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卷九:道融,荊人也,自號東甌散人,與司空圖為詩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才子傳》卷九

唐才子傳

卷九

○崔道融

道融,荊人也,自號東甌散人,與司空圖為詩友。

出為永嘉宰。

工絕句,語意妙甚,如《銅雀妓》云:「歌咽新翻曲,香銷舊賜衣。

陵園風雨暗,不見六龍歸。

「《春閨》云:「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滿泥。

佳人持錦字,無雁寄征西」。

《寄人》云:「澹澹長一江一 水,悠悠遠客情。

落花相與恨,到地一無聲。」

《寒食夜》云:「滿地梨花白,風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獨貯遠鄉情「等尚眾。

誰謂晚唐間忽有此作,使古人復生,亦不多讓,可謂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者矣。

人悉推服其風情雅度,猶恨出處未能梗概之也。

有《東浮集》十卷,自序云:「乾寧乙卯夏,寓永嘉山齋,收拾草稿,得五百餘篇,「今存於世。

○聶夷中

夷中,字坦之,河南人也。

鹹通十二年禮部侍郎高湜進士,與許棠、公乘億同袍。

時兵革多務,不暇銓注,夷中滯長安久,皂裘已弊,黃糧如珠,始得調華一陰一縣尉,之官惟琴書而已。

性儉,蓋奮身草澤,備嘗辛楚,率多傷俗閔時之舉,哀稼穡之艱難。

適值險阻,進退維谷,才足而命屯,有志卒爽,含蓄諷刺,亦有謂焉。

古樂府尤得體,皆警省之辭,裨補政治,樂而不一婬一,哀而不傷,正國風之義也。

其詩一卷,今傳。

○許棠

棠,字文化,宣州涇人也。

苦於詩文,性僻少合。

既久困名場,時馬戴佐大同軍幕,為詞宗,棠往謁之,一見如舊一交一 ,留連累月,但從事詩酒而已,未嘗問所欲。

一旦,大會賓客,命使以棠家書授之,棠驚愕不喻其來,啟緘,即知戴潛遣一介恤其家矣。

古人一溫一 良泛愛,振窮周急,謙退不伐,亦皆絕異之姿也。

鹹通十二年李筠榜進士及第,時及知命,嘗曰:「自得一第,稍覺筋骨輕健,愈於少年,則知一名乃孤進之還丹也。」

調涇縣尉,之官,鄭谷送詩曰:「白頭新作尉,縣在故山中。

高第能卑宦,前賢尚此風。」

後潦倒辭榮。

初作《洞庭詩》,膾炙時口,號「許洞庭」,雲。

今集一卷,傳世。

○公乘億

億,字壽山,鹹通十二年進士。

善作賦,擅名場屋間,時取進者法之,命中。

有賦集十二卷、詩集一卷,今傳。

○章碣

碣,錢塘人,孝標之子也。

累上著不第,鹹通末以篇什稱。

乾符中,高湘侍郎自長沙攜邵安古來京及第,碣恨湘不知己,賦《東都望幸》詩曰:「懶修珠翠上高台,眉月連妍恨不開。

縱使東巡也無益,君王自領美人來。」

後竟流落,不知所終。

碣有異才,嘗草創詩律,於八句中,足字平側,各從本韻,如「東南路盡吳一江一 畔,正是窮愁薄暮天。

鷗鷺不嫌斜雨岸,波濤欺得逆風船。

偶逢島寺停帆看,深羨漁翁下釣眠。

今古若論英達算,鴟夷高興固無邊。」

自稱變體。

當時趨風者亦紛紛而起也。

今有詩一卷,傳於世。

○唐彥謙

彥謙,字茂業,并州人也。

鹹通末舉進士及第。

中和,王重榮表為河中從事,歷節度副使,晉、絳二州刺使。

