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詞話》●卷三:後晉高祖天福二年,契丹太宗改元會同,國號遼。公卿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蕙風詞話》●卷三

蕙風詞話

●卷三

○遼懿德回心院詞

後晉高祖天福二年,契丹太宗改元會同,國號遼。

公卿庶官皆仿中國,參用中國人。

自是已還,密邇文化。

當是時,中原多故,而詞學浸昌。

其先後唐壯宗,其後南唐中宗,以知音提倡於上。

和成績《紅葉稿》、馮正中《陽春集》,揚葩振藻於下。

征諸載記,金海陵閱柳永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吳山立馬之思。

遼之於五季,猶金之於北宋也。

雅聲遠祧,宜非疆域所能限。

其後遼穆宗應歷十年,當宋太祖建隆元年。

天祚帝天慶五年,當金太祖收國元年。

西遼之亡,於宋為寧宗嘉泰元年,得二百四十二年。

於金為章宗泰和元年,得八十七年。

當此如干年間,宋固詞學極盛,金亦詞人輩出,遼獨闃如,欲求殘闋斷句,亦不可得。

海寧周芚兮(春)輯《遼詩話》,竟無一語涉詞。

絲簧輟響,蘭荃不芳。

風雅道衰,抑何至是。

唯是一以當百,有懿德皇后《回心院》詞。

其詞既屬長短句,十闋一律。

以氣格言,尤必不可謂詩。

音節入古,香艷入骨,自是《花間》之遺。

北宋人未易克辦。

南渡無論,金源更何論焉。

姜堯章言:「凡自度腔,率以意為長短句,而後協之以律。」

懿德是詞,固已被之管弦,名之曰《回心院》,後人自可按腔填詞。

吳江徐電發(釚)錄入《詞苑叢談》。

德清徐誠庵(本立)收入《詞律拾遺》,庶幾灑林牙之陋,彌香膽之疏。

史稱後工詩,善談論,自製歌詞,尤善琵琶。

其於長短句,所作容不止此。

北俗簡質,罕見稱述,當時即已失傳矣。

○宋金詞不同

自六朝已還,文章有南北派之分,乃至書法亦然。

姑以詞論,金源之於南宋,時代正同,疆域之不同,人事為之耳。

風會曷與焉。

如辛幼安先在北,何嘗不可南。

如吳彥高先在南,何嘗不可北。

顧細審其詞,南與北確乎有辨,其故何耶。

或謂《中州樂府》選政操之遺山,皆取其近己者。

然如王拙軒、李莊靖、段氏遯庵、菊軒其詞不入元選,而其格調氣息,以視元選諸詞,亦復如驂之靳,則又何說。

南宋佳詞能渾,至金源佳詞近剛方。

宋詞深致能入骨,如清真、夢窗是。

金詞清勁能樹骨,如蕭閒、遯庵是。

南人得江山之秀,北人以冰霜為清。

南或失之綺靡,近於雕文刻鏤之技。

北或失之荒率,無解深裘大馬之譏。

善讀者抉擇其精華,能知其並皆佳妙。

而其佳妙之所以然,不難於合勘,而難於分觀。

往往能知之而難於明言之。

然而宋金之詞之不同,固顯而易見者也。

○完顏璹詞

密國公(璹)詞,《中州樂府》箸錄七首。

姜、史、辛、劉兩派,兼而有之。

《春草碧》云:「舊夢迴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陳跡。

落盡後庭花,春草碧。」

《青玉案》云:「夢裡疏香風似度。

覺來唯見、一窗涼月,瘦影無尋處。」

並皆幽秀可誦。

《臨江仙》云:「熏風樓閣夕陽多。

倚闌凝思久,漁笛起煙波。」

淡淡著筆,言外卻有無限感愴。

○明秀集

《明秀集》,《滿江紅》句:「雲破春陰花玉立。」

清姒極喜之,暇輒吟諷不已。

余喜其《千秋歲·對菊小酌》云:「秋光秀色明霜曉。」

意境不在「雲破」句下。

○劉仲尹詞

清姒學作小令,未能入格。

偶幡[夗巾]《中州樂府》,得劉仲尹「柔桑葉大綠團雲」句,謂余曰只一「大」字,寫出桑之精神,有它字以易之否。

斯語其庶幾乎。

略知用字之法。

○劉仲尹參涪翁得法

元遺山為劉龍山(仲尹)譔小傳云:「詩樂府俱有蘊藉,參涪翁而得法者也。」

蒙則以謂學涪翁而意境稍變者也。

嘗以林木佳勝比之。

涪翁信能郁蒼從秀,其不甚經意處,亦復老干枒杈,第無丑枝,斯其所以為涪翁耳。

龍山蒼秀,庶幾近似。

設令為枒杈,必不逮遠甚。

或帶煙月而益韻,托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

茲選錄《鷓鴣天》二闋如左,讀者細意玩索之,視「黃菊枝頭破曉寒」風度何如。

「騎鶴峰前第一人。

不應著意怨王孫。

當時艷態題詩處,好在香痕與淚痕。

調雁柱,引蛾顰。

綠窗絃索合箏〔竹秦}。

砌台歌舞陽春後,明月朱扉幾斷魂。」

又,「璧月池南翦木棲。

六朝宮袖窄中宜。

新聲蹙巧蛾顰黛。

纖指移〔竹秦〕雁著絲。

朱戶小,畫簾低。

細香輕夢隔涪溪。

西風只道悲秋瘦。

卻是西風未得知。」

○馮士美江城子

馮士美江城子換頭云:「清歌皓齒艷明眸。

錦纏頭。

若為酬。

門外三更,燈影立驊騮。」

「門外」句與姜石帚「籠紗未出馬先嘶」意境略同。

「驊騮」字近方重,入詞不易合色。

馮句云云,乃適形其俊。

可知字無不可用,在乎善用之耳。

其過拍云:「月下香雲嬌墮砌,花氣重、酒光浮。」

亦艷絕、清絕。

○劉無黨烏夜唬

劉無黨《烏夜唬》歇拍云:「離愁分付殘春雨,花外泣黃昏。」

此等句雖名家之作,亦不可學,嫌近纖、近衰颯。

其過拍云:「宿酲人困屏山夢,煙樹小江村。」

庶幾運實入虛,巧不傷格。

曩半塘老人《南鄉子》云:「畫裡屏山多少路。

青青。

一片煙蕪是去程。」

意境與劉詞略同。

劉清勁,王綿邈。

○劉無黨錦堂春

劉無黨《錦堂春·西湖》云:「牆角含霜樹靜,樓頭作雪雲垂。」

「靜」字、「垂」字,得含霜作雪之神。

此實字呼應法,初學最宜留意。

○辛黨並有骨

辛、黨二家,並有骨幹。

辛凝勁,黨疏秀。

○黨承旨青玉案

黨承旨青玉案云:「痛飲休辭今夕永。

與君洗盡,滿襟煩暑,別作高寒境。」

以松秀之筆,達清勁之氣,倚聲家精詣也。

「松」字最不易做到。

○黨承旨月上海棠

又《月上海棠·用前人韻》,後段云:「斷霞魚尾明秋水。

帶三兩飛鴻點煙際。

疏林颯秋聲,似知人、倦游無味。

家何處。

落日西山紫翠。」

融情景中,旨淡而遠,迂倪畫筆,庶幾似之。

○黨承旨鷓鴣天

又,《鷓鴣天》云:「開簾飛入窺窗月,且畫新涼睡美休。」

瀟灑疏俊極矣。

尤妙在上句「窺窗」二字。

窺窗之月,先已有情。

用此二字,便曲折而意多。

意之曲折,由字裡生出,不同矯揉鉤致,不墮尖纖之失。

○董解元哨遍

柳屯田《樂章集》,為詞家正體之一,又為金元已還樂語所自出。

金董解元《西廂記》,搊彈體傳奇也。

時論其品,如「朱汗碧蹄,神采駿逸」。

董有《哨遍》詞云:「太皋司春,春工著意,和氣生暘谷。

十里芳菲,盡東風絲絲,柳搓金縷。

漸次第,桃紅杏淺,水綠山青,春漲生煙渚。

九十日光陰能幾,早鳴鳩呼婦,乳燕攜雛。

亂紅滿地任風吹,飛絮蒙空有誰主?春色三分,半入池塘,半隨塵土。

滿地榆錢,算來難買春光住。

初夏永、董風池館,有籐床冰簟紗櫥。

日轉午。

脫巾散發,沈李浮瓜,寶扇搖紈素。

著甚消磨永日。

有掃愁竹葉,侍寢青奴。

霎時微雨送新涼,些少金風退殘暑。

韶華早、暗中歸去。」

此詞連情發藻,妥帖易施,體格於樂章為近。

明胡元瑞《筆叢》稱董《西廂記》精工巧麗,備極才情。

蓋筆能展拓,則推演為如干字何難矣。

自昔詩、詞、曲之遞變,大都隨風會為轉移。

詞曲之為體,誠迥乎不同。

董為北曲初祖,而其所為詞,於屯田有沆瀣之合。

曲由詞出,淵源斯在。

董詞僅見《花草粹編》,它書概未之載。

《粹編》之所以可貴,以其多載昔賢不經見之作也。

(按:董解元《哨遍》見《古本董解元西廂記》,非詞也。

)

