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演義》第五十五章 青鳥使迎大司農 西王母性喜樗蒱:一日,忽然遇著一個人,覺得面貌很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上古神話演義》第五十五章 青鳥使迎大司農 西王母性喜樗蒱

上古神話演義

第五十五章 青鳥使迎大司農 西王母性喜樗蒱

且說大司農自老將身死,遣人申奏之後,一路仍向西行,由巴山直到岷山。

一日,忽然遇著一個人,覺得面貌很善,姓名卻一時記不起。

那人卻認識大司農,拱拱手道:「久違久違,王子現在到何處去?」

大司農聽他的聲音,方悟到他就是崇伯鯀。

從前在亳都時候常常見到的,現在有二十餘年了。

一面慌忙還禮,一面告訴他此番出使的原因。

鯀聽了,仰天大笑,說道:「不用人力去著力,倒反聽命於不可知之神仙,這種思想,這種政策,某未知其可也。」

大司農聽了,做聲不得,只好問鯀:「一向在何處?」

鯀指著前面說道:「寒舍就在那邊一個石紐村中,相去不遠,請過去坐坐吧。」

說著,就引子大司農,曲曲彎彎走了兩三里路,忽見一座大城,環山而造,鯀的住宅在城中心,左右鄰居不少。

大司農細看那大城,純是用泥土築成,與尋常用木柵所造的城迥然不同。

暗想:「他的能力真大了,能築如此堅固之城!」原來鯀的長技就是善於築城,任你怎樣高高下下、崎嶇不平之地,他造起城來總是非常容易。

後世說他築城以衛君,築郭以衛民,是個造城郭的始祖。

這句話雖則不儘是如此,但是鯀的建築術必有確能突過前人之處。

而當時學他的人,當亦不是少數,所以後人有推他作始祖的話了。

閒話不提。

且說鯀引大司農到他家裡,坐定之後,就說道:「某在帝摯時,雖則蒙恩受封於崇,但是從來不曾到國。

後來帝摯駕崩,某本想輔導玄元,以報帝摯知遇之恩,不料獾兜、孔壬兩人朋比為一奸一,將某排斥。

某本無名利之心,何苦與他們結怨,適值此地親戚家有要事,某就借此請假,約有好多年了。

現在家居無事,研究研究天下的大勢,山川水道,國家政治的利弊,倒亦逍遙自在。」

大司農這個人本來生一性一長厚,又素來知道三凶之中鯀的人品,實在高得多,不過一性一情剛愎而已。

其他導君為惡等事,都是附從,為驩兜、孔壬所累。

現在見他如此恬淡寂寞,頗為欽仰。

又聽他說研究山川水道,這個亦是平生所歡喜的,就和他討論討論。

哪知鯀一番議論,都是引經據圖,切切實實,與孔壬的空談又是不同,的確是有研究、有學問的人。

暗想:「當初如果早遇著他,那個治河水之事應該舉他,不應該舉孔壬。」

後來又一想:「如果孔壬治無功效,再舉他吧。」

當下與鯀又談了許久,方才告別,便改向西北而行,越過西傾山,已是西海了。

此刻羿已身死,無人作嚮導,只得到處打聽路程。

後來有人說:「浮餅西海,有一座三危山,山上有三隻青鳥,是西王母的使者,常為西王母取食的。

