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劍俠圖》第一回 避嚴親畏罪走他鄉 入深山窮途遇劍客:都門赤子不堪言,風一流 乞丐甜中苦。破衣如繡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雍正劍俠圖》第一回 避嚴親畏罪走他鄉 入深山窮途遇劍客

雍正劍俠圖

第一回 避嚴親畏罪走他鄉 入深山窮途遇劍客

何人引我染風塵?荏苒韶光年旬五!衣冠顛倒辱為榮,放浪形骸玷曾祖。

都門赤子不堪言,風一流 乞丐甜中苦。

破衣如繡勝錦一團一 ,淡飯饔飧充腸肚。

口似懸河若水流,心同寶鑒如案牘。

文驚四座吾說評,點綴八方皆仰俯。

鼓舌搖唇論盛衰,貶佞褒忠談今古。

舌筆之業樂如何?脫去襤衫更黼黻!

鄙人流寓津埠二十餘載,棲身評書界內,言講《雍正劍俠圖》一書,多蒙各界歡迎,甚為抱歉!菲劣之材,何敢現醜報端?今蒙本報相聘,不揣冒昧,特奉原書以供閱者。

然將來首尾不接之處,所在不免,尚祈諸君原諒見教是幸。

是書以武俠之技,提倡武術之精神。

內中醫卜星相、三教九流、各色言情、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風花雪月、怪力亂神,由淺入深,無奇不有,是為長篇小說之目的。

此書始於滿清康熙五十四年,終於雍正。

由紫氣東來,臨九朝八帝(按滿清乃十帝,何言九朝八帝?由順治、康熙、雍正、乾壟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惟光緒承繼同治。

自古有承繼,未有繼中之繼。

因童謠云「八輩五,沒根基」。

其言已驗,因遜位焉。

)皆稱明君。

惟康熙年間,普通小說最多。

雍正結一交一 劍俠,豈無知者?按原書,當雍正繼位,康熙敕封十四太子允禔。

雍正乃四太子,聖諱胤禎,當時為熙聖主所不齒,因結一交一 俠客,後文方有二老盜寶匣於乾清殿,刪改聖旨,雍正方有九五之尊。

此乃是書之大旨。

開書若由雍正講演起來,豈不唐突。

那末應由何處而起呢?單言一農人,此人家住哪裡,姓字名誰?眾公少安勿躁,且聽我慢慢的道來。

在北京京南霸州城南童家村,姓童名林,表字海川,年方一十八歲,相貌魁梧,秉性剛直,純厚敦篤。

生平有一樣古怪的性格,不諾寡信。

或有人失信於他,絕不與一交一 。

惟有粗糙過猛,是其劣也。

家有嚴父童懷,慈母楊氏。

外有叔伯兄弟童緩,因無所依,遂一處同一居 。

家住東村口第一門,房數椽連場爵院,良田五十餘畝,雖非富戶,然亦稱小康,雖不是詩書門第,總算勤儉人家。

一家四口,頗稱相得。

外有長工、月工。

是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兵歸甲庫,馬放南山,海晏河清,萬民樂業。

要是在村莊上,無非是農務,春種秋收,提籃撒種,半年忙,半年閒,莊稼勤務。

頂到春種秋收,青年子弟,在家無事,各家恐其傚尤,差不離各村,均要請武術教一習一 ,令其一習一 練。

單說童家村,請了一位教師,滄州人,姓李名直,外號人稱彈腿李,就在本場院練一習一 ,童林也在其內,練一習一 彈腿,並有青年子弟二十餘人。

不過就是六一合 刀、六一合 大槍,均都是花拳等類,沒有真實的硬功。

惟有彈腿,是這一位李教師的專門。

這個彈腿呢,分為六家師。

何為六家呢?分串拳門彈腿,化拳門彈腿,回回門佔四家彈腿,共分為六家師。

此是少林的絕藝,按僧道俗共為六家。

《拳經》有云:「南京到北京,彈腿出於教門中。

清真正教實授傳,留下彈腿十趟拳」。

故六家中為回回彈腿最好,故《拳經》上有歌詞為證:名師授我十趟拳,術理無窮妙無邊:頭趟順步單鞭式,二趟十字奔腳尖,三趟披蓋夜行臨,四趟稱抹步斜纖,五趟力要猛,六趟防腿式單看,七趟雙看多急快,八趟須還腿相連,九趟連環須捧索,十趟見彈復周全。

後人休笑式法單,拳到臨時多機變。

此為回回十趟彈腿。

少林彈腿十二趟,即和尚彈腿。

道教為串拳彈腿,此為彈腿之根基。

為何將彈腿言之鑿鑿呢?凡練武術,各種拳腳,是皆由彈腿而起。

童林乃書中之主角,此謂初蒙之始,故巧遇李直,得彈腿之一精一華,後遇劍客,方能一學而成。

天天聚練,無奈好事多磨,不料李教師家裡來了一封家信,家內有緊要的事務,只得回歸家內。

這場子一散,各家子弟均都傚尤。

惟有童林,不肯將工夫丟失,仍然每日照常用功,二五更的功夫,仍是不擱。

好在家中諸事,自有老父照管。

清晨在場院練完,必要出東村口,繞北村口,進西村口,回歸家內。

及至回到家中,早飯已然做熟。

因為鄉下的飯,做的最早,每天家常的飯,不過就是玉面餑餑、熬小米粥,吃完了也就無事可做。

這一日,起晚了一點,將功夫練完,只得到村外邊去閒溜一趟,進西村口。

在北面有三間更房,這三間房子是村中公共所立,專辦一切善舉及青苗會等等的事情。

村子裡打更的,在內居祝所有本村閒散的人、年老的人,無事聚坐閒談,時常斗紙牌,無非是解悶,也沒有多大輸贏。

(誰說「鬥個紙牌,也在書內嗎?」

若不因此,童林好好的日月,豈能逃亡在外,巧遇劍客?這正是書中緊要的關鍵。

)童林進了西村口,看見更房裡面,有不少人在內聚談,童林也時常在裡閒坐。

今天正走到外面,眾人看見童林走來,內中有一個,姓劉名祿,論來是童林長輩。

童林尋常和睦鄉里,親近四鄰,人緣最大,都愛惜童林純厚。

這位劉爺往裡相讓道:「海川,少見哪,因為什麼總不到這裡頭坐?」

童林含笑回答:「家事太忙,您一向可好?」

說著進了更房,一同落坐。

劉爺首先含笑開言,叫道:「海川,你是個沒事的人,我們幾位今天也閒暇,我們要商量斗個小牌,你來正好,咱們解解悶。」

童林未及回答,旁邊一個答道:「要是斗牌,可是有我。」

童林觀看,心中有些個不悅。

怎麼呢?這個人的品行不好,乃市井無賴,是在村中過闊了的家當,沒有不怕他的。

因為什麼呢?

此人姓王,排行在三,小名叫狗兒,外號叫青草蛇。

這小子,在村子裡邊無惡不作。

何為叫無惡不作呢?終日裡,在莊子裡假充光棍,與人拍頭抹血,欺負老實人,踹寡一婦 門,跟未彌月的孩子打架,能打個十個八個的。

打瘋狗,罵傻子,這還不要緊。

你要是得罪了他,趕到青莊稼正長成了的時候,他夜間跑到你的莊稼地裡去。

高粱將要收成的時候,他把高粱穗,都給你弄了下來,扔到地下。

要不然,玉米長成,他全給掰了下來,扔那麼一地。

他也不要,他是成心禍害人。

這還不算,等到秋收冬藏,糧食入囤,柴草上垛,夜裡給你弄把火。

他那個胎子,身量不高,橫下卻有。

一身藍布褲褂,白襪子,穿一雙踢死牛的灑鞋。

這個腦袋的造像,四六旋不出個球來。

兩道小眉毛,再配一雙狗眼,一嘴的食火,兩個兔子的耳朵。

還是真蠻橫。

打遍了街,罵遍了巷,單打單鬥,還是真打不過他。

真要能打他,打輕了他不怕,打重了還得料理他。

貧寒之家,惹不起他,真有勢力之家,好鞋不踏臭狗屎,沒有那麼大的工夫理他。

童林是何等的人物,豈能看得上他!又不好得罪他,常言有云:能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那位說,「你們說書的,怎麼那麼嘴損?」

