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卷三:(《醫經國小》)諸風掉眩乃肝木,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針灸大成》卷三

針灸大成

卷三

【五運主病歌】

(《醫經國小》)

諸風掉眩乃肝木,痛癢瘡瘍心火屬,濕腫滿本脾土經,氣賁郁痿肺金伏,寒之收引腎水鄉,五運主病樞要目。

【六氣為病歌】

諸暴強直支痛,裡急筋縮 戾,本足肝膽二經,厥一陰一風木之氣。

諸病喘嘔及吐酸,暴注下迫轉筋難,小一便混濁血溢洩,瘤氣結核瘍疹斑。

癰疽吐下霍亂症,瞀郁腫脹鼻塞干,鼽衄淋泌身發一熱,惡寒戰慄驚惑間。

笑悲譫妄衄 污,腹脹鼓之有聲和,少一陰一君火手二經,真心小腸氣之過。

與強直積飲 ,霍亂中滿諸膈痞,體重吐下 腫痿,肉如泥之按不起。

太一陰一濕土二足經,脾與從中胃之氣。

諸熱瞀 筋惕惕,悸一動搐搦螈 極,暴喑冒昧躁擾狂,罵詈驚駭氣上逆。

腫疼酸嚏嘔瘡,喉痺耳鳴聾欲閉,嘔痛溢食下不能,目昧不明 翳。

或禁栗之如喪神,暴病暴死暴注利,少一陽一相火手二經,心包絡與三焦氣。

諸澀枯涸閉,幹勁揭皴起,一陽一明之燥金,肺與大腸氣。

上下水液出澄冷, 瘕 疝堅痞病,腹滿急痛痢白清,食已不饑吐痢腥,屈伸不便與厥逆,厥逆禁固太一陽一經。

腎與膀一胱為寒水,一陰一陽一標本六氣裡。

【百一穴一法歌】

(《神應經》)

手之太一陰一經屬肺,尺澤肘中約紋是,列缺側腕寸有半,經渠寸口陷脈記。

太淵掌後橫紋頭,魚際節後散脈裡,少商大指內側尋,爪甲如韭此為的。

手一陽一明經屬大腸,食指內側號商一陽一,本節前取二間定,本節後勿三間忘。

歧骨陷中尋合谷,一陽一溪腕中上側詳,三里、曲池下二寸,曲池曲肘外輔當,肩 肩端兩骨覓,五分俠孔取迎香足一陽一明兮胃之經,頭維、本神寸五分,頰車耳下八分是,地倉俠吻四分臨,伏兔、一陰一市上三寸,一陰一市膝上三寸針。

三里膝下三寸取,上廉裡下三寸主,下廉上廉下三寸,解溪腕上系鞋處,沖一陽一陷谷上二寸,陷谷庭後二寸舉,內庭次指外間求,厲兌如韭足次趾。

足之太一陰一經屬脾,隱白大趾內角宜,大都節後白肉際,太白核骨下陷為。

公孫節後一寸得,商丘踝下前取之,內踝三寸一陰一交一穴一,一陰一陵膝內輔下施。

手少一陰一兮心之經,少海肘內節後明,通裡掌後才一寸,神門掌後銳骨一精一。

手太一陽一兮小腸索,小指之端取少澤,前谷外側本節前,後溪節後仍外側。

腕骨腕前起骨下,一陽一谷銳下腕中得,小海肘端去五分,聽宮耳珠如菽側。

太一陽一膀一胱何處看,睛明目 內角畔,攢竹兩眉頭陷中,絡卻後發四寸半。

肺俞三椎膈俞七,肝俞九椎之下按,腎俞十四椎下旁,膏肓四五三分算。

委中膝 約紋中,承山 下分肉斷,崑崙踝下後五分,金門踝下陷中撰。

申脈踝下筋骨間,可容爪甲慎勿亂。

少一陰一腎兮安所覓?然谷踝前骨下識,太溪內踝後五分,照海踝下四分的。

復溜內踝上二寸,向後五分太溪直。

手厥一陰一兮心包絡,曲澤肘內橫紋作,間使掌後三寸求,內關二寸始無錯,大陵掌後兩筋間,中沖中指之端度。

手少一陽一兮三焦論,小次指間名液門,中渚次指本節後,一陽一池表腕有一穴一存。

腕後二寸外關絡,支溝腕後三寸聞,天井肘上一寸許,角孫耳廓開口分。

絲竹眉後陷中按,耳門耳缺非虛足少一陽一膽取聽會,耳前陷中分明揣,目上入髮際五分,臨泣之一穴一於斯在。

目窗泣上寸半風池發後際中論,肩井骨前看寸半,帶脈肋下寸八分。

環跳髀樞尋宛宛,風市髀外兩筋顯,一陽一陵膝下一寸求,一陽一輔踝上四寸遠。

絕骨踝上三寸從,丘墟踝前有陷中,臨泣俠溪後寸半,俠溪小次岐骨縫。

厥一陰一肝經果何處?大敦拇指有一毛一聚,行間骨尖動脈中,太沖節後有脈據,中封一寸內踝前,曲泉紋頭兩筋著。

章門臍上二寸量,橫取六寸看兩旁,期門一乳一旁一寸半,直下寸半二肋詳。

督脈水溝鼻柱下,上星入發一寸者,百會正在頂之巔,風府後發一寸把。

啞門後髮際五分,大椎第一骨上存,腰俞二十一椎下,請君仔細詳經文。

任脈中行正居腹,關元臍下三寸錄,氣海臍下一寸半,神闕臍中隨所欲。

水分臍上一寸求,中脘臍上四寸取,膻中兩一乳一中間索,承漿宛宛唇下搜。

【十二經脈歌】

(《聚英》)

手太一陰一肺中焦生,下絡大腸出賁門,上膈屬肺從肺系,系橫出腋 中行。

肘臂寸口上魚際,大指內側爪甲根,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屬一陽一明經。

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則病喘與咳,肺脹膨膨缺盆痛,兩手一交一瞀為臂厥。

所生病者為氣嗽,喘渴煩心胸滿結, 臂之內前廉痛,小一便頻數掌中熱。

氣虛肩背痛而寒,氣盛亦疼風汗出,欠伸少氣不足息,遺矢無度溺色一陽一明之脈手大腸,次指內側起商一陽一,循指上連出合谷,兩筋歧骨循臂肪。

入肘外廉循,肩端前廉柱骨旁,從肩下入缺盆內,絡肺下膈屬大腸。

支從缺盆直上頸,斜貫頰前下齒當,環出人中一交一左右,上俠鼻孔注迎香。

此經氣盛血亦盛,是動 腫並齒痛;所生病者為鼽衄目黃口乾喉痺生。

大指次指難為用,肩前 外痛相仍,氣有餘兮脈熱腫,虛則寒慄病偏增。

胃足一陽一明一交一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齒,還出俠口繞承漿,頤後大迎頰車裡。

耳前髮際至額顱,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絡脾宮,直者缺盆下一乳一內。

一支幽門循腹中,下行直合氣沖逢,遂由髀關抵膝臏, 跗中指內關同。

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關通,一支別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經盡矣。

此經多氣復多血,是動欠伸面顏黑。

淒淒惡寒畏見人,忽聞木音心惕,登高而歌棄衣走,甚則腹脹仍賁響。

凡此諸疾皆 厥,所生病者為狂瘧,一溫一婬一汗出鼻流血,口 唇裂又喉痺,膝臏疼痛腹脹結,氣膺伏兔 外廉,足跗中趾俱痛徹,有餘消谷溺色黃,不足身前寒振栗,胃房脹滿食不消,氣盛身前皆有熱。

太一陰一脾起足大趾,上循內側白肉際,核骨之後內踝前,上 循 脛膝裡。

股內前廉入腹中,屬脾絡胃與膈通,俠喉連舌散舌下,支絡從胃注心宮。

此經氣盛而血衰,是動其病氣所為,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一體痛難移,腹脹善噫舌本強,得後與氣快然衰。

