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全解
解讀(9)
321.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原文】理寂則事寂,遣事執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則境空,去境存心者。
如聚膻卻蚋。
【大意】真理跟事物是血肉相連的,真理靜止事物也隨著靜止,排除事物而執拗於道理的人,就像排除影子而留下形體那樣不通;心智和環境也是血肉相連的,內心空虛環境也跟著空虛,排除環境的干擾而想保留內心寧靜的人,就像聚集一大堆膻味東西卻想排除蟻蠅一樣愚蠢。
322.任其自然,萬事安樂
【原文】幽人清事總在自適,故酒以不勸為歡,棋以不爭為勝,笛以無腔為適,琴以無弦為高,會以不期約為真率,客以不迎送為坦夷,若一牽文泥跡,便落塵世苦海矣!
【大意】一個隱居的人,內心清淨而俗事又少,一切總是的適應自己的本一性一。
因此喝酒時誰也不勸誰多喝,以能各盡酒量為樂;下棋只是消遣,以不爭勝敗為勝;吹笛只是為了陶冶情趣,以不講求旋律為合適;彈琴只是為了消遣休閒,以無弦之琴為最高雅;和朋友約會是為了聯誼,以不受時間限制為真摯;客人來訪要賓主盡歡,以不送往迎來最自然。
反之假如有絲毫受到世俗人情禮節的約束,就會落入煩囂塵世苦海而毫無樂趣了。
323.思及生死,萬念灰冷
【原文】試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即死之後作何景色?則萬念灰冷一一性一寂然,自可超物外游象先。
【大意】請你想想看:你在沒出生之前又有什麼形體相貌呢?你再想一想,你死了以後又是一番什麼景象呢?人既然無法測知生前的往事,又無法預卜死後的未來,而生命又是那麼短促,一想到這些就不免萬念俱灰。
不過生命雖然短促,一精一神卻是永恆的,只要能保持純真本一性一,自然能超脫物外,遨遊於天地之間。
324.卓智之人,洞燭機先
【原文】遇病而後思強之為寶,處亂而後思平之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為禍之本,貪生而先知其為死之困,其卓見乎。
【大意】一個人只有在生過病之後才能體會出健康的可貴,只有在遭遇變亂之後才會思念太平時的幸福,其實這都不是什麼有遠見的智慧;能預先知道僥倖獲得的幸福是災禍的根源,雖然一愛一惜生命可是卻能預先明白有生必有死之理,這樣才算是超越凡人的真知灼見。
325.雌雄妍丑,一時假相
【原文】優人傳粉調朱,效妍丑於毫端,俄而歌殘場罷,妍丑何存;奕者爭先競後,較雌雄於著子,俄而局盡子收,雌雄安在?
【大意】演藝人員在臉上搽胭脂塗口紅,把一切美醜都決定在化妝筆的筆尖上,可是轉眼之間歌舞完畢、曲終人散,方纔的美醜又都到哪裡去了呢?下棋的人在棋盤上競爭激烈,把一切勝負都決定在棋子上,但是轉眼之間棋局完了、子收人散,方纔的勝敗又都到哪裡去了呢?