不是要褒忠貶佞麼?若非此人,童林豈能惹滔天之禍。

)童林笑道:「三哥,您若願意鬥,讓您!我還是真沒有工夫。」

青草蛇一聽,把眼那麼一翻,嘴一咧,道:「嘿!海川,你不鬥牌,你是多心我。」

童林趕緊含笑道:「三哥,您願意鬥,我還喜歡和您來。

沒有您我還不來。」

王三冷笑道:「是呀,那麼咱們四位都是誰?」

劉爺答言道:「有張二爺,咱們四家不好嗎?」

張二爺道:「咱們把前後窗戶滿都摘下來,過堂風涼快。」

大家說道:「對。」

王三道:「海川,你上炕裡邊去,靠著窗檯面向北。」

海川笑道:「就是我年輕,焉能那樣子呢?」

大家說:「不可拘束。」

「那麼我就斗膽依從了。」

「張二爺在東面,劉爺在西面,我老王坐在炕邊向南。

咱們牌呢?」

大家拿過牌來,放好了牌墊,把牌放在當中。

王三說道:「海川,你先搶牌。」

童林微笑,「我若先搶,我可就是頭牌。」

「哪有那麼放的呢?你搶。」

童林果然伸手翻牌,卻是九萬,「怎麼樣?是我頭牌」。

大家言道:「你真有頭牌的命兒。」

於是這四位就鬥起牌來。

唯有這個耍錢哪,最品人的性情,要不耍錢怎麼能有賭品呢。

劉爺、童林,倒是隨便一鬥,無非是解悶。

惟有這個王三,素來他的品行就不端,頂到耍上錢哪,那就不問可知啦。

醜態百出,不是摔牌,就是罵街,真可稱得起:手握多張,如擎一團一 扇,左覷人而右顧己,真是望穿鬼子之睛,費盡魍魎之技,非得把小寬的能耐拿了出來,方才能贏錢。

他原本沒有多少錢,坐下他就想贏,輸了他就要滾賭,找碴打架。

這個耍錢場呢,原有這個毛病:誰不會來、誰不能賭,誰准贏錢。

可巧三家輸,就是童林一家贏,真是錢奔大堆。

哈哈,就是童林不會賭,就是他贏。

這位王三爺,真是水吊子坐在煙筒上,怎麼講呢?就是他沒開和(hú)。

他看了看自己錢哪,只剩下三文錢,手裡這把牌不和,底下的錢真不夠輸的。

看手中牌,非叫七萬不和。

因為什麼呢?六萬、八萬手裡頭的張兒,是腰裡插槍,獨叫七萬,方能滿牌。

他看了看牌地上的亂牌,已經有了三張七萬,那一張七萬,還不定在誰的手內。

這把牌是非輸不可。

他一著急,要用腥賭。

何為叫腥賭呢?俗說就是偷牌。

他用手將亂牌裡的七萬,扒拉在上面。

相近牌垛,他是用右手去抓牌,暗在拳著那三個手指上,用舌一舐。

第二指卻不在牌垛抓牌,用那三個手指上的唾沫,將亂堆的七萬,沾了起來,將手一拳,高聲叫道:「哈哈,自掏七萬,趕緊與我家裡報喜,我可和了牌啦1童林眼快,看見了他是偷牌,這個名子又叫系牌。

童林將自己的牌一合,放在牌地以上,叫道:「三哥,這個錢我們不能輸。」

王三把眼一瞪,說道:「怎麼呢?我好容易頭回滿牌。

童林,你這不是給我添滿嗎?」

童林接著說道:「要是從亂牌裡挑,那事我也會啊1

王三聽罷,氣往上撞,忙說道:「你看見我挑了嗎?」

說話之間,站起身來,立於炕沿之上。

此時童林看他羞惱成怒,勢將用武,童林也就站起身來,立於炕裡,面向王三。

青草蛇用左手指著童林,說:「你真可惡。」

遂用右手向童林面上「吧」的就是一個耳摑子,所幸童林練過一身好武術,早就預防。

童林見勢不好,忙將左手一揚,王三的手正磕在童林左臂上。

童林一伸手,用了個「黃鶯掐粟式」,正托在王三的脖項之上。

這個亂子可就大了!王三來了個仰面朝天(缺少個一聲歎。

七擒孟獲也上來了),王三就倒在炕底下,一翻身就爬起來。

素常真還沒吃過這個虧,這可是「接三」的竹竿子,他就火兒了。

一聲怪叫:「哇呀1勢如衝鋒,決一死戰。

無奈屋中人多,連看斗牌(別名叫「看歪脖子和」)十幾個人,還能看他們打架嗎?大家只得相勸,自然向著童林的人多。

大劉爺上前相攔,笑道:「王三弟,你可不准這樣。

讓童林年輕無識,有我們評理。」

王三一看,大家都向著童林,明知打不出圈去,他便高聲喊叫:「姓童的,我與你完不了啦1童林說道:「好好1童林怒目相視的叫道:「王三,今天我可要收拾收拾你啦1王三聽罷,氣得他渾身亂抖。

王三大聲嚷道:「今天人也太多,此處也不是打架之地,擱著你的,放著我的,咱們兩個人後會有期!再見吧。」

王三說罷,一轉身,一溜煙似的跑啦。

這就是王三伶俐,明知打不過童林,自己找台階下了,打算日後暗算童林,這且不表。

大家勸著童林,童林餘氣未息。

劉爺說道:「海川,你這是多餘,跟他作什麼?常言有話,人不跟狗鬥。

其實我們大家,也看見他偷牌啦,你就作為沒看見,其實他也贏不了。

你必得說明白,鬧起來,有什麼意思?再說有我們在場,還能叫你吃了虧嗎?我見見王三,日後與你們和氣和氣,還得與你們見個面,免得日後誰找報誰。

再說,倘若此事要是傳到你們老人家耳內,我們不是都不好看嗎?得啦,你也消消氣,千萬別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童林道:「這東西真是可惡,我早就惦記著他啦,不是一天半天的。

