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卷一百五:石勒下太興二年,勒偽稱趙王,赦殊死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晉書》卷一百五

晉書

卷一百五

載記第五

石勒下

太興二年,勒偽稱趙王,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賜孝悌力田死義之孤帛各有差,孤老鰥寡谷人三石,大酺七日。

依春秋列國、漢初侯王每世稱元,改稱趙王元年。

始建社稷,立宗廟,營東西宮。

署從事中郎裴憲、參軍傅暢、杜嘏並領經學祭酒,參軍續鹹、庾景為律學祭酒,任播、崔濬為史學祭酒。

中壘支雄、游擊王一陽一併領門臣祭酒,專明胡人辭訟,以張離、張良、劉群、劉謨等為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內,重其禁法,不得侮易衣冠華族。

號胡為國人。

遣使循行州郡,勸課農桑。

加張賓大執法,專總朝政,位冠僚首。

署石季龍為單于元輔、都督禁衛諸軍事,署前將軍李寒領司兵勳,教國子擊刺戰射之法。

命記室佐明楷、程機撰《上一黨一國記》,中大夫傅彪、賈蒲、江軌撰《大將軍起居注》,參軍石泰、石同、石謙、孔隆撰《大單于志》。

自是朝會常以天子禮樂饗其群下,威儀冠冕從容可觀矣。

群臣議請論功,勒曰:「自孤起軍,十六年於茲矣。

文武將士從孤征伐者,莫不蒙犯矢石,備嘗艱阻,其在葛陂之役,厥功尤著,宜為賞之先也。

若身見存,爵封輕重隨功位為差,死事之孤,賞加一等,庶足以尉答存亡,申孤之心也。」

又下書禁國人不聽報嫂及在喪婚娶,其燒葬令如本俗。

孔萇攻邵續別營十一,皆下之。

續尋為石季龍所獲,送於襄國。

劉曜將尹安、宋始據洛一陽一,降於勒。

晉徐州刺史蔡豹敗徐龕於檀丘,龕遣使詣勒,陳討豹之計。

勒遣將王步都為龕前鋒,使張敬率騎繼之。

敬達東平,龕疑敬之襲已也,斬步都等三百餘人,復降於晉。

勒大怒,命張敬據其襟要以守之。

大雨霖,中山、常山尤甚,滹沲汛溢,衝陷山谷,巨松僵拔,浮於滹沲,東至渤海,原隰間皆如山積。

孔萇攻陷文鴦十餘營,萇不設備,鴦夜擊之,大敗而歸。

勒始制軒懸之樂,八佾之舞,為金根大輅,黃屋左纛,天子車旗,禮樂備矣。

使石季龍率步騎四萬討徐龕,龕遣長史劉霄詣勒乞降,送妻子為質,納之。

時蔡豹屯於譙城,季龍攻豹,豹夜遁,季龍引軍城封丘而旋。

徙朝臣掾屬已上士族者三百戶於襄國崇仁裡,置公族大夫以領之。

勒宮殿及諸門始就,製法令甚嚴,諱胡尤峻。

有醉胡乘馬突入止車門,勒大怒,謂宮門小執法馮翥曰:「夫人君為令,尚望威行天下,況宮闕之間乎!向馳馬入門為是何人,而不彈白邪?」

翥惶懼忘諱,對曰:「向有醉胡乘馬馳入,甚呵御之,而不可與語。」

勒笑曰:「胡人正自難與言。」

恕而不罪。

使石季龍擊托候部掘咄哪於岍北,大破之,俘獲牛馬二十餘萬。

勒清定五品,以張賓領選。

復續定九品。

署張班為左執法郎,孟卓為右執法郎,典定士族,副選舉之任。

今群僚及州郡歲各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

置署都部從事各一部一州,秩二千石,職准丞相司直。

勒下令曰:「去年水出巨材,所在山積,將皇天欲孤繕修宮宇也!其擬洛一陽一之太極起建德殿。」

遣從事中郎任汪帥使工匠五千采木以供之。

黎一陽一人陳武妻一產三男一女,武攜其妻子詣襄國上書自陳。

勒下書以為二儀諧暢,和氣所致,賜其一乳一婢一口,谷一百石,雜彩四十匹。

石季龍攻段匹磾於厭次。

孔萇討匹磾部內諸城,陷之。

匹磾勢窮,乃率其臣下輿櫬出降。

季龍送之襄國,勒署匹磾為冠軍將軍,以其其弟文鴦、亞將衛麟為左右中郎將,皆金章紫綬。

散諸流人三萬餘戶,復其本業,置守宰以撫之,於是冀、並、幽州、遼西巴西諸屯結皆陷於勒。

時晉征北將軍祖逖據譙,將平中原。

逖善於撫納,自河以南多背勒歸順。

勒憚之,不敢為寇,乃下書曰:「祖逖屢為邊患。

逖,北州士望也,儻有首丘之思。

其下幽州,修祖氏墳墓,為置守塚二家。

冀逖如趙他感恩,輟其寇暴。」

逖聞之甚悅,遣參軍王愉使於勒,贈以方物,修結和好。

勒厚賓其使,遣左常侍董樹報聘,以馬百匹、金五十斤答之。

自是兗豫乂安,人得休息矣。

