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胡治兵語錄
第十章 和輯
禍機之發,莫烈於猜忌,此古今之通病。
敗國、亡家、喪身皆猜忌之所致。
《詩》稱:「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忮、求二端,蓋妾婦穿窬兼而有之者也。
凡兩軍相處,統將有一分齟齬,則營哨必有三分,兵夫必有六七分。
故欲求和衷共濟,自統將先辦一副平恕之心始。
人之好名,誰不如我?同打仗不可譏人之退縮,同行路不可疑人之騷擾,處處嚴於治己。
而薄於責人,則唇舌自省矣。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
敬則小心翼翼,事無鉅細,皆不敢忽。
恕則凡事留餘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常常記此二字,則長履大任,福祚無量。
湘軍之所以無敵者,全賴彼此相顧,彼此相救。
雖平日積怨深仇,臨陣仍彼此照顧;雖上午口角參商,下午仍彼此救援。
(曾國藩)
5。
軍旅之事,以一而成,以二三敗。
唐代九節度之師,潰於相州。
其時名將如郭子儀、李光弼,亦不能免。
蓋謀議可資於眾人,而決斷須歸於一將。
古來將帥不和,事權不一,以眾致敗者,不止九節度使相州一役。
為大將之道,以肯救人、固大局為主,不宜炫耀己之長處,尤不宜指摘人之短處。
兵無論多寡,總以能聽號令為上。
不奉一將之令,兵多必敗;能奉一將之令,兵少必強。
(胡林翼)
蔡按:古人相處,有憤爭公庭,而言歡私室;有交哄於平昔,而救助於疆場。
蓋不以公廢私,復不以私而害公也。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萬難強之使同,驅之相合,則睚眥之怨,芥蒂之隙,自所難免。
惟於公私之界分得清,認得明,使之劃然兩途,不相混擾,則善矣。
發捻之役,中日之役,中法之役,列將因爭意氣而致敗績者,不一而足。
故老相傳,言之鑿鑿。
從前握兵符者,多起自行間,罔知大體,動以意氣行事,無怪其然。
今後一有戰役,用兵必在數十萬以上,三十餘鎮之師。
情誼夙不相孚,言語亦多隔閡,統馭調度之難蓋可想見。
苟非共矢忠誠,無猜無貳,或難免不蹈既往之覆轍。
欲求和衷共濟,則惟有恪遵先哲遺言,自統將先辦一副平恕之心始。
功不獨居,過不推諉,乃可以言破敵。
分類:古代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