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包
歷史來源
「包」源出:
一、 出自羋(音米)姓。據《通志·氏族略·以字為氏》所載,包氏為戰國時期楚國大夫申包胥之後,以王父字"包"為氏。亦作"苞"、"雹"等。又《路史》云:包犧氏後有包氏,此為神話附會之辭,不可信。
二、為鮑氏所改。
家族名人
包整
北宋涇縣人。少時好學仗義,義聚八十餘年,其書屋曾產靈芝,名曰"芝堂",因家著書萬卷,故又稱"萬卷堂"。
包拯(公元999-1062年)
北宋名臣,廬州合肥人,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進士,累官監察御史、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樞密副史。為官剛直不阿,以廉潔著稱,人稱"包青天"。知開封服時,執法尤嚴,民稱"關節不到,有閻羅老包。"有人贈詩云:"秀干終成棟,精銅不作鉤。"死後謚號"孝肅"。
包鹹(公元前6-公元65年)
東漢會稽人,少年從師於博士右師細君,學習魯詩、《論語》。官郎中,入宮教授太子《論語》,官至大鴻臚。
包融
唐代吳興人,由殿試登第,官至集賢殿學士,有才華與名聲,跟賀知章、張旭、張若虛合稱"吳中四士"。
地望分佈
安徽省宣城縣
山西省沁水以東地區
分類:古籍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