從事中郎劉奧坐營建德殿井木斜縮,斬於殿中。

勒悔之,贈太常。

建德校尉王和掘得員石,銘曰:「律權石,重四鈞,同律度量衡,有新氏造。」

議者未詳,或以為瑞。

參軍續鹹曰:「王莽時物也。」

其時兵亂之後,典度堙滅,遂命下禮官為準程定式。

又得一鼎,容四升,中有大錢三十文,曰:「百當千,千當萬。」

鼎銘十三字,篆書不可曉,藏之於永豐倉。

因此令公私行錢,而人情不樂,乃出公絹市錢,限中絹匹一千二百,下絹八百。

然百姓私買中絹四千,下絹二千,巧利者賤買私錢,貴賣於官,坐死者十數人,而錢終不行。

勒徙洛一陽一銅馬、翁仲二於襄國,列之永豐門。

祖逖牙門童建害新蔡內史周密,遣使降於勒。

勒斬之,送首於祖逖,曰:「天下之惡一也。

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將軍之惡,猶吾惡也。」

逖遣使報謝。

自是兗豫間壘壁叛者,逖皆不納,二州之人率多兩屬矣。

勒令武鄉耆舊赴襄國。

既至,勒親與鄉老齒坐歡飲,語及平生。

初,勒與李一陽一鄰居,歲常爭麻池,迭相驅擊。

至是,謂父老曰:「李一陽一,壯士也,何以不來?漚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於天下,寧讎匹夫乎!」乃使召一陽一。

既至,勒與酣謔,引一陽一臂笑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因賜甲第一區,拜參軍都尉。

令曰:「武鄉,吾之豐沛,萬歲之後,魂靈當歸之,其復之三世。」

勒以百姓始復業,資儲未豐,於是重制禁釀,郊祀宗廟皆以醴酒,行之數年,無復釀者。

尋署石季龍為車騎將軍,率騎三萬討鮮卑郁粥於離石,俘獲及牛馬十餘萬,郁粥奔烏丸,悉降其眾城。

先是,勒世子興死,至是,立子弘為世子,領中領軍。

遣季龍統中外一精一卒四萬討徐龕,龕堅守不戰,於是築室返耕,列長圍以守之。

晉鎮北將軍劉隗降於勒,拜鎮南將軍,封列侯。

石季龍攻陷徐龕,送之襄國,勒囊盛於百尺樓自上Ξ殺之,令步都等妻子刳而食之,坑龕降卒三千。

晉兗州刺史劉遐懼,自鄒山退屯於下邳。

琅邪內史孫默以琅邪叛降於勒。

徐兗間壘壁多送任請降,皆就拜守宰。

清河張披為程遐長史,遐甚委暱之,張賓舉為別駕,引參政事。

遐疾披去己,又惡賓之權盛。

勒世子弘,即遐之甥也,自以有援,欲收威重於朝,乃使弘之母譖之曰:「張披與張賓為遊俠,門客日百餘乘,物望皆歸之,非社稷之利也,宜除披以便國家。」

勒然之。

至是,披取急召不時至,因此遂殺之。

賓知遐之間己,遂弗敢請。

無幾,以遐為右長史,總執朝政,自是朝臣莫不震懼,赴於程氏矣。

時祖逖卒,勒始侵寇邊戍。

勒征虜石他敗王師於酇西,執將軍衛榮而歸。

征北將軍祖約懼,退如壽春。

勒境內大疫,死者十二三,乃罷徽文殿作。

遣其將王一陽一屯於豫州,有窺窬之志,於是兵難日尋,梁鄭之間一騷一然矣。

又遣季龍統中外步騎四萬討曹嶷。

先是,嶷議欲徙海中,保根余山,會疾疫甚,計未及就。

季龍進兵圍廣固,東萊太守劉巴、長廣太守呂披皆以郡降。

以石他為征東將軍,擊羌胡於河西。

左軍石挺濟師於廣固,曹嶷降,送於襄國。

勒害之,坑其眾三萬。

季龍將盡殺嶷眾,其青州刺史劉征曰:「今留征,使牧人也;無人焉牧,征將歸矣。」

季龍乃留男一女七百口配征,鎮廣固。

青州諸郡縣壘壁盡陷。

勒司州刺史石生攻晉揚武將軍郭誦於一陽一翟,不克,進寇襄城,俘獲千餘而還。

勒以參軍樊垣清貧,擢授章武內史。

既而入辭,勒見坦衣冠弊壞,大驚曰:「樊參軍何貧之甚也!」坦一性一誠樸,率然而對曰:「頃遭羯賊無道,資財蕩盡。」

勒笑曰:「羯賊乃爾暴掠邪!今當相償耳。」

坦大懼,叩頭泣謝。

勒曰:「孤律自防俗士,不關卿輩老書生也。」

賜車馬衣服裝錢三百萬,以勵貪俗。

勒將兵都尉石瞻寇下邳,敗晉將軍劉長,遂寇蘭陵,又敗彭城內史劉續。

東莞太守竺珍、東海太守蕭誕以郡叛降於勒。

勒親臨大小學,考諸學生經義,尤高者賞帛有差。

勒雅好文學,雖在軍旅,常令儒生讀史書而聽之,每以其意論古帝王善惡,朝賢儒士聽者莫不歸美焉。

嘗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大驚曰:「此法當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

