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鳳奇緣》第四十一回:只為美人一點癡,奸邪獻計欲分離。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雙鳳奇緣》第四十一回

雙鳳奇緣

第四十一回

詩曰:

只為美人一點癡,奸邪獻計欲分離。

任他巧獻瞞天智,是假難真未許欺。

話說婁元帥率領大隊人馬渡過黃河,一路還有許多關隘,皆知不能抵敵,俱望風歸順。

這是婁元帥軍令嚴明,禁止三軍,不許一騷一擾百姓,秋毫無犯,且自慢表。

再言李廣,自雁門關失守,帶了家眷,急急逃回京都,將家眷送回府第,獨自進京,繳印待罪。

漢王還未退朝,忽見黃門官啟奏道:「今有鎮奪雁門關大將軍李廣,待罪午門,請旨定奪。」

漢王聞奏,忙將李廣召進。

俯伏金階,口稱罪臣,便將番兵打破的話,奏了一遍。

漢王大吃一驚,便道:「李卿,你一門為國陣亡,情實可憫,縱雁門關失守,非爾之過,卿可帶罪立功。」

李廣謝恩退下。

如今失了雁門,好不憂心,正待要點將去救雁門關,奈朝無良將,一面著兵部用火牌行文各處關隘,緊防番人。

此旨未下,又見黃門官啟奏道:「金雀、銀燕、鐵鴉三關,俱已失守,番兵已渡黃河過來了。

只剩鐵鴉守將黃崇虎,逃得性命來京,亦待罪午門,請旨定奪。」

只嚇得漢王連連跌足道:「可恨奸賊毛延壽,逃到番邦,唆動兵鋒,惹起禍根不小。

且住,黃河非戰船莫渡,隔岸船隻俱無,這般設備甚嚴,怎任番兵渡河過來呢?」

便把黃崇虎召進盤問。

崇虎奏道:「臣聞得番營有一妖僧,善使妖法,火燒雁門,寶傷守將,妖風吹散戰船,淹死多少人馬,將船吹到對岸,皆是妖僧使的邪術。」

漢王連聲歎氣道:「莫非天亡漢室,使妖人以亂中華耶!」

正下旨吩咐皇城守將,各門用心把守,未及多時,黃門官又急急啟奏道:「萬歲,不好了!番人已直逼皇城,一團一 一團一 圍住,架起火炮,四面攻打,還不住半空中有大頑石飛來,打得這些守城軍士,頭破血流,哭聲連天。

只聽番人口中單要昭君娘娘,萬事全休,若半字不肯,定要打破皇城。」

只嚇得漢王魂不在身,坐不穩一交一 椅,幾乎跌倒,幸有內侍扶住。

但見漢王大叫道:「孤的萬里一江一 山,大事去也!」忙問兩班文武:「番兵已臨城下,破在旦夕,哪位卿家代朕分憂,能把番兵退了,保住山河,不但官上加官,且七歲孩童,加以顯職,九歲女子,也受皇恩,孤不食言。」

漢王朝下問了幾聲,但見文官好似泥塑,武將如同木雕,面面相視,並不回奏。

惱得漢王心中大怒,拍著龍案,指著兩班文武大罵道:「常言:養軍千日,用在一朝。

你們這班沒用臣子,一個個貪生怕死,難道叫孤把一江一 山白白送與別人麼?」

問得兩旁文武各翻眼睛,仍是束手無策。

漢王正煩惱,左班中閃出兵部尚書張元伯,跪倒金階,口稱:「我主,臣有短表,冒奏天顏,臣該萬死,望我主赦臣一死罪,方敢奏明。」

漢王道:「赦卿無罪,速速奏來。」

張元伯奏道:「現在番兵已臨城下,事在危急,文不能展一破敵之策,武不能施一退兵之計,君臣何能坐視一江一 山不保?」

漢王道:「張卿有何妙計,可退番兵?」

元伯奏道:「我主只消遣一能臣,可到城頭,與番人打話,問他起兵到此,還是單為人圖而來,還是不單為人圖而來,看他怎樣回答。」

漢王道:「卿家問他,是什麼意思?」

元伯道:「他若單為人圖而來,單要昭君便可退兵,臣自有瞞天之計,代主分憂,若不專為人圖而來,既想得人,還要得地,那時便要費一番大手腳了。

只看他如何對答,再作較量。」

漢王道:「一客不煩二主,就煩張卿代孤一行便了。」

元伯不敢推卻,領了漢王旨意,退出朝門,上了高頭駿馬,一馬當先,到了城頭,向下一看,番邦人馬勢如潮湧,好不利害!怎見得,但見那:旗分五色,數組八方,盔甲鮮明,刀槍密佈。

一個個番將,頭上飄雉尾;一對對番卒,額前扎勇巾。

戰場上馬蹄亂奔,炮架中轟聲震耳,不住地別別吹上下,無數的金鼓響高低,紮住了一帶萬馬營,排定了千層牛皮帳。

看畢,向城下大叫一聲:「番軍聽著,大漢天子差了張兵部,前來與爾主帥答話,快快通報。」

番軍聽說,不敢怠慢,忙報知婁元帥。

元帥聞報,同了番僧上馬,帶領眾將,一馬衝到城下,高叫:「南朝有何話說?」

元伯道:「將軍此來,還是專為人圖,不專為人圖,兩事望乞見教。」

元伯這一句話,倒問住了元帥。

元帥在馬上沉吟不答,回頭便向番僧叫聲:「仙師,本帥若回他單為人圖而來,他只獻出昭君,便要退兵,只可惜中原地界,大兵難得到此,若不並取漢室天下,再要想到中原,便費力了,望仙師斟酌回復他的話。」

番僧道:「據貧僧捏指算來,漢室氣數未終,一江一 山不應為他人所有,元帥何不將計就計,只要獻出昭君,歸報狼主,以便班師歸國,若要取漢室天下,只好待時而動。」

婁元帥道:「仙師所論,開我茅塞,如此回他便了。」

一馬當先,高叫:「城上張兵部聽著,本帥奉狼主旨意,統兵到此,只要獻出昭君,並不取漢室寸土,即可退兵,如爾等再要抗拒,本帥即要發兵攻城了。」

元伯道:「將軍且請息怒,我等已奏知天子,情願將昭君獻出,一則將軍便要退兵五十里,以安百姓,二則雁門關以內地方,仍退回中國管轄,依此兩件,即日獻出昭君,進與爾狼主。」

婁元帥道:「如果獻出昭君,兩件事俱可相依,如不相信,折箭為誓。

你不要用緩兵之計,哄誘本帥,那時翻轉面一皮,不但要人,而且要地了。

且問你昭君何時送出?」

元伯道:「將軍兵一退下,即刻將昭君親送到營,斷不食言。」

婁元帥聽說,便把令旗一展,將兵退至五十里,紮下營盤等候。

元伯見番兵已退,急急催馬下城,到了午門下馬,進朝一交一 旨,回奏:「番人只要獻出昭君,不要寸土,臣已依允,大兵已退遠了,立候一信。」

漢王便問:「張卿,有何妙計?」

未知元伯說出什麼計來,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才子佳人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雙鳳奇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