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三 治家篇 致諸弟·擬定於明年歸家探親:澄侯一溫一 甫子植季洪四弟左右:十月十六日,發一家信,由廷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曾國藩家書》三 治家篇 致諸弟·擬定於明年歸家探親

曾國藩家書

三 治家篇 致諸弟·擬定於明年歸家探親

【原文】

澄侯一溫一 甫子植季洪四弟左右:

十月十六日,發一家信,由廷芳宇明府帶一交一 。

便寄曾希六陳體元從九品執照各一紙,歐陽滄溟先生陳開煦換執照並批回各二張,添梓坪叔庶曾祖母百折裙一條,曾陳二人九品補服各一副。

母親大人耳帽一件,膏藥一千張,服藥各種,阿膠二斤,朝珠二掛,筆五枝,針底了六十個。

曾陳二人各對一付,滄溟先生橫幅篆字一副。

計十二月中旬應可到省,存陳岱雲宅,家中於小除夕前二日遣人至省走領可也。

芳字在漢口須見上司,恐難早到,然遇順風,則臘月初亦可到,家中或著人早去亦可。

余於十月初五起至十一止,在闈較射,十六出榜,四闈共中百六十四人,余闈內分中五十二人。

向例武舉人武進士複試,如有弓力不符者,則原閱之王大臣,每人各罰俸半年。

今年僅張字闈不符者三名,王大臣各罰俸一年半。

余闈幸無不符之人。

不然則罰俸半年,去銀近五百,在京官已視為切膚之痛矣。

寓中大小一平安,紀澤兒體已全復,紀鴻兒甚壯實。

鄒墨林近由朝內移至我家住,擬明年再行南歸。

袁漱六由會館移至虎坊橋,貞齋榜後,本擬南旋,因憤懣不甘,仍寓漱六處教讀。

劉鏡清教一習一 已傳到,因丁艱而竟不能補,不知命途之外,何至於此,凌獲舟近病內傷,醫者言其甚難奏效。

黃恕皆在陝差旋,述其與陝撫殊為冰炭。

一江一 岷樵在浙,署秀水縣事,百姓感戴,編為歌謠。

署內一貧如洗,藩台聞之,使人私借千金,以為日食之資,其為上司器重如此,其辦賑務,辦保甲,無一不合於古金1。

頃湖南報到,新寧被齊匪餘孽煽亂,殺前令李公之闔家2,署令萬公亦被戕,焚掠無算,則氓樵之父母家屬,不知消息若何?可為酸鼻!余於明日當飛報岷樵,令其即行言旋,以赴家難。

余近日忙亂如常,幸身體平安,惟八月家書,曾言及明年假歸省親之事,至今未奉堂上手諭,而九月諸弟未中,想不無抑鬱之懷,不知尚能自為排遣否?此二端時時掛念,望澄侯詳寫告我。

祖父大人之病,不知日內如何?余歸心箭急,實為此也。

母親大人昨日生日,寓中早面五席,晚飯三席,母親牙痛之疾,近來家信未曾提及,望下次示知。

書不一一,余俟續具,兄國藩手具。

(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日)

【註釋】

1古:此處指祖宗遺下的規例。

2闔家:全家、閤家。

【譯文】

澄侯、一溫一 甫、子植、季洪四弟左右:

十月十六日,發了一封家信,由廷芳宇太守帶一交一 。

便寄曾希六、陳人本元從九品執照各一張,歐陽滄溟先生,陳開煦換執照及批回各兩張,添梓坪叔庶曾祖母百折裙一條,曾、陳兩人九品補服各一副。

母親大人耳帽一件,膏藥一千張,服藥幾種,阿膠兩斤,朝珠兩掛,筆五枝,針底子六十個,曾、陳兩人各對子一副;滄溟先生橫幅篆字一副。

預計十二月中旬應該可以到省城,放在陳岱雲家,家裡在除夕前兩天派人到省城去領回。

芳字在漢口要見上司,恐怕難以早到。

但遇到順風,臘月初也可以到,家裡或者早派人去也可以。

我在十月初五起到十一日止,在考場較射,十六日出榜,四個考場一共考中一百六十四人,我的考場內中了五十二人。

慣例武舉人武進士複試,如果有弓力達不到標準的,王大臣各罰俸祿一年半。

我的考場僥倖沒有不符合標準的,不然要罰俸半的,銀子近五百兩,這對京官來說,那是有切膚之痛的。

家裡大小一平安,紀澤身體已全部恢復,紀實很壯實。

鄒墨林最近搬到我家裡莊,準備明年再回南方。

袁漱六由會館搬到虎坊橋。

貞齋落榜以後,本準備回去,但因氣憤不甘心,仍舊住漱六處讀書。

劉鏡清教一習一 朝廷已傳他報到,因為守喪竟然不能補官,不曉得一個人的經歷中,為什麼有這麼多曲折?凌荻舟近來得內臟裡的疾病,醫生說很難治好。

黃恕皆在陝西出差回來,說他與陝西巡撫水火不容。

一江一 氓樵在浙一江一 ,署理秀水縣知事,百姓很感激擁戴他,還編了歌謠。

府署裡是一貧如洗,藩台聽說後,派人私自借了千金給他做每天的食費,他為上司器重可見一般。

他辦理賑濟事務,辦理保甲,沒有一處不合於祖宗的法度,剛剛湖南有消息,新寧被齋匪的餘孽煽動暴亂,殺了前縣令李公的全家,現任署令萬公也被殺,遭火燒、受搶劫的不知有多少,不知岷樵的父母、家屬情形如何?真令人傷心!我在明天一定迅速告訴嶇樵,叫他馬上提出回家,以奔趕家園處置災禍。

我近來還是一樣忙亂,幸喜身體還好。

只是八月的家信曾經說到明年請假回家探親的事;至今沒有奉到堂上大人親手寫來的指示,而九月弟弟們又沒有考中,我想大約心裡都感到壓抑憂鬱,不知道還能不能自己把這件事放開些?這兩件事時時掛念,希望澄侯詳細寫信告斥我。

