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第五回 寵虢公周鄭交質助衛逆魯宋興兵:公子呂曰:「斬草留根,逢春再發。』公孫滑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東周列國志》第五回 寵虢公周鄭交質助衛逆魯宋興兵

東周列國志

第五回 寵虢公周鄭交質助衛逆魯宋興兵

卻說鄭莊公聞公孫滑起兵前來侵伐,問計於群臣。

公子呂曰:「斬草留根,逢春再發。

』公孫滑逃死為幸,反興衛師。

此衛侯不知共叔襲鄭之罪,故起兵助滑,以救祖母為辭也。

依臣愚見,莫如修尺一之書,致於衛侯,說明其故,衛侯必一抽一兵回國。

滑勢既孤,可不戰而擒矣。」

公曰:「然。」

遂遣使致書於衛。

衛桓公得書,讀曰:

寤生再拜奉書,衛侯賢侯殿下:家門不幸,骨肉相殘,誠有愧於鄰國。

然封京賜土,非寡人之不友;恃一寵一作亂,實叔段之不恭。

寡人念先人世守為重,不得不除。

母姜氏,以溺一愛一叔段之故,內懷不安,避居穎城,寡人已自迎歸奉養。

今逆滑昧父之非,奔投大國。

賢侯不知其非義,師徒1下臨敝邑。

自反2並無得罪,惟賢侯同聲亂賊之誅,勿傷唇齒之誼。

敝邑幸甚!

衛桓公覽罷,大驚曰:「叔段不義,自取滅亡。

寡人為滑興師,實為助逆。」

遂遣使收回本國之兵。

使者未到,滑兵乘廩延無備,已攻下了。

鄭莊公大怒,命大夫高渠彌出車二百乘,來爭廩延。

時衛兵已撤回,公孫滑勢孤不敵,棄了廩延,仍奔衛國。

公子呂乘勝追逐,直抵衛郊。

衛桓公大集群臣,問戰守之計。

公子州吁進曰:「水來土掩,兵至將迎,又何疑焉?」

大夫石碏奏曰:「不可,不可!鄭兵之來,繇1我助滑為逆所致。

前鄭伯有書到,我不若以書答之,引咎謝罪。

不勞師徒,可卻鄭兵。」

衛侯曰:「卿言是也。」

即命石碏作書,致於鄭伯。

書曰:

完再拜上王卿士鄭賢侯殿下:寡人誤聽公孫滑之言,謂上國殺弟囚母,使孫侄無竄身之地,是以興師。

今讀來書,備知京城太叔之逆,悔不可言。

即日收回廩延之兵,倘蒙鑒察,當縛滑以獻,復修舊好。

惟賢侯圖之!

