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傳》卷之五 節義傳:孝義保者,魯孝公稱之保母,臧氏之寡也。初,孝公父武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列女傳》卷之五 節義傳

列女傳

卷之五 節義傳

魯孝義保

孝義保者,魯孝公稱之保母,臧氏之寡也。

初,孝公父武公與其二子長子括、中子戲朝周宣王,宣王立戲為魯太子。

武公薨,戲立,是為懿公。

孝公時號公子稱,最少。

義保與其子俱入宮,養公子稱。

括之子伯御與魯人作亂,攻殺懿公而一自一立。

求公子稱於宮,將殺之。

義保聞伯御將殺稱,乃衣其子以稱之衣,臥於稱之處,伯御殺之,義保遂抱稱以出,遇稱舅魯大夫於外,舅問稱死乎,義保曰:「不死,在此。」

舅曰:「何以得免?」

義保曰:「以吾子代之。」

義保遂以逃。

十一年,魯大夫皆知稱之在保,於是請周天子殺伯御立稱,是為孝公。

魯人高之。

論語曰:「可以托六尺之孤。」

其義保之謂也。

頌曰:伯御作亂,由魯宮起,孝公一乳一保,臧氏之母,逃匿孝公,易以其子,保母若斯,亦誠足恃。

楚成鄭瞀

鄭瞀者,鄭一女一之嬴媵,楚成王之夫人也。

初成王登台,臨後宮,宮人皆傾觀,子瞀直行不顧,徐步不變。

王曰:「行者顧。」

子瞀不顧,王曰:「顧,吾以一女一為夫人。」

子瞀復不顧,王曰:「顧,吾又與一女一千金而封若父兄子。」

瞀遂行不顧。

於是王下台而問曰:「夫人,重位也。

封爵,厚祿也。

壹顧可以得之,而遂不顧,何也?」

子瞀曰:「妾聞一婦一人以端正和顏為容。

今者,大王在台上而妾顧,則是失儀節也。

不顧,告以夫人之尊,示以封爵之重,而後顧,則是妾貪貴樂利以忘義理也。

苟忘義理,何以事王?」

王曰:「善。」

遂立以為夫人。

處期年,王將立公子商臣以為太子。

王問之於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齒未也,而又多一寵一 子。

既置而黜之,必為亂矣。

且其人蜂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

王退而問於夫人子瞀,曰:「令尹之言信可從也。」

王不聽,遂立之。

其後商臣以子上救蔡之事譖子上而殺之。

子瞀謂其保曰:「吾聞一婦一人之事在於饋食之間而已。

雖然,心之所見,吾不能藏。

夫昔者,子上言太子之不可立也,太子怨之,譖而殺之。

王不明察,遂辜無罪。

是白黑顛倒,上下錯謬也。

王多一寵一 子,皆欲得國。

太子貪忍,恐失其所。

王又不明,無以照之。

庶嫡分爭,禍必興焉。」

後王又欲立公子職。

職,商臣庶弟也。

子瞀退而與其保言曰:「吾聞信不見疑,今者王必將以職易太子,吾懼禍亂之作也。

而言之於王,王不吾應。

其以太子為非吾子,疑吾譖之者乎!夫見疑而生,眾人孰知其不然。

與其無義而生,不如死以明之。

且王聞吾死,必寤太子之不可釋也。」

遂一自一殺。

保母以其言通於王。

是時太子知王之欲廢之也,遂興師作亂,圍王宮。

王請食熊蹯而死,不可得也,遂一自一經。

君子曰:「非至仁,孰能以身誡。」

詩曰:「捨命不渝。」

此之謂也。

