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寇志》第一百十回 祝永清單入賣李谷 陳希真三打兗州城:希真教喚入,那來人上前叩首起稟道:「祝頭領稟上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蕩寇志》第一百十回 祝永清單入賣李谷 陳希真三打兗州城

蕩寇志

第一百十回 祝永清單入賣李谷 陳希真三打兗州城

話說陳希真在新柳營內接見雲龍,正欲動問事務,忽聞祝永清差心腹人來請令。

希真教喚入,那來人上前叩首起稟道:「祝頭領稟上主帥,說探得吳用向兗州退去,必是去守兗州。

吳用那廝機警絕人,萬一我們機務洩漏,大事去矣。

現在我們兵馬、衣甲、餱糧,無不悉備,今日得勝,便算吉日,就此起兵直搗兗州,使其迅雷不及掩耳,此議未知可否,請令定奪。」

希真早已會意,便道:「有何不可。」

便派陳麗卿、欒廷芳領四千人馬,會合機永清、祝萬年、欒廷玉八千人馬,共一萬二千人馬,即日起行。

請劉廣回守山寨。

傳令訖,祝永清等便拔寨飛速向兗州進發,追吳用去了。

且說希直接見雲龍,彼此各相問候。

劉麒亦與雲龍相見了。

雲龍道:「小侄久要來叩安,近得召家村報稱梁山賊兵滋擾貴寨,小侄稟明父親,特領部卒六千,來從剿賊。

召忻因兵力微薄,強寇比鄰,不敢輕離部落,托小侄致意問候。」

希真稱謝,又問道:「聞尊大人榮升統制,入京陛見,未知系何日回任?」

雲龍道:「家君於旬日前回署,正有一喜信要報知老伯。」

希真忙問何信,雲龍道:「家君入覲時,正值種經略凱旋。

家君即將老伯歸誠之謀,商於經略,蒙經略極口允許。

有此位巨公在朝,又何憂乎一奸一臣阻格哉!」希真大喜,稱謝道:「承令尊如此周旋,愚伯何以為報。」

正說間,忽報劉廣進城,希真傳令迎入。

雲龍上前請劉廣安,彼此通問。

劉廣大喜,相邀入坐。

希真吩咐治筵,又命犒禮雲龍來軍,雲龍謙謝。

雲龍坐客位,希真、劉廣、劉麒坐主位。

希真對劉廣說起雲天彪懇托種師道之事,劉廣亦大喜稱謝。

雲龍道:「老伯兩次蒙陰之捷,所有奏牘,實仗賀檢討一人調度。

劉安一撫雖唯唯從命,其實不無眈視。

據家君之意,以為此等處,只由他去,未識老伯以為何如?」

希真道:「令尊因是至正之論。

然委蛇從俗,君子亦有時不得已而為之,劉安一撫處,愚伯自有理會。」

當時開筵暢飲畢,希真對劉廣道:「我於明日當起兵去接應小婿,煩姨丈鎮守此地,修緝新柳城池,並款留令坦,盤桓數日。」

劉廣應諾。

當夜備客館安頓雲龍,及一干軍馬。

次日,希真、劉慧一娘一率領真祥麟、劉做、王天霸、范成龍,並一萬二千人馬,即日起行。

劉廣、雲龍候送,雲龍道:「恭聽老伯捷音。」

希真道:「此次若僥倖成功,所有歸誠之事,還仗尊大人費心一切。」

雲龍道:「老伯放心,家君無不盡力。」

希真告謝,上馬起行。

這裡劉廣留雲龍住了數日,雲龍告別起行,劉廣修緝新柳城池,不必細表。

且說吳用約敗軍退了三十里,方知周通陣亡,痛惜不已。

令史進、陳達領本部回萊蕪,李雲、湯隆、凌振回梁山,自己與楊雄、石秀、孫立領兗州人馬,由鄒峰一路回兗州。

次日又返三十里,忽報祝永清領大隊人馬追來,吳用只顧緩緩退去。

第三日又退三十里,誰知永清並不力追,大約吳用退三十里,祝永清便進三十里,這個名色喚做「送王歸殿」。

如是者五日,吳用大怒,便教軍士休退,當時紮下營寨。

誰知吳用不退,永清亦不進,當時彼此相距一日。

次日,吳用潛師退去,永清卻早已探得確實,便拔寨追來,只是相距三十里左右便住。

吳用大怒,又教紮住營寨,遣人直叩永清營前挑戰。

永清便提兵與混戰一場,各無勝負。

