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經八脈考
帶脈為病
秦越人曰:帶之為病竟滿,腰溶溶如坐水中溶溶,緩慢貌。
明堂曰:帶脈二一穴一,主腰腹縱溶溶如囊水之狀,婦人少腹痛。
裡急後重,瘛瘲月事不調,赤白帶下,可針六分,灸七壯。
張潔古曰:帶脈之病,太一陰一主之,宜灸章門二一穴一,三壯。
《素問》:曰:邪客於太一陰一之絡,令人腰痛,引小竟控眇,不可以養息,眇,謂季肋下之空軟處
張仲景曰:大病瘥後,腰以下有水氣,牡蠣澤瀉散主之,若不已,灸章門一穴一。
王叔和曰:,左右繞臍腰脊痛,沖一陰一股也。
王海藏曰:小兒癲疝,可灸章門,三壯而愈。
以其與帶脈行於厥一陰一之分,而太一陰一主之。
又曰:女子經病血崩,久而成枯者,宜澀之益之;血閉久而成竭者,宜益之破之。
破血有三治,始則四物入紅花,調黃芪、肉桂;次則四物入紅花,調鯪、鯉、甲、桃仁、桂,童子小一便,和酒煎服;末則四物入紅花,調易老沒藥散。
張子和曰:十二經與奇經七脈,皆上下周流,惟帶脈起少腹之側,季脅之下,環身一周,絡腰而過,如束帶之狀。
而沖、任二脈,循腹脅夾臍旁,傳流於氣沖,屬於帶脈,絡於督脈。
沖、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歧,皆絡帶脈。
因諸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客熱鬱抑白物滿溢,隨溲而下,綿綿不絕,是為白帶,《內經》云: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一婬一於外、入房他甚、發為筋痿,及為白一婬一。
白一婬一者,白物一婬一衍,如一精一之狀,男子因溲而下,女子綿綿而下也。
皆從濕一熱治之,與治痢同法。
赤白痢,乃邪熱傳於大腸,赤白帶,乃邪熱傳於小腸。
後世皆以赤為熱,白為寒,流誤千載,是醫誤之矣。
又曰:資生經載一婦人,患赤白帶下,有人為灸氣海,未效。
次日為灸帶脈一穴一,有鬼附耳云:「昨日灸亦好,只灸我不著我,今灸著我,我去矣,可為酒食祭我。」
其家如其言祭之,遂愈。
予初怪其事,因思晉景公膏肓二鬼之事,乃虛勞已甚,鬼得乘虛居之。
此婦亦或勞心虛損,故鬼居之,灸既著一穴一,不得不去。
自是凡有病此者,每為之按此一穴一,莫不應手酸痛,令歸灸之,無有不愈。
其一穴一,在兩脅季肋之下一寸八分,若更灸百會一穴一,尤佳。
《內經》云: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
又曰:上者下之,下者上之,是矣。
劉宗厚曰:帶下多本於一陰一虛一陽一竭,營氣不升,經脈凝澀,沖氣下陷,一精一氣積滯於下焦奇經之分,醞釀而成。
以得名,亦以病形而名。
白者屬氣,赤者屬血。
多因醉飽房勞,服食燥一熱所至,亦有濕痰流注下焦者,腎肝一陰一婬一濕勝者,或驚恐而木乘土位,濁液下流,或思慕無窮,發為筋痿,所謂二一陽一之病發心脾也。
或余經濕一熱,屈滯於少腹之下,或下元虛冷,子一宮濕一婬一。
治之之法,或下或吐,或發中兼補。
補中兼利,燥中兼升發,潤中兼溫養。
或溫補。
或收澀,諸例不同,亦病機之活法也。
《巢元方病源》曰:腎著病,腰痛冷如冰,身重腰如帶五千錢。
不渴,小一便利,因勞汗出,衣裡冷濕而得,久則變為水也。
千金用腎著湯,三因用滲濕湯,東垣用獨活湯主之。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