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譯注》孔子對《周易》的個案分析: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周易譯注》孔子對《周易》的個案分析

周易譯注

孔子對《周易》的個案分析

【原文】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1),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交。

言天下之至噴,而不可惡也(2);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鳴鶴在一陰一,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與爾一靡一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逐者乎(3)?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選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還,見乎遠。

言行,君子之樞機(4);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眺而後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5);同心之言,其臭如蘭(6)」。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7),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

慎斯術也以往(7),其無所失矣。」

「勞謙,君子有終。

吉。」

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8),語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禮言恭。

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

子曰。

「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四,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出戶庭,無咎。」

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11)。

君不密(12),則失臣;臣不密,則失一身;凡事不密,則害成(13);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14)乎四?《易》曰:『負且乘,致寇至。

』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15)也者,君子之器也分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

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16)。

慢藏誨盜,冶容誨一婬一(17)。

《易》曰:『負且乘,致寇至。

』盜之招也(18)。」

【註釋】

(1)賾(Ze):繁雜。

擬:模擬。

物直:事物的特點,特徵。

(2)惡:意思是胡言亂語。

(3)邇(er):近。

(4)樞機:控制彎弓發射的裝置,比喻關鍵所在。

(5)利:鋒利。

金:金屬。

(6)臭(Xiu):氣味。

(7)錯:用作「措」,意思是放置。

(8)斯:此,這種。

術;方法。

(9)伐:誇耀。

德:這裡的意思是自滿。

厚;敦厚。

(10)輔:輔佐。

(11)階:台階,階梯。

(12)密:慎密。

(13)幾:用作「機」,意思是重大。

幾事:重大的事。

(14)盜:盜賊,強盜。

(15)乘:這裡指車。

(16)器:用具。

夠慢;怠慢,輕慢。

(17)誨:教,勸。

冶容;妖艷的容貌。

(18)盜之招:意思是招盜,招惹盜賊。

【譯文】

聖人用卦畫來顯示天下萬物的繁雜現象,模擬萬物的形態姿容,反映它們的特徵,因此稱為卦象。

聖人用卦象來顯示天下萬物的運動變化,觀察運動變化中的普遍聯繫,以推行立身處世的準則和規範,加上文辭,用以判斷吉凶,因此稱為支。

言說天下萬物最繁雜的現象,不能妄自開口;言說天下萬物最複雜的運動,不能胡言亂語。

擬出卦象,然後言說,琢磨探求,然後行動,經過比擬和討論,來把握事物的變化。

「鶴在樹蔭中鳴叫,幼鶴應聲附和。

我有美酒,與你同享。」

孔子說:「君子住在家中發表言論,如果說得好,那麼千里之外的人也會響應,何況近處的人呢?坐在家中發表言論,如果說得不好,那麼千里之外的人也會背離,何況近處的人呢?言論出於自己,影響到民眾;行為產生在近前,遠處也有反應。

