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卷23 長沙嗣王業子孝儼 業弟藻 永陽嗣王伯游 衡陽嗣王元簡 桂陽:長沙嗣王業字靜曠,高祖長兄懿之子也。懿字元達,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梁書》卷23 長沙嗣王業子孝儼 業弟藻 永陽嗣王伯游 衡陽嗣王元簡 桂陽

梁書

卷23 長沙嗣王業子孝儼 業弟藻 永陽嗣王伯游 衡陽嗣王元簡 桂陽

長沙嗣王業子孝儼 業弟藻 永一陽一嗣王伯游 衡一陽一嗣王元簡 桂一陽一嗣王象

長沙嗣王業字靜曠,高祖長兄懿之子也。

懿字元達,少有令譽。

解褐齊安南邵陵王行參軍,襲爵臨湘縣侯。

遷太子舍人、洗馬、建安王友。

出為晉陵太守,曾未期月,訟理人和,稱為善政。

入為中書侍郎。

永明季,授持節、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諸軍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加冠軍將軍。

是歲,魏人入漢中,遂圍南鄭。

懿隨機拒擊,傷殺甚多,乃解圍遁去。

懿又遣氐帥楊元秀攻魏歷城、皋蘭、駱谷、坑池等六戍,克之。

魏人震懼,邊境遂寧。

進號征虜將軍,增封三百戶,遷督益、寧二州軍事、益州刺史。

入為太子右衛率、尚書吏部郎、衛尉卿。

永元二年,裴叔業據豫州反,授持節、征虜將軍、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領歷一陽一、南譙二郡太守,討叔業。

