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寇志》第一百十九回 徐虎林臨訓玉麒麟 顏務滋力斬霹靂火:你道這知縣是誰?就是在東京時,指使任森、顏務滋,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蕩寇志》第一百十九回 徐虎林臨訓玉麒麟 顏務滋力斬霹靂火

蕩寇志

第一百十九回 徐虎林臨訓玉麒麟 顏務滋力斬霹靂火

話說山東曹州府鄆城縣,於重和元年八月間新換一位知縣。

你道這知縣是誰?就是在東京時,指使任森、顏務滋,收復元陽谷的虎林徐槐。

原來徐槐自上京投供之後,不上一二月,適值山東省請揀發知縣十員以供委用,吏部即將應選人員內遴選引見,天子挑得十員發往山東,徐槐在內。

當時束裝起行,任森、顏樹德、李宗湯、韋揚隱都願追隨同行,徐槐甚喜,便一同出京。

到了山東都省,已是五月一天氣,劉彬已考終正寢,賀太平坐升山東安一撫使。

當時徐槐參見了賀太平。

賀太平一見徐槐,便曉得徐槐才能不凡,便委了一起差使,又委署了一次事,適逢鄆城縣出缺。

當時鄆城縣系調缺,而通省縣官因此地境下大盜盤踞,公務掣肘,人人畏惡此缺,若果要調,都願告病。

上憲正在無計,早驚動了這個有作有為的徐虎林,因他也是應補之員,進稟見上司,請補此缺。

賀太平頷首許可,惟徐槐系未經實任之員,即補是缺,與例稍有未符,因援人地實在相需之例,專折奏聞。

徐槐退歸公館,任森等聞知此事,都有難色。

原來梁山泊一區地界,乃是三府二州四縣交轄之地:其東面是濟寧州該管,前傳施耐庵已交代過;還有正東一面,是克州府讓上縣該管;東北是東平州該管;正北是東昌府壽張縣該管;西北是范縣該管;惟有西、南兩面最當衝要,偏落在曹州府鄆城縣管下。

