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做人須清廉謹慎勤勞:季沅弟左右:帳棚即日趕辦,大約五月可解六營,六月再解六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曾國藩家書》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做人須清廉謹慎勤勞

曾國藩家書

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做人須清廉謹慎勤勞

【原文】

季沅弟左右:

帳棚即日趕辦,大約五月可解六營,六月再解六營,使新勇略得卻署也。

小台槍之藥,與大炮之藥,此問並無分別,亦未製造兩種藥,以後定每月解藥三萬斤至弟處,當不致更有缺乏。

王可升十四日回省,其老營十六可到,到即派往蕪湖,免致南岸中段空虛。

雪琴與沅弟嫌隙已深,難遽1期其水乳。

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處;亦有未當處。

弟謂雪聲色懼厲,凡目能見千里而不能自見其睫,聲音笑貌之拒人,每苦於不自見,若不自知。

雪之厲,雪不自知,沅之一聲 色,恐亦未始不厲,特不自知耳。

曾記咸豐七年冬,余咎駱文耆2待我之薄,一溫一 甫則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難堪。」

又記十一年春,樹堂深咎張伴山簡傲不敬,余則謂樹堂面色亦拒人於千里之外。

觀此二者,則沅弟面色之厲,得毋似余與樹堂之不自覺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際,余吞竊將相,沅所統近二萬人,季所統四五千人,近世假此者,曾有幾家?沅弟半年以來,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幾人?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吾家亦盈時矣。

管子云:「斗斜滿則人概3之,人滿則天概之。」

余謂天概之無形,仍假手於人以概之。

霍氏4盈滿,魏相概之,宣帝概之。

諸葛恪盈滿,孫峻概之,吳主5概之。

待他人之來概而後悔之,則已晚矣。

吾家方豐盈之際,不待天之來概,人之來概,吾與諸弟當設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雲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

吾近將清字改為廉字,慎字改為謙字,勤字改為勞字,尢為明淺,確有可下手之處。

沅弟昔年於銀錢取與之際,不甚斟酌,朋輩之譏議菲薄,其根實在於此。

去冬之買犁頭嘴栗子山,余亦大不謂然。

以後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銀回家,不多贈親族,此廉字工夫也。

謙字存諸中者不可知,其著於外者,約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語,曰書函,曰僕從屬員。

沅弟一次舔招六千人,季弟並未稟明,逕招三千人,此在他統領斷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順手。

而弟等每次來信索取帳棚子藥等件,常多譏諷之詞,不平之語,在兄處書函如此,則與別處書函更可知已。

沅弟之僕從隨員,頗有氣焰,面色言語,與人酬按時,吾未及見,而申夫6曾述及往年對渠之詞氣,至今余憾!以後宜於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謙字工夫也。

每日臨睡之時,默數本日勞心者幾件(勞力者幾件,則知宣勒王事之處無多,更竭誠以圖之,此勞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始之福,自我一人享盡,故將勞謙謙三字,時時自惕,亦願兩賢弟之用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湖州於初三日失守,可憐可儆!(同治元年五月初八日)

【註釋】

1遽期:短期、很快。

2駱文耆:清末重臣駱秉章。

3概:引申為刮平、削平之意。

4霍氏:漢代大將軍霍光一族。

5吳主:三國時吳國君主孫亮。

3申夫:首國藩的慕僚。

【譯文】

沅、季弟左右:

帳棚即日趕辦,大約五月可以解送六個營,六月再解送六個營。

使新兵略微可以避暑了。

小台槍的火藥和大炮的火藥,這邊並沒有區別,也沒有生產兩種火藥。

以後決定每月解送火藥三萬斤到弟弟的軍營,不致再發生缺藥的事。

王可升十四日回省,老營十六日可以到,到了以後馬上派往蕪湖,以免南岸中段軍力空虛。

雪琴和沅弟之間嫌隙已根深,一時難以使他們水乳一交一 融。

沅弟所批雪琴的文稿,有對的,也有不當的地方。

弟弟說雪琴聲色俱厲,凡屬眼睛,都可以看千里,都不能看見自己。

聲音面貌方面表現拒人千里之外。

往往糟就糟在自己卻看不見。

雪琴的嚴厲,雪琴自己不知道。

沅弟的聲色,恐怕也未嘗不嚴厲,僅僅是自己不知道。

曾記得咸豐七年冬天,我埋怨駱文耆待我大薄,一溫一 浦說:「哥哥的臉色,常常給人難堪。」

又記得十一年春,樹堂深怨張伴山簡傲不敬。

我說樹堂臉色,也拒人於千里之外。

看這兩個例證,那沅弟臉色的嚴厲,不是與我與樹堂一樣,自己不明白嗎?