其天資英達如此。

勒征徐、揚州兵,會石瞻於下邳,劉遐懼,又自下邳奔於泗汭。

石生攻劉曜河內太守尹平於新安,斬之,克壘壁十餘,降掠五千餘戶而歸。

自是劉、石禍結,兵戈日交,河東、弘農間百姓無聊矣。

以右常侍霍皓為勸課大夫,與典農使者硃表、典勸都尉陸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戶籍,勸課農桑。

農桑最修者賜五大夫。

使石生自延壽關出寇許穎,俘獲萬餘,降者二萬,生遂攻陷康城。

晉將軍郭誦追生,生大敗,死者千餘。

生收散卒,屯於康城。

勒汲郡內史石聰聞生敗,馳救之,進攻郭默,俘獲男一女二千餘人。

石聰攻敗晉將李矩、郭默等。

勒將狩於近郊,主簿程琅諫曰:「劉、馬刺客,離布如林,變起倉卒,帝王亦一夫之敵耳。

孫策之禍可不慮乎!且枯木朽株盡能為害,馳騁之弊,今古戒之。」

勒勃然曰:「吾干力自可,足能裁量。

但知卿文書事,不須白此輩也。」

是日逐獸,馬觸木而死,勒亦幾殆,乃曰:「不用忠臣言,吾之過也。」

乃賜琅朝服錦絹,爵關內侯。

於是朝臣謁見,忠言競進矣。

晉都尉魯潛叛,以許昌降於勒。

石瞻攻陷晉兗州刺史檀斌於鄒山,斌死之。

勒西夷中郎將王勝襲殺并州刺史崔琨、上一黨一內史王慎,以并州叛於勒。

先是,石季龍攻劉曜將劉岳於石樑,至是,石樑潰,執岳送襄國。

季龍又攻王勝於并州,殺之。

李矩以劉岳之敗也,懼,自滎一陽一遁歸。

矩長史崔宣率矩眾二千降於勒。

於是盡有司之地,徐豫濱淮諸郡縣皆降之。

勒命徙洛一陽一晷影於襄國,列之單于庭。

銘佐命功臣三十九人於石函,置於建德前殿。

立桑梓苑於襄國。

勒嘗夜微行,檢察營衛,繼繒帛金銀以賂門者求出。

永昌門門候王假欲收捕之,從者至,乃止。

旦召假以為振忠都尉,爵關內侯。

勒如苑鄉,召記室參軍徐光,光醉不至。

以光物情所湊,常不平之,因此發怒,退為牙門。

勒自苑鄉如鄴,徐光侍直,慍然攘袂振紛,仰視不顧。

勒因而惡之,讓光曰:「何負卿而敢怏怏邪!」於是幽光並其妻子於獄。

勒既將營鄴宮,又欲以其世子弘為鎮,密與程遐謀之。

石季龍自以勳效之重,仗鄴為基,雅無去意。

及修構三台,遷其家室,季龍深恨遐,遣左右數十人夜入遐宅,一奸一其妻女,掠衣物而去。

勒以弘鎮鄴,配禁兵萬人,車騎所統五十四營悉配之,以驍騎領門臣祭酒王一陽一專統六夷以輔之。

石聰攻壽春,不克,遂寇逡遒、阜陵,殺掠五千餘人,京師大震。

濟岷太守劉闓、將軍張闔等叛,害下邳內史夏侯嘉,以下邳降於石生。

石瞻攻河南太守王羨於邾,陷之。

龍驤將軍王國叛,以南郡降於勒。

晉彭城內史劉續復據蘭陵、石城,石瞻攻陷之。

勒令州郡,有墳發掘不掩覆者推劾之,骸鼻暴露者縣為備棺衾之具。

以牙門將王波為記室參軍,典定九流,始立秀、孝試經之制。

茌平令師歡獲黑兔,獻之於勒,程遐等以為勒「龍飛革命之祥,於晉以水承金,兔一陰一精一之獸,玄為水色,此示殿下宜速副天人之望也。」

於是大赦,以鹹和三年改年曰太和。

石堪攻晉豫州刺史祖約於壽春,屯師淮上。

晉龍驤將軍王國以南郡叛降於堪。

南一陽一都尉董幼叛,率襄一陽一之眾又降於堪。

祖約諸將佐皆一陰一遣使附於勒。

石聰與堪濟淮,陷壽春,祖約奔歷一陽一,壽春百姓陷於聰者二萬餘戶。