○王黃華小令

金源人詞伉爽清疏,自成格調。

唯王黃華小令,閒涉幽峭之筆,綿邈之音。

《謁金門》後段云:「瘦雪一痕牆角。

青子已妝殘萼。

不道枝頭無可落。

東風猶作惡。」

歇拍二句,似乎說盡「東風猶作惡。」

就花與風之各一面言之,仍猶各有不盡之意。

「瘦雪」字新。

○景覃天香

唐張祜《贈內人》詩:「斜拔玉釵鐙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後人評此以謂慧心仁術。

金景覃《天香》云:「閒階土花碧潤。

緩芒鞋、恐傷蝸蚓。」

與祜詩意同。

填詞以厚為要旨,此則小中見厚也。

又,《鳳棲梧》歇拍云:「別有溪山容杖屨。

等閒不許人知處。」

意境清絕、高絕。

憶余少作鷓鴣天,歇拍云:「茜窗愁對清無語,除卻秋鐙不許知。」

以視景詞,意略同,而境遠遜,風骨亦未能騫舉。

○遺山樂府學閒閒公體

《遺山樂府》,《促拍丑奴兒·學閒閒公體》云:「朝鏡惜蹉跎。

一年年、來日無多。

無情六合乾坤裡,顛鸞倒鳳,撐霆裂月,直被消靡。

世事飽經過。

算都輸、暢飲高歌。

天公不禁人間酒,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不醉如何。」

附閒閒公所賦云:「風寸雨替花愁。

風雨罷、花也應休。

勸君莫惜花前醉。

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

乘興兩三甌。

揀溪山、好處追游。

但教有酒身無事。

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甚春秋。」

遺山誠閒閒高足。

第觀此詞,微特難期出藍,幾於未信入室。

蓋天人之趣判然,閒閒之作,無復筆墨跡可尋矣。

○張信甫驀山溪

張信甫詞傳者祗《驀山溪》一闋:「山河百二,自古關中好。

壯歲喜功名,擁征鞍、雕裘繡帽。

時移事改,萍梗落江湖,聽楚語,壓蠻歌,往事知多少。

蒼顏白髮,故里欣重到。

老馬省曾行,也頻嘶、冷煙殘照。

終南山色、不改舊時青。

長安道,一回來、須信一回老。」

以清遒之筆,寫慨慷之懷,冷煙殘照,老馬頻嘶,何其情之一往而深也。

昔人評詩,有云「剛健含婀娜」,余於此詞亦云。

○趙愚軒行香子

趙愚軒《行香子》云:「綠陰何處,旋旋移床。」

昔人詩句「月移花影上闌干」,此言移床就綠陰,意趣尤生動可喜。

即此是詞與詩不同處,可悟用筆之法。

○許古行香子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宋畫院郭熙語也。

金許古《行香子》過拍云:「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

郭能寫山之貌,許尤傳山之神。

非入山甚深,知山之真者,未易道得。

○許道真眼兒媚

許道真《眼兒媚》云:「持杯笑道,鵝黃似酒,酒似鵝黃。」

此等句,看似有風趣,其實絕空淺,即俗所謂打油腔,最不可學。

○李欽叔賦青梅

李欽叔(獻能),劉龍山外甥也。

以純孝為士論所重。

詩詞餘事,亦卓越流輩。

《江梅引·賦青梅》云:「冰肌夜冷滑無粟,影轉斜廊。

冉冉孤鴻,煙水渺三湘。

青鳥不來天也老,斷魂些、清霜靜楚江。」

「冰肌」句,熨帖工致。

「冉冉」以下,取神題外,設境意中。

「斷魂」二句拍合,略不吃力,允推賦物聖手。

《浣溪沙·環勝樓》云:「萬里中原猶北顧,十年長路卻西歸。

倚樓懷抱有誰知。」

尤為意境高絕。

以南北名賢擬之,辛(幼安)殆伯仲之間,吳(彥高)其望塵弗及乎。

○段復之滿江紅

段復之《滿江紅》序云:「遯庵主人植菊階下,秋雨既盛,草萊鞠沒,殆不可見。

江空歲晚,霜余草腐,而吾菊始發數花。

生意淒然,似訴余以不遇,感而賦之。

因李生湛然歸寄菊軒弟。」

詞後段云:「堂上客,頭空白。

都無語,懷疇昔。

恨因循過了,重陽佳節。

颯颯涼風吹汝急,汝身孤特應難立。

漫臨風三嗅繞芳叢,歌還泣。」

節韻已下,情深一往,不辨是花是人,讀之令人增孔懷之重。

○段誠之江城子

段誠之《菊軒樂府》《江城子》云:「月邊漁。

水邊鉏。

花底風來,吹亂讀殘書。」

前調《東園牡丹花下酒酣即席賦之》云:「歸去不妨簪一朵,人也道、春花來。」

騷雅俊逸,令人想望風采。

《月上海棠》云:「喚醒夢中身,鶗鴂數聲春曉。」

前調云:「頹然醉臥,印蒼苔半袖。」

於情中入深靜,於疏處運追琢,尤能得詞家三昧。

○元遣山鷓鴣天

遠遺山以絲竹中年,遭遇國變,崔立采望,勒授要職,非其意指。

卒以抗節不仕,憔悴南冠二十餘稔。

神州陸沉之痛,銅駝荊棘之傷,往往寄托於詞。

《鷓鴣天》三十七闋,泰半晚年手筆。

其《賦隆德故宮》及《宮體》八首、《薄命妾辭》諸作,蕃艷其外,醇至其內,極往復低徊、掩抑零亂之致。

而其苦衷之萬不得已,大都流露於不自知。

此等詞宋名家如辛稼軒固嘗有之,而猶不能若是其多也。

遺山之詞,亦渾雅,亦博大。

有骨幹,有氣象。

以比坡公,得其厚矣,而雄不逮焉者。

豪而後能雄,遺山所處,不能豪,尤不忍豪。

