾。」

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下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

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百餘篇,規諷時事,流聞禁中,上悅之。

召拜翰林學士,歷左拾遺。

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

權臣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賦《新井篇》言既浮華,行不可用,貶一江一 州司馬。

初以勳庸暴露不宜,實無他腸,怫怒奸一黨一 ,遂失志。

亦能順所遇,托浮屠死生說,忘形骸者。

久之,轉中書舍人,知制誥。

河朔亂,兵出無功,又言事不見聽,乞外,除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遷刑部侍郎。

會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鯁遭擯,乃放縱詩酒。

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頓爾索寞。

卜居履道裡,與香山僧如滿等結淨社,疏沼種樹,構石樓,鑿八節灘,為游賞之樂,茶鐺酒杓不相離。

嘗科頭箕踞,談禪詠古,晏如也。

自號「醉吟先生」,作傳。

酷好佛,亦經月不葷,稱「香山居士」。

與一胡一 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如滿、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時人慕之,繪《九老圖》。

公詩以六義為主,不尚艱難。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

後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者也。

雞林國行賈售於其國相,率篇百金,偽者即能辨之。

與元稹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與劉賓客齊名,曰「劉、白「雲。

公好神仙,自製飛雲履,焚香振足,如撥煙霧,冉冉生雲。

初來九一江一 ,居廬阜峰下,作草堂燒丹,今尚存。

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卷,及所撰古今事實為《六帖》,及述作詩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針集》三卷,並行於世。

○元稹

稹,字微之,河南人。

九歲工屬文,十五擢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

元和初,對策第一,拜左拾遺。

數上書言利害,當路惡之,出為河南尉。

後拜監察御史,按獄東川。

還次敷水驛,中人仇士良夜至,稹不讓邸,仇怒,擊稹敗面。

宰相以稹年少輕威,失憲臣體,貶一江一 陵士曹參軍,李絳等論其枉。

元和末,召拜膳部員外郎。

稹詩變體,往往宮中樂色皆誦之,呼為才子。

然綴屬雖廣,樂府專其警策也。

初在一江一 陵,與監軍崔潭峻善。

長慶中,崔進其歌詩數十百篇,帝大悅,問今安在,曰:「為南宮散郎。」

擢祠部郎中、知制誥,俄遷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後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初以瑕釁,舉動浮薄,朝野雜笑,未幾罷。

然素無檢,望輕,不為公議所右,除武昌節度使,卒。

在越時,辟竇鞏。

鞏工詩,日酬和,故鏡湖、秦望之奇益傳,時號「蘭亭絕唱」。

微之與白樂天最密,雖骨肉未至,愛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一交一 ,若合符契,唱和之多,無逾二公者。

有《元氏長慶集》一百卷及《小集》十卷,今傳。

夫松柏飽風霜,而後勝梁棟之任,人必勞餓空乏,而後無充詘之態。

譽早必氣銳,氣銳則志驕,志驕則斂怨。

先達者未足喜,晚成者或可賀。

況慶吊相望於門閭,不可測哉。

人評元詩如李龜年說天寶遺事,貌悴而神不傷。

況尤物移人,侈俗遷性,足見其舉止斐薄豐茸,仍且不容勝己,至登庸成忝,貽笑於多士,其來尚矣。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豈不聞言行君子之樞機,榮辱之主耶古人不恥能治而無位,恥有位而不能治也。

