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答問補正》卷一 經部 正經正注第一:)(此為誦讀定本,程試功令,說經根柢。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書目答問補正》卷一 經部 正經正注第一

書目答問補正

卷一 經部 正經正注第一

(經學、小學書,以國朝人為極,於前代著作,擷長棄短,皆已包括其中,故於宋元明人從略。

(此為誦讀定本,程試功令,說經根柢。

註疏本與明監本五經,功令並重。

《十三經註疏》。

(共四百一十六卷。

乾隆四年武英殿刻附考證本,同治十年廣州書局覆刻殿本,阮文達公元刻附校勘記本,明北監本,明毛晉汲古閣本。

目列後。

阮本最於學者有益,凡有關校勘處旁有一圈,依圈檢之,精妙全在於此。

四川書坊翻刻阮本,訛謬太多,不可讀,且削去其圈,尤謬。

明監、汲古本不善。

【補】阮刻註疏有南昌局補印原刻本,湖南翻刻本,上海坊間石印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79年影印本,附校勘記。

《周易正義》十卷,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補】吳興劉承?嘉業堂重刻宋單疏本《周易正義》十四卷,附校記二卷。

《尚書正義》二十卷,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

【補】日本大阪每日新聞社影印宋刻本二十卷。

吳興張鈞衡《擇是居叢書》覆宋刻本二十卷,附校記一卷,劉氏嘉業堂重刻宋單疏本《尚書正義》二十卷,附校記二卷。

《毛詩正義》七十卷,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

【補】劉氏嘉業堂刻單疏殘本《毛詩正義》三十卷。

蒙文通案(以下簡稱蒙案):何紹基校刻《毛詩正義》註疏大字本,淮南書局印行《註疏》三十卷,《詩譜》一卷。

《周禮註疏》四十二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補】貴池劉世珩玉海堂覆宋刻巾箱本《周禮註疏》十二卷。