所生病者舌亦痛,體重不食亦如之,煩心心下仍急痛,洩水溏瘕寒瘧隨,不臥強立股膝腫,疸發身黃大指手少一陰一脈起心中,下膈直與小腸通,支者還從肺系走,直上喉嚨系目瞳。

直者上肺出腋下, 後肘內少海從,臂內後廉抵掌中,銳骨之端注少衝。

多氣少血屬此經,是動心脾痛難任,渴欲飲水咽乾燥,所生脅痛目如金, 臂之內後廉痛,掌中有熱向經尋。

手太一陽一經小腸脈,小指之端起少澤,循手外廉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內側。

上循 外出後廉,直過肩解繞肩胛,一交一肩下入缺盆內,向腋絡心循咽嗌。

下膈抵胃屬小腸,一支缺盆貫頸,至目銳 卻入耳,復從耳前仍上頰,抵鼻升至目內 ,斜絡於顴別絡接。

此經少氣還多血,是動則病痛咽嗌,頷下腫兮不可顧,肩如拔兮 似折。

所生病主肩 痛,耳聾目黃腫腮頰,肘臂之外後廉痛,部分猶當細分別。

足太一陽一經膀一胱脈,目內 上起額尖,支者巔上至耳角,直者從巔腦後懸。

絡腦還出別下項,仍循肩膊俠脊邊,抵腰膂腎膀一胱內,一支下與後一陰一連。

貫一臀一斜入委中一穴一,一支膊內左右別,貫胛俠脊過髀樞,一臀一內後廉 中合,下貫 內外踝後,京骨之下指外側。

此經一血多氣猶少,是動頭疼不可當,項如拔兮腰似折,髀樞痛徹脊中央, 如結兮 如裂,是為踝厥筋乃傷。

所生瘧痔小指廢,頭囟頂痛目色黃,腰一尻一 腳疼連背,淚流鼻衄及癲狂。

足經腎脈屬少一陰一,小指斜趨湧一泉心,然骨之下內踝後,別入跟中 內侵。

出 內廉上股內,貫脊屬腎膀一胱臨,直者屬腎貫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尋;支者從肺絡心內,仍至胸中部分深。

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病饑不欲食,喘嗽唾血喉中鳴,坐而欲起面如垢,目視KT KT 氣不足,心懸如饑常惕惕。

所生病者為舌干,口熱咽痛氣賁一逼一,股內後廉並脊疼,心腸煩痛疸而,痿厥嗜臥體怠惰,足下熱痛皆腎厥。

手厥一陰一心主起胸,屬包下膈三焦宮,支者循胸出脅下,脅下連腋三寸同。

仍上抵腋循內,太一陰一、少一陰一兩經中,指透中沖支者別,小指次指絡相通。

此經少氣原多血,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下腫,甚則胸脅支滿結。

心中澹澹或大動,善笑目黃面赤色,所生病者為煩心,心痛掌熱病之則。

手經少一陽一三焦脈,起自小指次指端,兩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兩骨間。

肘後 外循肩上,少一陽一之後一交一別傳,下入缺盆膻中分,散絡心包膈裡穿。

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項耳後耳角旋,屈下至頤仍注頰,一支出耳入耳前,卻從上關一交一曲頰,至目內 乃盡焉。

此經少血還多氣,是動耳鳴喉腫痺,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後痛兼目銳 ,肩 肘臂外皆疼,小指次指亦如足脈少一陽一膽之經,始從兩目銳 生,抵頭循角下耳後,腦空風池次第行。

手少一陽一前至肩上,一交一少一陽一右上缺盆,支者耳後貫耳內,出走耳前銳 循。

一支銳 大迎下,合手少一陽一抵根,下加頰車缺盆合,入胸貫膈絡肝經。

屬膽仍從脅裡過,下入氣沖一毛一際縈,橫入髀厭環跳內,直者缺盆下腋膺。

過季脅下髀厭內,出膝外廉是一陽一陵,外輔絕骨踝前過,足跗小趾次趾分。

一支別從大趾去,三一毛一之際接肝經。

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口苦善太息,心脅疼痛難轉移,面塵足熱體無澤。

所生頭痛連銳 ;缺盆腫痛並兩腋,馬刀挾癭生兩旁,汗出振寒 瘧疾,胸脅髀膝至脛骨,絕骨踝痛及諸節。

厥一陰一足脈肝所終,大指之端一毛一際叢,足跗上廉太沖分,踝前一寸入中封。

上踝一交一出太一陰一後,循 內廉一陰一股沖,環繞一陰一器抵小腹,俠胃屬肝絡膽逢。

上貫膈裡布脅肋,俠喉頏顙目系同,脈上巔會督脈出,支者還生目系中,下絡頰裡環唇內,支者便從膈肺通。

此經一血多氣少焉,是動腰疼俯仰難,男疝女人小腹腫,面塵脫色及咽干。

所生病者為胸滿,嘔吐洞洩小一便難,或時遺溺並狐疝,臨症還須仔細看。

【玉龍歌】

(楊氏註解)

扁鵲授我玉龍歌,玉龍一試絕沉 ,玉龍之歌真罕得,流傳千載無差訛。

我今歌此玉龍訣,玉龍一百二十一穴一,醫者行針殊妙絕,但恐時人自差別。

補瀉分明指下施,金針一刺顯明醫,傴者立伸僂者起,從此名揚天下知。

凡患傴者,補曲池,瀉人中;患僂者,補風池,瀉絕骨。

中風不語最難醫,髮際頂門一穴一要知,更向百會明補瀉,實時甦醒免災危。

頂門即囟會也,禁針,灸五壯。

百會先補後瀉,灸七壯,艾如麥大。

鼻流清涕名鼻淵,先瀉後補疾可痊,若是頭風並眼痛,上星一穴一內刺無偏。

上星一穴一流涕並不聞香臭者,瀉俱得氣補。

頭風嘔吐眼昏花,一穴一取神庭始不瘥,孩子慢驚何可治,印堂刺入艾還加。

神庭入三分,先補後瀉。

印堂入一分,沿皮透左右攢竹,大哭效,不哭難。

急驚瀉,慢頭項強痛難回顧,牙疼並作一般看,先向承漿明補瀉,後針風府實時安。

承漿宜瀉,風府針不可深。

偏正頭風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沿皮向後透率谷,一針兩一穴一世間稀。

偏正頭風有兩般,有無痰飲細推觀,若然痰飲風池刺,倘無痰飲合谷安。

風池刺一寸半,透風府一穴一,此必橫刺方透也,宜先補後瀉,灸十一壯。

合谷一穴一針至勞宮,灸二七壯。

口眼 斜最可嗟,地倉妙一穴一連頰車, 左瀉右根據師正, 右瀉左莫令斜灸地倉之艾,如綠豆,針向頰車,頰車之針,向透地倉。

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兩一穴一可堪攻,先補後瀉分明效,一針未出氣先通。

耳聾氣閉痛難言,須刺翳風一穴一始痊,亦治項上生瘰 ,下針瀉動即安然。

耳聾之症不聞聲,痛癢蟬鳴不快情,紅腫生瘡須用瀉,宜從聽會用針行。

偶爾失音言語難,啞門一一穴一兩筋間,若知淺針莫深刺,言語音和照舊安。

眉間疼痛苦難當,攢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針頭維即安康。

攢竹宜瀉,頭維入一分,沿皮透兩額角,疼瀉,眩暈補。

兩睛紅腫痛難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魚尾一穴一,太一陽一出一血自然消。

睛明針五分,後略向鼻中,魚尾針透魚腰,即童子 ,俱禁灸。

如虛腫不宜去血。

眼痛忽然血貫睛,羞明更澀最難睜,須得太一陽一針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兩眼紅,迎香一穴一內刺為通,若將毒血搐出後,目內清涼始見功。