○李紳

紳,字公垂,亳州人。

元和元年武翊黃榜進士,與皇甫湜同年。

補國子助教。

穆宗召為翰林學士,累遷中書舍人。

武宗即位,拜中書侍郎平章事。

紳為人短小一精一悍,於詩特有名,號「短李」。

與李德裕、元稹同時,稱「三俊」。

集名《追昔游》,多紀行之作。

又《批答》一卷,皆傳。

初為壽州刺史,有秀才郁渾,年甫弱冠,應百篇科,紳命題試之,未昏而就,警句佳意甚多,亦有集,今傳。

○鮑溶

溶,字德源,元和四年韋瓘榜第進士,在楊汝士一時。

與李端公益少同袍,為爾汝一交一 。

初隱一江一 南山中避地。

家苦貧,勁氣不擾,羈旅四方,登臨懷昔,皆古今絕唱。

過隴頭古天山大阪,泉水嗚咽,分流四下,賦詩曰:「隴頭水,千古不堪聞。

生歸蘇屬國,死別李將軍。

細響風凋草,清哀雁入雲。」

其警絕大概如此。

古詩樂府,可稱獨步。

蓋其氣力宏贍,博識清度,雅正高古,眾才無不備具雲。

卒飄蓬薄宦,客死三川。

有集五卷,今傳。

○張又新

又新,字孔昭,深州人也。

初應宏辭第一,又為京兆解頭。

元和九年禮部侍郎韋貫之下狀元及第,時號為「張三頭」。

應闢為廣陵從事,歷補闕。

為性傾邪,諂事宰相李逢吉,為之鷹犬,名在「八關十六子「之目。

逢吉領山南節度,表為司馬,坐田伾事貶官。

李訓專一政 ,又新復見用。

後竟坐事謫遠州刺史。

仕終左司郎中。

善為詩,恃才多躪藉。

其一婬一蕩之行,卒見於篇。

嘗曰:「我少年擅美名,意不欲仕宦,惟得美妻,平生足矣。」

娶楊虔州女,有德無色,殊怏怏。

後過淮南,李紳筵上得一歌姬,與之偕老,其狂斐類此。

喜嗜茶,恨在陸羽後,自著《煎茶水記》一卷,及詩文等行於世。

○殷堯藩

堯藩,秀州人。

為性簡靜,眉目如畫。

工詩文,耽丘壑之趣。

嘗曰:「吾一日不見山水,與俗人談,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呼濁醪澆之,聊解穢耳。」

元和九年韋貫之放榜,堯藩落第,楊尚書大為稱屈料理,因擢進士。

數年,為永樂縣令。

一舸之官,彈琴不下堂,而人不忍欺。

雍陶寄詩曰:「古縣蕭條秋景晚,昔時陶令亦如君。

頭巾漉酒臨黃菊,手板支頤向白雲。

百里豈能容驥足,九霄終自別雞群。

相思不恨書來少,佳句多從闕下聞。」

及與沈亞之、馬戴為詩友,贈答甚多。

後仕終侍御史。

堯藩初游韋應物門牆,分契莫逆。

及來長沙,尚書李翱席上有舞《柘枝》者,容語淒惻,因感而賦詩以贈曰:「姑蘇太守青娥女,流落長沙舞《柘枝》。

滿座繡衣皆不識,可憐紅粉淚雙垂。」

眾客驚問之,果韋公愛姬所生女也,相於吁歎。

翱即命削丹書,於賓館中擢士嫁之。

今有集一卷傳世,皆鏗鏘蘊藉之作也。

○清塞

清塞,字南卿,居廬岳為浮屠,客南徐亦久,後來少室、終南間。

俗姓周,名賀。

工為近體詩,格調清雅,與賈島、無可齊名。

寶歷中,姚合守錢塘,因攜書投刺以丐品第,合延待甚異。

見其《哭僧》詩云:「凍須亡夜剃,遺偈病中書。」

大愛之,因加以冠巾,使複姓字。

時夏臘已高,榮望落落,竟往依名山諸尊宿自終。

詩一卷,今存。

○無可

無可,長安人,高僧也。

工詩,多為五言。

初,賈島棄俗時,同一居 青龍寺,呼島為從兄。

與馬戴、姚合、厲玄多有酬唱,律調謹嚴,屬興清越,比物以意,謂之「像外句」。

如曰:「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

又曰:「微一陽一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凡此等新奇,當時翕然稱尚,妙在言用而不失其名耳。