次比吳用又挑戰,永清便堅守不出。

吳用恍然大悟,道:「我中他計也。」

說未了,接得兗州告急會文,乃是陳希真領萬餘人馬,由泗河順流而下,直攻鎮陽關。

眾將皆驚,吳用道:「不妨。

那裡有魏先生助守,倒怕這裡失利。」

便傳令分軍馬為二隊,奇正相生,火速退去。

永清果不敢窮追,俟吳用已退入兗州,然後領兵直攻飛虎寨。

且說李應自追希真不及之後,與魏輔梁提兵而返。

輔梁教李應安頓諸務畢,輔梁又欲回山,李應道:「魏先生,非李應好溷高躅,此時希真必深恨于先生,甑山孤懸城外,萬一希真偏師直犯尊府,先生危矣。

依愚見,何不摯寶眷暫居城內,一者小弟可旦晚領教,二者避了希真之患。

統俟東方平定,定送先生白雲高臥也。」

輔梁道:「甑山道遠而路僻,希真未必能至。

但仁兄所慮,亦不可忽,謹遵台諭,容數日攜眷來城。」

李應大喜。

原來吳用有密信致李應,言輔梁好居山野,深恐被希真招去,為害不淺,所以李應此日一團一留輔梁。

誰知輔梁竟脫口應承,群疑頓釋。

過了數日,輔梁遂移居城中,日日與李應會晤。

那眾頭領亦時來問侯,真大義也在其內。

真大義已暗集心腹二百多人,個個與大義同心合意,輔梁暗喜。

此時大義尚未與心腹諸人說明內間之事,只待希真到來便可舉事。

這日輔梁正與李應閒談,忽報猿臂兵馬叩關而來,李應驚道:「吳軍師未見退回,怎麼那廝們來得這般快?」

輔梁道:「休慌。

那廝想襲我不備,主意卻打錯了。

我這鎮陽關,陡峻異常,賊兵豈能飛越!快點將守關,再相機宜。」

李應道:「須得先生偕小弟親去為妙。」

輔梁道:「這個自然。

但賊兵若由賣李谷襲我西門,老大不便。

快教真大義領二千人馬守住賣李谷,此為要著。」

李應忙令真大義領二千兵,赴賣李谷去了。

這裡李應同魏輔梁、杜興、樂和領兵六千名守鎮陽關,端的防守嚴密,希真如何攻得。

那希真不數日已探得真大義守賣李谷,大喜,正擬遣將襲賣李谷,適值吳用已領兵退到賣李谷了。

吳用見有將守賣李谷,大喜。

進得谷來,真大義率眾出迎,吳用問了姓名,便叫:「真將軍小心防守,俟小可入城後,再定計議。」

說罷,便同楊雄、石秀、孫立進兗州西門去了。

進得城時,吳用命楊雄、孫立守城,自己同石秀赴鎮陽關,一見魏輔梁,深深一揖,許多費心的好話。

魏輔梁心中一驚,佯作大喜之狀道:「小弟在此,蚊負徒勞。

今先生親來,輔梁幸甚。」

吳用道:「先生休過謙。」

輔梁道:「非也。

刻下軍務傍午,使小弟果勝于先生,定然當仁不讓;今弟撫衷自問,實知小智不及大智,先生勿以輔梁癡長,而有所遜讓也。」

正說間,忽報祝永清兵馬已將飛虎寨一團一團一圍住。

原來飛虎寨在兗州城西南十五里,賣李谷在西門外五里,鎮陽關在正東偏南五里。

輔梁道:「不妙,那廝名雖圍飛虎寨,其意實欲襲賣李谷。

那廝詭計多端,竊恐真大義一人守不住。」

吳用道:「我看再派石秀去助真大義。」

輔梁道:「固好,但守關豈可乏人,城中現有楊雄、孫立二將,不如就近調遣為妙。

至於那廝詭計,端的不可勝防。

今日弟與先生同肩巨任,而鎮陽、賣李東西睽隔,不可兼顧。

弟有愚見,請一人鎮守城中,以應西路;一人鎮守關中,以備東面,先生以為何如?」

吳用道:「甚妙。

未識先生願居城中,願居關上?」

輔梁道:「關上任重,先生居之;城中守易,輔梁居之。」

當時吳用自問才勝於輔梁,便口裡謙讓幾句,竟從輔梁所議。

輔梁心中暗喜道:「這廝在我掌握也。」

便回兗州城。

不說吳用與李應等守鎮陽關,單說輔梁到了城中,便發令派楊雄領兵一千去助真大義,又派孫立領兵一千鎮守西門,又遣人到飛虎寨圍師闕處,遞口號與解珍、解寶,以便彼此呼應,又教將口號密告真大義、楊雄。