我家正處鼎盛時刻,我又竊居將相之位。

沅弟統率的軍隊近兩萬人,季弟統率的軍隊四五千人,近代像這樣情況的,曾經有過幾家?沅弟半年以來,七次拜君恩,近世像老弟你的又曾經有幾個?太陽到中午便要西落了,月亮圓時意味著會缺。

我家正是圓的時侯。

管子說:「半斛滿了,由人去刮平;人自滿了,由天去刮平。」

我說天刮平是無形的,還是假手於人來刮平,霍氏盈滿了,由魏相刮平,由宣帝刮平。

諸葛恪盈滿了,由孫峻刮平,由吳主刮平。

等到他人來刮平然後後悔,悔之晚矣!我家正在豐盈的時際,不等天來刮平,也不等人來刮平,我與各位弟弟應當設法自己刮平。

自己刮平的道理如何?也不外乎清、慎、勤三個字罷了。

我近來把清字改為廉字,慎字改為謙字,勤字改為勞字,尤為明白淺顯,確實有下手做的地方。

沅弟過去對於銀錢的收與支,往往不很慎重,朋友們譏笑你看輕你,根子就在這裡。

去年冬天買犁頭嘴、栗子山,我也不大以為然。

以後要不妄取分毫,不寄錢回家,不多送親族,這是廉字工夫。

謙字存在內心的別人不知道,但表現在外面的,大約有四方面:一是臉色;一是言事;一是書信;一是僕從屬員。

沅弟一次招兵六千人;季弟並沒有報告明白,自招三千人,這是其他統領官絕對做不到的。

在弟弟來說還真會辦事,也算順手。

而弟弟每次來信,索取帳棚、火藥等物,經常帶譏諷的詞句,不平的話語,對愚兄寫信還這樣,與別人的書信就可見一斑了。

沅弟的僕人隨員,很有氣焰,臉色言語,與人應酬接觸之時,我沒有看見,而申夫曾經說過,往年對他的語氣,至今感到遺憾!以後宜在這四個方面痛加改正,這就是謙字工夫。

我因名聲太大、地位太高,經常害怕祖宗積累遺留給我輩的福澤,由我一個人享受殆盡,所以把勞、謙、廉三字,時刻自勉,也願兩位賢弟用以自勉,自己刮平自己。

湖州在初三日失守,可憫又可為訓鑒!(同治元年五月初八日)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曾國藩家書
一 修身篇 稟父母·謹守父親保身之則一 修身篇 稟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一 修身篇 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一 修身篇 稟父母·勸弟勿夜郎自大一 修身篇 致諸弟·勸弟謹記進德修業一 修身篇 致諸弟·勸弟切勿恃才傲物一 修身篇 稟父母·做事當不苟不懈一 修身篇 致諸弟·勸宜力除牢騷一 修身篇 致四弟·不宜露頭角於外一 修身篇 致九弟·勸宜息心忍耐一 修身篇 致九弟·勸弟須保護身體一 修身篇 致九弟·做人須要有恆心一 修身篇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一 修身篇 致九弟·願共鑒誡二弊一 修身篇 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一 修身篇 致四弟·必須加意保養一 修身篇 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一 修身篇 致九弟·宜平驕矜之氣一 修身篇 致九弟李弟·須戒傲惰二字一 修身篇 致四弟·用藥須小心謹慎一 修身篇 致四弟·不宜非議譏笑他人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做人須清廉謹慎勤勞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必須自立自強一 修身篇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見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藥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服藥不可大多一 修身篇 致四弟·勸弟須靜養身體一 修身篇 致四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為主一 修身篇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軍一 修身篇 致九弟·只問積勞不問成名一 修身篇 致九弟·萬望毋惱毋怒一 修身篇 致九弟·宜以自養自醫為主一 修身篇 致九弟·凡鬱怒最易傷人一 修身篇 致四弟·述養身有五事一 修身篇 致九弟·宜自修處求強一 修身篇 致九弟·時刻悔悟大有進益一 修身篇 致九弟·必須逆來順受二 勸學篇 稟父母·聞九弟習字長進二 勸學篇 稟父母·教弟寫字養神二 勸學篇 稟父母·勸兩弟學業宜精二 勸學篇 致諸弟·述求學之方法二 勸學篇 致諸弟·讀書宜立志有恆二 勸學篇 致諸弟·勉勵自立課程二 勸學篇 致諸弟·講讀經史方法二 