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第十一回 駕長風群雄開霸業 射鯨魚一箭顯家傳:土人說罛船開不得洋,甚是憂心,見樂和說有人送船,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水滸後傳》第十一回 駕長風群雄開霸業 射鯨魚一箭顯家傳

水滸後傳

第十一回 駕長風群雄開霸業 射鯨魚一箭顯家傳

話說李俊見天水相連,這風波又不是太湖氣象了。

土人說罛船開不得洋,甚是憂心,見樂和說有人送船,不解其故。

樂和用手指道:「那兩個海舶,他若不肯送我們,借了他的罷了。」

李俊會意道:「這倒使得。」

沿海灘上尋到海舶邊來,見兩個西商,掀一開衣襟,露出大肚子,指揮小郎們裝貨。

旗號掛著樞密府,是往日本貿易的。

梢公水手共有百餘人,打點明日開洋。

李俊、樂和看得詳察,到船中悄悄與眾人商量定了。

到了半夜,海舶上人睡著了,費保、倪雲當先,一擁而上,大喊殺人。

西商、小郎聽得鑽出,排頭砍了十多人,喝道:「舵工梢水不許走!」只得伏定。

把死一屍一撩入海中,打掃血跡,引家眷上船,資財搬運過來,見舶內儘是綢緞、絲綿、蟒衣,珍異物件。

棄了罛船,叫舵工把定舵,水手拽起風帆,趁著東北風,望西南而進。

出了大洋,眾人一看,但見:

天垂積氣,地浸蒼茫。

千重巨一浪一如樓,無風自湧;萬斛大船似馬,放舵疑飛。

神鰲背聳青山,妖蜃氣噓煙市。

朝光朗耀,車輪旭日起扶桑;夜色清和,桂殿涼蟾浮島嶼。

大鵬展翅,陡蔽烏雲;狂颶施威,恐飄鬼國。

憑他隨處為家,哪裡回頭是岸?