但是那山邊亦很不容易去,如果能到得那山邊,尋著三個青鳥使者,那麼見西王母就有希望了。」

大司農聽了,便秉著虔誠,齋戒沐浴,向天禱告。

次日,就僱船泛西海,直向三危山而來。

哪知剛到山邊,就見有三個人在那裡迎接。

仔細一看,那相貌非常可怕,頭臉緋紅,眼睛漆黑,身上都穿著青衣。

一見船攏岸,便拱手向大司農說道:「敝主人知道貴使降臨,特遣某等前來歡迎,請上岸吧。」

大司農詫異之至,暗想:「他不知如何知道?真是神仙呢!」當下謙謝了一番。

登岸之後,便請問他三人姓名,才知道一個叫大鵹,一個叫少鵹,一個就叫青鵹。

大司農暗想:「前日人說三隻青鳥,我以為真個是鳥,原來仍舊是人。」

不言大司農心中暗想,且說大鵹等招呼了大司農登岸之後,又招從人登岸,行李一切統統搬上。

自己前行,眾人都跟了走。

走到半路,只見林中飛奔出一隻大獸,向著眾人張牙舞爪,像個要搏噬的模樣。

眾人一大吃一驚,急忙轉身要逃,少鵹忙止住道:「有我等在,不妨事。」

早有青鳥向那獸喝道:「貴人在此,不得胡鬧!」那獸聽了,方才垂首戢尾,站在一旁。

大司農細看那獸,其狀如牛而白身,頭上有四角,身上之一毛一如披蓑衣,下垂至地,不知道是什麼獸,便問大鵹。

大鵹道:「這獸名叫(彳敖)(彳因),要吃人的,所以此處地方尋常人不容易來。」

說著,已到了一間石室,少鵹便讓大司農進去小坐,大鵹、青鳥仍去招呼從人。

大司農便將奉帝命要到玉山見西王母的事,向少鵹懇求,要他指引。

少鵹道:「這個可以,敝主人一定接見。

不然,不叫某等來接了。

不過此刻敝主人不在玉山,在群玉山,貴使者且在此暫停一日,俟某等去問過敝主人,何日延見,何地延見,有了確信,再來引導。」

大司農道:「貴主人不住在玉山嗎?」

少鵹道:「敝主人的居住有好幾處。

一處是玉山,就在此地東南方;一處是棄山;一處是群玉山,亦叫崑崙山。

這三處都是敝主人常常游息的所在,譬如下界帝王有離宮別館之類。」

大司農道:「群玉山離此有多少路?」

少鵹道:「大約有一萬里」。

大司農道:「那麼往返必須半年多了?」

少鵹笑道:「哪要這許多時候,某等來往,不過片時而已。」

正在說時,忽見一隻三足的鳥從空飛進來,停在地上,口中銜著一個又似翡翠又似碧玉的大盤,盤中盛著不知什麼東西。

這時大鵹、青鳥亦走進來,少鵹向他們說道:「我此刻陪著貴使,不得閒,你們去進食吧。

並且問問主人何時見客?何地見客?」

大鵹、青鳥答應了,各從身畔取出一件青色的羽衣披在身上,霍地化為一對青鳥,率領了這只三足鳥,銜著大盤,從地飛昇,翱翔而去。

大司農看了,又大詫異。

少鵹道:「這只三足鳥是專為敝主人取食的,某等是專為敝主人傳使命的。

但有時三足鳥來不及,某等亦為敝主人進食。」

大司農聽了,更是詫異。

暗想:「西王母是個神仙,所住的地方何求不得,何必要到萬里之外來取食呢?究竟不知道取的是什麼食品,但是不便問,只好罷了。」

過了一會,再問少鵹道:「貴主人是個神仙,有姓名嗎?