重榮遇害,彥謙貶漢中掾。

興元節度使楊守亮留署判官,尋遷副使,為閬州刺使。

卒。

彥謙才高負氣,毫髮逆意,大怒叵禁。

博學足藝,尤長於詩,亦其道古心雄,發言不苟,極能用事,如自己出。

初師一溫一 庭筠,調度逼似,傷多纖麗之詞,後變淳雅,尊崇工部。

唐一人效甫者,惟彥謙一人而已。

自號「鹿門先生」。

有詩集,傳於世。

薛廷珪序雲。

○林嵩

嵩,字降臣,長樂人也。

乾符二年禮部侍郎崔沆下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字。

工詩善賦,才譽與公乘億相高,功名之士,翕然而慕之,有詩一卷,賦一卷,傳於世。

○高蟾

蟾,河朔間人。

乾符三年孔緘榜及第。

與鄭郎中谷為友,酬贈稱「高先輩」。

初累舉不上,題省牆間曰:「冰柱數條搘白日,天門幾扇鎖明時。

一陽一春發處無根蒂,憑仗東風次第吹。」

怨而切。

是年人論不公,又下第。

《上馬侍郎》云:「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一江一 上,莫向春風怨未開。」

意亦指直馬憐之。

又有「顏色如花命如葉「之句,自況時運蹇窒,馬因力薦,明年,李昭知貢,遂擢掛。

官至御史中丞。

蟾本寒士,遑遑於一名,十年始就。

性倜儻離群,稍尚氣節。

人與千金無故,即身死亦不受。

其胸次磊塊詩酒能為消破耳。

詩體則氣勢雄偉,態度諧遠,如狂風猛雨之來,物物竦動,深造理窟,亦一奇逢掖也。

詩集一卷,今傳。

○高駢

駢,字千里,幽州人也。

崇文之孫。

少閒鞍馬弓發,善射,有膂力。

更剉銳為文學,與諸儒一交一 ,硜硜談治道。

初事朱叔明為府司馬,遷侍御史。

一日校獵圍合,有雙雕並飛,駢曰:「我後大富貴,當貫之。」

遂一發聯翩而墜,眾大驚,號「落雕御史」。

駢為西川節度,築成都城四十里,朝廷疑之。

以宴間詠風箏云:「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

明日詔下,移鎮渚宮,亦讖之類也。

仕至平章事,封渤海郡王。

初駢以戰討之勳,累拜節度,手握王爵,口含天憲,國家倚之。

時巢賊日日甚,兩京亦陷,大駕蒙塵,遂無勤王之意,包藏禍心,欲便徼幸。

帝知之,以王鐸代為都統,加侍中。

駢失兵柄,攘袂大詬,一旦離勢威望頓盡,方且棄人間事,絕女色,屬意神仙。

鄱一陽一離儈呂用之會妖術,役鬼神,及狂人諸葛殷、張守一等,相引而進,多為謬悠長年飛化之說,羽衣鶴氅,詭辯風生,駢事之若神。

造迎仙樓高八十尺,日同方士登眺,計鸞笙在雲表而下,用之等叱吒風雷,或望空揖拜,言睹仙過,駢輒隨之。

用之曰:「玉皇欲補公真官,吾謫限亦滿,必當陪幢節同歸上清耳。」

其造怪不可勝紀。

至以用之、守一、殷等為將,分掌兵將,皆稱將軍,開府置官屬,禮與駢均。

卒至叛逆首亂,磔一屍一道途,死且不悟。

裹駢以破氈,與子弟七人,一坎而瘞,名書於唐史叛臣傳,亦何足道矣。

有詩一卷,今傳。

大順中,謝蟠隱為之序。

○牛嶠

嶠,字延峰,隴西人,宰相僧孺之後。

博學有文,以歌詩著名。

乾符五年孫偓榜第四人進士,仕歷拾遺、補闕一尚書郎。

王建鎮西川,闢為判官。

及偽蜀開國,拜給事中。

卒。

有集,本三十卷,自序云:「竊慕李長吉所為歌詩,輒效之。」

今傳於世。

○錢珝

