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第四十回 大聚會弟兄同宴樂 好結果君臣共賦詩:莫若遍選名門望族,與中士來的文武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水滸後傳》第四十回 大聚會弟兄同宴樂 好結果君臣共賦詩

水滸後傳

第四十回 大聚會弟兄同宴樂 好結果君臣共賦詩

卻說燕青要國主推恩與眾功臣完娶,便道:「我們創業開基,國中舊日臣僚雖各供原職,一精一神到底未必十分融貫。

莫若遍選名門望族,與中士來的文武各官,或量品級尊卑,或論年紀大小,一邊求婚,一邊擇婿,務使門當戶對,兩相情願,彼此一家,陰陽合德,自此再無隔礙,必然感恩盡力,子嗣蕃衍,可繼宗祧,後來又好輔翼嗣君,真所謂一舉而三善備也。

就是軍士中無妻小的,不妨與暹羅國民家互相婚配,將見兵民相安,主客相忘,人懷土著之思,軍無逃伍之慮,所謂人倫始於夫婦,王化起於閨門。

周家八百年太平之基,全在『內無怨女,外無曠夫』八個字中做出。

當今要務,莫急於此。」

國主道:「賢弟既能定國安邦,又曉人情物理,實為可敬。

就煩四位一行。」

燕青道:「細微之事,何必丞相吏部,只消同樂參政去,倒要顧大一嫂來照驗。」

國主問:「要他何用?」

燕青道:「我兩個是大臣,怎好仔細端詳?倘有暗疾,何從而知?必須顧大一嫂詳察,庶幾遴選得真材。」

國主依言。

燕青、樂和出了曉諭,國中望族,家家願得中華人物為婿。

顧大一嫂從中選擇數十家,每位聘金三百兩,彩段二十端,釵環衣服,另自製送。

擇日用肩輿送到宮中,國主同聞妃看見,一個個秀美端莊,都是夫人材料,歡喜不勝。

傳令文武功臣,各人自去配合八字,娶親的男家,選不將吉日;入贅的女家,看納婿周堂。

一國之中,大半是新郎、新婦,真覺氣象融和,君臣同魚一水之歡,男婦有及時之樂。

選遍天下,再沒有這樣快活世界了。

只有公孫勝、朱武、樊瑞,苦辭了這番喜事,說道:「出家人一心修煉,已掃塵緣,何須眷屬。」

國主亦不好再三相強。

卻說國中一個通事官的女兒,許配了狄成,因清水澳間遠,不敢輕離汛地,自備船隻送去。

那白石島關勝原有家眷,國主差人取楊林、高青,回國完婚。

高青欣然領命,楊林只管沉吟。

關勝道:「這是國主美意,體悉人情。

賢弟為何遲疑?」

楊林道:「前日攻這白石島,若無方明,不能成功。

他的女兒,雖被屠崆所辱,頗生得秀淑。

方明幾番要將女兒隨我,恐怕涉私,堅拒了他。

今若另娶,辜負方明這片真心;不去,又違國主的美意。

故此事在兩難。」

關勝道:「這個不難,待我申文替你出辭婚表便是。」

就喚方明到來,說道:「你有破白石島之功,還要升擢,女兒可與楊將軍做夫人,一同鎮守。」

方明道:「久有此心,只因楊將軍堅辭,故此不敢。

今承將軍台旨,即刻送來。」

關勝置酒,與楊林結親。