此時曹州府知府張叔夜,因蔡京對頭已死,種師道極力保舉,已奉旨復還禮部侍郎原秩,進京供職。

兩個兒子伯奮、仲熊也隨同進京。

金成英升京畿東城兵馬指揮使,楊騰蛟升京畿兵馬都監,曹府城中虛無人材。

任森因鄆城地小,曹府無援,是以驚疑,便勸徐槐不可輕肩此任。

徐槐笑道:「吾求此任,正為此耳。

賊心不忘曹州,其不敢舉動者,畏張公也。

張公去而賊人肆然無忌矣!從此捲去曹州,南則渡黃河到寧陵,西則剪開州向陳留。

雲統制、陳總管兩路銳師,都阻絕在東方,不能呼應。

此地若無人出身犯難以作砥柱,東京未可知矣。」

任森、顏樹德、李宗湯、韋揚隱聽了,都一精一神奮發起來道:「老師既有此志,我等無不效力。」

徐槐甚喜。

不上一月,朝廷降旨,允准賀太平所奏,徐槐著授鄆城縣知縣。

時已八月,徐槐稟辭了賀安一撫及各上憲,帶了任森、顏樹德、李宗湯、韋揚隱赴鄆城縣上任,接理印務。

當案書辦滑中正,呈送須知各冊,並面稟梁山向有免征一項。

原來宋江自嘯聚以來,各處搶擄,就是本治內如東平、東昌、汶上、范縣等處,亦無不侵犯,獨不來擾累鄆城縣。

你道這是何故?因宋江是鄆城生長,這鄆城是他父母一之鄉,所以他約眾人匆得侵犯,以存恭敬桑梓之誼。

兼且凡有本縣到任,送他銀子一千兩,名日免徵費。

得了他這一千兩銀子,不來催錢糧,並永不捕獲示禁,兩無干涉。

如此多年,習以為常。

歷任縣官聽見,無不依從。

惟有徐槐一聽此言,勃然大怒,暗想道:「且慢。

我初臨此地,本根未曾培固,不宜輕露鋒芒。」

便嚴辭正色對那書辦道:「這事休提。

本縣雖兩袖清風,豈肯收此不義之財,你下次休得胡言。」

書辦不敢再提,諾諾而出。

次日,徐槐帶了任森閱視城池,盤查倉庫。

任森道:「不料此地城郭如此坍壞,錢糧如此匱乏。

張嵇仲統屬此縣,不早為之部署,真不解其意。」

徐槐道:「張公正是卓識。

此地一逼一近盜鄉,修城儲糧,無損於盜,而反生盜賊覬覦之心。

今日我臨此地,卻不可不振作一番。」

任森道:「此事老師放心,門生自能調度。

門生家財頗稱殷富,若破家以報國,錢糧足而城郭亦可完固矣。」

徐槐極口稱許,又道:「我看此地民風刁敝,也須得振作起來才好。」

任森道:「此事老師亦放心。

昔年張嵇仲海州下車,一募而得死士千人,所以然者,人人俱有忠義本心。

我以忠義感之,自然響應桴鼓。

況現有李書二兄弟,智勇之才,左提右契。

顏樹德勇氣邁倫,足為三軍倡導。

至於訓練之法,門生不才,可效微勞。

如能趕緊調度,不數月而鄆城一區,蔚為強國,數萬勁旅所向無前矣。」

徐槐大喜,便一面照常辦理公務,一面派令任森籌畫經費,一面倡募義勇。

自八月初旬起,至十月底,三個月工程。

任森報稱:「倉庫錢糧,衣甲器械,俱已完備,足支三年之用;城郭燉煌修理告竣,義勇軍士得五萬人,坐作進退,無不如法。」

李宗湯、韋揚隱都稟稱:「似此勁旅,足可踏平梁山。」

徐槐甚喜。

到了十一月十五日,徐槐吩咐備馬,親赴梁山。

任森不解所謂,請問其故。

徐槐道:「梁山以忠義為名,若不先破其名,雖死有所借口。

我初臨此地,不可不教而誅,且去面諭一番,使他死而無怨。」

任森道:「老師高識,但尚須選一人隨護而去。」

李宗湯挺身願往。

徐槐許可,便帶了李宗湯一同出城。

李宗湯全裝披掛,佩了弓箭,提了大所刀,跨下大宛名馬,隨從了徐槐,一路上鳴金喝道,軍健公差前後簇擁,直到水泊邊。

此時朱貴已在泰安府,這泊上酒店委石勇兼管。

當時遙見官來,便悄悄探問帶多少官兵。

公差回言:「沒有官兵,徐老爺有話面諭你們頭領,速即備船。」

石勇見這縣官不帶武備,便一面報上山去,一面備船請官渡了水泊,一路吆喝上去。

盧俊義在寨中聞報,尋思道:「這官兒倒也奇了!前番不來要免徵費,本來有點古怪,今番親來,又是何意?大哥、軍師又不在這裡,我且見他。」

便教取冠帶來迎接。

不一時,徐槐馬到忠義堂,盧俊義上前深深打恭道:「治下梁山泊居士盧俊義,迎接父合憲駕。」

徐槐首頷,下馬進廳,見忠義堂上中設炕坐,徐槐即便上坐。

李宗湯扶刀侍立。

盧俊義也在下首坐了,眾頭領都在堂下。

徐槐問盧俊義道:「你就是梁山泊裡副頭領麼?」

盧俊義道:「治生盧俊義。」

徐槐道:「宋江那裡去了?」

盧俊義道:「到泰安辦撫恤去了,有失恭迎,多多有罪。」

