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卷37 謝舉 何敬容:幼好學,能清言,與覽齊名。舉年十四,嘗贈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梁書》卷37 謝舉 何敬容

梁書

卷37 謝舉 何敬容

謝舉,字言揚,中書令覽之弟也。

幼好學,能清言,與覽齊名。

舉年十四,嘗贈沈約五言詩,為約稱賞。

世人為之語曰:「王有養、炬,謝有覽、舉。」

養、炬,王筠、王泰小字也。

起家秘書郎,遷太子舍人,輕車功曹史,秘書丞,司空從事中郎,太子庶子,家令,掌東宮管記,深為昭明太子賞接。

秘書監任昉出為新安郡,別舉詩云:「詎念耋嗟人,方深老夫托。」

其屬意如此。

嘗侍宴華林園,高祖訪舉於覽,覽對曰:「識藝過臣甚遠,惟飲酒不及於臣。」

高祖大悅。

轉太子中庶子,猶掌管記。

天監十一年,遷侍中。

十四年,出為寧遠將軍、豫章內史,為政和理,甚得民心。

十八年,復入為侍中,領步兵校尉。

普通元年,出為貞毅將軍、太尉臨川王長史。

四年,入為左民尚書。

其年遷掌吏部,尋以公事免。

五年,起為太子中庶子,領右軍將軍。

六年,復為左民尚書,領步兵校尉。

俄徙為吏部尚書,尋加侍中。

出為仁威將軍、晉陵太守。

在郡清靜,百姓化其德,境內肅然。

罷郡還,吏民詣闕請立碑,詔許之。

大通二年,入為侍中、五兵尚書,未拜,遷掌吏部,侍中如故。

舉祖莊,宋世再典選,至舉又三為此職,前代未有也。

舉少博涉多通,尤長玄理及釋氏義。

為晉陵郡時,常與義僧遞講經論,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

其盛如此。

先是,北渡人盧廣有儒術,為國子博士,於學發講,僕射徐勉以下畢至。

舉造坐,屢折廣,辭理通邁。

廣深歎服,仍以所執麈尾薦之,以況重席焉。

四年,加侍中。

五年,遷尚書右僕射,侍中如故。

大同三年,以疾陳解,徙為右光祿大夫,給親信二十人。

其年,出為雲麾將軍、吳郡太守。

先是,何敬容居郡有美績,世稱為何吳郡。

及舉為政,聲跡略相比。

六年,入為侍中、中書監,未拜,遷太子詹事、翊左將軍,侍中如故。

舉父綍,齊世終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許,久之方就職。

九年,遷尚書僕射,侍中、將軍如故。

舉雖居端揆,未嘗肯預時務,多因疾陳解。

敕輒賜假,並手敕處方,加給上藥。

其恩遇如此。

其年,以本官參掌選事。

太清二年,遷尚書令,侍中、將軍如故。

是歲,侯景寇京師,舉卒於圍內。

詔贈侍中、中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尚書令如故。

文集亂中並亡逸。

二子禧,嘏,並少知名。

嘏,太清中,歷太子中庶子,出為建安太守。

何敬容,字國禮,廬江人也。

祖攸之,宋太常卿;父昌珝,齊吏部尚書;並有名前代。

敬容以名家子,弱冠選尚齊武帝女長城公主,拜駙馬都尉。