只有顧大一嫂、時遷陪輔梁在城中。

輔梁又差心腹,將著兩個錦囊,去授真大義、楊雄。

真大義收了,當夜拆看,早已了了,楊雄如何識得。

當時魏輔梁、真大義密計已定。

只待猿臂兵發作。

且說祝永清圍飛虎寨,聞知真大義在賣李谷,甚喜。

當時教欒廷玉押營,自己親到希真營內,商議襲賣李谷之策,問希真道:「泰山處有無魏老密信?」

希真道:「沒有。」

永清道:「想是吳用那廝關防嚴密,以致於斯。」

希真道:「非也。

你只管攻賣李谷,我料魏老必有道理。

我這裡且按兵不動,待你奪得兗州城,我與你夾攻鎮陽關罷了。」

永清會意,便回本營去了。

當晚永清傳令,只留祝萬年領三千兵圍飛虎寨,又教他二更時分,將軍馬驟然約退,「那廝如追出,便用埋伏計擒他。

他如乖覺不追,便按軍勿動,待我號令施行。」

萬年應諾。

當時永清將九千人馬分為三隊:永清與麗卿領中隊,架廷王領左隊,欒廷芳領右隊。

分派已定,吩咐三軍飽餐,準備通宵捉賊,三軍領命。

不多時,忽報楊雄領兵來挑戰。

永清大喜,吩咐堅守,休要迎戰。

楊雄依魏輔梁錦囊中密計,教軍士辱罵。

永清會意,三軍齊出,陳麗卿一馬當先,大戰楊雄。

楊雄見是麗卿,心中畏懼,抖擻一精一神,盡力招架。

永清便令三軍一齊掩上,兵勢浩大。

楊雄佯作抵敵不住,領兵敗走。

永清領軍飛追。

欒廷玉諫道:「那廝防有詐謀。」

永清道:「只管追去!」但見前面楊雄飛奔,猿臂兵擂鼓吶喊,直追到賣李谷口。

二更時分,陰雲四合,一天如墨。

真大義在賣李谷上,望見楊雄入谷,大喜,一聲令下,兩邊儡木滾石齊下,塞斷谷口。

黑影裡,眾人不間好歹,亂箭射下。

楊雄並眾人一齊大叫道:「是自家人!是自家人!」真大義佯作大驚道:「怎好?」

眾軍皆驚。

真大義道:「諸君聽我說,事已如此,只得將錯就錯,休要歇手,我自有道理。」

二百多名心腹齊聲答應,眾軍不知所為,亂箭不住手,將楊雄一千人,盡射死在賣李谷下。

真大義道:「諸君聽者:我等進必為敵兵所殺,退必為本寨所誅,進退無路矣。

我想我等究是大宋人民,不合從了宋公明,被天下萬世唾罵。

你看陳希真,他倒現成已受招安,將來定有出頭之日。

我們既害了楊雄,不如就趁勢歸附了他,倒好充個頭功。

諸君顯親揚名,斷在此會,真乃不幸中之大幸也!」二千人齊聲答應道:「聽真將軍調度。」

說罷,祝永清已領兵由谷口小路登山,大義忙教迎入。

原來永清起兵時,伏路兵捉得梁山一奸一細,正是真大義心腹,已將魏輔梁密計一一說了。

此時永清、大義相見,各已會意。

大義將口號告與永清,永清急令欒廷芳將三千人馬,授了密計,赴飛虎寨去。

大義急令就本山放火。

永清息令欒廷玉領三千人馬在谷口北面埋伏,待有賊兵來救,即便擒捉。

大義急令本部人馬拔寨起身。

永清、麗卿急令本部人馬,隨大義直趨兗州南門。

魏輔梁在城中,望見賣李谷火起,大喜,急傳令教孫立帶本兵一千,又加一精一銳兵一千,飛速出西門,去救賣李谷。