徐槐道:「爾梁山聚集多人,名稱忠義,可曉得忠義二字怎樣講的?」

盧俊義道:「伏處草茅,以待朝廷之起用,忠也;會集同志,以公天下之好惡,義也。

老父台以為然否?」

徐槐道:「焚掠州郡,剪屠生靈,又是何說?」

盧俊義道:「貪一官污吏,乃朝廷之蠹,故去之;土豪鄉猾,乃民物之害,故除之。

非政焚掠剪屠也。」

徐槐道:「如此說來,是爾等心心不忘朝廷也?」

盧俊義道:「正是。」

徐槐道:「如此,又何故刺殺天使,自毀招安綸綍乎?」

盧俊義接口道:「冤哉!陳希真遣其女兒刺殺天使,絕我招安,至今負冤不白。」

徐槐道:「且住。

姑無論錢吉口供可據,郭盛面貌可憑,萬無可妄言稱冤。

即使果冤,當初何不自行面縛,叩闕陳辭?乃爾飲恨曹州,肆行侵犯。

似此行為,分明自實罪狀。

況猶志不自足,東侵蒙陰,抗拒天兵。

以致希真義旗北下,藉手而先取招安。

拙何如矣,愚莫甚焉!哀哉!爾等若不顧忠義,將不有於天子,又何有於本縣。

若其猶顧忠義之名,則宜敬聽本縣之訓。

本縣初臨此地,不忍不教而誅,爾可傳諭宋江,即日前來投到。

那時本縣或可轉乞上憲,代達天聽,從寬議罪。

若再怙惡不悛,哈哈,盧俊義,盧俊義,恐你悔之不及了!即據你所說,宋江到泰安一撫恤去了。

這撫恤二字,足見荒謬絕倫。

泰安乃天子地方,撫恤是官長責任,與你何干,輕言撫恤?」

盧俊義道:「父台且緩責備,姑容縷敘下情。

當今天子未嘗不聖明,而一奸一臣蔽塞,下情冤抑。

父台榮臨此地,未察其詳,我梁山中一百餘人,半皆負屈含冤而至。

倘父台不嫌瑣碎,容俊義等逐一開單,將我輩被官長一逼一迫之由,敘呈原委,恐老父台設身處地,亦當怒髮衝冠。

緣我等皆剛直一性一成,願為天下建奇功,不甘為一人受惡氣。

是以推而廣之,凡聞有不平之處,輒擬力挽其非。

此心此志,惟可吁蒼天而告無罪耳。」

徐槐道:「你錯極了!天子聖明,官員治事。

如爾等奉公守法,豈有不罪而誅?就使偶有微冤,希圖逃避,也不過深山窮谷,斂跡埋名,何敢嘯聚匪徒,大張旗鼓,悖倫道理,何說之辭!大名之百姓何享?東昌之官員何咎?因一身之小端不白,致數百萬生靈之無罪遭殃,良心苟未喪盡,亦當寢寐難安。

即如你盧俊義,系出良家,不圖上進,願與吏胥妖賊同處下流。

我且問你:萬里而遙,千載而下,盧俊義三字能脫離強盜二字之名乎?玷辱祖宗,貽羞孫子,只就你一人而論,清夜自思,恐已羞慚無地矣。

尚敢飾詞狡辯,殊屬厚顏。

本縣奉天子之命,來宰鄆城,梁山自我應管,一草一木,任我去留。

我境下不容犯上之徒,我境下不言逞兇之輩。

遵我者保如赤子,逆我者斬若鯨鯢。

自此次面諭後,限爾等十日之內,速即自行投首。

如敢玩違,爾等立成齏粉矣!」盧俊義竦然不語。

原來盧俊義原曉得宋江口稱忠義,明是權詐籠絡,此時當不得身一子已落水泊,只得順著眾人,開口忠義,閉口忠義。

經此番徐槐詰駁,本是勉強支吾。

不期又經徐槐羞辱了一場,心中大為悔悶,十分委決不下。

彼時忠義堂下,好幾個頭領輪流觀聽,交頭接耳,個個駭異。

燕順、穆春聽得不平,皆欲逞兇行刺,又看李宗湯提刀在旁,凜凜威風,有些怯懼。

想來者不愚,愚者不來。

李應、徐寧都道:「使不得。」

眾頭領日視盧俊義,盧俊義授之以色,似乎不許聲張的模樣。

只見徐槐立起身就叫帶馬,李宗湯同出廳前。

徐槐看見那「替天行道」的大旗,便對李宗湯道:「這個替字荒謬萬分,將軍為我除之。」

李宗湯將刀付與從人,一抽一弓搭箭,向上颼的一聲,把那個替字對心穿過。

堂下各頭領人人咋舌。

盧俊義也看呆了,便向徐槐打一躬道:「恭送憲駕。」

徐槐上馬,張著華蓋,鳴金喝道。

李宗湯也插弓提刀,上馬隨從,緩緩的下山去了。

渡了水泊,一路上觀看形勢,回到鄆城。

慢表。

且說盧俊義自送徐槐去後,各頭領一哄而上。

忠義堂上七張八嘴,議論徐槐之事。

也有忿怒這縣官,不肯與他干休的;也有笑這縣官說大話的;也有說口出大言,必有大事,須得防備一番的,盧俊義只是默默無言。

眾人見盧俊義無言,便問盧俊義定何主見。

盧俊義點頭而已。

眾人各散。

是晚盧俊義退入臥室,挑燈獨坐,歎口氣道:「宋公明,宋公明!你把忠義二字誤了自己,又誤了我盧俊義了,眾兄弟兀自睡裡夢裡哩!算來山泊裡幹些聚眾抗官、殺人奪貨的勾當,要把這忠義二字影子佔著何用?今日卻吃這縣官一番斥駁,弄得我沒話支吾。