《儀禮註疏》五十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補】劉氏嘉業堂覆張敦仁刻本。

(《禮記正義》六十三卷,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

【補】劉氏嘉業堂刻單疏殘本《禮記正義》二十卷,附校記一卷。

《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正義。

【補】劉氏嘉業堂刻單疏殘本《春秋正義》十二卷,附《校記》二卷。

《春秋公羊傳註疏》二十八卷,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

《春秋?梁傳註疏》二十卷,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勳疏。

【補】劉氏嘉業堂刻單疏殘本《?梁傳》七卷,附校記二卷。

《孝經註疏》九卷,唐玄宗御注、宋邢?疏。

《論語註疏》二十卷,魏何晏等集解,宋邢?疏。

【補】劉氏玉海堂覆元元貞刻本《論語註疏》十卷,附《札記》一卷。

《孟子註疏》十四卷,(漢趙岐注、舊題宋孫?疏。

《爾雅註疏》十卷,(晉郭璞注、宋邢?疏。

(《毛詩》、《儀禮》,皆依疏本子卷計數,《孝經》亦依疏分卷。

【補】歸安陸心源十萬卷樓覆宋刻單疏本,上海涵芬樓《續古逸叢書》影印宋鹹平刻本。

相台岳氏本《古注五經》。

(宋岳珂校刻。

明翻刻宋本。

武英殿翻刻本附考證,江南翻刻本,貴陽翻刻本,廣州翻刻本,成都翻刻本。

【補】南昌熊氏影印殿本。

《易》九卷,王韓注,附《略例》一卷。

(《書》十三卷,孔傳。

《詩》二十卷,毛傳、鄭箋。

《春秋左氏傳》三十卷,杜集解。

《禮記》二十卷,鄭注。

便文可稱相台五經。

永懷堂古注《十三經》。

(明金蟠、葛?同刻本,今江寧書局補足印行。

又杭州局刻本。

諸經注,即明李元陽刻註疏本。

《孝經》題漢鄭氏注,實是唐玄宗御注。

《易》九卷,附《略例》一卷。

【補】《四部叢刊》影印宋刻本。

(蒙案:日本影刻北宋本《周易》九卷。

《書》二十卷。

【補】《四部叢刊》影印宋刻本十三卷。

《詩》二十卷。

【補】《四部叢刊》影印宋刻巾箱本。

《儀禮》十七卷。

【補】《四部叢刊》影印明徐氏覆宋刻本。

《周禮》四十二卷。

【補】《四部叢刊》影印明覆宋岳氏刻本十二卷。

(蒙案:四川刻相台本《周禮》十二卷。

《禮記》四十九卷。

【補】《四部叢刊》影印宋刻本《纂圖互注禮記》二十卷。

《春秋左傳》三十卷。

【補】貴池劉世珩玉海堂覆宋蜀刻大字本。

《四部叢刊》影印宋刻巾箱本,附闕名《春秋二十國年表》一卷。

《公羊傳》二十八卷。

【補】《四部叢刊》影印南宋建安余氏刻本十二卷。

《?梁傳》二十卷。

【補】遵義黎庶昌《古逸叢書》覆宋建安余氏刻本,《叢書》板今在蘇州局。

《四部叢刊》影印宋建安余氏刻本。

《論語》二十卷。

【補】黎氏古逸叢書覆日本正平刻本十卷,《四部叢刊》影印日本正平本。

《孟子》十四卷。

【補】涵芬樓《續古逸叢書》影印宋刻大字本,《四部叢刊》影印宋刻大字本,上虞羅振玉《吉石?叢書》影印日本覆宋刻本。

《孝經》九卷。

【補】《四部叢刊》影印昆山徐氏影鈔宋相台岳氏本一卷。

(蒙案:貴陽陳氏影印日本藏北宋刻孝經小字本,揚州書局覆刻相台本《孝經》一卷。

《爾雅》十卷。

【補】黎氏古逸叢書覆宋蜀大字本三卷,《四部叢刊》影印宋刻本三卷。

蒙案:顧廣圻覆刻吳元恭本《爾雅》三卷,曾燠覆宋音圖本《爾雅》三卷。

稽古樓單注巾箱本《十三經》。

(星子干氏刻本。

皆古注,《論語》並刻朱注,《毛詩》間采孔疏。

明監本宋元人注《五經》。

(明經廠本,揚州鮑氏刻本,南昌萬氏刻本,又江寧局本,又崇道堂本,又武昌局本。

通行杜氏巾箱《六經》單注本,尚不謬。

坊本音注,皆不可據。

【補】又杭州局本。

《易宋朱子本義》四卷。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李劍雄標點。

《宋程子傳》四卷。

(江寧本本義,依《朱子》原本十二卷,兼刻程傳,他本無。

【補】黎氏《古逸叢書》覆元至正刻本易程傳六卷。

《書》宋蔡沈集傳六卷。

(《詩朱子集傳》八卷。

武昌局本附序。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詩集傳》。

《春秋》舊用宋胡安國傳,乾隆間廢,改用《左傳》杜注三十卷。

(江寧本左傳有姚培謙補注,鮑本合刻三傳,附《春秋傳說匯纂》。

【補】杭州局亦刻姚補注。

《禮記》元陳皓《集說》十卷。

(崇道堂本兼錄御案。

新刻《五經》,江寧本最善。

明洪武定制,試士經義,用註疏及此數本。

《春秋》兼用《左》、《公》、《谷》、胡、張洽五《傳》。

《永樂五經大全》成書後,即專用此本。

國子監雕版因至今沿稱「監本」。

今明監本希見,姑以舊名統攝之。

《四書章句集注》十九卷。

(明經廠大字本,揚州鮑刻本,南昌萬刻本,武昌局本,皆合五經刻。

【補】江寧局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3年版《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四書章句集注》。

