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一回 學讓國燕噲召兵偽獻地張儀欺楚:關吏送與秦惠文王觀之,惠文王大驚,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一回 學讓國燕噲召兵偽獻地張儀欺楚

東周列國志

第九十一回 學讓國燕噲召兵偽獻地張儀欺楚

話說蘇秦既「合從」六國,遂將從約寫一通,投於秦關。

關吏送與秦惠文王觀之,惠文王大驚,謂相國公孫衍曰:「若六國為一,寡人之進取無望矣!必須畫一計散其從約,方可圖大事。」

公孫衍曰:「言從約者,趙也。

大王興師伐趙,視其先救趙者,即移兵伐之。

如是,則諸侯懼而從約可散矣。」

時張儀在座,意不欲伐趙,以負蘇秦之德。

乃進曰:「六國新合,其勢未可猝1離也。

秦如伐趙,則韓軍宜陽,楚軍武關,魏軍河外,齊涉清河,燕悉銳師以助戰。

秦師拒斗不暇,何暇他移哉?夫近秦之國無如魏,而燕在北最遠。

大王誠遣使以重賂求成於魏,以疑各國之心,而與燕太子結婚。

如此,則從約自解矣。」

惠文王稱善,乃許魏還襄陵等七城以講和。

魏亦使人報秦之聘,復以女許配秦太子。

趙王聞之,召蘇秦責之曰:「子倡為從約,六國和親,相與擯秦,今未逾年,而魏、燕二國皆與秦通,從約之不足恃明矣」。

倘秦兵猝然加趙,尚可望二國之救乎?」

蘇秦惶恐謝曰:「臣請為大王出使燕國,必有以報魏也。」

秦乃去趙適燕,燕易王以為相國。

時易王新即位,齊宣王乘喪伐之,取十城。

易王謂蘇秦曰:「始先君以國聽子,六國和親。

今先君之骨未寒,而齊兵壓境,取我十城,如洹水之誓何?」

蘇秦曰:「臣請為大王使齊,奉十城以還燕。」

燕易王許之。

蘇秦見齊宣王曰:「燕王者,大王之同盟,而秦王之一愛一婿也。

大王利其十城,不惟燕怨齊,秦亦怨齊矣。

得十城而結二怨,非計也。

大王聽臣計,不如歸燕之十城,以結燕、秦之歡。

齊得燕秦,於以號召天下不難矣。」

宣王大悅,乃以十城還燕。

易王之母文夫人,素慕蘇秦之才,使左右召秦入宮,因與私通。

易王知之而不言。

秦懼,乃結好於燕相國子之,與聯兒女之姻。

又使其弟蘇代、蘇厲與子之結為兄弟,欲以自固。

燕夫人屢召蘇秦,秦益懼,不敢往。

乃說易王曰:「燕、齊之勢,終當相並。

臣願為大王行反間於齊。」

易王曰:「反間如何?」

秦對曰:「臣偽為得罪於燕,而出奔齊國,齊王必重用臣。

臣因敗齊之政,以為燕地。」

易王許之,乃收秦相印,秦遂奔齊。

齊宣王重其名,以為客卿。

秦因說宣王以田獵、鐘鼓之樂。

宣王好貨1,因使厚其賦斂;宣王好色,因使妙選爆女;欲俟齊亂,而使燕乘之。

宣王全然不悟,相國田嬰,客卿孟軻極諫,皆不聽。

宣王薨,子湣王地立。

初年頗勤國政,娶秦女為王后,封田嬰為薛公,號靖郭君,蘇秦客卿,用事如故。

話分兩頭。