當初老老實實自認了不忠不義,豈不省了這番做作之苦。」

便看著自己的身一子道:「盧俊義,盧俊義,你是個漢子,素來言語爽直,今番為何也弄得格格不吐?」

歎了一回,猛然提起一個念頭道:「宋公明既不願受招安,盧俊義料無出頭之日。

我看今日這位徐縣官,雖聲色並厲,卻中有顧盼之意,我看竟不如一身獨自歸投了他。

他果知我,我就在他身邊圖個出身也。」

想了一想,便自己吩咐自己道:「盧俊義,主意已定,休要更換!」想定片時,忽轉一個念頭道:「只是捨不得公明哥哥這個情分!況且現前這基業,無故棄捨了,亦是可惜。」

想到此處,便心中七來八往的輾轉了一回,竟定依了後來的主意,便思量對付徐槐之事。

一一夜躊躇,窗外早已雞鳴,盧俊義便上一床一去略矓了一矓。

天明起來,梳洗畢,便出忠義堂,聚集眾頭領,商議事務。

盧俊義開言道:「公明哥哥因張叔夜已離曹州,教我簡練軍馬,觀看曹州動靜。

不爭這徐官兒坐在鄆城,當我咽喉,須得先對付了他,方好再議別事。」

穆春道:「碟子大小的一個鄆城,盧兄長顧忌他做甚?」

盧俊義道:「非也。

月前聞知他修理城池,今番又親來宣揚威武,此事斷非小要。

今日就差人到泰安府,速去通知公明哥哥。

這裡一面差探子往鄆城去探聽消息,一面簡選起兵馬來,準備廝殺。」

李應道:「兄長所議極是。」

當時盧俊義便差人分頭而去。

不日往鄆城去的探子轉來回報道:「鄆城縣城池燉煌,果然修理得十分整齊,錢糧器械也十分充足。

那徐官兒身邊有三員勇將,好生了得。

一個叫做李宗湯,便是方才陪徐官兒親到我們山寨的;一個叫做韋揚隱,聞說是那年在曹州刺殺董頭領的;還有一個叫做顏樹德,卻不曉他什麼來歷。」

燕順聽了,接口問道:「這顏樹德,是不是號叫做務滋的?」

探子道:「正是。」

燕順回顧鄭天壽道:「這人原來在他身邊,倒要當心抵禦。」

眾人齊問燕順:「原何認識此人?」

燕順道:「小弟原不認識。

小弟那年同鄭天壽、王英兩位兄弟在清風嶺時,秦明兄長同來聚義,據秦兄說起,此人是他表兄。

秦兄又說此人武藝端的在他之上,有一事為證:秦見與這顏樹德同處家鄉時,村上有兩鐵鼓,各重千餘斤。

秦兄兩手擎得起,卻不能行走;那樹德卻高擎兩個鐵鼓.奔走百餘步。

那時弟等聽得無不駭異。」

眾人聽了,各各咋舌道:「這事倒認真不是小要也。」

盧俊義道:「當時既說得如此,何不早邀他入伙,免得今日貽患。」

燕順道:「早時何嘗不邀他,秦兄長差人去邀他,卻吃他把差去的人打死了。

秦兄長氣極,抵樁當面邀住他理論。

卻因公明哥哥勸歸這裡大寨要緊,所以不及了。

如今他恰落在那邊,秦大哥又不在這裡,倒要商量誰人抵禦。」

盧俊義道:「可作速差王英、扈三一娘一往濮州去替回秦明,再定計議。」

說罷,便差王英、扈三一娘一往濮州去替回秦明。

等得秦明轉來,一往一返,早已出了十日限期之外。

那徐槐在鄆城縣,早已與任森簡選了一萬人馬,派顏樹德為先鋒,任森為參謀,徐槐親自統領出城,一路浩浩蕩蕩,殺奔梁山來了。

探子報入梁山,並言官軍的先鋒正是顏樹德。

秦明一聽,便眼裡冒煙,鼻端出火,道:「這廝來得正好,俺正要和他理論。」

盧俊義道:「賢弟且耐,此去二虎相爭,必有一傷。

小可想令表兄如肯受勸,還是勸他來為妙。」

秦明點頭。

當時盧俊義便派秦明為先鋒,自己同李應、張魁領中隊,燕順、鄭天壽押後軍,也點起一萬人馬,出了山寨。

此時天氣連日嚴寒,河冰已堅凝七日,賊軍涉過冰泊,迎敵官軍。

徐槐兵馬已到導龍同下,前軍深報賊人先鋒乃是霹靂火秦明。

