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注》上經需傳卷二 比: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周易注》上經需傳卷二 比

周易注

上經需傳卷二 比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

不寧方來,後夫凶。

《彖》曰:比,吉也。

比,輔也,下順從也。

「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1)。

「不寧方來」,上下應也(2)。

「後夫凶」,其道窮也(3)。

【註釋】(1)處比之時,將原筮以求無咎,其唯元永貞乎?夫群一黨一相比,而不以「元永貞」,則凶邪之道也。

若不遇其主,則雖永貞而猶未足免於咎也。

使永貞而無咎者,其唯九五乎?(2)上下無一陽一以分其民,五獨處尊,莫不歸之,上下應之,既親且安,安則不安者託焉,故不寧方所以來,「上下應」故也。

夫無者求有,有者不求所與,危者求安,安者不求所保。

火有其炎,寒者附之。

故已苟安焉,則不寧之方皆來矣。

(3)將合和親而獨在後,親成則誅,是以凶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

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1)。

【註釋】(1)萬國以「比」建,諸侯以「比」親。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

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1)。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註釋】(1)處比之始,為比之首者也。

夫以不信為比之首,則禍莫大焉,故必「有孚盈缶」,然後乃得免比之咎,故曰「有孚比之,無咎」也。

處比之首,應不在一,心無私吝,則莫不比之。

著信立誠,盈溢乎質素之器,則物終來無衰竭也。

親乎天下,著信盈缶,應者豈一道而來?故必「有他吉」也。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1)。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註釋】(1)處比之時,居中得位,而系應在五,不能來它,故得其自內貞吉而已。

六三:比之匪人(1)。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註釋】(1)四自外比,二為五貞,近不相得,遠則無應,所與比者,皆非已親,故曰「比之匪人」。

六一四:外比之,貞吉(1)。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註釋】(1)外比於五,復得其位,比不失賢,處不失位,故「貞吉」也。

九五:顯比。

王用三驅,失前禽。

邑人不誡,吉(1)。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

捨逆取順,「失前禽」也。

「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註釋】(1)為比之主而有應在二,「顯比」者也。

比而顯之,則所親者狹矣。

夫無私於物,唯賢是與,則去之與來,皆無失也。

夫三驅之禮,禽逆來趣已則捨之,背已而走則射之,一愛一於來而惡於去也,故其所施,常「失前禽」也。

以「顯比」而居王位,用三驅之道者也,故曰「王用三驅,失前禽也」。

用其中正,征討有常,伐不加邑,動必討叛,邑人無虞,故「不誡」也,雖不得乎大人之吉,是「顯比」之吉也。

此可以為上之使,非為上道也。

上六:比之無首,凶(1)。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註釋】(1)無首,後也,處卦之終,是後夫也。

親道已成,無所與終,為時所棄,宜其凶也。

分類:易經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周易注
上經乾傳卷一 乾上經乾傳卷一 坤上經乾傳卷一 屯上經乾傳卷一 蒙上經需傳卷二 需上經需傳卷二 訟上經需傳卷二 師上經需傳卷二 比上經需傳卷二 小畜上經需傳卷二 履上經需傳卷二 泰上經需傳卷二 否上經需傳卷二 同人上經需傳卷二 大有上經需傳卷二 謙上經需傳卷二 豫上經隨傳卷三 隨上經隨傳卷三 蠱上經隨傳卷三 臨上經隨傳卷三 觀上經隨傳卷三 噬嗑上經隨傳卷三 賁上經隨傳卷三 剝上經隨傳卷三 復上經隨傳卷三 無妄上經隨傳卷三 大畜上經隨傳卷三 頤上經隨傳卷三 大過上經隨傳卷三 坎上經隨傳卷三 離下經鹹傳卷四 鹹下經鹹傳卷四 恆下經鹹傳卷四 遯下經鹹傳卷四 大壯下經鹹傳卷四 晉下經鹹傳卷四 明夷下經鹹傳卷四 家人下經鹹傳卷四 睽下經鹹傳卷四 蹇下經鹹傳卷四 解下經鹹傳卷四 損下經鹹傳卷四 益下經夬傳卷五 夬下經夬傳卷五 姤下經夬傳卷五 萃下經夬傳卷五 升下經夬傳卷五 困下經夬傳卷五 井下經夬傳卷五 革下經夬傳卷五 鼎下經夬傳卷五 震下經夬傳卷五 艮下經夬傳卷五 漸下經夬傳卷五 歸妹下經豐傳卷六 豐下經豐傳卷六 旅下經豐傳卷六 巽下經豐傳卷六 兌下經豐傳卷六 渙下經豐傳卷六 節下經豐傳卷六 中孚下經豐傳卷六 小過下經豐傳卷六 既濟下經豐傳卷六 未濟周易系辭(上)周易系辭(下)說卦序卦雜卦王弼的性理《易》及其對朱熹的影響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