勸學篇 致六弟·述學詩習字之法二 勸學篇 致諸弟·勸述孝悌之道二 勸學篇 致諸弟·溫經更增長見識二 勸學篇 致諸弟·勿為時文所誤二 勸學篇 稟父母·教弟注重看書二 勸學篇 致諸弟·必須立志猛進二 勸學篇 致諸弟·讀書必須有恆心二 勸學篇 致諸弟·按月作文寄京二 勸學篇 致諸弟·評文字之優劣二 勸學篇 致四弟·讀書不可太疏忽二 勸學篇 致四弟·宜勸諸侄勤讀書二 勸學篇 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時苦學二 勸學篇 致九弟·講求奏議不遲二 勸學篇 致四弟九弟·諄囑瑞侄用功二 勸學篇 致四弟九弟·述為不學有四要事三 治家篇 稟父母·述家和萬事興三 治家篇 稟父母·教弟以和睦為第一三 治家篇 致諸弟·教弟婚姻大事須謹慎三 治家篇 稟父母·勿因家務過勞三 治家篇 稟叔父母·勿因勞累過度三 治家篇 致諸弟·無時不想回家省親三 治家篇 致諸弟·告誡弟弟要清白做人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見三 治家篇 致諸弟·擬定於明年歸家探親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迎養父母叔父三 治家篇 諭紀澤·料理喪母之後事離京三 治家篇 諭紀澤·攜眷趕緊出京三 治家篇 諭紀澤·家眷萬不可出京三 治家篇 諭紀澤·勤通書信不必掛念三 治家篇 諭紀澤·家眷在京須一切謹慎三 治家篇 致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三 治家篇 致諸弟·勿使子侄驕奢淫佚三 治家篇 諭紀澤·宜教家人勤勞持家三 治家篇 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父親三 治家篇 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門三 治家篇 致四弟·得兩弟為幫手三 治家篇 致九弟·歸家料理祠堂三 治家篇 致四弟季弟·在家裡注重種蔬等事三 治家篇 致諸弟·宜兄弟和睦又實行勤儉二字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述家庭不可說利害話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述六弟婦治家賢慧而命最苦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述起屋造祠堂三 治家篇 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訣三 治家篇 致四弟·居鄉要訣宜節儉三 治家篇 致九弟季弟·做後輩宜戒驕橫之心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驕奢佚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謙虛勤勞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弟去驕氣惰習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弟牢記祖訓八字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弟必須愛惜物力三 治家篇 致四弟·惜福貴乎勤儉三 治家篇 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勤儉為主三 治家篇 致四弟·宜以耕讀為本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述告在京無生計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狀四 理財篇 稟父母·籌劃歸還借款四 理財篇 稟父母·借銀寄回家用四 理財篇 稟父母·在外借債過年四 理財篇 稟父母·家中費用窘迫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要叔父教訓諸弟以管家事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無錢寄回家四 理財篇 稟父母·寄銀還債濟人四 理財篇 致諸弟·取款及托帶銀四 理財篇 稟父母·送參冀減息銀四 理財篇 稟父母·取借款須專人去四 理財篇 稟父母·在京事事節儉四 理財篇 稟叔父母·托人帶銀兩歸家四 理財篇 致諸弟·家中務請略有積蓄四 理財篇 諭紀澤·托人帶銀至京四 理財篇 致諸弟·帶歸度歲之資四 理財篇 致九弟·述捐銀作祭費四 理財篇 