孫立領令出城去了。

隨令顧大一嫂領一精一銳三千,飛速出北門,繞道去助孫立。

一顧大一嫂領令去了。

便令時遷飛速出東門,直赴鎮陽關去告知吳用。

時遷領令去了。

時遷方去,真大義已領了祝永清、陳麗卿大隊,殺進南門。

南門上只得些須老弱殘兵,如何抵當得住,當時被真大義賺開城門,猿臂兵一擁而進,登時殺個罄淨。

真大義領本部,殺向東門去了。

祝永清、陳麗卿領兵撲到府裡,魏輔梁儒冠儒服,恭候已久。

見永清進來,急忙教流星飛馬追顧大一嫂轉來,還救城中。

便問永清道:「那位往北門去截殺那廝?」

麗卿道:「就是奴家去。」

說罷,便飛速領兵赴北門去。

恰值顧大一嫂得令轉來,方過吊橋,麗卿驟馬飛出。

顧大一嫂一見麗卿,弄得不知頭路,不防備吃麗卿一槍刺中心窩,跌下馬來。

三千賊兵,一齊大驚,吃猿臂兵一趕而散。

麗卿取了顧大一嫂首級,領兵進城。

不多時,只見欒廷玉捆縛了孫立,領兵進西門來了。

原來廷玉得永清密計,領兵在賣李谷北口埋伏,又分兵一千到賣李谷南首吶喊。

其時二更將畢,天昏地黑,星斗無光。

孫立望見賣李谷火勢蒸天,谷南喊聲不絕,只道事在前面,一直往前廝殺。

不提防走到谷北,四面喊聲大振,絆馬索齊起,欒延玉領撓鉤手一齊上前,捉得一個不剩。

孫立見欒廷玉,待要戰鬥,早已無能為力,吃欒廷玉手到擒拿,和眾賊一齊捆縛,領兵解進城來。

永清大喜。

不多時,只見欒廷芳帶瞭解珍、解寶兩顆首級,領兵也進西門來了。

原來欒廷芳受永清密計,當即到祝萬年營裡,告知萬年。

萬年便離了飛虎寨,速赴賣李谷南口埋伏。

廷芳便飛速到飛虎寨,假傳魏軍師號令,稱敵兵全隊攻賣李谷,十分緊急,速分兵一半前去救援。

解珍、解寶一來見口號不錯,二來望見賣李谷認真火起,三來見萬年的兵果然盡去,如何不信,便開門請入。

欒廷芳領四百名勇士直進飛虎寨,差解寶領兵出寨,約已去遠,便袖中突出利刀,砍殺解珍。

三百勇士一齊動手亂砍,打開寨門,放起旗花,寨外兩路伏兵,一齊殺進寨內。

那邊祝萬年已用亂箭將解寶及一干人馬,盡行在賣李谷南口射死。

得了勝仗,回轉飛虎寨來,見飛虎寨已破,大喜。

廷芳將兵馬都交與萬年守寨,自己領兵五百,帶二解首級進兗城報捷。

永清大喜。

這番襲賣李谷,破兗州城,奪飛虎寨,擒捉眾賊,盡出魏輔梁一人定計,永清深深拜謝,便與輔梁出榜安民,商議遣將攻鎮陽關。

慢表。

且說吳用在鎮陽關,與李應等協力保守。

那希真兵馬,遠屯關外,毫無動靜。

吳用正在疑慮,忽回頭見賣李谷上紅光浮天,大驚道:「不好了,魏先生失手了!」便教石秀:「快進城去,通知魏軍師,須用計保城為妙。」

石秀領令,飛速前去,中途撞著時遷。

石秀問了一聲,不暇多說,便兩來勢跑過。

石秀直到東門,猛抬頭見真大義立在吊橋,大驚道:「你守賣李谷的,為何在這……」還未說完,真大義手起一刀砍去,石秀左臂已斷,滾於橋下。

石秀從人不滿百餘,如何敵得,真大義手下人一齊上前砍殺,只剩一兩個爹一娘一生下快腿的,黑影裡逃了一性一命。

