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三 治家篇 諭紀澤·攜眷趕緊出京:字諭紀澤兒,吾於七月念五日在太湖縣途次,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曾國藩家書》三 治家篇 諭紀澤·攜眷趕緊出京

曾國藩家書

三 治家篇 諭紀澤·攜眷趕緊出京

【譯文】

字諭紀澤兒,

吾於七月念五日在太湖縣途次,痛聞吾母大故,是日仍雇小轎,行六十里,是夜未睡,寫京中家信,料理一切,命爾等眷口於開吊後趕緊出京,念六夜發信,一交一 湖北晰台寄京,念七發信,一交一 一江一 西撫台寄京,兩信是一樣說話,而一江一 西信更詳,恐到得盡,故由兩處發耳,惟倉卒哀痛之中,有未盡想到者,茲又想出數條,開示於後:一、他人欠我帳目,算來亦將近千金,惟同年鄢勖齋,當時聽其膚受之朔,而借與百金;其實此人並不足惜,今渠已參官,不復論已,此外凡有借我錢者,皆光景甚窘之人,此時我雖窘迫,亦不必向人索取,如袁親家,黎樾喬、湯世兄、周荇農、鄒雲陵,此時皆不甚寬裕,至留京公車,如復生同年、吳鏡雲、李子彥、劉裕軒、曾愛堂諸人,尤為清苦異常,皆萬不可向其索取,即送來亦可退還,蓋我欠人之帳,即不能還清出京,人欠我之帳,而欲其還,是不恕也,從前黎樾喬出京時,亦極窘,而不肯索窮友之旋時,自必一交一 還袁親家處,此時亦不必告知渠家也,外間有借我者亦極窘,我亦不寫信去問他。

一、我於念八念九,在九一江一 耽擱兩日,一江一 西省城公送來奠分銀一千兩,余以三百兩寄還債,以面匝興今年之代捐貢銀,及寄雲兄代買皮貨銀之類,皆甚緊急,其銀一交一 湖北主考帶進京,想到京時,家眷已出京矣,即一交一 寄雲兄擇其急者而還這,下剩七百金,以二百餘金在省城還帳,帶四百餘金至家辦葬事。

一、馱轎要雇,即須二乘,爾母帶紀鴻坐一乘,乳媽帶六小姐五小姐坐一乘,若止一乘,則道上與眾車不同隊,極孤冷也,此外雇空太平車一乘,備爾母道上換用,又雇空轎車一乘,備爾與諸妹弱小者坐,其餘用三套頭大車,我之主見,大略如此;奢不妥當,仍請袁姻伯及毛黎各老伯斟酌,不必以我言為定准。

一、李子彥無論中否,皆須出京,可諸其與我家眷同行幾天,行至雄縣,渠分路至保定去,亦不甚驢也。

到清一江一 浦登船,可請郭雨三姻伯雇,或雇湖廣劃子二隻亦可,或三揚州換雇一江一 船,或雇湘鄉釣鉤子亦可,沿途鬚髮家信,至清一江一 浦,托郭姻伯寄信,至揚州,托劉星房老伯寄信,至池州托陳姻伯,至九一江一 ,亦可求九一江一 知府寄,至湖北,托常太姻伯寄,以慰家中懸望,信面寫法,另附一條。

一、小兒女等,須多做幾件棉衣,道上十月固冷,船上尤寒也。

一、御書詩匾,及戴醇士、劉茶雲、所寫匾,俱可請徒匠啟下,捲起帶回,王孝鳳借去天圖,其民本系郭筠仙送我的,暫存孝鳳處,將來請一交一 筠仙。

一、我船上路,阻風十一日,尚止走得三百餘里,極為焦灼,幸馮樹堂由池州回家,來到船上,與我作伴,可一同到省,堪慰孤寂,京中可以放心。

一、一江一 西送奠儀千金,外有門包百金,丁貴孫福等七人,已分去六十金,尚存四十金,將來羅福盛貴沈祥等到家,每人可分八九兩,渠等在京要支錢,亦可支與他,渠等亦極苦也。

一、我在九一江一 時,知府陳景曾,知縣李福,皆待我極好;家眷過九一江一 時,我已托他照應,但計決不討關。

(討關,免關稅也,討快,但求快快放行,不免部稅也。

)爾等過時,渠苦照應,但可計決,不可代船戶討免關。

一、船上最怕盜賊,我在九一江一 時,德化縣派一差人護送,每夜安船後,差人喚塘兵打更,究竟好些家眷過池州時,可求陳姻伯飭縣派一差人護送,沿途寫一溜信,一徑護送到湖南或略好些,若陳姻伯因系親戚,避嫌不肯,則仍至九一江一 ,求德化縣派差護送,每過一縣換一差,不過賞大錢二百文。

(咸豐二年八月初八日在蘄州舟中書)