致九弟·勸捐銀修祠堂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請給族人以資助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先饋贈親戚族人四 理財篇 致諸弟·述接濟親戚族人之故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贈親戚族人數目四 理財篇 稟叔父母·請兌錢送人四 理財篇 致諸弟·節儉置田以濟貧民四 理財篇 致九弟·順便可以周濟四 理財篇 致九弟·周濟受害紳民四 理財篇 致四弟九弟·千里寄銀禮輕義重四 理財篇 致四弟·送銀子共患難者五 交友篇 致諸弟·交友拜師宜專一五 交友篇 致諸弟·必須親近良友五 交友篇 稟叔父·不辭勞苦料理朋友的喪事五 交友篇 致諸弟·交友須勤加來往五 交友篇 致諸弟·切勿佔人便宜五 交友篇 稟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五 交友篇 致九弟·患難與共勿有遺憾五 交友篇 致九弟·述挽胡潤帥聯五 交友篇 致九弟季弟·述有負朋友六 為政篇 稟祖父母·述與英國議和六 為政篇 稟父母·述盤查國庫巨案六 為政篇 稟父母·具折奏請日講六 為政篇 致諸弟·具奏言兵餉事六 為政篇 致諸弟·進諫言戒除驕矜六 為政篇 致諸弟·詳述辦理巨盜及公議糧餉事六 為政篇 致九弟季弟·以勤字報君以愛民二字報親六 為政篇 致九弟·暫緩祭祀望溪六 為政篇 致季弟·述長江厘卡太多季弟左右六 為政篇 致九弟季弟·述籌辦粵省釐金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稅六 為政篇 致九弟·處事修身宜明強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述大考陞官六 為政篇 稟祖父母·報告榮升侍講六 為政篇 稟祖父母·報告考差信六 為政篇 稟祖父母·報告補侍讀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述得會試房差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六 為政篇 稟父母·萬望匆入署說公事六 為政篇 稟叔父母·報告升翰林院侍讀學士六 為政篇 稟父母·敬請祖父換藍頂六 為政篇 稟父母·擬為六弟納監六 為政篇 稟父母·報告兩次兼職六 為政篇 稟父母·請勿懸望得差六 為政篇 稟父母·附呈考差詩文六 為政篇 稟父母·賀六弟成就功名六 為政篇 稟父母·請敬接誥封軸六 為政篇 稟父母·不敢求非分之榮六 為政篇 稟父母·請四弟送歸誥軸六 為政篇 稟父母·謹遵家命一心服官六 為政篇 致諸弟·述升內閣學士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述補侍郎缺六 為政篇 致諸弟·述奉旨為較射大臣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聞九弟得優貢六 為政篇 致九弟·為政切不可疏懶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弟為政優於帶兵六 為政篇 致四弟·述堅守作戰之困難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兄弟同獲聖恩六 為政篇 致九弟·申請辭退一席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讓紀瑞承蔭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紀梁宜承蔭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奏議乃為臣之事六 為政篇 致九弟·不必再行辭謝六 為政篇 致九弟·戰事宜自具奏六 為政篇 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六 為政篇 致四弟九弟·述應詔面陛之策七 用人篇 致諸弟·述營中急需人才七 用人篇 致諸弟·調彭雪琴來江七 用人篇 致九弟·催周鳳山速來七 用人篇 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七 用人篇 致九弟·愧對江西紳士七 用人篇 致九弟·宜以求才為在事七 用人篇 致九弟·擬保舉李次青七 用人篇 致九弟季弟·擬和陳射仙辦大通釐金七 用人篇 致九弟·述告辦事好手不多七 用人篇 致沅弟季弟·隨時推薦出色的人七 用人篇 致九弟季弟·述楊光宗不馴七 用人篇 致沅弟季弟·囑文輔卿二語七 用人篇 致九弟·宜多選好替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