鄭莊公覽書曰:「衛既服罪,寡人又何求焉!」

卻說國母姜氏,聞莊公興師伐衛,恐公孫滑被殺,絕了太叔之後,遂向莊公哀求:「乞念先君武公遺體,存其一命!」莊公既礙姜氏之面,又度公孫滑孤立無援,不能有為。

乃回書衛侯,書中但言「奉教撤兵,言歸於好。

滑雖有罪,但逆弟止此一子,乞留上國,以延段祀。」

一面取回高渠彌之兵。

公孫滑老死於衛。

此是後話。

卻說周平王因鄭莊公久不在位,偶因虢公忌父來朝,言語相投,遂謂虢公曰:「鄭侯父子秉政有年,今久不供職,朕欲卿權理政務,卿不可辭。」

虢公叩首曰:「鄭伯不來,必國中有事故也。

臣若代之,鄭伯不惟怨臣,且將怨及王矣。

臣不敢奉命。」

再三謝辭,退歸本國。

原來鄭莊公身雖在國,留人於王都,打聽朝中之事,動息傳報。

今日平王欲分政於虢公,如何不知。

即日駕車如周,朝見已畢,奏曰:「臣荷聖恩,父子相繼秉政。

臣實不才,有忝1職位,願拜還卿士之爵,退就藩封,以守臣節。」

平王曰:「卿久不蒞任,朕心懸懸。

今見卿來,如魚得水,卿何故出此言耶?」

莊公又奏曰:「臣國中有逆弟之變,曠職日久。

今國事粗完,星夜趨朝。

聞道路相傳,謂吾王有委政虢公之意。

臣才萬分不及虢公,安敢一屍一位2,以獲罪於王乎?」

平王見莊公說及虢公之事,心慚面赤,勉強言曰:「朕別卿許久,亦知卿國中有事,欲使虢公權管數日,以候卿來。

虢公再三辭讓,朕已聽其還國矣。

卿又何疑焉?」

莊公又奏曰:「夫政者,王之政也,非臣一家之政也。

用人之一柄一,王自一操一之。

虢公才堪佐理,臣理當避位。

不然,群臣必以臣為貪於權勢,昧於進退。

惟王察之!」平王曰:「卿父子有大功於國,故相繼付以大政,四十餘年,君臣相得。

今卿有疑朕之心,朕何以自明!卿如必不見信,朕當命太子狐,為質於鄭,何如?」

莊公再拜辭曰:「從政罷政,乃臣下之職,焉有天子委質3於臣之禮?恐天下以臣為要君4,臣當萬死!」平王曰:「不然。

卿治國有方,朕欲使太子觀風於鄭,因以釋目下之疑。

卿若固辭,是罪朕也。」

莊公再三不敢受旨。

群臣奏曰:「依臣等公議,王不委質,無以釋鄭伯之疑;若獨委質,又使鄭伯乖臣子之義。

莫若君臣交質兩釋猜忌,方可全上下之恩。」

平王曰:「如此甚善!」莊公使人先取世子忽待質於周,然後謝恩。

周太子狐,亦如鄭為質。

史官評論周鄭交質之事,以為君臣之分,至此盡廢矣。

詩曰:

腹心手足本無私,一體相猜事可嗤。

交質分明同市賈,王綱從此遂陵夷!