牟端明《金縷曲》云:「撲面胡塵渾未掃,強歡謳、還肯軒昂否。」

知此,可與論遺山矣。

設遺山雖坎坷,猶得與坡公同,則其詞之所造,容或尚不止此。

其《水調歌頭·賦三門津》「黃河九天上」云云,何嘗不崎崛排奡。

坡公之所不可及者,尤能於此等處不露筋骨耳。

《水調歌頭》當是遺山少作。

晚歲鼎護餘生,棲遲蘦落,興會何能飆舉。

知人論世,以謂遺山即金之坡公,何遽有愧色耶。

充類言之,坡公不過逐臣,遺山則遺臣孤臣也。

其《賦隆德故宮》云:「人間更有傷心處,奈得劉伶醉後何。」

《宮體》八首,其二云:「春風殢殺官橋柳,吹盡香綿不放休。」

其四云:「月明不放寒枝穩,夜夜烏唬徹五更。」

其七云:「花爛錦,柳烘煙。

韶華滿意與歡緣。

不應寂寞求凰意,長對秋風泣斷弦。」

《薄命妾辭》云:「桃花一簇開無主,盡著風吹雨打休。」

其它如《無題》云:「籬邊老卻陶潛菊,一夜西風一夜寒。」

又云:「慇勤未數閒情賦,不願將身作枕囊。」

又云:「只緣攜手成歸計。

不恨埋頭屈壯圖。」

又云:「旁人錯比揚雄宅,笑殺韓家晝錦堂。」

又云:「鹿裘孤坐千峰雪,耐與青松老歲寒。」

又云:「諸葛菜,邵平瓜。

白頭孤影一長嗟。

南園睡足松陰轉,無數蜂兒趁晚衙。」

又《與欽叔京甫市飲》云:「醒來門外三竿日,臥聽春泥過馬蹄。」

句各有指,知者可意會而得。

其詞纏綿而婉曲,若有難言之隱,而又不得已於言,可以悲其志而原其心矣。

○遺山佳句

遺山詞佳句伙矣,鐙窗雒誦,率臆選摘,不無遺珠之惜也。

《江城子·太原寄劉濟川》云:「斷嶺不遮南望眼,時為我,一憑闌。」

前調《觀別》云:「萬古垂楊,都是折殘枝。」

又云:「為問世間離別淚,何日是,滴休時。」

《感皇恩·秋蓮曲》云:「微雨岸花,斜陽汀樹,自惜風流怨遲暮。」

《定風波·楊叔能贈詞留別因用其意答之》云:「至竟交情何處好,向道。

不如行路本無情。」

《臨江仙·西山同欽叔送辛敬之歸女幾》云:「回首對床鐙火處,萬山深裡孤村。」

前調,《內鄉北山》云:「三年閒為一官忙。

簿書愁裡過,筍蕨夢中香。」

《南鄉子》云:「為向河陽桃李道。

休休。

青鬢能堪幾度愁。」

《鷓鴣天》云:「醉來知被旁人笑,無奈風情未減何。」

前調云:「慇勤昨夜三更雨,剩醉東城一日春。」

前調云:「長安西望腸堪斷,霧閣雲窗又幾重。」

《南柯子》云:「畫簾雙燕舊家春。

曾是玉簫聲裡、斷腸人。」

凡余選錄前人詞,以渾成沖淡為宗旨。

余所謂佳,容或以為未是,安能起遺山而質之。

○元遺山木蘭花慢

填詞景中有情,此難以言傳也。

元遺山《木蘭花慢》云:「黃星幾年飛去,澹春陰、平野草青青。」

平野春青,只是幽靜芳倩,卻有難狀之情,令人低徊欲絕。

○元詞變化馮延巳詞

《織余瑣述》:元好問《清平樂》云:「飛去飛來雙乳燕,消息知郎近遠。」

用馮延巳「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句意。

彼未定其逢否,此則直以為知,唯消息近遠未定耳。

妙在能變化。

(按:此用陳克《謁金門》詞意。

詞云:「花滿院。

飛去飛來雙燕。

雨入簾寒不卷。

小屏山六扇。

翠袖玉笙淒斷。

脈脈兩蛾愁淺。

消息不知郎近遠,一春長夢見」。

○李治詞

金李仁卿(治)詞五首,見《遺山樂府》附錄。

《摸魚兒·和遺山賦雁丘》過拍云:「詩翁感遇。

把江北江南,風嘹月唳,並付一邱土。」

托旨甚大。

遺山元唱殆未曾有。

李詞後段云:「霜魂苦。

算猶勝、王嬙青塚真娘墓。」

亦慨乎言之。

按治字仁卿,欒城人。

正大七年收世科登詞賦進士第。

調高陵簿,未上。

從大臣辟,權知鈞州。

壬辰北渡,流落忻、崞間。

藩府交辟,皆不就。

至元二年,再以翰林學士召。

就職期月,以老病辭歸。

買田元氏封龍山,隱居講學十六年,卒年八十有八。

仁卿晚節,與遺山略同,其遇可悲,其心可原,不以下儕元人,援遺山例也。

其《與翰苑諸公書》云:「諸公以英材駿足絕世之學,高躡紫清,黼黻元化,固自其所。

而某也孱資瑣質,誤恩偶及,亦復與吹竽之部。

律以廉恥,為幾不韙耶?諸公愍我耄昏,教我不逮,肯容我竄名玉堂之署,日夕相與刺經講古、訂辨文字,不即叱出。

覆露之德,寧敢少忘哉!但翰林非病叟所處,寵祿非庸夫所食,官謗可畏。

幸而得請,投跡故山。

木石與居,麋鹿與游,斯亦老朽無用者之所便也。」

其辭若有大不得已,其本意從可知。

故拜命僅期月,即托疾引去矣。

遺山《雁丘詞》、《雙蕖怨詞》,揚正卿(果)亦並有和作。

明宏治壬子高麗刊本《遺山樂府》,為是書最舊善本,附治詞,不附果詞。

果,金末進士、縣令,入元官至參知政事。

(按:李治《元史》有傳,作李冶,後人遂多沿其誤。

元遺山為治父遹譔《寄庵先生墓碑》:子男三人,長澈、次治、次滋。

遺山與仁卿同時唱和,斷不至誤書其名,自較史傳尤為可據。

蘇天爵《元名臣事略》亦作治,不作冶。

金《少中大夫程震碑》,李治題額,曩余曾見拓本,皆可證史傳之誤者也。

○劉將孫養吾齋詩餘

劉將孫《養吾齋詩餘》,《強村所刻詞》(第一次印本),列入元人,余議改編《須溪詞》後,為之跋曰:「宋劉尚友《養吾齋詩餘》一卷,強村朱先生依《大典養吾齋集》本鍥行,凡二十一闋。