申文回了不題。

卻說花逢春來稟道:「小侄蒙樂叔叔大恩,未曾報得。

當初樂嬸嬸亡後,至今尚無夫人。

曉得樂叔叔一性一格極雅致的,未必要娶這裡人。

公主身旁有一宮娥,原是潮州人,名吳采仙,姿容艷麗,德一性一端莊,公主待他和姐妹一般,年已二旬,意欲送與樂叔叔做夫人,特來稟知伯父。」

國主道:「樂參政自從昆陵救我出獄,平定金鰲島,結好暹羅國,多是他的大功。

今一例相待,甚覺歉然。

只是一時聘不出夫人,賢侄有此盛意,可謂報德了。

必要燕少師作合。」

就傳燕青來,說知此意。

燕青道:「此是美事,待我去與他說知。

駙馬,你竟送到孫立府中便了。」

燕青去會孫立、樂和,茶罷閒談。

燕青道:「那楊林倒會使乖,娶方明的女兒,是揚州瘦馬出身,好不在行。

只是與屠崆澆殘。」

樂和道:「情之所鍾,也不妨得。」

燕青攢著眉說道:「國主又要我臨安走一遭。」

樂和道:「為著何事?」

燕青道:「國主專為參政的大功未曾酬得,一例施行,心上不安,要我去京中聘一位千金小一姐,送作夫人。」

樂和認著真道:「豈有此理?有人侍奉枕席已為過分,怎要勞少師遠涉!國主平日如骨肉一般,怎麼正了位就客套起來,待我自去辭謝。」

孫立道:「這不是軍國大事,論起來何苦萬里航海?」

燕青道:「既然參政力辭,有一位現成夫人,就送來了。」

樂和道:「少師又來取笑,夫人那有現成的?」

正說間,只見花駙馬引一乘大轎,四個宮娥隨著,後面抬千金嫁妝,大吹細樂,一行人到來。

孫立、樂和見了愕然,花逢春道:「樂叔叔大恩未曾報得,公主身旁有一宮娥,名吳彩仙,是潮州人,德容俱備。

國主特托燕少師致意送來,權作夫人,以表一點微忱。」

孫立道:「方纔少師說要到臨安聘娶,萬分使不得。

若駙馬盛意,樂舅就可拜領了。」

燕青笑道:「我說是現成的。

請夫人出轎。」

吳彩仙出轎,果然風姿絕世,孫立大喜,自請夫人接進,就設酒待燕青、花逢春。

酒散之後,孫立料理花燭,與樂和結親。

分明韓夫人遇著於佑,樂不可言。

次日孫立、樂和來謝國主並駙馬。

燕青、裴宣、柴進俱在殿上,稱謝過了。

國主喚宣呼延鈺到來,道:「賢侄,你前日叫留共濤之女,今已有了夫人,領去做副室罷。」

呼延鈺道:「小侄哪有此意!因共濤篡弒,全家誅戮,此女無辜受薩頭陀狼藉。

律上有出嫁之女免死一款,留著有一用處,今日也該著落了。

那鄆哥雖是小人,到也耿直,有救小侄、宋安平、徐晟之力,破鄆城縣的功。

意欲賞他為妻,不知可否?」

國主道:「有罪則誅,有功則賞,賢侄此舉,極是公道。

我還有幾個人不曾賞得。」

傳喚熊勝、許義、唐牛兒、吉孚、和合兒、花信、方明等到。

方明在白石島,不能即至。

熊勝等俱來叩頭。

國主道:「熊勝有破龍角寨之功,許義有招降韭山門之力,吉孚、唐牛兒救出柴丞相,鄆哥有還道村之功,和合兒內應破共濤,方明有攻白石島之績,花信三世忠勤,並乃可嘉,量授統制之職。」

