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玉屑》卷之一六:五 長白樂天諷諭之詩長於激,閒適之詩長於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詩人玉屑》卷之一六

詩人玉屑

卷之一六

香 山

五 長

白樂天諷諭之詩長於激,閒適之詩長於遣,感傷之詩長於切。

律詩百言以上長於贍,五字七字百言以下長於情。

詩苑類格

造 理

富貴於人,造物所靳。

自古以來,多不在於少年,常在於晚景;若少年富貴者,非曰無之,蓋亦鮮矣。

人至晚景,得富貴未免置第宅,售一奴一妾,以償其平生所不足者。

如樂天詩云:「多少朱門鎖空宅,主人到了不曾歸。」

司空曙詩:「黃金用儘教歌舞,留與他人樂少年。」

讀此二詩,使人淒然,誠不足為此也。

漁隱

達 道

白氏集中,頗有遣懷之作,故達道之人,率多一愛一之。

余友李公維錄出其詩,名曰養恬集;余亦如之,名曰助道。

其詞語蓋於經教法門,用此彌縫其闕,而直截曉悟於人也。

余一愛一其詩云:「羲和走馭趁年光,不許人間日月長。

遂使四時都似電,爭教兩鬢不成霜!榮銷枯至無非命,壯盡衰來亦是常。

已共身心要約定,窮通生死不驚忙。」

予今擬其句語,聊加變易,入於別韻,前述時景之迅遷,後述世態之不一,而終篇亦斷之以「不驚」也。

詩云:「羲和走馭趁年華,不使人間歲月賒。

春正艷一陽一春即老,日方亭午日還斜。

時情莫測深如海,世事難齊亂似麻。

已共身心要約定,古今如此勿驚嗟。」

法藏碎金

達者之詞

白樂天詩曰:「無事日月長,不羈天地闊。」

此達者之詞也。

孟東野詩曰:「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此褊狹者之詞也。

青箱雜記

秀 句

樂天詩:「春一色 辭門柳,秋聲到井桐。」

此語未易及。

許彥周詩話

工於對

杜子美善於用故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其句而用之。

蓋如此則語峻而體健,意亦深穩矣。

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之類是也。

樂天工於用對,寄微之詩云:「白頭吟處變,青眼望中穿。」

可為佳句。

然不若「別來頭並白,相見眼終青」尤為工也。

麈史

草 詩

樂天以詩謁顧況,況喜其鹹一陽一原上草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予以為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之句語簡而意盡。

復齋漫錄

昭君詞

古今人作昭君詞多矣,余獨一愛一白樂天一絕云:「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裡時。」

蓋其意優遊而不迫切故也。

然樂天賦此時,年甚少。

王直方詩話

寒食詩

東坡云:與郭生游寒溪,主簿吳亮置酒,郭生善作輓歌,酒酣發聲,坐為淒然。

郭生言恨無佳詞,因改樂天寒食詩歌之,坐客有泣者。

其詞曰:「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纍纍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路,儘是死生離別處。

