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答問補正》卷四 集部 總集第三:)《文選》李善注六十卷,附《考異》十卷。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書目答問補正》卷四 集部 總集第三

書目答問補正

卷四 集部 總集第三

(近世選本,舉大雅者。

《文選》李善注六十卷,附《考異》十卷。

(胡克家仿宋本,武昌局翻本,廣州翻本。

葉氏海錄軒評注本六十卷,亦佳,汲古閣本較可。

【補】胡本《考異》十卷,顧廣圻撰。

胡本有坊間影印本多種,葉本廣州翻刻,汲古閣本江寧局重刻。

貴池劉世珩玉海堂仿宋淳熙貴池本《文選》六十卷,附《札記》。

德清傅雲龍纂喜廬仿日本延喜刻本《文選》第五卷殘卷,今版在上虞羅氏。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文選》,李善注。

《文選理學權輿》八卷。

(江師韓。

讀畫齋本。

【補】《叢睦汪氏遺書》本。

《文選理學權輿補》一卷。

(孫志祖。

同上。

《文選李注補正》四卷。

(同上。

同上。

【補】番禺陶氏刻本。

《文選考異》四卷。

(同上。

同上。

陳景雲《文選舉正》六卷,未刊。

【補】孫書番禺陶氏刻本。

《文選音義》八卷。

(余蕭客。

靜勝堂刻本。

此書乃少作,余後又撰《文選雜題》三十卷,未見傳本。

【補】余蕭客三十卷,書名《文選紀聞》,光緒間巴陵方功惠刻入《碧琳琅館叢書》。

《文選集釋》二十四卷。

(朱?存。

自刻本。

【補】江西重刻本。

《文選旁證》四十六卷。

(梁章鉅。

榕風樓刻本。

【補】光緒間重刻本。

績溪胡紹?英《文選箋證》三十卷,貴池劉世珩刻《聚學軒叢書》本。

《文選古字通疏證》六卷。

(薛傳均。

刻本。

原書十二卷。

【補】光緒間華陽傳世洵刻《益雅堂叢書》本。

旌德呂錦文《文選古字通補訓》四卷,附《補遺》,光緒辛酉懷硯齋刻本。

《選學膠言》二十卷。

(張雲?敖。

三影閣刻本。

《文選補遺》四十卷。

(宋陳仁子。

長沙刻本。

《文選六臣注》六十卷。

唐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李善。

明新都崔氏大字本。

不如李善單注,已有定論,存以備考。

【補】《四部叢刊》影印宋刻本。

(以上總集類《文選》之屬)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一百一十八卷。

(明張溥編。

重刻本。

明汪士賢刻《漢魏六朝二十名家集》,在張前。

【補】張編《百三家集》,汲古閣重刻,光緒間亦重刻,杭州林氏又編刻汲古閣本。

《漢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一百零三卷,明萬曆間刻,並《陶靖節集》十卷,一名《二十一名家集》。

無錫丁福保重編《漢魏六朝名家集初集》四十家,上海醫學書局排印本。

(今案: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版《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殷孟倫注。

《文紀》一百五十九卷。

(明梅鼎祚編。

原刻本。

皇霸、西漢、東漢、三國、西晉、宋、南齊、梁、陳、北齊、後周、隋、釋。

《三國文紀》亦有刻本,《四庫》未收。

【補】原刻本明末刻。

《後魏文紀》二十卷,江寧龍蟠裡圖書館有鈔本。

《文紀》足本內尚有《東晉文紀》一種,今罕見。

《三國文紀》凡二十四卷,魏十八卷,吳四卷,蜀漢二卷。

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七百四十六卷,光緒十三年黃岡王毓藻廣州刻本,此書搜采宏富,備載出處,遠勝汪、張、梅、丁諸書。