珝,吳興人,起之孫也。

乾符六年鄭藹榜及第。

昭宗時,仕為中書舍人。

工詩,有集傳於世。

○趙光遠

光遠,丞相隱之猶子也。

幼而聰悟。

鹹能、乾符中稱氣焰。

善為詩。

一溫一 庭筠、李商隱輩梯媒之。

恃才不拘小節,皆金鞍駿馬。

嘗將子弟恣游狹邪,著《北裡志》,頗述青一樓 紅粉之事,及有詩等傳於世。

光遠等千金之子,厭飫膏粱,仰蔭承榮,視若談笑,驕侈不期而至矣。

況年少多才,京邑繁盛,耳目所蕩,素少閒邪之慮者哉。

故辭意多裙裾妖艷之態,無足怪矣。

有孫啟、崔玨同時恣心狂狎,相為唱和,頗陷輕薄,無退讓之風。

惟盧弼氣象稍嚴,不遷狐惑,如《邊庭四時怨》等作,賞音大播,信不偶然。

區區涼德,徒曰貴介,不暇錄尚多雲。

○周樸

樸,字見素,長樂人,嵩山隱君也。

工為詩,抒思尤艱。

每有所得,必極雕琢。

時詩家稱為月鍛年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取重當時如此。

貫休尤與往還,深為憐才。

而樸本無奪名競利之心,特以道尊德貴,美價益超耳。

乾符中,為巢賊所得,以不屈,竟及於禍,遠近聞之,莫不流涕。

林嵩得其詩百餘篇為二卷,僧棲浩序首,今傳於世。

周樸山林之,槁衣糲食,以為黔婁、原憲不殄天物,庶足保身而長年。

今則血染縕袍,魂散茅宇,盜跖不仁,竟嚼虎口,天道福善禍一婬一,果何如哉!古稱飾變詐為奸軌者,自足乎一世之間;守道循理者,不免於饑寒之患,殺戮無辜,亂世之道。

每讀至止,未嘗不廢書撫髀欷歔也。

○羅隱

隱,字昭諫,錢塘人也。

少英敏,善屬文,詩筆尤俊拔,養浩然之氣。

乾符初舉進士,累不第。

廣明中,遇亂歸鄉里,時錢尚父鎮東南,節鉞崇重,隱欲依焉。

進謁,投素作,卷首《過夏口》云:「一個禰衡容不得,思量黃祖謾英雄。」

鏐得之大喜遇,以書辟曰:「仲宣遠托劉荊州,蓋因亂世;夫子樂為魯司寇,祇為故鄉。」

隱曰:「是不可去矣。」

遂為掌書記。

性簡傲,高談闊論,滿座風生。

好諧謔,感遇輒發。

鏐愛其才,前後賜予無數,陪從不頃刻相背。

表遷節度判官、鹽鐵發運使。

未幾,奏授著作郎。

鏐初授鎮,命沈崧草表謝,盛言浙西富庶。

隱曰:「今浙西焚蕩之餘,朝臣方切賄賂,表奏,將鷹犬我矣。」

鏐請隱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

「又為賀昭宗改名表云:「左則姬昌之半字,右為虞舜之全文。」

作者稱賞。

轉司勳郎中。

自號「一江一 東生」。

魏博節度羅紹威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為叔父,時亦老矣,嘗表薦之。

隱恃才忽睨,眾頗憎忌。

自以當得大用,而一第落落,傳食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

詩文凡以譏刺為主,雖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且介僻寡合,不喜軍旅。

獻酬俎豆間,綽綽有餘也。

隱初貧來赴舉,過鍾陵,見營妓雲英有才思。

後一紀,下第過之。

英曰:「羅秀才尚未脫白「隱贈詩云:「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與顧雲同謁淮南高駢,駢不禮。