現在有多少年歲?」

少鵹道:「敝主人姓鳩名回,她的年歲卻不知道,大約總有幾萬歲了。」

大司農道:「貴主人平日作何事消遣?亦管理下界之事嗎?」

少鵹道:「下界之事不常管,但有大事亦是管理的。

從前黃帝軒轅氏與蚩尤戰敗,敝主人曾遣九天玄女、素女等前往援助,後來卻不聽見說管什麼事。

至於平日,常和群仙聚會,或看她的幾位女公子作各種的遊戲,或與紫一陽一真官樗蒱賭一博,總是做這種事情。」

大司農聽到此處,不禁詫異極了,暗想:「前日記得帝說起,那曲阜地方曾經發現一種樗蒱賭一博的事情,弄得來男一女雜遝,不成模樣,風俗陵夷,不堪言狀。

那時帝歎息痛恨,出示嚴禁,不想天上神仙亦是如此,豈不奇怪?」

遂又問少鵹道:「那樗蒱賭一博是什麼一種物件?」

少鵹道:「這亦是下界新近發明的。

聽說發明的人彷彿是一個有道行的老頭子和一個名叫烏曹的人,某亦不過偶然聽見說起,所以並不十分清楚。

至於樗蒱之法,敝主人賭一博的時候,某有時在旁伺候,所以略略有點知道。

大約用五顆木子,上面刻著黑狗、白雞、黃犢等,各人擲下去,看它的彩色,以便在局上進行而分勝負。

但是如何分勝負之法,某亦不甚了了。」

大司農聽他所說,知道正是帝在曲阜所見的那個東西,遂又問道:「人間賭一博,為的是財帛。

莫非天上神仙,亦不能忘情於財帛嗎?」

少鵹道:「不是如此。

敝主人的賭一博是遣興消閒以取樂,並非有爭勝貪慾之心。

所以他們賭起來,亦並不用財帛,無論什麼物件都可以拿來做個分輸贏的物件。

即如敝主人在崑崙山上所住的那座龍月城,城中產一種李樹,名叫黃中李,是稀世的奇物,無論人間天上,尋不出第二株來。

這樹花開的時候,每朵花有三個影子,結實之後,每實有九個影子,花上、實上都有天生成的『黃中』二字,所以叫作『黃中李』。

東海度索山上有一株大桃樹,屈盤幾千里,名叫蟠桃,其果實非常之大,比到積石山所出的桃實,大如十斛籠的雖然稍小,但是它的滋味芬芳甘美,遠在積石山桃實之上。

有一年,度索山的神荼、鬱壘兩弟兄,採了無數蟠桃來,貢獻於敝主人。

敝主人吃了之後,非常歡喜,就將那桃實在所住的瑤池邊種起來,萬年之後,方才長成得和度索山無異。

自此以後,每隔三千年開一次花,結一次實,所以敝主人處的蟠桃,亦是世界聞名的。

每到此桃結實之後,各處神仙都來與敝主人祝壽,敝主人就以蟠桃請客。

這種集會,就叫作蟠桃大會。

照這樣說起來,這個蟠桃的價值亦可謂貴重極了。

但是敝主人的一愛一惜蟠桃,遠不及一愛一惜黃中李。

因為蟠桃是度索山上出的,不是敝主人所獨有的,而黃中李則各處所無,只有龍月城中一株,因此各處神仙無不艷羨,常常來向敝主人索齲所以敝主人與紫一陽一真官賭一博起來,紫一陽一真官總是要求以黃中李作賭晶。

敝主人就拿出二三百枚來,放在案上,遞分勝負。

聽說這個樗蒱之法,亦是紫一陽一真官從下界去學了來,轉教敝主人,因而賭一博要想贏幾個黃中李吃吃呢。

所以說神仙的賭一博,不過消閒取樂,並非志在財帛呀。」

大司農道:「紫一陽一真官是什麼人?」

少鵹道:「亦是上界的真仙,但不知道是何職位。」

大司農道:「他常來和貴主人賭一博嗎?」

少鵹道:「他常來賭一博,有時候敝主人亦到他那邊去,有時候就在此地北面一座山上賭一博,不是一定的。」

大司農至此,忍不住問道:「紫一陽一真官是男子嗎?」

少鴛道:「是。」

大司農道:「那麼一男一女時常相聚,到處賭一博,於風化上豈不是有些缺點嗎?」

少鵹聽了這句話,哈哈大笑道:「貴使者從人間來,真脫不了凡夫的見解。

請問貴使者,怎樣叫作風?