檢元《鳳林書院草堂詩餘》,有劉尚友《憶舊遊·論字韻》云:『政落花時節,憔悴東風,綠滿愁痕。

悄客夢驚呼伴侶,斷鴻有約,回泊歸雲。

江空共道惆悵,夜雨隔篷聞。

盡世外縱橫,人間恩怨,細酌重論。

歎他鄉異縣,渺舊雨新知,歷落情真。

悤悤那忍別,料當君思我,我亦思君。

人生自我麋鹿,無計久同群。

此去重消魂,黃昏細雨人閉門。

』此闋《大典》本《養吾齋詩餘》未載。

樊榭山民跋元《草堂詩餘》:『亡名氏選至元、大德間諸人所作,皆南宋遺民也。

詞多淒惻傷感、不忘故國。

而於卷首冠以劉藏春、許魯齋二家,厥有深意』云云。

抑余觀於劉、許之後,即以信國文公繼之,不啻為之揭櫫諸人何如人者。

劉尚友詩餘有《摸魚兒》〔己卯元夕〕、〔甲申客歸聞鵑〕各一闋。

己卯,宋帝昺祥興二年,是年宋亡。

甲申,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上距宋亡五年。

尚友兩詞並情文慷慨,骨幹近蒼。

「聞鵑」闋,有「少日」、「曾聽」、「搖落狀心」之句,蓋雖須溪之子,而身丁國變,已屆中年。

(按:《須溪詞》,《摸魚兒·辛巳自壽年五十》句云:「渾未定,恁兒子門生,前度登高弱。」

兒子即尚友。

辛巳前二年為己卯,即尚友作《元夕詞》之年,即宋亡之年。

是年須溪四十八歲。

須溪亦有《聞杜鵑詞》,調《金縷曲》,句云:「十八年間來往斷,白首人間今古。」

自註:「予往來秀城十七八年。

自己巳夏歸,又十六年矣。」

己巳後十六年,恰是甲申,《聞杜鵑詞》當是與尚友同作。

是年須溪五十三歲。

須溪又有《臨江仙·將孫生日賦》云:「二十年前此日,女兄慶我生兒。」

末云:「兒童看有子,白髮故應衰。」

須溪賦是詞時,尚友逾弱冠,有子矣。

「白髮故應衰」,猶是始衰者之言。

蓋須溪得尚友早,父子年歲相差,為數二十強弱。

據詞略可考見者如右。

)抗志自高,得力庭訓。

詩餘二十一闋,無隻字涉宦跡。

如《踏莎行·閒遊》云:「血染紅箋,淚題錦句。

西湖堂憶相思苦。

只應幽夢解重來。

夢中不識從何去。」

《八聲甘州·送春》云:「春還是、多情多恨,便不教綠滿洛陽宮。

只消得、無情風雨,斷送悤悤。」

樊榭所謂淒惻傷感,不忘故國,旨在斯乎。

強村所刻詞成,就余商定編目。

余謂《養吾齋詩餘》,宜纚屬《須溪詞》後,不當下儕元人,因略抒已意為之跋,冀不拂昔賢之意云爾。」

《養吾詩餘》,撫時感事,淒艷在骨。

當時名不甚顯,何耶。

自昔名父之子,擅才藻者,往往恃父以傳,必其父官位高。

若養吾則為父所掩者。

○詹天游詞

元詹天游(玉)《送童甕天兵後歸杭齊天樂》云:「相逢喚醒京華夢,吳塵暗斑吟發。

倚擔評花,認旗沽酒,歷歷行歌奇跡。

吹香弄碧。

有坡柳風情,逋梅月色。

畫鼓紅船,滿湖春水斷橋客。

當時何限俊侶,甚花天月地,人被雲隔。

卻載蒼煙,更招白鷺,一醉修江又別。

今回記得。

更折柳穿魚,賞梅催雪。

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說。」

升庵《詞品》謂「此伯顏破杭州之後,其詞絕無黍離之感,桑梓之悲,止以遊樂為言。

宋季士習一至於此。」

升庵斯言,微特論世少疏,即論詞亦殊未允。

當元世祖盛稜震疊,文字之獄,在所不免,第載藉弗詳耳。

《鳳林書院草堂詩餘》無名氏選至元大德間諸人所作,(天游詞錄九首。

)並皆南宋遺民詞。

多淒惻傷感,不忘故國,而於卷首冠以劉藏春、許魯齋二家,以文丞相、鄧中齋、劉須溪三公繼之,若故為之畦町。

當時顧忌甚深,是書於有所不敢之中,僅能存其微旨,度亦幾經審慎而後出之。

天游詞歇拍云:「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說。」

看似平淡,卻含有無限悲涼。

以此二句結束全詞。

可知弄碧吹香,無非傷心慘目,遊樂雲乎哉。

曲終奏雅,吾謂天游猶為敢言。

升庵高明通脫,其於昔賢言中之意,不耐沈思體會,遽爾肆口譏評,是亦文人相輕,充類至義之盡矣。

天游它詞,如《滿江紅·詠牡丹》云:「何須怪、年華都謝,更為誰容。

銜盡吳花成鹿苑,人間不恨雨知風。

便一枝流落到人家,清淚紅。」

《一萼紅》云:「閒著江湖盡寬,誰肯漁蓑。」

忠憤至情,流溢行間句裡。

《三姝媚》云:「如此江山,應悔卻、西湖歌舞。」

則尤慨乎言之。

升庵涉獵群籍,大都一目十行,或並天游《齊天樂》詞未嘗看到歇拍,它詞無論已。

其言烏足為定評也。

○耶律文正鷓鴣天

耶律文正《鷓鴣天》歇拍云:「不知何限人間夢,並觸沉思到酒邊。」

高渾之至,淡而近於穆矣。

庶幾合蘇之清、辛之健而一之。

○藏春樂府

曩半塘老人跋《藏春樂府》云:「雄廓而不失之傖楚,醞藉而不流於側媚。」

余嘗懸二語心目中,以賞會《藏春詞》。

如《木蘭花慢》云:「桃花為春憔悴,念劉郎、雙鬢也成秋。」

《望月婆羅門引》云:「望斷碧波煙渚,蘋蓼不勝秋。

但冥冥天際,難識歸舟。」

《臨江仙》云:「馬頭山色翠相連。

不知山下客,何日是歸年。」

《南鄉子》云:「暮雨夜深猶未住,芭蕉。

殘葉蕭疏不奈敲。」

前調云:「醉倒不知天早晚,雲收。

花影侵窗月滿樓。」

前調云:「行人更在青山外。

不許朝朝不上樓。」

《鷓鴣天》云:「斜陽影裡山偏好,獨倚闌干懶下樓。」

《踏莎行》云:「東風吹徹滿城花,無人曾見春來處。」

右所摘皆警句,以言醞藉,近是,而雄廓不與焉。

《太常引》云:「無地覓松筠。

看青草紅芳斗春。」

藏春佐命新朝,運籌帷帳,致位樞稀,乃復作此等感慨既語,何耶?《江城子》云:「看盡好花春睡穩,紅與紫,任他開。」

則是功成名立後所宜有矣。

○趙晚山桂枝香

趙晚山《桂枝香·和詹天游就訪》云:「憔悴江南,應念小窗貧女。

朱樓十二春無際,倚蒼寒、清袖如故。

茶香酒熟,月明風細,試教歌舞。」

唐人有《貧女吟》,是此詞所本,不止少陵「天寒翠袖」也。

托旨婉約,所謂「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臨淄《求自試表》、昌黎《上宰相書》,古今同慨。