要不是眾位在其中解勸,今天非管教他不可。」

大家一聽,齊笑道:「得啦,童林,別生氣啦。

跟他也不值,來來來,咱們三家斗吧。」

童林說道:「天也不早啦,我也得回家去。

今天與王三賭氣,若叫我父親知道,反為不美。

咱們是改天再見,我得回家看看。」

於是就收拾收拾自己東西,便與眾人告辭回家。

出離更房,一邊走著,一邊心中暗想:「王三這小子,真不是好人,倒得留心防備他點才是。」

自此,到家後,日夜的防範,好在沒事。

雖然如此,常言有句話,好事不出門,歹事行千里。

這天外面評論此事,這一評論不要緊,一傳十,十傳百,可就傳到童林父親耳內。

他老人家雖聽說童林在更房,日日斗牌,又與王三打架,究竟不知細理,他老人家也不追問,自此在童林的身上,可就留上心了。

老人家雖然年邁,精神倒是很好,對於莊稼院的日子,克勤克儉,一到晚間,自己點著燈籠,前後院都要看一看,門都上好,這才安歇睡覺。

一到清晨,起得還早,雖不比朱夫子治家的格言,也要清晨早起,灑掃庭階,內外整理。

天天起來,將屋中收拾乾淨,用掃帚把前後院都掃乾淨。

這一日,正掃門前,有鄰右幾個孩童,在門前亂跑。

內中有一個小孩,名叫小二哥,老人家很愛惜他機靈,遂問道:「你們做什麼去,別跑,看拗著吧1小二哥仰著小臉笑道:「我們上西村口玩耍去。」

老人家點頭:「小二哥,你要上西村口,看你大哥童林,在更房裡做什麼呢,與我送個信來,我給你錢買點心吃。

好孩子,你去趟吧1小二哥答道:「我去,您等著。」

說罷,帶著一頭狗兒,一群小孩,走到更房,往裡一看,可巧童林在此。

正在那更房裡面,坐在炕上,面向著裡斗牌呢。

小二哥看見如此景況,遂叫:「三頭,狗兒,你們在西村墳地等我,我與童老伯送個信去」。

來至東村口,正趕上他老人家,將掃完門前,小二哥遂叫道:「老大爺,童林大哥在西村口更房裡斗牌呢,耍還不校」老人家聞聽,概不由己,心中有氣。

內中暗想:這個莊稼人,除去春種秋收,別無消耗。

吃喝,無非村中鄉糧;嫖之一途,村中無有;唯賭之一道,甚為可畏,可以由淺入深,家中五十畝良田,不足以供賭品。

想至此,老人家焉得不惱,遂叫小二哥,回手掏了兩文銅錢:「給你買點心吃1小二哥說道:「謝謝您。」

接錢去了。

他老人家將掃帚往脅下一挾,往西村口而來。

臨近更房,早看見童林手握多張紙牌,面向裡,正在高興之際。

童懷有心到窗下,伸進手去抓住童林,重責他一頓。

又恐怕傷了鄰右的臉面。

倘若童林還口,又怕人恥笑教育有乖,雖然是當面教子,總也得與他留些個體面。

不如先進到裡面閒坐,作為沒看見他。

他若知改前非,那還罷了,他若不改,然後再責罰於他,眾鄰也沒的可說。

這就是童懷的老成之見(父有愛子之心,在所不免,還是由素日溺愛而起)。

於是遂走至更房之內,說道:「眾位解悶呢1大家這才看見童懷,大家拱手道:「請坐吧1惟有童林,正在看牌之際,猛見老父,只駭得滿面通紅,不能成語。

將牌往牌地上一合,這一分羞慚恐懼,景況難堪,將頭一低,難以說荊老人家見此景況,知道他抱愧,也就不便再言,遂向眾人說:「家中有事,回頭再見。

我不過到這兒看看,眾位隨便吧。」

說罷拱手告別,出離更房,回家去了。

劉爺臉上一紅,與老人家多年的一交一 情,今天與童林在此斗牌,顯著有些不對。

遂向童林含笑說道:「好在老人家沒看見你,咱們還接著斗吧。」

童林說:「不對,老人家早看見我啦,所以父不見責,全在眾位的面子上。

我若再賭,更顯著不對啦!眾位,這牌我也斗不下去啦,無非回家請責領罪。」

劉爺說:「那麼也好。

回到家中,老人家說你,你可別言語。」

童林說:「我還敢言語?眾位咱們散了吧,回頭再見。」

於是收拾收拾錢,與眾告辭。

回到家中,幸好老人家並不提此事。

童林也知改悔,從此很少上更房。

無非每天早晨照常練一習一 拳腳,至早晨繞彎,走到西村口更房門前,必緊走幾步回家,一習一 以為常。

這一日,童林練完遛彎,正走在更房的門首。

門口上站立三人,有前次斗牌的劉爺、張爺,還有本村的曹二叔。

童林道:「眾位閒坐,回頭見。」

劉爺說:「少見哪,進來坐坐。」

童林說:「實在家中有事,改日吧1劉爺說:「你看,誰得罪你啦?老不上更房裡來,你進來坐坐,我跟你有話說。」

童林無奈,只得相隨,走進更房,大家落坐。

劉爺說:「今天早晨,我與張爺我二人打算斗十和。

張爺說,二人沒意思。

這麼個工夫,曹二弟來啦,三人可以斗啦,二弟偏說我二人商議好啦,三家拐磨子拐他。

他非四家不鬥,我說咱們門口站著去,有誰算誰。

可巧海川你來啦!咱們四家斗吧。」

童林說:「我不行哪1「你看,海川你斗兩把,別人來了,你再讓。」

童林駁不過劉爺去,說:「我可沒工夫,有人來我就讓。」

「就是吧,海川你上炕裡邊去。」

於是拿牌,大家落坐,仍然是劉爺在西邊,張爺在東邊,曹爺在炕邊。

大家搶牌,於是就鬥起來了。

雖然說是斗兩把就完,奈因錢眼上有火,斗上就散不了啦。

閒坐的人,愈圍愈多。

連看歪脖子和的,有二十來人。

屋中高談闊論。

這正是土語有云:「要知朝中事,村中問鄉人」。

正在熱鬧中間,不防小二哥帶著一群小孩,去西村口玩耍。

皆因前次老人家童懷給過他兩錢買點心,因而每逢走到更房門首,必要看看童大哥。

今日走到更房,正見童林在裡面斗牌,遂說:「你們先走,在村外等我,我與童大爺送信:大哥又在此斗牌。」

眾小孩點頭道:「快點來,我們在村子外等你。」

於是眾小孩奔西村口去,小二哥轉身,竟奔東村口。

老遠就見童老伯拿掃帚掃街,於是高聲叫道:「老大爺,您快去看看去吧,我大哥又在更房裡斗上啦,耍兒很大,鬥得很熱鬧。」

老人家童懷聞聽,概不由自己,心中有氣:好小子,沒改性,這是非打不可。

遂說道:「好好,小二哥,給你錢,買點心吃。」

小二哥說:「您不用給啦,不要啦。」

老人家說:「拿去1隨說著拿著掃帚,竟奔更房裡來。

臨至更房相近,早看見童林,坐在炕上,仍是面向裡,正耍得高興。

老人家有心由門口進去,又怕童林由窗台跳走。

「莫若我由窗台進去,揪住他給他一頓掃帚,看他知改不知改。」

老人家到了窗台下,惡狠狠的上了窗台,左手揪住童林的髮辮,右手舉起掃帚,照準頭部,「叭」

就是一下。

打得童林睜不開眼,不但童林不知是誰打他,就是屋中人,誰也沒看見老人家童懷。

大家只顧看牌,哪有工夫往旁處看呢。

聊齋《賭符》有云:「門前賓客待,尚戀戀於場頭,捨上煙火生,獨耽耽於盆裡。」

童林被打,心中一動:「莫非是青草蛇王三,趁我不防,暗算於我。

我豈能相容。」

遂將牌扔於牌地上。

右手順自己脖項,往後一伸,揪住身後面的人的胸膛,左手由胯下圈至身後來人的腿部,膝骨點炕,將腰一弓,順手在炕下一撞。

老人家童懷這個樂可大了,頭朝下,就躺在炕底下去啦!腦袋碰了個大包。

這豈能與童林善罷甘休。

童林趕到看見是他父親,已經嚇得膽裂魂飛,目瞪口呆,面色如紙。

不用說老人家不能寬恕,就是眾鄉親,皆都怒視童林。

怎麼呢?這個鄉村裡頭啊,最不喜愛的是不孝之子,亂七八糟的人家;最喜的是勤儉孝子之家。

今童林雖誤傷老父,別看大家與童林那麼好,今犯公憤,大家有些個看不上童林。

一同斗牌的這位張爺,向著童林冷笑,豎著右手的大姆指頭,說道:「童林,你真不含糊,不枉你練過武術。

你竟會打你爸爸。」

一陣陣的冷笑,(這就是慢毒),這位劉爺,怒形於色道:「海川,這個你可不對。

你要在村子裡,像這個樣子,那可不行,這還了得1惟有老人家童懷,含淚說道:「好好,人家是養兒防老,種穀望收,誰像我,家門無德,出此逆子。」

說著立起身形,高聲喊鬧:「你就把我打死,我成全你的孝道。」

說著往童林身上就去撞頭。

(好在沒喊巡警,那時還沒有呢。

)童林哪裡還敢答言,一轉身,順窗台跳至外面,往西村口跑下去了。

耳內聽後面老人家追趕,垢罵萬端,童林哪裡還敢回頭。

跑至西村口外,聽後面沒有動靜,站住身形,扭項觀看,幸而老父沒追。

原來老人家童懷,被眾人勸解回去了。

單提童林,站在西村口外,如醉如癡,若在雲霧之中。

舉止無措,真如有家難奔,有國難投。

若再歸家,老父豈肯相容?就是村中父老,也難以相見。

(看起來,人生天地之間,品行為立身之根本。

今童林誤傷老父,為鄰右所不齒,真可稱百善孝字當頭。

)童林想夠多時,無由歸家。

猛然想起,自己的姑父,住在正西小劉村,名叫劉玉。

只得去哀求姑父、姑母,從中排解,好回家請罪。

於是向劉村而來,到了小劉村,正值他姑父在家,遂將自己所遭始末,從頭至尾,對他姑父說明,他姑父遂著實的抱怨了他幾句。

好在姑母在旁勸解,遂將童林留在家中,又令他姑父,請出本村有頭有臉的幾位來,面見童懷,為童林說情。

無奈老人家童懷,氣恨不出,口風太緊。

老人家也說得有理:「總是我教育不好,方生此忤逆之子。

古人有云:有子不肖莫若無。

眾位分心,情我領啦,總是我家門無德。

哪一位若將童林陪了回來,我可是一頭碰死。

眾位,我們爺兒倆個,是有他沒我,我認絕戶啦。」

大家一聽,關係人命,老人家又在盛怒之下,羞慚之時,萬難和平,只可過兩天再說。

於是眾人告辭。

劉玉回家,將此事對童林細說了一遍。

童林一想,父親不能見容,在姑父家中住著,又覺無味,只得遠走。

倘若時運變轉,發財還家,也許有的。

這是他心內之事,別人哪裡知道。

又住了兩日,遂向他姑父相商,「既然我父不容,您來往分心,我心裡也不忍讓您跟著為難。

我打算跟您相商,我到朋友家裡住兩天,您還是與我盡力。

誰讓我將事做錯呢!

我怕我父找到您的家中,多有不便。

不如在朋友家中,躲避幾天。

您借給我一個白粗布小褡褳,再借我兩弔錢。

幾時我父親將氣消點兒,我再求您,給我哀求,我再回家。

「他姑父皺眉說道:」你可別遠去,在哪兒住著,千萬先給我來信,到臨時我找你去。

「於是將東西備齊,童林與他姑父、姑母告辭。

他姑父送出村口,又再三的囑咐童林,千萬不可遠去。

童林點頭應允,分手告辭。

他姑父回家,暫且不提。

再說童林,他心中原沒有一定的投奔。

自己打算逃往他鄉,自己混好了,發財回家。

一來父母看著也喜歡,再者叫鄉親們也看看,我成材不成材。

雖然是這樣打算,暗中已入了三不歸(怎麼叫作「三不歸」呢?但凡在外跑腿之人,在外逃亡,很多有這種病的。

年青的人,不明世事,在村中看見人家,由家中逃走,在外頭髮了財,衣錦身榮,發財回家。

他看著人家眼熱,他在家中稍不如意,也想在外頭髮財。

及至逃在外省,舉目無親,又沒有文武賺錢的能力,資斧斷絕,沒有臉面回家,他一害臊,由此流落他方,絕無歸期,此為一不歸。

再不然,身上無衣,腹內無食,病在招商的旅店,店家一看不好,恐其受了累,夜間將他搭至在荒郊,遂葬犬腹。

此其為二不歸。

或者在外,遇著有人扶持發財致富,娶妻生子,或在外戀其美色,竟忘卻家中的父母,竟不返里,是為不孝不義之人也。

其為三不歸。

不信眾位請看,咱天津三不管,凍餓而死者,不可勝數,皆此三不歸之輩也)。

閒言少敘,單說童林,信馬由韁,行無定所,竟往南走下來了。

無非是曉行驛站,夜宿招商,非止一日。

這一日,住在店房。

查點自己的盤費,只剩下有百文錢之數。

除去店飯錢,下余不過二十文錢,明朝路費,又當如何?至晚間店內夥計算賬,見童老客雙眉悉鎖,夥計因問其故,童林備敘前情。

夥計在旁慨然而歎,遂說道:「老客,你不知道在外跑腿的難處。

我姓張,排行在二,我與你同病相憐。

我當初在家,不受拘管,因負氣跑到外面,我自己覺得不知有多大的能耐,只落得舉目無親,流落在此店中,多蒙掌櫃的看我慇勤,將我收錄,到如今三五年的光景,只落得衣食口腹。