徐槐大喜,對任森道:「霹靂火撞在我手裡,管教他墜崖不返了。」

便傳顏樹德進帳授計。

樹德進來,徐槐道:「務滋此番當心。

探得賊軍來將,正是那霹靂火,人人畏他,惟將軍可以制之也。」

樹德高聲道:「恩師放心,小將不才,管取那背君賊子來獻麾下。」

徐槐道:「將軍且慢。

須依我言語,管教將軍獨建奇功。」

樹德道:「請恩師吩咐。」

徐槐道:「我已將這導龍岡形勢看閱分明,這同北面坡勢峻削,可速將全軍移屯岡頂。

好在來將秦明與將軍有親,又有批殺使者之仇,此時一見將軍,必然沖岡直上。

將軍且勿與戰,可將朝廷順逆大理,削切曉渝。

彼若順從弭伏,吾又何求。

若其不伏,那時我岡上俯擊,彼岡下仰攻,本縣又有如此如此妙計,必得大勝矣。」

任森、顏樹德一齊拜服。

當時傳令,營外三聲炮響,大軍一齊登山。

山頭受日當空,冰道微融,流澌涓一涓。

官兵在岡上列成陣勢,旌旗暄赫,戈甲盛明。

顏樹德挺著大砍一刀,立馬陣前,望見前面大隊賊兵,已背著朔風來也。

須臾到了岡下,當先隊裡飛出一枝旗號,乃是「天猛星霹靂火」六個大字。

樹德一見,便大叫:「我那表弟秦明快來聽諭!」秦明在隊裡一聽此言,怒從心起,不待佈陣,便一馬飛出,舞著狼牙棒,惡狠狠殺上同來。

不防磴道冰滑,馬失前蹄,秦明掀下馬,滾落岡來。

官軍大笑。

秦明大怒,爬起來,重複上岡。

此時任森亦在陣前,高叫:「霹靂火何須一性一急,緩緩上來何妨。」

秦明怒不可遏,舞狼牙棒直取樹德。

樹德正待迎戰,任森急忙出馬,用槍一逼一住秦明,回叫樹德道:「務滋,你有話向他說,便好先說了。」

秦明氣忿忿道:「顏表兄,你那年打死我伴當,今日有何話說?」

樹德把徐槐吩咐的話想了一想,便道:「表弟別來無恙,昨奉手書,藉審眠食安康,伏惟萬福。」

秦明睜起怪眼道:「怪哉!我幾時有信與你?」

任森忙接口道:「是務滋聽聞傳言。

今系軍務傍午之時,寒溫已畢,速速兩下廝殺。」

說罷一抽一槍退出。

樹德使輪刀直取秦明,秦明用狼牙棒急架。

兩個各奮神威,在同上戰了三十餘合,端的一性一鬥命撲,毫不相讓。

那邊盧俊義及李應、燕順等在同下,看得這番情形,都疑惑起來。

只見任森在馬上大叫:「務滋戰得夠了。」

樹德便用刀架住狼牙棒,勒馬奔回本陣。

秦明那裡肯歇,直追進來。

這邊陣腳亂箭齊發。

秦明衝殺不入,只得遠遠立住了馬,大叫:「你這廝休用反間計!你快出來,我倒有話向你說。」

這邊陣上無人答話,只是放箭。

好一歇,方見官軍陣裡一個號炮,亂箭齊歇,旗門開處,依舊任森、顏樹德並馬而出。

樹德高叫道:「秦賢弟,有何見諭?」

秦明道:「你休使這等反間計!你如不忘兄弟之誼,且聽小弟一言。」

樹德道:「謹領教。」

秦明道:「你這身武藝,跟了這點點知縣,也不值得。

不如同了我去,俺堂堂山寨,足可展施驥足,仁兄以為何如?」

樹德高聲道:「謹領教。」

任森低聲道:「將軍請回,今夜三更准來報命。」

弄得秦明目瞪口呆。

任森道:「將軍快回,此等勸降密事,豈可軍前聲張耶?」

秦明不知所為,只得勒馬下山,一路暗想:「今日這事奇了。

我依了盧頭領言語,功了這幾句話,他竟居然唯唯從命,且看他三更來如何情形。」

一路想,一路緩緩的下山去了。

那任森、顏樹德已收兵回營,就岡頂安營立寨。

盧俊義等在岡下接著秦明,心中十分疑惑。

只見秦明開言道:「這廝們想用這等反間計來離間我們,真是好笑。

方纔我勸了他幾句,他卻唯唯從命,倒是奇事。

他說三更准來報命,且看他真假如何。」

