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話新悉 大征戰松坡獲全勝:店中相見華,戴宗道:「關將軍,若無小乙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水滸後傳》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話新悉 大征戰松坡獲全勝

水滸後傳

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話新悉 大征戰松坡獲全勝

卻說燕青扮做金營的官,將木夾照臉,救出關勝。

店中相見華,戴宗道:「關將軍,若無小乙哥這偷天手,你不免於虎口了!」關勝道:「小可義不受污,已拼一死,不知三位為何在這裡?怎地得救我出來?」

燕青先將駝牟岡朝見道君皇帝,路遇盧二安人要銀子贖回的事說了:「那日同楊林進城,見法場上綁著兄長,無計可施。

發監東司,跟到哪裡,進來探望不得。

到酒樓上吃酒,偶遇一個軍官醉了,掉下木夾,就拾了,假扮來提,也是天幸,不致弄一破。」

關勝感謝道:「真是患難弟兄!再生之德,沒世不忘。

方才見小乙哥假扮時,一毫情誼也沒有,心中老大不然,誰知暗藏機彀。

小乙哥,你真是忠義兩全,古今罕有的!只是此身何處安頓?」

楊林道:「不妨。

李應等在飲馬川聚義,明早可一同去。

只不曾問得,可有寶眷在城中麼?」

關勝道:「並無兒女,只有一個拙荊。

知我監候,拙荊寄信來,要尋自盡。

我身幸脫,如今只恐怕顧他不來。」

燕青道:「不是這樣講,尊嫂貞烈,通為著長兄,豈有不顧之理!都寫起信來,我明日再進城,迎來便是。」

關勝道:「這是極好。

但城門上不許放婦女出城,我的家眷一發不肯。

倘敗露出來,不是當要。」

燕青指著木夾道:「現放他在此,怕怎的?」

關勝道:「這樣事只好弄一番,此去必然識破,如何做得?」

燕青道:「那木夾是真的,不過人是假扮。

東京人多少投在金營,這有何妨。

只說撻懶元帥重用將軍,即命領兵南征,送家眷完聚。

劉豫那去查考!那木夾這般貴重,難道用得一遭就丟一了?包你無事。」

關勝聽從。

燕青明日起來,又同戴宗、楊林到通事府打話,重取本夾驗過,通事官又啟劉豫道:「關勝到金營,不敢違逆,撻懶大喜。

授了征南將軍,領兵三千鎮守彰德府。

原差昨日這個官,把木夾照驗,來取家小,一同赴任,並要城門掛號送出。」

劉豫道:「我量這廝有多大膽量!自然順從。

若不是這等威行,他還要倔強呢。」

就掛號送出城去。

通事官給了掛號牌,燕青接著。

問到關勝家裡。

卻說關恭人聞得金營提了人去,喚家丁打聽不出,未知生死如何,正在煩惱,只見門上報道:「有一員官,兩個承局,要見恭人有話說。」

關恭人只得出來。

燕青不開口,楊林道:「這位爺是撻懶元帥來的。

關將軍已歸順金朝,授征南將軍之職,鎮守彰德府,領兵紮在城外,請恭人收拾家資一同赴任,故此來請。」

恭人雖在梁山泊,內外隔絕,不曾認得。

心內思量;「算來未必肯投順金朝,據這般說又不能不信。」

