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卷32 陳慶之 蘭欽:幼而隨從高祖。高祖一性一好棋,每從夜達旦不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梁書》卷32 陳慶之 蘭欽

梁書

卷32 陳慶之 蘭欽

陳慶之,字子雲,義興國山人也。

幼而隨從高祖。

高祖一性一好棋,每從夜達旦不輟,等輩皆倦寐,惟慶之不寢,聞呼即至,甚見親賞。

從高祖東下平建鄴,稍為主書,散財聚士,常思效用。

除奉朝請。

普通中,魏徐州刺史元法僧於彭城求入內附,以慶之為武威將軍,與胡龍牙、成景俊率諸軍應接。

還,除宣猛將軍、文德主帥,仍率軍二千,送豫章王綜入鎮徐州。

魏遣安豊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眾二萬來拒,屯據陟□。

延明先遣其別將丘大千築壘潯梁,觀兵近境。

慶之進薄其壘,一鼓便潰。

後豫章王棄軍奔魏,眾皆潰散,諸將莫能制止。

慶之乃斬關夜退,軍士得全。

普通七年,安西將軍元樹出征壽春,除慶之假節、總知軍事。

魏豫州刺史李憲遣其子長鈞別築兩城相拒。

慶之攻之,憲力屈遂降,慶之入據其城。

轉東宮直閣,賜爵關中侯。

大通元年,隸領軍曹仲宗伐渦一陽一。

魏遣征南將軍常山王元昭等率馬步十五萬來援,前軍至駝澗,去渦一陽一四十里。

慶之欲逆戰,韋放以賊之前鋒必是輕銳,與戰若捷,不足為功,如其不利,沮我軍勢,兵法所謂以逸待勞,不如勿擊。

慶之曰:「魏人遠來,皆已疲倦,去我既遠,必不見疑,及其未集,須挫其氣,出其不意,必無不敗之理。

且聞虜所據營,林木甚盛,必不夜出。

諸君若疑惑,慶之請獨取之。」

於是與麾下二百騎奔擊,破其前軍,魏人震恐。

慶之乃還與諸將連營而進,據渦一陽一城,與魏軍相持。

自春至冬,數十百戰,師老氣衰,魏之援兵復欲築壘於軍後,仲宗等恐腹背受敵,謀欲退師。

慶之杖節軍門曰:「共來至此,涉歷一歲,糜費糧仗,其數極多。

諸軍並無鬥心,皆謀退縮,豈是欲立功名,直聚為抄暴耳。

吾聞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須虜大合,然後與戰。

審欲班師,慶之別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詔。」

仲宗壯其計,乃從之。

魏人掎角作十三城,慶之銜枚夜出,陷其四壘,渦一陽一城主王緯乞降。

所餘九城,兵甲猶盛,乃陳其俘馘,鼓噪而攻之,遂大奔潰,斬獲略盡,渦水咽流,降城中男一女三萬餘口。

詔以渦一陽一之地置西徐州。

眾軍乘勝前頓城父。

高祖嘉焉,賜慶之手詔曰:「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

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

開硃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大通初,魏北海王元顥以本朝大亂,自拔來降,求立為魏主。

高祖納之,以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送元顥還北。

顥於渙水即魏帝號,授慶之使持節、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發自銍縣,進拔滎城,遂至睢一陽一。

魏將丘大千有眾七萬,分築九城以相拒。

慶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壘,大千乃降。

時魏征東將軍濟一陰一王元暉業率羽林庶子二萬人來救梁、宋,進屯考城,城四面縈水,守備嚴固。

慶之命浮水築壘,攻陷其城,生擒暉業,獲租車七千八百輛。

仍趨大梁,望旗歸款。

顥進慶之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

仍率眾而西。

魏左僕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率御仗羽林宗子庶子眾凡七萬,據滎一陽一拒顥。

兵既一精一強,城又險固,慶之攻未能拔。

魏將元天穆大軍復將至,先遣其驃騎將軍爾硃吐沒兒領胡騎五千,騎將魯安領夏州步騎九千,援楊昱;又遣右僕射爾硃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騎一萬,據虎牢。

