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兒齊桓公兵定孤竹:其西為燕,其東南為齊魯。令支界於三國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兒齊桓公兵定孤竹

東周列國志

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兒齊桓公兵定孤竹

話說山戎乃北戎之一種,國於令支,亦曰離支。

其西為燕,其東南為齊魯。

令支界於三國之間,恃其地險兵強,不臣不貢,屢犯中國。

先時曾侵齊界,為鄭公子忽所敗。

至是聞齊侯圖伯,遂統戎兵萬騎,侵擾燕國,欲絕其通齊之路。

燕莊公抵敵不住,遣人走間道告急於齊。

齊桓公問於管仲,管仲對曰:「方今為患,南有楚,北有戎,西有狄。

此皆中國之憂,盟主之責也。

即其不病1燕,猶思膺2之。

況燕人被師3又求救乎?」

桓公乃率師救燕。

師過濟水,魯莊公迎之於魯濟。

桓公告以伐戎之事。

魯侯曰:「君剪4豺狼,以靖北方,敝邑均受其賜,豈惟燕人?寡人願索敝賦以從。」

桓公曰:「北方險遠之地,寡人不敢勞君玉趾5若遂有功,君之靈也。

不然,而借兵於君未晚。」

魯侯曰:「敬諾。」

桓公別了魯侯,望西北進發。

卻說令支子名密盧,蹂一躪燕境,已及二月;擄掠子女,不可勝計。

聞齊師大至,解圍而去。

桓公兵至薊門關,燕莊公出迎,謝齊侯遠救之勞。

管仲曰:「山戎得志而去,未經挫折,我兵若退,戎兵必然又來。

不如乘此伐之,以除一方之患可也。」

桓公曰:「善。」

燕莊公請率本國之兵為前隊。

桓公曰:「燕方經兵困,何忍復令衝鋒?君姑將後軍,為寡人聲勢足矣。」

燕莊公曰:「此去東八十里,國名無終,雖戎種,不附山戎。

可以招致,使為嚮導。」

桓公乃大出金帛,遣公孫隰朋召之。

無終子即遣大將虎兒斑,率領騎兵二千,前來助戰。

桓公復厚賞之,使為前隊。

約行將二百里,桓公見山路一逼一險,問於燕伯。

燕伯曰:「此地名葵茲,乃北戎出入之要路也。」

桓公與管仲商議,將輜重資糧,分其一半,屯聚於葵茲。

令士卒伐木築土為關,留鮑叔牙把守,委以轉運之事。

休兵三日,汰1下疲病,只用一精一壯,兼程而進。

卻說令支子密盧聞齊兵來伐,召其將速買計議。

速買曰:「彼兵遠來疲睏,乘其安營未定,突然沖之,可獲全勝。」

密盧與之三千騎。

速買傳下號令,四散埋伏於山谷之中,只等齊兵到來行一事。

虎兒斑前隊先到,速買只引百餘騎迎敵。

虎兒斑奮勇,手持長一柄一鐵瓜錘,望速買當頭便打。

速買大叫:「且慢來!」亦挺大桿刀相迎。

略斗數合,速買詐敗,引入林中。

一聲呼哨,山谷皆應,把虎兒斑之兵,截為二段。

虎兒斑死戰,馬復被傷,束手待縛。

恰遇齊侯大軍已到,王子成父大逞神威,殺散速買之兵,將虎兒斑救出。

速買大敗而去。

虎兒斑先領戎兵,多有損折,來見桓公,面有愧色。

桓公曰:「勝負常事,將軍勿以為意。」

乃以名馬賜之。

虎兒斑感謝不已。

大軍東進三十里,地名伏龍山,桓公和燕莊公結寨於山上。

王子成父、賓須無立二營於山下。

皆以大車聯絡為城,巡警甚嚴。