○趙晚山曲游春

趙晚山《曲游春》云:「抖擻人間,除離情別恨,乾坤余幾。」

苦語,亦豪語。

○張蛻巖最高樓

張蛻巖《最高樓·為山村仇先生壽》,後段云:「喜女嫁男婚今已畢。

便束帛安車那肯出。

無一事,掛閒身。

西湖鷗鷺長為侶,北山猿鶴莫移文。

願年年、湯餅會,樂情親。」

山村仕元,非其本意,乃部使者強迫之。

即碧山亦當如是。

○秋澗樂府

秋澗樂府,《鷓鴣天·贈馭說高秀英》云:「短短羅褂淡淡妝。

拂開紅袖便當場。

掩翻歌扇珠成串。

吹落談霏玉有香。

由漢魏,到隋唐。

誰教若輩管興亡。

百年總是逢場戲,拍板門錘未易當。」

「馭說」即說書,此詞清渾超逸,近兩宋風格。

○王清惠詞

宋昭容王清惠北行,題壁《滿江紅》云:「願嫦娥、相顧肯從容,隨圓缺。」

文丞相讀至此句,歎曰:「惜哉。

夫人於此少商量矣。」

趙文敏《木蘭花慢·和李篔房韻》云:「但願朱顏長在,任它花落花開。」

言為心聲,是亦「隨圓缺」之說矣。

《麓堂詩話》載其谿上詩句「錦纜牙檣非昨夢,鳳笙龍管是誰家」,則何感愴乃爾。

所謂非無萌櫱之生焉。

○劉文靖詞樸厚

余遍閱元人詞,最服膺劉文靖,以謂元之蘇文忠可也。

文忠詞,以才情博大勝。

文靖以性情樸厚勝。

其《菩薩蠻·王利夫壽》云:「吾鄉先友今誰健?西鄰王老時相見。

每見憶先公,(「憶」一本作「說」,細審之,似不如「憶」字,與下句尤貫合。

)音容在眼中。

今朝故人子。

為壽無多事。

惟願歲常豐。

年年社酒同。」

此余尤為心折者也。

自余如前調《飲山亭感舊》云:「種花人去花應道。

花枝正好人先老。

一笑問花枝。

花枝得幾時。

人生行樂耳。

今古都如此。

急欲臥莓苔。

前村酒未來。」

《清平樂》云:「青天仰面。

臥看浮雲卷。

蒼狗白衣千萬變。

都被幽人窺見。

偶然夢見華胥。

覺來花影扶疏。

窗下魯論誰誦,呼來共詠舞雩。」

前調《飲山亭留宿》云:「山翁醉也。

欲返黃茅舍。

醉裡忽聞留我者。

說道群花未謝。

脫巾就臥松龕。

覺來詩思方酣。

欲藉白雲為墨,淋漓灑遍晴嵐。」

前調《賀雨》云:「雨靖簫鼓。

四野歡聲舉。

平昔飲山今飲雨。

來就老農歌舞。

半生負郭無田。

寸心萬國豐年。

誰識山翁樂處,野花唬鳥欣然。」

前調《圍棋》云:「棋聲清美。

盤礡青松底。

門外行人遙指示。

好個爛柯仙子。

輸贏都付欣然。

興闌依舊高眠。

山鳥山花相語,翁心不在棋邊。」

《人月圓》云:「自從謝病修花史,天意不容閒。

今年新授,平章(原誤作「意」)風月,檢校雲山。

門前報導,曲生來謁,子墨相看。

先生正爾,天張翠蓋,山擁雲鬟。」

前調云:「茫茫大塊洪爐裡,何物不寒灰。

古今多少,荒煙廢壘,老樹遺台。

太山如礪,黃河如帶,等是塵埃。

不須更歎,花開花落,春去春來。」

《西江月·山亭留飲》云:「看竹何須問主,尋村遙認松蘿。

小車到處是行窩。

門外雲山屬我。

張叟〔月葛〕醅藏久,王家紅藥開多。

相留一醉意如何。

老子掀髯曰可。」

《玉樓春》云:「西山不似龐公傲。

城府有樓山便到。

欲將華發染晴嵐,千里青青濃可掃。

人言華發因愁早。

勸我消愁唯酒好。

夜來一飲盡千鐘,今日醒來依舊老。」

《南鄉子·張彥通壽》云:「窗下絡車聲。

窗畔兒童課六經。

自種牆東新菜莢,青青。

隨分杯盤老幼情。

千古董生行。

雞犬昇平畫不成。

應笑東家劉季子,無能。

縱飲狂歌不治生。」

《鵲橋仙》云:「悠悠萬古。

茫茫天宇。

自笑平生豪舉。

元龍盡意臥床高,渾佔得、乾坤幾許。

公家租賦。

私家雞黍。

學種東皋煙雨。

有時抱膝看青山,卻不是、高吟梁父。」

《玉漏遲·泛舟東溪》,云:「故園平似掌。

人生何必,武陵溪上。

三尺蓑衣,遮斷紅塵千丈。

不學東山高臥,也不似、鹿門長往。

君試望。

遠山顰處,白雲無恙。

自唱。

一曲漁歌,當無復當年,缺壺悲壯。

老境羲皇,換盡平生豪爽。

天設四時佳興,要留待、幽人清賞。

花又放。

滿意一篙春浪。」

《念奴嬌·憶仲良》云:「中原形勢東南壯,夢裡譙城秋色。

萬水千山收拾就,一片空梁落月。

煙雨松揪,風塵淚眼,滴盡青青血。

平生不信,人閒更有離別。

舊約把臂燕然,乘槎天上,曾對河山說。

前日後期今日近,悵望轉添愁絕。

雙闕紅雲,三江白浪,應負肝腸鐵。

舊遊新恨,一生都付長鋏。」

如右各闋,寓騷雅於沖夷,足穠鬱於平淡,讀之如飲醇醪,如鑒古錦。

涵詠而翫索之,於性靈懷抱,胥有裨益。

備錄之,不覺其贅也。

王半塘云:「《樵庵詞》樸厚深醇中有真趣洋溢,是性情語,無道學氣。」

○天籟詞用坡公句