即到裡邊把家資細一軟結束了,還有四個家丁,兩個養一娘一,後槽牽出馬匹。

恭人上了馬,家丁背著包裹,一同到城門邊。

楊林將掛號牌與守門官丁看了,燕青又打話,不知說甚麼,連忙放出。

到了店中,關勝大喜,燕青道:「幸不辱命!如今不可久停,今夜同戴院長作起神行法先到山寨。

恐長兄這般儀表,又在本地為官已久,人都認得。

倘有差池,再難措手。

我等明日雇了車子也就起程。」

關勝與恭人說知:「通是舊日弟兄,用的計策。

我今夜先去了,你同盧安人一起來。」

關勝、戴宗作別而去。

燕青到明早雇了幾乘車,關恭人、二安人、小一姐和養一娘一都坐了車子,把行李也放在裡面。

那匹馬與楊林輪換騎著,重謝了店主人,一行人取路進發。

走了一日,到野狐鋪,王進的營寨已不見了,殺死的一屍一體滿地。

燕青想:「是王進的寨破了。」

天色將晚,並無有住家人煙,只得又趕一二十里。

雷雨大作,路途又黑又滑,寸步難行。

望見松林裡有一點燈光,勉強捱到,卻是一座寺院。

到佛殿上,空蕩蕩地。

請內眷下了車子,把馬牽在殿後。

楊林走進禪堂,有一盞孤燈掛在壁上,故此射一出光來。

提了便走,禪一床一上有人哼著道:「老僧患病,睡在這裡,那個提了燈會?」

楊林不應,走到殿上,喚盧成家丁去香積廚燒壺熱水來,且吃乾糧著。

盧成熱水燒到,取出炊餅肉羓子,大家分吃了些。

燕青道:「這佛殿上不穩便。」

喚養一娘一伏事安人們在東廳下權時安息,車伕、家丁等到西廊打盹,辛苦了一日,都睡去了。

燕青、楊林在殿上閒話。

雨過天晴,推出一輪明月,分外皎潔。

看玩多時,睏倦起來,也思量去睡會兒。

忽聽得外面腳步響,恐怕歹人,閃到廊下,取器械防備。

在窗欞內張看,見兩個軍官十來個大漢,都有腰刀弓箭,到佛殿上站住,又對著月色浩歎道:「有何面目去見老種經略相公!燕青原說四沖之地,勸我移營,悔不聽他,為賊徒所敗。

一世英名都喪了!幸無家累,不如自盡以報朝廷。」

那一個勸道:「從千軍萬馬中掙出一性一命來,豈可不明不白死在這裡!睏倦了,且將息一晚,明日再處。」

燕青、楊林走出叫道:「老將軍,不可短見!燕青在此。」

王進不勝驚喜道:「怎地又得相逢?足下真有先見之明。

我正要移營,被那劉猊小賊子去高雞泊招降張信、畢豐賊首回來,有五千人馬,緊緊圍定。

我同凌將軍拚命殺得出來,標兵盡皆覆沒,無路可歸了。」

燕青:「康王已即位南京,號召四方英傑。

宗澤留守東京,恢復兩河。

我有舊弟兄屯聚飲馬川,且到哪裡消停幾日,整旅南還,去投宗留守,以佐中興,有何不可?」

又對凌振說:「救了關勝,先和戴宗到山寨裡去了。」

凌振道:「你幹的事出人意料之外,其實可敬!」楊林取剩下的炊餅肉羓點饑,直談到五更。

叫起家丁、車伕,坐了內眷,讓馬與王進騎了,取路前往。

行了半日,並無村店,盡皆飢餓。

後面塵頭起處,一簇兵馬到來。

卻是劉猊的遊兵,有三百多人馬,都是輕弓短箭,飛風趕來。

燕青忙叫把車子推入樹林躲避。

那先到的見了,叫道:「那知事的漢子,快把車上婦女獻來陪我們吃酒!」王進等大怒,各掣腰刀抵住。

馬上為頭的笑道:「你這十四五個人,怎經動手!」燕青早放一枝一弩一箭,射中面門,翻身落馬。

