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史話》如意館的畫:按明清兩代,宮中所有的機關衙門,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清宮史話》如意館的畫

清宮史話

如意館的畫

如意館這個名詞,現在也相當陌生了,從前也曾發揚過若干年,到道光以後,就漸漸的衰微下來了。

按明清兩代,宮中所有的機關衙門,都歸太監統領,其官銜便名曰總管太監。

在紫禁城內,不歸太監管的,只有三個衙門:第一是內務府,專管宮中一切事宜,連太監也歸他節制。

他附屬的機構,還有幾處,最大者為造辦處。

此層容另談之。

第二為太醫院,他也有一個附屬的機關,就是御藥房,此層我曾寫過一篇文字,在《聯合報》副刊登過,雖不甚詳,也有一個大概,茲不再贅。

第三就是如意館,現在來把他談談。

如意館,在文字中,則稱為畫苑,宋元等朝已有之,從前不必談,只談談清朝的情形。

清朝設立如意館,康熙乾隆皇帝,都想把他大發達一氣。

他們的意思是幾幾乎與翰林院並重的。

按翰林院乃為國家儲備經濟學問人才的衙門,如意館自然不能比擬。

但若專按書法說,實在是可以相提並論的,翰林院是個提倡書法的地方,如意館是個提倡畫法的地方。

所以康乾年間的大畫家,如郎世寧等,大多數都在如意館有差使。

其時館中的人員,並不像翰林院的人員,翰林院的人,都有官員的資格,到時候或遇機會,都可陞官,如意館則無此資格,故如意館的差使,不夠一個官銜。

雖如此說,可是有許多人,都願在此有個名義。

第一皇帝之所以設此機關者,一因要提倡畫法,二也是要與各大畫家親近親近。

在殿庭上君臣不能隨便談繪畫,而此處則可長談,大臣中之能畫者,在此處可與皇帝多親近,自然陞官的機會就較多;下級的人員,雖然不能與皇帝常說話,但既常見皇帝,便也容易得好的機會,所以有許多人,在其他衙門有差使,而此處也巴結上一個名義,便可由那一邊熬資格,此一處找機會,因為這種情形,所以那一個時期如意館相當發達了若干年。

可是因為有這種情形,也就有許多自一愛一的人不願意進去,因為他有夤緣的嫌疑。

且在康乾年間,因皇帝常到館中盤桓,故尚有許多真正畫家常來,後來的皇帝不常去,有名的畫家也就都不去了。

以上談的是關於人事的情形,茲再談談他的工作。

在康乾年間有些位名畫家在裡頭,當然畫出來的作品,有很好很有價值的東西,但這可以說是自畫其畫,與如意館三字無干,與古人所謂苑畫者,大不相同。

千百年來,所謂苑畫者,都是工筆一流,如意館中出來的畫,也是如此。

所以自各大畫家離開館之後,如意館出來的畫,就不為人所重視了,後來就只是當官差了。

官差是怎麼回事呢?官中地面寬得很,房屋也多得很,各屋中都有字畫,這些字畫,每到年終,除夕以前,都要換成新的,因為宮中有軸的字畫很少見,據太監說,從前絕對沒有,都是只托一層,鑲上邊,粘在牆上,所以每年必換,遇有喜慶事,或特別的事情,也要換一次新的,不但此,就是各處之桃符、門神、楹聯等等,也都是每年一換,凡寫的物件,都一一交一一翰林院書寫,凡畫的物件,都歸如意館繪畫,這是最大的一項工作。

寫畫齊了,都一一交一一如意館附屬的裝潢處裱褙好了,再一一交一一太監分往各處粘貼。

據太監說,這裡頭有時也有幸遇,有一年,某翰林寫了一條,貼在某宮中,皇帝看見,說他寫得好,錄的文字也好。

以後該翰林就陞遷了。

他還說,這是老太監們的傳說,是哪一位皇帝就不知道了。

按這種事情,雖然不敢說果有與否,但理想中是很可以有的,所以各翰林對於這種差使,都是樂意噹噹的。

到民國後,宮中各牆上,粘的這種字畫,還多得很,隨處可以看到。

到了光緒年間,他們又添了一種工作,因為這種工作,後來又慢慢添了一種生意,頗能得利,這種工作,是什麼呢?就是西後晚年,很一愛一把自己所畫的畫賞賜大臣,其實她畫的稀鬆平常得很,也可以說拿不出手去,所有畫的,都是如意館人員代筆,畫好之後,呈西後看過,然後在該畫上端中間,印上一顆印,印文總是「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賜給大員,大家都非常之重視,於是旗門大臣中,便有運動求賜御筆之人,這一來不要緊,給如意館招來了許多買賣。