叔業懼,降於魏。

既而平西將軍崔慧景入寇京邑,奉江夏王寶玄圍台城。

齊室大亂,詔征懿。

懿時方食,投箸而起,率銳卒三千人援城。

慧景遣其子覺來拒,懿奔擊,大破之,覺單騎走。

乘勝而進,慧景眾潰,追斬之。

授侍中、尚書右僕射,未拜。

仍遷尚書令、都督征討水陸諸軍事,持節、將軍如故,增邑二千五百戶。

時東昏肆虐,茹法珍、王咺之等執政,宿臣舊將,並見誅夷,懿既立元勳,獨居朝右,深為法珍等所憚,乃說東昏曰:「懿將行隆昌故事,陛下命在晷刻。」

東昏信之,將加酷害,而懿所親知之,密具舟江渚,勸令西奔。

懿曰:「古皆有死,豈有叛走尚書令耶?」

遂遇禍。

中興元年,追贈侍中、中書監、司徒。

宣德太后臨朝,改贈太傅。

天監元年,追崇丞相,封長沙郡王,謚曰宣武。

給九旒、鸞輅、崖輬車,黃屋左纛,前後部羽葆鼓吹,輓歌二部,虎賁班劍百人,葬禮一依晉安平王故事。

業幼而明敏,識度過人。

仕齊為著作郎、太子舍人。

宣武之難,與二弟藻、象俱逃匿。

高祖既至,乃赴於軍,以為寧朔將軍。

中興二年,除輔國將軍、南琅邪、清河二郡太守。

天監二年,襲封長沙王,征為冠軍將軍,量置佐史,遷秘書監。

四年,改授侍中。

六年,轉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遷左驍騎將軍,尋為中護軍,領石頭戍軍事。

七年,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仁威將軍、南兗州刺史。

八年,征為護軍。

九年,除中書令,改授安後將軍、鎮琅、邪彭城二郡、領南琅邪太守。

十年,征為安右將軍、散騎常侍。

十四年,復為護軍,領南琅邪、彭城,鎮於琅邪。

復征中書令,出為輕車將軍、湘州刺史。

業一性一敦篤,所在留惠。

深信因果,篤誠佛法,高祖每嘉歎之。

普通三年,征為散騎常侍、護軍將軍。

四年,改為侍中、金紫光祿大夫。

七年,薨,時年四十八。

謚曰元。

有文集行於世。

子孝儼嗣。

孝儼字希莊,聰慧有文才。

射策甲科,除秘書郎、太子舍人。

從幸華林園,於座獻《相風烏》、《華光殿》、《景一陽一山》等頌,其文甚美,高祖深賞異之。

普通元年,薨,時年二十三。

謚曰章。

子慎嗣。

藻字靖藝,元王弟也。

少立名行,志一操一清潔。

齊永元初,釋褐著作佐郎。

天監元年,封西昌縣侯,食邑五百戶。

出為持節、都督益、寧二州諸軍事、冠軍將軍、益州刺史。

時天下草創,邊徼未安,州民焦僧護聚眾數萬,據郫、繁作亂。

藻年未弱冠,集僚佐議,欲自擊之。

或陳不可,藻大怒,斬於階側。

乃乘平肩輿,巡行賊壘。

賊弓亂射,矢下如雨,從者舉楯御箭,又命除之,由是人心大安。

賊乃夜遁,藻命騎追之,斬首數千級,遂平之。

進號信威將軍,九年,征為太子中庶子。

十年,為左驍騎將軍、領南琅邪太守。

入為侍中。

藻一性一謙退,不求聞達。

善屬文辭,尤好古體,自非公宴,未嘗妄有所為,縱有小文,成輒棄本。

十一年,出為使持節、都督雍、梁、秦三州竟陵、隨二郡諸軍事、仁威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

十二年,征為使持節、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兗州刺史,軍號如故。

頻蒞數鎮,民吏稱之。

推善下人,常如弗及。

征為太子詹事。

普通三年,遷領軍將軍,加侍中。

六年,為軍師將軍,與西豊侯正德北伐渦一陽一,輒班師,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土。

七年,起為宗正卿。

八年,復封爵,尋除左衛將軍,領步兵校尉。

大通元年,遷侍中、中護軍。

時渦一陽一始降,乃以藻為使持節、北討都督、征北大將軍,鎮於渦一陽一。

二年,為中權將軍、金紫光祿大夫,置佐史,加侍中。

中大通元年,遷護軍將軍,中權如故。

三年,為中軍將軍、太子詹事,出為丹一陽一尹。

高祖每歎曰:「子弟並如迦葉,吾復何憂。」

迦葉,藻小名也。

入為安左將軍、尚書左僕射,加侍中,藻固辭不就,詔不許。

大同五年,遷中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令,侍中如故。

藻一性一恬靜,獨處一室,一床一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則。

常以爵祿太過,每思屏退,門庭閒寂,賓客罕通,太宗尤敬一愛一之。

自遭家禍,恆布衣蒲席,不食鮮禽,非在公庭,不聽音樂。

高祖每以此稱之。

出為使持節、督南徐州刺史。

侯景亂,藻遣長子彧率兵入援,及城開,加散騎常侍、大將軍。

景遣其儀同蕭邕代之,據京口,藻因感氣疾,不自療。

或勸奔江北,藻曰:「吾國之台鉉,位任特隆,既不能誅剪逆賊,正當同死朝廷,安能投身異類,欲保餘生。」

因不食累日。

太清三年,薨,時年六十七。

永一陽一嗣王伯游,字士仁,高祖次兄敷之子。

敷字仲達,解褐齊後將軍、征虜行參軍,輔太子舍人,洗馬,遷丹一陽一尹丞。

入為太子中舍人,除建威將軍、隨郡內史。

招懷遠近,黎庶安之,以為前後之政莫之及也。

進號寧朔將軍,征為廬陵王諮議參軍。

建武四年,薨。

高祖即位,追贈侍中、司空,封永一陽一郡王,謚曰昭。

伯游美風神,善言玄理。

天監元年四月,詔曰:「兄子伯游,雖年識未弘,意尚粗可。

浙東奧區,宜須撫蒞,可督會稽、東一陽一、新安、永嘉、臨海五郡諸軍事、輔國將軍、會稽太守。」

二年,襲封永一陽一郡王。

五年,薨,時年二十三。

謚曰恭。

衡一陽一嗣王元簡,字熙遠,高祖第四弟暢之子。

暢仕齊至太常,封江陵縣侯,卒。

天監元年,追贈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封衡一陽一郡王。

謚曰宣。

元簡三年襲封,除中書郎,遷會稽太守。

十三年,入為給事黃門侍郎,出為持節、都督廣、交、越三州諸軍事、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

