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胡治兵語錄》第十一章 兵機:近日為東下討賊之計,必須簡練慎出。若不教之卒、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曾胡治兵語錄》第十一章 兵機

曾胡治兵語錄

第十一章 兵機

前此為赴鄂救援之行,不妨倉卒成軍。

近日為東下討賊之計,必須簡練慎出。

若不教之卒、窳敗之械則何地無之;而必遠求之湖南,等於遼東自詡涿(無水旁)。

仍同灞上兒戲之軍。

故此行不可不精選,不可不久練。

兵者,陰事也。

哀戚之意,如臨親喪;肅敬之心,如承大祭,故軍中不宜有歡悅之象。

有歡悅之象者,無論或為和悅,或為驕盈,終歸於敗而已。

田單之在即墨,將軍有必死之心,士卒無生還之氣,此其所以破燕也。

及其攻狄也,黃金橫帶,有生之樂,無死之心,魯仲連策其必不勝。

兵事之宜慘戚,不宜歡欣,亦明矣。

此次由楚省招兵東下,必須選百煉之卒。

備精堅之械,舟師則船炮並富。

陸路則將卒並憤,作三年不歸之想,為百戰艱難之行。

豈可兒戲成軍,倉卒成行?人盡烏合,器多苦窳,船不滿二百,炮不滿五百,如大海簸豆,黑子著面,縱能速達皖省,究竟於事何補?是以鄙見總須戰艦二百號,又補以民船七八百,載大小炮千餘位。

水軍四千,陸軍六千,夾江而下,明年成行,始略成氣候。

否則名為大興義旅,實等矮人觀場,不直方家一曬。

夫戰,勇氣也。

再而衰,三而竭。

國藩於此數語,常常體念。

大約用兵無他巧妙,常存有餘不盡之氣而已。

孫仲謀之攻合肥,受創於張遼;諸葛武侯之攻陳倉,受創於郝昭。

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故、惟荀?茵之拔偪陽,氣已竭而復振;陸抗之拔西陵,預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養銳氣,先備外援,以待內之自斃。

此善用氣者也。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故古詩「花未全開月未圓」之句,君子以為知道。

故余治兵以來,每介疑勝疑敗之際,戰兢恐懼,上下驚懼者,其後常得大勝。

當志得意滿之候,各路雲集,狃於屢勝,將卒矜慢,其後常有意外之失。

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

所謂無兢惟人也。

若不得其人,則羽毛未豐,亦似難以高飛。

昔在宣宗皇帝,亦嘗切齒發憤,屢悔和議,而主戰守,卒以無良將帥,不獲大雪國恥。

今欲罷和主戰,亦必得三數引重致遠、折衝禦侮之人以擬之。

若僅區區楚材,目下知名之數人,則干將莫邪,恐未必不終刓折。

且聚數太少,亦不足以分佈海隅。

用兵之道,最忌勢窮力弱四字。

力則指將士之精力言之,勢則指大局大計,及糧餉之接續、人才之繼否言之。

能戰雖失算亦勝,不能戰雖勝算亦敗。

懸軍深入而無後繼,是用兵大忌。

危急之際,尤以全軍保全士氣為主。

孤軍無助,糧餉不繼,奔走疲憊,皆散亂必敗之道。

(曾國藩)