內迎香二一穴一,在鼻孔中,用蘆葉或竹葉,搐入鼻內,出一血為妙,不愈再針合谷。

強痛脊背瀉人中,挫閃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一穴一,腰間諸疾任君攻。

委中禁灸,四畔紫脈上皆可出一血,弱者慎之。

腎弱腰疼不可當,施為行止甚非常,若知腎俞二一穴一處,艾火頻加體自康。

環跳能治腿股風,居 二一穴一認真攻,委中毒血更出盡,愈見醫科神聖功。

居 灸則筋縮。

膝腿無力身立難,原因風濕致傷殘,倘知二市一穴一能灸,步履悠然漸自安。

俱先補後瀉。

二市者,風市、一陰一市也。

髖骨能醫兩一腿疼,膝頭紅腫不能行,必針膝眼、膝關一穴一,功效須臾病不生。

膝關在膝蓋下,犢鼻內,橫針透膝眼。

寒濕香港腳不可熬,先針三里及一陰一交一,再將絕骨一穴一兼刺,腫痛登時立見消。

即三一陰一交一也。

腫紅腿足草鞋風,須把崑崙二一穴一攻,申脈、太溪如再刺,神醫妙訣起疲癃。

外昆針透內呂。

腳背疼起丘墟一穴一,斜針出一血實時輕,解溪再與商丘識,補瀉行針要辨明。

行步艱難疾轉加,太沖二一穴一效堪誇,更針三里、中封一穴一,去病如同用手爪。

膝蓋紅腫鶴膝風,一陽一陵二一穴一亦堪攻,一陰一陵針透尤收效,紅腫全消見異功。

腕中無力痛艱難,握物難移體不安,腕骨一針雖見效,莫將補瀉等閒看。

急疼兩臂氣攻胸,肩井分明一穴一可攻,此一穴一元來真氣聚,補多瀉少應其中。

此二一穴一針二寸效,乃五臟真氣所聚之處,倘或體弱針暈,補足三里。

肩背風氣連臂疼,背縫二一穴一用針明,五樞亦治腰間痛,得一穴一方知疾頓輕。

背縫二一穴一,在背肩端骨下,直腋縫尖,針二寸,灸七壯。

兩肘拘攣筋骨連,艱難動作欠安然,只將曲池針瀉動,尺澤兼行見聖傳。

尺澤宜瀉不灸。

肩端紅腫痛難當,寒濕相爭氣血旺,若向肩 明補瀉,管君多灸自安康。

筋急不開手難伸,尺澤從來要認真,頭面縱有諸樣症,一針合谷效通神。

腹中氣塊痛難當,一穴一法宜向內關防,八法有名一陰一維一穴一,腹中之疾永安康。

先補後瀉,不灸。

如大便不通,瀉之即通。

腹中疼痛亦難當,大陵、外關可消詳,若是脅疼並閉結,支溝奇妙效非常。

脾家之症最可憐,有寒有熱兩相煎,間使二一穴一針瀉動,熱瀉寒補病俱痊。

間使透針支溝,如脾寒可灸。

九種心痛及脾疼,上脘一穴一內用神針,若還脾敗中脘補,兩針神效免災侵。

痔漏之疾亦可憎,表裡急重最難禁,或痛或癢或下血,二白一穴一在掌中尋。

二白四一穴一,在掌後,去橫紋四寸,兩一穴一相對,一一穴一在大筋內,一一穴一大筋外,針五分,取一穴一用稻心從項後圍至結喉,取草折齊,當掌中大指虎口紋,雙圍轉兩筋頭,點到掌後臂草盡處是,即間使後一寸, 門一穴一也。

灸二七壯,針宜瀉,如不愈,灸騎竹馬。

三焦熱氣壅上焦,口苦舌干豈易調,針刺關衝出毒血,口生津一液病俱消。

手臂紅腫連腕疼,液門一穴一內用針明,更將一一穴一名中渚,多瀉中間疾自輕。

液門沿皮針向後,透一陽一池。

中風之症症非輕,中沖二一穴一可安寧,先補後瀉如無應,再刺人中立便輕。

中沖禁灸,驚風灸之。

膽寒心虛病如何?少衝二一穴一最功多,刺入三分不著艾,金針用後自平和。

時行瘧疾最難禁,一穴一法由來未審明,若把後溪一穴一尋得,多加艾火實時輕。

熱瀉寒補。

牙疼陣陣苦相煎,一穴一在二間要得傳,若患翻胃並吐食,中魁奇一穴一莫教偏。

一乳一鵝之症少人醫,必用金針疾始除,如若少商出一血後,實時安穩免災危。

三稜針刺之。

如今癮疹疾多般,好手醫人治亦難,天井二一穴一多著艾,縱生瘰 灸皆安。

宜瀉七壯。

寒痰咳嗽更兼風,列缺二一穴一最可攻,先把太淵一一穴一瀉,多加艾火即收功。

列缺刺透太淵,擔一穴一也。

癡呆之症不堪親,不識尊卑枉罵人,神門獨治癡呆病,轉手骨開得一穴一真。

宜瀉灸。

連日虛煩面赤妝,心中驚悸亦難當,若須通裡一穴一尋得,一用金針體便康。

驚恐補,虛煩瀉,針五分,不灸。

風眩目爛最堪憐,淚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一穴一,多加艾火疾應痊。

大、小骨空不針,俱灸七壯,吹之。

婦人吹一乳一痛難消,吐血風痰稠似膠,少澤一穴一內明補瀉,應時神效氣能調。

刺沿皮向後三分。

滿身發一熱痛為虛,盜汗淋淋漸損軀,須得百勞椎骨一穴一,金針一刺疾俱除。

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來灸便輕,至一陽一亦治黃膽病,先補後瀉效分明。

針俱沿皮三分,灸二七壯。

腎敗腰虛小一便頻,夜間起止苦勞神,命門若得金針助,腎俞艾灸起 。

多灸不瀉。

九般痔漏最傷人,必刺承山效若神,更有長強一一穴一是,呻一吟大痛一穴一為真。

傷風不解嗽頻頻,久不醫時勞便成,咳嗽須針肺俞一穴一,痰多宜向豐一隆尋。

灸方效。

膏肓二一穴一治病強,此一穴一原來難度量,斯一穴一禁針多著艾,二十一壯亦無妨。

腠理不密咳嗽頻,鼻流清涕氣昏沉,須知噴嚏風門一穴一,咳嗽宜加艾火深。

針沿皮向外。

膽寒由是怕驚心,遺一精一白一濁實難禁,夜夢鬼一交一心俞治,白環俞治一般針。

更加臍下氣海兩旁效。

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補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頻瀉動,還光益血自無瘥。

多補少瀉,灸。

脾家之症有多般,致成番胃吐食難,黃膽亦須尋腕骨,金針必定奪中脘。

無汗傷寒瀉復溜,汗多宜將合谷收,若然六脈皆微細,金針一補脈還浮。

針復溜入三分,沿皮向骨下一寸。

大便閉結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溝來瀉動,方知妙一穴一有神功。

小腹脹滿氣攻心,內庭二一穴一要先針,兩足有水臨泣瀉,無水方能病不侵。

針口用油,不閉其孔。

七般疝氣取大敦,一穴一法由來指側間,諸經具載三一毛一處,不遇師傳隔萬山。

傳一屍一勞病最難醫,湧一泉出一血免災危,痰多須向豐一隆瀉,氣喘丹田亦可施。

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一穴一中細審詳,有筋有骨須淺刺,灼艾臨時要度量。

不定一穴一即痛處。

勞宮一穴一在掌中尋,滿手生瘡痛不禁,心胸之病大陵瀉,氣攻胸腹一般針。

哮喘之症最難當,夜間不睡氣遑遑,天突妙一穴一宜尋得,膻中著艾便安康。

鳩尾獨治五般癇,此一穴一須當仔細觀,若然著艾宜七壯,多則傷人針亦難。

非高手毋輕下針。

氣喘急急不可眠,何當日夜苦憂煎,若得璇璣針瀉動,更取氣海自安然。

氣海先補後瀉。

腎強疝氣發甚頻,氣上攻心似死人,關元兼刺大敦一穴一,此法親傳始得真。

水病之疾最難熬,腹滿虛脹不肯消,先灸水分並水道,後針三里及一陰一交一。

腎氣沖心得幾時,須用金針疾自除,若得關元並帶脈,四海誰不仰明醫。

赤白婦人帶下難,只因虛敗不能安,中極補多宜瀉少,灼艾還須著意看。

赤瀉,白補。

吼喘之症嗽痰多,若用金針疾自和,俞府、一乳一根一樣刺,氣喘風痰漸漸磨。

傷寒過經尤未解,須向期門一穴一上針,忽然氣喘攻胸膈,三里瀉多須用心。

期門先補後瀉。

脾洩之症別無他,天樞二一穴一刺休瘥,此是五臟脾虛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多灸宜補。

口臭之疾最可憎,勞心只為苦多情,大陵一穴一內人中瀉,心得清涼氣自平。

一穴一法深淺在指中,治病須臾顯妙功,勸君要治諸般疾,何不當初記玉龍。

【勝玉歌】

(楊氏)