祖父大人的病,近來怎樣?我歸心似箭,也是因為這些呢。

母親大人昨天生日,京城我家裡開了早面五桌,晚飯三桌,母親牙痛病情,近來信中沒有提到,希望下次告訴我。

就寫這些,下次再告。

兄國藩手具。

(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日)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曾國藩家書
一 修身篇 稟父母·謹守父親保身之則一 修身篇 稟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一 修身篇 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一 修身篇 稟父母·勸弟勿夜郎自大一 修身篇 致諸弟·勸弟謹記進德修業一 修身篇 致諸弟·勸弟切勿恃才傲物一 修身篇 稟父母·做事當不苟不懈一 修身篇 致諸弟·勸宜力除牢騷一 修身篇 致四弟·不宜露頭角於外一 修身篇 致九弟·勸宜息心忍耐一 修身篇 致九弟·勸弟須保護身體一 修身篇 致九弟·做人須要有恆心一 修身篇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一 修身篇 致九弟·願共鑒誡二弊一 修身篇 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一 修身篇 致四弟·必須加意保養一 修身篇 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一 修身篇 致九弟·宜平驕矜之氣一 修身篇 致九弟李弟·須戒傲惰二字一 修身篇 致四弟·用藥須小心謹慎一 修身篇 致四弟·不宜非議譏笑他人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做人須清廉謹慎勤勞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必須自立自強一 修身篇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見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藥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服藥不可大多一 修身篇 致四弟·勸弟須靜養身體一 修身篇 致四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為主一 修身篇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軍一 修身篇 致九弟·只問積勞不問成名一 修身篇 致九弟·萬望毋惱毋怒一 修身篇 致九弟·宜以自養自醫為主一 修身篇 致九弟·凡鬱怒最易傷人一 修身篇 致四弟·述養身有五事一 修身篇 致九弟·宜自修處求強一 修身篇 致九弟·時刻悔悟大有進益一 修身篇 致九弟·必須逆來順受二 勸學篇 稟父母·聞九弟習字長進二 勸學篇 稟父母·教弟寫字養神二 勸學篇 稟父母·勸兩弟學業宜精二 勸學篇 致諸弟·述求學之方法二 勸學篇 致諸弟·讀書宜立志有恆二 勸學篇 致諸弟·勉勵自立課程二 勸學篇 致諸弟·講讀經史方法二 勸學篇 致六弟·述學詩習字之法二 勸學篇 致諸弟·勸述孝悌之道二 勸學篇 致諸弟·溫經更增長見識二 勸學篇 致諸弟·勿為時文所誤二 勸學篇 稟父母·教弟注重看書二 勸學篇 致諸弟·必須立志猛進二 勸學篇 致諸弟·讀書必須有恆心二 勸學篇 致諸弟·按月作文寄京二 勸學篇 致諸弟·評文字之優劣二 勸學篇 致四弟·讀書不可太疏忽二 勸學篇 致四弟·宜勸諸侄勤讀書二 勸學篇 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時苦學二 勸學篇 致九弟·講求奏議不遲二 勸學篇 致四弟九弟·諄囑瑞侄用功二 勸學篇 致四弟九弟·述為不學有四要事三 治家篇 稟父母·述家和萬事興三 治家篇 稟父母·教弟以和睦為第一三 治家篇 致諸弟·教弟婚姻大事須謹慎三 治家篇 稟父母·勿因家務過勞三 治家篇 稟叔父母·勿因勞累過度三 治家篇 致諸弟·無時不想回家省親三 治家篇 致諸弟·告誡弟弟要清白做人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見三 治家篇 致諸弟·擬定於明年歸家探親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迎養父母叔父三 治家篇 諭紀澤·料理喪母之後事離京三 治家篇 諭紀澤·攜眷趕緊出京三 治家篇 諭紀澤·家眷萬不可出京三 治家篇 諭紀澤·勤通書信不必掛念三 治家篇 諭紀澤·家眷在京須一切謹慎三 治家篇 致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三 治家篇 致諸弟·勿使子侄驕奢淫佚三 治家篇 諭紀澤·宜教家人勤勞持家三 治家篇 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父親三 治家篇 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門三 治家篇 致四弟·得兩弟為幫手三 治家篇 致九弟·歸家料理祠堂三 治家篇 致四弟季弟·在家裡注重種蔬等事三 治家篇 致諸弟·宜兄弟和睦又實行勤儉二字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述家庭不可說利害話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述六弟婦治家賢慧而命最苦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述起屋造祠堂三 治家篇 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訣三 治家篇 致四弟·居鄉要訣宜節儉三 治家篇 致九弟季弟·做後輩宜戒驕橫之心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驕奢佚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謙虛勤勞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弟去驕氣惰習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弟牢記祖訓八字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弟必須愛惜物力三 