再說張儀聞蘇秦去趙,知從約將解,不與魏襄陵七邑之地。

魏襄王怒,使人索地於秦。

秦惠王使公子華為大將,張儀副之,帥師伐魏,攻下蒲陽。

儀請於秦王,復以蒲陽還魏。

又使公子繇質於魏,與之結好。

張儀送之。

魏襄王深感秦王之意。

張儀因說曰:「秦王通魏甚厚,得城不取,又納質焉。

魏不可無禮於秦,宜謀所以謝之。」

襄王曰:「何以為謝?」

張儀曰:「土地之外,非秦所欲也。

大王割地以謝秦,秦之一愛一魏必深。

若秦、魏合兵以圖諸侯,大王之取償於他國者,必十倍於今之所獻也。」

襄王惑其言。

乃獻少梁之地以謝秦,又不敢受質。

秦王大悅。

因罷公孫衍,用張儀為相。

時楚威王已薨,子熊槐立,是為懷王。

張儀乃遣人致書懷王,迎其妻子,且言昔日盜璧之冤。

楚懷王面責昭陽曰「張儀賢士,子何不進於先君,而迫之使為秦用也?」

昭陽嘿然甚愧,歸家發病死。

懷王懼張儀用秦;復申蘇秦「合從」之約,結連諸侯。

而蘇秦已得罪於燕,去燕奔齊。

張儀乃見秦王,辭相印,自請往魏。

惠文王曰:「君捨秦往魏何意?」

儀對曰:「六國溺於蘇秦之說,未能即解。

臣若得魏一柄一,請令魏先事秦,以為諸侯之倡。」

惠文王許之。

儀遂投魏,魏襄王果用為相國。

儀因說曰:「大梁南鄰楚,北鄰趙,東鄰齊,西鄰韓,而天山川之險可恃,此四分五裂之道也。

故非事秦,國不得安」魏襄王計未定。

張儀陰使人招秦伐魏,大敗魏師,取曲沃,髯翁有詩云:

仕齊卻為燕幫去,相魏翻因秦國來。

雖則從橫分兩路,一般反覆小人才。

襄王怒,益不肯事秦,謀為「合從」,仍推楚懷王為「從約長」。

於是蘇秦益重於齊。

時齊相國田嬰病卒,子田文嗣為薛公,號為孟嘗君。

田嬰有子四十餘人,田文乃賤妾之子,以五月五日生。

初生時,田嬰戒其妾棄之勿育。

妾不忍棄,乃私育之。

既長五歲,妾乃引見田嬰。

嬰怒其違命。

文頓首曰:「父所以見棄者何故?」

嬰曰:「世人相傳五月五日為凶日,生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於父母。」

文對曰:「人生受命於天,豈受命於戶耶?若必受命於戶,何不增而高之?」

嬰不能答,然暗暗稱奇。

及文長十餘歲,便能接應賓客,賓客皆樂與之遊,為之延譽。

諸侯使者至齊,皆求見田文。

於是田嬰以文為賢,立為適子,遂繼薛公之爵,號孟嘗君,孟嘗君既嗣位,大築館舍,以招天下之士。

凡士來投者,不問賢愚,無不收留。

天下亡人1有罪者皆歸之。

孟嘗君雖貴,具飲食與諸客同。

一日,待客夜食,有人蔽其火光。

客疑飯有二等,投箸2辭去。

田文起坐,自持飯比之,果然無二。

客歎曰:「以孟嘗君待士如此,而吾過疑之,吾真小人矣!尚何面目立其門下?」

乃引刀自剄而死。

孟嘗君哭臨其喪甚哀,眾客無不感動。

歸者益眾,食客嘗滿數千人。

諸侯聞孟嘗君之賢,且多賓客,皆尊重齊,相戒不敢犯其境。

正是:

虎豹踞山群獸遠,蛟龍在水怪魚藏。

堂中有客三千輩,天下人人畏孟嘗。

再說張儀相魏三年,而魏襄王薨,子哀王立。

楚懷王遣使弔喪,因徵兵伐秦,哀王許之。

朝宣惠王、趙武靈王、燕王哈皆樂於從兵。

楚使者至齊,齊湣王集群臣問計。

左右皆曰:「秦甥舅之親,未有仇隙,不可伐。」

蘇秦主「合從」之約,堅執以為可伐。

孟嘗君獨曰:「言可伐與不可伐,皆非也。

伐則結秦之仇,不伐則觸五國之怒。

以臣愚計,莫如發兵而緩其行,兵發則不與五國為異同,行緩則可觀望為進退。」

湣王以為然。

即使孟嘗君帥兵二萬以往。

孟嘗君方出齊郊,遽稱病延醫療治,一路耽擱不行。

卻說朝、趙、魏、燕四王,與楚懷王相會於函谷關外,刻期進攻。

懷王雖為「從約長」,那四王各將其軍,不相統一。

秦守將樗裡疾大開關門,陳兵索戰,五國互相推諉,莫敢先發。

相持數日,樗裡疾出奇兵,絕楚餉道,楚兵乏食,兵士皆嘩。

樗裡疾乘機襲之,楚兵敗走。

於是四國皆還。

孟嘗君未至秦境,而五國之師已撤矣。

此乃孟嘗君之巧計也。

孟嘗君回齊,齊湣王歎曰:「幾誤聽蘇秦之計!」乃贈孟嘗君黃金百斤,為食客費,益一愛一重之。

蘇秦自愧以為不及。

楚懷王恐齊、秦交一合,乃遣使厚結於孟嘗君,與齊申盟結好,兩國聘使往來不絕。

自齊宣王之世,蘇秦專貴一寵一用,左右貴戚,多有護者。

及湣王時,秦一寵一未衰。

今日湣王不用蘇秦之計,卻依了孟嘗君,果然伐秦失利。

孟嘗君受多金之賞,左右遂疑湣王已不喜蘇秦矣,乃募壯士,懷利匕首,刺蘇秦下朝。

匕首入秦腹,秦以手按腹而走,訴於湣王。

湣王命擒賊,賊已逸去不可得。

蘇秦曰:「臣死之後,願大王斬臣之頭,號令於市曰:『蘇秦為燕行反間於齊,今幸誅死,有人知其陰事來告者,賞以千金。

』如是,則賊可得也。」

言訖,拔去匕首,血流滿地而死。

湣王依其言,號令蘇秦之頭於齊市中。

須臾,有人過其頭下,見賞格,自誇於人曰:「殺秦者,我也!」市吏因執之以見湣王,王令司寇以嚴刑鞫之,盡得主使之人,誅滅凡數家。

史官論蘇秦雖身死,猶能用計自報其仇,可為智矣!而身不免見刺,豈非反覆不忠之報乎?蘇秦死後,其賓客往往洩蘇秦之謀,言:「秦為燕而仕齊。」

湣王始悟秦之詐,自是與燕有隙,欲使孟嘗君將兵伐燕。

蘇代說燕王,納質子以和齊。

燕王從之,使蘇厲引質子來見湣王。

湣王恨蘇秦不已,欲囚蘇厲。

蘇厲呼曰:「燕王欲以國依秦,臣之兄弟陳大王之威德,以為事秦不如事齊,故使臣納質請平。

大王奈何疑死者之心,而加生者之罪乎?」

湣王說,乃厚待蘇厲。

厲遂委質為齊大夫。

蘇代留仕燕國。

史官有《蘇秦贊》曰:

季子周人,師事鬼谷;揣摩既就,《陰符》伏讀。

合從離橫,佩印者六;晚節不終,燕齊反覆。

再說張儀見六國伐秦無成,心中暗喜,及聞蘇秦已死,乃大喜曰:「今日乃吾吐舌之時矣。」

遂乘間說魏哀王曰:「以秦之強,御五國而有餘,此其不可抗明矣。

本倡『合從』之議者蘇秦,而秦且不保其身,況能保人國乎?夫親兄弟共父母者,或因錢財爭鬥不休,況異國哉?大王猶執蘇秦之議,不肯事秦,倘列國有先事秦者,合兵攻魏,魏其危矣。」