那海舶行了一晝夜,忽見一座高山,隱隱有鍾罄之一聲。

李俊問道:「這山是哪裡?」

水手道:「開船時東北風,轉到這裡是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

如今春天,進香的甚多。」

花恭人在艙內聽得普陀山,與姑一娘一說道:「我二人遭逢大難,幸得脫離。

今便路到靈山,何不去進一炷香?也是難得的。」

秦恭人道:「但憑嫂嫂主張,這是善事。

奴在家繡得兩首長幡,要捨到杭州天竺寺,不得其便。

今在此經過,捨在菩薩面前,尤為勝果。」

花恭人叫兒子與伯叔講知,母親、姑一娘一要到山上進香,不知可否。

李俊道:「我等殺業已多,今遇活佛去處,也要去磕個頭兒。」

喚水手灣船,搭起扶手,花恭人、秦恭人,費保、倪雲一娘一子,養一娘一、丫鬟隨著,先上了崖,留狄成看船,李俊、樂和、花逢春、童威、童猛、費保、倪雲、高青一同上去。

本山住持見一起男一女服色整齊,迎到客堂先奉了茶,即設素齋款待。

到晚,香湯沐浴。

五更起來,同四方來的善男信女,到大殿上焚香禮拜已畢,李俊取一百銀子與住持打個合山齋。

到盤陀石、潮音寺、紫竹林、捨身巖各處玩了一日,下船開去。

又行了兩日,到韭山門,是浙閩交界之所。

有一員守備,領三百名兵,十個戰船在那裡把守,盤詰一奸一細,防倭國侵犯及私通外番的。

遠遠望見李俊船到,一聲號炮把戰船一字兒擺在隘口。

鄭守備全身披掛,手拿三尖兩刃刀,立在船頭,叫兵卒架起火炮便要打來。

樂和急叫道:「不要動手!咱是奉樞密府令箭信牌,到福建採辦香珀的。」

守備道:「既有樞密府照驗,取過來看。」

樂和將前日劫了西商原有一角批文,看得不明白,就遞了過去。

那守備接過一看,喝道:「分明是一奸一細了!既是樞密府批文,說著往高麗公幹,怎說福建採辦香珀?」

費保見決撒了,取一一柄一五股魚叉劈頭擲去,剛擲中守備咽喉,撲通的倒墜下海。

童威、童猛、倪雲、高青一齊跳過,拔一出腰刀便砍。

有個人,將巾綿甲,身軀長大,叫道:「不可造次!你這夥人都有些認得,莫不是梁山泊上好漢麼?」

李俊道:「只我便是混江龍,你問他怎的?」

那人便在艙板上拜道:「原來是舊主人。」

李俊叫扶起,問道:「足下是誰?」

那人立起,說道:「我叫做許義,是一浪一里白條張順部下。

從征方臘,張頭領死在湧金門,我就不去了,住在杭州。

後來投到江都統標下,做了哨官,撥來守這韭山隘口。

梁山泊上頭領,俱是認得的,隔了幾年,一時叫不出。

如今要到哪裡去,在此經過?」

李俊道:「我等在中國,耐不得一奸一黨一的氣,要尋一個海島安身。」

許義道:「我在此已久,海道盡熟。

待我隨了去,揀一處豐一腴地方何如!」李俊大喜道:「這樣極好,只怕你是官身去不得。」

許義道:「哪裡是什麼官身,我也是潯陽江上人。

從張頭領到江州劫法場,白龍府聚會我也在哪裡。

上梁山泊幾年,好不快活!宋大王真是好人,待我們如手足一般。

聞得在楚州被好臣藥死,著實傷感了一番。

這守備是高球的表侄,叫做田富,一些本事也沒有,有高俅腳力,營幹這守備。

專會克減軍糧,用刑嚴酷,這三百名兵都是切齒的。

幾番要結果他,奉我做主,也思量尋了小島容身。

我自忖才力不濟,阻住了。

不然,叫他們都隨了去?李頭領,你那時還黑瘦,如今肥白得多了,又長出虯髯,幾乎認不出了。」

李俊正恐兵力單弱,器械不備,今有三百名兵來歸,心中甚喜,取出三百兩銀子,分給眾兵,盡皆叩謝。

在韭山門營房過夜,明早風色正順。

許義引路,帶了十隻船一同進發。

天色晴明,波一浪一不起,李俊喜樂。

叫取酒與眾兄弟敘談,喚許義同坐了吃酒。

忽聽得後面梢上舵工叫道:「不好了!快些灣船!」水手忙落了風篷,用力撐到沙嘴上,拋下錨碇。

李俊驚問道:「怎的?」

水手搖手道:「不要響!」忽見白一浪一如山,噴雪鼓雷的響,見一大魚,豎一起脊翅如大紅旗一般,揚須噴沫而來,那船似笸簸一般翻覆不定。

花逢春看見,立起身來,取下鐵胎弓,搭上狼牙箭,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嬰孩,覷得親切,颼的一箭射去,正中大魚的眼睛。

那魚負疼把尾亂掉,那波一浪一滾起有三丈多高,十丈多遠,潑得滿船都是水。

虧得下碇堅牢,不致傾覆。

許義急喚軍士放箭,二三十把弓一齊射去,那魚雖然力猛,當不得亂箭攢射,也有穿腮的,也有透腹的,動彈不得,翻了轉來,浮在水面,那波一浪一勢定。

二三百兵一齊把撓鉤搭著,用力扯到沙灘上來,首尾足有數十丈,猶然巨口唅呀,眼珠閃動。

舵工道:「此是鯨魚。

我們慣行海道,也時常看見。

這是小的,若是大的,把口一吸,那船還不勾他當點心哩!」李俊道:「花公子這神箭真是家傳!知寨初到梁山泊,見一群雁飛鳴而來,知寨一箭貫了兩隻,晁天王和眾人無不驚異,可見將門有種。

