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全傳》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寂寥村廟夜偏長,角技陶情待曙光。身染浮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飛龍全傳》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

飛龍全傳

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

詞曰:

寂寥村廟夜偏長,角技陶情待曙光。

身染浮災扶不起,黃冠,暗濟丹藥有餘香。

恍入瑤台觀不盡,仙鄉,掀懷博弈較誰強。

彷徨一著爭先失,須降,到此惟教笑滿場。

右調《定風波》

話說那頭家見匡胤與五人爭論輸贏,各相混打,即忙立起身來,把五人喝住,不許動手,便將好言相勸匡胤道:「方纔四果頭賴做巧兒,五點臭爭是奪子,也便罷了。

這齜牙臭委是好漢真輸,再無勉強,論理,該把銀錢照注給付他們,才是正道,何必怒鬧相爭?如或好漢銀錢不足,只把一半兒分俵他們,也便沒得說了,直恁一逼一足了不成?」

匡胤喝道:「你頭家只顧一抽一頭肥己罷了,誰要你出頭多嘴,判斷輸贏?你便幫著自己夥伴,欺侮外人,將這軟款話兒說我,想望打發他們。

實對你說,要我趙匡胤分毫給付,萬萬不能,只等我的日後重孫兒手內,才有你們的份哩。」

那頭家說道:「是了,既是好漢有了日期,便是親降綸音,再無更變。

你們各奔前程去罷,待後期到,才可取償。」

說了這一句,只聽得遠遠的山雞遍唱,曙色初光。

匡胤還待開言,忽聽一聲呼哨,那殿上的六人,轉眼間俱都不見了。

四下張望,杳無影跡,不覺打了一個寒噤,一陣昏迷,倒在塵埃,沉睡去了。

且說這賠錢的,乃是五個魑魅惡鬼。

這一抽一頭的,乃是監察判官。

因符上天垂象,該應這五鬼托生混世,因此來至天齊廟,與這監察判官做了一路神祇,每常裡作福作威,攪得這村莊上家家都怕,戶戶不寧。

那眾人就把這莊稱為神鬼莊,又把這廟也稱為神鬼天齊廟。

後來攪擾得晝夜不堪,人人無可存身,只得四散而去,只剩下空空莊子。

那五鬼與這判官等候太祖龍駕到來,他便設局引一誘,要求封號。

不期太祖說了重孫兒身上,這五鬼即當奉了御旨,各自散去。

後來徽宗皇帝便是太祖的重孫,將半壁的天下與大金佔去,就應在五鬼轉世托生:一個是粘沒喝,一個是二蟒牛,一個是金大賴,一個是婁室,一個是哈邊癡。

那監察判官轉生秦檜。

一邊外來侵削,一邊內托議和,遂把大宋江山,分了南北,皆因太祖今日賭錢之過。

此是後話,不必贅提。

且說匡胤當時昏倒在地,直至日上三竿,方才漸漸甦醒。

把眼一睜,只覺得渾身作痛,腦袋發眩。

慢慢的將身立起,舉眼看那上面,塑著一位判官,旁邊塑著五個小鬼,都是一般的兇惡之相。

又見金銀紙錢鋪滿一地,紙糊骰盆丟在一旁。

匡胤看了,甚是驚駭,暗暗想道:「可煞作怪,難道昨晚賭錢,就是這五個惡鬼?一抽一頭的敢是這個判官?」

留神細瞧,越看越像。

忽然想起苗光義柬帖上的言語,說「遇鬼休把錢來賭」,今日看將起來,果應其言,苗光義的陰陽都已有准。

思思想想,害怕起來。

又見輸的七錠原銀,尚在地下,即便拾將起來,藏入包裹,背上行李,離了天齊廟,逕望關西路徑而走。

一路行來,只覺得渾身冷汗,遍體發燒,頭重眼昏,心神恍惚。

走一步挨著一步,行一程盼著一程,強打一精一神往前行走。

只見前面一座高山,甚是險峻,但見:

層崗疊巘,峻石危峰。

陡絕的是峭壁懸崖,逶迤的乃巖流澗脈。

蓊蘙樹色,一灣未了一灣迎;潺驟泉聲,幾派欲殘幾派起。

青黃赤白黑,點綴出嫩葉枯枝;角徵羽宮商,唱和那驚湍細滴。

時看雲霧鎖山腰,端為插天的高峻;常覺風雷起巘足,須知絕地的深幽。

雨過翠微,數不盡青螺萬點,日搖赬萼,錯認做王島頻移。

當下匡胤掙扎前行,來至山腳之下,見有一座叢林,那山門上鐫著「神丹觀」三字,緊步奔將進來。

剛到了正殿,只見裡邊走出一位道者來,見了匡胤,上下觀看了一回,說道:「君子,你貴體受了鬼邪之氣了,這病染得不輕,雖無大患,終有啾唧之虞。

且請到後面臥室歇息。」

遂將匡胤領至後邊,用手指道:「君子,你可就在這臥榻上,權且安歇。

貧道往一個所在,去取了丹藥,少時就來。」

說罷,移步轉身,往外徜徉而去。

匡胤走至臥榻之前,放下行李,眠在榻上,悠悠忽忽,昏迷不醒。

且說這求丹的道者,出了山門,緣著山腳,層層的步上山去。

這山果是高峻,恁般層疊,乃是天下最有名的,屬於陝西華陰縣管轄,名為西嶽華山。

山上有個仙洞,名叫希夷洞。

洞中有一位得道的仙翁,姓陳名摶,道號希夷老祖。

這位老祖得龍蟄之法,在睡中得道,所以一生最善於睡。

能知過去未來一切興廢之事。

這神丹觀的道者就是徒弟,姓褚名元,也有半仙之體,因此老祖令他在山下觀內,一來焚修香火,二來等候匡胤。

當時褚元進洞,來見老祖,禮拜已畢。

老祖問道:「你不在觀內焚修,今來見我,有何事體?」

褚元稟道:「啟上我師,今早觀中來了一個紅臉的壯士,身帶微災,行步恍惚。

弟子細看此人,相極尊貴,無奈著了鬼邪之氣,現在昏沉,理當相救。

故此求取仙丹,望老師慈悲憫賜。」

那老祖聽了此言,拍手大笑道:「好了,好了,香孩兒可也來了。

今既在你觀中,身帶浮疾,貧道理當救之。

你且隨我進來。」

那諸元跟至丹房,只見老祖取過葫蘆,傾去了蓋,倒出一粒金丹,托在手中,遞與褚元,說道:「徒弟,你將此丹回去,只用井水一鐘,將藥研化,灌入口中,便能即愈。

待他將養幾日,神完氣足之後,休叫放他就去,可引來見我。

須要如此如此,我自有話說。」

褚元領命,答應一聲,出了洞府,下了高山,來至觀中。

即著童兒去取井水一鐘,再取一根筷子。

童兒不敢遲誤,登時把二物取至跟前。

一齊來至臥室之內,見那匡胤兀得昏沉不醒,如醉臥一般。

褚元將丹藥如法調和。

師徒二人,把匡胤攙將起來,用筷子撬開牙關,將丹藥慢慢的灌將下去,仍復睡好。

那藥透入三關,行遍七竅,須臾之間,只聽得腹中作響,口內呻一吟。

復又半盞茶時,匡胤漸漸醒來,口內連叫:「好睡。」

張眼一看,見面前立著一位道人,一個童子,心下不知所以,疾忙問道:「敢問道長何來?此處是何所在?不知在下怎的到此?望乞指教。」

褚元道:「此處乃是西嶽華山。

這裡稱為神丹觀。

今早君子帶病降臨,貧道細觀貴恙,受了鬼邪之氣,十分沉重,為此特往家師洞中求取丹藥,療治浮災。

今得安愈,誠可慶也。

不識君子尊姓大名,仙鄉何處?曾在哪裡經過,遇此鬼邪?敢望一一指示。」

