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傳》卷之三 仁智傳:密康公之母,姓隗氏。周共王游於涇上,康公從,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列女傳》卷之三 仁智傳

列女傳

卷之三 仁智傳

密康公母

密康公之母,姓隗氏。

周共王游於涇上,康公從,有三一女一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

夫獸三為群,人三為眾,一女一三為粲。

王田不取群,公行下眾,王御不參一族。

夫粲美之物歸汝,而何德以堪之?王猶不堪,況爾小丑乎!」康公不獻,王滅密。

君子謂密母為能識微。

詩云:「無已大康,職思其憂。」

此之謂也。

頌曰:密康之母,先識盛衰,非刺康公,受粲不歸,公行下眾,物滿則損,俾獻不聽,密果滅殞。

楚武一鄧一 曼

一鄧一 曼者,武王之夫人也。

王使屈瑕為將,伐羅。

屈瑕號莫敖,與群帥悉楚師以行。

斗伯比謂其御曰:「莫敖必敗。

舉趾高,心不固矣。」

見王曰:「必濟師。」

王以告夫人一鄧一 曼,曰:「大夫非眾之謂也,其謂君撫小民以信,訓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

莫敖狃於蒲騷之役,將一自一用也,必小羅。

君若不鎮撫,其不設備乎!於是王使賴人追之,不及。

莫敖令於軍中曰:「諫者有刑。」

及鄢,師次亂濟。

至羅,羅與盧戎擊之,大敗,莫敖一自一經荒谷,群師囚於冶父以待刑。

王曰:「孤之罪也。」

皆免之。

君子謂一鄧一 曼為知人。

詩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此之謂也。

王伐隨且行,告一鄧一 曼曰:「余心蕩,何也?」

一鄧一 曼曰:「王德薄而祿厚,施鮮而得多。

物盛必衰,日中必移。

盈而蕩,天之道也。

先王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

若師徒毋虧,王薨於行,國之福也。」

王遂行,卒於樠木之下。

君子謂一鄧一 曼為知天道。

易曰:「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此之謂也。

頌曰:楚武一鄧一 曼,見事所興,謂瑕軍敗,知王將薨,識彼天道,盛而必衰,終如其言,君子揚稱。

許穆夫人

許穆夫人者,衛懿公之一女一,許穆公之夫人也。

初許求之,齊亦求之,懿公將與,許一女一因其傅母而言曰:「古者諸侯之有一女一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於大國也。

言今者許小而遠,齊大而近。

若今之世,強者為雄。

如使邊境有寇戎之事,維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國,妾在,不猶愈乎!今捨近而就遠,離大而附小,一旦有車馳之難,孰可與慮社稷?」

衛侯不聽,而嫁之於許。

其後翟人攻衛,大破之,而許不能救,衛侯遂奔走涉河,而南至楚丘。

齊桓往而存之,遂城楚丘以居。

衛侯於是悔不用其言。

當敗之時,許夫人馳驅而弔唁,衛侯因疾之,而作詩云:「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於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君子善其慈惠而遠識也。