勝玉歌兮不虛言,此是楊家真秘傳,或針或灸根據法語,補瀉迎隨隨手捻。

頭痛眩暈百會好,心疼脾痛上脘先,後溪鳩尾及神門,治療五癇立便痊。

鳩尾一穴一禁灸,針三分,家傳灸七壯。

髀疼要針肩井一穴一,耳閉聽會莫遲延。

針一寸半,不宜停。

經言禁灸,家傳灸七壯。

胃冷下脘卻為良,眼痛須覓清冷淵。

霍亂心疼吐痰涎,巨闕著艾便安然,脾疼背痛中渚瀉,頭風眼痛上星專。

頭項強急承漿保,牙腮疼緊大迎全,行間可治膝腫病,尺澤能醫筋拘攣。

若人行步苦艱難,中封、太沖針便痊,腳背痛時商丘刺,瘰 少海、天井邊。

筋疼閉結支溝一穴一,頷腫喉閉少商前,脾心痛急尋公孫,委中驅療腳風纏。

瀉卻人中及頰車,治療中風口吐沫,五瘧寒多熱更多,間使、大杼真妙一穴一;經年或變勞怯者,痞滿臍旁章門決。

噎氣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壯除膈熱,目內紅痛苦皺眉,絲竹、攢竹亦醫。

若是痰涎並咳嗽,治卻須當灸肺俞,更有天突與筋縮,小兒吼閉自然疏。

兩手酸疼難執物,曲池、合谷共肩 ,臂疼背痛針三里,頭風頭痛灸風池,腸鳴大便時洩瀉,臍旁兩寸灸天樞。

諸般氣症從何治,氣海針之灸亦宜,小腸氣痛歸來治,腰痛中空一穴一最奇。

中空一穴一,從腎俞一穴一量下三寸,各開三寸是一穴一,灸十四壯,向外針一寸半,此即膀一胱經之腿股轉酸難移步,妙一穴一說與後人知,環跳、風市及一陰一市,瀉卻金針病自除。

一陰一市雖雲禁灸,家傳亦灸七壯。

熱瘡 內年年發,血海尋來可治之,兩膝無端腫如斗,膝眼、三里艾當施。

兩股轉筋承刺,香港腳復溜不須疑,踝跟骨痛灸崑崙,更有絕骨共丘墟,灸罷大敦除疝氣,一陰一交一針入下胎遺一精一白一濁心俞治,心熱口臭大陵驅,腹脹水分多得力,黃膽至一陽一便能離。

肝血盛兮肝俞瀉,痔疾腸風長強欺,腎敗腰疼小一便頻,督脈兩旁腎俞除,六十六一穴一施應驗,故成歌訣顯針

【雜病一穴一法歌】

(《醫學入門》)

雜病隨症選雜一穴一,仍兼原合與八法,經絡原會別論詳,臟腑俞募當謹始,根結標本理玄微,四關三部識其處。

傷寒一日刺風府,一陰一陽一分經次第取。

傷寒一日太一陽一風府,二日一陽一明之滎,三日少一陽一之俞,四日太一陰一之井,五日少一陰一之俞,六日厥一陰一之經。

在表刺三一陽一經一穴一,在裡刺三一陰一經一穴一,六日過經未汗,刺期門、三里,古法也。

惟一陽一症灸關元一穴一為妙。

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內關、一陰一交一杵。

汗,針合谷入二分,行九九數,一搓一數十次,男左一搓一,女右一搓一,得汗行瀉法,汗止身一溫一出針。

如汗不止,針一陰一市,補合谷。

吐,針內關入三分,先補六次,瀉三次,行子午搗臼法三次,提氣上行,又推戰一次,病患多呼幾次,即吐;如吐不止,補九一陽一數,調勻呼吸,三十六度,吐止,徐出針,急捫一穴一;吐不止,補足三里。

下,針三一陰一交一入三分,男左女右,以針盤旋,右轉六一陰一數畢,用口鼻閉氣,吞鼓腹中,將瀉插一下,其人即洩,鼻吸手瀉三十六遍,方開口鼻之氣,插針即洩;如洩不止,針合谷,升九一陽一數。

凡汗、吐、下,仍分一陰一陽一補瀉,就流注一穴一行之尤妙。

一切風寒暑濕邪,頭疼發一熱外關起,頭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為之主,偏正頭疼左右針(左痛針右),列缺、太淵不用補,頭風目眩項捩強,申脈、金門、手三里。

赤眼迎香出一血奇,臨泣、太沖、合谷侶(眼腫血爛,瀉足臨泣),耳聾臨泣(補足)與金門,合谷(俱瀉)

針後聽人語。

鼻塞鼻痔及鼻淵,合谷、太沖(俱瀉)隨手取,口噤 斜流涎多,地倉、頰車仍可舉。

口舌生瘡舌下竅,三稜刺血非粗鹵(舌下兩邊紫筋),舌裂出一血尋內關,太沖、一陰一交一走上部,舌上生胎合谷當,手三里治舌風舞,牙風面腫頰車神,合谷(瀉足)、臨泣瀉不數。

二陵、二蹺與二一交一,頭項手足互相與,兩井、兩商、二三間,手上諸風得其所,手指連肩相引疼,合谷、太沖能救苦。

手三里治肩連臍,脊間心後稱中渚,冷嗽只宜補合谷,三一陰一交一瀉即時住。

霍亂中脘可入深,三里、內庭瀉幾許,心痛翻胃刺勞宮(熱),寒者少澤細手指(補)。

心痛手戰少海求,若要除根一陰一市睹,太淵、列缺一穴一相連,能祛氣痛刺兩一乳一。

脅痛只須一陽一陵泉,腹痛公孫、內關爾,瘧疾素問分各經,危氏刺指舌紅紫。

足太一陽一瘧,先寒後熱,汗出不已,刺金門。

足少一陽一瘧,寒熱心惕,汗多,刺俠溪。

足一陽一明瘧,寒久乃熱,汗出喜見火光,刺沖一陽一。

足太一陰一瘧,寒熱善嘔,嘔已乃衰,刺公孫。

足少一陰一瘧,嘔吐甚欲閉戶,刺大鐘。

足厥一陰一瘧,少腹滿,小一便不利,刺太沖。

心瘧刺神門,肝瘧中封,脾瘧商丘,肺瘧列缺,腎瘧太溪,胃瘧厲兌。

危氏刺手十指及舌下紫腫筋痢疾合谷、三里宜,甚者必須兼中膂(白痢合谷,赤痢小腸俞,赤白足三里、中膂),心胸痞滿一陰一陵泉,針到承山飲食美,洩瀉肚腹諸般疾(足),三里、內庭功無比。