盧俊義諾諾,心中卻十分搖惑不定。

當晚各自歸帳,盧俊義召李應、張魁入帳。

盧俊義道:「今日秦兄弟如此舉動,大是可疑。

我想他在我山寨多年,情分十分交洽,今日也不到得有此內叛之事。」

李應道:「敗軍之將不可與言勇,亡國大夫不可以圖存。

小弟自受了魏輔梁、真大義之欺,今日實准參末議。」

張魁也凜然變色道:「近來世上人心難測,不可不深為之慮。」

盧俊義口中不說,心內躊躇道:「即如我盧俊義,方才聽了這徐官兒的言語,也險些心動。

今日的秦明,豈能保他心腸不變?或者他受了這官兒的密囑,也未可定。

只是軍師不在這裡,無可商量,怎好?」

想了一回,便教傳燕順、鄭天壽進帳。

盧俊義問道:「二位賢弟今日看這秦兄弟心意何如?」

燕順道:「小弟正在疑慮。

他初入伙時,系花榮兄長用計將他衣甲著別人披了,打劫了村莊,以致慕容知府冤他叛逆,殺其妻子,他回去不得,勉強歸投我們,實非出於誠心。

今日他或者陡然心變,正未可預測。」

鄭天壽道:「他初來時,心中好生不自在,小弟兀自防他發作。

但現在他已與公明哥哥投契多年,或者不至於此。」

盧俊義道:「他自說三更時分敵人必然潛來,且看他如何佈置。」

眾人稱是,各自散去。

次早盧俊義升帳,請秦明進來,問道:「秦賢弟,夜來三更之事何如?」

秦明道:「那廝競不來,毫無信息。」

盧俊義大驚疑,正待詰問,忽報顏樹德單騎到營外,大叫請秦賢弟單騎上山敘話。

盧俊義愈加驚疑,便道:「秦兄弟,你休怪我說。

我和你巧言不如直道,你夜間三更之事,端的何如?」

秦明大叫道:「兄長果誤信那廝反間計也。

三更端的無事,兄長不信,今日他叫我單騎上山,我偏大隊上山;他要和我敘話,我便趁他不防,斬了他來,以表秦明今日之心。」

盧俊義道:「甚好。」

眾人一齊稱是。

遂傳令拔營齊起,大隊人馬隨了秦明登山。

顏樹德早已回山,與任森並馬立在山頂。

秦明氣忿忿登山,後面大隊賊兵潮湧上來。

只聽得山上一聲號炮,官軍一齊吶喊,礧木滾石一齊打下,打倒了一半,滑跌了一半,滿山但見賊兵一屍一首,好一似下水的湯圓,紛紛的滾落岡下去了。

卻留出了秦明的一條馬路。

秦明大驚,急回馬奔下岡去。

任森急叫道:「秦將軍快請轉來,你幹了這場奇功,無俟反戈殺賊矣!」下面眾頭領見秦明果叛,一齊大怒,只聽得一片聲罵:「秦明反賊!」「秦明失心狂賊!」下面罵個不住,上面叫個不住,弄得秦明立在山腰,上又不得,落又不得。

看官,秦明既到此地,回去不得,大可趁勢歸順,你道他何故不肯?一來石碣有名,分當誅戮;二來朝廷恩德,斷敵不過公明哥哥的情分;三來終想斬得顏樹德,回去好表明自己心跡。

便對山下大叫道:「眾位息怒,待我斬得顏樹德,回來表心。」

說罷,舞狼牙棒殺上岡來。

顏樹德在岡上望見賊人一大罵秦明,滿擬秦明必來歸順,忽見秦明殺上,便心中遏不住蓬勃大怒,舉刀直斫秦明。

兩個就在岡上,展開兵器大鬥。

任森大叫:「二位少住!」樹德大叫道:「住什麼!這種透心糊塗的賊,留他何用!」秦明亦大怒道:「你行這毒計害我,我怎肯與你干休!」樹德圓睜怒目,輪大砍一刀直攻秦明;秦明直豎飛眉,舞狼牙棒轉斗樹德。

兩個在導龍岡上,官軍陣前,大展神威,橫飛殺氣,一來一往,一去一還,酣鬥了六十佘合。

岡上岡下,兩邊陣上都看得呆了。

盧俊義已看出秦明無他意,只見樹德刀光揮霍,力量縱橫,深恐秦明失手,大叫道:「秦賢弟請回,小可錯疑你也,快回來從長計較!」秦明那裡肯歇,但見岡上四條鐵臂盤旋,八盞銀蹄翻越,早已酣戰到百三十餘合。