楊林又砍著一個馬胯,也顛下來,被王進一刀斷為兩段。

那三百兵馬一齊裹攏來。

正在危惡之際,忽有一隊人馬衝來,一個將官舞著雙鞭殺人,把那遊兵殺得落花流水,四散逃走了。

燕青看時,卻是呼延灼、樊瑞、戴宗。

燕青大喜,下馬相見,戴宗道:「李大哥唯恐路上難走,要我領三百兵來迎接,恰好在此相遇,幸喜不曾損傷。」

呼延灼見了王進道:「王將軍,你怎地也在此?」

王進道:「呼將軍,你同汪豹守楊劉村,怎放金兵渡河?各營俱敗,我領殘兵紮在野狐鋪,又被劉猊所破。

昨夜在古寺中會著燕大哥,同行到此。」

呼延灼道:「我被汪豹所陷,幾乎一性一命不保,有眾弟兄在飲馬川,只得暫住。」

又與燕青、凌振各敘契闊之情。

叫安了營,打中伙。

那遊兵死三十多人,收得十來個馬匹,同坐了到山寨。

李應等出來迎接,聚義廳一起見禮,送王進上坐,其餘次第坐下,各敘仰慕之意。

燕青打發車伕回去。

關恭人、二安人、小一姐自到後寨,李應一娘一子陪接不在話下,李應做慶賀筵席,關勝感激燕青不盡。

呼延灼道:「平日只曉得他巧慧,見機而作,不想有這副忠肝義膽,妙計入神。

我等只曉上前廝殺,哪裡及得來!」眾頭領各各讚歎,一連暢飲了三日酒。

卻說遊兵傷了三十餘人,去報劉猊,說被飲馬川賊人所殺,請兵去追不題。

且說那日東京這姓柳的,同金營官吃酒,失了木夾,忙到酒樓上尋覓,哪裡得見。

原來木夾照驗了就要繳進,當日失了,那官打了一百鞭,兩個承局都發充軍。

酒店裡也費了好些銀子。

齊王通事府查號,又多出兩號木夾來,方知關勝走了。

又有人見他上飲馬川。

劉豫大怒,正要發兵征剿,又報傷了遊兵,即刻遣劉猊到撻懶處請兵,備說飲馬川強人肆橫,不可不除。

撻懶道:「聞知是梁山泊餘一黨一,多有智勇的人在裡面,我還要招他。」

差勇將禿魯須皂雕旗一千去先撫後剿,劉猊領命而下。

畢車道:「小將前日在龍角岡被他所破,哥子曇化又遭他害,火燒了萬慶寺,此仇釘入骨髓。

願與張信為先鋒,領本部五千兵去掃平山寨。」

劉猊道:「你兩個先發,我同禿魯隨後。

只是要相機而行,撻懶元帥還要招他。」

畢豐領諾,即同張信浩浩蕩蕩殺到飲馬川,恨不得踏平山寨,洩恨報仇。

且說眾頭領在寨中飲酒,小嘍囉報上山來,說:「華豐與曇化報仇,同高雞泊張信領五千人馬到了,隨後劉猊領禿魯皂雕旗助戰。

頭領可速準備。」

李應與眾頭領商議何以禦敵,朱武道:「那高雞泊是隋唐時李密、程咬金屯聚的所在,聞得張信驍勇,又有金兵相助,不可輕敵。

我這裡先到山邊立了寨柵,設四隊遊兵往來接應,王進、關勝、呼延灼為正兵拒戰。

朱仝、樊瑞、呼延鈺、徐晟為遊兵接應,戴宗、燕青往來傳遞。」

分派已定,剛立得營寨,張信、畢豐已到。

兩陣對圓,三通鼓罷,張信、畢豐雙馬並出,手執兵器大叫:「賊寇快來納命!」李應、呼延灼、王進、關勝齊齊出馬。

畢豐又罵道:「梁山泊狂魂!殺我親兄。

今領大兵到此,快下馬來受縛!」李應喝道:「無知小寇!敢肆胡言!那禿驢一奸一婬一萬狀,自合天誅!你是我手裡敗將,半夜跳牆逃得命罷了,又來尋死!」畢豐大怒,把大桿刀砍來,李應挺鐵鋼槍接住,鬥了二十合,不分勝敗,張信忍不住,拍馬待三尖兩刃刀助陣,關勝把青龍偃月刀接戰,四匹馬兒轉燈兒相殺。