326.風月木石之真趣,惟靜與閒者得之
【原文】風花之瀟灑,雪月之空清,唯靜者為之主;水木之枯榮,竹石之消長,獨閒者一操一其權。
【大意】清風下的花朵隨風搖曳,姿態顯得特別灑脫,雪夜中的月光逐雲輝映,形影顯得特別明朗;只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享受這種怡人景色。
樹木的蒼盛與枯榮,竹子和石頭的消失與生長,只有富於閒情逸致的人才能領略此中雅趣。
327.天全欲淡,雖凡亦仙
【原文】田父野叟,語以黃雞白酒則欣然喜,問以鼎食則不知;語以袍短褐則油然樂,問以袞服則不識。
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個境界。
【大意】在鄉下跟老農夫談論飲食,每當談到白斬雞和老米酒時,他就會顯得興高采烈,如果問他山珍海味等佳餚,他就茫然不知了;每當談起衣著時,一提起長袍短襖,他就會不由得流露出歡樂表情,假如問他黃袍紫蟒等官服,他就一點也不懂了。
可見老農夫保全了淳樸本一性一,所以他的欲一望才這樣淡泊,這才是人生的第一等境界。
328.本真即佛,何待觀心
【原文】心無其心,何有於觀,釋氏曰「觀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於齊,莊生曰「齊物」者,自剖其同。
【大意】心中假如沒有憂慮和雜念,又何必要下內省觀察工夫呢?佛教所說的「反觀內省」,實際上卻增加了修行的障礙;天地間萬物本來都是一體的,又何必等待人來劃一平等呢?莊子所說的「消除物我界限」,就等於是分割了本來屬於一體的物一性一。
329.勿待興盡,適可而止
【原文】笙歌正濃處,便自拂衣長往,羨達人撒手懸崖;更漏已殘時,猶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大意】當歌舞盛宴達到最高一潮時,就自行整理衣衫毫不留戀地離開,那些胸懷曠達的人就能在這種緊要處猛回頭,真是令人羨慕;夜闌人靜仍然忙著應酬的人,那些目光無豆者已經墜入無邊痛苦中而不自覺,說來真是可笑。
330.修行宜絕跡於塵寰,
【原文】悟道當涉足於世俗把握未定,宜絕跡塵囂,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以澄悟吾靜體;一操一持既堅,又當混跡風塵,使此心見可欲而亦不亂,以養吾圓機。
【大意】當意志還沒堅定、沒有把握控制時,就應遠離物慾環境的誘一惑,以便讓自己看不見物慾而不會使心迷亂,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清明純靜的本一性一;等到意志堅定可以進行自我控制時,就要讓自己多跟各種環境接觸,使自己看到物質的誘一惑也不會使心迷亂,藉以培養自己圓熟質樸的靈一性一。
331.人我一視,動靜兩忘
【原文】喜寂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著於靜便是動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視動靜兩忘的境界?
【大意】一個喜歡清靜討厭喧囂的人,往往離群索居來求取安寧;豈不知遠離人群只是為了自我,而一心求靜的結果是一旦遇到喧囂就會煩躁不安。
可見由於過分求靜,反而成為煩躁的禍源。
人我本是一體的,而動靜也是互相關聯的,假如不能忘懷自我,只知一味過分強調寧靜,又如何能達到真正安寧的靜界呢?
332.山居清麗,人都俗氣
【原文】山居胸次清灑,觸物皆有佳思:見孤雲野鶴而起超絕之想,遇石澗流泉而動澡雪之思;撫老檜寒梅而勁節挺一立,侶沙鷗麋鹿而機心頓忘。
若一走入塵寰,無論物不相關,即此身亦屬贅旒矣!
【大意】隱居在山間胸懷自然開朗灑脫,所接觸的事物自然都能引起高雅的思緒:看見無拘無束的孤雲野鶴,就會引起超塵脫俗的觀念;遇到山谷溪澗的流泉,就會引起洗潔一切世俗雜念的思想;撫一摸聳立在風霜中的老檜和臘梅,心中就會不由得湧起傚法它們威武不屈堅毅氣節的願望;終年與溫和的沙鷗和麋鹿在一起,會使一切勾心鬥角的邪念全消。
假如再度走回煩囂的都市,即使不跟各種聲色環境接觸,也會覺得自己就像旗幟的飄帶那樣毫無用處。
333.人我合一之時,則雲留而鳥伴
【原文】興逐時來,芳草中撒履閒行,野鳥忘機時作伴;景與心會,落花下披襟兀坐,白雲無語漫相留。
【大意】心血來一潮時,何妨脫一下鞋襪光腳在草地上散步,就連飛翔山野的小鳥也會忘記被人捕捉的危險來和我作伴;當大自然的景色和我的思想融為一體時,何妨披著衣裳靜坐在花下沉思,默默面對天際白雲,無言卻又有留戀之感。
334.禍福苦樂,一念之差
【原文】人生福境禍凶皆念想造成,故釋氏云:「利慾熾然即是火坑,貪一愛一沉溺便為苦海;一念清烈焰成池,一念警覺船登彼岸。」
念頭稍異,境界頓殊,可不慎哉。
【大意】人生的幸福與苦惱全是由自己的觀念所造成,例如釋迦牟尼佛說:「名利的欲一望太強烈就等於使自己跳進火坑,貪婪之心太強烈就等於使自己沉入苦海;只要有一絲純潔觀念就會使火坑變成水池,只要有一點警覺一精一神就能使苦海變成樂園。」