天監初,為秘書郎,歷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丞,遷揚州治中。

出為建安內史,清公有美績,民吏稱之。

還除黃門郎,累遷太子中庶子,散騎常侍,侍中,司徒左長史。

普通二年,復為侍中,領羽林監,俄又領本州大中正。

頃之,守吏部尚書,銓序明審,號為稱職。

四年,出為招遠將軍、吳郡太守,為政勤恤民隱,辨訟如神,視事四年,治為天下第一。

吏民詣闕請樹碑,詔許之。

大通二年,征為中書令,未拜,復為吏部尚書,領右軍將軍,俄加侍中。

中大通元年,改太子中庶子。

敬容身長八尺,白皙美鬚眉。

一性一矜莊,衣冠尤事鮮麗,每公庭就列,容止出人。

三年,遷尚書右僕射,參掌選事,侍中如故。

時僕射徐勉參掌機密,以疾陳解,因舉敬容自代,故有此授焉。

五年,遷左僕射,加宣惠將軍,置佐史,侍中、參掌如故。

大同三年正月,硃雀門災,高祖謂群臣曰:「此門制卑狹,我始欲構,遂遭天火。」

並相顧未有答。

敬容獨曰:「此所謂陛下『先天而天不違』。」

時以為名對。

俄遷中權將軍、丹一陽一尹,侍中、參掌、佐史如故。

五年,入為尚書令,侍中、將軍、參掌、佐史如故。

敬容久處台閣,詳悉舊事,且聰明識治,勤於簿領,詰朝理事,日旰不休。

自晉、宋以來,宰相皆文義自逸,敬容獨勤庶務,為世所嗤鄙。

時蕭琛子巡者,頗有輕薄才,因制卦名離合等詩以嘲之,敬容處之如初,亦不屑也。

十一年,坐妾弟費慧明為導倉丞,夜盜官米,為禁司所執,送領軍府。

時河東王譽為領軍將軍,敬容以書解慧明,譽即封書以奏。

高祖大怒,付南司推劾。

御史中丞張綰奏敬容挾私罔上,合棄市刑,詔特免職。

初,天監中,有沙門釋寶志者,嘗遇敬容,謂曰:「君後必貴,然終是何敗何耳」。

及敬容為宰相,謂何姓當為其禍,故抑沒宗族,無仕進者,至是竟為河東所敗。

中大同元年三月,高祖幸同泰寺講《金字三慧經》,敬容請預聽,敕許之。

又有敕聽朔望問訊。

尋起為金紫光祿大夫,未拜,又加侍中。

敬容舊時賓客門生喧嘩如昔,冀其復用。

會稽謝郁致書戒之曰:「草萊之人,聞諸道路,君侯已得瞻望朝夕,出入禁門,醉尉將不敢呵,灰然不無其漸,甚休,甚休!耙賀於前,又將吊也。

昔流言裁作,公旦東奔;燕書始來,子孟不入。

夫聖賢被虛過以自斥,未有嬰時釁而求親者也。

且曝鰓之鱗,不念杯杓之水;雲霄之翼,豈顧籠樊之糧。

何者?所托已盛也。

昔君侯納言加首,鳴玉在腰,回豊貂以步文昌,聳高蟬而趨武帳,可謂盛矣。

不以此時薦才拔士,少報聖主之恩;今卒如爰絲之說,受責見過,方復欲更窺朝廷,觖望萬分,竊不為左右取也。

昔竇嬰、楊惲亦得罪明時,不能謝絕賓客,猶交一黨一援,卒無後福,終益前禍。

僕之所吊,實在於斯。

人人所以頗猶有踵君侯之門者,未必皆感惠懷仁,有灌夫、任安之義,乃戒翟公之大署,冀君侯之復用也。

夫在思過之日,而挾復用之意,未可為智者說矣。

君侯宜杜門念失,無有所通,築茅茨於鍾阜,聊優遊以卒歲,見可憐之意,著待終之情。

復仲尼能改之言,惟子貢更也之譬,少戢言於眾口,微自救於竹帛,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如此,令明主聞知,尚有冀也。