哀王曰:「寡人願從相國事秦,誠恐秦不見納,奈何?」

張儀曰:「臣請為大王謝罪於秦,以結兩國之好。」

哀王乃飾車從,遣張儀入秦求和。

於是秦、魏通好。

張儀遂留秦,仍為秦相。

再說燕相國之身長八尺,腰大十圍,肌肥肉重,面闊口方。

手綽1飛禽,走及奔馬。

自燕易王時,已執國一柄一。

及燕王噲嗣位,荒於酒色,但貪逸樂,不肯臨朝聽政,子之遂有篡燕之意。

蘇代、蘇厲與子之相厚,每對諸侯使者,揚其賢名。

燕王噲使蘇代如齊,問候質子,事畢歸燕。

燕王噲問曰:「聞齊有孟嘗君,天下之大賢也,齊王有此賢臣,遂可以霸天下乎?」

代對曰:「不能。」

噲問曰:「何故不能?代對曰:「知孟嘗君之賢,而任之不專,安能成霸?」

噲曰:「寡人獨不得孟嘗君為臣耳,何難專任哉!」蘇代曰:「今相國子之,明習政事,是即燕之孟嘗君也。」

噲乃使子之專決國事。

忽一日,噲問於大夫鹿一毛一壽曰:「古之人君多矣,何以獨稱堯舜?」

鹿一毛一壽亦是子之之一黨一,遂對曰:「堯舜所以稱聖者,以堯能讓天下下於舜,舜能讓天於禹也。」

噲曰:「然則禹何為獨傳於子?」

鹿一毛一壽曰:「禹亦嘗讓於天下益,但使代理政事,而未嘗廢其太子。

故禹崩之後,太子啟竟奪益之天下。

至今論者謂禹德衰,不及堯舜,以此之故。」

燕王曰:「寡人欲以國讓於子之,事可行否?」

鹿一毛一壽曰:「王如行之,與堯舜何以異哉?」

噲遂大集群臣,廢太子平,而禪國於子之。

子之佯為謙遜,至於再三,然後敢受。

乃郊天祭地,服袞冕,執圭,南面稱王,略無慚色。

噲反北面列於臣位,出就別宮居住。

蘇代、鹿一毛一壽俱拜上卿。

將軍市被心中不忿,乃帥本部軍士,往攻子之,百姓亦多從之。

兩下連戰十餘日,殺傷數萬人,市被終不勝,為子之所殺。

鹿一毛一壽言於子之曰:「市被所以作亂者,以故太子平在也。」

子之因欲收太子平。

太傅郭隗與平微服共逃於無終山避難。

平之庶弟公子職,出奔朝國。

國人無不怨憤。

齊湣王聞燕亂,乃使匡章為大將,率兵十萬,從渤海進兵。

燕人恨子之入骨,皆簞食壺漿,以迎齊師,無有持寸兵拒戰者。

匡章出兵,凡五十日,兵不留行,直達燕都,百姓開門納之。

子之之一黨一,見齊兵眾盛,長驅而入,亦皆聳懼奔竄。

子之自恃其勇,與鹿一毛一壽率兵拒戰於大衢。

兵士漸散,鹿一毛一壽戰死,子之身負重傷,猶格殺百餘人,力竭被擒。

燕工噲自縊於別宮。

蘇代奔周。

匡章因毀燕之宗廟,盡收燕府庫中寶貨,將子之置囚車中,先解去臨淄獻功。

燕地三千餘里,大半俱屬於齊,匡章留屯燕都,以徇屬邑。

此周郝王元年事也。

齊湣王親數子之之罪,凌遲處死,以其肉為醢,遍賜群臣。

子之為王才一歲有餘,癡心貪位,自取喪滅,豈不愚哉!燕人雖恨子之,見齊王意在滅燕,眾心不服,乃共求故太子平,得之於無終山,奉以為君,是為昭王。

郭隗為相國。

時趙武靈王不忿齊之並燕,使大將樂池迎公子職於韓,欲奉立為燕王,聞太子平已立,乃止。

敦隗傳檄燕都,告以恢復之義,各邑已降齊者,一時皆叛齊為燕。

匡章不能禁止,遂班師回齊。

昭王仍歸燕都,修理宗廟,志復齊仇,乃卑身厚幣,欲以招來賢士,謂相國郭隗曰:「先王之恥,孤早夜在心。

若得賢士,可與共圖齊事者,孤願以身事之,惟先生為孤擇其人。」

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之馬。

途遇死馬,旁人皆環而歎息,涓人問其故,答曰:『此馬生時,日行千里,今死,是以惜之。

』涓人乃以五百金買其骨,囊負而歸。

君大怒曰:『此死骨何用,而廢棄吾多金耶?』涓人答曰:『所以費五百金者,為千里馬之骨故也。

此奇事,人將竟傳,必曰:「死馬且得重價,況活馬乎?」

馬今至矣。

』不期年,得千里之馬三匹。

今王欲致天下賢士,請以隗為馬骨,況賢於隗者,誰不求價而至哉?」

於是昭王特為郭隗築宮,執弟子之禮,北面聽教,親供飲食,極其恭敬。

復於易水之旁,築起高台,積黃金於台上,以奉四方賢士,名曰招賢台,亦曰黃金台。

於是燕王好士,傳佈遠近。

劇辛自趙往,蘇代自周往,鄒衍自齊往,屈景自衛往。

昭王悉拜為客卿,與謀國事。

元劉因有《黃金台詩》云:

燕山不改色,易水無剩聲。

誰知數尺台,中有萬古情!

區區後世人,猶一愛一黃金名。

黃金亦何物,能為賢重輕?