若無這箭中他眼珠,怎生拿得?可喜可敬!」眾人盡把利刃剁割魚肉,剖開肚腹,見二三十斤一個癩頭黿尚未變化哩!那兩個眼睛烏珠挖將出來,如巴斗大小。

樂和道:「將他鏤空當水晶燈,點上火,瑩亮好看。」

盡道有理。

將魚肉煮起來,肥一美異常,五六百人個個厭飫,多的醃了。

為這魚倒停住一日。

又行兩晝夜,忽然擱了淺。

許義起來一看,道:「此是清水澳,暹羅國界上了。

這島土地肥饒,有些景致。」

請李俊等上崖散步,只見山巒環繞,林木暢茂,中間廣有田地。

居民都是草房零星散住,牛羊雞犬,桃李桑麻,別成世界。

問土人道:「此間有多少地面?屬那州縣管的?」

土人道:「方圓有百里,人家不上千數,盡靠耕田打魚為業。

各處隔遠,並無所屬。

我們世代居此,也不曉甚麼完糧納稅。

種些棉花苧麻,做了衣服,收些米谷做了飯食,菜蔬魚蝦家家有的,盡可過得。

再向南去三百里,有個金鰲島,屬暹羅國的。

島長名喚沙龍,暴虐不仁,貪婪無厭,長來騷擾,受他的氣。」

李俊聽說金鰲島,觸著宋公明夢中之言。

又問道:「那金鰲島離暹羅國多少路?風景何如?那沙龍是哪裡人?」

土人道:「金鰲島到暹羅國也只三百里。

那島四圍高山峻嶺,無路可去。

南面島口只通一個船的路,轉三個大灣,方得到岸。

一座城門,甚是堅固。

裡面蓋造房屋,如宮殿一般。

田地膏腴,五穀豐稔,山上野獸甚多,花果諸般多有,約莫有五百里廣闊。

那沙龍是洞蠻出身,長大雄健,遍體黃一毛一,兩臂有千斤之力。

使一一柄一五十斤重的大斧,腰懸一弩一箭,百步飛中。

器械、馬匹、船隻俱備。

有三千蠻兵,都是慣戰的。

那沙龍一性一極好殺,一愛一吃巴蛇耶酒。

一年來上兩次,有些姿色婦女,他便白晝一奸一婬一。

小男一女抓去做奴婢。

還要進奉豬羊酒米,受他荼毒。

那暹羅國共管轄二十四島,此為最強,便是國主也奈何他不得。」

李俊道:「我們是天朝大宋差來鎮守,要剿滅那沙龍,與你百姓除害。」

土人道:「若得老爺們駐此,百姓無不順從。

四旁有與我清水澳一般的小島都被他擾害。

聞得官兵駐紮,盡皆說服的。」

李俊大喜,遂與樂和、許義商議,選擇中間高敞地面。

築成石基。

砍伐樹木,搭起營房,安頓家眷、兵丁。

一面招集強壯島民,造起戰船。

置備器械,建立旗號,凡有歸順的重賞金帛。

遇著私商小伙通洋客商,邀截招撫。

日日一操一練兵士,閒時屯田播種。

不上半年,聚有二千餘人,成一模樣。

適遇中秋,那日李俊命宰了兩頭牛,幾副豬羊,大勞軍士,就同眾兄弟賞月,到一高一峰上坐下。

那一輪皓月從東邊海中湧一出,金光萬道,天宇清朗,擎著杯道:「梁山泊與太湖中雖然空闊,怎比得這海外浩蕩?承眾位相扶脫了毘陵之難,到這清水澳稍立根基。

奈兵微將寡,還立腳不住,必得取了金鰲島方可容身。

聞得沙龍驍勇,急切難攻,如何是好?」

樂和道:「班超以三十六人破了鄯善國。

將在謀而不在勇,且屯紮幾時,招集訓練,覷個機會方可攻他。