劉曜敗季龍於高候,遂圍洛一陽一。

勒滎一陽一太守尹矩、野王太守張進等皆降之,襄國大震。

勒將親救洛一陽一,左右長史、司馬郭敖、程遐等固諫曰:「劉曜乘勝雄盛,難與爭鋒,金墉糧豐,攻之未可卒拔。

曜懸軍千里,勢不支久。

不可親動,動無萬全,大業去矣。」

勒大怒,按劍叱遐等出。

於是赦徐光,召而謂之曰:「劉曜乘高候之勢,圍守洛一陽一,庸人之情皆謂其鋒不可當也。

然曜帶甲十萬,攻一城而百日不克,師老卒殆,以我初銳擊之,可一戰而擒。

若洛一陽一不守,曜必送死冀州,自河已北,席捲南向,吾事去矣。

程遐等不欲吾親行,卿以為何如?」

光對曰:「劉曜乘高候之勢而不能進臨襄國,更守金墉,此其無能為也。

懸軍三時,亡攻戰之利,若鸞旗親駕,必望旌奔敗。

定天下之計,在今一舉。

今此機會,所謂天授,授而弗應,禍之攸集。」

勒笑曰:「光之言是也。」

佛圖澄亦謂勒曰:「大軍若出,必擒劉曜。」

勒尤悅,使內外戒嚴,有諫者斬。

命石堪、石聰及豫州刺史桃豹等各統見眾會滎一陽一,使石季龍進據石門,以左衛石邃都督中軍事,勒統步騎四萬赴金墉,濟自大堨。

先是,流澌風猛,軍至,冰泮清和,濟畢,流澌大至,勒以為神靈之助也,命曰靈昌津。

勒顧謂徐光曰:「曜盛兵成皋關,上計也;阻洛水,其次也;坐守洛一陽一者成擒也。」

諸軍集於成皋,步卒六萬,騎二萬七千。

勒見曜無守軍,大悅,舉手指天,又自指額曰:「天也!」乃卷甲銜枚而詭道兼路,出於鞏、訾之間。

知曜陳其軍十餘萬於城西,彌悅,謂左右曰:「可以賀我矣!」勒統步騎四萬人自宣一陽一門,升故太極前殿。

季龍步卒三萬,自城北而西,攻其中軍,石堪、石聰等各以一精一騎八千,城西而北,擊其前鋒,大戰於西一陽一門。

勒躬貫甲冑,出自閶闔,夾擊之。

曜軍大潰,石堪執曜,送之以徇於軍,斬首五萬餘級,枕一屍一於金谷。

勒下令曰:「所欲擒者一人耳,今已獲之,其敕將士抑鋒止銳,縱其歸命之路。」

乃旋師。

使征東石邃等帥騎衛曜而北。

及是,祖約舉兵敗,降於勒,勒使王波讓之曰:「卿逆極勢窮,方來歸命,吾朝豈逋逃之藪邪?而卿敢有靦面目也。」

示之以前後檄書,乃赦之。

劉曜子熙等去長安,奔於上邽,遣季龍討之。

勒巡行州諸郡,引見高年、孝悌、力田、文學之士,班賜谷帛有差。

令遠近牧守宣告屬城,諸所欲言,一靡一有隱諱,使知區區之朝虛渴讜言也。

季龍克上邽,遣主簿趙封送傳國玉璽、金璽、太子玉璽各一於勒。

季龍進攻集木且羌於河西,克之,俘獲數萬,秦、隴悉平。

涼州牧張駿大懼,遣使稱籓,貢方物於勒,徙氐羌十五萬落於司、冀州。

勒群臣議以勒功業既隆,祥符並萃,宜時革徽號以答乾坤之望,於是石季龍等奉皇帝璽綬,上尊號於勒,勒弗許。

群臣固請,勒乃以鹹和五年僭號趙天王,行皇帝事。

尊其祖邪曰宣王,父周曰元王。

立其妻劉氏為王后,世子弘為太子。

署其子宏持節、散騎常侍、都督中外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大單于,封秦王;左衛將軍斌太原王;小子恢為輔國將軍、南一陽一王;中山公季龍為太尉、守尚書令、中山王;石生河東王;石堪彭城王;以季龍子邃為冀州刺史,封齊王,加散騎常侍、武衛將軍;宣左將軍;挺侍中、梁王。