水腫水分與復溜,脹滿中脘三里揣。

俱瀉。

水分先用小針,次用大針,以雞翎管透之,水出濁者死,清者生,急服緊皮丸斂之。

如鄉村無藥,粗人一體實者針之;若高人則禁針。

取血法︰先用針補入地部,少停瀉一出人部,少停復補入地部,少停瀉一出針,其瘀血自出。

虛者只有黃水出,若腳上腫大,欲放水者,仍用此法,於復溜一穴一上取之。

《內經》針腹,以布纏繳。

針家另有盤法︰先針入二寸五分,退出二寸,只留五分在內。

如要取上焦包絡之病,用針頭迎向上刺入二分補之,使氣攻上;若臍下有病,針頭向下,退出二分瀉之。

此特備古法,初學不可輕用。

腰痛環跳、委中神,若連背痛崑崙武。

腰連腿疼腕骨升,三里降下隨拜跪(補腕骨,瀉足三里),腰連腳痛怎生醫(補)?環跳(瀉)、行間與風市。

腳膝諸痛羨行間,三里、申脈、金門侈,腳若轉筋眼發花,然谷、承山法自古。

兩足難移先懸鐘,條口後針能步履,兩足酸麻補太溪,僕參、內庭盤跟楚(腳盤痛瀉內庭,腳跟痛瀉僕參)。

腳連脅腋痛難當,環跳、一陽一陵泉內杵,冷風濕痺針環跳,一陽一陵、三里燒針尾(燒三五壯知痛即止)。

七疝大敦與太沖,五一淋血海通男婦,大便虛秘補支溝,瀉足三里效可擬。

熱秘氣秘先長強,大敦、一陽一陵堪調護,小一便不通一陰一陵泉,三里瀉下溺如注。

內傷食積針三里(手足),璇璣相應塊亦消,脾病氣血先合谷,後刺三一陰一針用燒。

一切內傷內關一穴一,痰火積塊退煩潮,吐血尺澤功無比,衄血上星與禾 。

喘急列缺、足三里,嘔噎一陰一交一不可饒,勞宮能治五般癇,更刺湧一泉疾若挑。

神門專治心癡呆,人中、間使祛癲妖,一屍一厥百會一一穴一美,更針隱白效昭昭(外用筆管吹耳)。

婦人通經瀉合谷,三里、至一陰一催孕妊(虛補合谷),死胎一陰一交一不可緩,胞衣照海、內關尋(俱瀉)。

小兒驚風少商一穴一,人中、湧一泉瀉莫深,癰疽初起審其一穴一,只刺一陽一陽一經謂癰從背出者,當從太一陽一經至一陰一、通谷、束骨、崑崙、委中五一穴一選用。

從鬢出者,當從少一陽一經竅一陰一、俠溪、臨泣、一陽一輔、一陽一陵泉五一穴一選用。

從髭出者,當從一陽一明經厲兌、內庭、陷谷、沖一陽一、解溪五一穴一選用。

從胸出者,則以絕骨一一穴一治之。

凡癰疽已破,一尻一神朔望不忌傷寒流注分手足,太沖、內庭可浮沉,熟此筌蹄手要活,得後方可度金針,又有一言真秘訣,上補下瀉值千金。

【雜病十一一穴一歌】

(《聚英》)

攢竹、絲空主頭疼,偏正皆宜向此針,更去大都除瀉動,風池針刺三分深;曲池、合谷先針瀉,永與除 病不侵,根據此下針無不應,管教隨手便安寧。

頭風頭痛與牙疼,合谷、三間兩一穴一尋,更向大都針眼痛,太淵一穴一內用針行;牙疼三分針呂細,齒痛根據前指上明,更推大都左之右,一交一互相迎仔細窮。

聽會兼之與聽宮,七分針瀉耳中聾,耳門又瀉三分許,更加七壯灸聽宮;大腸經內將針瀉,曲池、合谷七分中,醫者若能明此理,針下亡時便見功。

肩背並和肩 痛,曲池、合谷七分深,未癒尺澤加一寸,更於三間次第行;各入七分於一穴一內,少、風二府刺心經,一穴一內淺深根據法用,當時蠲疾兩之輕。

咽喉以下至於臍,胃脘之中百病危,心氣痛時胸結硬,傷寒嘔噦悶涎隨;列缺下針三分許,三分針瀉到風池,二指三間並三里,中沖還刺五分根據。

汗出難來到腕骨,五分針瀉要君知,魚際、經渠並通裡,一分針瀉汗淋一漓;二指三間及三里,大指各刺五分宜,汗至如若通遍體,有人明此是良醫。

四肢無力中邪風,眼澀難開百病攻,一精一神昏倦多不語,風池、合谷用針通;兩手三間隨後瀉,三里兼之與太沖,各入五分於一穴一內;迎隨得法有奇功。

風池手足指諸間,右瘓偏風左曰癱,各刺五分隨後瀉,更灸七壯便身安;三里、一陰一交一行氣瀉,一寸三份量病看,每一穴一又加三七壯,自然癱瘓實時安。

肘痛將針刺曲池,經渠、合谷共相宜,五分針刺於二一穴一,瘧病纏身便得離;未癒更加三間刺,五分深刺莫憂疑,又兼氣痛憎寒熱,間使行針莫用遲。

腿胯腰疼痞氣攻,髖骨一穴一內七分窮,更針風市兼三里,一寸三分補瀉同;又去一陰一交一瀉一寸,行間仍刺五分中,剛柔進退隨呼吸,去疾除病拈指功。

肘膝疼時刺曲池,進針一寸是相宜,左病針右右針左,根據此三分瀉氣奇;膝痛二寸針犢鼻,三里、一陰一交一要七次,但能仔細尋其理,劫病之功在片時。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

(《乾坤生意》)

天星秘訣少人知,此法專分前後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後尋三里起璇璣。

脾病血氣先合,後刺三一陰一交一莫遲,如中鬼邪先間使,手臂攣痺取肩 。

腳若轉筋並眼花,先針承山次內踝,香港腳酸疼肩井先,次尋三里、一陽一陵泉;如是小腸連臍痛,先刺一陰一陵後湧一泉。

耳鳴腰痛先五會,次針耳門、三里內。

小腸氣痛先長強,後刺大敦不要忙,足緩難行先絕骨,次尋條口及沖一陽一。

牙疼頭痛兼喉痺,先刺二間後三里,胸膈痞滿先一陰一交一,針到承山飲食喜;肚腹浮腫脹膨膨,先針水分瀉建裡。

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通裡先後看,寒瘧面腫及腸鳴,先取合谷後內庭。

冷風濕痺針何處?先取環跳次一陽一陵,指痛攣急少商好,根據法施之無不靈。

此是桑君真口訣,時醫莫作等閒輕。

【馬丹一陽一天星十二一穴一治雜病歌】

三里、內庭一穴一,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沖、崑崙一穴一,環跳與一陽一陵,通裡並列缺。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一穴一,不出十二訣。

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北斗降真機,金鎖教開徹,至人可傳授,匪人莫一浪一說。

其一︰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

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洩瀉,腿腫膝 酸,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

年過三旬後,針灸眼便寬。

取一穴一當審的,八分三壯安。

其二︰內庭次指外,本屬足一陽一明。

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疼,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

針三分,灸三壯。

其三︰曲池拱手取,屈肘骨邊求。

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筋緩莫梳頭,喉閉促欲死,發一熱更無休,遍身風癬癩,針著實時瘳(針五分,灸三壯)。

其四︰合谷在虎口,兩指歧骨間。

頭疼並面腫,瘧病熱還寒,齒齲鼻衄血,口噤不開言。

針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灸三壯)。

其五︰委中曲 裡,橫紋脈中央。

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脊樑,酸疼筋莫展,風痺復無常,膝頭難伸屈,針入即安康(針五分,禁灸)。

其六︰承山名魚腹, 腸分肉間。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香港腳並膝腫,輾轉戰疼酸,霍亂及轉筋,一穴一中刺便安(針七分,灸五壯)。

其七︰太沖足大趾,節後二寸中。

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行,七疝偏墜腫,眼目似雲朦,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針三分,灸三壯)。

其八︰崑崙足外踝,跟骨上邊尋。

轉筋腰一尻一痛,暴喘滿沖心,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一吟,若欲求安樂,須於此一穴一針(針五分,灸三壯)。

其九︰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

折腰莫能顧,冷風並濕痺,腿胯連 痛,轉側重欷。

若人針灸後,頃刻病消除(針二寸,灸五壯)。

其十︰一陽一陵居膝下,外 一寸中。

膝腫並麻木,冷痺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針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灸三壯)。

其十一︰通裡腕側後,去腕一寸中。

欲言聲不出,懊惱及怔忡,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虛則不能食,暴喑面無容,毫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針三分,灸三壯)。

其十二︰列缺腕側上,次指手一交一叉。

善療偏頭患,遍身風痺麻,痰涎頻壅上,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即如拿(針三分,灸五壯)。

【四總一穴一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肘後歌】

(《聚英》)

頭面之疾針至一陰一,腿腳有疾風府尋,心胸有病少府瀉,臍腹有病曲泉針。

肩背諸疾中渚下,腰膝強痛一交一信憑,脅肋腿叉後溪妙,股膝腫起瀉太沖。

一陰一核發來如升大,百會妙一穴一真可。

頂心頭痛眼不開,湧一泉下針定安泰。

鶴膝腫勞難移步,尺澤能舒筋骨疼,更有一一穴一曲池妙,根尋源流可調停;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風府可用針。

