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第二十五回 野狐鋪正言折王進 大名府巧計救關勝:正值金兵經過,前去不得,問酒保,走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水滸後傳》第二十五回 野狐鋪正言折王進 大名府巧計救關勝

水滸後傳

第二十五回 野狐鋪正言折王進 大名府巧計救關勝

卻說燕青挑行李的小廝被剪徑的悶棍打死,楊林、盧成將他埋在廟背後。

正值金兵經過,前去不得,問酒保,走出小路。

到金雞嶺下,聽得雷聲轟激的一般,原來一道瀑布泉,從高一峰頂上衝到石潭內,放溜下去,那碎石阻住,水勢激怒,故這般作響。

將要上嶺,見大墳瑩內兩個人廝打,聽得一個道:「你這沒人倫禽一獸,怎麼把嫂子佔了!今日又要獨吞這兩擔行李!」那個也罵道:「沒廉恥!甚麼嫂子!白欺占的!自然公用。

兩擔行李是我動手的,理該多些。」

楊林聽得道:「這兩個說得詫異。」

盧成仔細一看,便道:「那個臉上有刀疤的就是打死小廝的。」

楊林挺朴刀趕去,大喝道:「你們這兩個一毛一賊!打死我小廝,在這裡分贓不明,吃我一朴刀!」那兩個見了,放了手便走。

一個走得遠的,卻先倒地。

楊林把這個砍中,頭顱跌在一邊。

那先倒的是燕青放一弩一箭射中心窩,口吐鮮血而死。

那墳寶有座祠堂,楊林推門進去,見行李俱已打開,一個村莊婦人閃在一床一背後。

楊林扯出,婦人跪下說道:「奴不是那兩個賊人一妻子,是城內鄉宦人家看守墳瑩的,丈夫名喚井大。

因這曠僻去處,並沒有鄰舍,那兩個是弟兄,叫做郎富、郎貴,不知是哪裡人。

黑夜趕來把丈夫殺死,輪佔了我。

這郎貴要與哥子廝並,今日為這兩擔行李,故此相鬧。」

燕青道:「鄉村婦人不知節義,責備不得許多,饒他起來。

我且問你。

被他欺占幾時了?還有宗族可回去麼?」

婦人道:「不上一個月。

日間鎖我在屋裡,晚間去剪徑。

我有個哥哥在城裡,因兵荒馬亂,幾時不來,若無人構管,自會去尋。」

燕青見日色平西,問道:「過這金雞嶺到野狐鋪有多少路?」

婦人道:「差不多七八十里。

那嶺上虎狼極多,晚了上去不得。」

燕青對楊林道:「真是晚了,去不得,且到酒店宿了,明日過嶺罷。」

婦人道:「多虧了官人們殺了那賊,與丈夫報仇。

我這裡害怕,也住不得,明早去尋哥哥。

官人們就在這裡宿了,這兩個是獵戶出身,有醃臘野味在此。」

燕青笑道:「我們也不是好人,你要仔細。」

婦人道:「看來是斯文君子,不比這兩個賊頭賊腦的。」

燕青道:「他把我小廝打殺了,搶這兩擔行李。

因大路上金兵經過,抄出小路,卻償了小廝的命,可見天理昭彰。」

叫盧成把兩個死一屍一拖過。

燕青、楊林玩那瀑布泉,多時回來,婦人整備了兩瓶燒刀子,幾品獐、兔、野雞之類。

吃飽了,把草柴鋪在飼堂內,將被窩打開,睡了一一夜。

天明婦人又整頓早飯吃過,楊林道:「今日我要挑這行李了。」

婦人拜謝。

燕青三人上了金雞嶺,遠望大路上金兵還未過完,看了一回,急急下嶺,到野狐鋪,已是申牌時分。

楊林一看,說道:「前日來時,鬧嚷嚷是個大市井。

想經著兵火,一家店房也沒有。

今夜到哪裡安歇?」

只見市內結一個營寨,有五六百人把守。

楊林、燕青是金朝服色,一隊兵趕來,鷹拿燕搶的來捉。

楊林便要動手,燕青搖頭道:「不可。

去見將官,自有分辨。」

三個被扯至中軍,見一員老將坐在上面。

燕青看時:

頭戴金扎額藍緞包巾,身穿龍吞肩綠綢戰襖。

腰緊九連環挺帶,腳踏三接雲鞋。

蒼白髮髯,還賽黃忠老將;渥丹顏色,常同伍相忠心。

那老將軍升帳,兩邊擺列刀斧手,甚是威嚴。

中軍官稟道:「拿得三個一奸一細在此,聽候發落。」

老將喝問道:「這等大膽,敢來做一奸一細!」燕青道:「不是一奸一細,是被難的良民。」

那老將大怒,案上一拍道:「若是金朝人還可恕,說是百姓,其實難容!推出轅門斬訖報來。」

刀斧手便來扭拽,燕青全無懼色,說道:「我們不怕死的,要殺便殺!只是你說得不明白,怎麼百姓倒容不得?」

老將笑道:「金兵是本國人,自然要遵制度。

若是大宋的百姓,受列聖惠養之恩,不思報效,一見金兵,便爭先投順,改換服色,反去挾制鄉民,你說該殺不該殺?」

燕青也笑道:「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朝廷設兵以衛民,若敵國犯境,忠良壯士當捍御疆場,使百姓安堵,才是道理。

那驕兵惰帥,平日受了大俸大祿,畏敵如虎,不敢一矢相加,以致京都失陷,二帝蒙塵。

建旄擁纛的元戎倒戈歸順。

比如老將軍算有忠心,猶能建立宋朝旗號。

然僅逍遙河上,逗留不進,坐視君父之難,只算得以五十步笑百步。

這幾個細民,如何拗得過!老將軍見了難民,還該矜恤,反要加刑,豈不是責人則明,恕己則昏了!」老將見說得有理,沒有半個字回答,便道:「且慢,我且問你,是哪裡人氏?到何處去?姓甚名誰?」

燕青道:「本貫東京,要到大名贖回被擄的親戚。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是梁山泊上一浪一子燕青。

已受招安,為朝廷征討方臘建立功勳過的。」

老將又問道:「可曉得梁山泊上有個史進麼」?燕青道:「九紋龍史進,是天罡星數,同聚大義,從征方臘,沒於王事了。」

老將便喚小校:「去請凌將軍來認一認看。」

不多時,走出一個將官,見了燕青,急叫道:「小乙哥,為何在此?」

老將連忙下來,施禮道:「久仰大名!適才冒犯,望乞恕罪。」

燕青即便回禮,又與那個將官相見,便是轟天雷凌振,凌振也與楊林作揖,老將問:「這位是誰?」

凌振道:「也是結義弟兄,錦豹子楊林。」

老將便請燕青上坐。

凌振問向來蹤跡,燕青把多年隱逸,前日在駝車岡朝見道君皇帝,進獻青子黃柑,御賜白紈扇,今日到大名贖回盧二安人的話說了:「方纔與老將軍辨難,甚是得罪!」老將道:「足下英才明辨,果不虛傳,又能忠君為友,一發可敬了!老夫便是九紋龍史進的師父,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為高俅懷先父舊恨,思量報仇,逃到老種經略相公處。

屢立戰功,授兵馬指揮使。

勤王到京,聖上命梁方平領二萬兵,點我們指揮使十員守禦黃河渡口。

不意汪豹獻了隘口,金兵渡河,抵敵不住,盡皆損兵折將。

老夫剩得五六百兵,正在進退兩難,權屯在此,相機而動。

凌將軍在梁太監中軍管火藥,梁太監敗還,故留在此。」

燕青道:「這裡無險阻可守,是四沖之地,金兵大隊不日到此,還該移營。」

王進謝道:「承教。」

命設宴相待,夜間凌振同帳,各訴心事,次早燕青、楊林別去,王進有依依不忍捨之情。

盧成挑了行李,次晚到了大名府。

戴宗先在店中等候,說:「李應差軍漢押送銀子在此,一路上帶了銀子,不好走得緊,說道:『往大名贖家口的。

』倒無人敢動。

眾頭領致意,事務若完,請到寨中相會。」

燕青致謝,當晚店中歇宿。

次早,燕青道:「我同院長、楊哥先去城中一探,可拿銀子進去。」

叫盧成看行李。

戴宗道:「我連日辛苦,在此將息,不進城罷。」

燕青、楊林自去不題。

卻說斡離不大兵不到大名,竟回北去,只把助餉的人犯發與大將撻懶收管、證足。

有三萬兵守著大名府,太守姓劉,名豫,是個狡猾之徒。

見宋運已衰,金朝興旺,率先歸順,鑽刺營謀。

金朝見他能幹,就把河北地方屬與他,立為齊帝。

看官,你說金朝百戰得的地方,為甚麼把河南與張邦昌為楚帝、河北與劉豫為齊帝?有個緣故:宋朝已歷二百年,深仁厚澤,惠養百姓,人心思漢,未易懾服,康王即位,兩河豪傑,往往有響應的,故把虛名籠絡他兩個,要他捍衛邊疆,使他自相攻擊,到後來可收漁人之利。