自交質以後,鄭伯留周輔政,一向無事。

平王在位五十一年而崩。

鄭伯與周公黑肩同攝朝政。

使世子忽歸鄭,迎回太子狐來周嗣位。

太子狐痛父之死,未得侍疾含殮,哀痛過甚,到周而薨。

其子林嗣立,是為桓王。

眾諸侯俱來奔喪,並謁新天子。

虢公忌父先到,舉動皆合禮數,人人一愛一之。

桓王傷其父以質鄭身死,且見鄭伯久專朝政,心中疑懼,私與周公黑肩商議曰:「鄭伯曾質先太子於國,意必輕朕。

君臣之間,恐不相安。

虢公執事甚恭,朕欲畀之以政,卿意為為何如?」

周公黑肩奏曰:「鄭伯為人慘刻少恩,非忠順之臣也。

但我周東遷洛邑,晉鄭功勞甚大,今改元1之日,遽奪鄭政,付於他手,鄭伯憤怒,必有跋扈之舉,不可不慮。」

桓王曰:「朕不能坐而受制,朕意決矣。」

次日,桓王早朝,謂鄭伯曰:「卿乃先王之臣,朕不敢屈在班僚。

卿其自安。」

莊公奏曰:「臣久當謝政,今即拜辭。」

遂忿忿出朝。

謂人曰:「孺子負心,不足輔也!」即日駕車回國。

世子忽率領眾官員出郭迎接,問其歸國之故。

莊公將桓王不用之語,述了一遍,人人俱有不平之意。

大夫高渠彌進曰:「吾生兩世輔周,功勞甚大。

況前太子質於吾國,未嘗缺禮。

今捨吾主而用虢公,大不義也!何不興師打破周城,廢了今王,而別立賢胤。

天下諸侯,誰不畏鄭,方伯之業可成矣!」穎考叔曰:「不可!君臣之倫,比於母子。

主公不忍仇其母,何忍仇其君?但隱忍歲余,入周朝覲,周王必有悔心。

主公勿以一朝之忿,而傷先公死節之義。」

大夫祭足曰:「以臣愚見,二臣之言,當兼用之。

臣願帥兵直抵周疆,託言歲凶,就食溫、洛之間。

若周王遣使責讓,吾有辭矣。

如其無言,主公入朝未晚。」

莊公准奏,命祭足領了一枝軍馬,聽其便宜行一事。

祭足巡到溫、洛界首:說「本國歲凶乏食,向溫大夫求粟千鐘。」

溫大夫以未奉王命,不許。

祭足曰:「方今二麥正熟,盡可資食。

我自能取,何必求之!」遂遣士卒各備鐮刀,分頭將田中之麥,盡行割取,滿載而回。

祭足自領一精一兵,往來接應。

溫大夫知鄭兵強盛,不敢相爭。

祭足於界上休兵三月有餘,再巡至成周地方。

時秋七月中旬,見田中早稻已熟,吩咐軍士假扮作商人模樣,將車埋伏各村裡,三更時分,一齊用力將禾頭割下,五鼓取齊。

成周效外,稻禾一空。

比及守將知覺,點兵出城,鄭兵已去之遠矣。

兩處俱有文書到於洛京,奏聞桓王,說鄭兵盜割麥禾之事。

桓王大怒,便欲興兵問罪。

周公黑肩奏曰:「鄭祭足雖然盜取禾麥,乃邊庭小事,鄭伯未必得知。

以小忿而棄懿親,甚不可也。

若鄭伯心中不安,必然親來謝罪修好。」

桓王准奏,但命沿邊所在,加意堤防,勿容客兵入境。

其芟麥刈禾一事,並不計較。

鄭伯見周王全無責備之意,果然心懷不安,遂定入朝之議。

正欲起行,忽報齊國有使臣到來。

莊公接見之間,使臣致其君僖公之命,約鄭伯至石門相會。

莊公正欲與齊相結,遂赴石門之約。

二君相見,歃血訂盟,約為兄弟,有事相偕。

齊侯因問:「世子忽曾婚娶否?」

鄭伯對以「未曾」。

僖公曰:「吾有一愛一女,年雖未笄,頗有才慧。

倘不棄嫌,願為待年之婦。」

鄭莊公唯唯稱謝。

及返國之日,向世子忽言之。

忽對曰:「妻者齊也,故曰配偶。

今鄭小齊大,大小不倫,孩兒不敢仰攀。」

莊公曰:「請婚出於彼意,若與齊為甥舅,每事可以仰仗,吾兒何以辭之?」

忽又對曰:「丈夫志在自立,豈可仰仗於婚姻耶?」

莊主喜其有志,遂不強之。

後來齊使至鄭,聞鄭世子不願就婚,歸國奏知僖公。

僖公歎曰:「鄭世子可謂謙讓之至矣!吾女年幼,且俟異日再議可也。」

後人有詩嘲富室攀高,不如鄭忽辭婚之善。

詩曰:

婚姻門戶要相當,大小須當自酌量。

卻笑攀高庸俗子,拚財但買一巾方。

忽一日,鄭莊公正與群臣商議朝周之事,適有衛桓公訃音到來,莊公詰問來使,備知公子州吁弒君之事。

莊公頓足歎曰:「吾國行且被兵矣!」群臣問曰:「主公何以料之?」

莊公曰:「州吁素好弄兵,今既行篡逆,必以兵威逞志。

鄭、衛素有嫌隙,其試兵必先及鄭,宜預備之。」

且說衛州吁如何弒1君?原來衛莊公之夫人,乃齊東宮得臣之妹,名曰莊姜,貌美而無子。

次妃乃陳國之女,名曰厲媯,亦不生育。

厲媯之妹,名曰戴媯,隨姊嫁衛,生子曰完,曰晉。

莊姜一性一不嫉妒,育完為己子,又進宮女於莊公,莊公嬖倖之,生子州吁。

州吁一性一暴戾好武,喜於談兵。

莊公溺一愛一州吁,任其所為。

大夫石瑴嘗諫莊公曰:「臣聞一愛一子者,教以義方,弗納於邪。

夫一寵一過必驕,驕必生亂。

主公若欲傳位於吁,便當立為世子。

如其不然,當稍裁抑之,庶無驕奢一婬一佚之禍。」

莊公不聽。

石瑴之子石厚,與州吁交好,時嘗並車出獵,騷擾民居。

石瑴將厚鞭責五十,鎖禁空房,不許出入。

厚逾牆而出,遂住州吁府中,一飯必同,竟不回家。

石瑴無可奈何。

後主公薨,公子完嗣位,是為桓公。

桓公生一性一懦弱。

石瑴知其不能有為,告老在家,不與朝政。

州吁益無忌憚,日夜與石厚商量篡奪之計。

其時平王崩訃適至,桓王林新立,衛桓公欲如周弔賀。

石厚謂州吁曰:「大事可成矣!明日主公往周,公子可設餞於西門,預伏甲士五百於門外,酒至數巡,袖出短劍而刺之。

手下有不從者,即時斬首。

諸侯之位,唾手可得。」

州吁大悅。

預命石厚領壯士五百,埋伏西門之外。

州吁自駕車,迎桓公至於行館,早已排下筵席。

州吁躬身進酒曰:「兄侯遠行,薄酒奉餞。」

桓公曰:「又教賢弟費心。

我此行不過月餘便回,煩賢弟暫攝朝政,小心在意。」

州吁曰:「兄侯放心。」

酒至半巡,州吁起身滿斟金盞,進於桓公。

桓公一飲而盡,亦斟滿杯回敬州吁。

州吁雙手去接,詐為失手,墜盞於地,慌忙拾取,親自洗滌。

桓公不知其詐,命取盞更斟,欲再送州吁。

州吁乘此機會,急騰步閃至桓公背後,一抽一出短劍,從後刺之。

刃透於胸,即時傷重而薨。

時周桓王元年春三月戊申也。

從駕諸臣,素知州吁武力勝眾,石厚又引五百名甲士圍住鮑館,眾人自度氣力不加,只得降順。

以空車載一屍一殯殮,託言暴疾。

州吁遂代立為君。

拜石厚為上大夫。

桓公之弟晉,逃奔邢國去了。

史臣有詩歎衛莊公一寵一吁致亂。

詩云:

教子須知有義方,養成驕佚必生殃。

鄭莊克段天倫薄,猶勝桓侯束手亡。

州吁即位三日,聞外為沸沸揚揚,盡傳說弒兄之事。

乃召上大夫石厚商議曰:「欲立威鄰國,以脅制國人,問何國當伐?」

石厚奏:「鄰國俱無嫌隙。

惟鄭國昔年討公孫滑之亂,曾來攻伐。

先君莊公服罪求免,此乃吾國之恥。

主公若用兵,非鄭不可。」

州吁曰:「齊、鄭有石門之盟,二國結連為一黨一,衛若伐鄭,齊必救之,一衛豈能敵二國?」

石厚奏曰:「當今異姓之國,惟宋稱公為大。

同姓之國,惟魯稱叔父為尊。

主公欲伐鄭,必須遣使於宋,魯,求其出兵相助,併合陳、蔡之師,五國同事,何憂不勝?」

州吁曰:「陳、蔡小一柄一,素順周王。

鄭與周新隙,陳、蔡必知之,呼使伐鄭,不愁不來。

若宋、魯大邦,焉能強乎?」

石厚又奏曰:「主公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昔宋穆公受位於其兄宣公,穆公將死,思報兄之德,乃捨其子馮,而傳位於兄之子與夷。