頌曰:衛一女一未嫁,謀許與齊,一女一諷母曰,齊大可依,衛君不聽,後果遁逃,許不能救,一女一作載馳。

曹僖氏妻

曹大夫僖負羈之妻也。

晉公子重耳亡,過曹,恭公不禮焉。

聞其駢脅,近其捨,伺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

負羈之妻言於夫曰:「吾觀晉公子,其從者三人皆國相也。

以此三人者,皆善戮力以輔人,必得晉國。

若得反國,必霸諸侯而討無禮,曹必為首。

若曹有難,子必不免,子一胡一 不早一自一貳焉?且吾聞之:『不知其子者,視其父;不知其君者,視其所使。

』今其從者皆卿相之僕也,則其君必霸王之主也。

若加禮焉,必能報施矣。

若有罪焉,必能討過。

子不早圖,禍至不久矣。

負羈乃遺之壺,加璧其上,公子受反璧。

及公子反國,伐曹,乃表負羈之閭,令兵士無敢入。

士民之扶老攜弱而赴其閭者,門外成市。

君子謂僖氏之妻能遠識。

詩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此之謂也。

頌曰:僖氏之妻,厥智孔白,見晉公子,知其興作,使夫饋,且以一自一托,文伐曹國,卒獨見釋。

孫叔敖母

楚令尹孫叔敖之母也。

叔敖為嬰兒之時,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

歸見其母而泣焉,母問其故,對曰:「吾聞見兩頭蛇者死,今者出遊見之。」

其母曰:「蛇今安在?」

對曰:「吾恐他人復見之,殺而埋之矣。」

其母曰:「汝不死矣。

夫有陰德者,陽報之。

德勝不祥,仁除百禍。

天之處高而聽卑。

書不雲乎:『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爾嘿矣,必興於楚。」

及叔敖長,為令尹。

君子謂叔敖之母知道德之次。

詩云:「母氏聖善。」

此之謂也。

頌曰:叔敖之母,深知天道,叔敖見蛇,兩頭岐首,殺而埋之,泣恐不及,母曰陰德,不死必壽。

晉伯宗妻

晉大夫伯宗之妻也。

伯宗賢,而好以直辯凌人。

每朝,其妻常戒之曰:「盜憎主人,民一愛一其上。

有一愛一好人者,必有憎妒人者。

夫子好直言,枉者惡之,禍必及身矣。」

伯宗不聽,朝而以喜一色一歸。

其妻曰:「子貌有喜一色一,何也?」

伯宗曰:「吾言於朝,諸大夫皆謂我知似陽子。」

妻曰:「實谷不華,至言不飾,今陽子華而不實,言而無謀,是以禍及其身,子何喜焉!」伯宗曰:「吾欲飲諸大夫酒,而與之語,爾試聽之。」

其妻曰:「諾。」

於是為大會,與諸大夫飲。

既飲,而問妻曰:「何若?」

對曰:「諸大夫莫子若也,然而民之不能戴其上久矣,難必及子。

子之一性一固不可易也,且國家多貳,其危可立待也。

子何不預結賢大夫,以托州犁焉。」

伯宗曰:「諾。」

乃得畢羊而一交一 一之。

及欒不忌之難,三卻害伯宗,譖而殺之。

畢羊乃送州犁於荊,遂得免焉。

君子謂伯宗之妻知天道。

詩云:「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伯宗之謂也。

頌曰:伯宗凌人,妻知且亡,數諫伯宗,厚許畢羊,屬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禍,州犁奔荊。

衛靈夫人

衛靈公之夫人也。

靈公與夫人夜坐,聞車聲轔轔,至闕而止,過闕復有聲。

公問夫人曰:「知此謂誰?」

夫人曰:「此必蘧伯玉也。」

公曰:「何以知之?」

夫人曰:「妾聞:禮下公門式路馬,所以廣敬也。

夫忠臣與孝子,不為昭昭信節,不為冥冥墮行。

蘧伯玉,衛之賢大夫也。

仁而有智,敬於事上。

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廢禮,是以知之。」

公使視之,果伯玉也。

公反之,以戲夫人曰:「非也。」

夫人酌觴再拜賀公,公曰:「子何以賀寡人?」

夫人曰:「始妾獨以衛為有蘧伯玉爾,今衛復有與之齊者,是君有二賢臣也。

國多賢臣,國之福也。

妾是以賀。」

公驚曰:「善哉!」遂語夫人其實焉。

君子謂衛夫人明於知人道。

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詩云:「我聞其聲,不見其人。」

此之謂也。

頌曰:衛靈夜坐,夫人與存,有車轔轔,中止闕門,夫人知之,必伯玉焉,維知識賢,問之信然。

齊靈仲子

齊靈仲子者,宋侯之一女一,齊靈公之夫人也。

初,靈公娶於魯聲姬,生子光,以為太子。

夫人仲子,與其娣戎子,皆嬖於公。

仲子生子牙,戎子請以牙為太子代光,公許之。

仲子曰:「不可。

夫廢常,不祥;聞諸侯之難,失謀。

夫光之立也,列於諸侯矣。

今無故而廢之,是專絀諸侯,而以難犯不祥也。

君心悔之。」

「在我而已。」

仲子曰:「妾非讓也,誠禍之萌也。」

以死爭之,公終不聽,遂逐太子光,而立牙為太子,高厚為傅。

靈公疾,高厚微迎光。

及公薨,崔杼立光而殺高厚。

以不用仲子之言,禍至於此。

君子謂仲子明於事理。

詩云:「聽用我謀,庶無大悔。」

仲子之謂也。

頌曰:齊靈仲子,仁智顯明,靈公立牙,廢姬子光,仲子強諫,棄適不祥,公既不聽,果有禍殃。

魯臧孫母

臧孫母者,魯大夫臧文仲之母也。

文仲將為魯使至齊,其母送之曰:「汝刻而無恩,好盡人力,窮人以威,魯國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齊。