這是極巧的計策。

這張、劉二賊睡在鼓裡,被他愚弄,全然不知。

那劉豫就妄自尊大,興造宮殿,建設百官,立皇后、太子,這般做作起來。

內中只有那大刀關勝,原是大名府正兵馬總官,心中不忿,納還官誥,乞歸故里。

劉豫駭然道:「孤家應天順人,稱霸一方,尊居河北,正要授你征南大元帥,掃平宋孽,何故乞歸?」

關勝道:「末將先人扶立漢鼎,流芳萬古,某雖譾劣,亦不敢污了清白一身,改事二姓。」

劉豫便厲色道:「你既懷忠義,何故上梁山落草為寇?」

關勝道:「一時誤陷,終受招安,已為建功立業。

台相受天朝一寵一命,出典大郡,自該固守封疆,如顏常山建立義旗,興復唐室。

怎遽自稱尊,貽譏後世?孟太后頒詔,康王承統,即位濟州,河南、淮北盡歸麾下,兵勢大振。

時張邦昌亦受金命冊為楚帝,宗留守統兵恢復,張邦昌隨即誅了。

前車之覆,請自三思。」

劉豫大怒道:「這廝大逆不道,反指斥孤家!」喚武士牽出通衢斬首,號令:「如有違阻朝令者,以此為例!」關勝道:「自甘一死,九泉可見太祖列宗之靈,不似你這逆天悖理,碎一屍一萬段!」武士即將關勝捆一綁,押出朝門。

