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性延命錄
服氣療病篇第四
【原文】
《元一陽一經》曰:常以鼻納氣,含而漱,滿舌料脣齒咽之,一日一一夜得千咽,甚佳。
當少飲食,多則氣逆,百脈閉。
百脈閉則氣不行,氣水行則生病。
《玄示》曰:志者,氣之帥也;氣者,體之充也。
善者遂其生,惡者喪其形。
故行氣之法,少食自節,動其形,和其氣,志意專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閉,神週形骸調暢,四溢修守,關元滿而足實,因之而眾邪自出。
彭祖曰:常閉氣內息,從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一體,一舐一脣嚥唾,服氣數十,乃起行言笑。
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導引閉氣,以攻所患,必存其身頭面、九竅、五臟、四肢,至於發端,皆令所在覺其氣雲行體中,起於鼻口,下達十指末,則澄和真神,不須針藥灸刺。
凡行氣欲除百病,隨所在作念之。
頭痛念頭,足痛念足,和氣往攻之,從時至時,便自消矣。
時氣中冷可閉氣以取汗,汗出週身則解矣。
行氣閉氣,雖是治身之要,然當先達解其理趣。
又宜空虛,不可飽滿。
若氣有結滯,不得空流,或致瘡節,譬如泉源不可壅遏。
若食生魚、生菜、肥肉,及喜怒憂恚不除,而以行氣,令人發上氣。
凡欲學行氣,皆當以漸。
劉安曰:食生吐死,可以長存。
謂鼻內氣為生也。
凡人不能服氣,從朝至暮常習不息,徐而舒之,但令鼻內口吐,所謂吐故納新也。
《服氣經》曰:道者,氣也。
保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
神者,一精一也。
保一精一則神明,神明則長生。
一精一者,血脈之川流,守骨之靈神也。
一精一去則骨枯,骨枯則死矣。
是以為道務寶其一精一。
從夜半到日中為生氣,從日中後至夜半為死氣,當以生氣時正偃臥,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嬰兒捲手以四指押大母指也),閉氣不息,於心中數至二百,乃口吐氣出之。
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臟安。
能閉氣至二百五十息,華蓋明。
華蓋明則耳目聰明,舉身無病,邪不忏人也。
凡行氣,以鼻內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
內氣有一,吐氣有六。
內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
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數。
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
凡人極者,則多噓呬。
道家行氣,多不欲噓呬。
噓呬者長息之心也。
此男一女俱存法,法出於仙經。
行氣者,先除鼻中一毛一,所謂通神之路。
若天惡風猛、大寒大熱時,勿取氣。
《明醫論》云:疾之所起,自生五勞,五勞既用,二藏先損,心腎受邪,腑臟俱病。
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疲勞。
五勞則生六極:一曰氣極,二曰血極,三曰筋極,四曰骨極,五曰一精一極,六曰髓極。
六極即為七傷,七傷故變為七痛,七痛為病,令人邪氣多正氣少,忽忽喜怒悲傷,不樂飲食,不生肌膚,顏色無澤,發白枯槁,甚者令人得大風偏枯筋縮,四肢拘急攣縮,百關隔塞,羸瘦短氣,腰腳疼痛。
此由早娶,用一精一過差,血氣不足,極勞之所致也。
凡病之來,不離於五臟,事須識相。
若不識者,勿為之耳。
心藏病者,體有冷熱,呼吸二氣出之;肺藏病者,胸膈脹滿,噓出之;脾藏病者,體上游風習習,身癢疼悶,唏氣出之。
肝藏病者,眼疼,愁憂不樂,呵氣出之。
已上十二種調氣法,但常以鼻引氣,口中吐氣,當令氣聲逐字吹呼噓呵唏呬吐之。
若患者依此法,皆須恭敬用心為之,無有不差,此即愈病長生要術也。
【白話文】
§4-1
《元一陽一經》說:時常以鼻吸氣,含而不吐,並用舌頭一舔一觸唇齒生津漱口,待唾液滿口時嚥下,這樣一天一一夜吞嚥千次,就很好。
行氣期間,當節制飲食,減少飯量,飲食過多會使氣向上逆行,並使週身血管經脈閉塞不通,週身血管經脈閉塞不通,就會阻礙氣的通行,就會生病。
§4-2
《玄示》說:意志是引導氣在體內運行的統帥,氣的運行會使身一體壯實。
善於行氣的人能使生命成長,拙於行氣的人會使身一體喪亡。
故行氣的方法,要自我節制減少飲食,活動自己的身一體,平和自己的氣息,思想意念要一,牢固把守身一體內外的關竅,把上下關竅全部封鎖起來。
這樣神氣遍及全體,協調暢通而滿溢。
整治和把守著下丹田,就會氣滿一精一足,身一體健實,一切邪氣自會因此撤出體外。
§4-3