凡奸將作,必於變動。

害子者,其於斯發事乎!汝其戒之。

魯與齊通壁,壁鄰之國也。

魯之一寵一 臣多怨汝者,又皆通於齊高子、國子。

是必使齊圖魯而拘汝。

留之,難乎其免也。

汝必施恩布惠,而後出以求助焉。

於是文仲托於三家,厚士大夫而後之齊。

齊果拘之,而興兵欲襲魯。

文仲微使人遺公書,恐得其書,乃謬其辭曰:「斂小器,投諸台。

食獵犬,組羊裘。

琴之合,甚思之。

臧我羊,羊有母。

食我以同魚。

冠纓不足,帶有餘。

公及大夫相與議之,莫能知之。

人有言:「臧孫母者,世家子也,君何不試召而問焉?」

於是召而語之曰:「吾使臧子之齊,今持書來云爾,何也?」

臧孫母泣下襟曰:「吾子拘有木治矣。」

公曰:「何以知之?」

對曰:「斂小器投諸台者,言取郭外萌,內之於城中也。

食獵犬組羊裘者,言趣饗戰鬥之士而繕甲兵也。

琴之合甚思之者,言思妻也。

臧我羊羊有母者,告妻善養母也。

食我以同魚同者,其文錯。

錯者,所以治鋸。

鋸者,所以治木也。

是有木治繫於獄矣。

冠纓不足帶有餘者,頭亂不得梳,饑不得食也。

故知吾子拘而有木治矣。

於是以臧孫母一之 言軍於境上,齊方發兵,將以襲魯,聞兵在境上,乃還文仲而不伐魯。

君子謂臧孫母識微見遠。

詩云:「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此之謂也。

頌曰:臧孫之母,刺子好威,必且遇害,使援所依,既厚三家,果拘於齊,母說其書,子遂得歸。

晉羊叔姬

叔姬者,羊舌子之妻也,叔向、叔魚之母也,一姓楊氏。

叔向名肸,叔魚名鮒。

羊舌子好正,不容於晉,去而之三室之邑。

三室之邑人相與攘羊而遺之,羊舌子不受。

叔姬曰:「夫子居晉不容,去之三室之邑,又不容於三室之邑,是於夫子不容也,不如受之。」

羊舌子受之,曰:「為肸與鮒亨之。」

叔姬曰:「不可。

南方有鳥名曰干吉,食其子,不擇一肉一,子常不遂。

今肸與鮒,童子也。

隨大夫而化者,不可食以不義之一肉一,不若埋之,以明不與。」

於是乃盛以甕,埋壚陰。

後二年,攘羊之事發,都吏至,羊舌子曰:「吾受之,不敢食也。」

發而視之,則其骨存焉。

都吏曰:「君子哉,羊舌子!不與攘羊之事矣。」

君子謂叔姬為能防害遠疑。

詩曰:「無曰不顯,莫予雲覯。」

此之謂也。

叔向欲娶於申公巫臣氏,夏姬之一女一,美而有一色一,叔姬不欲娶其族。

叔向曰:「吾母一之 族,貴而無庶,吾懲舅氏矣。」

叔姬曰:「子靈之妻殺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國兩卿矣。

爾不懲此,而反懲吾族,何也?且吾聞之:有奇福者,必有奇禍。

有甚美者,必有甚惡。

今是鄭穆少妃姚子之子,子貉之妹也。

子貉早死無後,而天鐘美於是,將必以是大有敗也。

昔有仍氏生一女一,發黑而甚美,光可監人,名曰玄妻。

樂正夔娶之,生伯封。

宕有豕心,貪惏毋期,忿戾毋饜,謂之封豕。

有窮后羿滅之,夔是用不祀。

且三代之亡,及恭太子之廢,皆是物也。

汝何以為哉!夫有美物足以移人,苟非德義,則必有禍也。」

叔向懼而不敢娶,平公強使娶之,生楊食我,食我號曰伯碩。

伯碩生時,侍者謁之叔姬曰:「長姒產男。」

叔姬往視之,及堂,聞其號也而還,曰:「豺狼之一聲 也。

狼子野心,今將滅羊舌氏者,必是子也。」

遂不肯見。

及長,與祁勝為亂,晉人殺食我,羊舌氏由是遂滅。

君子謂叔姬為能推類。

詩云:「如彼泉流,無淪胥以敗。」

此之謂也。

叔姬之始生叔魚也而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啄,鳶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賂死。」