今集一卷相傳。

○熊孺登

孺登,鍾陵人,有詩名。

元和中為西川從事,與白舍人、劉賓客善,多贈答。

亦祗役湘中數年。

凡下筆,言語妙天下。

如:「一江一 流如箭月如弓,行盡三湘數夜中。

無奈子規知向蜀,一聲聲似怨春風。」

又《經古墓》云:「碑折松枯山火燒,夜台從閉不曾朝。

那將逝者比流水,流水東流逢上潮。」

類此極多。

有集今傳。

○李約

約,字存博,汧公李勉之子也。

元和中,仕為兵部員外郎。

與主客員外張諗極相知。

每單枕靜言,達旦不寐。

嘗贈韋況曰:「我有心中事,不向韋郎說。

秋夜洛一陽一城,明月照張八。」

性清潔寡慾,一生不近粉黛,博古探奇。

初,汧公海內名臣,多蓄古今玩器,約愈好之,所居軒屏公案,必置古銅怪石,法書名畫,皆歷代所寶。

坐間悉雅士,清談終日,彈琴煮茗,心略不及塵事也。

嘗使一江一 南,於海門山得雙峰石及綠石琴薦,並為好事者傳閟。

然亦寓意,未嘗戛然寡情,豪奪吝與。

復嗜茶,與陸羽、張又新論水品特詳。

曾授客煎茶法,曰:「茶須緩火炙,活火煎,當使湯無妄沸。

始則魚目散佈,微微有聲;中則四畔泉湧,纍纍然;終則騰波鼓浪,水氣全消。

此老湯之法,固須活水,香味俱真矣。」

時知音者賞之。

有詩集。

後棄官終隱。

又著《東杓引譜》一卷,今傳。

○沈亞之

亞之,字下賢,吳興人。

初至長安,與李賀結一交一 。

舉進士不第,為歌以送歸。

元和十年侍郎崔群下進士。

涇原李匯闢為掌書記。

為秘書省正字。

長慶中,補櫟一陽一令。

四年,遷福建一團一 練副使,事徐晦。

後累遷殿中丞御史內供奉。

大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為判官。

耆罷,亞之貶南康尉,後終郢州掾。

亞之以文辭得名,然狂躁貪冒,輔耆為惡,頗憑陵晚達,故及於謫。

嘗游韓吏部門。

杜牧、李商隱俱有擬沈下賢詩,蓋甚為當時名輩器重雲。

有集九卷,傳世。

○徐凝

凝,睦州人。

元和間有詩名。

方干師事之。

與施肩吾同里閈。

日親聲調,無進取之意,一交一 眷悉激勉,始游長安,不忍自衒鬻,竟不成名。

將歸,以詩辭韓吏部云:「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無人重布衣。

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遊子白身歸。」

知者憐之。

遂歸舊隱,潛心詩酒。

人間榮耀,徐山人不復貯齒頰中也。

老病且貧,意泊無惱,優悠自終。

集一卷,今傳。

余昔經桐廬古邑,山水蒼翠,嚴先生釣石,居然無恙。

忽自星沉,千載寥邈,後之學者,往往繼踵芳塵,文華偉傑,義逼雲天,產秀毓奇,此時為冠。

至今有長吟高蹈之風,古碑石刻題名等,相傳不廢。

攬轡徬徨,不忍去之。

勝地以一人興,先賢為來者重,固當相勉而無倦也。

○裴夷直

夷直,字禮卿,吳人。

元和十年禮部侍郎崔群下進士,仕為中書舍人。

武宗立,以罪貶驩州司戶。

宣宗初,為一江一 、華二州刺史。

終尚書左司員外郎、散騎常侍。

工詩,有盛名。

集一卷,今傳於世。

○薛濤

濤,字洪度,成都樂妓也。

性辨惠,調翰墨。

居浣花裡,種菖蒲滿門。

傍即東北走長安道也。

往來車馬留連。

元和中,元微之使蜀,密意求訪,府公嚴司空知之,遣濤往侍。

微之登翰林,以詩寄之曰:「錦一江一 滑膩峨嵋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詞客皆停筆,個個公侯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及武元衡入相,奏授校書郎。