可見意識觀念略有不同,人生境界就會全面改變,所以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必須慎重。
335.若要功夫深,鐵桿磨成針
【原文】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刀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
【大意】繩索磨一擦木頭長久了可鋸斷木頭,水滴落在石頭上時間一久可貫通堅石,同理,作學問的人也要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細水彙集在一起自然能形成一道河流,瓜果成熟之後自然會脫離枝蔓而掉落,同理,修行學道的人也要聽任自然才能獲得正果。
336.機息心清,月到風來
【原文】機息時便有月到風來,不必苦海人世;心遠處自無車塵馬跡,何須痼疾丘山。
【大意】當心中停止一切一陰一謀詭計之後,就會使你有輕鬆舒暢之感,因為從此不再為人間的煩惱而痛苦;當思想遠遠超脫世俗之後,你自然不會聽到外面的車馬喧囂之一聲,根本不必眷戀山野林泉的隱居生活。
337.落葉蘊育萌芽,生機藏於肅殺
【原文】草木才零落,便露萌穎於根底;時序雖凝寒,終回一陽一氣于飛灰。
肅殺之中,生生之意常為之主。
即是可以見天地之心。
【大意】花草樹木剛剛凋謝,可是它們下一代的新芽已經從根一部長出;一年四季剛演變為寒冬季節,溫暖的一陽一春就行將到來。
當萬物到了飄零枯萎季節,卻在暗中隱藏著綿延不絕的蓬勃生機。
從這種生生不息中可以看出天地的好生之德。
338.雨後山色鮮,靜夜鐘聲清
【原文】雨余觀山色,景象便覺新妍;夜靜聽鐘聲,音響尤為清越。
【大意】在雨後觀賞山川景色,就會覺得另一番清新氣象;當夜闌人靜聆聽廟院鐘聲,就會覺得音質特別清脆悠揚。
339.雪夜讀書神清,登山眺望心曠
【原文】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讀書於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嘯於丘阜之巔,使人興邁。
【大意】假如你站在高山上放眼遠看,就會立刻使你感到心胸開闊;假如你面對水流凝思,就會馬上使你意境悠遠。
假如你在雨雪之夜讀書,就會使你感到心曠神怡;假如你爬上丘陵展胸低嘯,就會使你感到意氣豪邁。
340.萬鍾一發,存乎一心
【原文】心曠則萬鍾如瓦罐,心隘則一發似車輪。
【大意】一個心胸闊達的人,即使是一萬鐘的優厚奉祿,也可看成像瓦罐那樣沒價值;一個心胸狹隘的人,即使是一點金錢,也會看成像車輪那麼大。
341.要以我轉物,勿以物役我
【原文】無風月花柳不成造化,無情嗜欲好不成心體。
只以我轉物,不以物役我,則欲嗜莫非天機,塵情即是理境矣。
【大意】大地如果沒有清風明月和花草樹木就不成大自然,人類如果沒有感情一欲一望和生活嗜好就不成真正人。
所以我們要以仁為中心來一操一縱萬物,絕對不可以物為中心來奴役自己,如此一切嗜好欲一望都會成為自然的天賜,而一般世俗情一欲也都變為順理成章的理想境界。
342.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原文】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萬物付萬物;還天於天下者,方能出世於世間。
【大意】能跳出自我來瞭解自我的人,才可根據自然法則使萬物按照本一性一去發展而各盡其用;能把天下還給天下萬民所共有的人,軀體雖然生存於世間思想卻超越凡人。
343.不可徒勞身心,當樂風月之趣
【原文】人生太閒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真一性一不見。
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
【大意】一個人假如整天游手好閒,一切雜念就會在暗中悄悄出現;反之假如整天奔波勞碌不堪,就又會使人喪失純真的本意。
所以大凡一個有才德的君子,既不願使身心過度疲勞,也不願整天沉迷在聲色犬馬的享樂中。
344.何處無妙境,何處無淨土
【原文】人心多從動處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雲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具清;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瀟然自得。
何地無真境,何物無真機。
【大意】人的心靈大半是從浮動處才失去純真本一性一,假如任何雜念都不產生,只是自己靜坐凝思,那一切念頭都會隨著天際白雲消失,隨著雨點的滴落心靈也會有被洗清的感覺,聽到鳥語呢喃就像有一種喜悅的意境,看到花朵的飄落就會有一種開朗的心得。
可見任何地方都有真正妙界,任何事物都有真正的玄機。
345.順逆一視,欣戚兩忘