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每句雜以散聲。

王直方

桑落酒

河中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時,取其寒暄得所,以井水釀酒甚佳,故號桑落酒。

舊京人呼為桑郎,蓋語訛耳。

庾信詩云:「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秋。」

白居易詩云:「桑落氣薰珠翠暖,柘枝聲引管弦高。」

後史補

海圖屏風詩

樂天題海圖屏風詩,略曰:「或者不量力,謂茲鰲可求。

贔屭牽不動,綸絕沉其鉤。

一鰲既頓頷,諸鰲齊掉頭。

噴風激飛廉,鼓波怒一陽一侯。

遂使一江一 漢水,朝宗意亦休。」

吾讀此詩,感劉隗、李訓、薛文通等事,為之太息。

隱居詩話

吳元濟以蔡叛,犯許汝以驚東都,此豈可不討者也。

當時議者欲置之,固為非策;然不得武、裴二傑,事亦未易辦也。

樂天豈庸人哉,然其議論,亦似欲置之者。

其詩有海圖屏風者,可見其意。

且注云:時方討淮蔡,吾以是知仁人君子之於兵,蓋不忍輕用如此。

淮蔡且欲以德懷,況欲弊所恃,以勤無用乎!悲夫,此未易與世士談也!二說未知孰是。

東坡

玲瓏歌

商玲瓏,餘杭歌者,樂天作郡日賦歌與之云:「罷一胡一 琴,掩秦瑟,玲瓏再拜歌初畢。

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

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

腰間紫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

玲瓏玲瓏奈老何,使君歌了汝還歌。」

時元微之在越州,厚幣邀至,月餘使盡歌所唱之曲,作詩送行,兼寄樂天云:「休遣玲瓏唱我詞,我詞多是寄君詩。

卻向一江一 邊整回棹,月落潮平是去時。」

苕溪漁隱曰:東坡用此歌,夜飲次韻畢推官云:「紅燭照庭嘶騕裊,黃雞催曉唱玲瓏。」

又次韻蘇伯固主簿重九日云:「只有黃雞與白日,玲瓏應識使君歌。」

又樂天與劉十九同宿詩:「紅旗破賊非吾事,黃紙除書無我名。

惟共嵩一陽一劉處士,圍棋睹酒到天明。」

故東坡題杜介熙熙堂云:「白砂碧玉味方永,黃紙紅旗心已灰。」

「白砂」、「碧玉」,見續仙傳。

脞說

東坡似樂天

東坡平日最一愛一樂天之為人,故有詩云:「我甚似樂天,但無素與蠻。」

又「我似樂天君記取,華顛賞遍洛一陽一春。」

又「他時要指集賢人,知是香山老居士。」

又「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緣終淺道根深。」

而坡在錢塘,與樂天所留歲月略相似,其句云「在郡依前六百日」,是也。

王直方詩話

老嫗解詩

白樂天每作詩,令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又改之。

故唐末之詩,近於鄙俚也。

墨客揮犀

纖艷不逞

杜牧謂白居易詩纖艷不逞,莫莊人雅士所為;一婬一言媟語,入人肌骨不可去。

唐本贊

甘露詩

沈存中謂:樂天詩不必皆好,然識趣可尚。

章子厚謂不然,樂天識趣最淺狹,謂詩中言甘露事處,幾如幸災,雖私讎可快,然朝廷當此不幸,臣子不當形之歌詠也。

如「當公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之類。

詩史樂天為王涯所讒,謫一江一 州司馬,甘露之禍,樂天在洛,適游香山寺,有詩云:「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

不知者以樂天為幸之,樂天豈幸人之禍也哉!蓋悲之也。

東坡

陵一陽一重厚之論

公嘗曰:白樂天詩今人多輕易之,大可憫矣。

大率不曾道得一言半句,乃輕薄至於非笑古人,此所不遠到。

僕曰:杜子美云:「楊王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正公之意也。

公曰:當時人已如此。

室中語

玉谿生

九日詩

九日云:「曾共山公把酒卮,霜天白菊繞階墀。

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一江一 蘺。

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

古今詩話云:李商隱依令狐楚,以箋奏受知,後其子綯有韋平之拜,浸疏商隱;重一陽一日,商隱造其廳事,題此詩,綯睹之慚恨,扃鎖此廳,終身不處。

又唐史本傳云:令狐楚奇其文,使與諸子游,楚徙天平、宣武,皆表署巡官。

後從王茂元之辟,其子綯以為忘家恩,放利偷合,謝不通。

綯當國,商隱歸窮,綯憾不置,則商隱此詩,必此時作也。

若古今詩話以謂綯有韋平之拜,浸疏商隱,其言殊無所據,余故以本傳證之。

但綯父名楚,商隱又受知於楚,詩中有「楚客」之語,題於廳事,更不避其家諱何耶!東坡九日云:「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又云:「南屏老宿閒相過,東閣郎君懶重尋。」

皆用商隱詩也。

漁隱

殺風景

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

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上曬褌,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

晏元獻慶歷中罷相守穎,以惠山泉烹日注,從容置酒,賦詩曰:「稽山新茗綠如煙,靜挈都藍煮惠泉。

未向人間殺風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王荊公元豐末居金陵,蔣大漕之奇,夜謁公於蔣山,騶唱甚都。