那吳用既遣石秀入城,忽然叫苦不迭,教追石秀轉來。

令未發,時遷已到,將輔梁的事說了。

吳用大驚失色道:「吾命休矣!」李應亦大驚道:「怎地魏先生這般沒兵法?」

吳用道:「叫甚魏先生,我中他內間毒計也!」眾人皆一半驚駭,一半狐疑。

吳用對李應道:「我與你趁早逃命罷。」

說未了,忽關上亂叫:「鬼來!」只見真祥麟披髮流血,騎著一匹猙惡青一毛一獸,領著無數鬼兵,一逼一關而來,漫山遍野,儘是綠映映的火光。

黑夜裡,不辨真假,嚇得賊兵膽碎心驚。

原來希真屯兵鎮陽關外,既與永清約會攻關,便教劉慧一娘一提心探望。

三更將徹,望見西南上紅光,隱隱散漫,慧一娘一告希真道:「賣李谷火起已久了。」

希真忙令真祥麟借騎了慧一娘一的青獅,扮作鬼兵,又帶了慧一娘一素日製造的假磷火,直攻鎮陽關。

關上大驚大亂,吳用忙叫:「是陳希真的詭計!」賊兵又錯會意是妖法,人心愈亂。

背後陳麗卿、欒廷玉、欒廷芳已領大隊人馬,由兗州東門殺來。

吳用忙叫棄關逃走。

陳希真已領雲梯兵,由鬼兵隊裡登城,人兵、鬼兵一齊上城。

吳用、李應、杜興、樂和亂軍中逃出一性一命。

吳用、李應領著六百餘名親兵,望西北狹道山飛奔,又與杜興.樂和相失。

杜興、樂和從僻處越出關外,黑影裡,領數十騎一溜煙逃脫。

不料假鬼引出真鬼,前面無數青磷,青磷中看得個個鬼兵胸前都有一個大祝字,十分明白。

樂和驚倒,回頭已不見了杜興,卻見一隊猿臂兵馬殺來。

樂和爬起待走,早吃那隊中大將王天霸一撾揮來,攔腰打斷,早已了賬。

那杜興失了樂和,昏黑中不辨東西南北,一味亂闖,背後無數青磷趕來,不覺闖入一隊猿臂陣中。

那陣中將官,正是范成龍,將杜興擘胸揪住。

杜興急一抽一腰刀待砍,范成龍急將矛一柄一敲去,振落腰刀。

眾兵已取繩索上前,將杜興捆了。

原來這些真磷、真鬼,猿臂兵都不看見。

那天霸、成龍兩將,系希真留他在關外巡捉逃賊的,卻好打殺樂和,活擒杜興,一齊進關。

劉麒也保護了慧一娘一進關。

鎮陽關已破,希真已與麗卿等兵馬會合。

欒廷王道:「眼見李應保吳用從西北角上逃去,待小將去追斬了他。」

劉麒道:「眾位辛苦了,待我去。」

真祥麒道:「我雖力斬百餘人,卻不疲乏,我願同去。」

麗卿道:「我不曾大廝殺,我也要去。」

麗卿、祥麟、劉麒一齊請今去了。

那李應保著吳用,方從東北狹道山逃出,不防劉麒一馬追到。

吳用急從山坡滾落,李應挺槍敵住劉麒。

劉麒輪著三尖兩刃刀,大戰李應。

戰到四十餘合,正在一性一命相撲,忽見麗卿躍馬橫槍而來。

李應大驚,急忙兩邊招架。

不防刺斜裡殺出一個活鬼來,正是真祥麟,李應道:「吾命休矣!」忽聽得有人一大叫:「家君致意三位將軍:看家君薄面,休傷吾友!」其時天已黎明,李應抬頭一看,只見魏生騎下一匹白馬,背後還有一位少年將軍,正是祝永清,大叫道:「李應聽者:看魏先生面上,饒你一次!」說罷,麗卿等三人一齊住手。

