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卷47 孝行:韓懷明 劉曇淨 何炯 庾沙彌 江紑 劉霽 褚修 謝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梁書》卷47 孝行

梁書

卷47 孝行

滕曇恭 徐普濟 宛陵女子 沈崇傃 荀匠 庾黔婁 吉翂 甄恬

韓懷明 劉曇淨 何炯 庾沙彌 江紑 劉霽 褚修 謝藺

經云:「夫孝,德之本也。」

此生民之為大,有國之所先歟!斑祖創業開基,飭躬化俗,澆弊之風以革,孝治之術斯著。

每發一絲綸,遠加旌表。

而淳和比屋,罕要詭俗之譽,潛晦成風,俯列逾群之跡,彰於視聽,蓋無幾焉。

今采綴以備遺逸云爾。

滕曇恭,豫章南昌人也。

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產。

曇恭歷訪不能得,銜悲哀切。

俄值一桑門問其故,曇恭具以告。

桑門曰:「我有兩瓜,分一相遺。」

曇恭拜謝,因捧瓜還,以薦其母。

舉室驚異。

尋訪桑門,莫知所在。

及父母卒,曇恭水漿不入口者旬日,感慟嘔血,絕而復甦。

隆冬不著繭絮,蔬食終身。

每至忌日,思慕不自堪,晝夜哀慟。

其門外有冬生樹二株,時忽有神光自樹而起,俄見佛像及夾侍之儀,容光顯著,自門而入。

曇恭家人一大小,鹹共禮拜,久之乃滅,遠近道俗鹹傳之。

太守王僧度引曇恭為功曹,固辭不就。

王儉時隨僧度在郡,號為滕曾子。

天監元年,陸璉奉使巡行風俗,表言其狀。

曇恭有子三人,皆有行業。

時有徐普濟者,長沙臨湘人。

居喪未及葬,而鄰家火起,延及其捨,普濟號慟伏棺上,以身蔽火。

鄰人往救之,焚炙已悶絕,累日方蘇。

宣城宛陵有女子與母同一床一寢,母為猛虎所搏,女號叫拿虎,虎一毛一盡落,行十數里,虎乃棄之。

女抱母還,猶有氣,經時乃絕。

太守蕭琛賻焉,表言其狀。

有詔旌其門閭。

沈崇傃,字思整,吳興武康人也。

父懷明,宋兗州刺史。

崇傃六歲丁案憂,哭踴過禮。

及長,傭書以養母焉。

齊建武初,起家為奉朝請。

永元末,遷司徒行參軍。

天監初,為前軍鄱一陽一王參軍事。

三年,太守柳惲闢為主簿。

崇傃從惲到郡,還迎其母,母卒。

崇傃以不及侍疾,將欲致死,水漿不入口,晝夜號哭,旬日殆將絕氣。

兄弟謂之曰:「殯葬未申,遽自毀滅,非全孝之道也。」

崇傃之瘞所,不避雨雪,倚墳哀慟。

每夜恆有猛獸來望之,有聲狀如歎息者。

家貧無以遷窆,乃行乞經年,始獲葬焉。

既而廬於墓側,自以初行喪禮不備,復以葬後更治服三年。

久食麥屑,不啖鹽酢,坐臥於單薦,因虛腫不能起。

郡縣舉其至孝。

高祖聞,即遣中書舍人慰勉之,乃下詔曰:「前軍沈崇傃,少有志行,居喪逾禮。

齋制不終,未得大葬,自以行乞淹年,哀典多闕,方欲以永慕之晨,更為再期之始。

雖即情可矜,禮有明斷。

可便令除釋,擢補太子洗馬。

旌彼門閭,敦茲風教。」

崇傃奉詔釋服,而涕泣如居喪,固辭不受官,苦自陳讓,經年乃得為永寧令。

自以祿不及養,怛恨愈甚,哀思不自堪,至縣卒,時年三十九。

荀匠,字文師,穎一陰一人,晉太保勖九世孫也。

祖瓊,年十五,復父仇於成都市,以孝聞。

宋元嘉末,渡淮赴武陵王義,為元兇追兵所殺,贈員外散騎侍郎。

父法超,齊中興末為安復令,卒於官。

凶問至,匠號慟氣絕,身一體皆冷,至夜乃蘇。

既而奔喪,每宿江渚,商旅皆不忍聞其哭聲。

服未闋,兄斐起家為鬱林太守,征俚賊,為流矢所中,死於陣。

喪還,匠迎於豫章,望舟投水,傍人赴救,僅而得全。

既至,家貧不得時葬。

居父憂並兄服,歷四年不出廬戶。

自括發後,不復櫛沐,發皆禿落。

哭無時,聲盡則系之以泣,目眥皆爛,形體枯悴,皮骨裁連,雖家人不復識。

郡縣以狀言,高祖詔遣中書舍人為其除服,擢為豫章王國左常侍。

匠雖即吉,毀悴逾甚。

外祖孫謙誡之曰:「主上以孝治天下,汝行過古人,故發明詔,擢汝此職。

非唯君父之命難拒,故亦揚名後世,所顯豈獨汝身哉!」匠於是乃拜。

竟以毀卒於家,時年二十一。

庾黔婁,字子貞,新野人也。

父易,司徒主簿,征不至,有高名。

黔婁少好學,多講誦《孝經》,未嘗失色於人,南一陽一高士劉虯、宗測並歎異之。

起家本州主簿,遷平西行參軍。

出為編令,治有異績。

先是,縣境多虎暴。

黔婁至,虎皆渡往臨沮界,當時以為仁化所感。

齊永元初,除孱陵令,到縣未旬,易在家遘疾,黔婁忽然心驚,舉身流汗,即日棄官歸家,家人悉驚其忽至。

時易疾始二日,醫云:「欲知差劇,但嘗糞甜苦。」

易洩痢,黔婁輒取嘗之,味轉甜滑,心逾憂苦。

至夕,每稽顙北辰,求以身代。

俄聞空中有聲曰:「征君壽命盡,不復可延,汝誠禱既至,止得申至月末。」

及晦而易亡,黔婁居喪過禮,廬於塚側。

和帝即位,將起之,鎮軍蕭穎胄手書敦譬,黔婁固辭。

服闋,除西台尚書儀曹郎。

梁台建,鄧元起為益州刺史,表黔婁為府長史、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及成都平,城中珍寶山積,元起悉分與僚佐,惟黔婁一無所取。