將公孫勝等苦辭那幾頭親事,又選三四家,送熊勝等去招贅成婚。

鄆哥自給共濤之女,令隨呼延鈺、唐牛兒、吉孚在丞相府效用。

花信年老,辭了續絃,駙馬府總管。

方明自在白石島,熊勝監守城門,許義領船巡海,各各謝恩而出。

正是微功必祿,恩澤普遍,無不稱功頌德,萬事就理。

忽有報來:「高麗國王親來聘問,已在青霓島相近。」

國主即差童威、童猛先去遠接,再差孫新、蔡慶、宋清、杜興到海岸伺候。

過了一日,那邊官員先繼高麗紙大紅全帖,上面寫道:「宗弟保頓首拜。」

這裡探事官報道到了。

國主喚排鑾駕,同丞相柴進、少師燕青、參政樂和、吏部裴宣到皇華館迎入。

那高麗國王李俁只帶兩員大臣,四員內監,五百名羽林軍護駕。

相見之時,各敘景仰之意。

高麗王道:「僻處海隅,蕞爾小國,久企老宗兄天縱之資,統理大邦,特覲龍光,祗領清誨。」

國主答道:「樗櫟之材,承乏小國,屢欲恭詣闕延,反蒙先顧,何以克當!」兩位國王並輦而行。

到金鑾殿上,柴進等一同拜謁,高麗王連忙回禮道:「各位俱是伊呂之材,如雷灌耳。

宗兄得此良佐,自然光被四海。

若某小邦,並無濟時之才,深懼隕越。」

國主道:「上國是箕子開基,文明禮樂,自漢唐以來,世多碩輔。

這幾人都是昔日盟友,相助分理,以匡不逮。」

光祿寺排設筵宴,水陸畢陣,笙簧迭奏。

飲酒中間,高麗王道:「小邦始號朝鮮,頗以禮義自持,為大宋東藩。

倭王自恃其強,長來侵犯。

前承使臣頒令,約共提防,奈弟齒衰邁,又且善病,已傳位小兒,恐他愚弱不能料理。

宗兄威行海外,文武忠良成救駕之功,建不世之業。

欲結為兄弟,為唇齒之邦,想蒙宗兄不棄。」

國主道:「前日三島倡亂,革鵬借兵,倭王遣關白將萬人來攻,已見只輪不返。

若二國結連,如左右手,倭國擊東則弟從西救,擊西則兄必從東應,哪敢再肆荼毒?若得俯納為弟,叨荷實多。」

高麗王大喜,當夕酒散。

次晨焚起一爐好香,高麗國王李俁、暹羅國王李俊共拜天地,然後交拜。

高麗國王年長為兄,暹羅王為弟。

兩國大臣各相文拜。

對天設誓道:「李俁,李俊忝為同姓,二國相鄰,結為兄弟。

盡忠天朝,撫牧萬姓。

若有外侮,併力捍御;倘生內亂,亟為剿除。

吉凶聘問,災豐相恤。

自盟之後,永以為好。

若有背違,天必厭之。」

自此之後,兄弟稱呼。

高麗王道:「前日蒙道君皇帝差御醫安道全療愈我病,再生之德,未曾酬報。

方才奉使到敝邦,為國事倥惚,不及請教。

今欲再求診視,不知在否?」

李國主道:「安道全原是梁山泊聚義的。

因欽差治長兄的病,回到金鰲島,遇颶風翻了船。

小弟救出,送到東京,被盧師越所譖,蔡京欲置重罪。

幸宿太尉救解,逃到登雲山,得保一性一命。

聞得宿太尉說,那盧師越投順金朝,診錯了病,被翰離不所殺,安道全這口氣洩一了。」

傳旨宣了安道全來到,拜見高麗王,謝前日厚貺。

高麗王道:「承先生神術,重得延生。

只是賤體尚弱,欲再求良方。」

安道全凝神定慮,診了高麗王太素脈,稟道:「殿下一精一神雖弱,脈氣甚清,定享遐齡,兼有神仙之分,當斟酌一方呈上。」

高麗王道:「寡人已傳位世子,庶務一應不理,正欲息慮修真,聞得吾弟處有一公孫先生,欲求一見,可得瞻禮否?」

國主道:「公孫先生在丹霞宮修道,小弟正要去候見他,不如同往。」