還為太子中庶子,遷使持節、都督郢、司、霍三州諸軍事、信武將軍、郢州刺史。

十八年正月,卒於州。

謚曰孝。

子俊嗣。

桂一陽一嗣王象,字世翼,長沙宣武王第九子也。

初,叔父融仕齊至太子洗馬。

永元中,宣武之難,融遇害。

高祖平京邑,贈給事黃門侍郎。

天監元年,加散騎常侍、撫軍大將軍,封桂一陽一郡王。

謚曰簡。

無子,乃詔象為嗣,襲封爵。

象容止閑雅,善於交遊,事所生母以孝聞。

起家寧遠將軍、丹一陽一尹。

到官未幾,簡王妃薨,去職。

服闋,復授明威將軍、丹一陽一尹。

象生長深宮,始親庶政,舉無失德,朝廷稱之。

出為持節、督司、霍、郢三州諸軍事、征遠將軍、郢州刺史。

尋遷湘、衡二州諸軍事、輕車將軍、湘州刺史。

湘州舊多虎暴,及像在任,為之靜息,故老咸稱德政所感。

除中書侍郎,俄以本官行石頭戍軍事,轉給事黃門侍郎、兼領軍,又以本官兼宗正卿。

尋遷侍中、太子詹事,未拜,改授持節、督江州諸軍事、信武將軍、江州刺史。

以疾免。

尋除太常卿,加侍中,遷秘書監、領步兵校尉。

大同二年,薨,謚曰敦。

子慥嗣。

史臣曰:長沙諸嗣王,並承襲土宇,光有籓服。

桂一陽一王象以孝聞,在於牧湘,猛虎息暴,蓋德惠所致也。

昔之善政,何以加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梁書
卷01 武帝上卷02 武帝中卷03 武帝下卷04 簡文帝卷05 元帝卷06 敬帝列傳第一 太祖張皇后 高祖郗皇后 太宗王皇后 高祖丁貴嬪卷08 昭明太子 哀太子 愍懷太子卷09 王茂 曹景宗 柳慶遠卷10 蕭穎達 夏侯詳 蔡道恭 楊公則 鄧元起卷11 張弘策 庾域 鄭紹叔 呂僧珍卷12 柳惔弟忱 席闡文 韋睿族弟愛卷13 范雲 沈約卷14 江淹 任昉卷15 謝朏 弟子覽卷16 王亮 張稷 王瑩卷17 王珍國 馬仙玭 張齊卷18 張惠紹 馮道根 康絢 昌義之卷19 宗夬 劉坦 樂藹卷20 劉季連 陳伯之列傳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子卷22 太祖五王卷23 長沙嗣王業子孝儼 業弟藻 永陽嗣王伯游 衡陽嗣王元簡 桂陽卷24 蕭景弟昌 昂 昱卷25 周捨 徐勉卷26 范岫 傅昭弟映 蕭琛 陸杲卷27 陸倕 到洽 明山賓 殷鈞 陸襄列傳第二十二 裴邃兄子之高 之平 之橫 夏侯亶弟夔 魚弘附 韋放卷29 高祖三王卷30 裴子野 顧協 徐摛 鮑泉卷31 袁 昂子君正卷32 陳慶之 蘭欽卷33 王僧孺 張率 劉孝綽 王筠卷34 張緬弟纘 綰卷35 蕭子恪弟子范 子顯 子雲 子暉卷36 孔休源 江革卷37 謝舉 何敬容卷38 硃異 賀琛列傳第三十三 元法僧 元樹 元願達 王神念 楊華 羊侃子鶤 羊鴉仁列傳第三十四 司馬褧 到溉 劉顯 劉之遴弟之亨 許懋列傳第三十五 王規 劉 宗懍 王承 褚翔 蕭介從父兄洽 褚卷42 臧盾弟厥 傅岐列傳第三十七 韋粲 江子一 弟子四 子五 張嵊 沈浚 柳敬禮卷44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卷45 王僧辯列傳第四十 胡僧祐 徐文盛 杜掞兄岸 弟幼安 兄子龕 陰子春卷47 孝行卷48 儒林卷49 文學上卷50 文學下卷51 處士卷52 止足卷53 良吏卷54 諸夷列傳第四十九 豫章王綜 武陵王紀 臨賀王正德 河東王譽卷56 侯景附錄 梁書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