元起惡其異眾,厲聲曰:「長史何獨爾為!」黔婁示不違之,請書數篋。

尋除蜀郡太守,在職清素,百姓便之。

元起死於蜀,部曲皆散,黔婁身營殯殮,攜持喪柩歸鄉里。

還為尚書金部郎,遷中軍表記室參軍。

東宮建,以本官侍皇太子讀,甚見知重,詔與太子中庶子殷鈞、中舍人到洽、國子博士明山賓等,遞日為太子講《五經》義。

遷散騎侍郎、荊州大中正。

卒,時年四十六。

吉翂,字彥霄,馮翊蓮勺人也。

世居襄一陽一。

翂幼有孝一性一。

年十一,遭所生母憂,水漿不入口,殆將滅一性一,親一黨一異之。

天監初,父為吳興原鄉令,為一奸一吏所誣,逮詣廷尉。

翂年十五,號泣衢路,祈請公卿,行人見者,皆為隕涕。

其父理雖清白,恥為吏訊,乃虛自引咎,罪當大辟。

翂乃撾登聞鼓,乞代父命。

高祖異之,敕廷尉卿蔡法度曰:「吉翂請死贖父,義誠可嘉;但其幼童,未必自能造意。

卿可嚴加脅誘,取其款實。」

法度受敕還寺,盛陳徽纏,備列官司,厲色問翂曰:「爾求代父死,敕已相許,便應伏法。

然刀鋸至劇,審能死不?且爾童孺,志不及此,必為人所教。

姓名是誰,可具列答。

若有悔異,亦相聽許。」

翂對曰:「囚雖蒙弱,豈不知死可畏憚?顧諸弟稚藐,唯囚為長,不忍見父極刑,自延視息。

所以內斷胸臆,上干萬乘。

今欲殉身不測,委骨泉壤,此非細故,奈何受人教邪!明詔聽代,不異登仙,豈有回貳!」法度知翂至心有在,不可屈撓,乃更和顏誘語之曰:「主上知尊侯無罪,行當釋亮。

觀君神儀明秀,足稱佳童,今若轉辭,幸父子同濟。

奚以此妙年,苦求湯鑊?」

翂對曰:「凡鯤鮞螻蟻,尚惜其生;況在人斯,豈願齏粉?但囚父掛深劾,必正刑書,故思殞僕,冀延父命。

今瞑目引領,以聽大戮,情殫意極,無言復對。」

翂初見囚,獄掾依法備加桎梏;法度矜之,命脫其二械,更令著一小者。

翂弗聽,曰:「翂求代父死,死罪之囚,唯宜增益,豈可減乎?」

竟不脫械。

法度具以奏聞,高祖乃宥其父。

丹一陽一尹王志求其在廷尉故事,並請鄉居,欲於歲首,舉充純孝之選。

翂曰:「異哉王尹,何量翂之薄乎!夫父辱子死,斯道固然。

若翂有靦面目,當其此舉,則是因父買名,一何甚辱!」拒之而止。

年十七,應闢為本州主簿。

出監萬年縣,攝官期月,風化大行。

自雍還至郢,湘州刺史柳悅復召為主簿。

後鄉人裴儉、丹一陽一尹丞臧盾、揚州中正張仄連名薦翂,以為孝行純至,明通《易》、《老》。

敕付太常旌舉。

初,翂以父陷罪,因成悸疾,後因發而卒。

甄恬,字彥約,中山無極人也,世居江陵。

祖欽之,長寧令。

父標之,州從事。

恬數歲喪父,哀感有若成一人。

家人矜其小,以肉汁和飯飼之,恬不肯食。

年八歲,問其母,恨生不識父,遂悲泣累日,忽若有見,言其形貌,則其父也,時以為孝感。

家貧,養母常得珍羞。

及居喪,廬於墓側,恆有鳥玄黃雜色,集於廬樹,恬哭則鳴,哭止則止。

又有白雀棲宿其廬。

州將始興王憺表其行狀。

詔曰:「朕虛己欽賢,寤寐盈想。