周道日東漸,二老皆西行。

養民以致賢,王業自此成。

話分兩頭。

再說齊湣王既勝燕,殺燕王噲與子之,威震天下,秦惠文王患之。

而楚懷王為「從約長」,與齊深相結納,置符為信。

秦王欲離齊、楚之一黨一1召張儀問計。

張儀奏曰:「臣憑三寸不爛之舌,南遊於楚,伺便進言,必使楚王絕齊而親於秦。」

惠文王曰:「寡人聽子。」

張儀乃辭相印游楚。

知懷王有嬖臣,姓靳名尚,在王左右,言無不從。

乃先以重賄納交於尚,然後往見懷王。

懷王重張儀之名,迎之於郊,賜坐而問曰:「先生辱臨敝邑,有何見教?」

張儀曰:「臣之此來,欲合秦、楚之交耳!」楚懷王曰:「寡人豈不願納變於秦哉?但秦侵伐不已,是以不敢求親也。」

張儀對曰:「今天下之國雖七,然大者無過楚、齊,與秦而三耳。

秦東合於齊則齊重,南合於楚則楚重。

然寡君之意,竊在楚而不在齊,何也?以齊為婚姻之國,而負秦獨深也。

寡君欲事大王,雖儀亦願為大王門闌之廝1。

而大王與齊通好,犯寡君之所忌。

大王誠能閉關而絕齊,寡君願以商君所取楚商於之地六百里,還歸於楚,使秦女為大王箕帚妾。

秦、楚世為婚姻兄弟,以御諸侯之患。

惟大王納之!」懷王大悅曰:「秦肯還楚故地,寡人又何一愛一於齊?」

群臣皆以楚復得地,合詞稱賀。

獨一人挺然出奏曰:「不可,不可!以臣觀之,此事宜吊不宜賀!」楚懷王視之,乃客卿陳軫也。

懷王曰:「寡人不費一兵,坐而得地六百里,群臣賀,子獨吊,何故?」

陳軫曰:「王以張儀為可信乎?」

懷王笑曰:「何為不信?」

軫曰:「秦所以重楚者,以有齊也。

今若絕齊,則楚孤矣。

秦何重於孤國,而割六百里之地以奉之耶?此張儀之詭計也。

倘絕齊而張儀負王,不與王地,齊又怨王,而反附於秦,齊秦合而攻楚,楚亡可待矣!臣所謂宜吊者,為此也。

王不如先遣一使隨張儀往秦受地,地入楚而後絕齊未晚。」

大夫屈平進曰:「陳軫之言是也。

張儀反覆小人,決不可信!」嬖臣靳尚曰:「不絕齊,秦肯與我地乎?」

懷王點頭曰:「張儀不負寡人明矣。

陳子閉口勿言,請看寡人受地。」

遂以相印授張儀,賜黃金百鎰,良馬十駟,命北關守將勿通齊使。

一面使逢候丑隨張儀入秦受地。

張儀一路與逢侯丑飲酒談心,歡若骨肉。

將近咸陽,張儀詐作酒醉,失足墜於車下。

左右慌忙扶起,儀曰:「吾足脛損傷,急欲就醫。」

先乘臥車入城,表奏秦王,留逢侯丑於館驛。

儀閉門養病,不入朝。

逢侯丑求見秦王,不得,往候張儀,只推未癒。

如此三月,丑乃上書秦王,述張儀許地之言。

惠文王復書曰:「儀如有約,寡人必當踐之。

但聞楚與齊尚未決絕,寡人恐受欺於楚,非得張儀病起,不可信也。」

逢候丑再往張儀之門,儀終不出。

乃遣人以秦王之言,還報懷王。

懷王曰:「秦猶謂楚之絕齊未甚耶?乃遣勇士宋遺假道於宋,借宋符直造齊界,辱罵湣王。

湣王大怒,遂遣使西入秦,願與秦共攻楚國。

張儀聞齊使者至,其計已行,乃稱病癒入朝。

遇逢侯丑於朝門,故意訝曰:「將軍胡不受地,乃尚淹吾國耶?」

丑曰:「秦王專侯相國面決,今幸相國玉一體無恙,請入言於王,早定地界,回覆寡君。」

張儀曰:「此事何須關白秦王耶?儀所言者,乃儀之俸邑六里,自願獻於楚王耳。」

丑曰:「臣受命於寡君,言商於之地六百里,未聞只六里也。」

張儀曰:「楚王殆誤聽乎?秦地皆百戰所得,豈肯以尺土讓人?況六百里哉?」

逢侯丑還報懷王。

懷王大怒曰:「張儀果是反覆小人,吾得之,必生食其肉!」遂傳旨發兵攻秦。

客卿陳軫進曰:「臣今日可以開口乎?」

懷王曰:「寡人不聽先生之言,為狡賊所欺,先生今日有何妙計?」

陳軫曰:「大王已失齊助,今復攻秦,未見利也。

不如割兩城以賂秦,與之合兵而攻齊,雖失地於秦,尚可取償於齊。」

懷王曰:「本欺楚者,秦也,齊何罪焉?合秦而攻齊,人將笑我。」

即日拜屈丐為大將,逢侯丑副之,興兵十萬,取路天柱山西北而進,逕襲藍田。

秦王命魏章為大將,甘茂為副,起兵十萬拒之。

一面使人徵兵於齊。

齊將匡章亦率師助戰。

屈丐雖勇,怎擋二國夾攻,連戰俱北。

秦、齊之兵追至丹陽,屈丐聚殘兵復戰,被甘茂斬之。

前後獲首級八萬有餘,名將逢侯丑等死者七十餘人,盡取漢中之地六百里,楚國震動。

韓、魏聞楚敗,亦謀襲楚。

楚懷王大懼,乃使屈平如齊謝罪。

使陳軫如秦軍,獻二城以求和。

魏章遣人請命於秦王,惠文王曰:「寡人欲得黔中之地,請以商於地易之,如允,便可罷兵。」

魏章奉秦王之命,使人言於懷王。

懷王曰:「寡人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如上國肯以張儀畀楚,寡人情願獻黔中之地為謝。」

不知秦王肯放張儀入楚否,且看下回分解。

註解:

1猝:突然。

1貨:財。

1亡人:逃亡者。

2箸:筷子。

1綽:抓取。

1一黨一:同盟。

1門闌之廝:門前的僕役,自謙之辭。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東周列國志
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杜大夫化厲鳴冤第二回 褒人贖罪獻美女幽王烽火戲諸侯第三回 犬戎主大鬧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鄭莊公掘地見母第五回 寵虢公周鄭交質助衛逆魯宋興兵第六回 衛石碏大義滅親鄭莊公假命伐宋第七回 公孫閼爭車射考叔公子翬獻謅賊隱公第八回 立新君華督行賂敗戎兵鄭忽辭婚第九回 齊侯送文姜婚魯祝聃射周王中肩第十回 楚熊通僭號稱王鄭祭足被脅立庶第十一回 宋莊公貪賂搆兵鄭祭足殺婿逐主第十二回 衛宣公築台納媳高渠彌乘間易君第十三回 魯桓公夫婦如齊鄭子亹君臣為戮第十四回 衛侯朔抗王入國齊襄公出獵遇鬼第十五回 雍大夫計殺無知魯莊公乾時大戰第十六回 釋檻囚鮑叔薦仲戰長勺曹劌敗齊第十七回 宋國納賂誅長萬楚王杯酒虜息媯第十八回 曹沫手劍劫齊侯桓公舉火爵寧戚第十九回 擒傅瑕厲公復國殺子頹惠王反正第二十回 晉獻公違卜立驪姬楚成王平亂相子文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兒齊桓公兵定孤竹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兩定魯君齊皇子獨對委蛇第二十三回 衛懿公好鶴亡國齊桓公興兵伐楚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禮款楚大夫會葵邱義戴周天子第二十五回 智荀息假途滅虢窮百里飼牛拜相第二十六回 歌扊扅百里認妻獲陳寶穆公證夢第二十七回 驪姬巧計殺申生獻公臨終囑荀息第二十八回 裡克兩弒孤主穆公一平晉亂第二十九回 晉惠公大誅群臣管夷吾病榻論相第三十回 秦晉大戰龍門山穆姬登台要大赦第三十一回 晉惠公怒殺慶鄭介子推割股啖君第三十二回 晏蛾兒逾牆殉節群公子大鬧朝堂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齊納子昭楚人伏兵劫盟主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眾齊姜氏乘醉遣夫第三十五回 晉重耳周遊列國秦懷嬴重婚公子第三十六回 晉呂卻夜焚公宮秦穆公再平晉亂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綿上太叔帶怙寵入宮中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晉文公守信降原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晉文公伐衛破曹第四十回 先軫詭謀激子玉晉楚城濮大交兵第四十一回 連谷城子玉自殺踐土壇晉侯主盟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陽受覲衛元咺公館對獄第四十三回 智寧俞假鴆復衛老燭武縋城說秦第四十四回 叔詹據鼎抗晉侯弦高假命犒秦軍第四十五回 晉襄公墨縗敗秦先元帥免胄殉翟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宮中弒父秦穆公殽谷封屍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簫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將亂晉召士會壽余紿秦第四十九回 公子鮑厚施買國齊懿公竹池遇變第五十回 