治家篇 致四弟·惜福貴乎勤儉三 治家篇 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勤儉為主三 治家篇 致四弟·宜以耕讀為本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述告在京無生計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狀四 理財篇 稟父母·籌劃歸還借款四 理財篇 稟父母·借銀寄回家用四 理財篇 稟父母·在外借債過年四 理財篇 稟父母·家中費用窘迫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要叔父教訓諸弟以管家事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無錢寄回家四 理財篇 稟父母·寄銀還債濟人四 理財篇 致諸弟·取款及托帶銀四 理財篇 稟父母·送參冀減息銀四 理財篇 稟父母·取借款須專人去四 理財篇 稟父母·在京事事節儉四 理財篇 稟叔父母·托人帶銀兩歸家四 理財篇 致諸弟·家中務請略有積蓄四 理財篇 諭紀澤·托人帶銀至京四 理財篇 致諸弟·帶歸度歲之資四 理財篇 致九弟·述捐銀作祭費四 理財篇 致九弟·勸捐銀修祠堂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請給族人以資助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先饋贈親戚族人四 理財篇 致諸弟·述接濟親戚族人之故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贈親戚族人數目四 理財篇 稟叔父母·請兌錢送人四 理財篇 致諸弟·節儉置田以濟貧民四 理財篇 致九弟·順便可以周濟四 理財篇 致九弟·周濟受害紳民四 理財篇 致四弟九弟·千里寄銀禮輕義重四 理財篇 致四弟·送銀子共患難者五 交友篇 致諸弟·交友拜師宜專一五 交友篇 致諸弟·必須親近良友五 交友篇 稟叔父·不辭勞苦料理朋友的喪事五 交友篇 致諸弟·交友須勤加來往五 交友篇 致諸弟·切勿佔人便宜五 交友篇 稟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五 交友篇 致九弟·患難與共勿有遺憾五 交友篇 致九弟·述挽胡潤帥聯五 交友篇 致九弟季弟·述有負朋友六 為政篇 稟祖父母·述與英國議和六 為政篇 稟父母·述盤查國庫巨案六 為政篇 稟父母·具折奏請日講六 為政篇 致諸弟·具奏言兵餉事六 為政篇 致諸弟·進諫言戒除驕矜六 為政篇 致諸弟·詳述辦理巨盜及公議糧餉事六 為政篇 致九弟季弟·以勤字報君以愛民二字報親六 為政篇 致九弟·暫緩祭祀望溪六 為政篇 致季弟·述長江厘卡太多季弟左右六 為政篇 致九弟季弟·述籌辦粵省釐金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稅六 為政篇 致九弟·處事修身宜明強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述大考陞官六 為政篇 稟祖父母·報告榮升侍講六 為政篇 稟祖父母·報告考差信六 為政篇 稟祖父母·報告補侍讀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述得會試房差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六 為政篇 稟父母·萬望匆入署說公事六 為政篇 稟叔父母·報告升翰林院侍讀學士六 為政篇 稟父母·敬請祖父換藍頂六 為政篇 稟父母·擬為六弟納監六 為政篇 稟父母·報告兩次兼職六 為政篇 稟父母·請勿懸望得差六 為政篇 稟父母·附呈考差詩文六 為政篇 稟父母·賀六弟成就功名六 為政篇 稟父母·請敬接誥封軸六 為政篇 稟父母·不敢求非分之榮六 為政篇 稟父母·請四弟送歸誥軸六 為政篇 稟父母·謹遵家命一心服官六 為政篇 致諸弟·述升內閣學士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述補侍郎缺六 為政篇 致諸弟·述奉旨為較射大臣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聞九弟得優貢六 為政篇 致九弟·為政切不可疏懶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弟為政優於帶兵六 為政篇 致四弟·述堅守作戰之困難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兄弟同獲聖恩六 為政篇 致九弟·申請辭退一席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讓紀瑞承蔭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紀梁宜承蔭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奏議乃為臣之事六 為政篇 致九弟·不必再行辭謝六 為政篇 致九弟·戰事宜自具奏六 為政篇 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六 為政篇 致四弟九弟·述應詔面陛之策七 用人篇 致諸弟·述營中急需人才七 用人篇 致諸弟·調彭雪琴來江七 用人篇 致九弟·催周鳳山速來七 用人篇 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七 用人篇 致九弟·愧對江西紳士七 用人篇 致九弟·宜以求才為在事七 用人篇 致九弟·擬保舉李次青七 用人篇 致九弟季弟·擬和陳射仙辦大通釐金七 用人篇 致九弟·述告辦事好手不多七 用人篇 致沅弟季弟·隨時推薦出色的人七 用人篇 致九弟季弟·述楊光宗不馴七 用人篇 致沅弟季弟·囑文輔卿二語七 用人篇 致九弟·宜多選好替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