以上正經、正注合刻本

毛鄭《詩》三十卷,(《詩譜》一卷,《毛詩音義》三卷,附《毛詩校字記》一卷。

嘉慶甲子木瀆周氏校刻本。

同治壬申淮安重刻周本。

蒙案:木瀆周氏刻本,《毛詩傳箋》惠棟校定,《詩譜》戴震校,《音義》盧文?召校。

板毀,坊間有翻刻揚州五雲仙館丁□□重校精刻本,無《詩譜》、《音義》。

重刻嘉靖本(《周禮》鄭注十二卷,附《札記》一卷。

顧廣圻校。

黃丕烈刻士禮居叢書本。

明嘉靖徐氏有翻刻相台岳氏三《禮》單注本,今偶一見,不錄。

【補】《四部叢刊》《周禮》、《儀禮》,皆據明嘉靖本影印。

蒙案:《四部叢刊》《周禮》用明翻相台本。

福禮堂《周禮注》十二卷。

(周氏刻本,張青選清芬閣重刻本。

鄭注,附《釋文》。

影宋嚴州單注本《儀禮》十七卷,附《校錄》一卷。

(士禮居校本,武昌局翻黃本。

鄭注。

影宋景德本《儀禮疏》五十卷。

(蘇州汪氏校刻本。

【補】又涇縣洪氏公善堂覆宋刻本。

影宋撫州單注本《禮記》二十卷,附《考異》二卷。

(張敦仁校刻本,武昌局翻張本。

鄭注。

附《釋文》四卷。

【補】學海堂經解刻張氏《考異》二卷。

惠校本《禮記註疏》六十三卷。

(惠棟依宋本校。

和氏刻本。

影宋單注本《公羊傳》十二卷。

(汪喜孫刻本。

何注。

蒙案:杭州書局重刻汪氏問禮堂本。

校宋本《孟子》趙注十四卷,孫?《音義》二卷。

(孔繼涵刻微波榭遺書本,韓岱雲本。

【補】又上虞羅氏《吉石?叢書》影印日本覆宋本《音注孟子》十四卷,影印覆宋蜀大字本《音義》二卷。

附《釋文爾雅》單注本三卷。

(清芬閣校。

郭注。

武昌局刻《周禮》、《儀禮》、《公羊》、《?梁》、《孝經》、《爾雅》單注大字本。

(皆古注。

卷數仍舊。

(江:以上古注)

仿宋本《周易本義》十二卷。

(曹寅揚州詩局刻本,武英殿重刻宋大字本。

【補】巴陵方功惠重刻殿本,貴池劉世珩玉海堂覆宋大字本。

重刻宋本《周易本義》十二卷,附《呂氏音訓》。

(寶應劉氏校刻本。

宋呂祖謙《音訓》。

《音訓》別有金華叢書本。

《周易傳義音訓》八卷,附《易學啟蒙》。

(程傳、朱本義,宋董楷合編。

《呂氏音訓》新附。

高均儒校。

盯眙吳氏望三益齋刻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四庫易學叢刊·周易傳義音訓》。

《書傳音釋》六卷,附《書》序。

(蔡傳,宋鄒季友音釋。

高均儒校。

吳氏望三益齋本。

翻刻宋淳?大字本《四書集注》二十六卷。

(國朝刻本。

璜川吳氏仿宋本《四書集注》二十六卷,附《考》四卷。

(吳志忠校。

嘉慶辛未刻本。

【補】是書一名朱子定本《四書集注》。

吳氏校訂精審,極有功於朱注。

(江:以上宋儒注)

以上正經、正注分刻本(註疏乃欽定頒發學官者,宋元注乃沿明制通行者,四書文必用朱注,五經文及經解,古注仍可採用,不知古注者,不得為經學。

古香齋袖珍五經四書。

(康熙間內府刻。

無注。

《春秋》無傳。

秦氏巾箱本九經。

(秦鏷刻。

有音無注。

《易》三卷,《書》四卷,《詩》四卷,《禮記》六卷《周禮》六卷,《春秋左傳》十七卷,《孝經》一卷,《論語》二卷,《孟子》七卷。

【補】民國十五年武進陶湘涉園玻璃版影印宋刻巾箱本,九經白文不分卷,內闕《春秋左傳》一種。

計樹園《十一經讀本》。

(全文無注,直音。

嘉慶元年萬廷蘭刻。

無《論語》、《孟子》,經文皆依殿本註疏,勝於旁訓,惟《公》、《谷》無傳之經文未錄。

【補】光緒五年成都重刻本。

《春秋四傳》合刻本三十八卷。

(《左》、《公》、《谷》、胡,元失名人編。

通行本。

(江:以上合刻本)

《周禮讀本》十二卷。

(袁?魁校刻本。

得齋校本《周官禮注》六卷。

(殷盤校刻本。

鄭注間采賈疏及宋人說。

《周官精義》十二卷。

(連鬥山。

通行本。

不能得單注本者初學止可讀此。

《儀禮章句》十七卷。

(吳廷華。

乾隆丁丑、嘉慶丙辰兩刻本。

阮元編錄《皇清經解》學海堂刻本,極善。

【補】蘇州局本。

《儀禮易讀》十七卷。

(馬之?。

通行本。

便於初學,惟字太小。

《左傳讀本》三十卷。

(道光間敕撰。

殿本,貴陽官本,清河官本。

(江:以上分刻本)

(以上諸經讀本附)

(右正經正注)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書目答問補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