頌曰:子瞀先識,執節有常,興於不顧,卒配成王,知商臣亂,言之甚強,一自一嫌非子,以殺身盟。

晉圉懷嬴

懷嬴者,秦穆之一女一,晉惠公太子之妃也。

圉質於秦,穆公以嬴妻之。

六年,圉將逃歸,謂嬴氏曰:「吾去國數年,子父之接忘,而秦晉之友不加親也。

夫鳥飛反鄉,狐死首邱,我其首晉而死,子其與我行乎?」

嬴氏對曰:「子,晉太子也。

辱於秦,子之欲去,不亦宜乎!雖然,寡君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

今吾不足以結子,是吾不肖也。

從子而歸,是棄君也。

言子之謀,是負妻之義也。

三者無一可行,雖吾不從子也。

子行矣,吾不敢洩言,亦不敢從也。

子圉遂逃歸。

君子謂懷嬴善處夫一婦一之間。

頌曰:晉圉質秦,配以懷嬴,圉將與逃,嬴不肯聽,亦不洩言,一操一心甚平,不告所從,無所阿傾。

楚昭越姬

楚昭越姬者,越王句踐之一女一,楚昭王之姬也。

昭王燕遊,蔡姬在左,越姬參右。

王親乘駟以馳逐,遂登附社之台,以望雲夢之囿。

觀士大夫逐者既驩,乃顧謂二姬曰:「樂乎?」

蔡姬對曰:「樂。」

王曰:「吾願與子生若此,死又若此。」

蔡姬曰:「昔弊邑寡君,固以其黎民之役,事君王之馬足,故以婢子之身為苞苴玩好,今乃比於妃嬪,固願生俱樂,死同時。」

王顧謂史書之,蔡姬許從孤死矣。

乃復謂越姬,越姬對曰:「樂則樂矣,然而不可久也。」

王曰:「吾願與子生若此,死若此,其不可得乎?」

越姬對曰:「昔吾先君莊王一婬一樂三年,不聽政事,終而能改,卒霸天下。

妾以君王為能法吾先君,將改斯樂而勤於政也。

今則不然,而要婢子以死。

其可得乎!且君王以束帛乘馬取婢子於弊邑,寡君受之太廟也,不約死。

妾聞之諸姑,一婦一人以死彰君之善,益君之一寵一 ,不聞其以苟從其闇死為榮,妾不敢聞命。

於是王寤,敬越姬之言,而猶親嬖蔡姬也。

居二十五年,王救陳,二姬從。

王病在軍中,有赤雲夾日,如飛烏。

王問周史,史曰:「是害王身,然可以移於將相。」

將相聞之,將請以身禱於神。

王曰:「將相之於孤猶股肱也,今移禍焉,庸為去是身乎?」

不聽。

越姬曰:「大哉君王之德!以是,妾願從王矣。

昔日之遊一婬一樂也,是以不敢許。

及君王復於禮,國人皆將為君王死,而況於妾乎!請願先驅狐狸於地下。」

王曰:「昔之遊樂,吾戲耳。

若將必死,是彰孤之不德也。」

越姬曰:「昔日妾雖口不言,心既許之矣。

妾聞信者不負其心,義者不虛設其事。

妾死王之義,不死王之好也。」

遂一自一殺。

王病甚,讓位於三弟,三弟不聽。

王薨於軍中,蔡姬竟不能死。

王弟子閭與子西、子期謀曰:「母信者,其子必仁。」

乃伏師閉壁,迎越姬之子熊章,立是為惠王。

然後罷兵歸葬昭王。

君子謂越姬信能死義。

詩曰:「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越姬之謂也。

頌曰:楚昭遊樂,要姬從死,蔡姬許王,越姬執禮,終獨死節,群臣嘉美,維斯兩姬,其德不比。

蓋將之妻

蓋之偏將邱子之妻也。

戎伐蓋,殺其君,令於蓋群臣曰:「敢有一自一殺者,妻子盡誅。」

邱子一自一殺,人救之,不得死。

既歸,其妻謂之曰:「吾聞將節勇而不果生,故士民盡力而不畏死,是以戰勝攻取,故能存國安君。

夫戰而忘勇,非孝也。

君亡不死,非忠也。

今軍敗君死,子獨何生?忠孝忘於身,何忍以歸?」