次日,令支子密盧親自帶領速買,引著騎兵萬餘,前來挑戰。

一連衝突數次,皆被車城隔住,不能得入。

延至午後,管仲在山頭望見戎兵漸漸稀少,皆下馬臥地,口中謾罵。

管仲撫虎兒斑之背曰:「將軍今日可雪恥也!」虎兒斑應諾。

車城開處,虎兒斑引本國人馬飛奔殺出。

隰朋曰:「恐戎兵有計。」

管仲曰:「吾已料之矣!」即命王子成父率一軍出左,賓須無率一軍出右,兩路接應,專殺伏兵。

原來山戎慣用埋伏之計,見齊兵堅壁不動,乃伏兵於谷中,故意下馬謾罵,以誘齊兵。

虎兒斑馬頭到處,戎兵皆棄馬而奔。

虎兒斑正欲追趕,聞大寨鳴金,即時勒馬而回。

密盧見虎兒斑不來追趕,一聲呼哨,招引谷中人馬,指望悉力來攻。

卻被王子成父和賓須無兩路兵到,殺得七零八落。

戎兵又大敗而回,乾折了許多馬匹。

速買獻計曰:「齊欲進兵,必由黃台山谷口而入。

吾將木石擂斷,外面多掘坑塹,以重兵守之,雖有百萬之眾,不能飛越也。

伏龍山二十餘里皆無水泉,必仰1汲於濡水。

若將濡流壩斷,彼軍中乏水飲,必亂,亂則必潰。

吾因潰而乘之,無有不勝。

一面再遣人求救於孤竹國,借兵助戰,此萬全之策也。」

密盧大喜,依計而行。

卻說管仲見戎兵退後,一連三日不見動靜,心下懷疑。

使諜者探聽。

回言:「黃台山大路已斷塞了!」管仲乃召虎兒斑問曰:「尚有別徑可入否?」

虎兒斑曰:「此去黃台山不過十五里,便可以直搗其國。

若要尋別徑,須從西南打大寬轉,由芝麻嶺抄出青山口,復轉東數里,方是令支巢一穴一。

但山高路險,車馬不便轉動耳。」

正商議間,牙將連摯稟道:「戎主斷吾汲道,軍中乏水,如何?」

虎兒斑曰:「芝麻嶺一派都是山路,非數日不到。

若無水攜載,亦自難往。」

桓公傳令,教軍士鑿山取水,先得水者重賞。

公孫隰朋進曰:「臣聞蟻一穴一居知水,當視蟻蛭處掘之。」

軍士各處搜尋,並無蟻蛭,又來稟覆。

隰朋曰:「蟻冬則就暖,居山之陽,夏則就涼,居山之陰。

今冬月,必於山之陽,不可亂掘。」

軍士如其言,果於山腰掘得水泉,其味清洌。

桓公曰:「隰朋可謂聖矣!」因號其泉曰聖泉,伏龍山改為龍泉山。

軍中得水,歡呼相慶。

密盧打聽得齊軍未嘗乏水,大駭曰:「中國豈有神助耶?」

速買曰:「齊兵雖然有水,然涉遠而來,糧必不繼。

吾堅守不戰,彼糧盡自然退矣。」

密盧從之。

管仲使賓須無假托轉回葵茲取糧,卻用虎兒斑領路,引一軍取芝麻嶺進發,以六日為期。

卻教牙將連摯,日往黃台山挑戰,以綴1密盧之兵,使之不疑。

如此六日,戎兵並不接戰。

管仲曰:「以日計之,賓將軍西路將達矣。

彼既不戰,我不可以坐守。」

乃使士卒各負一囊,實土其中,先使人駕空車二百乘前探,遇塹坑處,即以土囊填滿。

大軍直至谷口,發聲喊,齊將木石搬運而進。

密盧自以為無患,日與速買飲酒為樂。

忽聞齊軍殺入,連忙跨馬迎敵。

未及交鋒,戎兵報:「西路又有敵軍殺到!」速買知小路有失,無心戀戰,保著密盧望東南而走。

賓須無追趕數里,見山路崎嶇,戎人馳馬如飛,不及而還。

馬匹器仗,牛羊帳幕之類,遺棄無算,俱為齊有。

奪還燕國子女,不可勝計。

令支國人,從未見此兵威,無不簞食壺漿,迎降於馬首。

桓公一一撫一慰,吩咐不許殺戮降夷一人。

戎人一大悅。

桓公召降戎問曰:「汝主此去,當投何國?」