公取松下喝道語,作詩戲之云:「扶衰南陌望長楸,燈火如星滿地流。

但怪傳呼殺風景,豈知禪客夜相投。」

自此殺風景之語頗著於世。

西清詩話

唐一人以對花啜茶謂之殺風景,故荊公寄茶與平甫詩,有「金谷看花莫謾煎」之句。

三山老人語錄

斫桂樹

義山詩:「莫羨仙家有上真,仙家暫謫亦千春。

月中桂樹高多少,試問西河斫樹人。」

按酉一陽一雜俎云:舊傳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道有過,謫令伐樹。

故宋子京嘲月詩亦曰:「吳生斫鈍西河斧,無奈婆娑又滿輪。」

緗素雜記嘗論吳生斫樹事,引李賀箜篌引云:「吳質不眠倚桂樹。」

李賀謂之吳質,段成式謂之吳剛,未詳其義。

竊意箜篌引所謂吳質,非吳剛也,恐別是一事。

魏有吳季重,亦名質。

藝苑雌黃

詞意深妙

余知制誥日,與余恕同考試。

恕曰:夙昔師範徐騎省為文,騎省有徐孺子亭記,其警句云:「平湖千畝,凝碧乎其下,西山萬疊,倒影乎其中。」

它皆常語。

近得舍人所作涵虛閣記,終篇皆奇語,自渡一江一 以來,未嘗見此,信一代之雄文也。

其相推如此。

因出義山詩共讀,酷一愛一一絕云:「珠箔輕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肢。

不須看盡魚龍戲,終遣君王怒偃師。」

擊節稱歎曰:古人措辭寓意,如此之深妙,令人感慨不已。

苕溪漁隱曰:東坡快哉亭詞云:「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

用徐騎省語意也。

談苑

高情遠意

文章貴眾中傑出,如同賦一事,工拙尤易見。

余行蜀道,過籌筆驛,如石曼卿詩云:「意中流水遠,愁外舊山青。」

膾炙天下久矣。

然有山水處便可用,不必籌筆驛也。

殷潛之與小杜詩甚健麗,亦無高意。

惟義山詩云:「魚鳥猶疑畏簡書,風雪長為護儲胥。」

「簡書」蓋軍中法令約束,言號令嚴明,雖千百年之後,魚鳥猶畏之也。

「儲胥」蓋軍中藩籬,言忠義貫神明,風雲猶為護其壁壘也。

誦此兩句,使人凜然復見孔明風烈。

至於「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屬對親切,又自有議論,他人亦不及也。

馬嵬驛唐詩尤多,如劉夢得「綠野扶風道」一篇,人頗誦之,其淺近乃兒童所能。

義山云:「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語既親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墮淚等字,而聞者為之深悲。

「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如親扈明皇,寫出當時物色意味也。

「此日六軍同駐馬,他時七夕笑牽牛。」

益奇。

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至與一溫一 庭筠齊名;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

詩眼

淺 近

李義山詩,楊大年諸公皆深喜之,然淺近者亦多。

如華清宮詩云:「華清恩幸古無倫,猶恐蛾眉不勝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暫蒙塵。」

用事失體,在當時非所宜言也。

豈若崔魯華清宮詩云:「障掩金雞蓄禍機,翠華西拂蜀雲飛。

珠簾一閉朝元閣,不見人歸見燕歸。」

又云:「草遮回磴絕鳴鸞,雲樹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闌干。」

語意既一精一深,用事亦隱而顯也。

義山又有馬嵬詩云:「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渾河中詩云:「鹹一陽一原上英雄骨,半是君家養馬來。」