邱子曰:「蓋小戎大,吾力畢能盡,君不幸而死,吾固一自一殺也,以救故,不得死。

其妻曰:「曩日有救,今又何也?」

邱子曰:「吾非一愛一身也。

戎令曰『一自一殺者誅及妻子』是以不死,死又何益於君?」

其妻曰:「吾聞之:『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今君死而子不死,可謂義乎!多殺士民,不能存國而一自一活,可謂仁乎!憂妻子而忘仁義,背故君而事強暴,可謂忠乎!人無忠臣之道仁義之行,可謂賢乎!周書曰:『先君而後臣,先父母而後兄弟,先兄弟而後一交一 一友,先一交一 一友而後妻子。

』妻子,私一愛一也。

事君,公義也。

今子以妻子之故,失人臣之節,無事君之禮,棄忠臣之公道,營妻子之私一愛一,偷生苟活,妾等恥之,況於子乎!吾不能與子蒙恥而生焉。」

遂一自一殺。

戎君賢之,祠以太牢,而以將禮葬之,賜其弟金百鎰,以為卿,而使別治蓋。

君子謂蓋將之妻潔而好義。

詩曰:「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此之謂也。

頌曰:蓋將之妻,據節銳一精一,戎既滅蓋,邱子獨生,妻恥不死,陳設五榮,為夫先死,卒遺顯名。

魯義姑姊

魯義姑姊者,魯野之一婦一人也。

齊攻魯至郊,望見一一婦一人,抱一兒,攜一兒而行,軍且及之,棄其所抱,抱其所攜而走於山,兒隨而啼,一婦一人遂行不顧。

齊將問兒曰:「走者爾母耶?」

曰:「是也。」

「母所抱者誰也?」

曰:「不知也。」

齊將乃追之,軍士引弓將射之,曰:「止,不止,吾將射爾。」

一婦一人乃還。

齊將問所抱者誰也,所棄者誰也。

對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所棄者妾之子也。

見軍之至,力不能兩護,故棄妾之子。」

齊將曰:「子之於母,其親一愛一也,痛甚於心,今釋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

一婦一人曰:「己之子,私一愛一也。

兄之子,公義也。

夫背公義而向私一愛一,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幸,則魯君不吾畜,大夫不吾養,庶民國人不吾與也。

夫如是,則脅肩無所容,而累足無所履也。

子雖痛乎,獨謂義何?故忍棄子而行義,不能無義而視魯國。」

於是齊將按兵而止,使人言於齊君曰:「魯未可伐也。

乃至於境,山澤之一婦一人耳,猶知持節行義,不以私害公,而況於朝臣士大夫乎!請還。」

齊君許之。

魯君聞之,賜一婦一人束帛百端,號曰義姑姊。

公正誠信,果於行義。

夫義,其大哉!雖在匹一婦一,國猶賴之,況以禮義治國乎!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此之謂也。

頌曰:齊君攻魯,義姑有節,見軍走山,棄子抱侄,齊將問之,賢其推理,一一婦一為義,齊兵遂止。

代趙夫人

代趙夫人者,趙衛子之一女一,襄子之姊,代王之夫人也。

衛子既葬,襄子未除服,地登夏屋,誘代王,使廚人持斗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一斗擊殺代王及從者。