秦明把棒一逼一住樹德道:「且慢,我的馬乏了。」

言未畢,樹德大喝道:「就同你下馬步戰。」

將刀指著秦明,翻身跳下馬來,秦明亦跳下馬。

兩馬都跑回本陣去了。

這裡刀來棒往,棒去刀迎,約莫將到二百餘合,兀自轉戰不衰。

任森看那霹靂火殺氣騰騰,顏務滋力量卻儘夠壓得住。

盧俊義等深恐礧木滾石利害,不敢上岡來幫,只叫得苦。

看看已鬥到二百四十餘合,賊軍陣上不住叫免戰,兩人只是不肯住手。

此時任森亦出陣前,看那顏樹德一片神威,愈戰愈奮;那秦明氣焰已有些平挫,只是怒氣未息,狠命廝撲。

盧俊義、李應、張魁等在岡下只叫得苦,看那秦明漸漸不是樹德的對手了。

到得四百合頭上,任森長嘯一聲,驟馬衝出,神槍飛到,鎮住了秦明上三部。

秦明措手不及,樹德的刀已從下三部捲進。

只聽得官軍陣裡歡天喜地的一聲吶喊,賊軍一齊失驚,霹靂火早已咯碌碌直滾下山麓去腦漿進裂了。

岡上官軍搖旗擂鼓,大呼殺下。

賊兵無心戀戰,紛紛敗走。

顏樹德奮勇當先,一口大刀奔雷掣電價殺下。

賊兵個個心碎膽落,那敢迎敵。

任森揮兩翼一精一兵,一齊掩上,殺得賊兵僵一屍一遍野,流血成冰。

盧俊義身受重傷,李應、張魁死命保住,燕順、鄭天壽領敗殘兵,渡過冰泊,踉蹌逃入山寨,張清等接應上山去了。

官軍直追到岸邊,方才收住。

計斬賊人上將一員,殺死賊兵五千餘名,生擒賊兵一千餘名,奪得器械馬匹不計其數,大獲全勝。

眾人無不欽佩本縣徐相公韜略神妙,三軍歡呼動地。

原來顏樹德當力戰秦明之時,徐槐左右都深恐樹德失手,齊請徐槐傳令免戰,徐槐不准。

及戰到二百餘合時,左右又苦請免戰,徐槐大喝:「無知小廝,安識顏將軍本領!」厲聲叱退。

左右看那樹德苦戰不休,都料要受傷,暗暗叫苦,再向徐槐說,徐槐大怒,傳令:「有敢言免戰者立斬!」果然秦明授首,樹德成功。

左右方曉得徐相公眼力過人,深深佩服。

當時徐槐傳令,在水泊上發了九炮,整齊部伍,大吹大擂,掌得勝鼓回歸縣城。

防禦使莫知人出城迎接。

原來莫知人見樹德莽撞,任森迂重,深恐徐槐此去不能取勝,誰知居然大捷,心中十分驚異。

徐槐、任森、顏樹德領兵進城,發放人馬,一面申報曹州本府,一面通詳都省,並將秦明首級一顆,及生擒賊徒一千餘名,派得力將弁,督兵護送解去。

這裡鄆城縣文武各官,都來賀徐槐戰勝之喜,大開慶賀筵宴,眾人無不稱羨徐槐韜略。

徐槐笑道:「未可恃也。」

眾人請問其故,徐槐不慌不忙說出一番話來,有分教:鄆城縣裡,重添兩位女英雄;宛子城中,破卻幾重深險阻。

正是:巨盜生腹心之患,蒼生憑保障之功。

畢竟徐槐說出什麼話來,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蕩寇志
結水滸全傳第七十一回 猛都監興師剿寇 宋天子訓武觀兵第七十二回 女飛衛發怒鋤奸 花太歲癡情中計第七十三回 北固橋郭英賣馬 辟邪巷希真論劍第七十四回 希真智斗孫推官 麗卿痛打高衙內第七十五回 東京城英雄脫難 飛龍嶺強盜除蹤第七十六回 九松浦父女揚威 風雲莊祖孫納客第七十七回 皂莢林雙英戰飛衛 梁山泊群盜拒蔡京第七十八回 蔡京私和宋公明 天彪大破呼延灼第七十九回 蔡太師班師媚賊 楊義士旅店除奸第八十回 高平山騰蛟避仇 鄆城縣天錫折獄第八十一回 張觷智穩蔡太師 宋江議取沂州府第八十二回 宋江焚掠安樂村 劉廣敗走龍門廠第八十三回 雲天彪大破青雲兵 陳希真夜奔猿臂寨第八十四回 苟桓三讓猿臂寨 劉廣夜襲沂州城第八十五回 雲總管大義討劉廣 