【原文】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故達人當順逆一視,而欣戚兩忘。
【大意】母親生孩子對母親來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積蓄金錢則容易引起盜匪的覬覦,可見任何一種值得高興的事都附帶有危險。
貧窮雖然很可悲,但是如果能勤儉也能過得去;疾病固然很痛苦,但是由於疾病可學會保養身一體的方法;可見任何值得憂慮的事也都伴隨著歡樂,所以一個心胸開闊的人,總認為順境和逆境是相同的,因此自然也就沒有高興和悲傷了。
346.風跡月影,過而不留
【原文】耳根似飆谷投音,過而不留,則是非具謝;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則物我兩忘。
【大意】耳根假如能像大風吹過山谷一般,一陣呼嘯之後什麼也不留,這樣所有流言蜚語就都不起作用;心靈假如能像水中的月亮一般,月亮既不在水中水中也不留月亮,雲來月掩,水仍是水月仍是月,人能達到這種境界心中自然也就一片空明而無物我之分。
347.世間皆樂,苦自心生
【原文】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不知雲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笑樵謳,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
【大意】由於一般俗人都被虛榮心和利祿心所困擾,因此一開口就說人間是一個大苦海。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只要看開名利不拚命去追逐,轉身回頭來欣賞白雲籠罩下的青山翠谷,再欣賞屹立於河水奔流中的奇巖怪石,和迎風招展的美麗花卉跟呢喃的小鳥歌唱,以及樵夫歌唱時的山鳴谷應聲音,這時就會自然發出會心的微笑,而恍然大悟人間既非塵囂萬丈,世界也非大苦海,只是人們使自己的心落入喧囂、墮入苦海而已。
348.月盈則虧,履滿者戒
【原文】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若至爛漫酕醄,便成惡境矣。
履盈一滿者,宜思之。
【大意】賞花卉以含苞待放時為最美,喝酒以喝得略帶醉意為適宜。
這種花半開和酒半醉含有極高妙的意趣。
反之花已盛開、酒已爛醉,那不但大煞風景而且也活受罪。
所以事業已經到顛峰階段的人,最好能深思一下這兩句話的真義。
349.體任自然,不染世法
【原文】山餚不受世間灌溉,野禽不受世間豢養,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為世法所點染,其臭味不迥然別乎!
【大意】生長在山間的野菜根本不必人們去灌溉施肥,生長野外的動物根本不必人們飼養照顧,可是這些野菜和野獸的味道吃起來卻特別甘美可口,同理,假如我們不受功名利祿所污染,品德心一性一自然顯得分外純真,跟那些充滿銅銹味的人有明顯區別。
350.觀物須有自得,勿徒留連光景
【原文】栽花種竹,玩鶴觀魚,亦要有段自得處,若徒留連光景,玩一弄物華,亦吾儒之口耳,釋代之頑空而已,有何佳趣?
【大意】平日栽種一些花竹樹木,再飼養一些可一愛一的小動物,自然能調劑生活、陶冶心一性一,假如只為了增加風景,玩賞一些奇花異木、珍禽異獸,那也不過是儒家所說「只知誦經,不明佛理」的表面文章而已,對於自己的學品人生根本沒有任何美化作用。
351.陷於不義,生不若死
【原文】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饒,農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渾具。
若一失一身市井駔儈,不若轉死溝壑神骨猶清。
【大意】隱居在山野林泉之下的人,物質生活雖然感到很清貧,但是一精一神生活確很充實,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學問知識雖然淺陋,但是卻具有樸實存真的天一性一。
假如一旦回到都市變成一個充滿市儈氣的一奸一商而蒙受污名,倒不如死在荒郊野外還能保持清白的名聲。
352.非分之收穫,陷溺之根源
【原文】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
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
【大意】不是自己份內應享受的幸福,無緣無故得到意外之財,即使不是上天故意來誘一惑你的釣餌,也必然是人間歹徒來詐騙你的機關陷阱。
為人處世如不在這個地方睜大眼睛,就很少有人能逃過歹徒詐術圈套了。
353.把握要點,卷舒自在
【原文】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於一線不亂,卷舒自一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場中矣!