遂不見。

及叔魚長,為國贊理。

邢侯與雍子爭田,雍子入其一女一於叔魚以求直,邢侯殺叔魚與雍子於朝。

韓宣子患之。

叔向曰:「三奸同罪,請殺其生者而戮其死者。」

遂族邢侯氏,而一屍一叔魚與雍子於市。

叔魚卒以貪死,叔姬可謂智矣。

詩云:「貪人敗類。」

此之謂也。

頌曰:叔向之母,察於一情一性一,推人之生,以窮其命,叔魚食我,皆貪不正,必以貨死,果卒分爭。

晉范氏母

晉范氏母者,范獻子之妻也。

其三子游於趙氏。

趙簡子乘馬園中,園中多株,問三子曰:「柰何?」

長者曰:「明君不問不為,亂君不問而為。」

中者曰:「一愛一馬足則無一愛一民力,一愛一民力則無一愛一馬足。」

少者曰:「可以三德使民。

設令伐株於山將有馬為也,已而開囿示之株。

夫山遠而囿近,是民一悅矣。

夫險阻之山而伐平地之株,民二悅矣。

既畢而賤賣民,三悅矣。」

簡子從之,民果三悅。

少子伐其謀,歸以告母。

母喟然歎曰:「終滅范氏者必是子也。

夫伐功施勞,鮮能布仁。

乘偽行詐,莫能久長。」

其後智伯滅范氏。

君子謂范氏母為知難本。

詩曰:「忝爾祖,式救爾訛。」

此之謂也。

頌曰:范氏之母,貴德尚信,小子三德,以詐與民,知其必滅,鮮能有仁,後果逢禍,身死國分。

魯公乘姒

魯公乘姒者,魯公乘子皮之姒也。

其族人死,姒哭之甚悲。

子皮止姒曰:「安之,吾今嫁姊矣。」

已過時,子皮不復言也。

魯君欲以子皮為相,子皮問姒曰:「魯君欲以我為相,為之乎?」

姒曰:「勿為也。」

子皮曰:「何也?」

姒曰:「夫臨喪而言嫁,一何不一習一 禮也!後過時而不言,一何不達人事也!子內不一習一 禮,而外不達人事,子不可以為相。」

子皮曰:「姒欲嫁,何不早言?」

姒曰:「一婦一人之事,唱而後和。

吾豈以欲嫁之故數子乎!子誠不一習一 於禮,不達於人事。

以此相一國,據大眾,何以理之!譬猶揜目而別黑白也。

揜目而別黑白,猶無患也。

不達人事而相國,非有天咎,必有人禍。

子其勿為也。」

子皮不聽,卒受為相。

居未期年,果誅而死。

君子謂,公乘姒緣事而知弟之遇禍也,可謂智矣。

待禮然後動,不苟觸一情一可謂貞矣。

詩云:「蘀兮蘀兮,風其吹汝,叔兮伯兮,唱予和汝。」

又曰:「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此之謂也。

頌曰:子皮之姊,緣事分理,子皮相魯,知其禍起,姊諫子皮,殆不如止,子皮不聽,卒為宗恥。

魯漆室一女一

漆室一女一者,魯漆室邑之一女一也。

過時未適人。

當穆公時,君老,太子幼。

一女一倚柱而嘯,旁人聞之,莫不為之慘者。

其鄰人一婦一從之遊,謂曰:「何嘯之悲也?子欲嫁耶?吾為子求偶。」

漆室一女一曰:「嗟乎!始吾以子為有知,今無識也。

吾豈為不嫁不樂而悲哉!吾憂魯君老,太子幼。」

鄰一婦一笑曰:「此乃魯大夫之憂,一婦一人何與焉!」漆室一女一曰:「不然,非子所知也。

昔晉客舍吾家,繫馬園中。

馬佚馳走,踐吾葵,使我終歲不食葵。

鄰人一女一奔隨人亡,其家倩吾兄行追之。

逢霖水出,溺流而死。

令吾終身無兄。

吾聞河潤九里,漸洳三百步。

今魯君老悖,太子少愚,愚偽日起。

夫魯國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禍及眾庶,一婦一人獨安所避乎!吾甚憂之。

子乃曰一婦一人無與者,何哉!」鄰一婦一謝曰:「子之所慮,非妾所及。」

三年,魯果亂,齊楚攻之,魯連有寇。

男子戰鬥,一婦一人轉輸不得休息。

君子曰:「遠矣漆室一女一之思也!」詩云:「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此之謂也。

頌曰:漆室之一女一,計慮甚妙,維魯且亂,倚柱而嘯,君老嗣幼,愚悖奸生,魯果擾亂,齊伐其城。

魏曲沃負

曲沃負者,魏大夫如耳母也。

秦立魏公子政為魏太子,魏哀王使使者為太子納妃而美,王將一自一納焉。