王刻前,烏程蔣氏嘗刻嚴書目錄一百零三卷,單行。

《古文苑》二十一卷。

(朱章樵注。

明成化壬寅刻本,守山閣校本。

又岱南閣本九卷,無注。

【補】《惜陰軒叢書》本,金壺本,蘇州局本,《四部叢刊》影印明成化本並二十一卷,有章注。

此書不著編者名氏,九卷本乃宋韓元吉重編。

岱南閣本據宋淳照本影刻,飛青閣覆岱南閣本,潮州鄭氏龍溪精舍重刻岱南閣本,光緒間宜都楊守敬亦刻九卷本。

《續古文苑》二十卷。

(孫星衍編。

平津館本。

【補】蘇州局本。

《文館詞林》四卷。

(唐許敬宗等編。

《佚存叢書》本,粵雅堂重刻本。

此殘本,原書一千卷。

【補】遵義黎庶昌《古逸叢書》覆舊鈔本十三卷半,今版在蘇州局。

宜都楊守敬刻本五卷。

吳興張鈞衡刻本二十五卷,在《適園叢書》內。

武進童康珂羅版影印唐寫本二十二卷。

《文苑英華》一千卷。

(宋李?等編。

明刻本。

【補】上虞羅振玉宋槧《文苑英華殘本校記》一卷,載北平《北海圖書館月刊》卷二第五號。

(今案:有中華書局1966年影印本《文苑英華》。

《文苑英華辨證》十卷。

(宋彭叔夏。

聚珍本,福本,知不足齋本。

【補】南昌局重刻聚珍本,《學海類編》本。

(江:以上匯《選文》)

《全唐文》一千卷。

(嘉慶十九年敕編。

揚州官本。

【補】廣州局本。

歸安陸心源《唐文拾遺》七十二卷、《續拾》十六卷,十萬卷樓別刻本,此書專錄《全唐文》未收之文。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全唐文》,附《唐文拾遺》、《唐文續拾》、《讀全唐文札記》。

《唐文粹》一百卷。

(宋姚鉉編。

顧廣圻校刻大字本,明晉藩刻本,又明刻小字本。

【補】蘇州局本,光緒間仁和許增校刻本,《四部叢刊》影印元翻宋刻小字本。

《唐文粹補遺》二十六卷。

(郭麟編。

刻本。

【補】嘉慶間刻。

(蘇州局本,許增刻本,並附《唐文粹》後。

《宋文鑒》一百五十卷。

(宋呂祖謙編。

明胡韶修補本,明晉藩刻本。

【補】蘇州局本,《四部叢刊》影印宋刻本。

《南宋文范》七十卷。

(莊仲方編。

道光十七年活字版本。

【補】附《外編》四卷。

蘇州局本。

《金文雅》十卷。

(同上。

同上。

【補】蘇州局本。

常熟張金吾《金文最》一百二十卷,廣州局本。

江陰繆荃孫《遼文存》六卷,家刻本。

南海黃任恆《遼文補錄》一卷,民國八年廣州排印本。

《元文類》七十卷,目錄三卷。

(元蘇天爵編。

明晉藩刻本,又明修德堂本。

《文粹》、《文鑒》、《文類》三種,明張溥皆有刪削刻本。

【補】《元文類》蘇州局本,《四部叢刊》影印元至正二年西湖書院刻本。

《明文衡》九十八卷。

(明程敏政編。

原刻本。

【補】《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間重刻本。

《明文授讀》六十二卷。

(黃宗羲編。

刻本。

【補】黃宗羲編《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未刊,浙江圖書館有鈔本。

《明文在》一百卷。

(薛熙編。

倪{??}寫刻本。

【補】蘇州局本。

(江:以上唐至明文)

《皇清文穎》一百二十四卷。

(乾隆十二年敕編。

殿本。

【補】《續編》一百六十四卷,嘉慶十五年敕編,殿本。

《國朝文錄》一百卷。

(姚椿編。

朱?存編《國朝詁經文鈔》一百卷,未刊。

【補】姚編咸豐間刻本。

朱編《國朝古文匯鈔初集》一百七十三卷、《二集》一百卷,道光吳江沈氏世美堂刻本。

《湖海文傳》七十五卷。

(王昶編。

家刻本。

【補】經訓堂刻,石印本。

(江:以上國朝文)

《歷代賦匯》一百四十卷,《外集》二十卷,《逸句》二卷,《補遺》二十二卷。

(康熙四十五年敕編。

揚州詩局本,重刻通行本。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7年影印本。

《賦匯錄要箋略》二十八卷,附《補題注》,《外集》、《補遺題注》。

(吳光昭。

通行本。

杭世駿有《賦匯解題》,通行。

(江:以上賦)