署左長史郭敖為尚書左僕射,右長史程遐為右僕射、領吏部尚書,左司馬夔安、右司馬郭殷、從事中郎李鳳、前郎中令裴憲為尚書,署參軍事徐光為中書令、領秘書監。

論功封爵,開國郡公文武二十一人,侯二十四人,縣公二十六人,侯二十二人,其餘文武各有差。

侍中任播等參議,以趙承金為水德,旗幟尚玄,牲牡尚白,子社丑臘,勒從之。

勒下書曰:「自今有疑難大事,八坐及委丞郎繼詣東堂,詮詳平決。

其有軍國要務須啟,有令僕尚書隨局入陳,勿避寒暑昏夜也。」

勒以祖約不忠於本朝,誅之,及其諸子至親屬百餘人。

群臣固請勒宜即尊號,勒乃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內,改元曰建平,自襄國都臨漳。

追尊其高祖曰順皇,曾祖曰威皇,祖曰宣皇,父曰世宗元皇帝,妣曰元昭皇太后,文武封進各有差。

立其妻劉氏為皇后,又定昭儀、夫人位視上公,貴嬪、貴人視列侯,員各一人;三英、九華視伯,淑媛、淑儀視子,容華、美人視男,務簡賢淑,不限員數。

勒荊州監軍郭敬、南蠻校尉董幼寇襄一陽一。

勒驛敕敬退屯樊城,戒之使偃藏旗幟,寂若無人,彼若使人觀察,則告之曰:「自一愛一堅守,後七八日大騎將至,相策不復得走矣。」

敬使人浴馬於津,週而復始,晝夜不絕。

偵諜還告南中郎將周撫,撫以為勒軍大至,懼而奔武昌。

敬入襄一陽一,軍無私掠,百姓安之。

晉平北將軍魏該弟遐等率該部眾自石城降於敬。

敬毀襄一陽一,遷其百姓於沔北,城樊城以戍之。

秦州休屠王羌叛於勒,刺史臨深遣司馬管光帥州軍討之,為羌所敗,隴右大擾,氐羌悉叛。

勒遣石生進據隴城。

王羌兄子擢與羌有仇,生乃賂擢,與掎擊之。

羌敗,奔涼州。

徙秦州夷豪五千餘戶於雍州。

勒下書曰:「自今諸有處法,悉依科令。

吾所忿戮、怒發中旨者,若德位已高,不宜訓罰,或服勤死事之孤,邂逅罹譴,門下皆各列奏之,吾當思擇而行也。」

堂一陽一人陳豬妻一產三男,賜其衣帛廩食,一乳一婢一口,復三歲勿事。

時高句麗、肅慎致其楛矢,宇文屋孤並獻名馬於勒。

涼州牧張駿遣長史馬詵奉圖送高昌、于闐、鄯善、大宛使,獻其方物。

晉荊州牧陶侃遣兼長史王敷聘於勒,致江南之珍寶奇獸。

秦州送白獸、白鹿,荊州送白雉、白兔,濟一陰一木連理,甘露降苑鄉。

勒以休瑞並臻,遐方慕義,赦三歲刑已下,均百姓去年逋調;特赦涼州殊死,涼州計吏皆拜郎中,賜絹十匹,綿十斤。

勒南郊,有白氣自壇屬天,勒大悅,還宮,赦四歲刑。

遣使封張駿武威郡公,食涼州諸郡。

勒親耕藉田,還宮,赦五歲刑,賜其公卿已下金帛有差。

勒以日蝕,避正殿三日,令群公卿士各上封事。

禁州郡諸祠堂非正典者皆除之,其能興雲致雨,有益於百姓者,郡縣更為立祠堂,殖嘉樹,准岳瀆已下為差等。

勒將營鄴宮,廷尉續鹹上書切諫。

勒大怒,曰:「不斬此老臣。

朕宮不得成也!」敕御史收之。

中書令徐光進曰:「陛下天資聰睿,超邁唐虞,而更不欲聞忠臣之言,豈夏癸、商辛之君邪?其言可用用之,不可用故當容之,奈何一旦以直言而斬列卿乎!」勒歎曰:「為人君不得自專如是!豈不識此言之忠乎?向戲之爾。

人家有百匹資,尚欲市別宅,況有天下之富,萬乘之尊乎!終當繕之耳。

且敕停作,成吾直臣之氣也。」

因賜鹹絹百匹,稻百斛。

又下書令公卿百僚歲薦賢良、方正、直言、秀異、至孝、廉清各一人,答策上第者拜議郎,中第中郎,下第郎中。

其舉人得遞相薦引,廣招賢之路。

起明堂、辟雍、靈台於襄國城西。

時大雨霖,中山西北暴水,流漂巨木百餘萬根,集於堂一陽一。

勒大悅,謂公卿曰:「諸卿知不?此非為災也,天意欲吾營鄴都耳。」

於是令少府任汪、都水使者張漸等監營鄴宮,勒親授規模。

蜀梓潼、建平、漢固三郡蠻巴降於勒。

勒以成周土中,漢晉舊京,復欲有移都之意,乃命洛一陽一為南都,置行台治書侍御史於洛一陽一。

勒因饗高句麗、宇文屋孤使,酒酣,謂徐光曰:「朕方自古開基何等主也?」

對曰:「陛下神武籌略邁於高皇,雄藝卓犖超絕魏祖,自三王已來無可比也,其軒轅之亞乎!」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亦以太過。

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

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大丈夫行一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一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朕當在二劉之間耳,軒轅豈所擬乎!」其群臣皆頓首稱萬歲。