怎樣叫作化?依某的意見,風化二字,有兩個解釋。

第一個解釋:風者,上之所行,所謂君子之德風是也。

化者,下之所感,所謂黎民於變是也。

在上之人躬行道德,如春風之風人;在下的感到這種善風,率從而化,這個叫作風化。

但是人世間有上下之分,天上神仙都是一律平等,無所謂上下,就無所謂風化。

第二個解釋:風是風俗,化是教化。

人世間的君主長官因為百姓的愚蠢,貪嗔癡一愛一,足以引起各種紛亂,所以他的辦法總以敦風俗、明教化為先。

如有男一女不相辨別,瀆亂一婬一媟的人,就說他是有傷風化,就要拿法令來治他,這是不錯的。

但是貴使者看得天上神仙,亦是同人世間貪癡戀一愛一的愚百姓一樣嗎?塵念未淨,何以成仙?品行先乖,何得稱神?這種地方,還請貴使者仔細想想。」

大司農聽到此處,知道自己冒失,將話說錯了,不覺將臉漲得飛紅,慌忙認錯道歉。

少鵹道:「天上與人間,一切習慣迥乎不同。

貴使者初到此地,拿了人世間的眼光,來看天上的情形,自然詫異,這句話亦難怪貴使者要問。

但是老實和貴使者說,群玉山上,敝主人的幾位女公子,她們所有的侍者,男子居多,而且穿房入戶,毫不避忌呢。

還有那群仙大會的時候,男仙女仙坐在一起,交頭接耳,亦毫不避忌呢。

貴使者將來倘然見到如此情形,千萬再不要詫異。

要知道,天上神仙與人間愚民,是的確不同的。」

大司農連聲應道:「是,是。」

少鵹又問道:「某聽見說下界從前有一個什麼聖人,他一人獨居在室中。

有一天,天下大雨,他的鄰居少女因牆坍了,跑到他這裡來,請求避雨。

那聖人慨然允諾。

因為少女衣裳盡為雨沾濕了,防恐她受冷,便叫她脫一去衣裳,擁在自己懷裡一一夜,絕無苟且之心,所以大家都稱讚他能夠坐懷不亂。

後來又有一個男子,遇著同樣的事情,亦有一個少一婦深夜來叩門,男子始終不開。

婦人道:『汝何以不學那個聖人?』那男子道:『聖人則可,我則不可。

我將以我之不可,學那聖人之可。

』大家亦都稱讚他,說他善學聖人。

不知道果有這兩項故事嗎?」

大司農道:「不錯,是有的。」

少鵹道:「既然有的,那麼某有一句話奉告:剛才所說這種情形,天上神仙則可,人間百姓則不可。

某願人世間的人都要以他的不可,學神仙之可,那就是將來做神仙的第一階級了。

假使貴使者將來歸去,將這種情形宣佈出來,那些愚百姓聽了,必定引以為口實,說道:『天上神仙都要賭一博,我們賭一博有什麼要緊呢?天上神仙男一女都是混雜,不避嫌疑的,我們男一女混雜不避嫌疑,有什麼要緊呢?