駢後為畢將軍所殺,隱有延和閣之譏。

又以詩投相國鄭畋,畋有女殊麗,喜詩詠,讀隱作至「張華謾出如丹語,不及劉侯一紙書」。

由是切慕之。

一精一爽飛越,莫知所從。

隱忽來謁,女從簾後窺見迂寢之狀,不復念矣。

隱一精一法書,喜筆工萇鳳,謂曰:「筆,文章貨也。

今助子取高價。」

即以雁頭箋百幅為贈,士大夫踵門問價,一致千金。

率多借重如此。

所著《讒書》《讒本》、《淮海寓言》、《湘南應用集》、《甲乙集》、《外集》、《啟事》等,並行於世。

《易》戒毋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

羅隱以褊急性成,動必嘲訕,率成謾作,頃刻相傳。

以其事業非不五鼎也,學術非不經史也,夫何齊東野人,猥巷小子,語及譏誚,必以隱為稱首。

凋喪淳才,揄揚穢德,白日能蔽於浮翳,美玉曾玷於青蠅,雖亦未必盡然,是皆闕慎微之豫。

阮嗣宗臧否不掛口,欲免其身。

如滑稽玩世東方朔之流,又不相類也。

○羅虯

虯,詞藻富贍,與族人隱、鄴齊名,鹹通間稱「三羅」,氣宇終不逮。

廣明庚子亂後,去從鄜州李孝恭為從事,虯狂宕無檢束,時雕一陰一籍中有妓杜紅兒,善歌舞,姿色殊絕,嘗為副戎屬意。

會副戎聘鄰道,虯久慕之,至是請紅兒歌,贈以繒彩。

孝恭以為副戎所貯,從事則非禮,勿令受貺,虯不稱意,怒,拂衣起,詰旦,手刃殺之。

孝恭以虯激己坐之,頃會赦。

虯追其冤,於是取古之美一女 有姿艷才德者,作絕句一百首,以比紅兒,當時盛傳,此外不見有他作。

體固凡庸,無大可采。

《序》曰:「紅兒美貌年少,機智慧悟,不與群妓等。

余知紅者,擇古灼然美色,優劣於章句間。」

其卒章云:「花落塵中玉墮泥,香魂應上窈娘堤。

欲知此恨無窮處,長倩城烏夜夜啼。」

情極哀切。

初以白刃相加,今曰「余知紅者」,虯實一狂夫也。

且拘律之道大爽,姑錄為笑談耳。

○崔魯或作櫓

魯,廣時間舉進士。

工為雜文,才麗而蕩。

詩慕杜紫微風範,警句絕多。

如《梅花》云:「強半瘦因前夜雪,數枝愁向晚來天。」

又「初開已入雕樑畫,未落先愁玉笛吹。」

《蓮花》云:「何人解把無塵袖,盛取清香盡日憐。」

《山鵲》云:「一番春雨吹巢冷,半朵山花咽嘴香。」

又《別題》云:「雲生柱礎降龍地,露洗林巒放鶴天「等,皆綺制一精一深,膾炙人口。

頗嗜酒,無德,嘗醉辱陸肱郎中,旦日慚甚,為詩謝曰:「醉時顛蹶醒時羞,麴櫱催人不自一由 。

叵耐一雙窮相眼,不堪花卉在前頭。」

陸亦諒之。

悠悠亂世,竟無所成。

魯詩善於狀景詠物,讀之如咽冰雪,心爽神怡,能遠聲病,氣象清楚,格調且高,中間別有一種風情,佳作也。

詩三百餘篇,名《無機集》,今傳。

○秦韜玉

韜玉,字中明,京兆人。

父為左軍軍將。

韜玉少有詞藻,工歌吟,恬和瀏亮。

慕柏耆為人,然險而好進,諂事大閹田令孜,巧宦,未期年,官至丞郎、判鹽鐵、保大軍節度判官。

僖宗幸蜀,從駕。

中和二年,禮部侍郎歸仁紹放榜,特敕賜進士及第,令於二十四人內安排,編入春榜,令孜引擢工部侍郎。

韜玉歌詩,每作人必傳誦。

《貴公子行》云:「階前莎毯綠未卷,銀龜噴香挽不斷。

亂花織錦柳捻線,妝點池台畫屏展主人功業傳國初,六親聯絡馳朝車。

鬥雞走狗家世事,抱來皆佩黃金魚。

卻笑書生把書卷,學得顏回忍饑面。」

又瀟水出道州九疑山中,湘水出桂林海一陽一山中,經靈渠,至零陵與瀟水合,謂之「瀟湘」,為永州二水也。

清泚一色,高秋八九月,才丈餘,淺碧見底。

過衡一陽一,抵長沙,入洞庭。

韜玉賦詩云:「女媧羅裙長百尺,搭在湘一江一 作山色。」

又云:「嵐光楚岫和空碧,秋染湘一江一 到底清。」

由是大知名,號為絕唱。

今有《投知小錄》三卷,行於世。

○鄭谷

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人。

父史,開成中為永州刺史。

谷幼穎悟絕倫,七歲能詩。

司空侍郎圖與史同院,見而奇之,問曰:「予詩有病否「曰:「大夫《曲一江一 晚望》云:「村南斜日閒回首,一對鴛鴦落渡頭。」

此意深矣。」

圖拊谷背曰:「當為一代風一騷一主也。」

光啟三年,右丞柳玼下第進士,授京兆鄠縣尉,遷右拾遺、補闕。

乾寧四年,為都官郎中,詩家稱「鄭都官」。

又嘗賦《鷓鴣》警絕,復稱「鄭鷓鴣「雲。

未幾告歸,退隱仰山書堂,卒於北巖別墅。

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為薛能、李頻所賞,與許棠、任濤、張蠙、李棲遠、張喬、喻坦之、周繇、一溫一 憲、李昌符唱答往還,號「芳林十哲」。