【註釋】

1繞:繞路,走彎路。

【譯文】

字諭紀澤兒

我於七月二十五日在太湖路上,悲痛地聽到我母親逝世,當天仍舊雇小轎走了二十里,當晚沒有睡,寫京城家信,料理一切,叫你們眷口在開吊後趕緊離開京城,二十六日晚上發信,一交一 湖北撫台寄京城,二十六日發信,一交一 一江一 西撫台寄京城,兩封信是一樣,只是一江一 西的信更詳細,恐怕到遲了,所以由兩處發,只是倉卒哀痛之中,有些沒有想到的,現又想出幾點,開示在後面:一、別人欠我的帳目,算起來也將近千金,只有同年鄢勖齋,當時聽他訴說切身的驚恐,而借給他二百兩,其實這個人並不足以憐借,現在他已參了官,不再說了,此外凡有借我錢的,都是情形很窘迫的人,現在我雖窘迫,也不必向別人索要,如袁親家、黎樾喬、湯世兄、周荇農、鄒雲陔,現在都不很富裕,至於留京的公車,如復生同年、吳鏡雲、李子彥、劉裕軒、曾愛堂這些人,尤其十分清苦,都萬不可向他們索要,就是送來也可退還,因為我欠人家的債,既然不能還清就離京,別人欠我的債,而要他還,是不合恕道的。

從前黎楊喬離京時,也很窘迫,但不肯索取窮朋友的債,是可以傚法的,至於一胡一 光伯的八十兩,劉仙石的二百千錢,他出差回來,自然必須一交一 不袁親家處,現在也不必告訴他家,上面有借我錢的人也很窮,我也不準備寫信去要。

一、我在二十八、二十九日,在九一江一 耽擱兩天,一江一 西省城公共送來奠分銀一千兩,我拿三百兩寄到京城還債,因為西順興今年的代捐貢銀,和寄雲兄代買皮貨錢之類,都很緊急要還,這三百兩銀子一交一 湖北主考帶到京城,我想銀到達時,家眷已離京城了,就一交一 寄雲兄選擇急要的地方先還,還剩下七百兩,用二百兩在省城還帳,四百餘帶回家辦喪事。

一、馱轎要雇的話,要雇兩部,你母親帶紀鴻坐一部,乳媽帶六小姐五小姐坐一部,如果只一部,路上與其他車子不在一起,太冷清了,此外,雇空太平車一乘,準備你母親路上換著用,又雇空轎車一部,準備你與諸位妹妹體弱的坐,其餘用三套頭大車,我的主見,大致這樣,如果不妥當,仍舊請袁姻伯及毛、黎各老伯斟酌,不一定要以說我主的為準。

一、李子彥不管考中沒考中,都要離京城,可請他與我家眷同行幾天,走到雄縣,他再分手到保定會,也不算繞路,到清一江一 浦登船,可請郭雨三姻伯僱船,或者雇湖廣劃子兩隻也可以,或者到揚州換雇一江一 船,或者雇湘鄉釣鉤子船也可以,沿途要發家信,到清一江一 浦,托郭姻伯寄信,到揚州,托劉星房老伯寄信,至池州,托陳姻伯,到九一江一 ,也可求九一江一 知府寄,到湖北,托常姻伯寄,以安慰家中懸念,信面寫法,另外附一條。

一、小兒女等,要多做幾件棉衣,路上十月固然冷,船上尤其冷。

一、御書詩匾和戴醇士、劉茶雲所寫匾,都可請裱匠取下來,捲起帶回,王孝鳳借去天圖,底本是郭筠仙送我的,暫時放在孝鳳那裡以後請一交一 筠仙。

一、我坐的船上路以後,因風陰隔,十一日還只走得三百多里,十分焦急,幸虧馮樹堂由池州回家,來到船上,與我作伴,可以一同到省城,可以不至於寂寞,京中的人可以放心。

一、一江一 西送奠儀千兩,外有門包百兩,丁貴、孫福等七人,已分了六十兩,還留四十兩,將來羅福、盛貴、沈祥到家,每人可分八、九兩,他們家要支錢,也可支給他們,他們也很苦。

一、我在九一江一 時,知府陳景曾、知縣李福、都待我極好,家眷過九一江一 時,我已托他照應,但付決不討關。

(討關,免關稅,計決,只求快快放行,不免關稅。

)你們過時,他如照應,但可討快,不可以代船戶免討關稅。

一、船上最怕強盜,我在九一江一 時,德化縣派了一個差人護送,每晚安船以後,差人叫塘兵打更,畢竟好些,家眷過池州時,可求陳姻伯飭縣派一個差人護送,沿途寫一封信,一徑送到湖南,或者略為好些,如果陳姻伯因是親戚,避嫌不肯的話,那就到九一江一 ,求德化縣派差護送,每經過一個縣一個差人,不過賞他大錢二百文。