更有手臂拘攣急,尺澤刺深去不仁,腰背若患攣急風,曲池一寸五分攻。

五痔原因熱血作,承山須下病無蹤,哮喘發來寢不得,豐一隆刺入三分深。

狂言盜汗如見鬼,惺惺間使便下針。

骨寒髓冷火來燒,靈道妙一穴一分明記,瘧疾寒熱真可畏,須知虛實可用意;間使宜透支溝中,大椎七壯合聖治;連日頻頻發不,金門刺深七分是。

瘧疾三日得一發,先寒後熱無他語,寒多熱少取復溜,熱多寒少用間使。

或患傷寒熱未收,牙關風壅藥難投,項強反張目直視,金針用意列缺求。

傷寒四肢厥逆冷脈氣無時仔細尋,神奇妙一穴一真有二,復溜半寸順骨行。

四肢回還脈氣浮,須曉一陰一陽一倒換求,寒則須補絕骨是,熱則絕骨瀉無憂;脈若浮洪當瀉解,沉細之時補便瘳。

百合傷寒最難醫,妙法神針用意推,口噤眼合藥不下,合谷一針效甚奇。

狐惑傷寒滿口瘡,須下黃連犀角湯,蟲在臟腑食肌肉,須要神針刺地倉。

傷寒腹痛蟲尋食,吐蛔烏梅可難攻,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還胃氣通。

傷寒痞氣結胸中,兩目昏黃汗不通,湧一泉妙一穴一三分許,速使週身汗自通。

傷寒痞結脅積痛,宜用期門見深功,當汗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復溜憑。

飛虎一一穴一通痞氣,祛風引氣使安寧。

剛柔二 最乖張,口禁眼合面紅妝,熱血流入心肺腑,須要金針刺少商。

中滿如何去得根,一陰一包如刺效如神,不論老幼根據法用,須教患者便抬身。

打撲傷損破傷風,先於痛處下針攻,後向承山立作效,甄權留下意無窮。

腰腿疼痛十年春,應針不了便惺惺,大都引氣探根本,服藥尋方枉費金。

腳膝經年痛不休,內外踝邊用意求,一穴一號崑崙並呂細,應時消散實時瘳。

風痺痿厥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兩足兩脅滿難伸,飛虎神針七分到,腰軟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見效。

【回一陽一九針歌】

啞門、勞宮、三一陰一交一,湧一泉、太溪、中脘接,環跳、三里、合谷並,此是回一陽一九針一穴一。

【針內障秘歌】

(楊氏)

內障由來十八般,一精一醫明哲用心看,分明一一知形狀,下手行針自入玄。

察他冷熱虛和實,多驚先服鎮心丸,弱翳細針粗撥老,針形不可一般般。

病虛新瘥懷妊月,針後應知將息難,不雨不風兼吉日,清齋三日在針前。

安心定志存真氣,念佛親姻莫雜喧,患者向明盤膝坐,醫師全要靜心田。

有血莫驚須住手,裹封如舊勿頻看,若然頭痛不能忍,熱茶和服草烏煙。

七月解封方視物,花生水動莫開言,還睛圓散堅心服,百日冰輪徹九淵。

【針內障要歌】

內障金針針了時,醫師治法要一精一微,綿包黑豆如球子,眼上安排慢熨之,頭邊鎮枕須平穩,仰臥三朝莫厭遲。

封後或然微有痛,腦風KT 動莫狐疑,或針或熨根據前法,痛極仍將火熨宜。

鹽白梅含止咽吐,大小一便起與扶持,高聲叫喚私有欲,驚動睛輪見雪飛。

三七不須湯洗面,針痕濕著痛微微,五辛酒面週年慎,出戶升堂緩步移,雙眸了了康寧日,狂客嗔予洩聖

【補瀉雪心歌】

(《聚英》)

行針補瀉分寒熱,瀉寒補熱須分別,拈指向外瀉之方,拈指向內補之訣。

瀉左須當大指,瀉右大指當後曳。

補左次指向前一搓一,補右大指往上曳。

如何補瀉有兩般,蓋是經從兩邊發,補瀉又要識迎隨,隨則為補迎為瀉,古人補瀉左右分,今人乃為男一女別。

男一女經脈一般生,晝夜循環無暫歇,兩手一陽一經上走頭,一陰一經胸走手指輟,兩足一陽一經頭走足,一陰一經上走腹中結。

隨則針頭隨經行,迎則針頭迎經奪,更為補瀉定吸呼,吸瀉呼補真奇絕。

補則呼出卻入針,要知針用三飛法,氣至出針吸氣入,疾而一退急捫一穴一。

瀉則吸氣方入針,要知阻氣通身達,氣至出針呼氣出,徐而三退一穴一開禁。

此訣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正是補瀉玄中玄,莫向人前輕易說。

【行針總要歌】

黃帝金針法最奇,短長肥瘦在臨時,但將他手橫紋處,分寸尋求審用之。

身一體心胸或者短,身一體心胸或者長,求一穴一看紋還有理,醫工此理要推詳。

定一穴一行針須細認,瘦肥短小豈同群,肥人針入三分半,瘦體須當用二分。

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著中,只在二三分內取,用之無失且收功,大饑大飽宜避忌,大風大雨亦須容。

饑傷榮氣飽傷腑,更看人神俱避之。

妙針之法世間稀,多少醫工不得知,寸寸人身皆是一穴一,但開筋骨莫狐疑,有筋有骨傍針去,無骨無筋須透之。

見病行針須仔細,必明升降合開時,邪入五臟須早遏,祟侵六脈一浪一翻飛,烏烏稷稷空中墮,靜意冥冥起發機,先補真一陽一元氣足,次瀉余邪九度噓,同身逐一穴一歌中取,捷法昭然徑不迷。

百會、三一陽一頂之中,五會、天滿名相同,前頂之上寸五取,百病能祛理中風,灸後火燥沖雙目,四畔刺血令宣通,井泉要洗原針一穴一,針刺無如灸有功。

前頂寸五三一陽一前,甄權曾雲一寸言,稜針出一血頭風愈,鹽油楷根病自痊。

囟會頂前寸五深,八歲兒童可針,囟門未合那堪灸,二者須當記在心。

上星會前一寸斟,神庭星前髮際尋,諸風灸庭為最妙,庭、星宜灸不宜針。

印堂一穴一併兩眉攢,素 面正鼻柱端,動脈之中定禁灸,若燃此一穴一鼻鼾酸。

水溝鼻下名人中,兌端張口上唇宮,齦一交一二齦中間取,承漿下唇宛內蹤,炷艾分半懸漿灸,大則一陽一明脈不隆。

廉泉宛上定結喉,一名舌本立重樓,同身捷法須當記,他日聲名

【行針指要歌】

或針風,先向風府、百會中。

或針水,水分俠臍上邊取。

或針結,針著大腸洩水一穴一。

或針勞,須向膏肓及百勞。

或針虛,氣海、丹田、委中奇。

或針氣,膻中一一穴一分明記。

或針嗽,肺俞、風門須用灸。

或針痰,先針中脘、三里間。

或針吐,中脘、氣海、膻中補;番胃吐食一般醫,針中有妙少人知。

【刺法啟玄歌(六言)】

十二一陰一陽一氣血,凝滯全憑針 ,細推十干五行,謹按四時八節。

出入要知先後,開合慎毋妄別,左手按一穴一分明,右手持針親切。

刺榮無傷衛氣,刺衛無傷榮血,循捫引導之因,呼吸調和寒熱。

補即慢慢出針,瀉即徐徐閉一穴一。

發明難、素玄微,俯仰岐黃秘訣,若能勞心勞力,必定愈明愈哲。

譬如閉戶造車,端正出門合轍,倘逢志士細推,不是知音莫說,了卻個中規模,便是醫中俊傑。

【針法歌】

先說平針法,含針口內一溫一,按一揉一令氣散,掐一穴一故教深,持針安一穴一上,令他嗽一聲,隨嗽歸天部,停針再至人,再停歸地部,待氣候針沉,氣若不來至,指甲切其經,次提針向病,補必隨經刺,令他吹氣頻,隨吹隨左轉,逐歸天地人,待氣停針久,三彈更熨一溫一,出針口吸氣,急急閉其門。

瀉欲迎經取,吸則內其針,吸時須右轉,根據次進天人,轉針仍復吸,根據法要停針,出針吹口氣,搖動大其門。

【策(楊氏考卷)·諸家得失策】

問︰人之一身,猶之天地,天地之氣,不能以恆順,而必待於範圍之功,人身之氣,不能以恆平,而必待於調攝之技。

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藥與針灸不可缺一者也。

然針灸之技,昔之專門者固各有方書,若《素問》、《針灸圖》、《千金方》、《外台秘要》,與夫補瀉灸刺諸法,以示來世矣。

其果何者而為之原歟?亦豈無得失去取於其間歟?諸生以是名家者,請詳言之!對曰︰天地之道,一陰一陽一而已矣。

夫人之身,亦一陰一陽一而已矣。

一陰一陽一者,造化之樞紐,人類之根抵也,惟一陰一陽一得其理則氣和,氣和則形亦以之和矣。

如其拂而戾焉,則贊助調攝之功,自不容已矣。

否則,在造化不能為天地立心,而化工以之而息;在夫人不能為生民立命,而何以臻壽考無疆之休哉。

此固聖人讚化育之一端也,而可以醫家者流而小之耶?愚嘗觀之易曰︰大哉干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是一元之氣,流行於天地之間,一合一辟,往來不窮,行而為一陰一陽一,布而為五行,流而為四時,而萬物由之以化生,此則天地顯仁藏用之常,固無庸以贊助為也。