《天籟詞》,《永遇樂·同李景安游西湖》云:「青衫盡付,濛濛雨濕,更著小蠻針線。」

用坡公《青玉案》句「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而太素語特傷心。

其言外之意,雖形骸可土木,何有於小蠻針線之青衫。

以坡公之「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比之,猶死別之與生離也。

○彭巽吾元夕詞

彭巽吾《漢宮春·元夕》云:「夜來風雨,搖得楊柳黃深。」

此等句便是元詞,去南渡諸賢遠矣。

○羅壺秋禁釀詞

羅壺秋《木蘭花慢·禁釀》云:「漢家糜粟詔,將不醉、飽生靈。」

語極莊,卻極謔。

《菩薩蠻慢》云:「悵別後、屏掩吳山,便樓燕月寒,鬢蟬雲委。

錦字無憑,付銀燭、盡燒千紙。」

十二分決絕,卻十二分纏綿,詞人之筆,如是如是。

○李梅溪六令

《六令》調情娟倩,如髫年碧玉,凝睇含顰,讀之令人悵惘。

李梅溪《京中清明》云:「淡煙疏雨,香徑渺唬鴂。

新晴畫簾閒卷,燕外寒猶力。

依約天涯芳草,染得春風碧。

人間陳跡。

斜陽千古,幾縷游絲趁飛蝶。

誰向尊前起舞、又覺春如客。

翠袖折取嫣紅,笑與簪華髮。

回首青山一點,簷外寒雲疊。

梨花淡白,柳花飛絮,夢繞闌干一株雪。」

此詞語淡態濃,筆留神往。

初春早花,方其韶令,庶幾不負此調。

○趙青山望海潮

「舊話不堪長」,趙青山《望海潮》句。

葉「長」字雋。

儻易為「詳」,則尋常,無韻致矣。

可悟用字之法。

○劉起潛菩薩蠻

劉起潛《菩薩蠻·和詹天游》云:「故園青草依然綠。

故宮廢址空喬木。

狐兔穴巖城。

悠悠萬感生。

胡笳吹漢月。

北語南人說。

紅紫鬧東風。

湖山一夢中。」

僅四十許字,而麥秀黍離之感,流溢行閒。

所謂滿心而發,頗似包舉一長調於小令中。

與天游《齊天樂·贈童甕天兵後歸杭》闋,各極慨慷低徊之致。

○陸子方牆東詩餘

陸子方《牆東詩餘》,《點絳唇·情景》四首,其一云:「玉體纖柔,照人滴滴嬌波溜。

填詞未就。

遲卻窗前繡。」

情景之佳,殆無逾此。

《牆東類稿》,《妾陳氏墓誌銘略》云:「妾陳氏,暨陽悟空鎮人。

生而秀慧。

裡之豪強委禽焉。

父靳不與。

曰:『吾女當擇才人事之。

』父與余外氏同里閈,往來識余,遂與歸焉。

余閒居八年,素不事生業,左右散去略盡,陳獨侍余無倦色。

性警悟,頗涉文學。

壬午春歸甯,父欲奪其志,輒誓不許。

曰:吾死陸氏矣。

趨之而歸。

感微疾,臥經旬,容止不類病人。

索《坡集》閱之,一夕而卒。

年二十有七。」

子方《點絳唇》詞,疑即為陳氏作。

陳涉文學,故能填詞。

子方詞其二云:「齊眉相守。

願得從今後。」

其四云:「白頭相守。

破鏡重圓後。」

略與歸甯趨歸情事相合。

○姚牧庵詞

姚牧庵文章郢匠,餘事填詞。

《菩薩蠻·中秋夜雨》云:「素娥會把詩人調。

衰顏不值圓蟾照。」

此題作者伙矣,「衰顏」句未經人道。

《浪淘沙·餘年七十洪山僧相過言別公十餘年面頰益紅潤賦此曉之》云:「桃花初也笑春風。

及到離披將謝日,顏色逾紅。」

桃花將謝更紅,經此詞道破,思之信然。

體物工細乃爾。

○顏吟竹詞

顏吟竹,南渡遺老,與須溪翁唱酬,蓋氣類之感也。

《菩薩蠻》云:「江南古佳麗。

只綰年時髻。

信手綰將成。

從吾懶學人。」

此老倔︹,乃不肯作時世妝者。

《浣溪沙》云:「天上人閒花事苦,鏡中翠壓四山低。

又成春過據鶯唬。」

「據」字未經他人如此用過。

○劉鼎玉詞

劉鼎玉《少年游·詠棋》句「意重子聲遲」,五字凝煉,如聞子著楸枰聲。

《蝶戀花·送春》云:「只道送春無送處。

山花落得紅成路。」

則尤信手拈來,自成妙諦。

以松秀二字評之,宜。

○元詩餘

《鳳林書院名儒草堂詩餘》,雖錄於元代,猶是南宋遺民,寄托遙深,音節激楚。

厲太鴻比諸清湘瑤瑟。

秦惇夫所云:「標放言之致則愴怏而難懷,寄獨往之思又郁伊而易感也。」

段宏章《洞仙歌·詠荼蘼》云:「一庭晴雪,了東風孤注。

睡起濃香占窗戶。

對翠蛟盤雨,白鳳迎風,知誰見,愁與飛紅流處。

想飛瓊弄玉,共駕蒼煙,欲向人閒挽春住。

清淚滿檀心,如此江山,都付與、斜陽杜宇。

是曾約梅花帶春來,又自趁梨花,送春歸去。」

起調以前人「開到荼蘼花事了」詩意為故國銅駝之感。

「睡起」句言南宋湖山歌舞,皆在睡夢中,即南唐史(原誤作「宋」)虛白所謂「風雨揭卻屋,渾家醉未知」也。

「翠蛟白鳳」是留夢炎一輩。

「飛瓊弄玉」,是信國文公及其以次諸賢。

「清淚滿擅心」,新亭之淚也。

歇拍云云,不揮返日之戈,翻落下井之石,為新朝而推刃故國者,方自詡為識時豪傑。