《御選唐宋文醇》五十八卷。

(乾隆三年。

內府大字本,廣州重刻大字本。

【補】蘇州局本。

《古文辭類纂》七十五卷。

(姚鼐編。

道光五年江寧吳氏刻大字定本,同治八年問竹軒翻吳本,興縣康氏刻小字本,又大字本,蘇州局翻康本。

【補】此書七十四卷。

康氏重刻大字本無圈點,不善。

吳氏刻本,桐城蕭穆校本,長沙思賢講捨刻本。

又銅山徐樹錚輯評本,民國間北京排印。

桐城吳汝綸《姚氏古文辭類纂點勘記》三卷,北京排印本。

長沙王先謙《續古文辭類纂》三十四卷,思賢講捨本與姚書合刻,合刻有通行本。

遵義黎庶昌《續古文辭類纂》上、中、下三編,二十八卷,光緒二十一年江寧李光明書莊刻本。

黎續失姚意,不逮王。

(今案:有北京市中國書店1986年版《古文辭類纂》,宋晶如、章榮註釋。

《駢體文鈔》三十一卷。

(李兆洛編。

康刻本,合《類纂》合肥徐氏重刻本。

【補】成都存古書局本。

長沙王?運《八代文粹》卷,富順考雋堂刻本。

長沙王先謙《駢文類纂》下逮清末作家,思賢書局刻本。

《七十家賦鈔》六卷。

(張惠言編。

康刻本。

以上三種選本,最古雅有法。

【補】蘇州局本附校勘記。

曾國藩《經史百家雜鈔》二十六卷、《簡編》二卷,光緒間長沙傳忠書局刻《曾文正公全集》本,以古文為主,間錄駢體文。

吳汝綸《曾氏百家雜鈔點勘記》一卷,北京排印本。

《國朝駢體正宗》十二卷。

(曾燠編。

原刻本,廣州重刻本。

【補】光緒間四明張氏花雨樓刻小字本。

張鳴珂《國朝駢體正宗續編》八卷,寒松閣自刻本。

《唐宋十大家文集》五十一卷。

(儲欣編。

八家外,增李翱、孫樵。

明茅坤《八大家文鈔》,鍾惺《八大家文選》,旨趣略同。

【補】儲編蘇州局重刻本。

茅編一百六十四卷,鍾編二十四卷,皆有通行本。

《元明十大家文集》卷。

(國朝人編。

【補】宜黃劉肇虞編《元明八大家古文選》十三卷。

虞集、揭?斯、楊士奇、王守仁、歸有光、唐順之、王慎中、艾南英。

乾隆間刻本。

上列書疑即指此。

《李選國朝文錄》八十二卷,《續錄》六十三卷。

(李祖陶編。

共八十八家,體例未精,評語尤陋,取其各存大略。

【補】道光十九年瑞州鳳儀書院刻本。

山陰沈粹芬編《國朝文匯》二百卷,書成宣統,采錄稍廣,涵芬樓排印本。

《金元明八大家文選》五十三卷。

(李祖陶編。

元好問、姚燧、吳?、虞集、宋濂、王守仁、唐順之、歸有光。

【補】上高李氏家刻本。

(《三家文鈔》三十二卷。

宋犖編刻。

侯方域八卷,汪琬十二卷,魏禧十二卷。

近人編輯《國朝二十四家古文》尤草草。

【補】宋編康熙三十三年寫刻。

上列近人所編書,即歸安徐鳳輝《國朝二十四家文鈔》。

《古文雅正》十四卷。

(蔡世遠編。

《續古文雅正》十四卷。

(林有席編。

(江:以上文之屬)

《四六法海》十二卷。

(明王志堅編。

【補】乾隆間修補本,廣州重刻本。

又蔣士銓刪評本八卷,巾箱本。

《唐駢體文鈔》十七卷。

(陳均編。

【補】嘉慶間陳氏家刻,廣州局重刻。

《宋四六選》二十四卷。

(彭元瑞編。

以上均通行本。

【補】彭書乾隆間刻。

《八家四六文鈔》九卷。

(吳?編。

較經堂刻本。

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孔廣森、吳錫麒、曾燠、孫星衍、洪亮吉。

【補】重刻通行本。

長沙王先謙編《十家四六文鈔》十卷,劉開、董基誠、董?誠、方履?、梅曾亮,傅桐、周壽昌、王?運、趙銘、李慈銘,光緒十五年王氏刻本。

(江:以上駢文之屬)

以上總集類文之屬元以前諸本多有詩,從其多者言之。

《樂府詩集》一百卷。

(宋郭茂倩編。

乾隆刻本,武昌局本。

明梅鼎祚編《古樂苑》五十二卷,又補郭遺。

【補】郭編《四部叢刊》影印汲古閣本,古樂苑明刻。

(今案:有中華書局1979年版《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樂府詩集》,喬象鍾、陳友琴等點校。