當下劉豫大怒,便有丞相、樞密一同啟稟:「關勝雖是不識天時,出言狂妄,但是河北一員上將,有萬夫不當之勇。

目今用人之際,斬此似為可惜。

請主上暫息雷霆,把他監候,待臣等慢慢將好言勸慰,自然畏威感德,以為後用。

漢高封雍齒,群臣息沙中之語,至今稱為豁達大度。

願主上聽允。」

劉豫沉吟道:「既是卿等保奏,暫時監禁。」

文武大小官領命而去。

卻說燕青、楊林進城要問到金營,只見市曹內金鼓齊鳴,一簇刀斧手綁一人在法場上。

燕青、楊林挨身一看,驚駭道:「此是關勝,正忘了他是大名府正兵馬總管,為何綁在法場?」

甲兵圍住,不好問得,暗自叫苦。

監斬官揮動紅旗,劊子手要關勝跪下,好用刀,關勝不肯,怒罵道:「我一片忠貞,不料為逆賊所害,死去定為厲鬼殺賊!生為大宋之臣,當南面受刑,怎麼肯向北而跪?」

監斬官與劊子手都敬他為忠臣,又為平日情面,不甚催迫,看的人盡皆下淚。

俄延間,傳奉官飛馬到來,叫:「刀下留人!奉殿下令旨,發在東司監候。」

連忙鬆了綁,甲士擁護去了。

燕青、楊林也跟到東司,已收進去,把門封閉了,又不好進去。

問守門的道:「方纔法場放轉收進監的是甚麼人?」

守門的道:「難道你不認得?這是蒲東解梁關爺爺之後,為河北正兵馬總管,為人忠勇,百姓都感戴的。」

又低低道:「劉太守歸順金朝,冊封齊帝,那關總管正言規諫,激怒了劉太守,故要斬他。

幸有人保奏,監在東司,正是天翻地覆,好人難做!」燕青道:「原來如此。」

慢慢走開,對楊林道:「若是方才壞了,雖要救他,也難措手。

今已監候,還須計較救他出來。」

楊林道:「除非去山寨裡引兵來,方可救得。」

燕青道:「撻懶有三萬大兵在此,攻城不得。

且看機會。」

取路到金營前,見貼曉示:「助餉人等,限三日納足放回,過期不准取贖。」

燕青道:「既有曉示,不必進去問,明日帶銀子來便是。

耽延半日,且去吃杯酒著。」

走到一個大酒樓上。

那上首座頭,先有一個金營的官、兩個承局打扮的在哪裡飲酒,附耳低言的說了一回,那官在腰袋裡摸出一尺多長一條木夾,上面烙著許多字跡,與那兩個看了,順手插一入腰袋裡。

一個斟大碗酒,奉與那官只顧吃。

燕青、楊林坐在對面座頭,酒保搬上酒饌,燕青、楊林也吃了一會。

那承局打扮的,生得鮮目疏眉,身材瘦小,三十左右年紀,把眼瞧著燕青,開口問道:「足下莫非是東京雍丘門外開絨鋪的米小舍麼?」

燕青是乖覺人,含糊應道:「便是捨親。

足下也有些面善,一時想不起。」

那人道:「在下是殿帥府前過東牛皮巷內第三家,姓柳,任開封府勾當。

有一敝友,為些小事,在齊王府中要救出來,用無數周折,弄得方纔這個木夾,請那位爺去提人。」

燕青道:「要這木夾何用?」

那人道:「金朝的法度,不用文書,凡錢糧、兵馬、要緊人犯,全憑這木夾照驗,即刻發行,再無隱弊。」

燕青道:「倒也簡便,不要費紙札繁文。」

那官酒喝多了,踉踉蹌蹌立起便走,這兩個人還要留他,也隨下樓。

燕青看見這木夾掉在樓板上,連忙撿起,藏在身邊。

原來那官插一入腰袋落了個空,外面有皮套子,所以不聽見響聲。

吃得醉了,就走下樓。

燕青拾了木夾,扯楊林急走下樓,到櫃邊取一大塊銀子丟在櫃上道:「明日來算。」

抄小路如飛走出了城。

楊林不解其意,說道:「要這東西何用?這般慌促!」燕青笑道:「自有用他處,明日便見。」

到店內對戴宗道:「劉豫立為齊帝,關勝正在他標下,做正兵馬總官。

忠言諫諍,激怒了劉豫,綁出法場處斬。

我兩卻好撞見,無計可救,幸有人保奏,監候東司了。」

戴宗道:「我們不知便罷了,既然監在東司,去探望一番,也見昔日交情。」

燕青道:「探也無益。

有個機會,不知做得來做不來?且贖回二安人母子再處。」

次早,叫盧成背了銀子再和楊林到金營。

尋見在駝牟岡收銀子的頭目,與他說明,將印票驗過,就補上六百兩銀子,一毫也不少,燕青道:「如今也沒得說了。」

頭目道:「你這人倒也能幹。

凡餉戶先發印票的,在這裡回贖。

若不討得印票,又要營內領一木夾,到齊王府內照驗,才好領回。

只這木夾,又要費一二百銀子,還把禮物酬謝掌管的官。

有這許多周折,所以這班餉戶,雖父母妻子,只好棄下了。」

燕青道:「那木夾只好討助餉的人,別樣事情,還可用得著麼?」

頭目道:「金朝全憑這個木夾信驗,隨你錢糧、兵馬、機密軍務,就是在法場上要殺的重犯,見那木夾,立刻便放。」

燕青聽了,心中暗喜。

當下頭目收清銀子,就領出莫氏、盧氏交還。

二安人見了燕青,悲喜交集,感激不盡。

燕青雇兩乘車子,同楊林到店中,央主人家媳婦燒香湯沐浴,買幾件新衣服與母子二人換過。

二安人又謝道:「小乙哥,你真是天下第一個好人,我母子一性一命得以重生。

無恩可報,二員外在日,幾番要招你為婚,你百樣推辭。

我母子無路可歸,畢竟把這女兒婚配,終身倚靠你了。」

小一姐見說,滿面嬌羞,低頭走了進去。

燕青道:「若是這樣說、我小乙無私也有私了。

不要說東人情分,安人遭這般患難,便是路人也慘傷的。

有些積蓄盡數拿出來,不勾,又央這兩位長兄那借將來,方得完美,今叫盧成在此伏事,自然安頓安人、小一姐,選一東一床一孝養便了。」