曲沃負謂其子如耳曰:「王亂於無別,汝一胡一 不匡之?方今戰國強者為雄,義者顯焉。

今魏不能強,王又無義,何以持國乎!王中人也,不知其為禍耳。

汝不言,則魏必有禍矣。

有禍,必及吾家。

汝言以盡忠,忠以除禍,不可失也。」

如耳未遇閒,會使於齊,負因款王門而上書曰:「曲沃之老一婦一也,心有所懷,願以聞於王。」

王召入。

負曰:「妾聞男一女一之別,國之大節也。

一婦一人脆於志,窳於心,不可以邪開也。

是故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早成其號謚,所以就之也。

聘則為妻,奔則為妾,所以開善遏一婬一也。

節成,然後許嫁,親迎,然後隨從,貞一女一之義也。

今大王為太子求妃,而一自一納之於後宮,此毀貞一女一之行而亂男一女一之別也。

一自一古聖王必正妃匹妃。

匹正則興,不正則亂。

夏之興也以塗山,亡也以末喜。

殷之興也以有,亡也以妲己。

周之興也以太姒,亡也以褒姒。

周之康王夫人,晏出朝關雎預見,思得淑一女一以配君子。

夫雎鳩之鳥,猶未嘗見乘居而匹處也。

夫男一女一之盛,合之以禮,則父子生焉,君臣成焉,故為萬物始。

君臣、父子、夫一婦一三者,天下之大綱紀也。

三者治則治,亂則亂。

今大王亂人道之始,棄綱紀之務。

敵國五六,南有從楚,西有橫秦,而魏國居其間,可謂僅存矣。

王不憂此而從亂無別,父子同一女一妾,恐大王之國政危矣。」

王曰:「然,寡人不知也。」

遂與太子妃,而賜負粟三十鐘,如耳還而爵之。

王勤行一自一修,勞來國家,而齊楚強秦不敢加兵焉。

君子謂魏負知禮。

詩云:「敬之敬之,天維顯思。」

此之謂也。

頌曰:魏負聰達,非刺哀王,王子納妃,禮別不明,負款王門,陳列紀綱,王改一自一修,卒無敵兵。

趙將括母

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

秦攻趙,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為將。

將行,括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

王曰:「何以?」

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

大王及宗室所賜幣者,盡以與軍吏士大夫。

受命之日,不問家事。

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

王所賜金帛,歸盡臧之。

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

王以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

願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計已決矣。」

括母曰:「王終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

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頗。

三十餘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君子謂括母為仁智。

詩曰:「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爾用憂謔。」

此之謂也。

頌曰:孝成用括,代頗距秦,括母獻書,知其覆軍,願止不得,請罪止身,括死長平,妻子得存。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列女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