詔彼群岳,務盡搜揚。

恬既孝行殊異,聲著邦壤,敦風厲俗,弘益茲多。

牧守騰聞,義同親覽。

可旌表室閭,加以爵位。」

恬官至安南行參軍。

韓懷明,上一黨一人也,客居荊州。

年十歲,母患一屍一疰,每發輒危殆。

懷明夜於星下稽顙祈禱,時寒甚切,忽聞香氣,空中有人語曰:「童子母須臾永差,無勞自苦。」

未曉,而母豁然平復。

鄉里異之。

十五喪父,幾至滅一性一,負土成墳,贈助無所受。

免喪,與鄉人郭瑀俱師事南一陽一劉虯。

虯嘗一日廢講,獨居涕泣。

懷明竊問其故,虯家人答云:「是外祖亡日。」

時虯母亦亡矣。

懷明聞之,即日罷學,還家就養。

虯歎曰:「韓生無虞丘之恨矣。」

家貧,常肆力以供甘脆,嬉怡膝下,朝夕不離母側。

母年九十一,以壽終,懷明水漿不入口一旬,號哭不絕聲。

有雙白鳩巢其廬上,字一乳一馴狎,若家禽焉,服釋乃去。

既除喪,蔬食終身,衣衾無改。

天監初,刺史始興王憺表言之。

州累辟不就,卒於家。

劉曇淨,字元光,彭城莒人也。

祖元真,淮南太守,居郡得罪;父慧鏡,歷詣朝士乞哀,懇惻甚至,遂以孝聞。

曇淨篤行有父風。

解褐安成王國左常侍。

父卒於郡,曇淨奔喪,不食飲者累日,絕而又蘇。

每哭輒嘔血。

服闋,因毀瘠成疾。

會有詔,士姓各舉四科,曇淨叔父慧斐舉以應孝行,高祖用為海寧令。

曇淨以兄未為縣,因以讓兄,乃除安西行參軍。

父亡後,事母尤淳至,身營飧粥,不以委人。

母疾,衣不解一帶。

及母亡,水漿不入口者殆一旬。

母喪,權瘞藥王寺。

時天寒,曇淨身衣單布,廬於瘞所,晝夜哭泣不絕聲,哀感行路,未及期而卒。

何炯,字士光,廬江灊人也。

父撙,太中大夫。

炯年十五,從兄胤受業,一期並通《五經》章句。

炯白皙,美容貌,從兄求、點每稱之曰:「叔寶神清,弘治膚清。

今觀此子,復見衛、杜在目。」

炯常慕恬退,不樂進仕。

從叔昌珝謂曰:「求、點皆已高蹈,爾無宜復爾。

且君子出處,亦各一途。」

年十九,解褐揚州主簿。

舉秀才,累遷王府行參軍、尚書兵、庫部二曹郎。

出為永康令,以和理稱。

還為仁威南康王限內記室,遷治書侍御史。

以父疾經旬,衣不解一帶,頭不櫛沐,信宿之間,形貌頓改。

及父卒,號慟不絕聲,枕塊藉地,腰虛腳腫,竟以毀卒。

庾沙彌,穎一陰一人也。

晉司空冰六世孫。

父佩玉,輔國長史、長沙內史,宋升明中坐沈攸之事誅,沙彌時始生。

年至五歲,所生母為制采衣,輒不肯服。

母問其故,流涕對曰:「家門禍酷,用是何為!」既長,終身布衣蔬食。

起家臨川王國左常侍,遷中軍田曹行參軍。

嫡母劉氏寢疾,沙彌晨昏侍側,衣不解一帶,或應針灸,輒以身先試之。

及母亡,水漿不入口累日,終喪不解衰絰,不出廬戶,晝夜號慟,鄰人不忍聞。

墓在新林,因有旅松百餘株,自生墳側。

族兄都官尚書詠表言其狀,應純孝之舉,高祖召見嘉之,以補歙令。

還除輕車邵陵王參軍事,隨府會稽,復丁所生母憂。