因舉兵平代地而迎其姊趙夫人,夫人曰:「吾受先君之命事代之王,今十有餘年矣。

代無大故,而主君殘之。

今代已亡,吾將奚歸?且吾聞之,一婦一人之義無二夫。

吾豈有二夫哉!欲迎我何之?以弟慢夫,非義也。

以夫怨弟,非仁也。

吾不敢怨,然亦不歸,遂泣而呼天,一自一殺於靡笄之地。

代人皆懷之。

君子謂趙夫人善處夫一婦一之間。

詩云:「不僭不賊,鮮不為則。」

此之謂也。

頌曰:惟趙襄子,代夫人弟,襲滅代王,迎取其姊,姊引義理,稱引節禮,不歸不怨,遂留野死。

齊義繼母

齊義繼母者,齊二子之母也。

當宣王時,有人簡死於道者,吏訊之,被一創,二子兄弟立其傍,吏問之,兄曰:「我殺之。」

弟曰:「非兄也,乃我殺之。」

期年,吏不能決,言之於相,相不能決,言之於王,王曰:「今皆赦之,是縱有罪也。

皆殺之,是誅無辜也。

寡人度其母,能知子善惡。

試問其母,聽其所欲殺活。」

相召其母問之曰:「母一之 子殺人,兄弟欲相代死,吏不能決,言之於王。

王有仁惠,故問母何所欲殺活。」

其母泣而對曰:「殺其少者。」

相受其言,因而問之曰:「夫少子者,人之所一愛一也。

今欲殺之,何也?」

其母對曰:「少者,妾之子也。

長者,前妻之子也。

其父疾且死之時,屬之於妾曰:『善養視之。

』妾曰:『諾。

』今既受人之托,許人以諾,豈可以忘人之托而不信其諾邪!且殺兄活弟,是以私一愛一廢公義也;背言忘信,是欺死者也。

夫言不約束,已諾不分,何以居於世哉!子雖痛乎,獨謂行何!」泣下沾襟。

相入言於王,王美其義,高其行,皆赦不殺,而尊其母,號曰義母。

君子謂義母信而好義,絜而有讓。

詩曰:「愷悌君子,四方為則。」

此之謂也。

頌曰:義繼信誠,公正知禮,親假有罪,相讓不已,吏不能決,王以問母,據信行義,卒免二子。

魯秋潔一婦一

潔一婦一者,魯秋一胡一 子妻也。

既納之五日,去而宦於陳,五年乃歸。

未至家,見路旁一婦一人採桑,秋一胡一 子悅之,下車謂曰:「若曝採桑,吾行道,願托桑蔭下,下繼休焉。」

一婦一人採桑不輟,秋一胡一 子謂曰:「力田不如逢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

吾有金,願以與夫人。」

一婦一人曰:「嘻!夫採桑力作,紡績織紝,以供衣食,奉二親,養夫子。

吾不願金,所願卿無有外意,妾亦無一婬一泆之志,收子之繼與笥金。」

秋一胡一 子遂去,至家,奉金遺母,使人喚一婦一至,乃向採桑者也,秋一胡一 子慚。

一婦一曰:「子束髮修身,辭親往仕,五年乃還,當所悅馳驟,揚塵疾至。

今也乃悅路傍一婦一人,下子之裝,以金予之,是忘母也。

忘母不孝,好一色一婬一泆,是污行也,污行不義。

夫事親不孝,則事君不忠。

處家不義,則治官不理。

孝義並亡,必不遂矣。

妾不忍見,子改娶矣,妾亦不嫁。」

遂去而東走,投河而死。

君子曰:「潔一婦一精一於善。

夫不孝莫大於不一愛一其親而一愛一其人,秋一胡一 子有之矣。」

君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秋一胡一 子一婦一之謂也。」

詩云:「惟是褊心,是以為刺。」

此之謂也。

頌曰:秋一胡一 西仕,五年乃歸,遇妻不識,心有一婬一思,妻執無二,歸而相知,恥夫無義,遂東赴河。

周主忠妾

周主忠妾者,周大夫妻之媵妾也。

大夫號主父,一自一衛仕於周,二年且歸。

其妻一婬一於鄰人,恐主父覺,其一婬一者憂之,妻曰:「無憂也,吾為毒酒,封以待之矣。」

三日,主父至,其妻曰:「吾為子勞,封酒相待,使媵婢取酒而進之。