(咸豐二年八月初八日在蘄州船上寫的)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曾國藩家書
一 修身篇 稟父母·謹守父親保身之則一 修身篇 稟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一 修身篇 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一 修身篇 稟父母·勸弟勿夜郎自大一 修身篇 致諸弟·勸弟謹記進德修業一 修身篇 致諸弟·勸弟切勿恃才傲物一 修身篇 稟父母·做事當不苟不懈一 修身篇 致諸弟·勸宜力除牢騷一 修身篇 致四弟·不宜露頭角於外一 修身篇 致九弟·勸宜息心忍耐一 修身篇 致九弟·勸弟須保護身體一 修身篇 致九弟·做人須要有恆心一 修身篇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一 修身篇 致九弟·願共鑒誡二弊一 修身篇 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一 修身篇 致四弟·必須加意保養一 修身篇 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一 修身篇 致九弟·宜平驕矜之氣一 修身篇 致九弟李弟·須戒傲惰二字一 修身篇 致四弟·用藥須小心謹慎一 修身篇 致四弟·不宜非議譏笑他人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做人須清廉謹慎勤勞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必須自立自強一 修身篇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見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藥一 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服藥不可大多一 修身篇 致四弟·勸弟須靜養身體一 修身篇 致四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為主一 修身篇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軍一 修身篇 致九弟·只問積勞不問成名一 修身篇 致九弟·萬望毋惱毋怒一 修身篇 致九弟·宜以自養自醫為主一 修身篇 致九弟·凡鬱怒最易傷人一 修身篇 致四弟·述養身有五事一 修身篇 致九弟·宜自修處求強一 修身篇 致九弟·時刻悔悟大有進益一 修身篇 致九弟·必須逆來順受二 勸學篇 稟父母·聞九弟習字長進二 勸學篇 稟父母·教弟寫字養神二 勸學篇 稟父母·勸兩弟學業宜精二 勸學篇 致諸弟·述求學之方法二 勸學篇 致諸弟·讀書宜立志有恆二 勸學篇 致諸弟·勉勵自立課程二 勸學篇 致諸弟·講讀經史方法二 勸學篇 致六弟·述學詩習字之法二 勸學篇 致諸弟·勸述孝悌之道二 勸學篇 致諸弟·溫經更增長見識二 勸學篇 致諸弟·勿為時文所誤二 勸學篇 稟父母·教弟注重看書二 勸學篇 致諸弟·必須立志猛進二 勸學篇 致諸弟·讀書必須有恆心二 勸學篇 致諸弟·按月作文寄京二 勸學篇 致諸弟·評文字之優劣二 勸學篇 致四弟·讀書不可太疏忽二 勸學篇 致四弟·宜勸諸侄勤讀書二 勸學篇 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時苦學二 勸學篇 致九弟·講求奏議不遲二 勸學篇 致四弟九弟·諄囑瑞侄用功二 勸學篇 致四弟九弟·述為不學有四要事三 治家篇 稟父母·述家和萬事興三 治家篇 稟父母·教弟以和睦為第一三 治家篇 致諸弟·教弟婚姻大事須謹慎三 治家篇 稟父母·勿因家務過勞三 治家篇 稟叔父母·勿因勞累過度三 治家篇 致諸弟·無時不想回家省親三 治家篇 致諸弟·告誡弟弟要清白做人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見三 治家篇 致諸弟·擬定於明年歸家探親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迎養父母叔父三 治家篇 諭紀澤·料理喪母之後事離京三 治家篇 諭紀澤·攜眷趕緊出京三 治家篇 諭紀澤·家眷萬不可出京三 治家篇 諭紀澤·勤通書信不必掛念三 治家篇 諭紀澤·家眷在京須一切謹慎三 治家篇 致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三 治家篇 致諸弟·勿使子侄驕奢淫佚三 治家篇 諭紀澤·宜教家人勤勞持家三 治家篇 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父親三 治家篇 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門三 治家篇 致四弟·得兩弟為幫手三 治家篇 致九弟·歸家料理祠堂三 治家篇 致四弟季弟·在家裡注重種蔬等事三 治家篇 致諸弟·宜兄弟和睦又實行勤儉二字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述家庭不可說利害話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述六弟婦治家賢慧而命最苦三 治家篇 致諸弟·述起屋造祠堂三 治家篇 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訣三 治家篇 致四弟·居鄉要訣宜節儉三 治家篇 致九弟季弟·做後輩宜戒驕橫之心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驕奢佚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謙虛勤勞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弟去驕氣惰習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弟牢記祖訓八字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弟必須愛惜物力三 