若不遇見店東,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要沒有文武兩科的能耐,千萬可別往外跑,俗語有句話,就是『在家千日好,出外時時難』。

還得有能耐,也就是文啦武啦都行,才能保全餬口。

在家想跑到外面,蹬開了輪子,緩開了腳,發財致富。

別妄想,沒有那個事!您得真有能耐,方能賺錢。

老客你有什麼能耐?「童林聽了夥計一片言詞,言若金石,錚錚作響,嚇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冷汗直流。

童林點頭,暗想人在外面作事很難,四望無親,手中無錢,這便如何是好?回頭望著張二說道:」我生平沒有在外邊做過事,我在家中就是練過武術。

「張二說:」什麼?「童林答道:」我練過武術。

「張二說:」你不用說了,你準要練過武術,會把式,如今這個年頭,上元甲子,人人好練,一習一 武術的很多,差不多各鄉村裡,都有把式場子。

不用說別的,就說常言有話:「學會文武藝,售與帝王家『,帝王不用,售與識家。

就說識家不用,頂沒有能耐,扔在土地上,亦得賺錢吃飯,就怕你不行。

你要真行,明天就是集場,趕集的上店的亦多,你打聽打聽,我們這兒屬大名府管,張家鎮是個大鎮店。

如果明天你在本鎮地上賣藝,有得是看的主兒。

還是那句話:就怕你不行。」

童林說:「行倒是行,有心賣藝,奈因手中缺少兵刃。」

店小二說:「我這有口刀,(翠屏山也上來啦),可是竹片刀。

我們店裡早先住魁賣藝的,他臨走的時候,忘在這裡。

我送給你用。

「童林說:」那極好啦,我謝謝你。

「夥計說道:」你等著,我給你拿去。

「工夫不大,夥計把竹片刀拿了來。

童林一看真好,正合自己使用。

遂說道:」就這麼辦吧!可是還得明天叫你受累,把我領到集上去。

夥計答應說:「行,您先歇著吧。」

說罷夥計出去,各自安歇。

一夜 晚景無事,次日天明,夥計等候童林梳洗已畢,將店中事情辦完,太一陽一已經多高。

與童林商議一定,遂將童林帶到街前。

童林一看,果然是集場熱鬧。

趕集的上店的人還不少,兩旁設擺出攤者也不少,俱是莊稼農具。

什麼杈把、掃帚、大鐵掀、趕面棍、大炒勺、簸籮、簸箕等類,都是莊稼應用之品,買賣不少。

已經走到街的當中,路北有個大院,俱是趕集的生意,金披彩掛,快柳訓拆(這是「吊坎兒」,江湖上的生意話。

何為是金呢?總說是算卦的,都算金點。

披呢?是扔到地下,以至修腳的那行,是在地下擺著的,就叫披。

是變戲法的,都叫彩。

是賣藝的,練武術的,皆為叫掛子行。

唱竹板書的,為竹快;柳是唱大戲的;訓拆就是說書的;此為生意道之俗稱。

)還有賣野藥的,種種的玩藝兒,真是熱鬧非常。

夥計將童林帶至北面,有個空場之地。

夥計說:「你就在這個地方就行。

你畫個圈兒,你就練起活來。

我還回店,辦我的事去。

我可不能陪著你,咱們回頭再見。」

夥計說罷,回小店去了。

童林於是用竹片刀畫了一個圓圈,將褡褳放在北面,連竹片刀放在一處。

他往當中一站,所有趕集的一看,這個樣式,是練把式的。

又見童林長得魁梧,也真好看。

童林的身材是在中等,細腰扎臂,雙肩抱攏,猿背蜂腰;就是穿的衣服,打扮的不好看。

土黃布的褲褂,白骨頭鈕子,左大襟,白高筒的襪子,兩隻大灑鞋。

辮子挽了一個小卷瘩。

從臉上看,可好看,紫巍巍的臉面,劍眉虎目,鼻直口闊,雙耳垂腮,人字脖子,太一陽一鼓著,眼睛努著,腮幫子鼓著,精神百倍。

趕集的一看,這是練把式的。

那個年月,人人好練,都有尚武的精神。

工夫不大,將童林圍祝這才有人說:「你別看穿的不好,打扮的像老趕,這叫鄉下把式。

這個練把式的,必有工夫,一定是尖的。

(什麼叫尖的呢?這練武術,分尖掛星掛。

何為叫星掛呢?無非是行拳,三飛腳,兩旋風腳,披碴叭,拉幾個胯虎。

瞧著很好看,練著還好練,其實沒有工夫。

這就叫星掛。

尖的呢?架式不多,還都是單架。

看著真不好看,其實沒有真工夫不行。

別看架式單,招招有式,式式有法。

沒有幾十年的工夫,還真不行。

非得內外相合,那才是尖掛呢。

)你看他站在那兒不練,有多麼的威風。」

那個就說:「那是站在那兒運氣呢。」

其實不對,童林雖在家練過工夫,其實他沒有在外邊賣過藝,要過人家的錢,事之所擠,萬不得已而為之。

今兒眾人將他圍上,早就臉上如同大紅布似的了。

常言有句話:「上山擒虎易,開口告艱難。」

論起來江湖賣藝,得有一套生意口,應當站在場子當中,先作個羅圈揖,別名叫「揚揖」。

道得兩句生意話,什麼人窮當街賣藝咧,虎瘦攔路傷人,在下姓什麼叫什麼,必要道得一遍老師傅捧場的話,這才溜溜腿,然後再練,練完了要錢。

如有不給錢的,給他些個刮剛(刮剛就是說閒話)。

童林哪裡行呢?不用說刮剛繞脖子的生意話,以致大家圍上了他,他臉就紅啦!瞪著兩隻眼睛,看著眾人,眾人看著他,這真稱得起是「張飛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工夫大啦,大家說「怎麼還不練呢」?童林說:「我就練,你們都來啦1大家說:「我們早來了半天啦1童林說:「可是這麼著,練完了我可要錢哪1大家說:「練好了我們就給錢。」

童林說:「不給錢,一位可走不了。」

大家一聽,這不是練把式的,簡直是路劫明伙,大家倒都樂了:「你練吧1童林於是抱拳,大伙說:「真是練把式,插手就練。」

練了一趟大紅拳。

內有拳贊為證:緇⒌巧講揮妹Γ?鄙砣撇匠迅漲俊I洗蛭寤ㄅ塚?綠弒拋?O踩檔侵ρ乇咦擼??影莘鷚混南恪0醞蹙俁η?攀劍?鵂Χ懶⒄局醒搿?

練完了氣不湧出,面不改色。

行家一看,他練完談笑自若,腳下扎根入定,觀看姿式,真有幾年的工夫。

大家叫好,童林說:「好哇!要錢啦,可得多給。」

大家一聽,真是「老趕」把式,一句生意話沒有。

真有大把的往場子裡拋錢的。

童林一看,滿地銅錢,大約有吊掛來,夠吃飯住店的啦。

你倒是接著往下練呀,也不說話,彎腰拾錢,放在褡褳以內,往肩頭上一搭,竹片刀往腰中一掖,轉身就走。

大家一看,好哇,不練啦!