《樂府古題要解》二卷。

(舊題唐吳兢。

《津逮》本,《學津》本。

《玉台新詠》十卷。

(明趙氏寒山堂仿宋刻小字本,康熙甲午馮氏刻大字評點本。

【補】陳徐陵編。

南陵徐乃昌重刻寒山堂本,《四部叢刊》影印明五雲溪館活字本。

吳江吳兆宜《玉台新詠箋》十卷,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5年版《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玉台新詠箋注》,穆克宏點校。

《玉台新詠考異》十卷。

(紀容舒。

【補】光緒間定州王灝重刻本,在《畿輔叢書》內。

《詩紀》一百五十六卷。

(明馮惟訥編。

原刻本。

【補】吳?重刻,有陝西、金陵二本。

無錫丁福保編《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五十四卷,民國間上海醫學書局排印本。

《詩紀匡謬》一卷。

(馮舒。

知不足齋本。

(江:以上匯選)

《全唐詩》九百卷。

(康熙四十六年敕編。

揚州詩局本,江寧重刻本,廣州巾箱本。

【補】撫州雙峰書屋重刻小字本,石印本多種。

(今案:有中華書局1960年影印本《全唐詩》。

《全五代詩》一百卷。

(李調元編。

《函海》本。

【補】附《補遺》一卷。

《全金詩》七十四卷。

(康熙五十年敕編。

揚州詩局本。

(江:以上斷代)

《御選唐宋詩醇》四十七卷。

(乾隆十五年。

內府本,廣州重刻本。

【補】蘇州局本,杭州局本。

《四朝詩》三百一十二卷。

(康熙四十八年敕編。

揚州詩局本。

宋七十八卷,金二十五卷,元八十一卷,明一百二十八卷。

(江:以上雖匯選而實斷代)

(《唐人選唐詩》八種。

汲古閣本。

《國秀集》二卷,《篋中集》一卷,《御覽詩》一卷,《極玄集》一卷,《中興間氣集》二卷,《河岳英靈集》三卷,《搜玉小集》一卷,《才調集》十卷。

《唐人萬首絕句》九十一卷。

(宋洪邁。

明翻宋本七十五卷,明趙宦光編刻本四十卷。

(今案:有天津市古籍書店1990年影印本。

《全唐詩錄》一百卷。

(徐倬編。

通行本。

(江:以上唐)

《西昆酬唱集》二卷。

(宋楊億編。

《珠塵》本,《浦城遺書》本,粵雅堂本。

【補】杭州局《邵武徐氏叢書》本,《四部叢刊》影印舊鈔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0年版《西昆酬唱集注》,王仲犖注。

(《南宋群賢小集》一百五十七卷,附《補遺》。

舊題宋陳思編。

顧修補。

讀畫齋本。

【補】是書一名《江湖小集》。

《南宋六十家集》,民國間上海古書流通處影印毛鈔本,並附鮑鈔本八種。

《後村千家詩》二十二卷。

(宋劉克莊編。

《楝亭十二種》本。

(今案:有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後村千家詩校注》,胡向儂、王皓叟校注。

《宋詩鈔》一百六卷。

(吳之振編。

通行本。

【補】康熙十年吳氏鑒古堂原刊本,涵芬樓影印原刻本。

此書凡錄宋詩百家,百一十卷,刻成者止八十四家,九十四卷。

海寧管庭芬《宋詩補》不分卷,涵芬樓排印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6年版。

《宋百家詩存》二十八卷。

(曹廷楝編刻本。

補吳鈔之遺。

陳焯編《宋元詩會》一百卷,搜羅殘佚尤備。

【補】曹編乾隆六年刻。

陳編康熙間刻本。

《中州集》十卷,附《中州樂府》一卷。

(金元好問編。

國初刻本。

【補】武進董康影元刻本,《四部叢刊》影印董康新刻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版《金元總集·中州集》。

(江:以上宋金)

(《元詩選》一百一十一卷。

顧嗣立編。

家刊本。

《一集》六十八卷,《二集》二十六卷,《三集》十六卷。

【補】家刊本,康熙四十二年刻。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7年版《元詩選(初集、二集、三集)》。

《元詩癸集》十卷。

(無卷數。

席世臣補刻本。

【補】《元詩選癸集》,亦顧嗣立編。

《元人選元詩五種》,連平范氏雙魚堂刻本,目列下:房棋編《河汾諸家詩集》八卷,蔣易編《國朝風雅》七卷、《雜編》三卷,賴良編《大雅集》八卷,魏仲舉編《敦文集》一卷、《偉觀集》一卷。