高麗王大喜,不用儀從,二王並馬而行。

柴進、安道全隨行。

到了丹霞山,高麗王見山景清幽,不勝欣然,道:「敝邦只有濁一浪一頑山,哪裡得此仙景!」公孫勝聞知,同朱武、樊瑞出來迎接。

到大殿,先拜了三清,公孫勝等朝見。

高麗王道:「正欲投在門下,豈敢當此?」

行了稽首禮,接到秋濤軒獻茶。

各處遊玩,又登海天閣,見萬頃銀濤,千山削翠,心曠神怡。

國主道:「欲與先生計議,建一壇羅天大醮,報答神明,追薦宋公明等並陣亡將士,不識幾時好起道場?」

公孫勝命朱武開了科儀,國主即敕有司理辦。

選七七四十九員得道高真做七日道場。

公孫勝主壇,都披錦襴鶴氅,星冠象簡,一日三朝,唪誦經文,施符設咒。

殿前立兩長幡,幡上寫道:

一靈秉正,縱然鐵額銅頭,盡作忠臣孝子。

萬注融時,任他刀山劍樹,化為玉壘瓊葩。

殿上擺設得十分莊嚴。

國主與眾文武齋戒沐浴,朝夕禮拜。

到圓滿這日,國母、聞妃、公主、花太夫人等都來朝禮。

縱百姓觀仰。

到三更時分,公孫勝虔心發表,專求顯應。

其時,一輪皓月當空,萬里無雲,微風不動。

忽聽得西北天門上一聲響亮,推出萬朵彩雲,霞光絢爛,半空裡仙樂鏗鏘,異香馥郁。

國主同眾人不勝駭異。

雲過處閃出朱幡絳節,玉女金童,宋公明等俱立雲端。

後邊又有一小隊,卻是舊國主馬賽真。

萬目同見,一齊下拜,逾時冉冉而去。

盡道虔誠所感,道法高妙所致,無不歡忻皈依。

高麗王見這般顯應,喚內監備了蟄儀,拜公孫勝為師。

別國主道:「承老弟不棄,得聯宗譜,榮幸之至。

今返小邦,看小兒綜理國政,稍得就緒,明春即到丹霞宮出家。」

國主款留,又設宴錢別,命童威、童猛送至界口而還。

自此無事。

不覺臘盡春回,上元將到。

國主傳令,請金鰲四島、清水澳將領並國中文武慶賞元宵,搭三座鰲山,金鑾殿殿前一座,朝京樓下一座,宮中一座,廣放花燈,與民同樂。

設三處大酒館,戶部給下錢糧,備辦酒饌,自十三夜起至十五夜止,效唐朝大脯三日,凡有職官員並禁林兵役,都掛牙牌,竟到館中吃酒,不要會鈔。

公卿宅眷,俱入宮門陪侍國母,宮中賞燈,聞妃為首,顧大一嫂押班。

笙歌細樂,煙火花炮,通宵徹夜不休。

朝門前設兵護衛,國主同丞相柴進以下文武各官俱上朝京樓宴會。

樂和把初出海時花逢春射死鯨魚那兩個魚珠鏤空了,點上蠟燭,如巴斗大兩顆水晶丸,銀光閃閃,人都猜不出,真是奇觀。

公孫勝等也到。

國主正坐,其餘四十二人序爵安位。

國主舉杯道:「幸得皇天護佑,朝廷賜恩,眾兄弟同心輔助,得成此大事。

思量在常州看燈,被呂太守拿了,樂兄弟用計救出得來,海外稱尊,正所云:『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今遇上元佳節,不可不慶,只不宜荒一婬一。

一年一次,與眾兄弟暢敘歡情。」

飲到半酣,喝那奏樂的住了。

國主道:「我雖粗鄙,雅好文墨,今夕勝集,不可無詩以紀其盛。

記得重陽賞菊,宋公明有《滿江紅》一闋。

若只是大塊肉大碗酒,依舊梁山泊上故事了。

如不能者,罰依金谷酒數。

我先罰起。」

喚內侍斟上三大犀懷吃了,取文房四寶,放在閒桌上。

互相推讓。

丞相柴進拂拭花箋,吟成一首呈上:

氣象巍巍大國風,元宵樂事賞心同。

冰輪湧一出金色背,萬載千秋一照中。

國主眾人看了,稱讚道:「台閣氣象,燕許手筆,可卜將來相業。」

聞煥章吟道:

柳梢殘雪拂東風,燈月交輝瑞靄同。

聖世必須興禮樂,薰陶養育辟雍中。

柴進道:「足微國丈教胄子育人材雅化。」

蕭讓把酒,吟成一首:

太史由來采國風,賡歌又與舜廷同。

萬花明月元宵夜,杯酒君臣一氣中。

聞煥章道:「好個『杯酒君臣一氣中』,真是盛世明良。」

燕青作言志詩道:

少年一浪一跡似飄風,曾記東京此夜同。

知己君臣難拂袖,且酣煙月五湖中。

樂和道:「燕少師要扁舟五湖,有盧小一姐作西施了。

只是國主是可同安樂的。」

蔣敬手裡像打算子一般,停了片時,也做一首道:

瀛海澄波無疾風,洞庭秋月一般同。

笙歌鼎沸瓊筵盛,映徹銀花綠酒中。

燕青道:「洞庭秋月是瀟湘八景之一,可知是潭州人哩。」

宋安平矢口成章道:

物華天寶動和風,一派蕭韶仙苑同。

宣到玉堂傳草詔,金蓮兩炬落梅中。

裴宣道:「宋學士此詩自是翰苑仙班,移動不得。」

花逢春不假思索,把錦箋起稿道:

玉街十里颭香風,長喜元宵佳節同。

走馬夜深金埒上,絲鞭遙指風樓中。

眾人盡讚道:「駙馬應教之作,古來甚少,花公子此詩稱絕唱了。」

燕青又問柴進道:「柴丞相,你是做過方臘駙馬的,那時曾做詩麼?」

合席拍手大笑。

公孫勝道:「貧道不曉得吟詩,唱個道情罷。」

敲著漁鼓簡板,唱《西江月》道:

回首風塵自遠,息機萬慮俱忘。

功名富貴霎時忙,走馬燈邊一樣。

美酒三杯沉醉,白雲一枕清涼。

蓬萊閬苑可翱翔,早渡洪波弱一浪一。

國主大喜,合席斟上大觥。

阮小七道:「國主的令,不能詩者罰三大杯。

我連字也不認得,該吃六大杯!」眾人皆笑起來。

梨園子弟呈上院本。

柴進翻了幾頁,見有《水滸記》,問是恁麼故事。

那副末稟道:「此是千歲與各位爺的出處,是周美成學土填詞。」

國主道:「我們所做的事,難道就有戲文?就演他。」

梨園道:「恐內中有不便,小的們不敢。」

國主道:「何妨?你不見關聖帝君的獨行千里,五關斬六將,常是扮的,不要忌諱,盡情做來。」

梨園下去,鬧了三通場,先是吏巾圓領,宋公明登場,到智取生辰槓,阮小七不覺指手劃腳起來:「宋公明到歸後,是怒殺閻婆惜。」

國主拍案道:「那一婬一婦該殺!」演至江州劫法場,戴宗道:「我那時已是死數了,不料尚有今日。」

做出時遷盜甲,呼延灼道:「若無徐寧上山,怎破連環馬?」

鑼鼓震天價響,黑旋風大鬧東京了,徐晟道:「這李師師便是西湖上的麼?」

樂和笑道:「你還記得潑翻茶在袍子上?」

慢慢做到燕青打擂台,國主道:「少師那時手腳還利便。」

直演到宋公明衣錦還鄉,柴進道:「虧他情節件件做到!回想起來,真是一夢。

再有誰人把後本接上,我們今日同賞元宵,大一團一圓了。」

正是歡娛嫌夜短,已是雞鳴四野,撤席歸宮。

一連三夜,各各謝恩而散。

自後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物康阜,真是昇平世界。

國主次年生下世子,因徐神翁之言,若要卸擔,須待登來,遂取名李登。

公卿中大半生子,互結婚姻,每年差官進貢朝廷。

果然高麗王換了道妝,只帶兩名內監,兩個行童,到丹霞宮修道,壽至八十,無疾而終。

眾公卿盡享高年。

獨有公孫勝到一百二十歲,一屍一解而去。

世子用宋安平為相,花逢春、呼延鈺、徐晟為將,公卿之子皆為世臣。

李登仁慈守成,又傳數世,與南宋國運共終始雲後世有詩兩首歎道:

儒者空談禮樂深,宋朝氣運屬純陰。

不因一奸一佞污青史,那得雄姿起綠林。

報國一身都是膽,交情千載只論心。

無端又續英雄譜,醉墨淋一漓不自禁。

其二:

鄆城小吏志翩翩,白骨封候亦可憐。

未到死生休遽信,漫誇富貴不相捐。

古來凡事多曾有,世上如君亦覺賢。

司馬感懷成史記,一篇遊俠最流傳。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水滸後傳
第一回 阮統制感舊梁山泊 張別駕激變石碣村第二回 毛孔目橫吞海貨 顧大嫂直斬豪家第三回 病尉遲閒住受餘殃 欒廷玉失機同入伙第四回 鬼臉兒寄書罹重禍 趙玉娥錯配遇多情第五回 老管營少妾殺命 補天雕舊僕株連第六回 飲馬川群英興舊業 虎峪寨鬥法辱黃冠第七回 李良嗣條陳因賜姓 鐵叫子避難暫更名第八回 燕子磯玉貌惹奇殃 寶帶橋金蘭逢故友第十回 墨吏貪贓賠錢縱獄 豪紳聚斂加利償民第十一回 駕長風群雄開霸業 射鯨魚一箭顯家傳第十二回 金鰲島興兵圖遠略 暹羅城危困乞和親第十三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 換良方相府藥佳人第十四回 安太醫遭讒先避跡 聞參謀高隱款名賢第十五回 大征戰耶律淳奔潰 小割裂左企弓獻詩第十六回 潯陽江悶和酒樓詩 柳塘灣快除雪舟恨第十七回 穆春血濺雙峰廟 扈成計敗三路兵第十八回 鎮三山遭冤入登雲 焦面鬼謀妻落枯井第十九回 啟兵端輕納平州城 逞神力奪轉唐猊甲第二十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圍 美髯公良朋解險厄第二十一回 撲天雕火燒萬慶寺 小旋風冤困滄州牢第二十二回 破滄州豪傑重逢 困汴京奷雄遠竄第二十三回 跨青騾英雄尋退步 演六甲兒戲陷神京第二十四回 換青衣二帝慘蒙塵 獻黃柑孤臣完大義第二十五回 野狐鋪正言折王進 大名府巧計救關勝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話新悉 大征戰松坡獲全勝第二十七回 渡黃河叛臣因授首 進鴆酒狹路巧相逢第二十八回 橫衝營良馬識故主 靖忠廟養卒奉英靈」第二十九回 還道村法斬郭道士 紫髯伯術護美髯公第三十回 陰陽設計鐵扇離殃 南北兩寨金髹義第三十一回 馬國主游春逢羽客 共丞相訪道遇番僧第三十二回 慶生辰龍舟觀競渡 篡寶位綺席進霞丹第三十三回 薩頭陀役鬼燒海船 混江龍誓志守孤城第三十四回 大復仇二凶同授首 權統攝傑士盡歸心第三十五回 日本國借兵生釁 青霓島煽亂興師第三十六回 振國威勝算平三島 建奇功異物貢遐方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詩驗金鰲島 宋高宗駕困牡蠣灘第三十八回 武行者敘舊六和塔 宿太慰敕封暹羅第三十九回 丹霞宮三真修靜業 金鑾殿四美結良緣第四十回 大聚會弟兄同宴樂 好結果君臣共賦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