如此等詩,庸非淺近乎!漁隱

王 建建宮詞凡百有四篇,逸詞九篇見於下。

摭 實

歐一陽一永叔歸田錄,言王建宮詞,多言唐宮中事,群書闕紀者,往往見其詩。

如「內中數日無宣喚,傳得滕王蛺蝶圖。」

滕王元嬰,高祖子,史不著所能,獨名畫記言善畫,亦不雲工蛺蝶,所書止此。

殊不知名畫記自紀嗣滕王湛然善花鳥蜂蝶。

又段成式酉一陽一雜俎亦云嘗見滕王蝶圖,有名一江一 夏班、大海眼、小海眼、菜花子。

蓋湛然非元嬰,孰謂張彥遠不載耶!又建宮詞云:「魚藻宮中鎖翠娥,先皇行處不曾過。

如今池底休鋪錦,菱角雞頭積漸多。」

事見李石開成承詔錄文宗論德宗奢一靡一云:聞得禁中老宮人,每引流泉,先於池底鋪錦。

則知建詩皆摭實,非鑿空語也。

西清詩話

宮 詞

王建宮詞,荊公獨一愛一其「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

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

陳輔之詩話

花一蕊夫人詩尤工

王建宮詞云:「御廚不食索時新,每見花開即苦春。

白日臥多嬌似病,隔簾教喚女醫人。」

花一蕊夫人宮詞云:「廚船進食簇時新,侍宴無非列近臣。

日午殿頭宣索膾,隔花催喚打魚人。」

二詞紀事雖異,造語頗同。

第花一蕊之詞工,建為不及也。

漁隱

宮詞雜它人詩

余閱王建宮詞,選其佳者,亦自少得,只世所膾炙者數詞而已。

其間雜以他人之詞,如「閒吹玉殿昭華管,醉折梨園縹蒂花。

十年一夢歸人世,絳縷猶封系臂紗。」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此並杜牧之也。

「淚滿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此白樂天也。

「寶仗平明金殿開,暫將紈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一陽一日影來。」

此王昌齡也。

建詞凡百有四篇,又逸詞九篇。

或雲元微之亦有詞雜於其間,余以元氏長慶集檢尋,卻無之。

或者之言誤矣。

漁隱

舊 跋

王建大和中為陝州司馬,與韓愈、張籍同時,而籍相友善,工為樂府歌行,思遠格幽。

初為渭南尉,與宦者王守澄有宗人之分,因過飲以相譏戲。

守澄深憾曰:吾弟所作宮詞,禁掖深邃,何以知之?將奏劾,建因以詩解之曰:「先朝行坐鎮相隨,今上春一宮見長時。

脫一下御衣偏得著,進來龍馬每教騎。

嘗承密旨還家少,獨奏邊情出殿遲。

不是當家頻向說,九重爭遣外人知。」

事遂寢。

宮詞凡百絕,天下傳播,效此體者雖有數家,而建為之祖耳。

唐王建宮詞舊跋

山居詩

王建云:「閉門留野鹿,分食與山雞。」

魏野云:「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

二人之詩,巧欲摹寫山居之趣,第理有當否!如建所言,二物何馴狎如此,理必無之。

如野所言,雖未必皆然,理或有之。

至若少陵云:「得食階除烏雀馴」,東坡云:「為鼠長留飯,憐蛾不點燈。」

皆當於理,人無得以議之矣。

漁隱

望夫石詩

陳無己詩話云:望夫石在處有之,古今詩話惟用一律,惟劉夢得云:「望來況是幾千歲,只似當年初望時。」

語雖拙而意工。

黃叔達,魯直之弟也,以顧況為第一,云:「山頭日日風和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語意皆工。

一江一 南望夫石,每過其下,不風即雨,疑況得句處也。

余家有王建集,載望夫石詩,乃知非況作。

其全章云:「望夫處,一江一 悠悠。

化為石,不回頭。

山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豈無己、叔達偶忘之耶!苕溪漁隱曰:荊公選唐百家詩,亦以此詩列建詩中,則無己、叔達之誤,可無疑矣。

復齋漫錄

杜牧之

二十八字史論

牧之題桃花夫人廟詩:「細一腰宮裡露桃新,脈脈無言度幾春。

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僕嘗謂此詩為二十八字史論。

許彥周詩話

好 異

牧之於題詠,好異於人。

如赤壁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題商山四皓廟云:「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劉是滅劉。」

皆反說其事。

至題烏一江一 亭,則好異而畔於理。

詩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一江一 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項氏以八千人渡一江一 ,敗亡之餘,無一還者,其失人心為甚,誰肯復附之!其不能捲土重來,決矣。