言論和行動,就像君子的樞機,樞機一發動,就決定著君子的榮辱。

言論和行動,是君子用來影響天地萬物的手段,難道能不慎重嗎?」

「聚在一起的人先呼叫逃跑,然後勝利歡笑。」

孔子說:「君子為人處世的準則,要麼入世要麼出世,要麼沉默要麼發言。

兩個人心齊志一,就像利刃可斬斷金屬;心齊志一的言論,它的氣味就像蘭花一樣芳一香。」

「初六:用白茅鋪墊以示恭敬,沒有災禍。」

孔子說:「假如放在地面上就可以了,用白茅去鋪墊,又有什麼過失呢?這表示慎 重到了極點。

白茅是很普通的物品,卻可以用於重要場合。

按照這種慎重的態度來行一事,就不會有什麼過失。」

「君子勤勞刻苦,謹慎謙虛,會有好的結果。

吉利。」

孔子說:「勤勞刻苦而不自誇,有功績而不自滿,這是敦厚到極點的表現,是說有功卻甘居別人之下。

德行說的是弘大,禮節說的是謙恭。

謙虛則是致力於恭敬而保全自身的地位。」

「天上出現直龍,凶險。」

孔子說:「尊貴而沒有地位,高高在上而失去民眾,賢人處在低下的地位而無人輔佐,所以動輒就危險。」

「在家室內不出門,沒有災禍。」

孔子說:「變亂的產生,是以 語言為階梯的。

君子言語不慎密,就會失去臣下;臣下言語不慎密,就會喪失一性一命;重大的事不慎密,就會造成危害;因此君子由於慎密而不出家門。」

孔子說:「《易》的作者瞭解盜賊嗎?《易》說:」帶著許多貨物,背負馬拉,惹人注目,結果強盜來了。

『負重是小人幹的活兒,車馬是君子乘坐的用具。

身為小人卻乘坐君子的車馬,盜賊就想著去搶劫。

地位在上的人怠慢,地位在下的人就橫暴,盜賊就想來劫奪。

懶於收藏財物是教人偷盜,妖艷的容顏是教人一婬一亂。

《易》說:「帶著許多貨物,背負馬拉,惹人注目,結果強盜來了。

『 這是招引盜賊。」

【讀解】

在這一節裡,我們的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對《周易》作了個案分析,並且力。

以發揮,說自己的看法。

將它們選出來,為的是讓大家看看孔聖人如何評點《周易》。

「鶴鳴在一陰一」幾句出自專講禮儀的「中半卦」,本以詩歌形式表現男一女相悅唱和,孔夫子卻發揮出了君子大人對自己的言行要慎重的宏論。

出自「同人卦」的「同人先號眺而後笑」,本講打仗時先被圍後獲勝的情景,孔夫子看出了兩個人要同一條心,一個鼻孔出氣。

出自「大過卦」的「藉用白茅」說的是恭謹從事,孔夫子就此認為慎重無過。

「謙卦」的「勞謙,君子有終」倒是講君子大人要謙虛謹慎,勤勞刻苦,孔夫子認為這是敦厚的表現。

「就分』的「亢龍,有悔」是占天上的星象,孔夫子卻扯到了君子大人脫離民眾而孤立。

「節卦」的「不出戶庭」說的是在家中隨便一點,不守禮節,無傷大雅。

孔老夫子則發表了「禍從口出」的妙論。

「解卦」的「負且乘,致寇至」說的是商人滿載而歸途中遇到強盜,孔夫子卻說是小人越軌招引盜賊。

看來,這位聖人君子之中的領袖人物所戴的有色眼鏡的顏色過於深了,以至於處處不忘為君子大人的崇尚品德美言幾句,不 忘貶責小人來烘托君子的高尚偉大。

讀前人的作品,有不同的看法,本屬正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嘛,誰能擺脫「有色眼鏡」的限制?聖人都不行,你我凡人也一樣。

但是,讀別人的東西,讀出了其中沒有的東西,應當算是自己的創作了。

既然是創作,乾脆寫自己的,又何必去尋微言大義而大大發揮?

《周易》出來以後,歷代有眾多的人去闡釋,其中又有眾多的人在闡釋時附會上一些本不屬於《周易》的內容。

這風氣,多半與孔老夫子的榜樣有關。

或後來,《周易》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原來的面目被層層掩蓋,難以看清了。

分類:易經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周易譯注
01章 乾(卦一)02章 坤(卦二)03章 屯(卦三)04章 蒙(卦四)05章 需(卦五)06章 訟(卦六)07章 師(卦七)08章 比(卦八)09章 小畜(卦九)10章 履(卦十)11章 泰(卦十一)12章 否(卦十二)13章 同人(卦十三)14章 大有(卦十四)謙(卦十五)豫(卦十六)隨(卦十七)蠱(卦十八)臨(卦十九)觀(卦二十)噬嗑(卦二十一)賁(卦二十二)剝(卦二十三)復(卦二十四)無妄(卦二十五)大畜(卦二十六)頤(卦二十七)大過(卦二十八)坎(卦二十九)離(卦三十)鹹(卦三十一)恆(卦三十二)遯(卦三十三)大壯(卦三十四)晉(卦三十五)明夷(卦三十六)家人(卦三十七)睽(卦三十八)蹇(卦三十九)解(卦四十)損(卦四十一)益(卦四十二)夬(卦四十三)姤(卦四十四)萃(卦四十五)升(卦四十六)困(卦四十七)井(卦四十八)革(卦四十九)鼎(卦五十)震(卦五十一)艮(卦五十二)漸(卦五十三)歸妹(卦五十四)豐(卦五十五)旅(卦五十六)巽(卦五十七)兌(卦五十八)渙(卦五十九)節(卦六十)中孚(卦六十一)小過(卦六十二)既濟(卦六十三)未濟(卦六十四)萬物自天地始分君子是上天的寵兒《周易》能告訴我們什麼孔子對《周易》的個案分析言與意的矛盾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