晉將軍趙胤攻克馬頭,石堪遣將軍韓雍救之,至則無及,遂寇南沙、海虞,俘獲五千餘人。

初,郭敬之退據樊城也,王師復戍襄一陽一。

至是,敬又攻陷之,留戍而歸。

暴風大雨,震電建德殿端門、襄國市西門,殺五人。

雹起西河介山,大如雞子,平地三尺,洿下丈餘,行人禽一獸死者萬數,歷太原、樂平、武鄉、趙郡、廣平、鉅鹿千餘里,樹木摧折,禾稼蕩然。

勒正服於東堂,以問徐光曰:「歷代已來有斯災幾也?」

光對曰:「周、漢、魏、晉皆有之,雖天地之常事,然明主未始不為變,所以敬天之怒也。

去年禁寒食,介推,帝鄉之神也,歷代所尊,或者以為未宜替也。

一人吁嗟,王道尚為之虧,況群神怨憾而不怒動上帝乎!縱不能令天下同爾,介山左右,晉文之所封也,宜任百姓奉之。」

勒下書曰:「寒食既并州之舊風,朕生其俗,不能異也。

前者外議以子推諸侯之臣,王者不應為忌,故從其議,倘或由之而致斯災乎!子推雖朕鄉之神,非法食者亦不得亂也,尚書其促檢舊典定議以聞。」

有司奏以子推歷代攸尊,請普復寒食,更為植嘉樹,立祠堂,給戶奉祀。

勒黃門郎韋謏駁曰:「案《春秋》,藏冰失道,一陰一氣發洩為雹。

自子推已前,雹者復何所致?此自一陰陽一乖錯所為耳。

且子推賢者,曷為暴害如此!求之冥趣,必不然矣。

今雖為冰室,懼所藏之冰不在固一陰一沍寒之地,多皆山川之側,氣洩為雹也。

以子推忠賢,令綿、介之間奉之為允,於天下則不通矣。」

勒從之。

於是遷冰室於重一陰一凝寒之所,并州復寒食如初。

勒令其太子省可尚書奏事,使中常侍嚴震參綜可否,征伐刑斷大事乃呈之。

自是震威權之盛過於主相矣。

季龍之門可設雀羅,季龍愈怏怏不悅。

郭敬南掠江西,晉南中郎將桓宣承其虛攻樊城,取城中之眾而去。

敬旋師救樊,追戰於涅水。

敬前軍大敗,宣亦死傷太半,盡取所掠而止。

宣遂南取襄一陽一,留軍戍之。

勒如鄴,臨石季龍第,謂之曰:「功力不可並興,待宮殿成後,當為王起第,勿以卑小悒悒也。」

季龍免冠拜謝,勒曰:「與王共有天下,何所謝也!」有流星大如象,尾足蛇形,自北極西南流五十餘丈,光明燭地,墜於河,聲聞九百餘里。

黑龍見鄴井中,勒觀龍有喜色。

朝其群臣於鄴。

命郡國立學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百五十人,三考修成,顯升台府。

於是擢拜太學生五人為佐著作郎,錄述時事。

時大旱,勒親臨廷尉錄囚徒,五歲刑已下皆輕決遣之,重者賜酒食,聽沐浴,一須秋論。

還未及宮,澍雨大降。

勒如其灃水宮,因疾甚而還。

召石季龍與其太子弘、中常侍嚴震等待疾禁中。

季龍矯命絕弘、震及內外群臣親戚,勒疾之增損莫有知者。

詐召石宏、石堪還襄國。

勒疾小瘳,見宏,驚曰:「秦王何故來邪?使王籓鎮,正備今日。

有呼者邪?自來也?有呼者誅之!」季龍大懼曰:「秦王思慕暫還耳,今謹遣之。」

數日復問之,季龍曰:「奉詔即遣,今已半路矣。」

更諭宏在外,遂不遣之。

廣阿蝗。

季龍密遣其子邃率騎三千游於蝗所。

熒惑人昴。

星隕於鄴東北六十里,初赤黑黃雲如幕,長數十匹,交錯,聲如雷震,墜地氣熱如火,塵起連天。

時有耕者往視之,土猶燃沸,見有一石方尺餘,青色而輕,擊之間聲如磬。

勒疾甚,遺令:「三日而葬,內外百僚既葬除服,無禁婚娶、祭祀、飲酒、食肉,征鎮牧守不得輒離所司以奔喪,斂以時服,載以常車,無藏金寶,無內器玩。

大雅沖幼,恐非能構荷朕志。

中山已下其各司所典,無違朕命。

大雅與斌宜善相維持,司馬氏汝等之殷鑒,其務於敦穆也。

中山王深可三思周霍,勿為將來口實。」

以鹹和七年死,時年六十,在位十五年。