不提練把式,且說他回至店房,夥計張二見童林笑嘻嘻的回來,迎面問道:「你買賣怎麼樣?」

童林說:「不錯」。

於是進到屋中,將錢拿了出來,叫夥計預備早飯。

又吃又喝,還又將剩下的錢,開付完了住店的錢,與張二告辭致謝。

出離店房,就走下來了。

也不問村莊鎮店何名,什麼叫作州城府縣,一直往南走去,凡到處,就以賣藝餬口。

這可應了那句話啦:「人若吃了三天生意飯,給個知縣也不換1沿路又運動身體,又賺錢吃飯,手中還有餘錢。

竟不思慮,也不問路程,在路途之上,曉行夜住,饑餐渴飲,非止一日。

時已於深秋,童林已然行至一江一 西界內。

(書中人言:童林由大名起身奔河南考城,走歸德入安徽,至一江一 西貴溪縣。

這一日正往前走,天色已晚,寒風刺面,一陣陣透涼,只好尋找店房。

猛抬頭見道旁路北,有一家小店,怎麼看出來的呢?原來門口上寫著四個字「德和小店」,是一連五間正房,當中間關著避風門。

童林走至近前,伸手開門,往裡面觀看,裡面是南北對面大炕,對面的鍋台。

住客還真不少,鋪蓋是一份挨著一份。

店客正在大家聚談。

童林抱拳向眾人道:「眾位辛苦。」

大家一看童林,身上一身土黃布,扛著小褡褳,在裡面斜插一把竹片刀。

大家亦就抱拳相迎,說:「坐下歇歇。」

童林說道:「眾位,哪位是掌櫃的?」

旁邊一位用手指著身邊這位說道:「這位姓郭,就是店裡掌櫃的,外號叫倒霉郭。」

郭掌櫃道:「來了客人啦,別取笑。」

童林抱拳道:「掌櫃的,有閒地方沒有?」

掌櫃說道:「就這炕梢很好,坐下吧,回頭打點臉水擦擦臉,喝點水再說。」

童林將褡褳往炕裡邊一推,坐在炕沿上,將要與掌櫃的說話,旁邊過來一人,說:「老合嗎?由哪兒過來?」

童林聽不明白(暗中代言,這是江湖的吊坎兒)。

童林不知,這個店不是尋常小店,淨住的是生意人,金披彩掛,快柳訓拆(前文已表過),不住尋常店客。

吊坎為「相窯兒」。

何為叫相窯兒?就比作宰相所居之地,其實淨是生意人。

這是童林方才進到屋中,大家一看,他斜插一把竹片刀,大家以為他是同道掛子行的人。

方才問他的這個人,姓吳行二,他也是新入生意,變戲法的,半空不作。

俗說就是「花脖子」。

怎麼叫花脖子呢?你說他是生意人,內裡的事他又不知;你說他不是生意人,他還愛吊坎兒。

方纔他問童林,從哪兒過來,童林自然是不懂。

童林可略為瞭然,說:「我從大道上來。」

姓吳的又問道:「朋友,你是什麼買賣?」

童林答道:「我什麼買賣也沒有。」

那姓吳的又說道:「你是掛子吧?」

(掛子就是練把式)。

童林答道:「我就是穿的這件小坑,沒有大褂。」

姓吳的一聽,錯了!又問道:「你是把式呀?」

童林答道:「今夜睡覺,哪位挨著睡,可得留點神,沒準兒。」

吳二一聽,是睡著了被窩裡打把式。

吳二還要問,北邊炕上有一人答話,說:「吳老二,別問啦。

他是海清(海清就是外行),這邊坐吧1掌櫃的過來問童林:「你是打干房?

還是起火?「這個童林倒是明白,」打干房「是淨給店錢,」起火「是外加柴米錢。

童林問道:」打干房起火多少錢?「郭掌櫃答道:」打干房是兩文錢,起火四文錢。

「童林說:」起火吧0掌櫃說:」我們吃什麼,你得跟著吃什麼。

「童林說:」行鞍。

掌櫃說:」我們烙餅,給你烙多少?「童林說:」給烙五斤面的餅吧0掌櫃說道:」幾位吃?「童林說:」一個人吃。

「郭掌櫃說:」你吃得了麼?「童林說道:」吃不了好帶著走,在路上當點心吃。

「郭掌櫃的看了看大家,心說:他一點也不外行。

於是掌櫃的叫夥計合面烙餅。

這個乾麵要是烙餅,每一斤能吃八兩水,餅要出鍋,二十四兩為一斤。

要是烙餅啊,就是大鍋烙餅好吃。

工夫不見甚大,大餅烙熟。

簸籮大的五張,拿鍋蓋送到童林的面前,外有鹼菜條一碟。

大家看童林這個吃勁兒,真有點眼暈。

童林飯量又大,不一會的工夫,已經吃下了三張。

剩下兩張,擱在褡褳之內。

也兼著一路勞乏,將褡褳往炕裡邊一推,枕著小褡褳睡去。

大家看天色已晚,也就各自安歇。

次日天明,童林醒來,站起身一看,正趕上郭掌櫃出去解手,童林候郭掌櫃回來,說道:「掌櫃的算賬吧。」

於是掌櫃的把店飯錢算清。

童林說:「我請問您一件事:我是跑腿的,昨天大家說的話,我是外行,真全沒聽明白。

我是練過幾手笨拳,無非暫時餬口,望掌櫃的您指引指引我,哪裡有豐富的鎮店,我好多賺幾個。」

郭掌櫃說道:「你跟我來。」

童林拿起小褡褳,連同竹刀,跟隨郭掌櫃離了店門。

郭掌櫃用手往南一指,南邊有一段山嶺,離此甚遠。

說道:「往南離此四十里,有一座鎮店,叫作南雙雄鎮。

往北四十里,有個北雙雄鎮。

今天是南雙雄鎮的集場,兩千多戶人家,莊子豐富,好武的很多。

你到那裡可以多弄幾個錢。

你由此路走嶺的東邊,千萬可別走嶺的西邊。

若走嶺西邊,道可就差了,一定得迷路。

沒別的,你到在那裡,買賣一定大發財源。

咱們是回頭再見。」

童林抱拳道:「再見吧。」

於是往南走下來了。

天氣正值深秋,日尚未出,正在清冷之時。

遠山在望,村落很蕭條,一陣陣秋風颯颯,吹的征塵打面,這一片淒涼秋色,令人心神慘淡。

人若到入殘秋的時候,在家裡倒不顯,若是在外面跑腿之人,未免觸起思鄉之念。

童林身上穿的衣服單寒,又加上秋風甚緊,滿目淒涼,一陣陣動起思鄉之念。

自思在外跑腿,又不知父母在家怎樣想念,身體是否安康。

思前想後,不覺心中酸楚,好似十五個吊桶打水,七個上來,八個下去的一般,心思如麻,未免潸潸淚下。

低頭往前行走,只顧走路,不提防將道路走錯。

怕走山嶺以西,卻還是往嶺西走下來了。

約走有十餘里,猛然抬頭一看,這道路不像大道,亂草蓬蒿瀰漫山坡,羊腸小道,接連不斷。

只顧信步往前行走,不想亂山環抱,遍山荊棘,道路崎嶇,坎坷不平,很窄的鳥道,並無人行。

路旁酸棗枳荊,榆柳桑槐松,被西北風刮得樹葉兒飄零,寒蟲兒倒吊,鳴聲透入耳鼓。

這一分淒涼景況,又兼著秋草迷目,行人無影,無可問程。

童林心若刀絞。

心中暗想:常言有云「車到山前必有路」,莫若往前行走,再作打算。

於是又越過幾架山嶺,舉目觀看,哎呀,不好了!四面俱是高山峻嶺,不知哪條道路可通吳國。

(要唱《文昭關》)面前荒草沒人,前面有個月牙式的山嶺,嶺雖不高,就是沒道,不如行至嶺下再作道理。

於是用手撥開荒草,往前行走,不防腳下,險些被毒蛇繞住,嚇得童林冷汗直流。

於是壯膽前行,到了嶺下,用手攀籐,意欲過嶺。

不想山中野獸,在此拉了一泡屎,鬧了童林一手,臭味難聞。

看起來,人若走了背運,喝涼水都塞牙。

用荒草將手擦淨,復又擄荊棘,抓葛籐,盤山而上。

及至走到嶺上,只累得筋骨俱酥,喘喘吁吁。

略為少坐,站起身來,用目往西觀看,但見清溪倒流,兩旁皆是茂林。

童林走下嶺來,向樹林而走,行至林內,只累得混身是汗,遍體生津。

又兼著勞累已過,無奈只得坐於林下休息。

用目往對面觀看,真是山連山,山套山,山山不斷;嶺接嶺,嶺套嶺,嶺嶺相連。

怪石橫生,陡壁懸崖,山勢猙獰,離奇古怪。

又兼兩旁千年松樹,萬年古柏,直入雲漢,風鳴樹吼,令人膽寒。

回憶往事,潸潸淚下。

想自己在家,十幾歲好練武術。

因斗紙牌為戲,誤傷老父,逃亡在外,身入江湖,流落異地,迷於山谷,竟辨不出方向,又無行人過問,莫非要餓死於山谷之內,與祖同故耳?(何為叫「與祖同故」呢?軒轅黃帝之子,名曰祖。

生平好遊山玩水,後遂餓死於亂山之中。

往往人若是遠行,必當燒幾張黃錢祭祖。

非祭家中的祖先,祭的是黃帝之子,為保得人馬平安。

童林想至此處,心若刀剜。

正想不出離山之計,心正躊躇不下之時,猛聽得正東有腳步聲音。

童林抬頭往正東觀看,見有二道士,行走如飛而來。

二人俱是年邁的仙長。

上首這一位,身量高大,頭帶九梁道巾,當中鑲嵌美玉無瑕,兩旁綢帶雙飄。

身穿黃布道袍,腰繫絨繩,核桃粗細,穗頭飄擺。

白襪雲鞋。

手拿拂塵。

黃顏銀鬢,兩道濃眉,壽毫甚長。

目光如電,鼻如玉柱,唇似丹珠,銀髯滿腹,根根見肉。

下首那位道士,中等身材。

九樑道冠,竹簪別頂。

身著藍布道服,腰扎水火絲絛,藍中衣,高筒襪子,上過膝蓋,足登雙青雲鞋。

面如重棗,劍眉闊目,四字海口,兩鬢落腮花白髯。

手拿樹枝拂塵,行走如飛。

膝蓋碰心口,腳打屁一股蛋,鹿伏鶴行。

童林一見,知道是夜行術。

童林怎麼會知道呢?當初在家練彈腿的時候,聽李老師講究過,所以今天一見便知。

也搭著二位仙長准知道此處無人,不提防被童林看見。

童林心中一動:深山之內,二位仙長有如此之藝,非是劍客,即是俠客。

又一轉想,自己身無長技,如何發跡?莫若向西,追趕二位仙長,拜在門牆之下,學會武術,藝不壓身(童林有這個思想,其實人當有這個思想。

往往有人不以文武的能力當頭。

旁人若問:「因何你不作事呢?」

「咳,是我時運不通,運尚不至。」

這句話,耽誤不少人。

怎麼呢?人若要無事之時,當清心靜養,由五內發出一股清靜之氣,發於面部。

再有本身文武技藝,時機遇巧,再有貴人扶持,則陡然富貴不難。

若在家竟等走運哪,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童林想到這裡,站起身來,將褡褳往肩頭上一扛,竹板刀往腰中一掖,往西就追下二位仙長來了。