降戎曰:「我國與孤竹為鄰,素相親睦,近亦曾遣人乞師未到,此行必投孤竹也。」

桓公問孤竹強弱並路之遠近。

降戎曰:「孤竹乃東南大國,自商朝便有城郭。

從此去約百餘里,有溪名曰卑耳。

過溪便是孤竹界內。

但山路險峻難行耳。」

桓公曰:「孤竹一黨一山戎為暴,既在密邇,宜前討之。」

適鮑叔牙遣牙將高黑運乾糲1五十車到,桓公即留高黑軍前聽用。

於降戎中挑選一精一壯千人,付虎兒斑帳下,以補前損折之數。

休兵三日,然後起程。

再說密盧等行至孤竹,見其主答裡呵,哭倒在地,備言:「齊兵恃強,侵奪我國,意欲乞兵報仇。」

答裡呵曰:「俺這裡正欲起兵相助,因有小恙,遲這幾日,不意你吃了大虧。

此處有卑耳之溪,深不可渡。

俺這裡將竹筏盡行拘回港中,齊兵插翅亦飛不過。

俟他退兵之後,俺和你領兵殺去,恢復你的疆土,豈不穩便?」

大將黃花元帥曰:「恐彼造筏而渡,宜以兵守溪口,晝夜巡行,方保無事。」

答裡呵曰:「彼若造筏,吾豈不知?」

遂不聽黃花之言。

再說齊桓公大軍起程,行不十里,望見頑山連路,怪石嵯峨,草木蒙茸,竹箐塞路。

有詩為證:

盤盤曲曲接青雲,怪石嵯岈路不分。

任是胡兒須下馬,還愁石窟有山君。

管仲教取硫黃焰硝引火之物,撒入草樹之間,放起火來。

唚唚剝剝,燒得一片聲響。

真個草木無根,狐兔絕影,火光透天,五日夜不絕。

火熄之後,命鑿山開道,以便進車。

諸將稟稱:「山高且險,車行費力。」

管仲曰:「戎馬便於驅馳,惟車可以制之。」

乃制上山下山之歌,使軍人歌之。

《上山歌》曰:

山嵬嵬兮路盤盤,木濯濯兮頑石如欄。

雲薄薄兮日生寒,我驅車兮上巉岏。

鳳伯為馭兮俞兒一操一竿,如飛鳥兮生羽翰,跋彼山巔兮不為難。

《下山歌》曰:

上山難兮下山易,輪如環兮蹄如墜。

聲轔轔兮人吐氣,歷幾盤兮頃刻而平地。

搗彼戎廬兮消烽燧,勒勳孤竹兮億萬世。

人夫唱起歌來,你唱我和,輪轉如飛。

桓公與管仲隰朋等,登卑耳之巔,觀其上下之勢。

桓公歎曰:「寡人今日知人力可以歌取也。」

管仲對曰:「臣昔在檻車之時,恐魯人見追,亦作歌以教軍夫,樂而忘倦,遂有兼程之功。」

桓公曰:「其故何也?」

對曰:「凡人勞其形者疲其神,悅其神者忘其形。」

桓公曰:「仲父通達人情,一至於此!」於是催趲車徒,一齊進發。

行過了幾處山頭,又上一嶺,只見前面大小車輛,俱壅塞不進。

軍士稟稱:「兩邊天生石壁,中間一徑,止容單騎,不通車輛。」

桓公面有懼色,謂管仲曰:「此處倘有伏兵,吾必敗矣!」正在躊躇,忽見山凹裡走出一件東西來。

桓公睜眼看之,似人非人,似獸非獸,約長一尺有餘;朱衣玄冠,赤著兩腳,向桓公面前再三拱揖,如相迓1之狀。

然後以右手摳衣,竟向石壁中間疾馳而去。

桓公大驚,問管仲曰:「卿有所見乎?」

管仲曰:「臣無所見。」

桓公述其形狀。

管仲曰:「此正臣所制歌詞中『俞兒』者是也。」

桓公曰:「俞兒若何?」

管仲曰:「臣聞北方有登山之神,名曰『俞兒』,有霸王之主則出見。

君之所見,其殆是乎?拱揖相迓者,欲君往伐也。

摳衣者,示前有水也。

右手者,水右必深,教君以向左也。」

髯翁有詩論管仲識「俞兒」之事。

詩云:

《春秋》典籍數而知,仲父何從識「俞兒」?