』那就學錯了,那就糟了,天上神仙就做了萬惡之淵藪了。

這一點還請貴使者注意。」

大司農聽了,非常佩服,連聲應道:「是,是。」

過了一會,又問少鵹道:「適才聽見貴主人有許多女公子,那麼必有丈夫。

請問貴主人的丈夫是誰?現在何處?」

少鵹道:「敝主人的丈夫叫東王公,姓黃名倪,號叫君明。

大家因為他年老,都叫他黃翁。

他亦住在崑崙山上,他的舊居卻在東荒山一個大石室之中,常與天上的玉女做那投壺的遊戲。

有時候他們夫妻兩個亦常到鴻蒙之澤、白海之濱去遊玩,離崑崙山不知有多少萬里呢。」

大司農道:「他大約有多少歲年紀呢?」

少鵹道:「某亦不能知道。

但聽見人說,大約幾千年以前,有人在白海之濱遇到他,問他年紀,他說:『我卻食而吞氣,現在已有九千餘歲了。

目中瞳子色皆青光,能見幽隱之物。

三千歲反骨洗髓一次,二千歲刻骨伐一毛一一次,我已經三次洗髓、五次伐一毛一了。

』在當時已如此,此刻更不知又洗過幾次髓,伐過幾次一毛一?大約其壽總在幾萬歲以上吧。」

大司農道:「貴主人有幾位女公子?」

少駕道:「有二十幾個。」

大司農聽了,暗想:「這位王母一娘一娘一真是個瓦窯,可以生這許多女兒的!」正要再問他有幾個兒子,忽見兩隻青鳥從空飛來,到地已化為人,原來就是大鵹、青鳥兩個。

當下青鳥問大司農說道:「適才某等已稟請敝主人的示下,敝主人說請貴使者到群玉山去相見,日期再定。」

少鵹道:「那麼我們下船吧。」

說著,和大駕、青鳥引著大司農走出室外,那些從人慌忙來搬行李。

大鵹向大司農道:「貴使者奉聖天子命前來,敝主人不敢不延見。

至於從者,身無仙骨,不能輒上靈山,只好暫留在此,且待貴使者轉身到此,再同回去吧。」

大司農聽了,不敢多說,唯唯從命。

就叫從人在此靜心守候,自己便跟隨三青鳥使下山。

大司農一路走,一路回頭看,果見三個峰頭,兀突欹斜,有搖搖欲墜之勢,就問少鵹道:「此山周圍有多少里?」

少鵹道:「廣圓約一百里,實則是島,四面臨水,別無通路。

這三個峰頭,某等三人各居一處,亦是敝主人派定的。」

大司農仰面一望,只見樹上棲著一隻大一鳥,三個身一子共著一個頭,黑白相雜的一毛一羽,紅的頭頸,其狀如鴉,又不禁詫異,便問少鵹。

少鵹道:「這鳥名字叫鴟,是此山異鳥,別處所無的。」

少頃,來到海邊,已停著一隻皮做的船,方廣不過一丈,約可容兩三個人。

青鳥招呼大司農上船,張帆而行。

出了港口,向前一望,茫無畔岸,波濤滾滾。

大司農又問道:「這樣小船可航大海嗎?」

青鳥道:「可以航行。

前面崑崙山下有弱水九重,周圍環繞,除出神仙的飆車羽輪外,無論什麼船隻都要沉沒,不能過去,只有這皮船可渡。」

大司農聽了,又覺稀奇,又問道:「從前敝處有一個名叫羿的,亦曾見到貴主人,他怎樣過去的呢?」

大鵹道:「亦是某等用這皮船引渡過去的。

那時他同了他的妻子姮娥同來,敝主人因為與姮娥有緣,所以特地叫某等迎接她。

後來羿個人來了幾次,不得某等引導,就不得見了。

現在姮娥已成了仙,在月宮之中,常到敝主人那邊來呢!」大司農道:「這個姮娥,背夫竊藥,私自逃走,是個不一良的婦人,何以得成神仙,頗不可解!斌主人不拒絕她,反招待她,與她往來,亦不可解。」

