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酈
歷史來源
1、酈姓出自軒轅氏,是黃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記載,夏朝建立後,夏王禹追封先代遺民,封黃帝后人於酈邑(今河南省內鄉東北),建立酈國。酈後來滅國,其君主族人,以原國名命姓,稱為酈姓。是今天酈姓的最早起源。
2、酈與麗、驪三字相通,驪山氏之後亦有改為酈氏者。
酈姓始祖:酈商。酈姓是個古老的家族,是黃帝的後裔。距今4000多年以前,夏禹封黃帝的一支後裔於「酈」,他們以後就「以地為氏」,稱為酈氏。酈氏是古老的姓氏,他們的發祥地是中原地區。「酈」指的就是現在河南省內鄉縣東北。根據《元和姓纂》記載,酈姓是黃帝之後,子孫食采於酈,因地為氏。史記上的酈商,是高陽人。酈氏家族,不但是黃帝的子孫,而且是一個古老的家族。望族居於新蔡郡,即現在的河南固始縣東。故酈氏後人奉酈商為酈姓的始祖。
家族名人
酈炎:東漢學者。有文才,精音律,性至孝。
酈商:高陽人,陳勝起時,酈商聚少年東西略人,得數千。沛公略地至陳留,酈商以將卒四千人屬沛公於歧。項羽立沛公為漢王。漢王賜酈商爵信成君,以將軍為隴西都尉,賜食邑武成。漢王為帝,遷為右丞相,賜爵列侯,與諸侯剖符,世世勿絕,食邑涿,號曰涿侯,更食曲周,封稱曲周侯。凡別破軍三,降定郡六、縣七十三,得丞相、守、相、大將各一人、小將二人、二千石已下至六百石十九人。商卒,謚為景侯。
酈炎:東漢詩人、學者,河北省范陽人。字文勝(150-178),西漢謀士酈食其之後,有文才,精音律。言論給捷,多服其能理,性至孝,靈帝時州郡辟命,皆不就,有志氣聞名。後風病,妻始產而驚死。妻家訟之,熹平六年死獄中,享年28歲。有集二卷,著有《遺令書》等。
酈食其:西漢幫助劉邦統一天下的功臣之一。陳留高陽人,家庭貧寒,卻喜好讀書。為了維持生計,他外出當了監門一吏,卻時時有些獨特的思想行為,人們不理解,說他是狂生。一次,尚為沛公的劉邦準備攻打陳留,住進了高陽傳捨,酈食其去拜訪,一進房間,正看到劉邦靠在床頭由兩名女子幫助洗腳。見此情景,酈食其不僅不長輯下拜,反而大模大樣地說:「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據見長者1劉邦聽罷此言,很是不悅,但一想正是用人之際,馬上不洗腳了,旋即起身更衣,將酈食其引入上座,兩人談得十分投機,並定下了攻克陳留之計。
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涿縣(今河省北涿縣)人。漢代人桑欽著《水經注》,記錄了中國河流水道130餘條,酈道元作注的《水經注》40卷,增加了1250餘條,是原書的十倍,詳細記載了中國河流水道的地理變遷沿革,使《水經注》成為中國古代地理名著之一。對歷史地理學有重要貢獻,在文學史上也很價值。
此外,酈姓名人還有:西漢還有右丞相酈商,東漢有詩人酈炎,金代有詩人酈權,明代有學者酈光祖,清代有詩人酈滋德……等。
遷徙分佈
酈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大禹建立了夏朝以後,敬重上古世代的偉人黃帝,就將黃帝的後人封在酈這個地方(今河南省內鄉縣東北),讓他們建立了酈國。酈國王族的後代就以封地名作為姓氏,世代相傳,稱為酈氏,是今天酈姓的最早起源。楚漢爭霸之際,有酈食其,陳留(河南開封東南)人,本為裡監門吏。因獻計克陳留著功,被封為廣野君。食其常為說客,出使於諸侯之間。後說齊,憑舌下齊七十二城,及韓信襲齊,齊以食其賣己,遂烹之。後魏人酈道元,喜文好學,歷覽奇書,撰《水經注》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古人稱其兩人為:「學擅縱橫,集成水注」北宋末年,酈洪,字正大,任殿前都領,其子酈倫,字天敘,時任紹興郡守,驚聞老父身殉國難,便將家眷安頓在浙江諸暨縣太平村,自己帶子德一和德二,千里追尋老父屍骸到丹陽,其間因悲憂致疾,身亡於丹陽古寧寺。德一、德二兄弟倆將祖父和父親葬於運河南邊的馬莊村。之後,酈洪被誥贈為龍虎上輔軍護國將軍,並尊奉為丹陽酈氏的始祖。德一、德二為守祖墓,祭先靈,便定居在陵口基莊。從此,酈氏在丹陽繁衍生息,人丁興旺。酈洪之11世孫酈鎬生濂、湘、溪三子,子孫世居陵口東蔡村。明末,酈洪之14代傳人嘉麟、嘉鳳(東蔡分)昆仲倆在大運河邊的永濟庵擺攤謀生。時值嚴冬,滴水成冰,河面封凍,船隻受阻,忽見一書生衣單食乏,受困於此。問後方知他也姓酈,浙江諸暨人。兄弟倆念其同族一脈,便邀至家中款待數日,臨別時又以川資相助。時隔三年後,兄弟倆妻亡子幼,生計日窘,曾一度隨同書生到浙江謀生,並在諸暨娶妻生子,再成家業,歷時達10餘年之久。後又返丹陽,擇大英山彭家村定居,嘉麟之長子酈嗣方堅守舊廬,次子酈嗣椿徙居雲陽,三子酈嗣祐徙居王德莊,酈嘉鳳之子嗣正落戶柳茹。至民國十六年(1927年)最後一次宗譜載,丹陽酈氏已歷27世。至今,陵口的趙巷、邵巷酈姓為多。此外尚有荊林的酈巷,胡橋的大英山、行宮的舊縣、延陵的柳茹、雲陽鎮的寶塔灣酈家等地居住著眾多酈氏宗人(余略)。
分類:古籍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