治家篇 致四弟·惜福貴乎勤儉三 治家篇 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三 治家篇 致四弟·教子勤儉為主三 治家篇 致四弟·宜以耕讀為本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述告在京無生計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狀四 理財篇 稟父母·籌劃歸還借款四 理財篇 稟父母·借銀寄回家用四 理財篇 稟父母·在外借債過年四 理財篇 稟父母·家中費用窘迫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要叔父教訓諸弟以管家事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無錢寄回家四 理財篇 稟父母·寄銀還債濟人四 理財篇 致諸弟·取款及托帶銀四 理財篇 稟父母·送參冀減息銀四 理財篇 稟父母·取借款須專人去四 理財篇 稟父母·在京事事節儉四 理財篇 稟叔父母·托人帶銀兩歸家四 理財篇 致諸弟·家中務請略有積蓄四 理財篇 諭紀澤·托人帶銀至京四 理財篇 致諸弟·帶歸度歲之資四 理財篇 致九弟·述捐銀作祭費四 理財篇 致九弟·勸捐銀修祠堂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請給族人以資助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先饋贈親戚族人四 理財篇 致諸弟·述接濟親戚族人之故四 理財篇 稟祖父母·贈親戚族人數目四 理財篇 稟叔父母·請兌錢送人四 理財篇 致諸弟·節儉置田以濟貧民四 理財篇 致九弟·順便可以周濟四 理財篇 致九弟·周濟受害紳民四 理財篇 致四弟九弟·千里寄銀禮輕義重四 理財篇 致四弟·送銀子共患難者五 交友篇 致諸弟·交友拜師宜專一五 交友篇 致諸弟·必須親近良友五 交友篇 稟叔父·不辭勞苦料理朋友的喪事五 交友篇 致諸弟·交友須勤加來往五 交友篇 致諸弟·切勿佔人便宜五 交友篇 稟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五 交友篇 致九弟·患難與共勿有遺憾五 交友篇 致九弟·述挽胡潤帥聯五 交友篇 致九弟季弟·述有負朋友六 為政篇 稟祖父母·述與英國議和六 為政篇 稟父母·述盤查國庫巨案六 為政篇 稟父母·具折奏請日講六 為政篇 致諸弟·具奏言兵餉事六 為政篇 致諸弟·進諫言戒除驕矜六 為政篇 致諸弟·詳述辦理巨盜及公議糧餉事六 為政篇 致九弟季弟·以勤字報君以愛民二字報親六 為政篇 致九弟·暫緩祭祀望溪六 為政篇 致季弟·述長江厘卡太多季弟左右六 為政篇 致九弟季弟·述籌辦粵省釐金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稅六 為政篇 致九弟·處事修身宜明強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述大考陞官六 為政篇 稟祖父母·報告榮升侍講六 為政篇 稟祖父母·報告考差信六 為政篇 稟祖父母·報告補侍讀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述得會試房差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六 為政篇 稟父母·萬望匆入署說公事六 為政篇 稟叔父母·報告升翰林院侍讀學士六 為政篇 稟父母·敬請祖父換藍頂六 為政篇 稟父母·擬為六弟納監六 為政篇 稟父母·報告兩次兼職六 為政篇 稟父母·請勿懸望得差六 為政篇 稟父母·附呈考差詩文六 為政篇 稟父母·賀六弟成就功名六 為政篇 稟父母·請敬接誥封軸六 為政篇 稟父母·不敢求非分之榮六 為政篇 稟父母·請四弟送歸誥軸六 為政篇 稟父母·謹遵家命一心服官六 為政篇 致諸弟·述升內閣學士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述補侍郎缺六 為政篇 致諸弟·述奉旨為較射大臣六 為政篇 致諸弟·喜聞九弟得優貢六 為政篇 致九弟·為政切不可疏懶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弟為政優於帶兵六 為政篇 致四弟·述堅守作戰之困難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兄弟同獲聖恩六 為政篇 致九弟·申請辭退一席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讓紀瑞承蔭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紀梁宜承蔭六 為政篇 致九弟·述奏議乃為臣之事六 為政篇 致九弟·不必再行辭謝六 為政篇 致九弟·戰事宜自具奏六 為政篇 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六 為政篇 致四弟九弟·述應詔面陛之策七 用人篇 致諸弟·述營中急需人才七 用人篇 致諸弟·調彭雪琴來江七 用人篇 致九弟·催周鳳山速來七 用人篇 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七 用人篇 致九弟·愧對江西紳士七 用人篇 致九弟·宜以求才為在事七 用人篇 致九弟·擬保舉李次青七 用人篇 致九弟季弟·擬和陳射仙辦大通釐金七 用人篇 致九弟·述告辦事好手不多七 用人篇 致沅弟季弟·隨時推薦出色的人七 用人篇 致九弟季弟·述楊光宗不馴七 用人篇 致沅弟季弟·囑文輔卿二語七 用人篇 致九弟·宜多選好替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