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注》下經夬傳卷五 井:汔至亦未繘井(4),羸其瓶,凶(5)。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周易注》下經夬傳卷五 井

周易注

下經夬傳卷五 井

井:改邑不改井(1),無喪無得(2),往來井井(3)。

汔至亦未繘井(4),羸其瓶,凶(5)。

【註釋】(1)井,以不變為德者也。

(2)德有常也。

(3)不渝變也。

(4)已來至而未出井也。

(5)井道以已出為功也。

幾至而覆,與未汲同也。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1),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2)。

「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3)。

「羸其瓶」,是以凶也。

【註釋】(1)音舉上之上。

(2)以剛處中,故能定居其所而不變也。

(3)井以已成為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1)。

【註釋】(1)「木上有水」,井之象也。

上水以養,養而不窮者也。

相猶助也。

可以勞民勸助,莫若養而不窮也。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1)。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

「舊井無禽」,時捨也。

【註釋】(1)最在井底,上又無應,沈滯滓穢,故曰「井泥不食」也。

井泥而不可食,則是久井不見渫治者也。

久井不見渫治,禽所不向,而況人乎?一時所共棄捨也。

井者不變之物,居德之地,恆德至賤,物無取也。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1)。

《象》曰:「井谷射鮒」,無與也。

【註釋】(1)溪谷出一水,從上注下,水常射焉。

井之為道,以下給上者也。

而無應於上,反下與初,故曰「井谷射鮒」。

鮒,謂初也。

失井之道,水不上出,而反下一注,故曰「甕敝漏」也。

夫處上宜下,處下宜上,井已下矣,而復下一注,其道不交,則莫之與也。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

王明,並受其福(1)。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2)。

【註釋】(1)渫,不停污之謂也。

處下卦之上,復得其位,而應於上,得井之義也。

當井之義而不見食,修已全潔而不見用,故「為我心惻」也。

為,猶使也。

不下一注而應上,故「可用汲」也。

王明則見照明,既嘉其行,又欽其用,故曰「王明,並受其福」也。

(2)行感於誠,故曰「惻也」。

求「王明」,受福也。

六一四:井甃,無咎(1)。

《象》曰:「井甃,無咎」,修井也。

【註釋】(1)得位而無應,白守而不能給上,可以修井之壞,補過而已。

九五:井洌寒泉,食(1)。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註釋】(1)洌,潔也。

居中得正,體剛不撓,不食不義,中正高潔,故「井洌寒泉」,然後乃「食」也。

上九:井收。

勿幕,有孚,元吉(1)。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註釋】(1)處井上極,水已出井,井功大成,在此爻矣,故曰「井收」也。

群下仰之以濟,淵泉由之以通者也。

幕猶覆也。

不擅其有,不私其利,則物歸之,往無窮矣,故曰「勿幕有孚,元吉」也。

分類:易經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周易注
上經乾傳卷一 乾上經乾傳卷一 坤上經乾傳卷一 屯上經乾傳卷一 蒙上經需傳卷二 需上經需傳卷二 訟上經需傳卷二 師上經需傳卷二 比上經需傳卷二 小畜上經需傳卷二 履上經需傳卷二 泰上經需傳卷二 否上經需傳卷二 同人上經需傳卷二 大有上經需傳卷二 謙上經需傳卷二 豫上經隨傳卷三 隨上經隨傳卷三 蠱上經隨傳卷三 臨上經隨傳卷三 觀上經隨傳卷三 噬嗑上經隨傳卷三 賁上經隨傳卷三 剝上經隨傳卷三 復上經隨傳卷三 無妄上經隨傳卷三 大畜上經隨傳卷三 頤上經隨傳卷三 大過上經隨傳卷三 坎上經隨傳卷三 離下經鹹傳卷四 鹹下經鹹傳卷四 恆下經鹹傳卷四 遯下經鹹傳卷四 大壯下經鹹傳卷四 晉下經鹹傳卷四 明夷下經鹹傳卷四 家人下經鹹傳卷四 睽下經鹹傳卷四 蹇下經鹹傳卷四 解下經鹹傳卷四 損下經鹹傳卷四 益下經夬傳卷五 夬下經夬傳卷五 姤下經夬傳卷五 萃下經夬傳卷五 升下經夬傳卷五 困下經夬傳卷五 井下經夬傳卷五 革下經夬傳卷五 鼎下經夬傳卷五 震下經夬傳卷五 艮下經夬傳卷五 漸下經夬傳卷五 歸妹下經豐傳卷六 豐下經豐傳卷六 旅下經豐傳卷六 巽下經豐傳卷六 兌下經豐傳卷六 渙下經豐傳卷六 節下經豐傳卷六 中孚下經豐傳卷六 小過下經豐傳卷六 既濟下經豐傳卷六 未濟周易系辭(上)周易系辭(下)說卦序卦雜卦王弼的性理《易》及其對朱熹的影響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