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龍
歷史來源
龍-在新百家姓中排列第81。
龍(Long 龍)姓的來源因多涉及神話,故不可詳考,源出有七:
源流一
出自黃帝之臣龍行,據《姓氏錄源》及《竹書紀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黃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鄭)。是為河南龍氏。出自贏姓,楚青銅器中有龍贏,贏姓龍氏嫁女楚貴族。商代甲骨文中有龍方,為商方國。
源流二
出自舜時納言龍之後,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因舜的活動地域在晉南地區,故此支龍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為山西龍氏。至漢代,龍勉因仕從河北鉅鹿詔遷扶風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於楚,家武陵.為武陵始祖.
源流三
出自御龍氏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龍姓出自御龍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龍氏劉累(堯之後,因有馴化龍的本領,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御龍氏」)的後裔中,就有以龍為氏的。劉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師縣南,是為河南龍氏。
源流四
出自豢龍氏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資料所載,相傳董父,已姓,精於飼龍,以畜養龍而被舜賜姓「豢龍氏」。其後代有以龍為氏的,是為湖北龍氏。
源流五
西漢牂牁地區有龍姓,據《華陽國志》所載,西漢時的牂牁大姓中有龍氏。牂牁郡,治今貴州省凱裡縣西北。
源流六
出自地名,春秋時楚大夫食采於龍(今山東省泰安西南之龍鄉),其子孫有以龍為氏者。
源流七
其他和少數民族有龍姓,1《北史》所載,焉耆國(今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西南),西域且彌(今新疆昌吉、瑪納斯二縣),其君王皆為龍氏。
2少數民族中有龍姓。在中國苗、普米、哈尼、彝、侗、瑤、水等民族均有龍姓。
家族名人
龍子:又稱「龍叔」,最早見於史籍的龍姓名人,主張「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
龍且:秦末楚漢爭霸時期西楚國大將,西楚霸王項羽帳前第一猛將,少時隨項梁項羽起兵反秦,與項羽情若兄弟,後每戰皆親身奮勇殺敵,深得霸王項羽信任,任西楚國大司馬統帥楚國精銳騎士,後在齊國由於輕敵誤中韓信水淹之計導致大軍潰敗,雖率親兵奮力而戰然大勢已去,最後力戰而死。
龍述:東漢京兆郡(今屬陝西)人,為人敦厚,曾任山都長,武帝時官至零陵(今廣西全州西南)太守。
龍太初:宋代人,曾以詩人名義拜見王安石,並作《沙詩》一首,贏得王安石讚許。
龍鐲:宋代人,乾德年間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當地百姓繪《來鶴圖》頌其德。
龍仁夫:吉安(今屬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學副提舉,著有《周易傳》一書。
龍起雷:字時聲,侗族,明朝五開衛(今貴州黎平縣)人。明神宗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舉人,次年進士。他是黎平的第一個進士。他也是貴州侗族中的第一位進士。歷官江西清江縣知縣、燕京苑平知縣、南京大理寺(明朝中央審判機關)少卿等。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曾彈劾首輔(內閣大臣)趙志皋等人,因得罪當權派吏部尚書李戴,被李戴廢除大理寺卿官職。從此還鄉,"淡泊自安,無所請屬。"他與史龍起春、龍起淵等文行並有聲,時稱"三龍"。《黔詩紀略》錄其詩二首。
龍許保:明代貴州人,苗族,率眾起義與官軍對抗十餘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後遭鎮壓,被俘遇害。
龍燮:望江(今屬安徽)人,清代著名戲曲家,著有《瓊華夢》、《芙蓉城》等。
龍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間進士,《周易繹說》、《永懷堂詩文鈔》、《明會要》等為其所著。
龍啟瑞:清代廣西臨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間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江西學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學高注補正》、《經德堂詩文集》等。
龍汝元:清代直隸宛平(一作大興,今屬北京)人,曾任職游擊、參將、大沽協副將,在與英法聯軍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戰中陣亡。
龍澤厚:清末廣西桂林人,早年從康有為學,參加桂林聖學會、上海強學會等進步組織,後主持舊金山《文興報》,作上海天遊學院教務長。著有《南海先生上書記》。
遷徙分佈
宋朝時期,龍姓大約有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後。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江西、安徽,這三省龍姓大約占龍姓總人口的87%,其次分佈於河南、浙江等省。四川省為龍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龍姓總人口的32%。全國形成了西部四川、東部贛皖兩大塊龍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龍姓大約有12余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後。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龍姓人口增長率超過全國人口增長率,這與西南其他民族龍姓的加入有關。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這兩省龍姓大約占龍姓總人口的71%,其次分佈於湖北、廣西,這兩省的龍姓又集中了14%。江西省的龍姓人口約占龍姓總人口的44%,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江西為中心的贛、湘、鄂、桂龍姓人口聚集區。宋元明間,龍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人口的流動由北、西向東南地區遷移,四川和河南地區龍姓人口急劇減少,分別向湖南和江西地區遷移。
當代龍姓的人口已近280萬,為全國第八十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龍姓人口由12萬激增到280萬,增長了23倍多,龍姓人口的增長速度大大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這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龍姓人群的漢化有關。宋朝至今1000年中龍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如今主要集中於貴州、湖南、四川三省,大約占龍姓總人口的58%,其次分佈於湖北、廣東、廣西、雲南、重慶,這五省區市的龍姓又集中了30%。貴州居住了龍姓總人口的26%,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貴州為中心的雲貴川渝、鄂湘粵桂的兩大龍姓人口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龍姓人口由東南部向西部、西南遷移是主流,龍姓人口重心由東南向西移動。龍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黔湘桂、重慶大部、廣東西北、雲南南部,龍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7%,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9.8%,居住了大約49%的龍姓人群。四川、雲南大部、重慶北部、鄂贛粵大部、海南、福建西部、安徽西南、陝甘南端、蒙黑吉遼四省區連接地區,龍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一o.6%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7%,居住了大約34%的龍姓人群。
分類:古籍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