李應只剩單騎去了。

麗卿道:「可惜走了吳用。」

永清道:「幾時走的?」

劉麒道:「我們廝殺時,已不見了。」

永清頓足道:「你們太不一精一細,開手廝殺時,便該著一人往西北追搜。」

三人皆大悔。

祥麟道:「我去追去。」

永清道:「不及了。」

祥麟追上一段,果然不見吳用而返。

當時,永清、麗卿、祥麟、劉麒、魏生領兵一同進兗州北門。

李應得命,單騎選下狹道山,仰天長歎,擇徑便走,一路饑一渴風霜,會著吳用,回梁山泊去了。

希真在鎮陽關,收齊人馬,大排隊伍,掌得勝鼓進兗州城。

魏輔梁、真大義及祝永清等,一齊迎接。

希真一見輔梁,拜倒在地道:「仗仁兄妙計,剪除狂賊,肅清王土,其受賜正不僅希真一人也。」

輔梁謙謝。

當時升廳計功,引前軍進賣李谷,襲兗州城,射死楊雄,生擒石秀,是真大義的功勞;派兵將分襲兗州城、飛虎寨等處,是祝永清的功勞;生擒孫立,是欒廷玉的功勞;賺開飛虎寨,斬得解珍,是欒廷芳的功勞;詐退誘敵,埋伏陳通橋,射死解寶,是祝萬年的功勞;奮勇斬開兗州南門,又直趨北門斬顧大一嫂,又追逐李應,是陳麗卿的功勞;詐作鬼兵,當先破鎮陽關,又追逐李應,是真祥麟的功勞;斬樂和是王天霸的功勞;擒杜興是范成龍的功勞;砍天富星撲天鵬李應大旗一面,是劉麒的功勞;製造異獸青磷,驚亂賊軍,是劉慧一娘一的功勞。

統計前後兗州三戰,新柳兩戰,祝萬年、祝永清、陳麗卿、劉麒兼有襲飛虎寨的功勞;劉麟亦有襲飛虎寨的功勞;劉慧一娘一兼有製造地雷,轟壞飛虎寨,震死鄒淵、鄒潤的功勞,又有製造諸器,守新柳的功勞;苟英有禦敵身死,捍衛新柳的功勞;祝萬年、真祥麟、王天霸又兼有追逐宋江,斬獲群賊的功勞;真祥麟又有斬孫新的功勞;謝德、婁熊亦有斬獲賊首的功勞;苟桓有探吳用蹤跡,先機勝賊的功勞;陳麗卿兼有助祥麟射倒孫新,又射傷宋江的功勞。

其眾將追亡逐北,擒斬小賊之功,及部下頭目卒伍,各有奮勇斬獲之功,皆照軍政司行法,一體從實紀敘。

惟有魏輔梁功勞最大,只因自不願敘功,所以紀功不及。

永清請魏輔樑上坐,納頭便拜。

輔梁慌忙避開,希真攔住道:「仁兄如此苦心,襄成大功,希真因仁兄高尚,不敢挽留芳躅,於心實抱不安。

令仁兄並一拜而不受,希真將何以為情!」永清道:「老叔聽稟:小怪今日之拜,其故有三:一為祝氏祖宗銜感九原,二為猿臂諸君子慶邀薦拔,三為山東數百萬生靈威蒙庇佑也。

老叔坐當其位,休要推辭。」

輔梁聽了,只得側立在上面,受了永清九拜。

希真令劉麒、王天霸守飛虎寨,替回祝萬年;又派真祥麟、真大義去守鎮陽關。

將一切事務安頓畢,日方亭午,希真吩咐在府堂上排起桌案,供起祝家莊祝朝奉並祝龍、祝虎、祝彪,一應眷屬的神位。

萬年當先主祭,永清、麗卿以次行禮,希真、輔梁、廷玉等以次助祭。

禮畢,左右獻上活三牲,乃是孫立、杜興、石秀。

原來石秀被真大義砍斷左臂,滾入橋下,並不曾死,吃眾兵捆來。

欒廷玉一見孫立,便叫道:「且慢動手,快傳一應劊手屠戶都上來。」

須臾傳到,欒廷玉便問道:「你們想得出極慘毒慢慢死的刑法麼?」

內有一個劊子手答道:「請老爺暫放他寬活一日,小的便想個法兒獻上。」

廷玉道:「狠好,你們退去。」

便捲起衣袖,手提尖刀,指著孫立罵道:「你這害國殃民、叛君負友的內間一奸一賊,今日見我,尚有何說!」孫立揚眉叫道:「今日高高上坐的魏輔梁是何人?內間二字須知忌諱。」