夜瘞山谷,莫知其所,備文物虛葬,號高平陵。

偽謚明皇帝,廟號高祖。

弘字大雅,勒之第二子也。

幼有孝行,以恭謙自守,受經於杜嘏,誦律於續鹹。

勒曰:「今世非承平,不可專以文業教也。」

於是使劉征、任播授以兵書,王一陽一教之擊刺。

立為世子,領中領軍,尋暑衛將軍,使領開府辟召,後鎮鄴。

勒僭位,立為太子。

虛襟一愛一士,好為文詠,其所親一暱,莫非儒素。

勒謂徐光曰:「大雅愔愔,殊不似將家子。」

光曰:「漢祖以馬上取天下,孝文以玄默守之,聖人之後,必世勝殘,天之道也。」

勒大悅。

光因曰:「皇太子仁孝溫恭,中山王雄暴多詐,陛下一旦不諱,臣恐社稷必危,宜漸奪中山威權,使太子早參朝政。」

勒納之。

程遐又言於勒曰:「中山王勇武權智,群臣莫有及者。

觀其志也,自陛下之外,視之蔑如。

兼荷專征歲久,威振外內,一性一又不仁,殘忍無賴。

其諸子並長,皆預兵權。

陛下在,自當無他,恐其怏怏不可輔少主也。

宜早除之,以便大計。」

勒曰:「今天下未平,兵難未已,大雅沖幼,宜任強輔。

中山佐命功臣,親同魯衛,方委以伊霍之任,何至如卿言也。

卿當恐輔幼主之日,不得獨擅帝舅之權故耳。

吾亦當參卿於顧命,勿為過懼也。」

遐泣曰:「臣所言者至公,陛下以私賜距,豈明主開襟納說,忠臣必盡之義乎!中山雖為皇太后所養,非陛下天屬,不可以親義期也。

杖陛下神規,微建鷹犬之效,陛下酬其父子以恩榮,亦以足矣。

魏任司馬懿父子,終於鼎祚淪移,以此而觀,中山豈將來有益者乎!臣因緣多幸,托瓜葛於東宮,臣而不竭言於陛下,而誰言之!陛下若不除中山,臣已見社稷不復血食矣。」

勒不聽。

遐退告徐光曰:「主上向言如此,太子必危,將若之何?」

光曰:「中山常切齒於吾二人,恐非但國危,亦為家禍,當為安國寧家之計,不可坐而受禍也。」

光復承間言於勒曰:「陛下廓平八州,帝有海內,而神色不悅者何也?」

勒曰:「吳、蜀未平,書軌不一,司馬家猶不絕於丹一陽一,恐後之人將以吾為不應符錄,每一思之,不覺見於神色。」

光曰:「臣以陛下為憂腹心之患,而何暇更憂四支手!何則?魏承漢運,為正朔帝王,劉備雖紹興巴、蜀,亦不可謂漢不滅也。

吳雖跨江東,豈有虧魏美?陛下既苞括二都,為中國帝王,彼司馬家兒復何異玄德,李氏亦猶孫權。

符菉不在陛下,竟欲安歸?此四支之輕患耳。

中山王藉陛下指授神略,天下皆言其英武亞於陛下,兼其殘暴多一奸一,見利忘義,無伊、霍之忠。

父子爵位之重,勢傾王室。

觀其耿耿,常有不滿之心。

近於東宮曲宴,有輕皇太子之色。

陛下隱忍容之,臣恐陛下萬年之後,宗廟必生荊刺,此心腹之重疾也,惟陛下圖之。」

勒默然,而竟不從。

及勒死,季龍執弘使臨軒,命收程遐、徐光下廷尉,召其子邃率兵入宿衛,文武一靡一不奔散。

弘大懼,讓位於季龍。

季龍曰:「君薨而世子立,臣安敢亂之!」弘泣而固讓,季龍怒曰:「若其不堪,天下自當有大議,何足預論!」遂以鹹和七年一逼一立之,改年曰延熙,文武百僚進位一等。

誅程遐、徐光。

弘策拜季龍為丞相、魏王、大單于,加九錫,以魏郡等十三郡為邑,總攝百揆。

季龍偽固讓,久而受命,赦其境內殊死已下,立季龍妻鄭氏為魏王后,子邃為魏太子,加使持節、侍中、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錄尚書事;宣為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冀州刺史,封河間王;韜為前鋒將軍、司隸校尉,封樂安王;遵齊王,鑒代王,苞樂平王;徙太原王斌為章武王。