有不可戰之將,無不可戰之兵。

有可勝不可敗之將,無必勝必不勝之兵。

古人行師,先審己之強弱,不問敵之強弱。

兵事決於臨機,而地勢審於平日,非尋常張皇幽渺可比。

軍事有先一著而勝者,如險要之地,先發一軍據之,此必勝之道也。

有最後一著而勝者,待敵有變,乃起而應之,此必勝之道也。

至於探報路徑,則須先期妥實辦理。

兵事之妙,古今以來,莫妙於拊其背、沖其腰、抄其尾,惟須審明地勢、敵情。

先安排以待敵之求戰,然後起而應之,乃必勝之道。

蓋敵求戰,而我以靜制動,以逸待勞,以整御散,必勝之道也。

此意不可拘執,未必全無可采。

臨陣之際,須以萬人併力,有前有後,有防抄襲之兵,有按納不動以應變之兵,乃是勝著。

如派某人守後,不應期而進,便是違令;應期而不進,便是怯戰。

此則必須號令嚴明者也。

徇他人之意,以前為美,以後為非,必不妥矣。

夾擊原是上策,但可密計而不可宣露,須併力而不宜單弱。

須謀定後戰,相機而行,而不可或先或後。

不輕敵而慎思,不怯戰而穩打。

兵分則力單,窮進則氣散,大勝則變成大挫,非知兵者也,不可不慎。

敬則勝,整則勝,和則勝。

三勝之機,決於是矣。

我軍出戰,須層層佈置,列陣縱橫,以整攻散,以銳蹈瑕,以後勁而防抄襲。

臨陣切戒散隊,得勝尤忌貪財。

熟審地勢、敵情,妥謀分擊之舉。

或伺敵之缺點,蹈瑕而入;或挈敵之重處,併力而前。

皆在相機斟酌。

惟臨陣切忌散隊,切戒貪財。

得勝之時,尤宜整飭隊伍,多求痛殺。

軍務只應以一處合圍以致敵,其餘盡作戰兵、援兵、兜剿之兵。

若處處合圍,則兵力皆為堅城所牽綴。

屯兵堅城之下,則情見勢絀。

用兵之道,全軍為上策,得土地次之;破敵為上策,得城池次之。

古人必四路無敵,然後圍城,兵法所謂「十則圍之」之義也。

兵事有須先一著者,如險要之地,以兵據之,先發制人,此為扼吭之計,必勝之道也。

有須後一著者,愈持久愈神妙,愈老到愈堅定,待敵變計,乃起而乘之,此可為奇兵為拊其背,必勝之道也。

一年不得一城,只要大局無礙,並不為過;一月而得數城,敵來轉不能戰,則不可為功。

軍隊分起行走,相隔二日,每起二千人。

若前隊遇敵先戰,非必勝之道也。

應於近敵之處,飭前茅、後勁、中權會齊併力,乃可大勝。

臨陣分枝,不嫌其散,先期合力,必求其厚。

荀悅之論兵也,曰:「權不可預設,變不可先圖。

與時遷移,隨物變化。」

誠為用兵之至要。

戰陣之事,恃強者是敗機,敬戒者是勝機。

軍旅之事,謹慎為先。

戰陣之事,講習為上。

蓋兵機至精,非虛心求教不能領會,矧可是己而非人。

兵機至活,非隨時謹密,不能防人,矧可粗心而大意。

偵探須確、須勤、須速。

博訪以資眾論,沉思以審敵情。

敵如不分枝,我軍必從其入境之處,併力迎剿;敵如分枝,則我軍必於敵多之處專剿。

(胡林翼)

蔡按:曾、胡之論兵,極主主客之說,謂守者為主,攻者為客;主逸而客勞,主勝而客敗。

尤戒攻堅圍城。

其說與普法戰爭前法國兵學家所主張者殆同(其時俄土兩國亦盛行此說)。

其論出師前之準備,宜十分周到。

謂一械不精,不可輕出;勢力不厚,不可成行,與近今之動員準備,用意相合。

其以全軍、破敵為上,不以得土地、城池為意,所見尤為精到卓越,與東西各國兵學家所倡導者如出一轍。

臨陣分枝宜散,先期合力宜厚,二語尤足以賅戰術、戰略之精妙處。

臨陣分枝者,即分主攻、助攻之軍及散兵、援隊、預備隊之配置等是也;先期合力者,即戰略上之聚中展開及戰術上之開進等是也。

所論諸端,皆從實行後經驗中得來,與近世各國兵家所論若合符節。

吾思先賢,不能不馨香崇拜之矣。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曾胡治兵語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