漁隱

絕 句

牧之云:「無媒逕路草蕭蕭,自古雲林遠市朝。

公道世間惟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

羅鄴云:「芳草和煙暖更青,閒門要路一時生。

年年點檢人間事,惟有春風不世情。」

余嘗以此二詩作一聯云:「白髮惟公道,春風不世情。」

蓋窮人不偶,遣興之作也。

漁隱

遣懷詩

遣懷詩:「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楊州夢,佔得青一樓 薄倖名。」

余嘗疑此詩必有謂焉,因閱芝田錄云:牛奇章帥維揚,牧之在幕中,多微服逸游。

公聞之,以街子數輩潛隨牧之,以防不虞。

後牧之以拾遺召,臨別,公以縱逸為戒。

牧之始猶諱之,公命取一篋,皆是街子輩報貼,雲杜書記平善。

乃大感服。

方知牧之此詩,言當日逸游之事耳。

漁隱

小杜華清宮詩:「雨露偏金一穴一,乾坤入醉鄉。」

如此天下,焉得不亂!許彥周詩話

陵一陽一論赤壁詩

杜牧之赤壁詩云:「折戟沉沙鐵未消,細磨蒼蘚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今人多不曉卒章,其意謂若是東風不與便,即周郎不能破曹公,二喬歸魏銅雀台也。

僕嘗叩公更嘗有人如此立意下語否?公曰:正楚辭所謂「太公不遇文王兮,身至死而不得逞。」

乃嚴助所作哀時命。

室中語

命意之失

牧之作赤壁詩,謂赤壁不能縱火,即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台上也。

孫氏霸業,系此一戰;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只恐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

許彥周詩話

吳興張水戲

大和末,杜牧自侍御史出佐沈傳師宣城幕,雅聞湖州為浙西名部,風物妍好,且多麗色,往游之,時刺史崔君,亦牧之素所厚者,頗論其意,凡籍之名一妓一,悉為致之,牧殊不愜所望。

史君復候其意,牧曰:願得張水戲,使州人畢觀,俟其雲合,牧當間行寓目,冀此際忽有閱焉。

史君大喜,如其言。

至日,兩岸觀者如堵,迨暮,竟無所得。

將罷,忽有裡姥引髽髻女,年十餘歲,牧熟視之,曰:此真國色也。

因使語其姥,將致舟中,姥女皆懼。

牧曰:且不即納,當為後期;吾十年必為此郡,若不來,乃從所適,因以重幣結之。

尋拜黃、池二州,皆非意也。

洎周墀入相,牧以其素善,乃並上箋干墀,乞守湖州。

大中三年,移授湖州刺史,比至郡,則十四年所約之姝,已從人三載,而生二子焉。

牧即政之夕,亟使召之,夫母懼其見奪也,因攜幼以詣之。

牧詰其母曰:曩既許我矣,何為適人,母拜曰:向約十年不來而後嫁,嫁已三年矣。

牧俛首曰:詞也直,強而不祥,乃禮而遣之。

因為悵別詩曰:「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籍,綠葉成一陰一子滿枝。」

苕溪漁隱曰:顏魯公題謝公塘碑一陰一云:太保謝公,東晉鹹和中,以吳興山水清遠,求典此郡。

故東坡將之湖州,戲贈莘老詩云:「亦知謝公到郡久,應怪杜牧尋春遲。

鬢絲只好對禪榻,湖亭不用張水嬉。」

麗情集

分司洛一陽一

牧之為御史,分司洛一陽一。

時李司徒罷鎮閒居,聲一妓一為當時第一。

一日開筵,朝士爭赴,以杜嘗持憲,不敢邀飲。

杜諷坐客達意,願預斯會。

李馳書,杜聞命遽來,會中女一妓一百餘,皆絕色殊藝,杜獨坐南行,瞪目注視,滿引三卮,問李曰:聞有紫雲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虛得!宜以見惠。

李俯首而笑,諸一妓一亦皆回首破顏。

杜又自引三爵,朗吟而起,曰:「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

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

意氣閒逸,旁若無人。

古今詩話

杜荀鶴

杜荀鶴詩鄙俚近俗,惟宮詞為唐第一。

云:「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故諺云:「杜詩三百首,惟在一聯中:『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幕府燕閒錄