童林緊追,二位仙長緊走;童林慢追,那二位仙長慢走。

那個意思,二位仙長似有所知,可並不回頭。

童林追有二里之遙,只累得喘吁不定。

再若追不上,童林就要累躺下了。

童林暗中著急,又不好喊叫。

猛抬頭,心中稍定。

因為什麼呢?二位仙長的前面,有一道清溪阻路,南北一望無邊,東西約有三丈餘寬,又無舟可渡,難以過去。

不料想,二位仙長將腰一伏,行於水面,如履平地,此名叫作「蹬萍渡水」。

(聽李教師說過)。

童林暗想:此必劍客無疑。

因而高聲叫道:「二位老師留步,小子有一言上稟。」

二位仙長至西河岸,止步觀看童林,是農家打扮,面帶純厚。

那位銀髯的仙長叫道:「師弟,此子苦苦追趕,不知所因何故?」

花白髯的那位道士答道:「不如你我回去,問個明白,再作道理。」

「那麼也好。」

於是二位仙長,運用氣功,仍是施展蹬萍渡水之法,來至東岸。

(「你別說啦,你們作書的人信口開河,由著你們說吧,人怎能夠在水皮上行走呢?」

不然!這綠林道,有兩種水皮上走的工夫,您練過武術,可就知道啦。

就說當下練行意拳的老先生,練的是五禽六獸一條龍,內中有一蛇行,這個蛇若由地上走,將頭抬將起來,它就惦記著使風。

日子一長了,它的頭越抬越高,幾乎它的身形要立起來,尾巴著地。

再若日久,它可就能架風。

它也練的是氣功。

用吸呼之氣,將五臟提至胸膛,借天地之罡氣而成。

不但是蛇,凡五大家,即「狐黃白柳灰」。

它們修道練丹,皆用吸呼伸縮之力而成。

其它生畜,皆能練氣脫凡,將皮囊脫去。

何況是人!人為萬物之靈,若將氣功練成,得天地之罡氣,吸日月之一精一華。

人為小天,天為大天。

人有四肢八節,天有四時八氣;人有二目,天有日月;人有三萬六千毛孔,天有三萬六千星斗;人有五指,天有五行;人有汗津,天有雲雨。

人用氣功,日久,人一體 與天體相合,一團一 一團一 圓圓如一粒明珠,萬劫不磨,方可成為劍仙,此達摩老祖洗髓經之秘訣。

人要練氣,日久可以發白皆黑,牙掉復生,返老還童,皆由於此。

人若渡水,將氣一提,用蛇行之法,身體輕如漂葉,此為內丹先天之術也。

二位仙長之渡水,並非淨用氣功。

氣功為先天,先天補五內之不足,然後,以後天合之。

何為後天呢?就是人所練的武術,由武術的拳腳,運用先天之真氣,此為先後合一之術也。

二位仙長用的是週身全力。

何為叫全力呢?就是凹腹吸胸,空胸緊背,龍驤虎坐,兩腳方踢膝並行,手扶泰山,頭如懸磐,氣貫丹田,此正為先後合一。

練氣屬一陰一為先天,運用四肢六一陽一為後天,故有先後天合一之說。

那位說:「你怎麼這般嘮叨呢?」

若不說明,人由水皮上走過,豈不離奇嗎?就是二仙長行於水面,似不費力,但看河邊的岩石,被水打的澎湃作響。

可見二位仙長,腳下之力卻用的不校「怎麼你不是說,身體輕便,反又說腳下用力呢?」

沒告訴你是兩種麼?世界力之最大者,莫甚於水火。

人用全身之力,借水之力,方能渡水。

「這話我們聽著又不明白。」

方纔所說,一團一 一團一 圓圓,如一個皮球扔在水內,方不能沉底。

二仙長形若圓球,勢若澈錚?∪???疲?僥芏傻桿?妗#?

再說童林見二位仙長,臨於河岸,急忙用身遮祝雙膝跪倒,高聲大叫:「二位仙長乃世之高人,弟子情願拜在門牆之下。」

二位仙長含笑道:「這又奇了,你我素不相識,我二人行於山谷,你在後面苦苦追趕。

今又將我二人喚回,意欲拜我二人為師。

我二人又不知你的姓名住址,怎樣的來歷,就是收你作為弟子,也得我二人商議商議,還有個當收不當收呢!也不能這樣草率。」

童林跪在地下道:「二仙長所說甚是,待弟子明白上稟。」

二位仙長說道:「你從實講來。」

童林這才將自己以往從前之事,由十八歲好練彈腿,因斗紙牌為戲,誤傷老父,畏罪逃亡在外,流落江湖,迷於山谷,得遇二位仙長,行步如飛,隨後追趕,見仙長蹬萍渡水,疑是劍俠,故斗膽相叫,細細的由頭至尾訴說了一遍。

二位仙長聞聽,方知他名叫童林,家鄉住址,父母在堂,因誤錯逃亡在外,情有可憫。

銀髯仙長說道:「你適才所言,我二人俱已聽明。

奈因你父為汝所傷,何況業師!然而有情即可原,是誤傷老父,不知者不作罪,尚可寬耍汝最不應當在我二人面前扯謊。」

童林說道:「仙長所言,乃小子生平所不敢。」

仙長道:「住口!蹬萍渡水之法,乃江湖綠林之秘訣,汝一鄉人,豈能知曉此術?」

童林回答:「村中彈腿李老師與我言講:非劍客不能有此絕術。

今小子得此奇遇,豈能一交一 臂失之。

望仙長原情收納,小子絕不敢謊言。」

銀髯仙長說道:「聽你所云,絕不能假。

你站起來,我有事,你若能作到,我便收汝;倘不能行,休誤你的前程,你再投別的門路去吧1童林站起身來,說道:「但不知何事,望仙長指示。」

仙長用手指定山溪:「方纔你看我二人,由此渡過,汝能相從渡水,我便收你作為門人。」

童林搖頭道:「不,不行。

二位老師乃道德深遠,弟子乃一介村夫,豈能隨恩師蹬萍渡水。」

仙長說道:「世界並無為難之事,待我教導於你,指引你得了步法,便可得渡。」

童林聞言,心中一想:這是仙長品評我的心地,堅實不堅實。

我若不應,絕不收我,我若應允,必當墜入水中。

想仙長與我無仇,豈能眼看我溺水而死,到那時必當相救。

惟我心地堅實,準可收留。

遂說道:「弟子情願受恩師指教。」

仙長道:「好!你站在這裡,你將褡褳竹板刀一交一 給我。」

童林點頭,遂將物件一交一 與仙長。

童林站穩,用目往前看。

仙長說道:「我讓你邁步,你就往前邁步,決無舛錯。

我二人相扶於你,休要遲疑。」

童林點頭應允。

二位仙長站立童林左右,銀髯仙長左手拿著童林的物件,右手將童林右肩一揪。

花白髯的仙長站在下首,用左手揪在童林的肋下,說道:「走1童林只得眼往前看,竟向水上邁腿,就覺著腳下被水浸濕,唏哩嘩啦,竟走至西河岸(那位說,「童林也是蹬萍渡水過去的嗎?」