谷多結契山僧,曰:「蜀茶似僧,未必皆美,不能捨之。」

齊已攜詩捲來袁謁谷,《早梅》云:「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

谷曰:「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已不覺投拜,曰:「我一字師也。」

嘗從僖宗登三峰,朝謁之暇,寓於雲台道捨,編所作為《雲台編》三卷。

歸編《宜一陽一集》三卷。

及撰《國風正訣》一卷,分六門,摭詩聯,注其比為君臣賢否、國家治亂之意。

今並傳焉。

○齊己

齊己,長沙人。

姓一胡一 氏,早失怙恃。

七歲穎悟,為大溈山寺司牧,往往抒思,取竹枝畫牛背為小詩。

耆夙異之,遂共推挽入戒。

風度日改,聲價益隆。

游一江一 海名山,登岳一陽一,望洞庭,時秋高水落,君山如黛,唯湘川一條而已。

欲吟杳不可得,徘徊久之。

來長安數載,遍覽終南、條、華之勝。

歸過豫章,時陳陶近仙去,已留題有云:「夜過修竹寺,醉打老僧門。」

至宜春,投詩鄭都官云:「自封修藥院,別下著僧床 。」

谷曰:「善則善矣,一字未安。」

經數日,來曰:「別掃如何「谷嘉賞,結為詩友。

曹松、方干皆己良契。

性放逸,不滯土木形骸,頗任琴樽之好。

嘗撰《玄機分別要覽》一卷,摭古人詩聯,以類分次,仍別諷、賦、比、興、雅、頌。

又撰《詩格》一卷。

又與鄭谷、黃損等共定用韻為葫蘆、轆轤、進退等格,並其詩《白蓮集》十卷,今傳。

○崔塗

塗,字禮山,光啟四年鄭貽矩榜進士及第。

工詩,深造理窟,端能竦動人意,寫景狀懷,往往宣陶肺腑。

亦窮年羈旅,壯歲上巴蜀,老大游隴山。

家寄一江一 南,每多離怨之作。

警策如「流年川暗度,往事月空明。」

《巫娥》云:「一江一 山非舊主,雲雨是前身。」

如:「病知新事少,老別故一交一 難。」

《孤雁》云:「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

《山寺》云:「夕一陽一高鳥過,疏雨一鍾殘。」

又:「谷樹雲埋老,僧窗瀑照寒。」

《鸚鵡州》云:「曹瞞尚不能容物,黃祖何因解愛才。」

《春夕》云:「一胡一 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

《隴上》云:「三聲戍角邊城暮,萬里鄉心塞草春。」

《過峽》云:「五千里外三年客,十二峰前一望秋「等聯,作者於此斂衽。

意味俱遠,大名不虛。

有詩一卷,今傳。

○喻坦之

坦之,睦州人。

鹹通中舉進士不第,久寓長安,囊罄,憶漁樵,還居舊山。

與李建州頻為友。

頻以詩送歸云:「從容心自切,飲水勝銜杯。

共在山中住,相隨闕下來。

修身空有道,取事各無媒。

不信昇平代,終遺草澤才。」

又「彼此無依倚,東西又別離。」

蓋困於窮蹇,情見於辭矣。

同時嚴維、徐凝、章八元,枌榆相望,前後唱和亦多。

詩集今傳。

○任濤

濤,筠川人也。

章句之名早擅。

乾符中,應數舉,每敗垂成。

李常侍騭廉察一江一 西,素聞濤名,取其詩覽之,見云:「露摶沙鶴起,人臥釣船流。」

大加賞歎曰:「任濤奇才也,何故不成名會當薦之。」

特與放鄉里雜役,仍令本貫優禮。

時盲俗互有論列,騭判曰:「一江一 西境內,凡為詩得及濤者,即與放役,豈止一任濤而已哉。」

未幾,濤逝雲,有才無命,大可憐也。