東門遂援立子倭趙宣子桃園強諫第五十一回 責趙盾董狐直筆誅斗椒絕纓大會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嘗黿構逆陳靈公袒服戲朝第五十三回 楚莊王納諫復陳晉景公出師救鄭第五十四回 荀林父縱屬亡師孟侏儒托優悟主第五十五回 華元登床劫子反老人結草亢杜回第五十六回 蕭夫人登台笑客逢丑父易服免君第五十七回 娶夏姬巫臣逃晉圍下宮程嬰匿孤第五十八回 說秦伯魏相迎醫報魏錡養叔獻藝第五十九回 寵胥童晉國火亂誅岸賈趙氏復興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軍肆敵逼陽城三將鬥力第六十一回 晉悼公駕楚會蕭魚孫林父因歌逐獻公第六十二回 諸侯同心圍齊國晉臣合計逐欒盈第六十三回 老祁奚力救羊舌小范鞅智劫魏舒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欒盈滅族且於門杞梁死戰第六十五回 弒齊光崔慶專權納衛衎寧喜擅政第六十六回 殺寧喜子鱄出奔戮崔杼慶封獨相第六十七回 盧蒲癸計逐慶封楚靈王大合諸侯第六十八回 賀虒祁師曠辨新聲散家財陳氏買齊國第六十九回 楚靈王挾詐滅陳蔡晏平仲巧辯服荊蠻第七十回 殺三兄楚平王即位劫齊魯晉昭公尋盟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楚平王娶媳逐世子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軀奔父難伍子胥微服過昭關第七十三回 伍員吹簫乞吳市專諸進炙刺王僚第七十四回 囊瓦懼謗誅無極要離貪名刺慶忌第七十五回 孫武子演陣斬美姬蔡昭侯納質乞吳師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棄郢西奔伍子胥掘墓鞭屍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退吳師楚昭王返國第七十八回 會夾谷孔子卻齊墮三都聞人伏法第八十回 夫差違諫釋越勾踐竭力事吳第八十一回 美人計吳宮寵西施言語科子貢說列國第八十二回 殺子胥夫差爭歃納蒯瞶子路結纓第八十三回 誅羋勝葉公定楚滅夫差越王稱霸第八十四回 智伯決水灌晉陽豫讓擊衣報襄子第八十五回 樂羊子怒餟中山羹西門豹喬送河伯婦第八十六回 吳起殺妻求將騶忌鼓琴取相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鞅變法辭鬼谷孫臏下山第八十八回 孫臏佯狂脫禍龐涓兵敗桂陵第八十九回 馬陵道萬弩射龐涓咸陽市五牛分商鞅第九十回 蘇秦合從相六國張儀被激往秦邦第九十一回 學讓國燕噲召兵偽獻地張儀欺楚第九十二回 賽舉鼎秦武王絕蒍莽赴會楚懷王陷秦第九十三回 趙主父餓死沙邱宮孟嘗君偷過函谷關第九十四回 馮諼彈鋏客孟嘗齊王糾兵伐桀宋第九十五回 說四國樂毅滅齊驅火牛田單破燕第九十六回 藺相如兩屈秦王馬服君單解韓國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計逃秦國假張祿延辱魏使第九十八回 質平原秦王索魏齊敗長平白起坑趙卒第九十九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郵呂不韋巧計歸異人第一百回 魯仲連不肯帝秦信陵君竊符救趙第一百一回 秦王滅周遷九鼎廉頗敗燕殺二將第一百二回 華陰道信陵敗蒙驁胡盧河龐煖斬劇辛第一百三回 李國舅爭權除黃歇樊於期傳檄討秦王第一百四回 甘羅童年取高位嫪毐偽腐亂秦宮第一百五回 茅焦解衣諫秦王李牧堅壁卻桓齮第一百六回 王敖反間殺李牧田光刎頸薦荊軻第一百七回 獻地圖荊軻鬧秦庭論兵法王翦代李信第一百八回 兼六國混一輿圖號始皇建立郡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