勒文武舊臣皆補左右丞相閒任,季龍府僚舊暱悉署台省禁要。

命太子一宮曰崇訓宮,勒妻劉氏已下皆居之。

簡其美淑及勒車馬、珍寶、服御之上者,皆入於己署。

鎮軍夔安領左僕射,尚書郭殷為右僕射。

劉氏謂石堪曰:「皇祚之滅不復久矣,王將何以圖之?」

堪曰:「先帝舊臣皆已斥外,眾旅不復由人,宮殿之內無所措籌,臣請出奔袞州,據廩丘,挾南一陽一王為盟主,宣太后詔於諸牧守征鎮,令各率義兵同討桀逆,蔑不濟也。」

劉氏曰:「事急矣,便可速發,恐事淹變生。」

堪許諾,微服輕騎襲袞州,失期,不克,遂南奔譙城。

季龍遣其將郭太等追擊之,獲堪於城父,送襄國,炙而殺之。

征石恢還於襄國。

劉氏謀洩,季龍殺之。

尊弘母程氏為皇太后。

時石生鎮關中,石朗鎮洛一陽一,皆起兵於二鎮。

季龍留子邃守襄國,統步騎七萬攻郎於金墉。

金墉潰,獲朗,刖而斬之。

進師攻長安,以石挺為前鋒大都督。

生遣將軍郭權率鮮卑涉瑰部眾二萬為前鋒距之,生統大軍繼發,次於蒲阪。

前鋒及挺大戰潼關,敗績,挺及丞相左長史劉隗皆戰死,季龍退奔澠池,枕一屍一三百餘里。

鮮卑密通於季龍,背生而擊之。

生時停蒲阪,不知挺之死也,懼,單馬奔長安。

郭權乃復收眾三千,與越騎校尉石廣相持於渭汭。

生遂去長安,潛於雞頭山。

將軍蔣英固守長安。

季龍聞生之奔也,進師入關,進攻長安,旬餘拔之,斬蔣英等。

分遣諸將屯於汧。

徙雍、秦州華戎十餘萬戶於關東。

生部下斬生於雞頭山。

季龍還襄國,大赦,諷弘命己建魏台,一如魏輔漢故事。

郭權以生敗,據上邽以歸順,詔以權為鎮西將軍、秦州刺史,於是京兆、新平、扶風、馮翊、北地皆應之。

弘鎮西石廣與權戰,敗績。

季龍遣郭敖及其子斌等率步騎四萬討之,次於華一陰一。

上邽豪族害權以降。

徙秦州三萬餘戶於青、並二州諸郡。

南氐、楊難敵等送任通和。

長安陳良夫奔於黑羌,招誘北羌四角王薄句大等擾北地、馮翊,與石斌相持。

石韜等率騎掎句大之後,與斌夾擊,敗之,句大奔於馬蘭山。

郭敖等懸軍追北,為羌所敗,死者十七八。

斌等收軍還於三城。

季龍聞而大怒,遣使殺郭敖。

石宏有怒言,季龍幽之。

弘繼璽綬親詣季龍,諭禪位意。

季龍曰:「天下人自當有議,何為自論此也!」弘還宮,對其母流涕曰:「先帝真無復遺矣!」俄而季龍遣丞相郭殷持節入,廢弘為海一陽一王。

弘安步就車,容色自若,謂群臣曰:「不堪纂承大統,顧慚群後,此亦天命去矣,又何言!」百官莫不流涕,宮人慟哭。

鹹康元年,幽弘及程氏並宏、恢於崇訓宮,尋殺之,在位二年,時年二十二。

張賓,字孟孫,趙郡中丘人也。

父瑤,中山太守。

賓少好學,博涉經史,不為章句,闊達有大節,常謂昆弟曰:「吾自言智算鑒識不後子房,但不遇高祖耳。」

為中丘王帳下都督,非其好也,病免。

及永嘉大亂,石勒為劉元海輔漢將軍,與諸將下山東,賓謂所親曰:「吾歷觀諸將多矣,獨胡將軍可與共成大事。」

乃提劍軍門,大呼請見,勒亦未之奇也。

後漸進規謨,乃異之,引為謀主。

機不虛發,算無遺策,成勒之基業,皆賓之勳也。

及為右長史、大執法,封濮一陽一侯,任遇優顯,一寵一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士無賢愚,造之者莫不得盡其情焉。

肅清百僚,屏絕私暱,入則格言,出則歸美。

勒甚重之,每朝,常為之正容貌,簡辭令,呼曰「右侯」而不名之,勒朝莫與為比也。

及卒,勒親臨哭之,哀慟左右,贈散騎常侍、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謚曰景。

將葬,送於正一陽一門,望之流涕,顧左右曰:「天欲不成吾事邪,何奪吾右侯之早也!」程遐代為右長史,勒每與遐議,有所不合,輒歎曰:「右侯捨我去,令我與此輩共事,豈非酷乎!」因流涕彌日。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晉書
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一十卷一十一卷一十二卷一十三卷一十四卷一十五卷一十六卷一十七卷一十八卷一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五十卷五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三卷五十四卷五十五卷五十六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卷五十九卷六十卷六十一卷六十二卷六十三卷六十四卷六十五卷六十六卷六十七卷六十八卷六十九卷七十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卷七十五卷七十六卷七十七卷七十八卷七十九卷八十卷八十一卷八十二卷八十三卷八十四卷八十五卷八十六卷八十七卷八十八卷八十九卷九十卷九十一卷九十二卷九十三卷九十四卷九十五卷九十六卷九十七卷九十八卷九十九卷一百卷一百一卷一百二卷一百三卷一百四卷一百五卷一百六卷一百七卷一百八卷一百九卷一百一十卷一百一十一卷一百一十二卷一百一十三卷一百一十四卷一百一十五卷一百一十六卷一百一十七卷一百一十八卷一百一十九卷一百二十卷一百二十一卷一百二十二卷一百二十三卷一百二十四卷一百二十五卷一百二十六卷一百二十七卷一百二十八卷一百二十九卷一百三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