他也配?二位仙長把他架過去的!)童林站在西岸,雙膝跪倒:「二位老師請上,受弟子一拜。」

二位仙長擺手道:「且慢,正大的門戶,豈能草草了事?你隨我二人,至廟中再談一切。」

童林點頭答言:「願遵師命。」

站起身來,旁邊侍立。

仙長把所有的物件,一交一 給了童林,復用拂塵往西一指,道:「隨我來1

童林將物件接在手內,順著拂塵往西一看,正西青山疊翠,怪嶺橫石。

二位仙長行走如履平地,童林在後面可就受上罪啦。

喘吁吁的只得相隨,越過了好幾道山嶺。

正西一座高山,只有曲曲折折蚯蚓小道。

隨二位仙長至山頂,舉目觀看,有一座朝南的古廟。

不知修於何年,年久失修,四外群牆崩頹,後面大殿俱已倒坍,只有前面一座大殿未倒。

山門之前,一邊一棵柏樹,上首的古柏,三四個人摟不過來,直連雲漢,下首這一棵,五六個人摟不過來,枝葉茂盛,直插雲霄。

童林細看,山門上橫匾猶存,字跡雖模糊,也可以看得真,上書「金頂玉皇觀」,連門也沒有。

二位仙長前行,童林跟隨在後,甬路正當中放著一個漢白玉香爐,尚未損壞。

行至大殿往裡觀看,當中神像已經看不出供的是哪位來了。

兩旁神像,俱已坍倒不齊,惟有神廚尚在,並沒有五供蠟扦兒,只有一個半破的香爐,神廚底下,釘著一個新黃布的廚圍。

神廚以前,用笤帚掃的乾乾淨淨,當中放著兩個蒲一團一 。

房頂上漏孔甚多。

這一份淒涼景況,實難注目。

二位仙長站立神廚之前,用手一指,叫道:「童林,你來看,這廟內清苦難當,日無隔宿之糧,你如何受得下去?你若不願意拜我二人為師,我將把你送下山去,休誤了你的前程。

你要自己酌量。」

童林一想:反正有二位仙長的飯吃,就有我的飯吃。

又一想:不受苦中苦,難得人上人。

只得點頭道:「弟子願意相從。」

仙長說道:「好,你既願意,出於本心,我二人只得收錄於你。

你旁邊站候。」

那位銀髯仙長,對那花白髯仙長說道:(「你怎麼成心囉唆,不提名姓,老是『這個仙長、那個仙長』的呢?」

您別忙,還沒到提名姓的時候呢。

若到了提名姓的時候,就熱鬧起來啦。

)「師弟,你收他好不好?」

花白髯仙長含笑說道:「師兄,您的情緣已動,怎麼反令我收他作弟子呢?還是您收他是啊1銀髯仙長微笑道:「師弟,你不必推托。

你我兩個收他作弟子。」

花白髯仙長點頭答道:「那麼著也好。」

於是,銀髯仙長用手將神廚的黃布簾掀開,由裡面拿出高香封、火種、簸箕全份,將香隨手抽出一股,把香分開了,打著了火種,將香燃著,插在破香爐內。

銀髯仙長恭恭敬敬地大拜了二十四拜,花白髯仙長拈香拜畢,這才正式叫童林拈香,對著佛像,大拜了二十四拜。

然後,與二位老師,也照樣行過了禮。

二位仙長在當中蒲一團一 上打坐,一回手由神廚黃布簾內拿出舊蒲一團一 來,命童林盤膝而坐,腳心朝天,閉目合睛,眼觀鼻,鼻對口,口對心,舌尖頂顎(這就是打坐之法)。

然後教童林吸一精一引氣「三一交一 一媾」之法。

何為叫「三一交一 一媾」呢?天地一交一 一媾,龍一虎一交一 一媾,子午一交一 一媾。

又名叫「渡鵲橋」。

一陰一氣吸於腹內,與一陽一氣相合,其名曰「一陰一中返一陽一」,童林不知,無非是仙長當時的指點。

仙長教育童林明白,然後回手由神廚黃布簾內,拿出一個小黃布口袋,約有飯碗粗細,有一尺二三寸長。

又一回手拿出一個八卦如意缽。

仙長將口袋解開,裡面卻是一口袋帶著皮的粗稻米。

仙長坐穩,左右手伸開,用二指拿起一個米粒,用手一捻,皮兒盡落,裡面現出光潤潤的米粒。

放在缽內,這才告訴童林:「你來看,廟中清苦,日無隔宿之糧。

這是我二人下山募化來的粗米。

我們一天捻多少米,吃多少飯,捻不出米來,就得忍饑挨餓。

你也照這樣作去。」

童林點頭應允,仙長將米袋、八卦缽一交一 與童林,童林伸手接過,童林以為捻米算作什麼,誰想到如法一捻,不料米殼不開(這個米殼要用碾子串,尚費許多的人工,串它不動,何況用手。