蜀人呼妓為校書,自濤始也。

後一胡一 曾贈詩曰:「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樹下閉門居。

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知。」

濤工為小詩,惜成都箋幅大,遂皆制狹之,不以為便,名曰:「薛濤箋」。

且機警閒捷,座間談笑風生。

高駢鎮蜀門日,命之佐酒,改一字愜音令,且得形象,曰:「口似沒梁鬥。」

答曰:「川似三條椽。」

公曰:「奈一條曲何「曰:「相公為西川節度,尚用一破鬥,況窮酒佐雜一曲椽,何足怪哉!」其敏捷類此特多,座客賞歎。

其所作詩,稍欺良匠,詞意不苟,情盡筆墨,翰苑崇高,輒能攀附,殊不意裙裾之下出此異物,豈得匪其人而棄其學哉。

大和中,卒。

有《錦一江一 集》五卷,今傳,中多名公贈答雲。

○姚合

合,陝州人,宰相崇之曾孫也。

以詩聞。

元和十一年,李逢吉知貢舉,有夙好,因拔泥塗,鄭解榜及第。

歷武功主簿,富平、萬年尉。

寶應中,除監察御史,遷戶部員外郎,出為金、杭二州刺史。

後召人,拜刑戶二部郎中、諫議大夫、給事中。

開成間,李商隱尉弘農,以活囚忤觀察使孫簡,將罷去,會合來代簡,一見大喜,以風雅之契,即諭使還官,人雅服其義。

後仕終秘書監。

與賈島同時,號「姚、賈」,自成一法。

島難吟,有清冽之風;合易作,皆平澹之氣。

興趣俱到,格調少殊。

所謂方拙之奧,至巧存焉。

蓋多歷下邑,官況蕭條,山縣荒涼,風景凋弊之間,最工模寫也。

性嗜酒愛花,頹然自放,人事生理,略不介意,有達人之大觀。

所為詩十卷,及選集王維、祖詠等一十八人詩為《極玄集》一卷,《序》稱維等皆詩家射鵰手也。

又摭古人詩聯,敘其措意,各有體要,撰《詩例》一卷,今並傳焉。

○李廓

廓,宰相程之子也。

少有志勳業,攬轡慨然,而未肯屑就,遂困場屋中。

作《下第》詩曰:「榜前潛制淚,眾裡獨嫌身。

氣味如中酒,情懷似別人。」

時流皆稱賞,且憐之,因共推挽。

元和十三年獨孤樟榜進士,調司經局正字,出為鄠縣令。

累歷顯官,仕終武寧節度使,政有奇績。

工詩,極綺致。

與賈島相友善。

集今傳世。

○章孝標

孝標,字道正,錢塘人。

李紳鎮淮東時,春雪,孝標參座席,有詩名,紳命札請賦,唯然,索筆一揮云:「六出花飛處處飄,粘窗拂砌上寒條。

朱門到晚難盈尺,儘是三軍喜氣消。」

李大稱賞,薦於主文。

元和十四年禮部侍郎庾承宣下進士及第,授校書郎。

於長安將歸家慶,先寄友人曰:「及第全勝十政官,金湯鍍了出長安。

馬頭漸入揚州郭,為報時人洗眼看。」

紳適見,亟以一絕箴之曰:「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方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孝標慚謝。

傷其氣宇窘急,終不大用。

大和中,嘗為山南道從事,試大理評事。

仕終秘書正字。

有集一卷,傳世。

○施肩吾

肩吾,字希聖,睦州人。

元和十五年盧儲榜進士第後,謝禮部陳侍郎云:「九重城裡無親識,八百人中獨姓施。」

不待除授,即東歸,張籍群公吟餞。

人皆知有仙風道骨,寧戀人間升斗耶而少存箕、穎之情,拍浮詩酒,搴擘煙霞。

初讀書五行俱下,至是授真詮於仙長,遂知逆順顛倒之法,與上中下一精一氣神三田反覆之義。

以洪州西山,十二真君羽化之地,慕其真風,高蹈於此。

題詩曰:「重重道氣結成神,玉闕金堂逐日新。

若數西山得道者,兼余即是十三人。」

早嘗賦《閒居遣興詩》一百韻,頗述初心,大行於世。

著《辨疑論》一卷,《西山傳道》、《會真》等記各一卷。

述氣住則神住,神住則形住,為《三住銘》一卷,及所為詩十卷,自為之序,今傳。

○袁不約

不約,字還樸,長慶三年鄭冠榜進士。

大和中,以平判入等調官。

有詩傳世。

○韓湘

湘,字清夫,愈之侄孫也。

長慶三年禮部侍郎王起下進士。

落魄不羈,見趣高遠,尤耽苦吟。

公勉以經學,曰:「湘所學,公不知耶「因賦詩以述志云:「青山雲水窟,此地是吾家。

後夜流瓊液,凌晨咀絳霞。

琴彈碧玉調,爐煉白朱沙。

寶鼎存金虎,元田養白鴉。

一瓢藏世界,三尺斬妖邪。

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

有人能學我,同去看仙葩。」

公笑曰:「子能奪造化乎「湘曰:「此事甚易。」

公為開樽,湘聚土,以盆覆之,噀水,良久,開碧花二朵,花片上有詩一聯云:「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公甚異怪,未喻其意。