彭祖說:時常作閉氣納氣工夫,從天亮一直做到中午,這才跪坐揩拭眼睛,按摩身一體,舌一舔一嘴唇,吞嚥口中津一液,服氣數十次後,才站了起來與人言笑。
如果偶而感到身一體疲倦不適,便以意志引氣,屏住氣息以攻擊患處,存想氣運行全身,從頭面七竅至九竅,從五臟、四肢,以至於發端,必使所到之處感覺到氣像雲霧一樣在飄遊,起於鼻、口,下達十指末端。
這樣一來,一精一神得到徹底休整,會像水一樣清澈和平,身一體也就無病,無進針藥灸刺之類的醫療了。
§4-4
凡是打算以行氣來解除百病,當思念著病痛所在之處,頭痛思念著頭,腳痛思念著,並帥領氣前去攻擊它,在一個時辰之內,病痛便自己消除了。
在瘟疫流行中遭受到冷氣侵襲,可用閉氣法屏住氣息一逼一出汗來,週身一出汗,冷氣就解除了。
§4-5
行氣閉氣雖是治療身一體病症的重要方法,然而應當首先通曉它的道理,還應在行氣時保持腹中空虛,不可吃太飽。
如果氣有凝聚滯留,沒有地方流通,也許能導致生瘡,這如泉水的源頭不可堵塞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吃了生魚、生菜、肥肉,以及喜怒憂傷怨恨等情緒尚未除去時,就馬上行氣,會使人得氣逆病。
凡是想學行氣術的人,都應當循序漸進,不可急躁冒進。
§4-6
劉君安說:「吸進生氣,吐出死氣,可以長生不死。
」是說以鼻吸進的新鮮空氣為生氣,以口吐出的廢氣是死氣。
常人不能從早到晚行服氣術,經常學習不止;只要緩慢地吐出濁氣,只使鼻孔吸氣嘴巴吐氣,就是所謂「吐故納新」~即吐出廢氣,吸一入新鮮空氣了。
§4-7
《服氣經》說:道的核心是氣,保養就能得道,得了道,生命就可能長存。
一精一神的主體是一精一液,保存一精一液,一精一神就清明,就會長生不死。
一精一氣是血脈中的流水,是守護骨骼的神明;失去一精一氣,骨骼就會幹枯,骨骼乾枯,人必死去。
所以修道的人務必一愛一惜一精一氣。
從夜半到次日中午是生氣,從中午至半夜是死氣。
應當在生氣這段時間行氣,方法是正面仰臥,微閉雙目,雙手握固閉住氣路不呼吸,暗自在心中數數,從一數到二百,才用口把氣吐出去,以後逐日增長閉息的時間,這樣身一體一精一神完滿,五臟安康。
能閉氣到二百五十息,華蓋就鮮明。
耳的聽覺和眼的視力都會很靈敏,週身都無病患,邪氣就無濁侵犯人了。
§4-8
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納氣和吐氣都不用力出聲把它拉長,叫做「長息」。
納氣法有一種,吐氣法有六種。
納氣一法,就是吸;吐氣六法,則是依吹、呼、唏、呵、噓、呬六字發音以吐氣,都是出氣。
凡是人呼吸,都是一呼一吸有節奏地進行,這是基本的規律。
想用長息的方法吐氣治病,遇著寒氣病時可用吐「吹」字法,遇著溫病時可用吐「呼」字法,針對發病的原因加以治療。
用吐「吹」字法除去由風邪引起的疾病,用吐「呼」字法除去由熱邪引起的疾病,用吐「唏」字法除去中的煩悶,用吐「呵」字法降下上逆之氣,字吐「噓」字法解散結滯之氣,用吐「呬」字法解除極度的困疲。
一般人困疲時,多用「噓、呬」二字法,而道家行氣,大都不用「噓、呬」,認為「噓、呬」是長息法之禁忌。
這是男一女都可以存養的方法,其法出於仙經。
§4-9
修習行氣術的人,先要剪除掉鼻中一毛一,這叫做打通與神靈交的道路。
若遇大霧、惡風、猛寒、大熱之時,都不要行氣取氣。
§4-10
《名醫論》說:疾病之所以發生,是「五勞」引起的。
五勞已經發生作用,心臟和腎臟首先受到傷害;心和腎受邪氣侵犯,全部臟腑器一官都會患病。
所謂五勞,就是五方面過分勞累,第一叫意志勞累,第二叫思想勞累,第三叫心情勞累,第四叫憂愁勞累,第五叫身心疲勞。
五勞不治,就發展成六極,即六方面的枯竭。
第一叫元氣枯竭,第二叫血液枯竭,第三叫筋一肉枯竭,第四叫骨骼枯竭,第五叫一精一氣枯竭,第六叫骨髓枯竭。
六極不治,又會發展成七傷,七傷再不治,就會變成七痛。
七痛成病,使人邪氣多,正氣少,轉眼之間,忽喜忽怒或忽然悲傷,不思飲食,不生肌膚,臉色暗無光澤,頭髮變白,形貌憔悴。
更加嚴重的,會使人患痲瘋病,半身不遂,筋一肉萎一縮,四肢筋一肉一緊縮,捲曲不能伸展,週身關節阻塞不通,身一體枯瘦,呼吸短促,腰腳疼痛等。
這些都是由於結婚過早,血氣不足,極度勞損所造成。
§4-11
凡病之發生,離不開五臟。
從事行氣治病的人必須知道病因,不能知道的,不要去給人家治病。
患心臟一病的人,身一體中有冷和熱氣在作怪,可用吐「呼」、「吹」二字法加以給驅逐。
患肺病的人,胸背感到鼓一脹,可用吐「噓」字法加以驅逐。
患脾臟一病的人,身一體中有游風行走,身一體上又會發一癢、疼悶,可用吐「唏」字法加以驅逐。
患肝臟一病的人,會覺眼疼,常憂愁不快樂,可用吐「呵」字法加以驅逐。
§4-12
以上十二種調氣法,只應當時常以鼻吸氣,以口吐氣,要使出氣之一聲按吹、呼、噓、呵、唏、呬等字吐出去。
若患者依此法實行,必須恭敬用心去作,病沒有不好的。
這是治癒疾病,延長壽命重要方法。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