匡胤聽了褚元醫病等語,即時跨下榻來,施禮稱謝。

褚元慌忙答禮道:「貴體尚在虛弱,何必拘禮?」

彼此分賓坐下。

匡胤遂把鄉貫姓名、避災遇鬼及賭錢爭毆之事,細細說了一遍。

褚元道:「原來就是趙公子,久仰大名,失敬失敬。

公子方才說的那神鬼莊,真乃一個凶險去處。

當初原有人家居住,因為天齊廟內出了這五個惡鬼,初時還到天晚出來,後來漸漸白日現形,把這些百姓攪擾得老少害怕,坐臥不安,只得各各分離四散,所以此莊無人居住。

虧殺了公子住這一晚,若非大福之人,恐怕一性一命難保。

今公子逢凶化吉,貧道不勝之喜也。」

匡胤道:「實賴仙長扶持,感恩銘刻。

但不知仙長貴姓尊名?令師是何道號?」

褚元道:「貧道姓褚名元,就在這神丹觀內焚修香火。

家師道號希夷,就在山上居住,善能相法,不爽窮通。

待貴體全安,貧道意欲相屈上山,與家師一會,不知尊意如何?」

匡胤道:「若得仙長引領上山,參見了尊師,倘蒙道心不吝,指示迷途,便是仙長所賜,在下之萬幸也。」

兩下談論了一回,就有童兒送過香茗,賓主各飲畢。

褚元分付童兒備飯。

那童兒登時把飯收拾進來,擺在桌上。

只見那擺的餚饌,只用四品素食,甚是潔淨;又因匡胤病體初痊,只用稀粥。

二人用過之後,才便撤去。

自此,褚元把匡胤留在觀中,調和保養,不上幾日,匡胤一精一神康健,復舊如初。

這日邀了褚元,一齊出了山門,緩步上山來。

四下觀看,真的好一派山景,但見:麋鹿銜花,猿猴獻果;樵子擔柴歌唱徹,童兒煉藥火功深。

匡胤正看之間,耳邊忽聽下棋之一聲,抬頭一望,只見遠遠的山洞之前,坐著兩個老者下棋消遣。

匡胤見了,滿心歡喜,叫一聲:「仙長,你看那邊山人下棋,真乃幽閉樂趣,千古高風。

我們趁今天色尚早,且去觀玩片時,然後參謁尊師,諒亦未晚。」

褚元道:「使得,貧道自當相陪。」

二人緩步而行,須臾來至洞前。

只見那洞前松柏參天,遮遍了日色。

這兩個老者倚松靠石,對面而坐,居中卻有一座白石台,台上擺著一個白玉石的棋盤,上面列著三十二個白玉石的棋子,一邊鐫著紅字,一邊鐫著黑字,正在那裡各爭高下,共賭輸贏的對奕。

匡胤悄悄兒站在使黑棋的老者背後,暗暗觀看。

只見那使紅棋的老者用了個捨車取將之勢,把這紅車放在黑馬口裡,哄他來吃。

那黑棋的老者正待走馬吃車,匡胤在背後不覺失口,猛的說聲:「走不得!」那對面使紅棋的老者把匡胤一看,瞅了一瞅,低頭不語。

這黑棋的老者聞了醫胤之言,把馬按下不走,細細將滿盤打量一番,點頭會意,這紅車果然吃他不得。

但自己若閃開了馬,又怕紅炮吃了象去,這個也是輸局,再無解救。

復又謀擬了一回,忽然看出紅棋的破綻來了,他便不將馬去吃車,也不把馬動移,另將別著行走。

不消幾著,反贏了紅棋。

那紅棋的老者輸了,側身往旁邊提出一隻布袋來,伸手取了兩錠金子,遞與贏棋的老者收了。

從新擺整了棋,又下。

那紅棋老者未曾起手,先開口說道:「那多嘴的,你看棋盤中間寫的是什麼言語?」

匡胤聽說,定睛望盤中一看,只見那河界上兩邊,對寫著兩句道:

觀棋不語真君子,看著多言是小人。

匡胤起初看時,只留心在棋上盤桓,所以不曾看到這兩句話兒。

如今這老者輸了,未免略有慍心,只把這兩句兒說明與他,免得再有多言饒舌之意。

只是從來的通弊,當局者述,旁觀者清。

看官們於此,那位肯見輸不救,袖手旁觀?即或不致明言取怨,那牽衣咳嗽,暗打機關,種種薄行,在所不免也。

閒話休提。

只說匡胤當時見了盤上之詞,心下想道:「原來他們將銀子幾角勝,並不空自消遣,這兩錠金子,非同小可,因我一言指點,贏棋反作輸棋,怎禁他嗔怪於我?他既怪我,不免待我再看些破綻,也指點他一著,贏了轉來,便可准折了。」

暗想之間,那兩個老者,重新又著。

此盤該是黑先紅後。

當下兩個各自佈置起來,你一著,我一著,下到七八著上,只見那使紅棋的老者,提炮要打黑卒。

匡胤免不得又要多說了,道:「空打無益,且顧自家。」

那紅棋的老者,才把自己的棋勢細細一看,閃著一個雙馬臥槽的輸局,連忙放下了炮,挨那馬一眼。

那黑棋的老者回頭把匡胤瞧了一瞧,開言說道:「紅面君子,你忒也不知見景了,難道沒有一個耳信的?請你不要多嘴,你偏要多嘴。

既是這等高棋,敢來與我下三盤,才算是個好漢子。」

匡胤乃是天生的傲一性一,如何受得這樣言語?不覺微微冷笑道:「老者,你這等高大年紀,也覺得太傲了,怎麼就小視於我?我就與你下三盤,亦有何妨?」

那紅棋的老者說道:「二位既要下棋,先要講定,不知是賭金子,還是賭些銀子?」

匡胤道:「吾乃過路之人,那有真金?只賭銀子罷。」

這個老者說道:「既然只賭銀子,我們可定了規,每盤必須彩銀五十兩。

無欠無賴,方才與你對弈。」

匡胤聽言,只認了這老者把銀兩來壓他,便應道:「就是五十兩一盤。」

說罷,那老者讓匡胤是客,送過了紅棋。

匡胤就在那紅棋的位中坐下。

二人擺好了棋,紅先黑後,兩下起手而行。

這使紅棋的老者翻著手,在旁觀看。

只見:

匡胤起手先上士,那邊老者就出車。

紅棋又走當頭炮,老者出馬把卒保。

匡胤使個轉腳馬,黑棋便用將來追。

你上卒來我飛象,紅家吃馬黑吞車。

演就梅花十八變,無窮奧妙少人知。

棋逢敵手難藏巧,兩下各自用心機。

老者捨車來取勝,匡胤入了騙局中。

只因一著失了手,致使黑棋勝了紅。

頭一盤就被老者贏了,匡胤心中不服,說道:「這一盤,我和你賭一百兩。」

老者道:「就是一百兩,難道我怕你不成?」

從新又把棋來擺好,該是贏家先走。

只見這老者偏又走得變化,但見他:

不走馬來不發炮,先挺一卒在河邊。

匡胤那曉其中意,兩脅出車要佔先。

黑棋雙使連環馬,紅棋舉炮便相迎。

老者又把棋來變,變成二士入桃園。

車坐中心卒吃將,贏了紅棋第二盤。

匡胤一連輸了兩盤,心中發急,肚內尋思:「向在汴梁下棋,我為魁首,怎麼到了關西,便多失勢?輸去財帛,不過小事,弱了名聲,豈不被人談笑?這一盤,一定要與他相拼,把本兒翻了才好。」

想罷主意,開言說道:「老者,這一盤,我便和你相賭,把這兩盤的一百五十兩彩銀合併。

你若再贏,我便照數給銀;我若贏了,把先前兩盤退去。

你道何如?」

老者笑了一笑道:「憑你什麼法兒,我總不怕。

依便依你,只是還有一說:此一盤你若贏了還好,若是再輸,連前兩盤共是三百兩銀子,只怕你拿不出來,那時不但費氣,只恐還要討羞。」

匡胤聽了這般言語,欲要發作,又是翻本的心盛,只得忍氣吞聲,說道:「你這老者休得小視於我,我們既賭輸贏,只管放心下去,何必多言?」

那老者又道:「不然,我們空口說話,並無實據,此盤棋必須設立監局,方才各無翻悔。」

於是,就煩那使紅棋的老者在旁監局。

此時褚元也在旁觀,不敢言語。

那老者又把棋兒擺好,才要起手,忽又說道:「也罷,本該我贏家先走,如今讓你先行,使無別說。」

匡胤聽言,滿心歡喜,忖道:「我今先著,難道又輸了不成?」

遂加意當心,將棋佈置。

只見他:

飄象先行保自宮,敵人仍把卒來沖。

紅棋提炮相照應,黑著空虛設局松。

匡胤運籌多實濟,互相吞併在盤中。

紅棋算盡能必勝,誰知此老計謀通。

重重只把卒來走,一逼一近將軍用力攻。

著成四馬投唐勢,一卒成功贏了東。

這一盤,匡胤滿望成功,誰知又被老者贏去,只氣得目瞪口呆,煙生火冒,思想道:「今日上山,卻不曾帶著財帛,這三百銀子,將甚麼給付與他?」

左右尋思,並無計較,只得說道:「老者,方纔這盤,本是我贏,被你錯走了一著,反叫屈我輸了。

這卻空過了不算,要賠銀子,我們再著。」

那老者聽了,變臉道:「你說甚的話兒?方纔你我對下,乃是明白交關,那個錯走?你卻要賴,我便不肯與你賴。」

匡胤道:「你委實屈我輸了,卻不肯再著,只得把先前兩盤一齊退去。」

那老者道:「你這話一發說得荒唐,全不似那堂堂男子,做事光明,直把別人認做孩童,由你哄騙。

不瞞你說,我方才實防你反覆,故此設立這監局的做證。

你既輸了要賴,這監局設他何益?」

匡胤聽言,正待回答,只見那監局的在旁微微冷笑,叫一聲:「紅臉的君子,古語道得好,說是『好漢兒吃打不叫疼』,又道『願賭願輸』。

我們在此下棋,又非設局兒騙人財帛,這是君子自己心願,說定無更。

既然輸了,該把彩銀髮付,才是正理;偏又費這許多強辯,希圖一賴。

我們年老的人,風中之燭,又與你毆打不過,只算把這項銀子救濟了窮民,佈施了餓漢,做了一樁好事罷了。

只是可惜了君子,現放著軒昂的身兒,光彩的貌兒,頂了這不正之名,傳了那無行之諱,自己遺羞,還被別人笑話。」

這監局的把這一篇不癢不疼的說話,說得匡胤無名高放,煙霧騰空。

有分教:三局殘棋,只留得數行墨跡;一時義舉,卻消了幾處煙塵。

正是:

片舌嚴於三尺劍,單身酷似萬人騎。

不知匡胤怎生發付,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飛龍全傳
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游春騎泥馬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慇勤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五回 趙匡胤救假書生 張桂英配真命主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七回 柴榮販傘登古道 匡胤割稅鬧金橋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九回 黃土坡義結金蘭 獨龍莊計謀虎狼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十三回 柴君貴過量生災 鄭子明擅權發貨第十四回 為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十五回 孟家莊勇土降妖 首陽山徵人失路第十六回 史魁送柬識真主 匡胤宿廟遇邪魑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台第二十一回 馬長老雙定奇謀 趙大郎連誅賊寇第二十二回 柴君貴窮途乞市 郭元帥剖志興王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二十八回 鄭恩無心擒獵鳥 天祿有意搶龍駒第二十九回 平陽鎮二打韓通 七聖廟一番伏狀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三十五回 趙匡胤博魚繼子 韓素梅守志逢夫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捨求賢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四十二回 柴榮進位續東宮 匡胤無罪縛金鑾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眾歸款第四十五回 杜二公納婿應運 高行周遣子歸鄉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五十回 單珪覆沒蛇盤谷 懷德被困鐵籠原第五十一回 馮益鼓兵救高將 楊業決水淹周師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蕊州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五十六回 楊仙人土遁救主 文長老金鐃傷人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六十回 絕聲色忠諫滅寵 應天人承歸正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