然一陰一陽一之理也,不能以無愆,而雨寒暑,不能以時若,則範圍之功,不能無待於聖人也。

故易曰︰後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此其所以人無夭札,物無疵厲,而以之收立命之功矣。

然而吾人同得天地之理以為理,同得天地之氣以為氣,則其元氣流行於一身之間,無異於一元之氣流行於天地間也。

夫何喜怒哀樂心思嗜欲之 於中,寒暑風雨一溫一涼燥濕之侵於外,於是有疾在腠理者焉,有疾在血脈者焉,有疾在腸胃者焉。

然而疾在腸胃,非藥餌不能以濟;在血脈,非針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 不能以達,是針灸藥者,醫家之不可缺一者也。

夫何諸家之術惟以藥,而於針灸則並而棄之,斯何以保其元氣,以收聖人壽民之仁心哉?然是針與灸也,亦未易言也。

孟子曰︰離婁之明,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若古之方書,固離婁之規矩,師曠之六律也。

故不溯其源,則無以得古人立法之意,不窮其流,則何以知後世變法之弊。

今以古之方書言之,有《素問》、《難經》焉,有《靈樞焉。

然《靈樞》之圖,或議其太繁而雜;於《金蘭循經》,或嫌其太簡而略;於《千金方》,或詆其不盡傷寒之數;於《外台秘要》,或議其為醫之蔽;於《針灸雜集》,或論其未盡針灸之妙,溯而言之,則惟素、難為最要。

蓋素、難者,醫家之鼻祖,濟生之心法,垂之萬世而無弊者也。

夫既由素、難以溯其源,又由諸家以窮其流,探脈絡,索榮衛,診表裡,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熱則涼之,寒則一溫一之,或通其氣血,或維其真元,以律天時,則春夏刺淺,秋冬刺深也。

以襲水土則濕致高原,熱處風涼也。

以取諸人,肥則刺深,瘠則刺淺也。

又由是而施之以動搖進退,一搓一彈攝按之法,示之以喜怒憂懼,思勞醉飽之忌,窮之以井滎俞經合之源,究之以主客標本之道,迎隨開合之機。

夫然後一陰一陽一和,五氣順,榮衛固,脈絡綏,而凡腠理血脈,四體百骸,一氣流行,而無壅滯痿痺之患矣。

不猶聖人之裁成輔相,而一元之氣,周流於天地之間乎。

先儒曰︰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

此固贊化育之極功也,而愚於醫之灸刺也亦云。

【策(楊氏考卷)·頭不多灸策】

問︰灸一穴一須按經取一穴一,其氣易連而其病易除,然人身三百六十五絡,皆歸於頭,頭可多灸歟?灸良已,間有不發者,當用何法發之?嘗謂一穴一之在人身也,有不一之名,而灸之在吾人也,有至一之會。

蓋不知其名,則昏謬無措,無以得其週身之理,不觀其會,則散漫一靡一要,何以達其貫通之原。

故名也者,所以盡乎週身之一穴一也,固不失之太繁;會也者,所以貫乎週身之一穴一也,亦不失之太簡。

人而知乎此焉,則執簡可以御繁,觀會可以得要,而按經治疾之餘,尚何疾之有不愈,而不足以仁壽斯執事發策,而以求一穴一在乎按經,首一陽一不可多灸及所以發灸之術,下詢承學,是誠究心於民瘼者。

愚雖不敏,敢不掇述所聞以對。

嘗觀吾人一身之氣,周流於百骸之間,而統之則有其宗,猶化工一元之氣,磅因礡於乾坤之內,而會之則有其要。

故仰觀於天,其星辰之奠麗,不知其幾也,而求其要,則惟以七宿為經,二十四曜為緯;俯察於地,其山川之流峙,不知其幾也,而求其要則惟以五嶽為宗,四瀆為委,而其他鹹弗之求也。

天地且然,而況人之一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體百形,表裡相應,脈絡相通,其所以生息不窮,而肖形於天地者,寧無所網維統紀於其間耶!故三百六十五絡,所以言其煩也,而非要也;十二經一穴一,所以言其法也,而非會也。

總而會之,則人身之氣有一陰一陽一,而一陰一陽一之運有經絡,循其經而按之,則氣有連屬,而一穴一無不正,疾無不除。

譬之庖丁解牛,會則其湊,通則其虛,無假斤斫之勞,而頃刻無全牛焉。

何也?彼固得其要也。

故不得其要,雖取一穴一之多,亦無以濟人;苟得其要,則雖會通之簡,亦足以成功,惟在善灸者加之意焉耳。

自今觀之,如灸風而取諸風池、百會,灸勞而取諸膏肓、百勞;灸氣而取諸氣海;灸水而取諸水分;欲去腹中之病,則灸三里;欲治頭目之疾,則灸合谷;欲愈腰腿,則取環跳、風市;欲拯手臂,則取肩、曲池。

其他病以人殊,治以疾異,所以得之心而應之手者,罔不昭然,有經絡在焉。

而得之則為良醫,失之則為粗工,凡以辨諸此也。

至於首為諸一陽一之會,百脈之宗,人之受病固多,而吾之施灸宜別,若不察其機而多灸之,其能免夫頭目旋眩、還視不明之咎乎?不審其地而並灸之,其能免夫氣血滯絕、肌肉單薄之忌乎?是百脈之皆歸於頭,而頭之不可多灸,尤按經取一穴一者之所當究心也。

若夫灸之宜發,或發之有速而有遲,固雖繫於人之強弱不同,而吾所以治之者,可不為之所耶?觀東垣灸三里七壯不發,而復灸以五壯即發,秋夫灸中脘九壯不發,而漬以露水,熨以熱履, 以赤蔥,即萬無不發之理,此其見之《圖經》《玉樞》諸書,蓋班班具載可考而知者。

吾能按經以求其原,而又多方以致其發,自無患乎氣之不連,疾之不療,而於灼艾之理,斯過半矣。

抑愚又有說焉,按經者法也,而所以神明之者心也。

蘇子有言︰一人飲食起居,無異於常人,而愀然不樂,問其所苦,且不能自言,此庸醫之所謂無足憂,而扁鵲、倉公之所望而驚焉者。

彼驚之者何也?病無顯情,而心有默識,誠非常人思慮所能測者。

今之人徒曰︰吾能按經,吾能取一穴一。

而不於心焉求之,譬諸刻舟而求劍,膠柱而鼓瑟,其療人之所不能療者,吾見亦罕矣。

然則善灸者奈何?靜養以虛此心,觀變以運此心,旁求博采以曠此心,使吾心與造化相通,而於病之隱顯,昭然無遁情焉。

則由是而求孔一穴一之開合,由是而察氣候之疾徐,由是而明呼吸補瀉之宜,由是而達迎隨出入之機,由是而酌從衛取氣,從榮置氣之要,不將從手應心,得魚兔而忘筌蹄也哉!此又岐黃之秘術,所謂百尺竿頭進一步者,不識執事以為何如?