媵婢心知其毒酒也,計念進之則殺主父,不義,言之又殺主母,不忠,猶與因陽僵覆酒,主父怒而笞之。

既已,妻恐媵婢言之,因以他過笞欲殺之,媵知將死,終不言。

主父弟聞其事,具以告主父,主父驚,乃免媵婢,而笞殺其妻。

使人陰問媵婢曰:「汝知其事,何以不言,而反幾死乎?」

媵婢曰:「殺主以一自一生,又有辱主之名,吾死則死耳,豈言之哉!」主父高其義,貴其意,將納以為妻,媵婢辭曰:「主辱而死而妾獨生,是無禮也。

代主之處,是逆禮也。

無禮逆禮有一猶愈,今盡有之,難以生矣。」

欲一自一殺,主聞之,乃厚幣而嫁之,四鄰爭娶之。

君子謂忠妾為仁厚。

夫名無細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彰。

詩云:「無言不酬,無德不報。」

此之謂也。

頌曰:周主忠妾,慈惠有序,主妻一婬一僻,藥酒毒主,使妾奉進,僵以除賊,忠全其主,終蒙其福。

魏節一乳一母

魏節一乳一母者,魏公子之一乳一母。

秦攻魏,破之,殺魏王瑕,誅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國曰:「得公子者,賜金千鎰。

匿之者,罪至夷。」

節一乳一母與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見一乳一母而識之曰:「一乳一母無恙乎?」

一乳一母曰:「嗟乎!吾柰公子何?」

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聞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賜金千鎰。

匿之者,罪至夷。

』一乳一母倘言之,則可以得千金。

知而不言,則昆弟無類矣。」

一乳一母曰:「吁!吾不知公子之處。」

故臣曰:「我聞公子與一乳一母俱逃。」

母曰:「吾雖知之,亦終不可以言。」

故臣曰:「今魏國已破,亡族已滅。

子匿之,尚誰為乎?」

母吁而言曰:「夫見利而反上者,逆也。

畏死而棄義者,亂也。

今持逆亂而以求利,吾不為也。

且夫凡為人養子者務生之,非為殺之也。

豈可利賞畏誅之故,廢正義而行逆節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

遂抱公子逃於深澤之中。

故臣以告秦軍,秦軍追,見爭射之,一乳一母以身為公子蔽,矢著身者數十,與公子俱死。

秦王聞之,貴其守忠死義,乃以卿禮葬之,祠以太牢,一寵一 其兄為五大夫,賜金百鎰。

君子謂節一乳一母慈惠敦厚,重義輕財。

禮,為孺子室於宮,擇諸母及阿者,必求其寬仁慈惠,一溫一 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次為慈母,次為保母,皆居子室,以養全之。

他人無事不得往。

夫慈故能一愛一,一乳一狗搏虎,伏雞搏狸,恩出於中心也。

詩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此之謂也。

頌曰:秦既滅魏,購其子孫,公子一乳一母,與俱遁逃,守節執事,不為利違,遂死不顧,名號顯遺。

梁節姑姊

梁節姑姊者,梁之一婦一人也。

因失火,兄子與己子在內中,欲取兄子,輒得其子,獨不得兄子。

火盛,不得復入,一婦一人將一自一趣火,其友止之,曰:「子本欲取兄之子,惶恐卒誤得爾子,中心謂何,何至一自一赴火?」

一婦一人曰:「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吾欲復投吾子,為失母一之 恩,吾勢不可以生。」