二安人致謝。

戴宗、楊林道:「小乙哥,你忒殺古板!二安人自然要知恩報恩,但不是今日講的。

成說美事,都在我兩個身上。」

二安人又謝了進去。

戴宗道:「明早起程,且到山寨。

兵戈擾亂,內眷們安頓在哪裡。」

燕青道:「自然如此。

再消停一日,待救出關勝一同回去。」

笑嘻嘻摸出木夾來道:「天假其便!有這東西,可以救得了。」

戴宗接來一看,花斑斑烙成許多異樣篆文,說道:「這是甚麼物件,要他何用?」

燕青說:「酒樓上一個官兒掉下,我拾得了。

恐怕來尋,不及會鈔,丟銀子在櫃上,連忙出城。

今日營中又討了實信,明日可依計而行。

那姓柳的無端告訴我,也是關勝合當有救。

只是他們沒有了木夾,不知怎地哩!這也顧他不得。」

楊林道:「你真是天巧星,有這許多機變。」

大家歡喜安歇。

次日,燕青裝做金營裡官,戴宗、楊林扮承局進城,又打探得劉豫雖然冊立,每有大小事務,俱要稟過撻懶方好行得,設立通事府,彼此承發。

燕青同戴宗、楊林到通事府,昂然直入,一口金話,甚是合式。

敘了來意,把木夾驗過,通事府官不敢怠慢,立刻啟稟劉豫說:「撻懶元帥聞知關勝驍勇,不肯受職,監候東司,要提到軍前重用。

若再違逆,處以極刑。

有一員官,兩個承局,將木夾照驗,在此守提。」

劉豫不敢不遵,即傳令旨到東司,放出關勝,交付過去。

不逾時,關勝到了,燕青又打了話,對關勝說許多言話,關勝全然不懂,口裡要問出來,燕青又喝了一聲,通事官道:「達懶元帥要請將軍到營中重加任用,特差這位爺來提。」

關勝道:「某世代忠良,不事二姓。

若貪爵綠,不激怒劉豫了,此去拼得一死!」通事官道:「也要通融,不可任一性一。」

燕青假做發怒,扯了就走。

關勝尋思道:「這分明是戴宗、楊林、燕青他三個,俱不願為官,怎麼反順了金朝?可見立志不堅。

就是順了金朝也罷,見了我並沒有些情義,又可可是他三個來提,這也奇得緊。」

只得隨他走去。

不進金營,竟出城門。

到客店中,戴宗、燕青、楊林撲地便拜,關勝回禮不迭,還未解其意,心內狐疑。

正是:從空伸出拿雲手,提起天羅地網人。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燕青是本傳第一出色人物,前篇表其至一性一,此回寫其才情。

中間央敘王進、關勝崢崢卓犖品格,各自不同。

所謂欲畫猛虎,四圍草樹岡巒,皆挾勁勢也。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水滸後傳
第一回 阮統制感舊梁山泊 張別駕激變石碣村第二回 毛孔目橫吞海貨 顧大嫂直斬豪家第三回 病尉遲閒住受餘殃 欒廷玉失機同入伙第四回 鬼臉兒寄書罹重禍 趙玉娥錯配遇多情第五回 老管營少妾殺命 補天雕舊僕株連第六回 飲馬川群英興舊業 虎峪寨鬥法辱黃冠第七回 李良嗣條陳因賜姓 鐵叫子避難暫更名第八回 燕子磯玉貌惹奇殃 寶帶橋金蘭逢故友第十回 墨吏貪贓賠錢縱獄 豪紳聚斂加利償民第十一回 駕長風群雄開霸業 射鯨魚一箭顯家傳第十二回 金鰲島興兵圖遠略 暹羅城危困乞和親第十三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 換良方相府藥佳人第十四回 安太醫遭讒先避跡 聞參謀高隱款名賢第十五回 大征戰耶律淳奔潰 小割裂左企弓獻詩第十六回 潯陽江悶和酒樓詩 柳塘灣快除雪舟恨第十七回 穆春血濺雙峰廟 扈成計敗三路兵第十八回 鎮三山遭冤入登雲 焦面鬼謀妻落枯井第十九回 啟兵端輕納平州城 逞神力奪轉唐猊甲第二十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圍 美髯公良朋解險厄第二十一回 撲天雕火燒萬慶寺 小旋風冤困滄州牢第二十二回 破滄州豪傑重逢 困汴京奷雄遠竄第二十三回 跨青騾英雄尋退步 演六甲兒戲陷神京第二十四回 換青衣二帝慘蒙塵 獻黃柑孤臣完大義第二十五回 野狐鋪正言折王進 大名府巧計救關勝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話新悉 大征戰松坡獲全勝第二十七回 渡黃河叛臣因授首 進鴆酒狹路巧相逢第二十八回 橫衝營良馬識故主 靖忠廟養卒奉英靈」第二十九回 還道村法斬郭道士 紫髯伯術護美髯公第三十回 陰陽設計鐵扇離殃 南北兩寨金髹義第三十一回 馬國主游春逢羽客 共丞相訪道遇番僧第三十二回 慶生辰龍舟觀競渡 篡寶位綺席進霞丹第三十三回 薩頭陀役鬼燒海船 混江龍誓志守孤城第三十四回 大復仇二凶同授首 權統攝傑士盡歸心第三十五回 日本國借兵生釁 青霓島煽亂興師第三十六回 振國威勝算平三島 建奇功異物貢遐方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詩驗金鰲島 宋高宗駕困牡蠣灘第三十八回 武行者敘舊六和塔 宿太慰敕封暹羅第三十九回 丹霞宮三真修靜業 金鑾殿四美結良緣第四十回 大聚會弟兄同宴樂 好結果君臣共賦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