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效新書》卷十六 旌旗金鼓圖說篇:近見東南人不知兵旗,無法制,率如兒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紀效新書》卷十六 旌旗金鼓圖說篇

紀效新書

卷十六 旌旗金鼓圖說篇

名將所先,旗鼓而已。

近見東南人不知兵旗,無法制,率如兒戲。

或輕難視遠,或重難執馳,方色混雜,不可辨認。

而臨陣分合,更與旗無干,聽兵用手逼唇為哨聲,卻以旌旗為擺隊之具,金鼓為飲宴之文。

至有大將名胄,而亦烏合縱橫,一聽兵士紛沓,一隊數色,一陣數令,以勝負付之自然,以進退付之無可奈何,吁,可勝歎哉!予故不得已而繪此煩文,以取譏罪,諒之諒之。

(圖A)

右清道二旗,軍行持眾之前,以清途路;排營,則遇掌號笛,執在馬路,引官哨隊回營。

旗桿長八尺,仍領送官哨隊回營,旗桿長八尺,用木葫蘆或葫蘆上加以槍頭亦可。

方四尺,藍色,邊用紅色。

(圖A)

此用以引金鼓,桿高一丈二尺,纓頭雉尾珠絡旗,素黃色,方七尺,黑布,字大二尺。

(圖A)

(圖B)

(圖C)

此與前大五方旗同用,各照方色彩畫,邊用生旗之色,不可與本旗色相犯。

除邊方五尺,桿高一丈五尺,纓頭珠絡。

(圖A)

(圖B)

(圖C)

(圖D)

(圖E)

此用在將台上,行則隨主將以為外表。

五方之應外表,視此為進止。

立伏桿高一丈五尺,邊與旗幅同色,用夾絹二幅,長四尺,闊三尺,帶用五色,自下相生而上,長旗身有半,旗頭用雉尾纓絡。

(圖A)

此乃出征之旗,代轉光旗之用也。

桿用長槍桿,旗照字色,邊同本旗之色,庶純而可遠嘹。

方五尺,不用彩畫。

黑旗上用白絹為字,餘皆黑字。

旗頭用槍頭,以便出征。

輕潔色純,不混眾目。

(圖A)

此該二副,共十面,晝則示奇兵及子營中軍親兵,夜則看燈籠,以代五方之用。

桿用好堅竹,去皮,紅漆,長一丈六尺。

頭用小槍頭,金木胡蘆,頂鐵梁,務在輕便。

照方色全幅絹長一丈二尺,燈用照方色薄油紙。

(圖A)

此不可用於行陣重大也。

桿高一丈六尺,旗大一丈。

黑綠緞為之,白綾為邊,纓頭飾以珠絡,極其華麗。

(圖A)

此帶四方各門方色,並中央黃素帶,俱憑坐纛上以為四方之生,但可操而不可用於臨陣,以其大而重也。

桿無燈,坐纛上用鐵十字架以懸之。

(圖A)

(圖B)

(圖C)

(圖D)

此主將號旗,顏色隨意,不預設以洩機。

桿用長槍,旗方一丈二尺。

(圖A)

此後二十八宿形旗。

凡出軍立方向,八門使兵由之而出,則用。

又凡遇出兵之日,所輪勝宿即以此旗領軍。

桿長一丈六尺,頂用纓絡雉尾,邊幅之色俱同,各照方色。

方可六尺。

二十八宿真形旗各一面。

(圖A)

(圖B)

(圖C)

(圖D)

(圖E)

(圖F)

(圖G)

(圖H)

(圖I)

(圖J)

(圖K)

(圖L)

(圖M)

(圖N)

(圖O)

(圖P)

(圖Q)

(圖R)

(圖S)

(圖T)

(圖U)

(圖V)

(圖W)

(圖X)

(圖Y)

(圖Z)

(圖1)

(圖2)

此後六丁六甲旗十二面,用法與二十八宿旗同,旗色照方向,邊同大旗之色。

桿長一丈三尺,旗方五尺,頂用纓頭雉尾珠絡。

(圖A)

(圖B)

(圖C)

(圖D)

(圖E)

(圖F)

(圖G)

(圖H)

(圖I)

(圖J)

(圖K)

(圖L)

角旗八面,高大俱同五方旗,用木紅葫蘆頭或雲槍頭。

行則夾五方神旗,但矮於五方一尺。

其色,則東南上半幅藍,下半幅紅;南東反是。

東北上半幅藍,下半幅黑;北東反是。

西北上半幅白,下半幅黑;北西反是。

西南上半幅白,下半幅紅;南西反是。

花焰邊,隨本旗之色,上下各一半。

八卦正旗,高大式桿,俱照五方真形旗。

上用金木葫蘆頭。

各以八卦方向為色,四正方者色純,四奇方者照角旗,各得一半,上畫本方之卦於旗之中央。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紀效新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