天穆、吐沒兒前後繼至,旗鼓相望。

時滎一陽一未拔,士眾皆恐,慶之乃解鞍秣馬,宣喻眾曰:「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

天穆之眾,並是仇讎。

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餘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

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

一鼓悉使登城,壯士東一陽一宋景休、義興魚天愍逾堞而入,遂克之。

俄而魏陣外合,慶之率騎三千背城逆戰,大破之,魯安於陣乞降,元天穆、爾硃吐沒兒單騎獲免。

收滎一陽一儲實,牛馬谷帛不可勝計。

進赴虎牢,爾硃世隆棄城走。

魏主元子攸懼,奔并州。

其臨淮王元彧、安豊王元延明率百僚,封府庫,備法駕,奉迎顥入洛一陽一宮,御前殿,改元大赦。

顥以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

魏大將軍上一黨一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眾四萬,攻陷大梁,分遣老生、費穆兵二萬,據虎牢,刁宣、刁雙入梁、宋,慶之隨方掩襲,並皆降款。

天穆與十餘騎北渡河。

高祖復賜手詔稱美焉。

慶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一靡一。

先是洛一陽一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自發銍縣至於洛一陽一,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

初,元子攸止單騎奔走,宮衛嬪侍無改於常。

顥既得志,荒於酒色,乃日夜宴樂,不復視事。

與安豊、臨淮共立一奸一計,將背朝恩,絕賓貢之禮;直以時事未安,且資慶之之力用,外同內異,言多忌刻。

慶之心知之,亦密為其計。

乃說顥曰:「今遠來至此,未伏尚多,若人知虛實,方更連兵,而安不忘危,須預為其策。

宜啟天子,更請一精一兵;並勒諸州,有南人沒此者,悉須部送。」

顥欲從之,元延明說顥曰:「陳慶之兵不出數千,已自難制;今增其眾,寧肯復為用乎?權一柄一一去,動轉聽人,魏之宗社,於斯而滅。」

顥由是致疑,稍成疏貳。

慮慶之密啟,乃表高祖曰:「河北、河南一時已定,唯爾硃榮尚敢跋扈,臣與慶之自能擒討。

今州郡新服,正須綏撫,不宜更復加兵,搖動百姓。」

高祖遂詔眾軍皆停界首。

洛下南人不出一萬,羌夷十倍,軍副馬佛念言於慶之曰:「功高不賞,震主身危,二事既有,將軍豈得無慮?自古以來,廢昏立明,扶危定難,鮮有得終。

今將軍威震中原,聲動河塞,屠顥據洛,則千載一時也。」

慶之不從。

顥前以慶之為徐州刺史,因固求之鎮。

顥心憚之,遂不遣。

乃曰:「主上以洛一陽一之地全相任委,忽聞捨此朝寄,欲往彭城,謂君遽取盎貴,不為國計,手敕頻仍,恐成僕責。」

慶之不敢復言。

魏天柱將軍爾硃榮、右僕射爾硃世隆、大都督元天穆、驃騎將軍爾硃吐沒兒、榮長史高歡、鮮卑、芮芮,勒眾號百萬,挾魏主元子攸來攻顥。

顥據洛一陽一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時反叛。

慶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中十有一戰,傷殺甚眾。

榮將退,時有劉助者,善天文,乃謂榮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

榮乃縛木為筏,濟自硤石,與顥戰於河橋,顥大敗,走至臨穎,遇賊被擒,洛一陽一陷。

慶之馬步數千,結陣東反,榮親自來追,值蒿高山水洪溢,軍人死散。

慶之乃落鬚髮為沙門,間行至豫州,豫州人程道雍等潛送出汝一陰一。

至都,仍以功除右衛將軍,封永興縣侯,邑一千五百戶。

出為持節、都督緣淮諸軍事、奮武將軍、北兗州刺史。

會有妖賊沙門僧強自稱為帝,土豪蔡伯龍起兵應之。

僧強頗知幻術,更相扇惑,眾至三萬,攻陷北徐州,濟一陰一太守楊起文棄城走,鍾離太守單希寶見害,使慶之討焉。

車駕幸白下,臨餞謂慶之曰:「江、淮兵勁,其鋒難當,卿可以策制之,不宜決戰。」

慶之受命而行。

曾未浹辰,斬伯龍、僧強,傳其首。

中大通二年,除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諸軍事、南、北司二州刺史,余並如故。

慶之至鎮,遂圍懸瓠。

破魏穎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於溱水,又破行台孫騰、大都督侯進、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於楚城。