曰:「他日驗之。」

告違去。

未幾,公以諫佛骨事謫潮州刺史。

一日,途中見有人冒風雪從林間來,視乃湘也,再拜馬前曰:「公憶花上之句乎「因詢其地,即藍關,嗟歎久之,解鞍酒壚命酌,足成詩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一陽一路八千。

本為聖朝除弊事,豈期衰朽送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一江一 邊。」

又贈詩曰:「人才為世古來多,如子雄文孰可過。

好待功名成就日,卻抽身去上煙蘿。

「湘笑而不答,獻詩別公曰:「舉世都為名利醉,惟吾來向道中醒。

他時定是飛昇去,衝破秋空一點青。」

遂別,竟不知所終。

○韓琮

琮,字成封,長慶四年李群榜進士及第。

大中中,仕至湖南觀察使。

有詩名,多清新之制,錦不如也。

《滻水送別》云:「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駱谷晚望》云:「秦川如畫渭如絲,去國還家一望時。

公子王孫莫來好,嶺花多是斷腸枝。」

如此等皆喧滿人口,余極多,皆稱是。

集一卷,今傳。

○韋楚老

楚老,長慶四年中書舍人李宗閔下進士,仕終國子祭酒。

工詩,氣既淳雄,語亦豪健。

眾作古樂府居多。

《祖龍行》曰:「黑雲兵氣射天裂,壯士朝眠夢冤結。

祖龍一夜 死沙丘,一胡一 亥空隨鮑魚轍。

腐肉偷生二千里,偽書先賜扶蘇死。

墓接驪山土未干,瑞光已向芒碭起。

陳勝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

龍蛇撩亂入鹹一陽一,少帝空隨漢家馬。」

傑制頗多,俱當刮目。

今並傳。

○張祜

祜,字承吉,南一陽一人,來寓姑蘇。

樂高尚,稱處士。

一騷一情雅思,凡知己者悉當時英傑。

然不業程文。

元和、長慶間,深為令狐文公器許,鎮天平日,自草表薦,以詩三百首獻於朝,辭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義,近多放誕,靡有宗師。

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幾甚苦,搜象頗深,輩流所推,風格罕及。

謹令繕錄,詣光順門進獻,望宣付中書門下。」

祜至京師,屬元稹號有城府,偃仰內庭,上因召問祜之詞藻上下,稹曰:「張祜彫蟲小巧,壯夫不為,若獎激大過,恐變陛下風教。」

上頷之。

由是寂寞而歸,為詩自悼云:「賀知章口徒勞說,孟浩然身更不疑。」

遂客淮南。

杜牧時為度支使,極相善待,有贈云:「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祜苦吟,妻孥每喚之皆不應,曰:「吾方口吻生花,豈恤汝輩乎「性一愛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靈隱、天竺,蘇之靈巖、楞伽,常之惠山、善權,潤之甘露、招隱,往往題詠絕唱。

同時崔涯亦工詩,與祜齊名,頗自放行樂,或乖興北裡,每題詩倡肆,譽之則聲價頓增,毀之則車馬掃跡。

涯尚義,有《俠士》詩云:「太行嶺上三尺雪,崖涯袖中三尺鐵。

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門便與妻兒別。」

嘗共謁淮南李相,祜稱「釣鰲客」,李怪之曰:「釣鰲以何為竿「曰:「以虹。」

「以何為鉤「曰:「新月。」

「以何為餌「曰:「以「短李」相也。」

紳壯之,厚贈而去。

晚與白樂天日相聚宴謔,樂天譏以「足下新作《憶柘枝》云「鴛鴦鈿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乃一問頭耳。」