豈有異人傳異事,張華《博物》總堪疑。

管仲又曰:「既有水阻,幸2石壁可守。

且屯軍山上,使人探明水勢,然後進兵。」

探水者去之良久,回報:「下山不五里,即卑耳溪,溪水大而且深,雖冬不竭。

原有竹筏以渡,今被戎主拘收矣。

右去水愈深,不啻丈餘。

若從左而行,約去三里,水面雖闊而淺,涉之沒不及膝。」

桓公撫掌曰:「俞兒之兆驗矣!」燕莊公曰:「卑耳溪不聞有淺處可涉,此殆神助君侯成功也!」桓公曰:「此去孤竹城,有路多少?」

燕莊公曰:「過溪東去,先一團一子山,次馬鞭山,又次雙子山;三山連絡,約三十里。

此乃商朝孤竹三君之墓。

過了三山,更二十五里,便是無棣城,即孤竹國君之都也。」

虎兒斑請率本部兵先涉。

管仲曰:「兵行一處,萬一遇敵,進退兩難,須分兩路而行。」

乃令軍人伐竹,以籐貫之,頃刻之間,成筏數百。

留下車輛,以為載筏,軍士牽之。

下了山頭,將軍馬分為兩隊;王子成父同高黑引著一軍,從右乘筏而渡為正兵,公子開方豎貂,隨著齊桓公親自接應;賓須無同虎兒斑引著一軍,從左涉水而渡為奇兵,管仲同連摯隨著燕莊公接應。