【策(楊氏考卷)·一穴一有奇正策】

問︰九針之法,始於岐伯,其數必有取矣。

而灸法獨無數焉,乃至定一穴一,均一審慎,所謂奇一穴一,又皆不可不知也。

試言以考術業之專工。

嘗謂針灸之療疾也,有數有法,而惟一精一於數法之原者,斯足以窺先聖之心。

聖人之定一穴一也,有奇有正,而惟通於奇正之外者,斯足以神濟世之術,何也?法者,針灸所立之規,而數也者,所以紀其法,以運用於不窮者也。

一穴一者,針灸所定之方,而奇也者,所以翊夫正以旁通於不測者也。

數法肇於聖人,固一精一蘊之所寓,而定一穴一兼夫奇正,尤智巧之所存。

善業醫者,果能因法以詳其數,緣正以通其奇,而於聖神心學之要,所以默蘊於數法奇正之中者,又皆神而明之焉,尚何術之有不一精一,而不足以康濟斯民也哉?執事發策,而以針灸之數法奇一穴一,下詢承學,蓋以術業之專工者望諸生也。

而愚豈其人哉?雖然,一介之士,苟存心於一愛一物,於人必有所濟,愚固非工於醫業者,而一念濟物之心,特 焉。

矧以明問所及,敢無一言以對。

夫針灸之法,果何所 乎?粵稽上古之民,太樸未散,元醇未漓,與草木蓁蓁然,與鹿豕 然,方將相忘於渾噩之天,而何有於疾,又何有於針灸之施也。

自羲、農以還,人漸流於不古,而樸者散,醇者漓,內焉傷於七情之動,外焉感於六氣之侵,而眾疾胥此乎一交一作矣。

岐伯氏有憂之,於是量其虛實,視其寒一溫一,酌其補瀉,而制之以針刺之法焉,繼之以灸火之方焉。

至於定一穴一,則自正一穴一之外,又益之以奇一穴一焉。

非故為此紛紛也,民之受疾不同,故所施之術或異,而要之非得已也,勢也,勢之所趨,雖聖人亦不能不為之所也已。

然針固有法矣,而數必取於九者,何也?蓋天地之數,一陽一主生,一陰一主殺,而九為老一陽一之數,則期以生人,而不至於殺人者,固聖人取數之意也。

今以九針言之,燥一熱侵頭身,則法乎天,以為 針,頭大而末銳焉。

氣滿於肉分,則法乎地,以為圓針,身圓而末鋒焉。

鋒如黍米之銳者為 針,主按脈取氣法乎人也。

刃有三隅之象者為鋒針,主瀉導癰血,法四時也。

針以法音,而末如劍鋒者,非所以破癰膿乎?利針以法律,而支似毫一毛一者,非所以調一陰一陽一乎?法乎星則為毫針,尖如蚊虻,可以和經絡,卻諸疾也。

法乎風則為長針,形體鋒利,可以去深邪,療痺痿也。

至於燔針之刺,則其尖如挺,而所以主取大氣不出關節者,要亦取法於野而已矣。

所謂九針之數,此非其可考者耶!然灸亦有法矣,而獨不詳其數者,何也?蓋人之肌膚,有濃薄,有深淺,而火不可以概施,則隨時變化而不泥於成數者,固聖人望人之心也。

今以灸法言之,有手太一陰一之少商焉,灸不可過多,多則不免有肌肉單薄之忌。

有足厥一陰一之章門焉,灸不可不及,不及則不免有氣血壅滯之嫌。

至於任之承漿也,督之脊中也,手之少衝,足之湧一泉也,是皆猶之少商焉,而灸之過多,則致傷矣。

脊背之膏肓也,腹中之中脘也,足之三里,手之曲池也,是皆猶之章門焉,而灸之愈多,則愈善矣。

所謂灸法之數,此非其彷彿者耶!夫有針灸,則必有會數法之全,有數法則必有所定之一穴一,而奇一穴一者,則又旁通於正一穴一之外,以隨時療症者也。

而其數維何?吾嘗考之《圖經》,而知其七十有九焉,以鼻孔則有迎香,以鼻柱則有鼻準,以耳上則有耳尖,以舌下則有金津、玉一液,以眉間則有魚腰,以眉後則有太一陽一,以手大指則有骨空,以手中指則有中魁;至於八邪、八風之一穴一,十宣、五虎之處,二白、肘尖、獨一陰一、囊底、鬼眼、髖骨、四縫、中泉、四關,凡此皆奇一穴一之所在。

而九針之所刺者,刺以此也。

灸法之所施者,施以此也。

苟能即此以審慎之,而臨症定一穴一之餘,有不各得其當者乎?雖然,此皆跡也,而非所以論於數法奇正之外也。

聖人之情,因數以示,而非數之所能拘,因法以顯,而非法之所能泥,用定一穴一以垂教,而非奇正之所能盡,神而明之,亦存乎其人焉耳。

故善業醫者,苟能旁通其數法之原,冥會其奇正之奧,時可以針而針,時可以灸而灸,時可以補而補,時可以瀉而瀉,或針灸可並舉,則並舉之,或補瀉可並行,則並行之,治法因乎人,不因乎數,變通隨乎症,不隨乎法,定一穴一主乎心,不主乎奇正之陳跡。

譬如老將用兵,運籌攻守,坐作進退,皆運一心之神以為之。

而凡鳥占雲 、金版六韜之書,其所具載方略,鹹有所不拘焉。

則兵惟不動,動必克敵;醫惟不施,施必療疾。

如是雖謂之無法可也,無數可也,無奇無正亦可也,而有不足以稱神醫於天下也哉!管見如斯,惟執事進而教之!

【策(楊氏考卷)·針有深淺策】

問︰病有先寒後熱者,先熱後寒者,然病固有不同,而針刺之法,其亦有異乎?請試言對曰︰病之在天人也,有寒熱先後之殊,而治之在吾人也,有同異後先之辨。

蓋不究夫寒熱之先後,則謬焉無措,而何以得其受病之源;不知同異之後先,則漫焉無要,而何以達其因病之治。

此寒熱之症,得之有先後者,感於不正之氣,而適投於腠理之中,治寒熱之症,得之有後先者,乘其所致之由,而隨加以補瀉之法,此則以寒不失之慘,以熱則不過於灼,而疾以之而愈矣。

是於人也,寧不有濟矣乎?請以一得之愚,以對揚明問之萬一,何如?蓋嘗求夫人物之所以生也,本之於太極,分之為二氣,其靜而一陰一也,而復有一陽一以藏於其中;其動而一陽一也,而復有一陰一以根於其內,惟一陰一而根乎一陽一也,則往來不窮,而化生有體;惟一陽一而根乎一陰一也,則顯藏有本,而化生有用。

然而氣之營運也,不能無愆和之異,而人之罹之也,不能無寒熱之殊,是故有先寒後熱者,有先熱後寒者。

先寒後熱者,是一陽一隱於一陰一也,苟徒以一陰一治之,則偏於一陰一,而熱以之益熾矣。

其先熱後寒者,是一陰一隱於一陽一也,使一以一陽一治之,則偏於一陽一,而寒以之益慘矣。

夫熱而益熾,則變而為三一陽一之症,未可知也。

夫寒而益慘,則傳而為三一陰一之症,未可知也。

而治之法,當何如哉?吾嘗考之《圖經》,受之父師,而先寒後熱者,須施以一陽一中隱一陰一之法焉。

於用針之時,先入五分,使行九一陽一之數,如覺稍熱,更進針令入一寸,方行六一陰一之數,以得氣為應。

夫如是,則先寒後熱之病可除矣。

其先熱後寒者,用以一陰一中隱一陽一之法焉。

於用針之時,先入一寸,使行六一陰一之數,如覺微涼,即退針,漸出五分,卻行九一陽一之數,亦以得氣為應。

夫如是,則先熱後寒之疾瘳矣。

夫曰先曰後者,而所中有榮有衛之殊;曰寒曰熱者,而所感有一陽一經一陰一經之異。

使先熱後寒者,不行一陰一中隱一陽一之法,則失夫病之由來矣。

是何以得其先後之宜乎?如先寒後熱者,不行一陽一中隱一陰一之法,則不達夫疾之所致矣。

其何以得夫化裁之妙乎?抑論寒熱之原,非天之傷人,乃人之自傷耳。

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自人之蕩真於情竇也,而真者危;喪志於外華也,而醇者漓;眩心於物牽也,而萃者渙; 情於食色也,而完者缺;勞神於形役也,而堅者瑕。

元一陽一喪,正氣亡,寒毒之氣,乘虛而襲。

苟能養靈泉於山下,出泉之時,契妙道於日落,萬川之中,嗜欲淺而天機深,太極自然之體立矣。

寒熱之毒雖威,將無隙之可投也。

譬如牆壁固,賊人烏得而肆其虐哉?故先賢有言曰︰夫人與其治病於已病之後,孰若治病於未病之先,其寒熱之謂歟?

【出處】:

中醫藥文獻博覽-針灸推拿-針灸大成-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針灸大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