罷義一陽一鎮兵,停水陸轉運,江湖諸州並得休息。

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後,倉廩充實。

高祖每嘉勞之。

又表省南司州,復安陸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將侯景率眾七萬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沒,景仍進軍淮上,貽慶之書使降。

敕遣湘潭侯退、右衛夏侯夔等赴援,軍至黎漿,慶之已擊破景。

時大寒雪,景棄輜重走,慶之收之以歸。

進號仁威將軍。

是歲,豫州饑,慶之開倉賑給,多所全濟。

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請樹碑頌德,詔許焉。

五年十月,卒,時年五十六。

贈散騎常侍、左衛將軍,鼓吹一部。

謚曰武。

敕義興郡發五百丁會喪。

慶之一性一祗慎,衣不紈綺,不好絲竹,射不穿札,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

長子昭嗣。

第五子昕,字君章。

七歲能騎射。

十二隨父入洛,於路遇疾,還京師。

詣鴻臚卿硃異,異訪北間形勢,昕聚土畫地,指麾分別,異甚奇之。

大同四年,為邵陵王常侍、文德主帥、右衛仗主,敕遣助防義一陽一。

魏豫州刺史堯雄,北間驍將,兄子寶樂,特為敢勇。

慶之圍懸瓠,雄來赴其難,寶樂求單騎校戰,昕躍馬直趣寶樂,雄即散潰,仍陷溱城。

六年,除威遠將軍、小峴城主,以公事免。

十年,妖賊王勤宗起於巴山郡,以昕為宣猛將軍,假節討焉。

勤宗平,除一陰一陵戍主、北譙太守,以疾不之官。

又除驃騎外兵,俄為臨川太守。

太清二年,侯景圍歷一陽一,敕召昕還,昕啟云:「採石急須重鎮,王質水軍輕弱,恐慮不濟。」

乃板昕為雲騎將軍,代質,未及下渚,景已渡江,仍遣率所領游防城外,不得入守。

欲奔京口,乃為景所擒。

景見昕慇勤,因留極飲,曰:「我至此得卿,餘人無能為也。」

令昕收集部曲,將用之,昕誓而不許。

景使其儀同范桃棒嚴禁之,昕因說桃棒令率所領歸降,襲殺王偉、宋子仙為信。

桃棒許之,遂盟約,射啟城中,遣昕夜縋而入。

高祖大喜,敕即受降,太宗遲疑累日不決,外事發洩,昕弗之知,猶依期而下。

景邀得之,乃一逼一昕令更射書城中,云「桃棒且輕將數十人先入。」

景欲裹甲隨之。

昕既不肯為書,期以必死,遂為景所害,時年三十三。

蘭欽,字休明,中昌魏人也。

父子雲,天監中,軍功官至雲麾將軍,冀州刺史。

欽幼而果決,篸捷過人。

隨父北征,授東宮直閣。

大通元年,攻魏蕭城,拔之。

仍破彭城別將郊仲,進攻擬山城,破其大都督劉屬眾二十萬。

進攻籠城,獲馬千餘匹。

又破其大將柴集及襄城太守高宣、別將范思念、鄭承宗等。

仍攻厥固、張龍、子城,未拔,魏彭城守將楊目遣子孝邕率輕兵來援,欽逆擊走之。

又破譙州刺史劉海游,還拔厥固,收其家口。

楊目又遣都督范思念、別將曹龍牙數萬眾來援,欽與戰,於陣斬龍牙,傳首京師。

又假欽節,都督衡州三郡兵,討桂一陽一、一陽一山、始興叛蠻,至即平破之。

封安懷縣男,邑五百戶。

又破天漆蠻帥晚時得。

會衡州刺史元慶和為桂一陽一人嚴容所圍,遣使告急,欽往應援,破容羅溪,於是長樂諸洞一時平蕩。

又密敕欽向魏興,經南鄭,屬魏將托跋勝寇襄一陽一,仍敕赴援。

除持節、督南梁、南、北秦、沙四州諸軍事、光烈將軍、平西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增封五百戶,進爵為侯。