山谷嘗云:杜荀鶴詩「舉世盡從愁裡老」,正好對退之詩「誰人肯向死前休」。

高齋詩話

韓致元

不忘君

山谷嘗謂余言:老杜雖在流落顛沛中,未嘗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陳時事,句律一精一深,超古作者,忠義之氣激發而然。

韓偓貶逐後,依王審知,其集中所載:「手風慵展八行書,眼暗休看九局圖。

窗裡日光飛野馬,案頭筠管長蒲盧。

謀身拙為安蛇足,報國危曾捋虎鬚。

滿世可能無默識,未知誰擬試齊竽。」

其詞淒楚,切而不迫,不忘其君也。

潘子真詩話

看天憶帝都

致元昭宗時以翰林承旨謫嶺表,道湖南,謝人惠含桃詩云:「金鑾歲歲長宣賜,忍淚看天憶帝都。」

自注云:每歲初進之後,先宣賜學士。

韓子蒼謝人惠茶云:「白髮前朝舊史官,風爐煮茗暮一江一 寒。

蒼龍不復從天下,拭淚看君小鳳一團一 。」

自注云:史官月賜龍一團一 。

意雖本致元,而語益工。

復齋漫錄

絕 句

致元醉著絕句云:「萬里清一江一 萬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煙。

漁翁醉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

杜荀鶴亦有溪興絕句云:「山雨溪風捲釣絲,瓦甌篷底獨斟時。

醉來睡著無人喚,流下前溪也不知。」

語句俱弱,不若致元之雅健也。

漁隱

香奩集

高秀實言:元微之詩艷麗而有骨,韓偓香奩集麗而無骨。

李端叔意喜韓偓詩,誦其序云:「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美動七情。」

秀實云:勸不得也,勸不得也!許彥周詩話

晚 唐

詩小巧無風一騷一氣味

晚唐一人詩多小巧,無風一騷一氣味。

如崔魯山鵲詩云:「一林寒雨吹巢冷,半朵山花咽觜香。」

張林池上云:「菱葉乍翻人采後,荇花初沒舸行時。」

蓮花云:「何人解把無塵袖,盛取清香盡日憐。」

皆浮艷無足尚。

而昔人一愛一重,稱為佳作。

詩史

陵一陽一論晚唐詩格卑淺

唐末人詩,雖格致卑淺,然謂其非詩則不可。

今人作詩,雖句語軒昂,但可遠聽,其理略不可究。

室中語

誠齋論晚唐詩

唐末詩人李推官鹹用有披沙集,如「見後卻無語,別來長獨愁。」

如「危城三面水,古樹一邊春。」

如「月明千嶠雪,灘急五更風。」

如「燭殘偏有焰,雪甚卻無聲。」

如「春雨有五色,灑來花旋成。」

如「雲藏山色晴偏媚,風約溪聲靜又回。」

如「未醉已知醒後憶,欲開先為落時愁。」

蓋徵人淒苦之情,讀之使人發融冶之驩於荒寒無聊之中,動慘戚之感於笑談方懌之初。

然則謂唐一人自李杜之後,有不能詩之士者,是曹丕火浣之論也。

謂詩至晚唐有不工之作者,是桓靈寶哀梨之論也。

文集

誠齋論晚唐詩有三百篇之遺味

誠齋序順庵劉良佐詩稿云:夫詩何為者也,曰尚其詞而已矣。

曰善詩者去詞。

然則尚其意而已矣。

曰善詩者去意。

然則去詞去意,則詩安在乎?曰去詞去意而詩有在矣。

然則詩果焉在?曰嘗食夫飴與荼乎?人孰不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於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勝其甘。

詩亦如是而已矣。

昔者暴公譖蘇公而蘇公刺之,今求其詩,無刺之之詞,亦不見刺之之意也。

乃曰:「二人從行,誰為此禍。」

使暴公聞之,未嘗指我也,然非我其誰哉!外不敢怒,而其中愧死矣。

三百篇之後,此味絕矣,惟晚唐諸子差近之。

寄邊衣云:「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

吊戰場云:「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折楊柳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一門 關。」

三百篇之遺味,黯然猶存。

近世惟半山老人得之,予不足以知之,予敢言之哉!云云。

先生此序,深造作詩宗旨,故錄之。

余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詩人玉屑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