運動這種賞賜的人,都得經過內務府大臣,因為別的大員,平常不能見到西後,而內務府大臣,則可常常見面,因為這本是不費之惠的事情,只若一求,大概總可以得到,所以在光緒年間,各大臣的客廳中,大多數都是掛的西後畫的九桃。

最初只是堂官資格的人員,才能求賞,後來司官們看著眼熱,尤其內務府的司官,得機會也求賞賜,也常蒙允准。

但賜大員的都有款,寫明賜某人,賜司官的,就只有一顆「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的印,也就夠了,得者掛在客廳,親戚一一交一一遊,都以為光一寵一,人人爭羨,越來求者越多,於是如意館的人員,許多自己預先進好幾張存著,遇到用寶(印)的時候,隨帶著印上一個寶,便可送人,得之者必有很厚的報酬回贈,久之生意就來了,因為如意館的人,與琉璃廠紙店都相熟,於是把印上寶的畫存到紙店售賣,可得很高的價錢,本來皇太后的御筆,誰不重視呢?南紙店見此有利可圖,乃自己僱人畫好,送到如意館用寶,每一張送如意館十兩銀子,後漸漸落到每張二兩。

到光緒庚子前後,宮廷的威嚴漸漸衰落,南紙店便有私自刻印者,久之成風氣,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這顆印,大南紙店中,差不多家家有之了,於是皇太后的御筆畫,便成大路貨了,所畫的總是松鶴、九桃、綬帶鳥等等,多是慶壽用的,北平管這類的畫,叫做「壽意兒」。

遇到有慶壽的,親友們送這樣一張畫,頗覺新鮮,懸在壽堂中間,也無論真假,總是御筆,顯著特別冠冕。

民國成立,如意館這個機關,早就沒有了,然這種御筆畫,還隨時可買到。

記得民國三年,有友人之母慶壽,我買了這樣一張送他,所有賀客都以為難得,本家見了我,謝了又謝,尤其他們老太太視為至寶,見了我說,你送我這樣貴重禮物,怎麼報答你呀?他們不知道這是一種平常的東西,但我看著他們太高興太興奮,所以我當時沒好意思告訴他們,過了些天,才詳細說知,但他們仍以為是極貴重的東西。

到現在說,是沒有人重視的了,在前清時代,,也就是一般不大懂畫的人歡迎,真正書畫家,是早就鄙視的。

其實風,是由宋元的畫苑傳下來的,然宋元的苑畫,還可以同清朝翰林院台閣體的字相提並論,而,則與台閣體的字,也比不上了,與翰林院的紗帽字,還可以比比(從前翰林院館閣體,俗語曰紗帽子字,紗帽之下,加一子字,輕視極矣)。

,雖然不十分高明,但他附屬的裝潢處,技術確很高,宮中的新舊書畫,都歸他們裝裱,據雲當年都是由蘇州約來上等的工人,所以一輩一輩的傳下來,都還沒有離格。

他還有一件事情,也很出名,就是制拌印泥,比外邊的好得多。

第一艾絨捶得好,極淨而又有骨力。

第二油煉得好,據如意館人云,從前朝廷無論用什麼寶,打什麼印,絕對油不許洇(走),同治以後雖不像從前之認真,但亦不能差大格,除用三十年前的陳油外,還要加煉。

第三用的色料好。

宮中所用的印色,除皇帝平日打小印所用者,間乎有外邊督撫所進奉之舊印色,或最好的漳州印泥外,其餘都是如意館所制。

公事用大寶的印色,用辰砂,即硃砂之最好者,或稍加最好的硃砂。

若皇帝平常所用之小盒者,則多加珍珠面,及寶石面等等,以便發光。

平常所謂有寶色,共用八種材料,故稱八寶印色,這種印色,到現在書畫家還極珍視。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清宮史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