高知府妖法敗麗卿第八十六回 女諸葛定計捉高封 玉山郎諸兵伐猿臂第八十七回 陳道子夜入景陽營 玉山郎贅姻猿臂寨第八十八回 演武廳夫妻宵宴 猿臂寨兄弟歸心第八十九回 陳麗卿力斬鐵背狼 祝永清智敗艾葉豹第九十回 陳道子草創猿臂寨 雲天彪征討清真山第九十一回 傅都監飛錘打關勝 雲公子萬弩射索超第九十二回 梁山泊書諷道子 雲陽驛盜殺侯蒙第九十三回 張鳴珂薦賢決疑獄 畢應元用計誘群奸第九十四回 司天台蔡太師失寵 魏河渡宋公明折兵第九十五回 陳道子煉鍾擒巨盜 金成英避難去危邦第九十六回 鳳鳴樓紀明設局 鶯歌巷孫婆誘姦第九十七回 陰秀蘭偷情釀禍 高世德縱僕貪贓第九十八回 豹子頭慘烹高衙內 筍冠仙戲阻宋公明第九十九回 禮拜寺放賑安民 正一村合兵禦寇第一百回 童郡王飾詞諫主 高太尉被困求援第一百一回 猿臂寨報國興師 蒙陰縣合兵大戰第一百二回 金成英議復曹府 韋揚隱力破董平第一百三回 高平山叔夜訪賢 天王殿騰蛟誅逆第一百四回 宋公明一月陷三城 陳麗卿單槍刺雙虎第一百五回 雲天彪收降清真山 祝永清閒遊承恩嶺第一百六回 魏輔梁雙論飛虎寨 陳希真一打兗州城第一百七回 東方橫請玄黃吊掛 公孫勝破九陽神鍾第一百八回 真大義獨赴甑山道 陳希真兩打兗州城第一百九回 吳加亮器攻新柳寨 劉慧娘計窘智多星第一百十回 祝永清單入賣李谷 陳希真三打兗州城第一百十一回 陳義士獻馘歸誠 宋天子誅奸斥佞第一百十二回 徐槐求士遇任森 李成報國除楊志第一百十三回 白軍師巧造奔雷車 雲統制兵敗野雲渡第一百十四回 宋江攻打二龍山 孔厚議取長生藥第一百十五回 高平山唐猛擒神獸 秦王洞成龍捉參仙第一百十六回 陳念義重取參仙血 劉慧娘大破奔雷車第一百十七回 雲天彪進攻蓼兒窪 宋公明襲取泰安府第一百十八回 陳總管兵敗汶河渡 吳軍師病因新泰城第一百十九回 徐虎林臨訓玉麒麟 顏務滋力斬霹靂火第一百二十回 徐青娘隨叔探親 汪恭人獻圖定策第一百二十一回 六六隊大攻水泊 三三陣迅掃頭關第一百二十二回 吳用智御鄆城兵 宋江奔命泰安府第一百二十三回 東京城賀太平誅佞 青州府畢應元薦賢第一百二十四回 汶河渡三戰黑旋風 望蒙山連破及時雨第一百二十五回 陳麗卿斗箭射花榮 劉慧娘縱火燒新泰第一百二十六回 凌振捨身轟鄆縣 徐槐就計退頭關第一百二十七回 哈蘭生力戰九紋龍 龐致果計擒赤髮鬼第一百二十八回 水攻計朱軍師就擒 車輪戰武行者力盡第一百二十九回 吳用計間顏務滋 徐槐智識賈虎政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第一百三十一回 雲天彪旗分五色 呼延灼力殺四門第一百三十二回 徐虎林捐軀報國 張叔夜奉詔興師第一百三十三回 沖頭陣王進罵林沖 守二關雙鞭敵四將第一百三十四回 沉螺舟水底渡官軍 臥瓜錘關前激石子第一百三十五回 魯智深大鬧忠義堂 公孫勝攝歸乾元鏡第一百三十六回 宛子城副賊就擒 忠義堂經略勘盜第一百三十七回 夜明渡漁人擒渠魁 東京城諸將奏凱捷第一百三十八回 獻俘馘君臣宴太平 溯降生雷霆彰神化第一百三十九回 雲天彪進春秋大論 陳希真修慧命真傳第一百四十回 辟邪巷麗卿悟道 資政殿嵇仲安邦結子 牛渚山群魔歸石褐 飛雲峰天女顯靈蹤附錄一:清咸豐三年初刻本序跋附錄二:清同治十年重刻本所增序跋附錄三:貫華堂本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回結末校點說明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