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胥: 歷史來源 1、出自上古時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領,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姓》胥

百家姓

歷史來源

1、出自上古時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領,他的部落最擅長農業生產。炎帝的部落崇拜鳳圖騰,和崇拜龍圖騰的黃帝部落一起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中有一支族人叫作赫胥氏,其後代以「胥」作為姓氏,世代相傳。

2、出自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大夫叫胥臣,他的兒子叫胥甲,胥甲的兒子叫胥克,胥克的兒子叫胥童。這是胥姓的一支正式形成,世代相傳,是今天胥姓的一個主要來源。

3、出自複姓改為單姓。古代春秋時期,晉國有個貴族華胥氏,後來簡稱為胥氏,後來也簡稱為胥氏。在古代,胥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吳興。

婿姓始祖:胥臣。晉國臣子中有一位胥臣,根據歷來學者的考證,便是我國胥氏家族的始祖。胥臣,字季子,於晉文公稱霸諸侯之後,論功行賞,曾被封於一個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稱為臼季。依照《左傳》的記載,胥臣當時在晉國官拜司空,世代的子孫都是晉國的大夫,像其子胥申,其曾孫胥童,便曾相繼叱吒風雲,使得胥氏家族一開始名氣異常。發源於山西的胥氏,經過了漫長時間的播遷和繁衍,到了宋、明之際,便已滿佈天下。望族居吳興郡(今浙江省吳興縣)。故胥氏後人奉胥臣為始祖。

家族名人

胥鼎:金朝時候人,本來是個讀書人,有大智大勇,從政做官後,運籌帷幄,辦事有效,成為朝廷棟樑,被封為吳國公。

胥作霖:南宋年間江西省宜黃人,為地方治安作出過較大貢獻,但他拒絕了朝廷的封賞,其高風亮節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胥必彰:明朝文官,官職是監察御史,專門負責對朝廷命官的監察。他忠於職守,權貴犯錯,也直言不諱。因為他自己嚴正清明,所以那些對他不滿的人也只好認輸。而多的人讚揚他,稱他為「真御史」。

遷徙分佈

(缺)胥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胥臣,他的後代以父字為姓,世代相傳姓胥。胥姓:學者認為胥氏可追溯到上古帝王。「華胥氏」(伏羲、女媧姓「風」)據說「其民鼓腹而游,含哺而嬉,莫知作善作惡」。另「赫胥氏」據說「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蓋炎帝也」。一般以為胥姓為晉大夫胥臣之後,《左傳》載:東周(公元前770-256)春秋時晉國(今山西省)晉文公(重耳)流亡時始祖胥臣,字季子,追隨之,有殊功,後以使命過冀,見冀缺鋤草農具,其妻贈送之,相待如賓,乃舉於文公。晉國楚國城濮之戰,始祖蒙馬虎皮潰楚軍。官拜「司空」,采邑(封地)為「臼」又稱季臼,後代有的用「邑」為氏稱「臼」或「季臼」。其子胥甲,孫胥克,曾孫胥童,玄孫胥午皆為「卿、大夫」。胥臣死後,周傾王4年,秦晉兩國交戰,胥臣之子胥甲與趙穿,洩了軍情,主帥趙盾削甲的官爵,逐到衛國,起用甲子----胥克。晉厲公時,克之子胥童為卿,他與權臣欒書、中行偃積怨很深。後來欒書、中行偃受寵於厲公,胥童遂被殺害,後人中為避仇殺,一支以祖父名字為姓,改「胥」為「童」,稱童姓(《通志—氏族略》)。山西、陝西一帶本是我們的根。……南北朝,宋、明之際,族人向今甘肅、山東、河北、江西、江蘇、湖南、安徽、河南、東北、四川、等地拓展。《百家姓》把胥姓的「郡望」定在「琅琊郡」:春秋(公元前770-256年)指「齊」今山東膠南市琅琊。南北朝(420—479年)中原居民南遷,白下(今南京北,幕府山西南)為「客籍」也叫琅琊郡。《百家姓》編於宋朝,說明——當時胥姓成為望族是在琅琊郡,(可能是山東省或南京)。

分類:古籍精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