馮怨父而嫉與夷,出奔於鄭。

鄭伯納之,常欲為馮起兵伐宋,奪取與夷之位。

今日勾連伐鄭,正中其懷。

若魯之國事,乃公子翬秉之。

翬兵權在手,覷魯君如無物。

如以重賂結公子翬,魯兵必動無疑矣。」

州吁大悅,即日遣使往魯、陳、蔡三處去訖,獨難使宋之人。

石厚薦一人姓寧,名翊,乃中牟人也。

「此人甚有口辨,可以遣之。」

州吁依言,命寧翊如宋請兵。

宋殤公問曰:「伐鄭何意?」

寧翊曰:「鄭伯無道,誅弟囚母。

公孫滑亡命敝邑,又不能容,興兵來討,先君畏其強力,腆顏謝服。

今寡君欲雪先君之恥,以大國同仇,是以借助。」

殤公曰:「寡人與鄭素無嫌隙,子曰同仇,得無過乎?」

寧翊曰:「請屏左右,翊得畢其說。」

殤公即麾去左右,側席問曰:「何以教之?」

寧翊曰:「君侯之位,受之誰乎?」

殤公曰:「傳之吾叔穆公也。」

寧翊曰:「父死子繼,古之常理。

穆公雖有堯、舜之心,奈公子馮每以失位為恨,身居鄰國,其心須臾未嘗忘宋也。

鄭納公子馮,其交已固,一旦擁馮興師,國人感穆公之恩,不忘其子,內外生變,君侯之位危矣!今日之舉,名曰伐鄭,實為群侯除心腹之患也。

君侯若主其事,敝邑悉起師徒,連魯、陳、蔡三國之兵,一齊效勞,鄭之滅亡可待矣!」宋殤公原有忌公子馮之心,這一席話,正投其意,遂許興師。

大司馬孔父嘉,乃殷湯王之後裔,為人正直無私。

聞殤公聽衛起兵,諫曰:「衛使不可聽也!若以鄭伯弒弟囚母為罪,則州吁弒兄篡位,獨非罪乎?願主公思之。」

殤公已許下寧翊,遂不聽孔父嘉之諫,刻日興師。

魯公子翬接了衛國重賂,不繇隱公作主,亦起重兵來會。

陳、蔡如期而至,自不必說。

宋公爵尊,推為盟主。

衛石厚為先鋒,州吁自引兵打後,多繼糧草,犒勞四國之兵。

五國共甲車一千三百乘,將鄭東門圍得水洩不通。

鄭莊公問計於群臣,言戰言和,紛紛不一。

莊公笑曰:「諸君皆非良策也。

州吁新行篡逆,未得民心,故託言舊怨,借兵四國,欲立威以壓眾耳。

魯公子翬貪衛之賂,事不繇君,陳、蔡與鄭無仇,皆無必戰之意。

只有宋國忌公子馮在鄭,實心協助。

吾將公子馮出居長葛,宋兵必移。

再令子封引徒兵五百,出東門單搦衛戰,詐敗而走。

州吁有戰勝之名,其志已得,國事未定,豈能久留軍中,其歸必速。

吾聞衛大夫石碏,大有忠心,不久衛將有內變。

州吁自顧不暇,安能害我乎?」

乃使大夫瑕叔盈引兵一枝,護送公子馮往長葛去訖。

莊公使人於宋曰:「公子馮逃死敝邑,敝邑不忍加誅。

今令伏罪於長葛,惟君自圖之。」

宋殤公果然移兵去圍長葛。

蔡、陳、魯三國之兵,見宋兵移動,俱有返旆1之意。

忽報公子呂出東門單搦衛戰,三國登壁壘上袖手觀之。

卻說石厚引兵與公子呂交鋒,未及數合,公子呂倒拖畫戟而走。

石厚追至東門,門內接應入去。

石厚將東門外禾稻盡行芟刈2,以勞軍士,傳令班師。

州吁曰:「未見大勝,如何便回?」

石厚屏去左右,說出班師之故。

州吁大悅。

畢竟石厚所說甚話,且看下回分解。

註解:

1徒:步兵。

師徒:軍隊。

2反:反省。

自反:自我反省。

1繇:由,自從。

1忝:有愧於。

2一屍一位:在其位而不盡其職。

3質:人質。

保證人。

交質,互派人質。

4要君:要挾君主。

1改元:更改年號。

1弒:臣殺君,子殺父,專用弒,不用殺。

1旆:旗。

返旆,退兵。

2芟刈:用鐮刀收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東周列國志
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杜大夫化厲鳴冤第二回 褒人贖罪獻美女幽王烽火戲諸侯第三回 犬戎主大鬧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鄭莊公掘地見母第五回 寵虢公周鄭交質助衛逆魯宋興兵第六回 衛石碏大義滅親鄭莊公假命伐宋第七回 公孫閼爭車射考叔公子翬獻謅賊隱公第八回 立新君華督行賂敗戎兵鄭忽辭婚第九回 齊侯送文姜婚魯祝聃射周王中肩第十回 楚熊通僭號稱王鄭祭足被脅立庶第十一回 宋莊公貪賂搆兵鄭祭足殺婿逐主第十二回 衛宣公築台納媳高渠彌乘間易君第十三回 魯桓公夫婦如齊鄭子亹君臣為戮第十四回 衛侯朔抗王入國齊襄公出獵遇鬼第十五回 雍大夫計殺無知魯莊公乾時大戰第十六回 釋檻囚鮑叔薦仲戰長勺曹劌敗齊第十七回 宋國納賂誅長萬楚王杯酒虜息媯第十八回 曹沫手劍劫齊侯桓公舉火爵寧戚第十九回 擒傅瑕厲公復國殺子頹惠王反正第二十回 晉獻公違卜立驪姬楚成王平亂相子文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兒齊桓公兵定孤竹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兩定魯君齊皇子獨對委蛇第二十三回 衛懿公好鶴亡國齊桓公興兵伐楚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禮款楚大夫會葵邱義戴周天子第二十五回 智荀息假途滅虢窮百里飼牛拜相第二十六回 歌扊扅百里認妻獲陳寶穆公證夢第二十七回 驪姬巧計殺申生獻公臨終囑荀息第二十八回 裡克兩弒孤主穆公一平晉亂第二十九回 晉惠公大誅群臣管夷吾病榻論相第三十回 秦晉大戰龍門山穆姬登台要大赦第三十一回 晉惠公怒殺慶鄭介子推割股啖君第三十二回 晏蛾兒逾牆殉節群公子大鬧朝堂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齊納子昭楚人伏兵劫盟主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眾齊姜氏乘醉遣夫第三十五回 晉重耳周遊列國秦懷嬴重婚公子第三十六回 晉呂卻夜焚公宮秦穆公再平晉亂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綿上太叔帶怙寵入宮中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晉文公守信降原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晉文公伐衛破曹第四十回 先軫詭謀激子玉晉楚城濮大交兵第四十一回 連谷城子玉自殺踐土壇晉侯主盟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陽受覲衛元咺公館對獄第四十三回 智寧俞假鴆復衛老燭武縋城說秦第四十四回 叔詹據鼎抗晉侯弦高假命犒秦軍第四十五回 晉襄公墨縗敗秦先元帥免胄殉翟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宮中弒父秦穆公殽谷封屍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簫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將亂晉召士會壽余紿秦第四十九回 