童林不知,這位仙長用練氣之工操練他的手指,若米殼用手一捻就碎,此十指練成,在人的身上哪能受得住呢!童林如何知道。

)童林捻不開稻米,遂向老師說道:「弟子捻不開米殼,不如用石將皮兒敲出。」

仙長聞言,說道:「我就知你受不了清苦,師命不可違,你如不願在此學藝,我當送你下山,也不為晚。」

童林回答:「弟子就捻米粒,不敢違背。」

仙長說道:「好。」

於是童林用心捻米。

及至日色西斜,方捻出少半缽米粒。

仙長說道:「不用捻了,天已不早,也當做飯。」

回手由神廚內,拿出個小銅鍋來。

遂站起來,帶領童林,出廟下山,尋路繞至澗下清溪。

仙長叫童林用鍋由溪內取水,復帶著童林上山回廟。

來至大殿台階石下,用兩塊磚將鍋支好。

把米由殿內拿出來,度量水之多少,將米放在鍋內。

然後命童林下山撿取舊柴,然後做飯。

這個做飯童林不外行。

工夫不大,點火將飯做熟。

只有半八卦缽飯,童林雙手捧定,奉與二位仙長面前。

二位仙長並不吃用,供於佛前,面對著神像唸經。

念畢,取下八卦缽,銀髯仙長捏了一兩個米粒,放在口內,然後遞於花白髯的仙長,花白髯仙長也捏了兩個米粒,放在口內。

然後一交一 與童林說道:「你用飯去吧。」

童林見二位老師命自己用飯,奈因二位老師,不過只用了兩個米粒,自己也不敢公然用飯。

只得回答道:「二位老師未能用飽,弟子豈敢擅用。」

銀髯老師含笑說道:「我二人不定幾日方才一飽(這是練氣功啊,饑不知饑,飽不知飽,就是幾日不用飯,也不要緊,就是吃的很多,也能用氣功消化),你拿了去用吧。」

童林聽罷,只得將缽接過。

童林飯量甚大,這一點飯,豈能飽得了。

好在小褡褳裡邊,還有兩張大餅。

自己將飯用完,又吃了一張大餅,還剩下了一張,好留著明日接濟。

將飯用畢,天色已黑多時,二位老師令童林就在上首,將舊蒲一團一 放好,二位仙長在上邊盤膝打坐,命童林仍按打坐之法,自己去坐,稍有不對,二位仙長指教。

童林一路勞乏,工夫不大,沉沉睡去。

不覺天至五鼓,童林正在似醒不醒之際,聽二位仙長念佛,童林只得醒來。

站起身來,運動了運動身體,在旁邊一站。

銀髯老師說道:「你才入門,也練不了躥高縱遠各樣的武術。

就是架式,也是不能站。

只可打坐捻米。

打坐捻米有什麼好處呢?無非是練你的神氣,定你的本性。

捻米是操練你的手指,這就是萬丈高樓從地起,水從源來樹從根。

也是你練工夫的基矗你仍然打坐捻米,日久自然有用。」

童林說道:「謹遵師命。」

於是童林專心打坐捻米。

頂到用飯的時候,米已經捻出多半缽,也就按前法將飯作熟。

不過僅夠一飽,一習一 以為常。

不覺已三個多月,捻米之功頗為有效。

雖已冬令天寒,衣服單薄,內有氣功,並不覺得甚冷。

頭髮長了,並沒有剃頭刀,有把小剪子,老師與他剪髮。

髮辮蓬亂,有一把木梳,自己通梳,然後再編好。

餓了就是米飯,也不知米從何處而來。

要是渴了,就得飲山下的冷水。

就依賴著打坐練氣之功,不覺怎樣痛苦。

就是一樣,捻米之法甚熟,粗米到手一捻就開。

這一日,童林在清晨將要捻米,銀髯老師叫道:「童林,我看你捻米甚勞,我當再與你進一步,操練手掌之法」。

二位仙長,站起身來,童林相隨至大殿以外。

來至台階石之下,命童林將台階石打掃乾淨,命他將小褡褳,由大殿內取出,捲好橫在台階石上。

命將粗米取來,倒在台階石上。

銀髯仙長站在台階石下,蹲襠騎馬式站好,把袖口住上一挽,好在台階不高,正好用雙掌搓米。

仙長兩膀臂用力,雙掌按住粗米,說聲:「嘿1往前一推,將手抬起。

叫道「童林你來看」,童林細看:粗米的殼全落,米粒皆出。

仙長說道:「你看,搓米倒很容易,省得你捻米甚勞。」

童林一看,仙長搓出米粒之多,實在比捻米容易。

於是按著仙長之法,騎馬式站好,兩膀用力,手按捻米,雙掌前推,手掌如火燒的一般,疼痛難堪。

米粒出來的不多。

童林只得答道:「弟子手掌疼痛,搓米不如捻米。」

銀髯仙長說道:「師命不可違,不願一習一 學,當送你下山。」

童林回答:「奈因弟子手掌疼痛,如何是好?」

仙長點頭,遂由懷中取出小葫蘆一個,(可不知是什麼藥。

)將小葫蘆塞兒,取了下來,倒出一丸丹藥,約有黃豆粒大小,放在自己口內,用唾沫嚼爛,童林將雙掌伸開,遂唾在童林手掌之上,命童林擦抹均勻。

童林此時想不搓米都不行,手掌奇癢難堪。

童林只得如法搓米,倒覺爽快。

此藥能管七日,至七日過,藥力已完,童林手掌,也就不覺痛苦,一習一 以為常。

日日搓米,不覺就有三個多月之久,童林搓米甚便。

這一日清晨,銀髯仙長說道:「童林,我看你搓米甚勞。

不如搗米」。

(又不定出什麼法子。

)童林答道:「不知怎麼搗法?」

仙長說道:「你隨我來。」

仙長起身,走到大殿之外,用手一指甬路上漢白玉的香爐。

遂叫道:「童林,你把它打掃乾淨。」

童林應允,只得將香爐收拾乾淨。

仙長命童林將粗米取出,把口袋打開,都倒在香爐以內。

仍命童林騎馬式站好,兩手攢拳,先用右手拳,直向香爐內搗去。

這一搗不要緊,童林的手背,被香爐裡的米硌得疼痛難忍。

遂向仙長說道:「老師,弟子手背疼痛,望恩師將丹藥賞賜一粒,以免痛楚」。

仙長遂將懷內小葫蘆拿出,仍然取出一粒丹藥,命童林將手背伸出,將丹藥含於口中嚼爛,照舊唾於手背之上。

童林擦抹均勻,手背癢得難受,再如法搗米,真就不覺其痛。

米粒還出的不少。

如此日日搗米,日子一長,拳到處,米粒即出,轉瞬間,已將百日。

仙長又命童林捻米,頂到百日呢?又改搓米,搓米搓了三個多月,又改搗米。

如此光一陰一荏苒,日月如流,不覺三年。

童林已覺得操手之法,頗有經驗,坐功用氣已成,奈因武術,一藝未學。

這一天,至晚間打坐安歇,二位仙長沉沉睡去。

童林本當打坐睡去,因想武術一技未學,竟學操拳串米,有何用處。

猛然醒悟,非是老師不教,乃是自己不肯求學,不苦請求。

遂起身,來至二位仙長面前,雙膝跪倒。

奈因仙長沉睡不醒,又不敢呼喚,只得長跪地上。

由初更時分,直跪到東方發白。

上首這位銀髯仙長,口念無量佛,隨著花白髯仙長亦就醒來,見童林直著身子跪在面前。

其實二位仙長,早就知道他跪了一夜 ,故意裝睡,佯作不知。

因問道:「你在此長跪,所為何來?你如不願學藝,當送你下山。」

童林跪稟道:「恩師有所不知,容弟子面稟。

弟子蒙二位恩師,推情收納,串米三年,兼一習一 運氣坐功,頗為有效。

奈因武術未得一技之長,非恩師不教,因弟子懶惰不學。

望恩師賜教,又怕攪恩師清睡。

今承老師下問,弟子不敢不明白上稟。」

銀髯仙長回顧花白髯仙長,說道:「此小子真可教也。

(此西漢張良圯橋納履,黃石公有言:孺子可教也。

)花白髯仙長答道:」師兄,師兄,此子可傳,何不授以絕藝?「銀髯仙長,遂起身,叫道:」童林,我將天下絕藝,相授於你,你可願學?「童林說道:」弟子敢不唯命是聽。

銀髯仙長說道:「好!你隨我來。」

說著師徒三人出離大殿,來至在山門以外。

銀髯仙長用手一指上首那一棵萬年古柏樹:「天下絕藝在此。」

童林道:「不知怎樣學法?」

仙長道:「你來看我怎樣作法,你當照樣作去。」

童林聽罷,點頭應允。

前文表過,這棵樹有四五個人摟不過來的粗細。

就見仙長將拂塵往大領上一插,兩腳並齊,兩手下垂,鬆肩提頂,目往前看。

(此謂無極圖。

何為無極呢?《拳經》有云:提頂吊襠心中懸,兩膀輕鬆方自然。

首如懸磬,用的是自然之力,不能用濁力,由無極而生有極。

按天地之大,皆由太極中流出。

)花白髯仙長命童林隨身後,也按此法站立。

稍有不對,花白髯仙長在旁指點。

童林就見銀髯老師將身往下一蹲,童林也只得一蹲,(此謂有極。

)又見老師將左腿往前邁了一步,雙手往前一伸,左手圈於脅下,右手隨著一轉,右肘護住中穴,將頭一扭,看左手掌的姆指。

童林在後面,也照樣擺成架式。

(童林不知,這正是前次渡水之法。

凹腹吸胸,空胸緊背,掌不離脅,肘不離胸,龍驤虎坐,兩腳正踢膝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雍正劍俠圖
第一回 避嚴親畏罪走他鄉 入深山窮途遇劍客第二回 童海川下山初試藝 探雙親風雪入京師第三回 識好漢五小鬧王府 會英雄老俠探虛實第四回 赴約會地壇拜老俠 戰賀豹二結一掌仇第五回 遭奇禍海川打官司 遇釋放限期捕盜賊第六回 識英雄義結鐵掌李 盜寶賊行刺雍親王第七回 童海川收徒李家店 侯振遠應邀巢父林第八回 法禪僧踩街顯威風 童海川打擂見神功第九回 討鏢銀蘇州逢於恆 請南俠廟中遇仇人第十回 飛龍觀夜趕喬玄齡 北高峰二次杭州擂第十一回 秋佩雨力戰眾俠客 童海川雙鉞分雙劍第十二回 雍親王化嫌了爭端 借祝壽夜探清雲寨第十三回 釋三寇火燒清雲寨 賀美號簪花靈隱寺第十四回 楊家莊姑舅喜重逢 火神廟父子痛相認第十五回 司馬良招親三義莊 洪炳南闔家慶團圓第十六回 老劍客松林管閒事 李士鈞落難常德府第十七回 遇捕快白潔遭奇冤 逞英雄陸滾喪功房第十八回 喪良心行刺神槍李 捉淫賊奮勇上湖南第十九回 以怨報德鏢打李英 惡貫滿盈難逃法網第二十回 清竹塘四寇劫囚車 龍潭鎮於老訪雙俠第二十一回 戰沅江西俠殺四魚 亂石島東俠敗三鼠第二十二回 誇海口夜入達摩堂 施絕藝三俠闖五門第二十三回 破機關智勇數三俠 達摩堂地道走四寇第二十四回 失信義九寨主喪命 潛水中於老俠擒賊第二十五回 下請帖邀請眾豪俠 甘家堡幸會甘鳳池第二十六回 甘家堡真假童林會 小俠客得遇王十古第二十七回 展家林拜訪展大旺 麒麟山用計捉墨魚第二十八回 青草坡英雄打猛虎 懶龍溝於恆遇至親第二十九回 亂中亂雙猛攪重陽 強中強群俠看和尚第三十回 鐵善寺暗伏十絕計 戰月台雙猛殺四寨第三十一回 洪玉耳智燒老閻成 西方俠掌打濟源僧第三十二回 鐵善寺群俠戰濟慈 白玉虎大意丟龍批第三十三回 小俠客風雪下書信 三勇士夜闖八卦山第三十四回 老劍客戲耍眾莊主 赴廣東十老請八卦第三十五回 司馬空八卦山投書 童海川比八步打燈第三十六回 八卦掌巧打太極圖 望雲亭奮勇拿二小第三十七回 司徒朗逃往大西洋 田子步窺視玲瓏島第三十八回 誓同心夜探玲瓏島 逢絕地幸喜遇恩師第三十九回 四劍客會破玲瓏島 西方俠潛江擒二小第四十回 蜜蜂嶺傳藝贈寶劍 桑家林大戰司徒朗第四十一回 康熙帝赦免童海川 鐵木金落腳北京城第四十二回 鐵木金劫道遇官人 為生存長街賣牛肉第四十三回 老劍客留箋救清官 童海川夜捉害民賊第四十四回 慈父心三次饒林寶 豺狼子毒鏢打恩師第四十五回 尋兇手千里入京師 收弟子征服鐵羅漢第四十六回 清真寺海川會篩海 僧道俗三次比神功第四十七回 北口外丟鏢結義氣 護國寺收徒惹是非第四十八回 教師府掌打焦秋華 遇強敵拋鉞亮寶劍第四十九回 鬧鏢局行刺童海川 謁師祖巧遇野飛龍第五十回 喪良心燕雷打甘虎 丟煙壺童林斗三俠第五十一回 除舊歲師徒同獻藝 過新春師兄巧相逢第五十二回 童海川揚名燈市口 武雲飛傷人隆福寺第五十三回 跳寶局威鎮沙雁嶺 三月三齊赴松棚會第五十四回 鐵羅漢台上勝十傑 童海川惡鬥野飛龍第五十五回 童海川掌震燕子坡 西方俠巧奪蛇骨鞭第五十六回 眾群俠會戰燕雲 風老劍客親臨梅花圈第五十七回 分雙劍驚走燕雲風 保欽差查辦蓬萊島第五十八回 清苑縣馬俊單行刺 風雲莊義結鄧九公第五十九回 夏九齡荒寺遭毒手 病太歲府衙顯奇能第六十回 訪賊人巧遇陳道常 三皇觀搭救夏九齡第六十一回 小豪傑九趕陳道常 大魔莊巧遇親娘舅第六十二回 石寶奎掌震三尺鬼 夏九齡招親石家鎮第六十三回 小白猿石府學絕技 念舊義奮勇覓金牌第六十四回 報父仇王環施英勇 劈楊山鏢打段世寶第六十五回 年欽差夜審梁妙興 七星山三俠討金牌第六十六回 童海川斗膽闖三關 小白猿如願捉董玉第六十七回 小白猿夜進七星山 遭凶險得遇愛賢女第六十八回 愛賢女釋嫌許終身 司馬良遇險轉心亭第六十九回 蓮花觀弟兄巧相逢 西風寺尋找擺亭人第七十回 童海川月台戰秋禪 慧斌僧學藝山神廟第七十一回 童海川月下會三俠 駱駝嶺智誆趙小喬第七十二回 駱駝嶺巧得赤金牌 碧霞僧行道黃土坡第七十三回 莽和尚大鬧盤石島 花子羽搭救碧霞僧第七十四回 見金牌真假難分辨 遇王環火焚轉心亭第七十五回 童海川雙鉞敗三寇 西方俠鐵掌打五虎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