輔梁捻髭看著孫立笑道:「人苦不自知耳。

子所助者何如人?輔梁所助者何如人乎?天下萬世,自有公論,何煩今日曉曉。」

延玉持刀揀孫立身上不致命處,搠了三個窟窿,取出三杯血酒,獻在祝朝奉位前,拜道:「祝兄,今日皇天垂佑,凶仇授首,吾兄英靈不滅,尚其來饗。」

祝罷,聲隨淚下。

萬年、永清一齊淚落,眾英雄無不悲感。

永清雙眉剔起,颼的提起尖刀,指著社興道:「待我親割這個巧言敗義、甘心從賊的一奸一賊!」便撲到杜興面前,將杜興亂割。

廷芳攔住道:「一陣亂割,登時死了,不是便宜了這廝。」

永清聽罷,便慢慢細割。

石秀大怒道:「無知小廝,何得無禮!」萬年大怒,也提起刀來道:「你這賊胎賊骨、甘心下流的賊,敢說什麼!」石秀不住口小廝、小賊的罵,萬年怒極,便把刀撬開石秀牙齒,割去舌頭,道:「你這賊再罵!」便接連在石秀身上,溯了十七八個洞。

看那石秀兀自出氣多進氣少了,萬年便一刀通進石秀心窩,直割下小肚子,取出心肺,捧向神位前來。

永清也將杜興心肺取來,一齊獻上。

希真叫刀斧手來梟去杜興、石秀首級。

廷玉一指著孫立道:「饒你寬活一日,明日好好來領死!」喝左右牽孫立下去。

永清將孫立、杜興等眷屬,盡行殺戮,不留一個。

當時送了神位,掃盡血跡,大開慶功筵宴。

希真傳令飛虎寨、鎮陽關一齊開宴,大眾開懷暢飲,至夜方畢。

次日,希真命綁孫立赴十字路口聽刑。

劊子手來稟道:「小的想了一法,用細鉤鉤皮肉,用刀小割,備下鹽滷澆洗創口。

倘有昏暈,可將人參湯灌下,令其不死。

如此緩緩動手,自然夠他受用了。」

廷玉大喜,重賞那個劊手,便教他照這法兒施行。

那孫立自辰牌割起,直至申末,方才絕命。

刀斧手梟下首級。

統計陣上斬獲,並昨日所梟的首級共八顆,乃是楊雄、石秀、孫立、解珍、解寶、顧大一嫂、杜興、樂和。

並計前次之斬獲,除鄒淵、鄒潤一屍一骨無存外,尚有孫新首級鹽封未壞,總共首級九顆。

希真大喜,眾人皆賀。

希真一面報捷本寨,一面便將恢復兗州獻馘投誠的事,修了一封書,教劉麒由飛虎寨來,將書信、首級帶往青州去,求雲天彪辦理。

只因這一去,有分教:龍頗大悅,崛起了群力群雄;虎旅宣威,削盡那假忠假義。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蕩寇志
結水滸全傳第七十一回 猛都監興師剿寇 宋天子訓武觀兵第七十二回 女飛衛發怒鋤奸 花太歲癡情中計第七十三回 北固橋郭英賣馬 辟邪巷希真論劍第七十四回 希真智斗孫推官 麗卿痛打高衙內第七十五回 東京城英雄脫難 飛龍嶺強盜除蹤第七十六回 九松浦父女揚威 風雲莊祖孫納客第七十七回 皂莢林雙英戰飛衛 梁山泊群盜拒蔡京第七十八回 蔡京私和宋公明 天彪大破呼延灼第七十九回 蔡太師班師媚賊 楊義士旅店除奸第八十回 高平山騰蛟避仇 鄆城縣天錫折獄第八十一回 張觷智穩蔡太師 宋江議取沂州府第八十二回 宋江焚掠安樂村 劉廣敗走龍門廠第八十三回 雲天彪大破青雲兵 陳希真夜奔猿臂寨第八十四回 苟桓三讓猿臂寨 劉廣夜襲沂州城第八十五回 雲總管大義討劉廣 高知府妖法敗麗卿第八十六回 女諸葛定計捉高封 玉山郎諸兵伐猿臂第八十七回 陳道子夜入景陽營 玉山郎贅姻猿臂寨第八十八回 演武廳夫妻宵宴 猿臂寨兄弟歸心第八十九回 陳麗卿力斬鐵背狼 