公子鮑厚施買國齊懿公竹池遇變第五十回 東門遂援立子倭趙宣子桃園強諫第五十一回 責趙盾董狐直筆誅斗椒絕纓大會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嘗黿構逆陳靈公袒服戲朝第五十三回 楚莊王納諫復陳晉景公出師救鄭第五十四回 荀林父縱屬亡師孟侏儒托優悟主第五十五回 華元登床劫子反老人結草亢杜回第五十六回 蕭夫人登台笑客逢丑父易服免君第五十七回 娶夏姬巫臣逃晉圍下宮程嬰匿孤第五十八回 說秦伯魏相迎醫報魏錡養叔獻藝第五十九回 寵胥童晉國火亂誅岸賈趙氏復興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軍肆敵逼陽城三將鬥力第六十一回 晉悼公駕楚會蕭魚孫林父因歌逐獻公第六十二回 諸侯同心圍齊國晉臣合計逐欒盈第六十三回 老祁奚力救羊舌小范鞅智劫魏舒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欒盈滅族且於門杞梁死戰第六十五回 弒齊光崔慶專權納衛衎寧喜擅政第六十六回 殺寧喜子鱄出奔戮崔杼慶封獨相第六十七回 盧蒲癸計逐慶封楚靈王大合諸侯第六十八回 賀虒祁師曠辨新聲散家財陳氏買齊國第六十九回 楚靈王挾詐滅陳蔡晏平仲巧辯服荊蠻第七十回 殺三兄楚平王即位劫齊魯晉昭公尋盟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楚平王娶媳逐世子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軀奔父難伍子胥微服過昭關第七十三回 伍員吹簫乞吳市專諸進炙刺王僚第七十四回 囊瓦懼謗誅無極要離貪名刺慶忌第七十五回 孫武子演陣斬美姬蔡昭侯納質乞吳師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棄郢西奔伍子胥掘墓鞭屍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退吳師楚昭王返國第七十八回 會夾谷孔子卻齊墮三都聞人伏法第八十回 夫差違諫釋越勾踐竭力事吳第八十一回 美人計吳宮寵西施言語科子貢說列國第八十二回 殺子胥夫差爭歃納蒯瞶子路結纓第八十三回 誅羋勝葉公定楚滅夫差越王稱霸第八十四回 智伯決水灌晉陽豫讓擊衣報襄子第八十五回 樂羊子怒餟中山羹西門豹喬送河伯婦第八十六回 吳起殺妻求將騶忌鼓琴取相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鞅變法辭鬼谷孫臏下山第八十八回 孫臏佯狂脫禍龐涓兵敗桂陵第八十九回 馬陵道萬弩射龐涓咸陽市五牛分商鞅第九十回 蘇秦合從相六國張儀被激往秦邦第九十一回 學讓國燕噲召兵偽獻地張儀欺楚第九十二回 賽舉鼎秦武王絕蒍莽赴會楚懷王陷秦第九十三回 趙主父餓死沙邱宮孟嘗君偷過函谷關第九十四回 馮諼彈鋏客孟嘗齊王糾兵伐桀宋第九十五回 說四國樂毅滅齊驅火牛田單破燕第九十六回 藺相如兩屈秦王馬服君單解韓國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計逃秦國假張祿延辱魏使第九十八回 質平原秦王索魏齊敗長平白起坑趙卒第九十九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郵呂不韋巧計歸異人第一百回 魯仲連不肯帝秦信陵君竊符救趙第一百一回 秦王滅周遷九鼎廉頗敗燕殺二將第一百二回 華陰道信陵敗蒙驁胡盧河龐煖斬劇辛第一百三回 李國舅爭權除黃歇樊於期傳檄討秦王第一百四回 甘羅童年取高位嫪毐偽腐亂秦宮第一百五回 茅焦解衣諫秦王李牧堅壁卻桓齮第一百六回 王敖反間殺李牧田光刎頸薦荊軻第一百七回 獻地圖荊軻鬧秦庭論兵法王翦代李信第一百八回 兼六國混一輿圖號始皇建立郡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