不可一性一急,只要防他來侵犯,當做準備。

這裡又無險阻可守,沿邊宜建木柵,撥幾個船遠處瞭望,放炮為號,這是要緊著數。」

李俊道:「明日就樹柵了望!」當下飲到二更始散。

到第二日,差許義領兵探望,使狄成監工造柵。

尚未完備,忽聽遠遠號炮連聲,李俊知道有兵到。

差童威、童猛、倪雲、高青四面埋伏,自己披了衣甲,同費保、樂和、花逢春領一千兵沙邊把守。

只見五隻大海船,攏到岸口。

那蠻兵都是斑布盤頭,結著螺螄頂,穿綿花軟甲,掛兩把倭刀,有六尺多長。

跣著雙足,一哄上岸。

沙龍也一樣打扮,例卷赤須,黃一毛一遍體,手持大斧跳舞而來。

李俊、費保挺槍抵敵,沙龍將斧劈來,鬥了十來合,不分勝敗。

那蠻兵跳開有一丈多遠,兩把長刀著地掃來。

費保抵當不住,退後便走,兵皆亂竄。

李俊見陣腳已動,虛晃一槍,撇了沙龍回轉。

沙龍如風趕來,李俊正難措手,那花逢春卻閃在沙龍背後,看得明白,彎起弓來,一箭射著沙龍左肩,撲地便倒。

蠻兵救起,回身就走。

李俊、費保挺搶追來,到得岸上,四面伏兵齊起,奮勇砍了一百蠻兵。

童威、童猛便搶上海船,撐去三隻。

沙龍和蠻兵剩得兩個海船,狼狽而去。

李俊等收兵回營道:「那蠻兵好狠!當不得那跳舞!若無花公子這箭,幾乎失手。

喜添得少年良將,可見英雄有種!」樂和道:「他雖然敗去,必要報仇。

我這裡乘他喘一息不定,箭瘡未癒,就領兵殺去,一鼓下了金鰲島,做了基業,方成局面。

只是衣甲未備,前日洋船中現有綢緞,各做一副綢甲,又輕便,刀箭不能透入,就連夜造起來。

還有一件,海面上征戰全憑火攻,韭山門兵船內有三眼釘子母炮,將硝黃鉛一彈裝好,也駕五隻大船,一千兵士。」

留狄成在清水澳守營,許義為嚮導,盡上船開去。

不消半日,到了金鰲島。

那沙龍也有見識,恐怕乘勝而來,先使蠻兵在隘口把守。

堆著石炮,弄個機括,打得甚遠,利害得緊。

李俊等船遠遠泊定,不就上岸,只是搖旗擂鼓,吶喊連天。

沙龍聞報有兵到隘口,把箭瘡紮好,親自出來巡視。

一連三日,再上岸不得,李俊焦躁。

樂和道:「且自耐一性一。

我同許義去山後探路,或有可上的去處。」

遂駕了一隻小船,周圍一看,都是高山疊峰,樹木叢雜,上去不得。

回來說知,無計可施。

童威道:「土人說進隘口要轉三個大灣方到城門口,就上了岸。

那三個灣怎麼可進?我兄弟二人到夜深人靜,用油紙包好了硫黃焰硝引火之物,打海底爬到城邊,發起火來。

他只顧在外防守,內必空虛。

若見火起,必定驚惶。

大哥這裡領兵去攻,自然可破。」

李俊大喜,依計面行。

童威、童猛吃飽了酒飯,脫一下衣服,單穿一條褲子。

把引火之物包好,縛在腰裡,手中拿把尖刀。

初更時分,船邊下水,慢慢泅去。

行了幾步,探出一水面透氣,吐出些鹹水。

到得隘口,見蠻兵打著火堆,席地而坐,沙龍來往巡察,再不防海底有人偷進。

童威、童猛進了隘口,果然有三個大灣,逶迤曲折,水急沙清。

兩傍儘是石壁,只通一船路,如狹巷一般。