哀莫大於心死,讀先生此詞,猶有天良觸發否乎?詞能為悱惻,而不能為激昂。

蓋當是時,南宋無復中興之望。

餘生薇葛,歌嘯都非。

我安適歸,忍與終古。

安得「瓊樓玉宇」,無恙高寒,又安得尺寸乾淨土,著我鐵撥銅琶,唱「大江東去」耶。

○曾允元水龍吟

作慢詞起處,必須籠罩全闋。

近人輒作景語徐引,乃至意淺筆弱,非法甚矣。

元曾允元為《草堂詩餘》之殿。

其《水龍吟·春夢》起調云:「日高深院無人,楊花撲帳春雲暖。」

從題前攝起題神。

已下逐層意境,自能迤邐入勝。

其過拍云:「盡雲山煙水,柔情一縷,又暗逐、金鞍遠。」

尤極遠離惝怳,非霧非花之妙。

○曾鷗江點絳唇

曾鷗江《點絳唇》後段云:「來是春初,去是春將老。

長亭道。

一般芳草。

只有歸時好。」

看似毫不吃力,政恐南北宋名家未易道得。

所謂自然從追琢中出也。

○益齋長短句

李齊賢字仲思,遼時高麗國人,有《益齋長短句》。

《鷓鴣天》云:「飲中妙訣人如問,會得吹笙便可工。」

宋諺謂「吹笙」為「竊嘗」。

《蘆川詞》《浣溪沙》序云:「范才元自釀,色香玉如,直與綠萼梅同調,宛然京洛風味也。

因名曰萼綠春,且作一首。

諺以『竊嘗』為『吹笙』雲。」

詞後段「竹葉傳杯驚老眼,松醪題賦倒綸巾。

須防銀字暖朱唇。」

「竊嘗」,嘗酒也,故末句云云。

仲思居中國久,詞用當時諺語,略與張仲宗意同,資諧笑云爾。

《織余瑣述》云:「樂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氣吸之,恆輕,故以喻『竊嘗』。」

○益齋詞不愧名家

《益齋詞》,《太常引·暮行》云:「燈火小於螢。

人不見、苔扉半扃。」

《人月圓·馬嵬效吳彥高》云:「小顰中有,漁陽胡馬,驚破霓裳。」

《菩薩蠻·舟次青神》云:「夜深篷底宿。

暗浪鳴琴築。」

《巫山一段雲·山市晴嵐》云:「隔溪何處鷓鴣鳴。

雲日翳還明。」

前調《黃橋晚照》云:「夕陽行路卻回頭。

紅樹五陵秋。」

此等句,置之兩宋名家詞中,亦庶幾無愧色。

○益齋詞寫景極工

《益齋詞》寫景極工。

《巫山一段雲!遠浦歸帆》云:「雲帆片片趁風開。

遠映碧山來。」

筆姿靈活,得帆隨湘轉之妙。

《北山煙雨》云:「巖樹濃凝翠。

溪花亂泛紅。

斷虹殘照有無中。

一鳥沒長空。」

「濃凝」「亂泛」,疊韻對雙聲,與史邦卿「因風飛絮,照花斜陽」句同,益齋乃無心巧合耳。

○劉雲閒詞

劉雲閒《虞美人·春殘念遠》云:「子規解勸春歸去。

春亦無心住。」

下句淡而松,卻未易道得。

並上句「解勸」「解」字,亦為之有精神。

竊謂詞學自宋迄元,乃至雲閒等輩,清妍婉潤,未墜方雅之遺。

亦猶書法自六朝迄唐,至褚登善、徐季海輩,餘韻猶存,風格毋容稍降矣。

設令元賢繼起者,不為詞變為曲,風會所轉移,俾肆力於椅聲,以語南渡名家,何遽多讓。

雲閒輩所詣止此,豈曰其才限之耶。

○周梅心禁酒詞

周梅心《鷓鴣天·為禁酒作》云:「曾唱陽關送客時。

臨歧借酒話分離。

如何酒被多情苦。

卻唱陽關去別伊。」

句中有韻,能使無情有情,且若有甚深之情。

是深於情、工於言情者,由意境醞釀得來,非小慧為詞之比。

○王山樵阮郎歸

王山樵《阮郎歸》云:「別時言語總傷心。

何曾一字真。」

前人或摘為警句。

余嫌其說得太盡,且心、真非韻。

○蕭漢傑菩薩蠻

蕭漢傑《菩薩蠻·春雨》云:「今夜欠添衣。

那人知不知。」

國朝郭麟《浪淘沙》云:「裌衣剛換又增綿。

只是別來珍重意,不為春寒。」

何嘗不婉麗可喜。

古今人不相及,當於此等句參之。

○蕭吟所浪淘沙

蕭吟所《浪淘沙·中秋雨》云:「貧得今年無月看,留滯江城。」

貧字入詞伙矣,未有更新於此者。

無月非貧者所獨,即亦何加於貧。

所謂愈無理愈佳。

詞中固有此一境。

唯此等句以肆口而成為佳。

若有意為之,則纖矣。

《菩薩蠻·春雨》云:「煙雨濕闌干。

杏花驚蟄寒。」

「驚蟄」入詞,僅見,而句乃特韻。

○彭會心念奴嬌

彭會心《念奴嬌·秋日牡丹》云:「鶯燕無情庭院悄,愁滿闌干苔積。

宮錦尊前,霓裳月下,夢亦無消息。」

詞旨淒絕。

彷彿貞元朝士,白髮重來,上陽宮人,青燈擁髻。

○彭會心拜星月慢

彭會心《拜星月慢·祠壁宮姬控弦可念》末段云:「多生不得丹青意,重來又、花鎖長門閉。

到夜永、笙鶴歸時,月明天似水。」

去路縹緲中仍收束完密,神不外散,是為斫輪手。

世之以空泛寫景語為「江上峰青」者,直未喻個中甘苦也。

○虞道園風入松

虞道園《風入松·寄柯敬仲》「畫堂紅袖倚清酣」闋歇拍「報導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云云。