李應賣個破綻,拖搶便走,畢豐不捨,拍馬趕來。

李應帶著槍,暗掣飛刀,中了畢豐左臂,負痛回馬;李應又追來。

張信見畢豐敗陣,也要回馬。

關勝架住,不能脫身。

凌振在山頂見了,放起連聲號炮。

呼延鈺、徐晟、來仝、樊瑞四路裡殺來。

張信、畢車首尾不能救應,急退兵時,自相踐踏,早傷了一千多兵,退到萬慶寺火場上,卻好劉猊、禿魯已到。

畢豐說兵敗之事,劉猊道:「我曾吩咐不可造次,你恃勇輕進,挫了銳氣,且紮營在這裡。

撻懶元帥有令,原教先撫後剿,差員稗將去喚來投降。」

卻說眾頭領得勝回寨,商議道:「畢豐雖然敗去,劉猊必然就到,不可便上山去。」

正說間,探事的報來說:「齊太子差官在此。」

李應道:「此來為何?」

朱武道:「必然來作說客。

且看來意,隨口依允,不可便發怒。」

原來這種將是薊州營卒,搶病關索楊雄花紅緞匹,被拚命三郎石秀打倒的踢殺羊張保。

金兵到薊州,這廝糾集亡命,乘機劫奪,投順劉豫,署為裨將。

當下劉猊教他來作說客,張保氣昂昂走進,李應與他相見,道:「足下此來有何見諭?」

張保道:「奉齊太子令旨,請將軍去高擢爵位。」

李應道:「我等是宋朝鉅子,借飲馬川暫歇,與齊國並無干涉,何故說授爵授位?」

張保道:「大金應天順人,建立齊國,河北地方並屬所轄,這飲馬川亦在境內。

將軍恁般英雄,宜及時建立功名,今上不著天,下不依地,恐非長策。」

李應道:「且請足下暫留,與弟兄商議定了方好回復。」

便送上山著人看守。

李應集眾頭領計議,王進、關勝、呼延灼、朱仝一齊說道:「我等援朝廷官職,不幸兵敗,得遇眾好漢在此,同心協力,先攻破大名府,剿滅劉豫,恢復河北。

雖身青草野,亦所不辭!」朱武道:「各位將軍雖是忠心激發,但劉豫之勢方張,又有撻懶三萬大兵鎮守大名,豈可破得?先把劉猊、畢豐殺他片甲不留,守住山寨,侯宗留守消息,然後進兵。」

燕青道:「攻固不可,守亦甚難。

我等兵卒不過三千,終日征戰,必至疲敝,倘撻懶自領兵來,斷然支持不定,如今款住張保,劉猊定然發怒,自引兵來。

請將軍如此如此,必獲全勝。

然後收拾回南,去投宗留守,共佐中興,此為上策。」

眾頭領皆喜,依計而行。

果然劉猊在萬慶寺守了三日,不見張保回報,焦躁道:「這伙賊寇恁般可惡。」

喚華豐、張信為先鋒,自與禿魯為中軍,殺到飲馬川來。

戰場淨蕩蕩地,並無一人。

寨門緊關,隨你叫罵搦戰。

不見出來。

到第三日,天色未明,一聲炮響,擺成陣勢,眾好漢立馬陣前。

劉猊出陣,頭帶紫金冠,高拴兩條雉尾,身穿黃金鎖子甲,騎匹五花駿馬,手執方天畫戟,高喝道:「你們這草寇真不達理!我奉元帥撻懶之命,好意差官喚汝等來降,以免一死,怎羈留來使,尚自的執迷!」又見關勝在對陣,大怒道:「你這匹夫!自誇有忠義之心,怎假傳木夾,又逃來做賊!」關勝道:「一乳一臭小兒,輒敢大言!你父子受朝廷厚恩,不思報效,反悖逆稱尊!我今拿你碎一屍一萬段,先正典刑。」