【大意】人生本來就像一場木偶戲,只要你能把控制木偶活動的線掌握好,那你的一生就會進退自如去,絲毫不受他人或外物的一操一縱,能做到這些你就可以超然物外置身於煩囂的塵世之外。
354.利害乃世之常,不若無事為福
【原文】一事起則一害生,故天下常以無事為福,讀前人詩云:「勸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又云:「天下常令萬事平,匣中不錯千年死。」
雖有雄心猛氣,不覺化為冰霰矣。
【大意】有一利就有一弊,有一福就有一災,所以達觀者常以無事為福,曹松詩說:「我奉勸閣下還是不要談封侯拜相的事,因為名將的戰功都是千萬人的頭顱所堆成。」
古人又說:「要想天下永遠太平無事,只有把所有兵器都收藏在倉庫中。」
當我們讀完這兩首詩之後,即使本來有一股奮發的雄心壯志,也不由得立刻變成冰雪一般的冷寂。
355.茫茫世間,矛盾之窟
【原文】一婬一奔之婦嬌而為尼,熱中之人激而入道,清淨之門,常為一婬一邪之淵藪也如此。
【大意】一個一婬一蕩而跟人私奔的婦女,可以偽裝成要到廟裡去作尼姑,一個沉迷於權勢名位而終日鑽營的人,會由於一時的激進而進入道宮去當道士。
寺廟本來是一個遠離紅塵極清淨的地方,誰知卻成為一婬一蕩邪惡之徒的聚集處。
356.身居局中,心在局外
【原文】波一浪一兼天。
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猖狂罵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
故君子身雖在事上,心要超事外也。
【大意】當天氣不好波一浪一濤天時,坐在船中的人並不知道害怕,反而把船外的人嚇得膽破心寒;當酒宴中有人酒醉而怒罵時,同席的人並不知道警惕,反而把站在席外的人嚇得目瞪口呆。
所以一個有才德的君子,即使被某件事捲入漩渦中,但心智卻要抱著超然物外的態度。
357.減繁增靜,安樂之基
【原文】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了一分,如交遊減便免紛擾,言語減便寡愆尤,思慮減則一精一神不耗,聰明減則混沌可完,彼不求日減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大意】人生在世能減少一些麻煩,就多一分超脫世俗的樂趣,例如交際應酬減少,就能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糾紛困擾,閒言亂語減少就能避免很多錯誤和懊悔,思考憂慮減少就能避免一精一神的消耗,聰明睿智減少就可保持純真本一性一。
假如不設法慢慢減少以上這些不必要的麻煩,反而千方百計去增加這方面的活動,那就等於是用枷鎖把自己的手腳鎖住一生。
358.滿腔和氣,隨地春風
【原文】天運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涼難除;人世之炎涼易除,吾心之冰炭難去。
去得此中之冰炭,則滿腔皆和氣,自隨地有春風矣。
【大意】大自然的寒冬和炎夏都容易躲避,人世間的炎涼冷暖卻難以消除;人世間的炎涼冷暖即使容易消除,積存在我們內心的恩仇怨恨卻不易排除。
假如有人能排除積壓在心中的恩仇怨恨,那祥和之氣就會立刻充滿胸懷,如此自然也就到處都充滿極富生機的春風。
359.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見人生之真趣
【原文】茶不求一精一而壺也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也不空;素琴無弦而常調,短笛無腔而自適;縱難超越羲皇,亦可匹儔嵇阮。
【大意】喝茶根本不必一定要喝名茶,但是必須維持壺底不幹,喝酒根本不必一定求甘冽,但是必須維持酒壺不空;無弦之琴雖然彈不出旋律來,然而卻足可調劑我的身心,無孔的橫笛雖然吹不出音調來,然而卻可使我一精一神舒暢。
一個人假如能作到這種境界,雖然還不能算超越伏羲氏那種清靜無為,但是起碼也可與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阮籍那種一性一淡逍遙的生活媲美了。
360.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原文】釋氏隨緣,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
蓋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則萬緒紛起,隨遇而安則無入不得矣。
【大意】佛家主張凡事都要順其自然發展,一切都不可勉強;儒家主張凡事都要按照本分去作,不可妄貪之事。
這隨緣和素位四個字是為人處事的秘訣,就像飄浮空中的氣球是渡過人生大海的重要工作。
因為人生的路途是那麼遙遠渺茫,假如任何事情都要求盡善盡美,必然會引起很多憂愁煩惱;反之凡事都能安於現實環境,就到處都會產生悠然自得的樂趣。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