破通生,擒行台元子禮、大將薛俊、張菩薩,魏梁州刺史元羅遂降,梁、漢底定。

進號智武將軍,增封二千戶。

俄改授持節、都督衡、桂二州諸軍事、衡州刺史。

未及述職,魏遣都督董紹、張獻攻圍南鄭,梁州刺史杜懷瑤請救。

欽率所領援之,大破紹、獻於高橋城,斬首三千餘,紹、獻奔退,追入斜谷,斬獲略盡。

西魏相宇文黑泰致馬二千匹,請結鄰好。

詔加散騎常侍,進號仁威將軍,增封五百戶,仍令述職。

經廣州,因破俚帥陳文徹兄弟,並擒之。

至衡州,進號平南將軍,改封曲江縣公,增邑五百戶。

在州有惠政,吏民詣闕請立碑頌德,詔許焉。

征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尋改授散騎常侍、安南將軍、廣州刺史。

既至任所,前刺史南安侯密遣廚人置藥於食,欽中毒而卒,時年四十二。

詔贈侍中、中衛將軍,鼓吹一部。

子夏禮,侯景至歷一陽一,率其部曲邀擊景,兵敗死之。

史臣曰:陳慶之、蘭欽俱有將略,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歟。

慶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預舊恩,加之謹肅,蟬冕組珮,亦一世之榮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梁書
卷01 武帝上卷02 武帝中卷03 武帝下卷04 簡文帝卷05 元帝卷06 敬帝列傳第一 太祖張皇后 高祖郗皇后 太宗王皇后 高祖丁貴嬪卷08 昭明太子 哀太子 愍懷太子卷09 王茂 曹景宗 柳慶遠卷10 蕭穎達 夏侯詳 蔡道恭 楊公則 鄧元起卷11 張弘策 庾域 鄭紹叔 呂僧珍卷12 柳惔弟忱 席闡文 韋睿族弟愛卷13 范雲 沈約卷14 江淹 任昉卷15 謝朏 弟子覽卷16 王亮 張稷 王瑩卷17 王珍國 馬仙玭 張齊卷18 張惠紹 馮道根 康絢 昌義之卷19 宗夬 劉坦 樂藹卷20 劉季連 陳伯之列傳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子卷22 太祖五王卷23 長沙嗣王業子孝儼 業弟藻 永陽嗣王伯游 衡陽嗣王元簡 桂陽卷24 蕭景弟昌 昂 昱卷25 周捨 徐勉卷26 范岫 傅昭弟映 蕭琛 陸杲卷27 陸倕 到洽 明山賓 殷鈞 陸襄列傳第二十二 裴邃兄子之高 之平 之橫 夏侯亶弟夔 魚弘附 韋放卷29 高祖三王卷30 裴子野 顧協 徐摛 鮑泉卷31 袁 昂子君正卷32 陳慶之 蘭欽卷33 王僧孺 張率 劉孝綽 王筠卷34 張緬弟纘 綰卷35 蕭子恪弟子范 子顯 子雲 子暉卷36 孔休源 江革卷37 謝舉 何敬容卷38 硃異 賀琛列傳第三十三 元法僧 元樹 元願達 王神念 楊華 羊侃子鶤 羊鴉仁列傳第三十四 司馬褧 到溉 劉顯 劉之遴弟之亨 許懋列傳第三十五 王規 劉 宗懍 王承 褚翔 蕭介從父兄洽 褚卷42 臧盾弟厥 傅岐列傳第三十七 韋粲 江子一 弟子四 子五 張嵊 沈浚 柳敬禮卷44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卷45 王僧辯列傳第四十 胡僧祐 徐文盛 杜掞兄岸 弟幼安 兄子龕 陰子春卷47 孝行卷48 儒林卷49 文學上卷50 文學下卷51 處士卷52 止足卷53 良吏卷54 諸夷列傳第四十九 豫章王綜 武陵王紀 臨賀王正德 河東王譽卷56 侯景附錄 梁書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