舉青龍刀砍來,劉猊將畫戟相迎,不上三合,氣力不加,勒馬便回。

張信、畢豐雙馬並出,李應、呼延灼一同接往。

戰了三十多合。

畢豐終是左臂未痊,被呼延灼打著肩窩,翻身落馬。

張信撤了李應來救華豐,燕青在旗門影裡看得真切,一彎箭射中胸膛,也顛下馬來。

關勝、朱仝兩把刀一同砍下,不防在刀口上一磕,火光迸出。

張信、畢豐都逃回本陣。

呼延鈺、徐晟大喊殺入。

禿魯見不是頭,領了皂雕旗先走。

眾好漢一齊趕殺,劉猊棄甲丟盔而走,殺得一屍一橫遍野,血流成渠,又折了二千多兵,退到萬慶寺喘一息方定。

劉猊道:「不滅這班草寇,誓不回去!差人去討救兵來。

若容留在此,倒是心腹大患。」

傳令將士謹守,防備劫寨不題。

卻說眾好漢到黃昏時分,結束起來。

李應叫帶過張保,叱道:「你這廝好大膽,敢來做說客。

今晚借你這顆頭祭旗!」叫軍士梟了首級。

吃過晚飯,一齊起馬到萬慶寺,已是三更天氣,萬籟無聲,月光慘淡。

萬慶寺雖然燒了,四圍牆垣不倒,如城子一般,左邊靠一座山岡,右邊通著大路。

劉猊也怕劫寨,前後俱排木柵拒馬,望到裡面,打十來個火堆,那皂雕旗張了皮帳在中間睡,其餘兵將盡不卸甲,蹲身打盹。

更鼓分明,提鈴巡哨,卻也嚴緊。

李應分撥呼延灼、王進截住後門,朱仝、徐晟、呼延鈺守在右邊,自同關勝、樊瑞抵住前面,只候公孫勝作法。

聽得狂風忽起,飛砂走石,一聲號炮,那一帶松濤如千軍萬馬馳驟。

劉猊、張信、畢豐慌忙驚醒,雖然準備,當不得這一日征戰,力償神疲,立得起身,見寺前後火把通紅。

那禿魯與皂雕旗先自亂竄,要奪路而出。

前後多是強弓硬一弩一,兵馬如林,都被射轉。

正沒理會處,那寺基平地上天崩地裂,一片霹靂之一聲從底下發起,火光萬道,飛到半天,打得人馬盡成齏粉。

張信推倒右邊牆垣,蔽翼劉猊。

呼延灼一鞭正中張信腦袋,跌下馬,踹成肉泥。

畢豐和禿魯衝到前門,關勝一刀,禿魯閃遁,畢豐慌忙轉身,李應一槍挑於馬下,樊瑞加上一刀,襯了馬足。

皂雕旗盡皆燒死,單走禿魯、劉猊兩個。

焦頭爛額的兵不上四五十人,抱頭鼠竄而去。

這計是燕青用的:拘留張保,激怒劉猊,來攻山寨。

三日不出戰,使楊林、蔡慶、杜興、凌振去萬慶寺埋地雷,待他敗陣,不盡情追趕,重紮營寺基。

公孫勝在山頂祭起風來,凌振引著藥線,天雷與地雷同發,四面有兵圍住,教他哪裡走!自然一堆兒死在裡面。

有詩為證:

丞相南征漢鼎分,渡滬五月漲蠻雲。

火攻一樣同奇妙,一浪一子能燒籐甲軍。

李應等大獲全勝,回到寨中,燕青道:「雖然殺得劉猊只輪不返,必然去請撻懶大兵到來。

眾寡不敵,恐有失著。

不若乘此大勝之後,拔寨南還,去投宗留守,共建功業,完我弟兄們一生心事。」

眾頭領盡皆大喜,即撥呼延灼、楊林、樊瑞、呼延鈺、徐晟為前隊;李應、公孫勝、朱武、柴進、燕青、杜興為中軍,保護家眷輜重;關勝、王進、朱仝、蔡慶、凌振為斷後;戴宗往來通信。