俱於一團一子山下取齊。

卻說答裡呵在無棣城中,不知齊兵去來消息。

差小番到溪中打聽,見滿溪俱是竹筏,兵馬紛紛而渡,慌忙報知城中。

答裡呵大驚,即令黃花元帥率兵五千拒敵。

密盧曰:「俺在此無功,願引速買為前部。」

黃花元帥曰:「屢敗之人,難與同事!」跨馬徑行。

答裡呵謂密盧曰:「西北一團一子山,乃東來要路,相煩賢君臣把守,就便接應;俺這裡隨後也到。」

密盧口雖應諾,卻怪黃花元帥輕薄了他,心中頗有不悅之意。

卻說黃花元帥兵未到溪口,便遇了高黑前隊。

兩下接住廝殺。

高黑戰黃花不過,卻待要走,王子成父已到。

黃花撇了高黑,便與王子成父廝殺。

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後面齊侯大軍俱到,公子開方在右,豎貂在左,一齊捲上。

黃花元帥心慌,棄軍而走。

五千人馬,被齊兵掩殺大半,餘者盡降。

黃花單騎奔逃,將近一團一子山,見兵馬如林,都打著齊、燕、無終三國旗號,乃是賓須無等涉水而渡,先據了一團一子山了。

黃花不敢過山,棄了馬匹,扮作樵采之人,從小路爬山得脫。

齊桓公大勝,進兵至一團一子山,與左路軍馬做一處列營,再議征進。

卻說密盧引軍剛到馬鞭山,前哨報道:「一團一子山已被齊兵所佔。」

只得就馬鞭山屯紮。

黃花元帥逃命至馬鞭山,認做自家軍馬,投入營中,卻是密盧。

密盧曰:「元帥屢勝之將,何以單身至此?」

黃花羞慚無極。

索酒食不得,與以炒麥一升,又索馬騎,與之漏蹄。

黃花大恨,回至無棣城,見答裡呵,請兵報仇。

答裡呵曰:「吾不聽元帥之言,以至如此!」黃花曰:「齊侯所恨,在於令支。

今日之計,惟有斬密盧君臣之首,獻於齊君,與之講和,可不戰而退。」

答裡呵曰:「密盧窮而歸我,何忍賣之?」

宰相兀律古進曰:「臣有一計,可以反敗為功。」

答裡呵問:「何計?」

兀律古曰:「國之北有地名曰旱海,又謂之迷谷,乃砂磧之地,一望無水草。

從來國人死者,棄之於此,白骨相望,白晝常見鬼。

又時時發冷風,風過處,人馬俱不能存立,中人一毛一發輒死。

又風沙刮起,咫尺不辨。

若誤入迷谷,谷路紆曲難認,急不能出。

兼有毒蛇猛獸之患。

誠得一人詐降,誘至彼地,不須廝殺,管取死亡八九。

吾等整頓軍馬,坐待其敝,豈非妙計?」

答裡呵曰:「齊兵安肯至彼乎?」

兀律古曰:「主公同宮眷暫伏陽山,令城中百姓,俱往山谷避兵,空其城市。

然後使降人告於齊侯,只說『吾主逃往砂磧借兵。」

彼必來追趕,墮吾計矣。」

黃花元帥欣然願往。

更與騎兵千人,依計而行。

黃花元帥在路思想:「不斬密盧之首,齊侯如何肯信?若使成功,主公亦必不加罪。」

遂至馬鞭山來見密盧。

卻說密盧正與齊兵相持未決,且喜黃花救兵來到,欣然出迎。

黃花出其不意,即於馬上斬密盧之首。

速買大怒,綽1刀上馬來斗黃花。

兩家軍兵,各助其主,自相擊鬥,互有殺傷。

速買料不能勝,單刀獨馬,逕奔虎兒斑營中投降。

虎兒斑不信,叱軍士縛而斬之。

可憐令支國君臣,只因侵擾中原,一朝俱死於非命,豈不哀哉!史官有詩云:

山有黃台水有濡,周圍百里令支居。

燕山囟2獲今何在?國滅身亡可歎吁!

黃花元帥並有密盧之眾,直奔齊軍,獻上密盧首級。

備言「國主傾國逃去砂磧,與外國借兵報仇。

臣勸之投降不聽。

今自斬密盧之首,投於帳下,乞收為小卒。

情願率本部兵馬為嚮導,追趕國主,以效微勞。」

桓公見了密盧首級,不由不信。

即用黃花為前部,引大軍進發。

直抵無棣,果是個空城,益信其言為不謬。

誠恐答裡呵去遠,止留燕莊公兵一支守城,其餘盡發,連夜追襲。

黃花請先行探路,桓公使高黑同之,大軍繼後。

已到砂磧,桓公催軍速進。

行了許久,不見黃花消息。

看看天晚,但見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慘霧,冷淒淒數群啼鬼,亂颯颯幾陣悲風。

寒氣一逼一人,一毛一骨俱悚;狂飆刮地,人馬俱驚;軍馬多有中惡而倒者。

時桓公與管仲並馬而行。

仲謂桓公曰:「臣久聞北方有旱海,是極厲害之處,恐此是也,不可前行。」

桓公急教傳令收軍,前後隊已自相失。

帶來火種,遇風即滅,吹之不燃。

管仲保著桓公,帶轉馬頭急走。

隨行軍士,各各敲金擊鼓,一來以屏陰氣,二來使各隊聞聲來集。

只見天昏地慘,東西南北,茫然不辨。

不知走了多少路,且喜風息霧散,空中現出半輪新月。

眾將聞金鼓之一聲,追隨而至,屯紮一處。

挨至天曉,計點眾將不缺,止不見隰朋一人。

其軍馬七斷八續,損折無數。

幸而隆冬閉蟄,毒蛇不出;軍聲喧鬧,猛獸潛藏;不然,真個不死帶傷,所存無幾矣。

管仲見山谷險惡,絕無人行,急教尋路出去。

奈東衝西撞,盤盤曲曲,全無出路。

桓公心下早已著忙。

管仲進曰:「臣聞老馬識途,無終與山戎連界,其馬多從漠北而來,可使虎兒斑擇老馬數頭,觀其所往而隨之,宜可得路也。」

桓公依其言,取老馬數匹,縱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髯翁有詩云:

蟻能知水馬知途,異類能將危困扶。

堪笑淺夫多自用,誰能捨己聽忠謨1?

