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訓格言
(一)
庭訓格言
心欲小而膽欲大
訓曰:凡人於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範其未然,則自然事不生。
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失矣。
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
」遇事當如此處也。
朕從不敢輕量人 謂其無知 言合乎理 朕即嘉納
訓曰:今天下承平,朕猶時刻不倦勤修政事。
前三孽作亂時,因朕主見專誠,以致成功。
惟大兵永興被困之際,至信息不通,朕心憂之,現於詞色。
一日,議政王大臣入內議軍旅事,奏畢僉出,有都統畢立克圖獨留,向朕云:「臣觀陛下近日天顏稍有憂色。
上試思之,我朝滿洲兵將若五百人合隊,誰能抵敵?不日永興之師捷音必至。
陛下獨不觀太祖、太宗乎?為軍旅之事,臣未見眉顰一次。
皇上若如此,則懦怯不及祖宗矣。
何必以此為憂也。
」朕甚是之。
不日,永興捷音果至。
所以,朕從不敢輕量人,謂其無知。
凡人各有識見。
常與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見,即以奏聞,言合乎理,朕即嘉納。
都統畢立克圖漢仗好,且極其誠實人也。
大凡能自任過者 大人居多也
訓曰:凡人孰能無過?但人有過,多不自任為過。
朕則不然。
於閒言中偶有遺忘而誤怪他人者,必自任其過,而曰:「此朕之誤也。
」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為所感動而自覺不安者有之。
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審之又審 方無遺慮
訓曰:凡人於事務之來,無論大小,必審之又審,方無遺慮。
故孔子云:「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誠至言也!
敬以直內 謹終如始
訓曰:凡天下事不可輕忽,雖至微至易者,皆當以慎重處之。
慎重者,敬也。
當無事時,敬以自持;而有事時,即敬之以應事物;必謹終如始,慎修思永,習而安焉,自無廢事。
蓋敬以存心,則心體湛然。
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飭家務,此古人所謂敬以直內也。
《禮記》篇首以「毋不敬」冠之,聖人一言,至理備焉。
以德服人者 中心悅而誠服也
訓曰:王師之平蜀也,大破逆賊王平藩於保寧,獲苗人三千,皆釋而歸之。
及進兵滇中,吳世璠窮蹙,遣苗人濟師以拒我。
苗不肯行,曰:「天朝活我恩德至厚,我安忍以兵刃相加遺耶?」夫苗之獷悍,不可以禮義馴束,宜若天一性一然者。
一旦感恩懷德,不忍輕倍主上,有內地士民所未易能者,而苗顧能之,是可取之。
子輿氏不雲乎:「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寧謂苗異乎人而不可以德服也耶?
仁者以萬物為一體 惻隱之心觸處發現
訓曰:仁者以萬物為一體,惻隱之心,觸處發現。
故極其量,則民胞物與,無所不周。
而語其心,則慈祥愷悌,隨感而應。
凡有利於人者,則為之;凡有不利於人者,則去之。
事無大小,心自無窮,盡我心力,隨分各得也。
歡喜善念吉 動怒惡念凶
訓曰:凡人處世,惟當常尋一歡喜。
歡喜處自有一番吉祥景象。
蓋喜則動善念,怒則動惡念。
是故古語云:「人生一善念,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人生一惡念,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此誠至理也夫!
俯仰無愧 防於念起
訓曰:人惟一心,起為念慮。
念慮之正與不正,只在頃刻之間。
若一念不正,頃刻而知之,即從而正之,自不至離道之遠。
《書》曰:「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
」一念之微,靜以存之,動則察之,必使俯仰無愧,方是實在工夫。
是故古人治心,防於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分類:古代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