共有三千多兵,五百匹馬,二百乘車子,裝載糧餉,放火燒了寨柵,即日起程。

一路關津見兵威整肅,不敢阻擋。

迤邐行到黃河渡口,見一個大營,刀槍密密。

此是金宋交界之處,金朝設兵防守。

河水滔滔,並無船隻可渡。

李應等也紮下寨柵,算計渡河。

正是:茫茫河水英雄淚,冉冉征雲戰氣悲。

不知怎地過河,且聽下回分解。

登雲山、飲馬川兩處,譬諸江漢分流。

此番大征戰,結飲馬川之局,以便併入登雲,如漢水入江,同歸於海,洵是巨觀。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水滸後傳
第一回 阮統制感舊梁山泊 張別駕激變石碣村第二回 毛孔目橫吞海貨 顧大嫂直斬豪家第三回 病尉遲閒住受餘殃 欒廷玉失機同入伙第四回 鬼臉兒寄書罹重禍 趙玉娥錯配遇多情第五回 老管營少妾殺命 補天雕舊僕株連第六回 飲馬川群英興舊業 虎峪寨鬥法辱黃冠第七回 李良嗣條陳因賜姓 鐵叫子避難暫更名第八回 燕子磯玉貌惹奇殃 寶帶橋金蘭逢故友第十回 墨吏貪贓賠錢縱獄 豪紳聚斂加利償民第十一回 駕長風群雄開霸業 射鯨魚一箭顯家傳第十二回 金鰲島興兵圖遠略 暹羅城危困乞和親第十三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 換良方相府藥佳人第十四回 安太醫遭讒先避跡 聞參謀高隱款名賢第十五回 大征戰耶律淳奔潰 小割裂左企弓獻詩第十六回 潯陽江悶和酒樓詩 柳塘灣快除雪舟恨第十七回 穆春血濺雙峰廟 扈成計敗三路兵第十八回 鎮三山遭冤入登雲 焦面鬼謀妻落枯井第十九回 啟兵端輕納平州城 逞神力奪轉唐猊甲第二十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圍 美髯公良朋解險厄第二十一回 撲天雕火燒萬慶寺 小旋風冤困滄州牢第二十二回 破滄州豪傑重逢 困汴京奷雄遠竄第二十三回 跨青騾英雄尋退步 演六甲兒戲陷神京第二十四回 換青衣二帝慘蒙塵 獻黃柑孤臣完大義第二十五回 野狐鋪正言折王進 大名府巧計救關勝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話新悉 大征戰松坡獲全勝第二十七回 渡黃河叛臣因授首 進鴆酒狹路巧相逢第二十八回 橫衝營良馬識故主 靖忠廟養卒奉英靈」第二十九回 還道村法斬郭道士 紫髯伯術護美髯公第三十回 陰陽設計鐵扇離殃 南北兩寨金髹義第三十一回 馬國主游春逢羽客 共丞相訪道遇番僧第三十二回 慶生辰龍舟觀競渡 篡寶位綺席進霞丹第三十三回 薩頭陀役鬼燒海船 混江龍誓志守孤城第三十四回 大復仇二凶同授首 權統攝傑士盡歸心第三十五回 日本國借兵生釁 青霓島煽亂興師第三十六回 振國威勝算平三島 建奇功異物貢遐方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詩驗金鰲島 宋高宗駕困牡蠣灘第三十八回 武行者敘舊六和塔 宿太慰敕封暹羅第三十九回 丹霞宮三真修靜業 金鑾殿四美結良緣第四十回 大聚會弟兄同宴樂 好結果君臣共賦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