祝永清智敗艾葉豹第九十回 陳道子草創猿臂寨 雲天彪征討清真山第九十一回 傅都監飛錘打關勝 雲公子萬弩射索超第九十二回 梁山泊書諷道子 雲陽驛盜殺侯蒙第九十三回 張鳴珂薦賢決疑獄 畢應元用計誘群奸第九十四回 司天台蔡太師失寵 魏河渡宋公明折兵第九十五回 陳道子煉鍾擒巨盜 金成英避難去危邦第九十六回 鳳鳴樓紀明設局 鶯歌巷孫婆誘姦第九十七回 陰秀蘭偷情釀禍 高世德縱僕貪贓第九十八回 豹子頭慘烹高衙內 筍冠仙戲阻宋公明第九十九回 禮拜寺放賑安民 正一村合兵禦寇第一百回 童郡王飾詞諫主 高太尉被困求援第一百一回 猿臂寨報國興師 蒙陰縣合兵大戰第一百二回 金成英議復曹府 韋揚隱力破董平第一百三回 高平山叔夜訪賢 天王殿騰蛟誅逆第一百四回 宋公明一月陷三城 陳麗卿單槍刺雙虎第一百五回 雲天彪收降清真山 祝永清閒遊承恩嶺第一百六回 魏輔梁雙論飛虎寨 陳希真一打兗州城第一百七回 東方橫請玄黃吊掛 公孫勝破九陽神鍾第一百八回 真大義獨赴甑山道 陳希真兩打兗州城第一百九回 吳加亮器攻新柳寨 劉慧娘計窘智多星第一百十回 祝永清單入賣李谷 陳希真三打兗州城第一百十一回 陳義士獻馘歸誠 宋天子誅奸斥佞第一百十二回 徐槐求士遇任森 李成報國除楊志第一百十三回 白軍師巧造奔雷車 雲統制兵敗野雲渡第一百十四回 宋江攻打二龍山 孔厚議取長生藥第一百十五回 高平山唐猛擒神獸 秦王洞成龍捉參仙第一百十六回 陳念義重取參仙血 劉慧娘大破奔雷車第一百十七回 雲天彪進攻蓼兒窪 宋公明襲取泰安府第一百十八回 陳總管兵敗汶河渡 吳軍師病因新泰城第一百十九回 徐虎林臨訓玉麒麟 顏務滋力斬霹靂火第一百二十回 徐青娘隨叔探親 汪恭人獻圖定策第一百二十一回 六六隊大攻水泊 三三陣迅掃頭關第一百二十二回 吳用智御鄆城兵 宋江奔命泰安府第一百二十三回 東京城賀太平誅佞 青州府畢應元薦賢第一百二十四回 汶河渡三戰黑旋風 望蒙山連破及時雨第一百二十五回 陳麗卿斗箭射花榮 劉慧娘縱火燒新泰第一百二十六回 凌振捨身轟鄆縣 徐槐就計退頭關第一百二十七回 哈蘭生力戰九紋龍 龐致果計擒赤髮鬼第一百二十八回 水攻計朱軍師就擒 車輪戰武行者力盡第一百二十九回 吳用計間顏務滋 徐槐智識賈虎政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第一百三十一回 雲天彪旗分五色 呼延灼力殺四門第一百三十二回 徐虎林捐軀報國 張叔夜奉詔興師第一百三十三回 沖頭陣王進罵林沖 守二關雙鞭敵四將第一百三十四回 沉螺舟水底渡官軍 臥瓜錘關前激石子第一百三十五回 魯智深大鬧忠義堂 公孫勝攝歸乾元鏡第一百三十六回 宛子城副賊就擒 忠義堂經略勘盜第一百三十七回 夜明渡漁人擒渠魁 東京城諸將奏凱捷第一百三十八回 獻俘馘君臣宴太平 溯降生雷霆彰神化第一百三十九回 雲天彪進春秋大論 陳希真修慧命真傳第一百四十回 辟邪巷麗卿悟道 資政殿嵇仲安邦結子 牛渚山群魔歸石褐 飛雲峰天女顯靈蹤附錄一:清咸豐三年初刻本序跋附錄二:清同治十年重刻本所增序跋附錄三:貫華堂本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回結末校點說明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