祜曰:「鄙薄之誚是也。

明公《長恨歌》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都不見。」

又非目蓮尋母耶「一座大笑。

初過廣陵曰:「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大中中,果卒於丹一陽一隱居,人以為讖雲。

詩一卷,今傳。

衛蘧伯玉恥獨為君子,令狐公其庶幾,元稹則不然矣。

十譽不足,一毀有餘,其事業淺深,於此可以觀人也。

爾所不知,人其捨諸稹謂祜彫蟲瑣瑣,而稹所為,有不若是耶忌賢嫉能,迎戶而噬,略己而過人者,穿窬之行也。

祜能以處士自終其身,聲華不借鐘鼎,而高視當代,至今稱之。

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豈若彼取容阿附,遺臭之不已者哉。

○劉得仁

得仁,公主之子也。

長慶間以詩名。

五言清瑩,獨步文場。

自開成後至大中三朝,昆弟以貴戚皆擢顯仕,得仁獨苦工文。

嘗立志,必不獲科第,不願儋人之爵也。

出入舉場二十年,竟無所成,投跡幽隱,未嘗耿耿。

有寄所知詩云:「外族帝王是,中朝親故稀。

翻令浮議者,不許九霄蜚。」

憂而不睏,怨而不怒,哀而不傷,鏗鏘金玉,難合同流,而不厭於磨淬,端能確守格律,揣治聲病,甘心窮苦,不汲汲於富貴。

王孫公子中,千載求一人不可得也。

及卒,僧棲白吊之曰:「思苦為詩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難招。

直教桂子落墳上,生得一枝冤始銷。」

有詩一卷行於世。

○朱慶余

慶余,字可久,以字行,閩中人。

寶歷二年裴俅榜進士及第,授秘省校書。

得張水部詩旨,氣平意絕,社中哲匠也。

有名當時。

集一卷。

今傳。

○杜牧

牧,字牧之,京兆人也。

善屬文。

大和二年韋籌榜進士,與厲玄同年。

初未第,來東都,時主司侍郎為崔郾,太學博士吳武陵策蹇進謁曰:「侍郎以峻德偉望,為明君選才,僕敢不薄施塵露。

向偶見文士十數輩,揚眉抵掌,共讀一卷文書,覽之,乃進士杜牧《阿房宮賦》。

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搢笏朗誦之。

郾大加賞。

曰:「請公與狀頭!」郾曰:「已得人矣。」

曰:「不得,即請第五人。

更否,則請以賦見還!」辭容激厲。

郾曰:「諸生多言牧疏曠,不拘細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後又舉賢良方正科。

沈傳師表為一江一 西一團一 練府巡官。

又為牛僧孺淮南節度府掌書記。

拜侍御史,累遷左補闕,歷黃、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

牧剛直有奇節,不為齪齪小謹,敢論列大事,指陳利病尤切。

兵法戎機,平昔盡意。

嘗以從兄悰更歷將相,而已困躓不振,怏怏難平。

卒年五十,臨死自寫墓誌,多焚所為文章。

詩情毫邁,語率驚人。

識者以擬杜甫,故稱「大杜「「小杜「以別之。

後人評牧詩,如銅丸走阪,駿馬注坡,謂圓快奮急也。

牧美容姿,好歌舞,風情頗張,不能自遏。

時淮南稱繁盛,不減京華,且多名妓絕色,牧恣心賞,牛相收街吏報杜書記平安帖子至盈篋。

後以御史分司洛一陽一,時李司徒閒居,家妓為當時第一,宴朝士,以牧風憲,不敢邀。

牧因遣諷李使召己,既至,曰:「聞有紫雲者,妙歌舞,孰是「即贈詩曰:「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

忽發狂言驚四座,兩行紅袖一時回。」

意氣閒逸,傍若無人,座客莫不稱異。

大和末,往湖州,目成一女子,方十餘歲,約以十年後吾來典郡,當納之,結以金幣。

洎周墀入相,牧上箋乞守湖州,比至,已十四年,前女子從人,兩抱雛矣。

賦詩曰:「自恨尋芳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一陰一子滿枝。」

此其大概一二。

凡所牽繫,情見於辭。

別業樊川。

有《樊川集》二十卷,及注《孫子》,並傳。

同時有嚴惲,字子重,工詩,與牧友善,以《問春》詩得名。

昔聞有集,今無之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才子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