大鵹道:「貴使者所言自是正理。

但是,其中另有兩層道理在內:第一層,神仙的能成不能成,是有天命,不是人力所能強為。

羿這個人命中不應該成仙,所以天使特假手於姮娥,偷去他的藥,使他不得服。

便是當時敝主人,何嘗不知道姮娥已有偷藥之心。

但是礙於天命,無從為力。

所以偷藥的這一層,不能說一定是姮娥之罪。

第二層,人世間與其多出一個神仙,不如多出一個聖賢豪傑。

因為聖賢豪傑是與人世間有用的;神仙與人世間何所用之?假使當時姮娥不偷藥,夫婦兩人同服之後,雙雙成仙而去,為他們自己著想,固然是好的了。

但是後來這許多天下的大亂大災,哪個來平呢?豈不是百姓實受其苦嗎?羿雖然不得生而成仙,但是他的英名已萬古流傳,就是他現在死了之後,他的靈魂已在神祇之列。

所以為羿計算,偷了藥去亦並不算怎樣吃虧呢。」

大司農道:「足下所說第二層道理,甚為一精一辟,某深佩服。

但是,第一層說姮娥是無罪,覺得有點不妥。

照足下這樣說,那麼世間兇惡之徒,肆意殺人,亦可以借口於天命假手,自謂無罪嗎?」

大鵹道:「照人世間的眼光看起來,貴使者的話,自是正理,姮娥是應該說她有罪的。

何以要說她有罪呢?就是防恐他人要傚尤的原故。

但是,依神仙的天眼看起來,不是如此。

世上一切,無非命耳。

一個人被兇手殺死,或被水災淹死,或被岩石壓死,同是一死。

被兇手殺死的,說兇手有罪;被水災淹死、被岩石壓死的,亦可以說水與岩石都有罪嗎?如果說兇手是人,有意識的,所以應該和他計較。

水與岩石不是個人,是無意識的,無可和它計較,所以只能罷休。

那麼試問,這個淹死、壓死的人,還是命該死呢?還是罪該死呢?如說是罪,罪在何處?如說無罪,何以會得死?只好歸之於命了。

淹死、壓死既是命,那麼被兇手殺死,豈非亦是命嗎?天定之謂命。

既然是命,既然是天所定,兇手的罪在哪裡?殺人尚且無罪,偷一包藥,更值得什麼?」

大司農聽了這番強詞奪理的話,口中雖無可說,但心中總仍以為非。

過了一會,只聽見四面水聲汩一汩,原來已到弱水中了。

船到弱水中,其行更快,不一時便抵崑崙山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上古神話演義
第一章 演古史之治亂 謀開篇說混沌第二章 皇娥夢遊穹桑 盤瓠應運降世第三章 共工氏稱霸九州 女媧氏摶土為人第四章 女媧氏煉石補天 共工氏重霸九州第五章 共工顓頊爭天下 共工怒觸不周山第六章 下絕手平定共工 上恆山再戮諸懷第七章 後稷初生遭三棄 帝嚳出巡守西北第八章 簡狄吞燕卵 稷澤出玉膏第九章 萯山遇吉神 嫦娥奔月宮第十章 簡狄剖胸生契 帝嚳挈女南巡第十一章 游嵩山途遇奇獸 憶往事細說蚩尤第十二章 蚩尤遭敗績 黃帝得成仙第十三章 豐山有異物 房王兵虐民第十四章 房王作亂圍嚳 盤瓠智建神功第十五章 后羿將兵來救 盤瓢負女遁去第十六章 帝嚳深山尋女 唐堯降生母家第十七章 唐堯初降生 丹丘來進貢第十八章 盤瓠逸去帝女歸 帝嚳東海訪柏昭第十九章 帝嚳納妃羲和女 盤瓠子女到亳都第二十章 赤松子來訪 鳳凰鳥翔集第二十一章 赤松子獻珠治病 青城山帝嚳訪道第二十二章 舟人授秘書 帝嚳悟天道第二十三章 帝女常儀謝世 盤瓢子孫分封第二十四章 立摯為嗣子 封禪上泰山第二十五章 嗣子摯即帝位 老臣謀去三凶第二十六章 帝堯出封於陶 三凶肆虐當朝第二十七章 罐兜求封南方國 狐功設計害人民第二十八章 堯改封於唐 羿往殺楔揄第二十九章 巫咸弟子佐三苗 羿往桑林殺封豕第三十章 羿殺九嬰取雄黃 巴蛇被屠洞庭野第三十一章 帝摯禪位唐堯 三苗建國南方第三十二章 唐堯居母喪 后羿繳大風第三十三章 唐堯踐帝位 皋陶感降生第三十四章 帝堯田獵講武 鴻超被鳥射傷第三十五章 巫咸鴻術為堯醫 越裳氏來獻神龜第三十六章 帝堯東巡問樗莆 初見皋陶驗前夢第三十七章 厭越述紫蒙風土 閼伯實沈共參商第三十八章 帝堯遇赤將 子輿官木正第三十九章 帝堯寶露賜群臣 大司農籌備蠟祭第四十章 帝堯師事尹壽 尹壽舉薦四賢第四十一章 尹壽氏說天丈 羿與逢蒙較射第四十二章 