喪還都,濟浙江,中流遇風,舫將覆沒,沙彌抱柩號哭,俄而風靜,蓋孝感所致。

服闋,除信威刑獄參軍,兼丹一陽一郡囗囗囗累遷寧遠錄事參軍,轉司馬。

出為長城令,卒。

江紑,字含潔,濟一陽一考城人也。

父蒨,光祿大夫。

紑幼有孝一性一。

年十三,父患眼,紑侍疾將期月,衣不解一帶。

夜夢一僧云:「患眼者,飲慧眼水必差。」

及覺說之,莫能解者。

紑第三叔祿與草堂寺智者法師善,往訪之。

智者曰:「《無量壽經》云:慧眼見真,能渡彼岸。」

蒨乃因智者啟捨同夏縣界牛屯裡捨為寺,乞賜嘉名。

敕答云:「純臣孝子,往往感應。

晉世顏含,遂見冥中送藥。

近見智者,知卿第二息感夢,雲飲慧眼水。

慧眼則是五眼之一號,若欲造寺,可以慧眼為名。」

及就創造,洩故井,井水清冽,異於常泉。

依夢取水洗眼及煮藥,稍覺有瘳,因此遂差。

時人謂之孝感。

南康王為南州,召為迎主簿。

紑一性一靜,好《老》、《莊》玄言,尤善佛義,不樂進仕。

及父卒,紑廬於墓,終日號慟不絕聲,月餘卒。

劉霽,字士烜,平原人也。

祖乘民,宋冀州刺史。

父聞慰,齊工員郎。

霽年九歲,能誦《左氏傳》,宗一黨一鹹異之。

十四居父憂,有至一性一,每哭輒嘔血。

家貧,與弟杳、高相篤勵學。

既長,博涉多通。

天監中,起家奉朝請,稍遷宣惠晉安王府參軍,兼限內記室,出補西昌相。

入為尚書主客侍郎。

未期,除海鹽令。

霽前後宰二邑,並以和理著稱。

還為建康正,非所好。

頃之,以疾免。

尋除建康令,不拜。

母明氏寢疾,霽年已五十,衣不解一帶者七旬,誦《觀世音經》,數至萬遍,夜因感夢,見一僧謂曰:「夫人算盡,君一精一誠篤至,當相為申延。」

後六十餘日乃亡。

霽廬於墓,哀慟過禮。

常有雙白鶴馴翔廬側。

處士阮孝緒致書抑譬,霽思慕不已,服未終而卒,時年五十二。

著《釋俗語》八卷,文集十卷。

弟杳在《文學傳》,高在《處士傳》。

褚修,吳郡錢唐一人也。

父仲都,善《周易》,為當時最。

天監中,歷官《五經》博士。

修少傳父業,兼通《孝經》、《論語》,善尺牘,頗解文章。

初為湘東王國侍郎,稍遷輕車湘東府行參軍,並兼國子助教。

武陵王為揚州,引為宣惠參軍、限內記室。

修一性一至孝,父喪毀瘠過禮,因患冷氣。

及丁母憂,水漿不入口二十三日,氣絕復甦,每號慟嘔血,遂以毀卒。

謝藺,字希如,陳郡一陽一夏人也。

晉太傅安八世孫。

父經,中郎諮議參軍。

藺五歲,每父母未飯,一乳一媼欲令藺先飯,藺曰:「既不覺饑。」

強食終不進。

舅阮孝緒聞之,歎曰:「此兒在家則曾子之流,事君則藺生之匹。」

因名之曰藺。

稍受以經史,過目便能諷誦。

孝緒每曰「吾家一陽一元也」。

及丁案憂,晝夜號慟,毀瘠骨立,母阮氏常自守視譬抑之。

服闋後,吏部尚書蕭子顯表其至行,擢為王府法曹行參軍,累遷外兵記室參軍。

時甘露降士林館,藺獻頌,高祖嘉之,因有詔使制《北兗州刺史蕭楷德政碑》,又奉令制《宣城王奉述中庸頌》。