僕東皋鄙人,入一穴一幸無銜窶,恥天下之士不為執事道之,故披肝膽,示情素,君侯豈能鑒焉。」

太清元年,遷太子詹事,侍中如故。

二年,侯景襲京師,敬容自府移家台內。

初,景於渦一陽一退敗,未得審實,傳者乃雲其將暴顯反,景身與眾並沒,朝廷以為憂。

敬容尋見東宮,太宗謂曰:「淮北始更有信,侯景定得身免,不如所傳。」

敬容對曰:「得景遂死,深是朝廷之福。」

太宗失色,問其故。

敬容曰:「景翻覆叛臣,終當亂國。」

是年,太宗頻於玄圃自講《老》、《莊》二書,學士吳孜時寄詹事府,每日入聽。

敬容謂孜曰:「昔晉代喪亂,頗由祖尚玄虛,胡賊殄覆中夏。

今東宮復襲此,殆非人事,其將為戎乎?」

俄而侯景難作,其言有征也。

三年正月,敬容卒於圍內,詔贈仁威將軍,本官並如故。

何氏自晉司空充、宋司空尚之,世奉佛法,並建立塔寺;至敬容又舍宅東為伽藍,趨勢者因助財造構,敬容並不拒,故此寺堂宇校飾,頗為宏麗。

時輕薄者因呼為「眾造寺」焉。

及敬容免職出宅,止有常用器物及囊衣而已,竟無餘財貨,時亦以此稱之。

子鷿,秘書丞,早卒。

陳吏部尚書姚察曰:魏正始及晉之中朝,時俗尚於玄虛,貴為放誕,尚書丞郎以上,簿領文案,不復經懷,皆成於令史。

逮乎江左,此道彌扇,惟卞壺以台閣之務,頗欲綜理,阮孚謂之曰:「卿常無閒暇,不乃勞乎?」

宋世王敬弘身居端右,未嘗省牒,風一流相尚,其流遂遠。

望白署空,是稱清貴;恪勤匪懈,終滯鄙俗。

是使朝經廢於上,職事隳於下。

小人道長,抑此之由。

嗚呼!傷風敗俗,曾莫之悟。

永嘉不競,戎馬生郊,宜其然矣。

何國禮之識治,見譏薄俗,惜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梁書
卷01 武帝上卷02 武帝中卷03 武帝下卷04 簡文帝卷05 元帝卷06 敬帝列傳第一 太祖張皇后 高祖郗皇后 太宗王皇后 高祖丁貴嬪卷08 昭明太子 哀太子 愍懷太子卷09 王茂 曹景宗 柳慶遠卷10 蕭穎達 夏侯詳 蔡道恭 楊公則 鄧元起卷11 張弘策 庾域 鄭紹叔 呂僧珍卷12 柳惔弟忱 席闡文 韋睿族弟愛卷13 范雲 沈約卷14 江淹 任昉卷15 謝朏 弟子覽卷16 王亮 張稷 王瑩卷17 王珍國 馬仙玭 張齊卷18 張惠紹 馮道根 康絢 昌義之卷19 宗夬 劉坦 樂藹卷20 劉季連 陳伯之列傳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子卷22 太祖五王卷23 長沙嗣王業子孝儼 業弟藻 永陽嗣王伯游 衡陽嗣王元簡 桂陽卷24 蕭景弟昌 昂 昱卷25 周捨 徐勉卷26 范岫 傅昭弟映 蕭琛 陸杲卷27 陸倕 到洽 明山賓 殷鈞 陸襄列傳第二十二 裴邃兄子之高 之平 之橫 夏侯亶弟夔 魚弘附 韋放卷29 高祖三王卷30 裴子野 顧協 徐摛 鮑泉卷31 袁 昂子君正卷32 陳慶之 蘭欽卷33 王僧孺 張率 劉孝綽 王筠卷34 張緬弟纘 綰卷35 蕭子恪弟子范 子顯 子雲 子暉卷36 孔休源 江革卷37 謝舉 何敬容卷38 硃異 賀琛列傳第三十三 元法僧 元樹 元願達 王神念 楊華 羊侃子鶤 羊鴉仁列傳第三十四 司馬褧 到溉 劉顯 劉之遴弟之亨 許懋列傳第三十五 王規 劉 宗懍 王承 褚翔 蕭介從父兄洽 褚卷42 臧盾弟厥 傅岐列傳第三十七 韋粲 江子一 弟子四 子五 張嵊 沈浚 柳敬禮卷44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卷45 王僧辯列傳第四十 胡僧祐 徐文盛 杜掞兄岸 弟幼安 兄子龕 陰子春卷47 孝行卷48 儒林卷49 文學上卷50 文學下卷51 處士卷52 止足卷53 良吏卷54 諸夷列傳第四十九 豫章王綜 武陵王紀 臨賀王正德 河東王譽卷56 侯景附錄 梁書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