再說黃花元帥引齊將高黑先行,逕走陽山一路。

高黑不見後隊大軍來到,教黃花暫住,等候一齊進發。

黃花只顧催趲。

高黑心疑。

勒馬不行,被黃花執之,來見孤竹主答裡呵。

黃花瞞過殺密盧之事,只說「密盧在馬鞭山兵敗被殺,臣用詐降之計,已誘齊侯大軍,陷於旱海。

又擒得齊將高黑在此,聽憑發落。」

答裡呵謂高黑曰:「汝若投降,吾當重用。」

高黑睜目大罵曰:「吾世受齊恩,安肯臣汝犬羊哉?」

又罵黃花:「汝誘吾至此,我一身死不足惜,吾主兵到,汝君臣國亡身死,只在早晚,教你悔之無及!」黃花大怒,拔劍親斬其首。

真忠臣也!答裡呵再整軍容,來奪無棣城。

燕莊公因兵少城空,不能固守,令人四面放火。

乘亂殺出,直退回一團一子山下寨。

再說齊桓公大軍出了迷谷,行不十里,遇見一枝軍馬。

使人探之,乃公孫隰朋也。

於是合兵一處,逕奔無棣城來。

一路看見百姓扶老攜幼,紛紛行走。

管仲使人問之,答曰:「孤竹主逐去燕兵,已回城中,吾等向避山谷,今亦歸井裡耳。」

管仲曰:「吾有計破之矣!」乃使虎兒斑選心腹軍士數人,假扮做城中百姓,隨著眾人,混入城中,只待夜半舉火為應。

虎兒斑依計去後,管仲使豎貂攻打南門,連摯攻打西門,公子開方攻打東門,只留北門與他做走路。

卻教王子成父和隰朋分作兩路,埋伏於北門之外,只等答裡呵出城,截住擒殺。

管仲與齊桓公離城十里下寨。

時答裡呵方救滅城中之火,招回百姓復業。

一面使黃花整頓兵馬,以備廝殺。

是夜黃昏時候,忽聞炮聲四舉,報言「齊兵已到,將城門圍住。」

黃花不意齊兵即至,大吃一驚,驅率軍民,登城守望。

延至半夜,城中四五路火起,黃花使人搜索放火之人。

虎兒斑率十餘人,逕至南門,將城門砍開,放豎貂軍馬入來。

黃花知事不濟,扶答裡呵上馬,覓路奔走。

聞北路無兵,乃開北門而去。

行不二里,但見火把縱橫,鼓聲震地,王子成父和隰朋兩路軍馬殺來。

開方、豎貂、虎兒斑得了城池,亦各統兵追襲。

黃花元帥死戰良久,力盡被殺。

答裡呵為王子成父所獲。

兀律古死於亂兵之中。

至天明,迎接桓公入城。

桓公數答裡呵助惡之罪,親斬其首,懸之北門,以警戎夷,安一撫百姓。

戎人言高黑不屈被殺之事,桓公十分歎息,即命錄其忠節,待回國再議恤典。

燕莊公聞齊侯兵勝入城,亦自一團一子山飛馬來會。

稱賀已畢,桓公曰:「寡人赴君之急,跋涉千里,幸而成功。

令支、孤竹,一朝殄滅,闢地五百里。

然寡人非能越國而有之也,請以益君之封1。」

燕莊公曰:「寡人借君之靈,得保宗社足矣,敢望益地?惟君建置之。」

桓公曰:「北陲僻遠,若更立夷種,必然復叛,君其勿辭。

東道已通,勉脩2先召公之業,貢獻於周,長為北藩,寡人與有榮施3矣。」

燕伯乃不敢辭。

桓公即無棣城大賞三軍,以無終國有助戰之功,命以小泉山下之田畀之。

虎兒斑拜謝先歸。

桓公休兵五日而行,再渡卑耳之溪,於石壁取下車輛,整頓停當,緩緩而行。

見令支一路荒煙餘燼,不覺慘然,謂燕伯曰:「戎主無道,殃及草木,不可不戒!」鮑叔牙自葵茲關來迎,桓公曰:「餉饋不乏,皆大夫之功也。」

又吩咐燕伯設戍葵茲關,遂將齊兵撤回。

燕伯送桓公出境,戀戀不捨,不覺送入齊界,去燕界五十餘里。

桓公曰:「自古諸侯相送,不出境外。

寡人不可無禮於燕君。」

乃割地至所送之處畀燕,以為謝過之意。

燕伯苦辭不允,只得受地而還。

在其地築城,名曰燕留,言留齊侯之德於燕也。

燕自此西北增地五百里,東增地五十餘里,始為北方大國。

諸侯因桓公救燕,又不貪其地,莫不畏齊之威,感齊之德。

史官有詩云:

千里提兵治犬羊,要將職貢達周王。

休言黷武非良策,尊攘須知定一匡。

桓公還至魯濟,魯莊公迎勞於水次,設饗稱賀。

桓公以莊公親厚,特分二戎鹵獲之半以贈魯。

莊公知管仲有采邑,名曰小比,在魯界首,乃發丁夫代為築城,以悅管仲之意。

時魯莊公三十二年,周惠王之十五年也。

是年秋八月,魯莊公薨,魯國大亂。

欲知魯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註解:

1病:害。

2膺:抵抗。

3師:軍隊;被師,被犯。

4剪:斬斷。

5趾:腳。

1汰:淘汰。

1仰:依靠。

1綴:輟,停止。

1糲:乾糧。

1迓:迎接。

2幸:幸虧。

1綽:抄取。

2囟:擄。

1謨:謀略。

1益君之封:增加你的封地。

2勉脩:盡力繼承。

3榮施:因施惠而感榮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東周列國志
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杜大夫化厲鳴冤第二回 褒人贖罪獻美女幽王烽火戲諸侯第三回 犬戎主大鬧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鄭莊公掘地見母第五回 寵虢公周鄭交質助衛逆魯宋興兵第六回 衛石碏大義滅親鄭莊公假命伐宋第七回 公孫閼爭車射考叔公子翬獻謅賊隱公第八回 立新君華督行賂敗戎兵鄭忽辭婚第九回 齊侯送文姜婚魯祝聃射周王中肩第十回 楚熊通僭號稱王鄭祭足被脅立庶第十一回 宋莊公貪賂搆兵鄭祭足殺婿逐主第十二回 衛宣公築台納媳高渠彌乘間易君第十三回 魯桓公夫婦如齊鄭子亹君臣為戮第十四回 衛侯朔抗王入國齊襄公出獵遇鬼第十五回 雍大夫計殺無知魯莊公乾時大戰第十六回 釋檻囚鮑叔薦仲戰長勺曹劌敗齊第十七回 宋國納賂誅長萬楚王杯酒虜息媯第十八回 曹沫手劍劫齊侯桓公舉火爵寧戚第十九回 擒傅瑕厲公復國殺子頹惠王反正第二十回 晉獻公違卜立驪姬楚成王平亂相子文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兒齊桓公兵定孤竹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兩定魯君齊皇子獨對委蛇第二十三回 衛懿公好鶴亡國齊桓公興兵伐楚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禮款楚大夫會葵邱義戴周天子第二十五回 智荀息假途滅虢窮百里飼牛拜相第二十六回 歌扊扅百里認妻獲陳寶穆公證夢第二十七回 驪姬巧計殺申生獻公臨終囑荀息第二十八回 裡克兩弒孤主穆公一平晉亂第二十九回 晉惠公大誅群臣管夷吾病榻論相第三十回 秦晉大戰龍門山穆姬登台要大赦第三十一回 晉惠公怒殺慶鄭介子推割股啖君第三十二回 晏蛾兒逾牆殉節群公子大鬧朝堂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齊納子昭楚人伏兵劫盟主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眾齊姜氏乘醉遣夫第三十五回 晉重耳周遊列國秦懷嬴重婚公子第三十六回 晉呂卻夜焚公宮秦穆公再平晉亂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綿上太叔帶怙寵入宮中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晉文公守信降原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晉文公伐衛破曹第四十回 先軫詭謀激子玉晉楚城濮大交兵第四十一回 連谷城子玉自殺踐土壇晉侯主盟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陽受覲衛元咺公館對獄第四十三回 智寧俞假鴆復衛老燭武縋城說秦第四十四回 叔詹據鼎抗晉侯弦高假命犒秦軍第四十五回 