(江:以上元)

《明詩綜》一百卷。

(朱彝尊編。

原刻本。

【補】康熙四十四年刻。

《靜志居詩話》即自此書《解題》下輯出。

常熟錢謙益《列朝詩集》七十七卷,明崇禎十六年汲古閣刻本,上海神州國光社排印本。

(江:以上明)

《感舊集》十六卷。

(王士禎編。

雅雨堂刻本。

《解題》下多有舊聞佚事。

【補】《漁洋感舊集小傳》四卷,附《補遺》,涵芬樓排印刻行。

《列朝詩集》題下亦各系小傳。

上海神州國光社排印《感舊集》,與陳其年《筐衍集》合印。

《湖海詩傳》四十六卷。

(王昶編。

原刻本。

雍正至乾隆末聞人略備。

【補】嘉慶間刻。

同治四年重刻本。

此書意在續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

閩侯陳衍《近代詩鈔》不分卷,涵芬樓排印本。

《南宋雜事詩》七卷。

(沈嘉轍、吳焯、陳芝光、符曾、趙昱、厲鶚、趙信。

原刻本,淮南書局刻本。

可資考史。

【補】江寧局重刻本。

(江:以上國朝)

《十家宮詞》十二卷。

(宣和、宋文安、王建、花蕊、王?、胡偉集句,和凝、張公庠、王仲修、周彥質。

朱彝尊編刻本。

《借月山房叢書》刻《宮詞小纂》三卷。

《采菽堂古詩選》三十八卷,《補遺》四卷。

(陳祚明編。

通行本。

《古詩選》三十二卷。

(王士禎編。

聞人炎箋。

通行本。

【補】乾隆芷蘭堂原刊本。

江寧局本無箋,與姚鼐編《今體詩鈔》十八卷合刻。

長沙王?運《八代詩選》二十卷,光緒間長沙刻本,成都存古書局本,蘇州局本。

《唐賢三昧集箋注》三卷。

(王士禎編。

吳煊、胡棠注。

乾隆丁未刻本。

【補】皆盛唐詩。

山陽潘德輿有評本,未刊。

《十種唐詩選》十七卷。

(同上。

通行本。

《唐人萬首絕句選》七卷。

(同上。

通行本。

【補】康熙間洪氏刻本,今版在江寧局。

《鏡煙堂十種》。

(紀昀。

通行本。

《沈氏四聲考》、《唐人試律說》、《刪正二馮才調集》、《刪正瀛奎律髓》、《李義山詩》、《陳後山詩》、張為《主客圖》、《審定風雅遺音》、《庚辰集》,《館課存稿》。

《宋四家詩鈔》。

(無卷數。

周之麟編。

通行本。

蘇、黃、范、陸。

【補】光緒二十一年張氏刻本。

《國朝六家詩鈔》八卷。

(通行本。

施、宋、王、趙、朱,查。

【補】此書錫山劉執玉編,乾隆丁亥詒燕樓刻,光緒丁亥成都汗青{?移}重刊。

以上總集類詩之屬近人詩文選本太多,舉其不俗謬者。

沈選《別裁》,通行,不詳列。

【補】《五朝詩別裁集》,唐三十二卷、明十二卷、國朝三十六卷,長洲沈德潛編,宋八卷、元八卷,華亭姚培謙編。

沈選可便初學,姚選未善。

沈又編《古詩源》十四卷,亦通行。

山陽潘德輿有評本,未刊。

《花間集》十卷。

(蜀趙崇祚編。

汲古閣本。

【補】乾隆間武進趙懷玉校刻本,杭州局《邵武徐氏叢書》本,光緒間臨桂王鵬運四印齋校刻本,《四部叢刊》影印明萬曆間玄覽齋刻本,分十二卷,附西吳溫博《補編》二卷。

(今案: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李一氓校。

《草堂詩餘》四卷。

(宋人編。

汲古閣本。

【補】四印齋校刻本二卷。

《元草堂詩餘》三卷,《粵雅堂叢書》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版《草堂詩餘》。

《花庵詞選》十卷,《中興以來詞選》十卷。

(宋黃?編。

汲古閣本。

【補】《四部叢刊》影印明萬曆間舒氏刻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版《花庵詞選》。

《絕妙好詞箋》七卷,附《續鈔》一卷。

宋周密編。

厲鶚、查為仁箋。

徐?重刻本,會稽章氏重刻本。

又附張惠言《詞選》二卷、董毅《續詞選》二卷、鄭善長《九家詞選》一卷。

【補】周濟《宋四家詞選》卷,原刻本。

周又編《詞辨》二卷,選擇精嚴,原刻本,蘇州局本,又仁和譚獻評刻本。

(今案:有文學古籍刊行社1956年版《絕妙好詞箋》,黃叔明校。

(江:以上匯選)