此詞當時傳唱甚盛。

宋俞國寶「一春長費賞花錢」闋,體格於虞詞為近,鮮翠流麗而已,亦復膾炙人口。

此文字所以貴入時也。

道園別有此調《為莆田壽》云:「頻年清夜肯相過。

春碧卷紅蠃。

畫簷幾度徘徊月,梁園迥、無復鳴珂。

門外雪深三尺。

窗中翠淺雙蛾。

舊家丹荔錦交柯。

新玉紫峰駝。

長安日近天涯遠,行雲夢、不到江波。

欲度新詞為壽,先生待教誰歌。」

此詞意境較沉淡,便不如前詞悅人口耳,奈何。

○宋顯夫賀新涼

宋顯夫《賀新涼·除復聽雨軒》云:「暗度松筠時淅瀝,恍吳娃、暱枕傳私語。」

昔賢聽雨詞伙矣,此意未經道過。

《菩薩蠻·丹陽道中》云:「何處最多情,練湖秋水明。」

視楊升庵「塘水初澄似玉容」句,微妙略同,而超逸過之。

非慧心絕世,曷克領會到此。

《虞美人·雨中觀梅》云:「玉人誰使似冰肌。

酒罷歌闌,一晌又相思。」

句亦清麗絕倫。

○邵詞脫化韓詩

韓致堯詩「樹頭蜂抱花顎落,池面魚吹柳絮行」,邵復孺詞「魚吹翠浪柳花行」,由韓詩脫化耶。

抑與韓闇合耶?劉桂隱《滿庭芳·賦萍》云:「乳鴛行破,一瞬淪漪。」

非胸次無一點塵,此景未易會得。

靜深中生明妙矣。

邵句小而不纖,最有生氣,卻稍不逮。

桂隱近於精詣入神。

○許有壬圭塘樂府

許文忠(有壬)《圭塘樂府》,元詞中上駟也。

《沁園春》云:「看平湖秋碧,淨隨天去。

亂峰煙翠,飛入窗來。」

又云:「且清尊素瑟,半庭花影。

芒鞋竹杖,十里松陰。」

又云:「愛朔雲邊雪,一聲寒角。

平沙細草,幾點飛鴻。」

以景勝也。

《木蘭花慢》云:「扁舟採菱歌斷,但一泓寒碧畫橋平。」

《水龍吟·過黃河》云:「鼓枻茫茫萬里,棹歌聲,響凝空碧。」

《滿江紅》云:「木落霜清,水底見、金陵城郭。」

《石州慢》云:「畫出斷腸時,滿斜陽煙樹。」

以境勝也。

《水龍吟·題賈氏白雲樓》云:「本是無心,甯知下士,有人延佇。」

《鵲橋仙》云:「長安多少曉雞聲,管不到、江南春睡。」

《南鄉子》云:「回首林慮千萬丈。

嶙峋。

不效修蛾一點顰。」

《滿江紅·次李沁州韻》云:「有一官更比在家時,添幽寂。」

《賀新郎·南城懷古》云:「野水芙蓉香寂寞,猶似當年怨女。」

《浣溪沙》云:「閒人庭院甚宜苔。」

《沁園春》云:「神仙遠,有桃花流水,便到天台。」

以意勝也。

《水調歌頭·即席贈高辛甫》云:「浩蕩雲山煙水,寥落晨星霜木,如子已無多。」

以度勝也。

○蛻巖摸魚兒

《蛻巖詞》,《摸魚兒·王季境湖亭蓮花中雙頭一枝邀予同賞而為人折去季境悵然請賦》云:「吳娃小艇應偷採,一道綠萍猶碎。」

《掃花游·落紅》云:「一簾晝永。

綠陰陰尚有,絳趺痕凝。」

並是真實情景,寓於忘言之頃,至靜之中。

非胸中無一點塵,未易領會得到。

蛻翁筆能達出。

新而不纖,雖淺語,卻有深致。

倚聲家於小處規模古人,此等句即金針之度矣。

○袁靜春燭影搖紅

袁靜春《燭影搖紅》云:「鳳釵頻誤踏青期,寂寞牆陰冷。」

下句略不刷色,卻境靜而有韻。

《台城路》云:「但詩惱東陽,病添中散。」

清姒喜其屬對穩稱。

○張埜夫清平樂

張埜夫《古山樂府》,《清平樂·春寒》云:「韶光已近春分。

小桃猶掯霜痕。」

「掯」猶言不放也。

與「余寒猶勒一分花」之「勒」略同。

「掯」字入詞僅見。

○張埜夫滿江紅

古山《滿江紅》云:「七碗波濤翻白雪,一枰冰雹消長日。」

《水龍吟》云:「茶甌雪卷,紋楸雹響,醉魂初醒。」

以冰雹形容棋聲之清脆,頗得其似。

曩余有句云:「雪聲清似美人琴。」

蓋《爾雅》所云霄雪也。

○張埜夫太常引

壽詞難得佳句,尤易入俗。

古山《太常引·壽高丞相自上都分省回》云:「報國與憂時。

怎瞞得、星星鬢絲。」

《水龍吟·為何相壽》云:「要年年霖雨,變為醇酎,共蒼生醉。」

此等句渾雅而近樸厚,雖壽詞亦可存。

○倪雲林太常引

倪雲林《太常引·壽彝齋》云:「柳陰濯足水侵磯。

香度野薔薇。

芳草綠萋萋。

問何事、王孫未歸。

一壺濁酒,一聲清唱,簾幕燕雙飛。

風暖試輕衣。

介眉壽、遙瞻翠微。」

壽詞如此著筆,脫然畦封,方雅超逸,「壽」字只於結處一點,可以為法。

○顧仲瑛青玉案

顧仲瑛《青玉案》過拍云:「晴日朝來升屋角。

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眼前景物,涉筆成趣,猶在宋人範圍之中。

歇拍「可恨在狂風空自惡。

曉來一陣,晚來一陣,難道都吹落」云云,即墮元詞藩籬。

再稍纖弱,即成曲矣。

元明人詞,亦復不無可采,視抉擇何如耳。

○蕭東父齊天樂

蕭東父《齊天樂》云:「軟玉分裯,膩雲侵枕,猶憶噴蘭低語。」

稼艷極矣,卻不墮惡趣。

下云:「如今最苦。

甚怕見燈昏,夢遊間阻。」

極合疏密相閒之法。

○趙待制燭影搖紅

《清真詞》「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天便教人,霎時相見何妨」等句,愈質愈厚。

趙待制《燭影搖紅》云:「莫恨藍橋路遠,有心時、終須再見。」

略得其似。

待制詞以婉麗勝,似此句不能有二也。

○趙待制蝶戀花

趙待制《蝶戀花》云:「別久唬多音信少。

應是嬌波,不似當年好。」

《人月圓》云:「別時猶記,眸盈秋水,淚濕春羅。」

並從秦淮海「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句也,可謂善於變化。

○貞素齋詞

元舒道原(頔),官台州學正,所著《貞素齋詞》。

《小重山·端午》云:「碧艾香蒲處處忙。

論證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

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

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

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又有詩云:「湖海半生客,乾坤一布衣。

義哉周伯叔,飽食首陽薇。」

其寄托如此。

其弟士謙(遜)著《可庵詩餘》。

《木蘭花慢·壽貞素兄》云:「回頭十年如夢,看園花、灼灼幾春妍。

爭似蒼蒼松柏,歲寒同保貞堅。」

二舒蓋元室遺臣抗節不仕者。

伏讀《四庫書目》舒頔《貞素齋集提要》:「《貞素齋集》八卷,元舒頔撰。

頔字道原,績溪人。

至元丁丑,江東憲使,闢為貴池教諭。

秩滿調丹徒。

至正庚寅,轉台州路學正。

以道梗不赴。

歸隱山中。

明興,屢召不出。

名所居曰貞素齋,著自守之志也。

所著有《古淡稿》、《華陽集》,今皆不傳。

此本乃嘉靖中其曾孫旭、玄孫孔昭等所輯,績溪知縣遂甯趙春所刊。

其文章頗有法律,詩則縱橫排宕,不尚纖巧織組之習。

七言古體,尤為擅場。

卷首有頔自序及自作小傳,均以陶潛自比,而其文乃多公頌明功德。

蓋元綱失馭,海水群飛,有德者興,人歸天與,原無所容其怨尤。

特遺老孤臣,義存故主,自抱其區區之志耳。

頔不忘舊國之恩,為出處之正。

不掩新朝之美,亦是非之公,固未可與《劇秦美新》一例而論也。」

云云。

竊謂提要之作,時代距國初未遠。

以獎許舒頔之言為向化輸誠者勸。

其實如頔其人,對於新朝歌功誦德,殊可不必。

亦如元遺山入元初,其心何嘗不可大白於天下。

唯是寄書耶律,薦舉人材,亦復蛇足。

凡此誠不足為盛德累,竊意不如並此而無之。

萬尤一後人援以自解,乃至變本加厲,詎非二公之遺憾哉。

○龜巢老人詞

龜巢老人詞,《賀聖朝·和馬公振留別》云:「如今相見,衰顏醉酒,似經霜紅樹。」

衰老亂離之感,言之蘊藉乃爾,令人消魂欲絕。

○邱長春磻溪詞

邱長春《磻溪詞》,十九作道家語,亦有精警清切之句。

《無俗念·枰棋》云:「初似海上江邊,三三五五,亂鶴群鴉出。

打節沖關成陣勢,錯雜蛟龍蟠屈。」

前調《月》云:「露結霜凝,金華玉潤,淡蕩何飄逸。」

其形容棋勢,如見開奩落子時。

淡蕩飄逸,尤能寫出月之神韻。

向來賦此二題者,殆未曾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蕙風詞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