詩集今傳。

○一溫一 憲

憲,庭筠之子也。

龍紀元年李瀚榜進士及第,去為山南節度府從事。

大著詩名。

詞人李巨川草荐表,盛述憲先人之屈,辭略曰:「蛾眉先妒,明妃為去國之人;猿臂自傷,李廣乃不侯之將。」

上讀表惻然稱美,時宰相亦有知者,曰:「父以竄死,今孽子宜稍振之,以厭公議,庶幾少雪忌才之恨。」

上頷之。

後遷至郎中,卒。

有集文賦等傳於世。

○李洞

洞,字才一江一 ,雍州人,諸王之孫也。

家貧,吟極苦,至廢寢食。

酷慕賈長一江一 ,遂銅寫島像,戴之巾中。

常持數珠念賈島佛,一日千遍。

人有喜島詩者,洞必手錄島詩贈之,叮嚀再四,曰:「此無異佛經,歸焚香拜之。」

其仰慕一何如此之切也。

然洞詩逼真於島,新奇或過之。

時人多誚僻澀,不貴其卓峭,唯吳融賞異。

融以大才,八面受敵,新律著稱,游刃頗攻一騷一雅。

嘗以百篇示洞,洞曰:「大兄所示中一聯「暖漾魚遺子,晴游鹿引麑。」

絕妙也。」

融不怨所鄙,而善其許。

洞詩大略,如《終南山》云:「殘一陽一高照蜀,敗葉遠浮涇,斸竹煙嵐凍,偷湫雨雹腥。」

「遠平丹鳳闕,冷射五侯廳。」

《贈司空圖》云:「馬饑餐落葉,鶴病曬殘一陽一。」

又曰:「卷箔清溪月,敲松紫閣書。」

《送僧》云:「越講迎騎象,蕃齋懺射鵰。」

《歸日本》云:「島嶼分諸國,星河共一天。」

《夜》云:「藥杵聲中搗殘夢,茶鐺影裡煮孤燈。」

皆偉拔時流者。

昭宗時,凡三上,不第。

裴公第二榜,簾前獻詩云:「公道此時如不得,昭陵慟器一生休。」

果失意,流落往來,寓蜀而卒。

初,島任長一江一 ,乃東蜀,塚在其處,鄭谷哭洞詩云:「得近長一江一 死,想君勝在生。」

言死生不相遠也。

洞嘗集島警句五十聯,及唐諸人警句五十聯為《詩句圖》,自為之序。

及所為詩一卷,並傳。

○吳融

融,字子華,山一陰一人。

初力學,富辭,調工捷。

龍紀元年李瀚榜及進士第。

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

坐累去官,流浪荊南,依成汭。

久之,召為左補闕,以禮部郎中為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

天復元年元旦,東內反正,既御樓,融最先至,上命於前座跪草十數詔,簡備一精一當,曾不頃刻,皆中旨,大加賞激,進戶部侍郎。

帝幸鳳翔,融不及從,去客閿鄉,俄召為翰林承旨,卒。

為詩靡麗有餘,而雅重不足。

集四卷及制誥一卷,並行。

○韓偓

偓,字致堯,京兆人。

龍紀元年,禮部侍郎趙崇下擢第。

天復中,王溥薦為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

從昭宗幸鳳翔,進兵部侍郎、翰林承旨。

嘗與崔胤定策誅劉季述。

昭宗反正,論為功臣。

帝疾宦人驕橫,欲去之。

偓畫策稱旨,帝前膝曰:「此一事終始以屬卿。」

偓因薦座主御史大夫趙崇,時稱能讓。

李彥弼倨甚,因譖偓漏禁省語,帝怒曰:「卿有官屬,日夕議事,奈何不欲我見韓學士耶「帝勵一精一政事,偓處可機密,卒與上意合。

欲相者三四,讓不敢當。

偓喜侵侮有位,朱全忠亦惡之,乃構禍貶濮州司馬。

帝流涕曰:「我左右無人矣!」天祐二年,復召為學士,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審知而卒。