太清元年,遷散騎侍郎,兼散騎常侍,使於魏。

會侯景舉地入附,境上交兵,藺母慮不得還,感氣卒。

及藺還入境,爾夕夢不祥,旦便投劾馳歸。

既至,號慟嘔血,氣絕久之,水漿不入口。

親友慮其不全,相對悲慟,強勸以飲粥。

藺初勉強受之,終不能進,經月餘日,因夜臨而卒,時年三十八。

藺所制詩賦碑頌數十篇。

史臣曰:孔子稱「毀不滅一性一」,教民無以死傷生也,故制喪紀,為之節文。

高柴、仲由伏膺聖教,曾參、閔損虔恭孝道,或水漿不入口,泣血終年,豈不知創鉅痛深,《蓼莪》慕切?所謂先王制禮,賢者俯就。

至如丘、吳,終於毀滅。

若劉曇淨、何炯、江紑、謝藺者,亦二子之志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梁書
卷01 武帝上卷02 武帝中卷03 武帝下卷04 簡文帝卷05 元帝卷06 敬帝列傳第一 太祖張皇后 高祖郗皇后 太宗王皇后 高祖丁貴嬪卷08 昭明太子 哀太子 愍懷太子卷09 王茂 曹景宗 柳慶遠卷10 蕭穎達 夏侯詳 蔡道恭 楊公則 鄧元起卷11 張弘策 庾域 鄭紹叔 呂僧珍卷12 柳惔弟忱 席闡文 韋睿族弟愛卷13 范雲 沈約卷14 江淹 任昉卷15 謝朏 弟子覽卷16 王亮 張稷 王瑩卷17 王珍國 馬仙玭 張齊卷18 張惠紹 馮道根 康絢 昌義之卷19 宗夬 劉坦 樂藹卷20 劉季連 陳伯之列傳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子卷22 太祖五王卷23 長沙嗣王業子孝儼 業弟藻 永陽嗣王伯游 衡陽嗣王元簡 桂陽卷24 蕭景弟昌 昂 昱卷25 周捨 徐勉卷26 范岫 傅昭弟映 蕭琛 陸杲卷27 陸倕 到洽 明山賓 殷鈞 陸襄列傳第二十二 裴邃兄子之高 之平 之橫 夏侯亶弟夔 魚弘附 韋放卷29 高祖三王卷30 裴子野 顧協 徐摛 鮑泉卷31 袁 昂子君正卷32 陳慶之 蘭欽卷33 王僧孺 張率 劉孝綽 王筠卷34 張緬弟纘 綰卷35 蕭子恪弟子范 子顯 子雲 子暉卷36 孔休源 江革卷37 謝舉 何敬容卷38 硃異 賀琛列傳第三十三 元法僧 元樹 元願達 王神念 楊華 羊侃子鶤 羊鴉仁列傳第三十四 司馬褧 到溉 劉顯 劉之遴弟之亨 許懋列傳第三十五 王規 劉 宗懍 王承 褚翔 蕭介從父兄洽 褚卷42 臧盾弟厥 傅岐列傳第三十七 韋粲 江子一 弟子四 子五 張嵊 沈浚 柳敬禮卷44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卷45 王僧辯列傳第四十 胡僧祐 徐文盛 杜掞兄岸 弟幼安 兄子龕 陰子春卷47 孝行卷48 儒林卷49 文學上卷50 文學下卷51 處士卷52 止足卷53 良吏卷54 諸夷列傳第四十九 豫章王綜 武陵王紀 臨賀王正德 河東王譽卷56 侯景附錄 梁書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