到城門邊,輕輕爬上岸來一看,那城牆是天生成光蕩蕩,草木不生。

兩扇鐵門緊閉。

童猛道:「這城垣是石的,怎好放火?空費心力,不如爬出去罷!」童威道:「有心進來,且再思量個計策出來。」

其時深秋天氣,白露濃濃,金風淅淅,又在水中爬了半夜,身上寒冷。

正在無措,忽聽鐵門開響。

童威、童猛重複鑽入水中,把頭略昂起偷覷,見四個蠻兵提著大籐筐,不知甚麼物件在內,又扛了一罈酒。

兩個蠻女笑嘻嘻走出,蠻兵扶下一個小船撐了出去。

原來沙龍是個酒色之徒,半夜傳令進來,喚蠻女去作要,卻不關鐵門。

童威、童猛重上岸來,說道:「慚愧!天幸開了門。」

側身捱進,見兩邊都是民居,盡皆關門熟睡。

一天星斗,四野悄然。

童威尋石塊敲出火種,引上硫黃焰硝。

那房子原無牆壁,都是竹笆,一發透得快。

一連放了十來把火,焰騰騰燒起。

那些居民睡夢裡慌忙開門走出,童威、童猛拿住兩個,將尖刀搠死,剝下衣服穿上。

那些竹笆連片燒去,嘩嘩剝剝,照天徹地的通紅,城內一霎時鼎沸起來。

李俊在外邊望見火起,催眾人向前。

連聲子母炮震天的響,箭如飛蝗射來。

沙龍見城內火起,前邊又殺來,首尾不能救應,蠻兵各各心慌逃竄。

李俊、費保先跳上岸,沙龍箭瘡未好,擎不起大斧,回身就走。

李俊一槍搠倒,倪雲梟下首級。

眾兵把蠻兵亂殺,李俊叫道:「降者免死!」蠻兵投降者甚眾。

就紮營在隘口沙灘上。

到天明方把戰船放進隘口,到城門邊,一齊上岸。

童威、童猛迎著道:「虧得殺了兩個居民,剝這衣服穿上,不然蠻兵也要認出來了!」李俊道:「實是虧了你哥兒兩個!」先叫救滅了火。

到沙龍的住房,真個壯麗。

把沙龍妻小盡行殺死,搶來的婦女、奴婢出曉諭教人領回。

蠻兵降者共有一千人,改了服色,配入隊伍。

倉廒內米谷如山,金銀珠寶不計其數。

有一百匹戰馬,牛羊成群。

李俊自稱征東大元帥,一應曉諭用大宋宣和年號。

出榜安一撫居民:被火焚者,給賞銀米與他蓋造房屋。

七十以上者,俱送綢緞一匹。

百姓盡皆歡喜。

差倪雲到清水澳接花恭人、秦恭人、費保、倪雲一娘一子同來金鰲島,撥廳房居住。

樂和專管出入錢糧,商量軍務。

童威、童猛把守隘口,一操一練軍士。

費保、倪雲為左右副將,高青管領船隻一應器械。

狄成領三百名兵鎮守清水澳,許義做心腹長隨。

花公子習學武藝韜略。

井井有條,各安職事。

又將太湖裡的漁丁,韭山門官兵,清水澳招集的壯勇,降的蠻兵,共有三千多人、分派五營,設立隊長哨把,一位中國法度,造作旗幟大纛,煥然一新。

又問土人:「沙龍在日,島內凡有訟獄錢糧是怎的施行?」

土人稟道:「沙龍不用刑杖,若犯重罪,把木舂舂死,輕者罰米谷。

錢糧到收成時平分。」

李俊、樂和頒下律令:「殺人者償命,一奸一盜者杖七十,錢糧行什一之法。」

百姓盡皆感仰。

當下祭賽天地,大排筵宴慶賀。

正飲酒之間,只見守隘口軍士解兩名蠻女來,說道:「在沙灘上草裡拿來,候元帥發落。」

李俊看那蠻女時:

缽盂頭高堆黑髮,銀盆險小點朱一唇;西洋布祆到腰肢,紅絹舞裙拖腳面。

胸前掛瓔珞叮噹,身上插野花香一艷。

眼波溜處會勾人,眉黛描來多入畫。

謾言吳國能亡滅,眼見金鰲亦蕩傾。

那兩個蠻女說話也聽得出,說道是廣東香山人,被沙龍搶來,日裡唱歌,夜間伴宿。

童威笑道:「若非這兩個蠻女,金鰲怎麼攻得破?」

李俊問道:「怎麼虧他兩個?」

童威道:「我兄弟到城邊,牆垣都是石的,怎生放火?虧得開門送這兩個蠻女與沙龍取樂,才得入城放火,倒是有功之人。」

李俊道:「為將的貪了酒色,自然敗事。」

對蠻女道:「路途遙遠,不能送你們回家,且發與花恭人伏事。

待有功將士,為彼完配。」

教人領了去。

飲至夜闌方散。

天明時,有飛報前來:「暹羅兵到!」李俊慌忙請眾人商議。

正是:陣雲高處鳴鉦鼓,烽火傳來整旗旌。

不知與暹羅交戰勝敗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看李俊設施次第。

具有開國規模,儼然居豳遷岐氣象,非同虯髯一往豪氣,聊以自娛也。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水滸後傳
第一回 阮統制感舊梁山泊 張別駕激變石碣村第二回 毛孔目橫吞海貨 顧大嫂直斬豪家第三回 病尉遲閒住受餘殃 欒廷玉失機同入伙第四回 鬼臉兒寄書罹重禍 趙玉娥錯配遇多情第五回 老管營少妾殺命 補天雕舊僕株連第六回 飲馬川群英興舊業 虎峪寨鬥法辱黃冠第七回 李良嗣條陳因賜姓 鐵叫子避難暫更名第八回 燕子磯玉貌惹奇殃 寶帶橋金蘭逢故友第十回 墨吏貪贓賠錢縱獄 豪紳聚斂加利償民第十一回 駕長風群雄開霸業 射鯨魚一箭顯家傳第十二回 金鰲島興兵圖遠略 暹羅城危困乞和親第十三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 換良方相府藥佳人第十四回 安太醫遭讒先避跡 聞參謀高隱款名賢第十五回 大征戰耶律淳奔潰 小割裂左企弓獻詩第十六回 潯陽江悶和酒樓詩 柳塘灣快除雪舟恨第十七回 穆春血濺雙峰廟 扈成計敗三路兵第十八回 鎮三山遭冤入登雲 焦面鬼謀妻落枯井第十九回 啟兵端輕納平州城 逞神力奪轉唐猊甲第二十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圍 美髯公良朋解險厄第二十一回 撲天雕火燒萬慶寺 小旋風冤困滄州牢第二十二回 破滄州豪傑重逢 困汴京奷雄遠竄第二十三回 跨青騾英雄尋退步 演六甲兒戲陷神京第二十四回 換青衣二帝慘蒙塵 獻黃柑孤臣完大義第二十五回 野狐鋪正言折王進 大名府巧計救關勝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話新悉 大征戰松坡獲全勝第二十七回 渡黃河叛臣因授首 進鴆酒狹路巧相逢第二十八回 橫衝營良馬識故主 靖忠廟養卒奉英靈」第二十九回 還道村法斬郭道士 紫髯伯術護美髯公第三十回 陰陽設計鐵扇離殃 南北兩寨金髹義第三十一回 馬國主游春逢羽客 共丞相訪道遇番僧第三十二回 慶生辰龍舟觀競渡 篡寶位綺席進霞丹第三十三回 薩頭陀役鬼燒海船 混江龍誓志守孤城第三十四回 大復仇二凶同授首 權統攝傑士盡歸心第三十五回 日本國借兵生釁 青霓島煽亂興師第三十六回 振國威勝算平三島 建奇功異物貢遐方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詩驗金鰲島 宋高宗駕困牡蠣灘第三十八回 武行者敘舊六和塔 宿太慰敕封暹羅第三十九回 丹霞宮三真修靜業 金鑾殿四美結良緣第四十回 大聚會弟兄同宴樂 好結果君臣共賦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