《歷代詩餘》二百二十卷,附《詞話》十卷。

(康熙四十六年敕編。

內府本。

【補】民國十七年上海?覃隱廬影印內府刻本。

(今案:有上海書店1985年影印本《歷代詩餘》。

(《詞綜》三十六卷。

朱彝尊編。

原刻本。

唐、五代、宋。

《補》二卷。

王昶編。

合上刻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李慶甲點校。

《詞綜補遺》二十卷。

(陶梁編。

原刻本。

《明詞綜》十二卷。

(王昶編。

原刻本。

《國朝詞綜》四十八卷,二集八卷。

(王昶編。

原刻本。

【補】海鹽黃燮清《國朝詞綜續編》二十四卷,湖北刻本。

(江:以上編朝代)

《宋六十名家詞》九十卷。

(毛晉編。

汲古閣本。

【補】廣州重刻本,錢塘汪氏重刻本,上海博古齋影印汲古閣本。

金壇馮煦編《宋六十一家詞選》十二卷,光緒間江寧刻本。

臨桂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二十四種、《宋元三十一家》三十一種,並光緒間校刻。

近年吳興朱祖謀校刻唐、五代、宋、金、元詞總集四種,《唐詞別集》一種,《宋詞別集》一百一十二種,《金詞別集》五種,《元詞別集》五十種,凡一百七十二種,總號《︹村叢書》。

海寧王國維《唐五代二十一家詞輯》二十卷,民國十七年北平排印《觀堂遺書》第四集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本。

《十六家詞》三十九卷。

(孫默編。

原刻本。

吳偉業、龔鼎孽、梁清標、宋琬、曹爾堪、王士祿、尤侗、陳世祥、黃永、陸求可、鄒?謨、彭孫?、王士禎、董以寧、陳維崧、董俞。

【補】原刻本,康熙間刻。

《浙西六家詞》十二卷,附宋張炎《山中白雲詞》一卷。

(龔翔麟編。

原刻本。

朱彝尊、李良年、沈?日、李符、沈岸登、龔翔麟。

(江:以上判各家)

以上總集類詞之屬宋詞最著者,姜夔、周密、張炎。

姜夔白石詞在《六十名家詞》內,周密?《洲漁笛譜》、《草窗詞》在《知不足齋叢書》內,張炎《山中白雲詞》附《浙西六家詞》後,余若晏、歐、柳、蘇、黃、秦、周邦彥、李清照、張孝祥、辛棄疾、吳文英、劉過、史達祖皆在《六十家》內,張先、張?在《知不足齋叢書》內,有集者亦附集。

【補】上舉諸家,《︹村叢書》內俱有。

詞號詩餘,曲又詞之變,元人最擅此體,茲為補錄於下。

《元曲選》一百種,一百卷,明臧懋循編刻本,涵芬樓影印本。

《元人雜劇三十種》,日本東京影元刻本,又民國十三年上海樸社影印元刻本,附海寧王國維《敘錄》。

今存元人雜劇盡在此二書內。

《元明雜劇二十七種》,南京龍蟠裡國學圖書館影印本。

《樂府新編陽春白雪前集》五卷、《後集》五卷,元楊朝英編,光緒間南陵徐乃昌《隨庵叢書》影元刻本。

《朝野新聲太平樂府》九卷,《四部叢刊》影印元刻本。

此二書皆元曲散套選本。

明清傳奇太多,不臚列,欲知此類書者,具江都黃文?《曲海》、海寧王國維《曲錄》、諸暨蔣瑞藻《小說考證》中。

《曲海》六十卷,民國十五年上海大東書局排印本,坊行《傳奇匯考》八卷,即此殘卷。

《曲錄》六卷,宣統元年番禺沈宗畸北京刻《晨風叢書足》本,民國十七年北平石印《觀堂遺書》第四集本,排印單行本,又上海古書流通處石印《曲苑十四種》本,止二卷。

《小說考證》十卷、《拾遺》一卷、《續編》五卷,涵芬樓排印本。

──右總集類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書目答問補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