偓自號「玉山樵人」。

工詩,有集一卷。

又作《香奩集》一卷,詞多側艷新巧,又作《金鑾密記》五卷,今並傳。

○唐備

備,龍紀元年進士。

工古詩,多極諷剌,頗干教化,非浮艷輕斐之作。

同時於瀆者,共一機軸,大為時流所許。

備詩有「天若無雪霜,青松不如草;地若無山川,何人重平道「又曰:「狂風拔倒樹,樹倒根已露,上有數枝籐,青青猶未悟。」

又:「一日天無風,四溟波自息。

人心風不吹,波浪高百尺。」

又《別家》云:「兄弟惜分離,揀日皆言惡。」

於瀆《對花》云:「花開蝶滿枝,花謝蝶來稀,惟有舊巢燕,主人貧亦舊「等詩,發為澆俗,至今人話間,必舉以為警戒,足見之矣。

余詩多傳。

○王駕

駕,字大用,蒲中人,自號「守素先生」。

大順元年,楊贊禹榜登第,授校書郎,仕至禮部員外郎。

棄官嘉遁於別業,與鄭谷、司空圖為詩友,才名藉甚。

圖嘗與駕書評詩曰:「國初雅風特盛,沈、宋始興之後,傑出一江一 寧,宏思至李、杜極矣。

右丞、蘇州,趣味澄敻,若清流之貫遠。

大歷十數公,抑又其次。

元、白力勍而氣孱,乃都市豪估耳。

劉夢得、楊巨源亦各有勝會。

浪仙、無可、劉得仁輩,時得佳致,亦足滌煩。

厥後所聞,徒褊淺矣。

河汾蟠郁之氣,宜繼有人。

今王生者寓居其間,沉漬益久,五言所得,長于思與境偕,乃詩家之所尚者。

則前所謂必推於其類,豈若神躍色揚而已哉。」

駕得書,自以譽不虛己。

當時價重,乃如此也。

今集六卷,行於世。

○戴思顏

思顏,大順元年楊贊禹榜進士及第,與王駕同袍。

有詩名,氣宇盤礡,每有過人,遂得名家,豈泛然矣。

有集今傳。

○杜荀鶴

荀鶴,字彥之,牧之微子也。

牧會昌末,自齊安移守秋浦時,妾有妊,出嫁長林鄉正杜筠,生荀鶴。

早得詩名,嘗謁梁王朱會忠,與之坐,忽無雲而雨,王以為天泣不祥,命作詩,稱意,王喜之。

荀鶴寒畯,連敗文場,甚苦,至是遣送名春官。

大順二年裴贄侍郎下第八人登科。

正月十日放榜,正荀鶴生朝也。

王希羽獻詩曰:「金榜曉懸生世日,玉書潛記上升時。

九華山色高千尺,未必高於第八枝。」

荀鶴居九華,號「九華山人」。

張曙拾遺亦工詩,又同年,嘗醉謔曰:「杜十五大榮,而得與曙同年。」

荀鶴曰:「是公榮。

天下只知有荀鶴,若個知有張五十郎耶「各大笑而罷。

宣州田頵甚重之,常致箋問。

梁王立,薦為翰林學士,遷主客員外郎。

頗恃勢悔慢縉紳,為文多主箴刺,眾怒欲殺之,未得。

天祐元年卒。

荀鶴苦吟,平生所志不遂,晚始成名,況丁亂世,殊多憂惋思慮之語,於一觴一詠,變俗為雅,極事物之情,足丘壑之趣,非易能及者也。

與太常博士顧雲初隱一山,登第之明年,寧親相會,雲撰集其詩三百餘篇,為《唐風集》三卷,且序以為:「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吞賈、喻八九於胸中,曾不芥蒂。

或情發乎中,則極思冥搜,神遊希夷,形兀枯木,五聲勞於呼吸,萬象貧於抉剔,信詩家之雄傑者矣。

「荀鶴嗜酒,善彈琴,風情雅度,千載猶可想望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才子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