晉襄公墨縗敗秦先元帥免胄殉翟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宮中弒父秦穆公殽谷封屍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簫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將亂晉召士會壽余紿秦第四十九回 公子鮑厚施買國齊懿公竹池遇變第五十回 東門遂援立子倭趙宣子桃園強諫第五十一回 責趙盾董狐直筆誅斗椒絕纓大會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嘗黿構逆陳靈公袒服戲朝第五十三回 楚莊王納諫復陳晉景公出師救鄭第五十四回 荀林父縱屬亡師孟侏儒托優悟主第五十五回 華元登床劫子反老人結草亢杜回第五十六回 蕭夫人登台笑客逢丑父易服免君第五十七回 娶夏姬巫臣逃晉圍下宮程嬰匿孤第五十八回 說秦伯魏相迎醫報魏錡養叔獻藝第五十九回 寵胥童晉國火亂誅岸賈趙氏復興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軍肆敵逼陽城三將鬥力第六十一回 晉悼公駕楚會蕭魚孫林父因歌逐獻公第六十二回 諸侯同心圍齊國晉臣合計逐欒盈第六十三回 老祁奚力救羊舌小范鞅智劫魏舒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欒盈滅族且於門杞梁死戰第六十五回 弒齊光崔慶專權納衛衎寧喜擅政第六十六回 殺寧喜子鱄出奔戮崔杼慶封獨相第六十七回 盧蒲癸計逐慶封楚靈王大合諸侯第六十八回 賀虒祁師曠辨新聲散家財陳氏買齊國第六十九回 楚靈王挾詐滅陳蔡晏平仲巧辯服荊蠻第七十回 殺三兄楚平王即位劫齊魯晉昭公尋盟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楚平王娶媳逐世子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軀奔父難伍子胥微服過昭關第七十三回 伍員吹簫乞吳市專諸進炙刺王僚第七十四回 囊瓦懼謗誅無極要離貪名刺慶忌第七十五回 孫武子演陣斬美姬蔡昭侯納質乞吳師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棄郢西奔伍子胥掘墓鞭屍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退吳師楚昭王返國第七十八回 會夾谷孔子卻齊墮三都聞人伏法第八十回 夫差違諫釋越勾踐竭力事吳第八十一回 美人計吳宮寵西施言語科子貢說列國第八十二回 殺子胥夫差爭歃納蒯瞶子路結纓第八十三回 誅羋勝葉公定楚滅夫差越王稱霸第八十四回 智伯決水灌晉陽豫讓擊衣報襄子第八十五回 樂羊子怒餟中山羹西門豹喬送河伯婦第八十六回 吳起殺妻求將騶忌鼓琴取相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鞅變法辭鬼谷孫臏下山第八十八回 孫臏佯狂脫禍龐涓兵敗桂陵第八十九回 馬陵道萬弩射龐涓咸陽市五牛分商鞅第九十回 蘇秦合從相六國張儀被激往秦邦第九十一回 學讓國燕噲召兵偽獻地張儀欺楚第九十二回 賽舉鼎秦武王絕蒍莽赴會楚懷王陷秦第九十三回 趙主父餓死沙邱宮孟嘗君偷過函谷關第九十四回 馮諼彈鋏客孟嘗齊王糾兵伐桀宋第九十五回 說四國樂毅滅齊驅火牛田單破燕第九十六回 藺相如兩屈秦王馬服君單解韓國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計逃秦國假張祿延辱魏使第九十八回 質平原秦王索魏齊敗長平白起坑趙卒第九十九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郵呂不韋巧計歸異人第一百回 魯仲連不肯帝秦信陵君竊符救趙第一百一回 秦王滅周遷九鼎廉頗敗燕殺二將第一百二回 華陰道信陵敗蒙驁胡盧河龐煖斬劇辛第一百三回 李國舅爭權除黃歇樊於期傳檄討秦王第一百四回 甘羅童年取高位嫪毐偽腐亂秦宮第一百五回 茅焦解衣諫秦王李牧堅壁卻桓齮第一百六回 王敖反間殺李牧田光刎頸薦荊軻第一百七回 獻地圖荊軻鬧秦庭論兵法王翦代李信第一百八回 兼六國混一輿圖號始皇建立郡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