遂赴火而死。

君子謂節姑姊潔而不污。

詩曰:「彼其之子,捨命不渝。」

此之謂也。

頌曰:梁節姑姊,據義執理,子侄同內,火大發起,欲出其侄,輒得厥子,火盛一自一投,明不私己。

珠崖二義

二義者,珠崖令之後妻,及前妻之一女一也。

一女一名初,年十三,珠崖多珠,繼母連大珠以為系臂。

及令死,當送喪。

法,內珠入於關者死。

繼母棄其系臂珠。

其子男年九歲,好而取之,置之母鏡奩中,皆莫之知。

遂奉喪歸,至海關,關候士吏搜索,得珠十枚於繼母鏡奩中,吏曰:「嘻!此值法無可柰何,誰當坐者?」

初在左右顧,心恐母去置鏡奩中,乃曰:「初當坐之。」

吏曰:「其狀何如?」

對曰:「君不幸,夫人解系臂棄之。

初心惜之,取而置夫人鏡奩中,夫人不知也。」

繼母聞之,遽疾行問初,初曰:「夫人所棄珠,初復取之,置夫人奩中,初當坐之。」

母意亦以初為實,然憐之,乃因謂吏曰:「願且待,幸無劾兒,兒誠不知也。

此珠妾之系臂也,君不幸,妾解去之,而置奩中。

迫奉喪,道遠,與弱小俱,忽然忘之,妾當坐之。」

初固曰:「實初取之。」

繼母又曰:「兒但讓耳,實妾取之。」

因涕泣不能一自一禁。

一女一亦曰:「夫人哀初之孤,欲強活初耳,夫人實不知也。」

又因哭泣,泣下一交一 一頸,送葬者盡哭,哀動傍人,莫不為酸鼻揮涕。

關吏執筆書劾,不能就一字,關候垂泣,終日不能忍決,乃曰:「母子有義如此,吾寧坐之?不忍加文,且又相讓,安知孰是?」

遂棄珠而遣之,既去,後乃知男獨取之也。

君子謂二義慈孝。

論語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若繼母與假一女一推讓爭死,哀感傍人,可謂直耳。

頌曰:珠崖夫人,甚有母恩,假繼相讓,維一女一亦賢,納珠於關,各一自一伏愆,二義如此,為世所傳。

合陽友娣

友娣者,合陽邑任延壽之妻也。

字季兒,有三子。

季兒兄季宗與延壽爭葬父事,延壽與其友田建陰殺季宗。

建獨坐死,延壽會赦,乃以告季兒,季兒曰:「嘻!獨今乃語我乎!」遂振衣欲去,問曰:「所與共殺吾兄者為誰?」

延壽曰:「田建。

田建已死,獨我當坐之,汝殺我而已。」

季兒曰:「殺夫不義,事兄之讎亦不義。」

延壽曰:「吾不敢留汝,願以車馬及家中財物盡以送汝,聽汝所之。」

季兒曰:「吾當安之?兄死而讎不報,與子同枕席而使殺吾兄,內不能和夫家,又縱兄之仇,何面目以生而戴天履地乎!」延壽慚而去,不敢見季兒。

季兒乃告其大一女一曰:「汝父殺吾兄,義不可以留,又終不復嫁矣。

吾去汝而死,善視汝兩弟。」

遂以襁一自一經而死。

馮翊王讓聞之,大其義,令縣復其三子而表其墓。

君子謂友娣善復兄仇。

詩曰:「不僭不賊,鮮不為則。」

季兒可以為則矣。

頌曰:季兒樹義,夫殺其兄,欲復兄讎,義不可行,不留不去,遂以一自一殃,馮翊表墓,嘉其義明。

京師節一女一

京師節一女一者,長安大昌裡人之妻也。

其夫有仇人,欲報其夫而無道徑,聞其妻之仁孝有義,乃劫其妻之父,使要其一女一為中譎。

父呼其一女一告之,一女一計念不聽之則殺父,不孝;聽之,則殺夫,不義。

不孝不義,雖生不可以行於世。

欲以身當之,乃且許諾,曰:「旦日,在樓上新沐,東首臥則是矣。

妾請開一戶牖待之。」

還其家,乃告其夫,使臥他所,因一自一沐居樓上,東首開一戶牖而臥。

夜半,仇家果至,斷頭持去,明而視之,乃其妻之頭也。

仇人哀痛之,以為有義,遂釋不殺其夫。

君子謂節一女一仁孝厚於恩義也。

夫重仁義輕死亡,行之高者也。

論語曰:「君子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

此之謂也。

頌曰:京師節一女一,夫讎劫父,要一女一間之,不敢不許,期處既成,乃易其所,殺身成仁,義冠天下。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列女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