帝堯箕山訪許由 長淮水怪興風浪第四十三章 帝堯初番見許由 黃帝問道廣成子第四十四章 帝堯遊黟山 覽盡大千界第四十五章 途遇金道華 蘭為王者香第四十六章 縉雲山黃帝修道 大姥山老母成仙第四十七章 狐功設計害帝堯 責三苗帝堯動怒第四十八章 男女同川而浴 帝堯君臣中蠱第四十九章 養蠱之情形 苗民之風俗第五十章 帝堯師事善卷 揮師滅除西夏第五十一章 射十日羿見姮娥 渠搜國來朝貢獻第五十二章 述洪水之來源 說黃河之成因第五十三章 堯讓天下於許由 稷為堯使見王母第五十四章 后羿射河伯 逢蒙殺后羿第五十五章 青鳥使迎大司農 西王母性喜樗蒱第五十六章 崑崙山稀有大鳥 西王母瑤池宴客第五十七章 大司農歸平陽 三苗驩兜降服第五十八章 讓天下於巢父 任許由州長第五十九章 海人獻冰蠶繭 堯教子朱圍棋第六十章 帝堯比神農 華封人三祝第六十一章 帝堯開鑿堯門山 果老事堯為待中第六十二章 訓大夏討渠搜 堯締交狐不諧第六十三章 彭祖祈年壽 帝堯讓大位第六十四章 舜生於諸馮 務成子教舜第六十五章 倉頡造文字 舜兄得狂疾第六十六章 舜初耕歷山 象受教於兄第六十七章 秦東贈舜行 二耕歷山下第六十八章 舜與方回訂交 師尹壽蒲衣子第六十九章 耕歷山三番五次 訪大舜不遠萬里第七十章 被逐三四回 學琴作什器第七十一章 以德教化人 舜師事許由第七十二章 三足烏集庭 元愷大會聚第七十三章 帝子朱漫遊是好 誇父臣於帝子朱第七十四章 堯放子朱於丹淵 免共工四岳舉鯀第七十五章 神禹坼背生 鯀受命治水第七十六章 禹師郁華子 鯀作九仞城第七十七章 制陶器舜化東夷 陶河濱舜禹相遇第七十八章 一曰遇十瑞 四岳共舉舜第七十九章 夢眉與發齊 舜不告而娶第八十章 堯降二女於溈汭 舜率二女覲父母第八十一章 堯賜雕弓干戈美玉 瞽叟使舜完廩浚井第八十二章 象日以殺舜為事 舜為舉八元八凱第八十三章 堯以舜為耳為目 舜攝位三凶不服第八十四章 鯀治水不利 舜舉禹治水第八十五章 夢從月中過 師事大成摯第八十六章 初過桐柏山 宛委得寶物第八十七章 雲華夫人授書 伯益水平佐禹第八十八章 舜受終而攝政 禹治水以定計第八十九章 降服罔象天 應龍佐治水第九十章 天地十四將大戰 收服七地授仙菉第九十一章 平逢山群蜂為患 玉卮娘降服驕蟲第九十二章 禹鑿砥柱山 九仙集西嶽第九十三章 巨靈擘太華 大人釣六鼇第九十四章 伯益作井龍登玄雲 玄龜負泥封印山川第九十五章 禹鑿龍門入 伏羲賜玉簡第九十六章 河伯宴大禹 冀州水患平第九十七章 大禹被困於相柳 相柳見誅於五帝第九十八章 黃蛇守共工台 共工流於幽州第九十九章 導河積石得延喜玉 賜軒轅鏡除卻神光鬼第一百章 天地除妖蛇 鯉魚跳龍門第一百零一章 濟水三伏三現 天地將斬朱孺第一百零二章 天地將除妖鳥 嵎夷九族來朝第一百零三章 窟洲返魂香 青州水患平第一百零四章 桐柏山風雷震驚 兩儲君霍潛迎禹第一百零五章 巫支祁襲禹 鴻濛氏被囚第一百零六章 三過桐柏山 共戰巫支祁第一百零七章 禹鑿軒轅化為熊 女攸化石破生啟第一百零八章 鈸耳貫胸獻珠鱉 大禹過門不入家第一百零九章 水平王震澤為神 繇余黃魔使三苗第一百一十章 大禹破三苗 騅驩竄南海第一百一十一章 圍計蒙誤衝突 雲林宮右英解圍第一百一十二章 黃魔破土鑿黃牛 禹鑿巴山開三峽第一百一十三章 掘崑崙息土治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將驅除犯狼 大禹二次遇疫第一百一十五章 方相氏驅疫 雲夢遇神女第一百一十六章 禹作岣嶁碑 神農教避疫第一百一十七章 樂馬山禹誅疫獸 蟠塚山驅龍導漾第一百一十八章 刑天氏與帝爭神 太真夫人除窫窳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三苗於三危 頒五瑞於群後第一百二十章 五老游河河圖來 龍馬鳳凰獻圖書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禹巡海外 應龍殺旱魃第一百二十二章 誇父逐日影 大禹游北方第一百二十三章 迷途入終北 行蹤至無繼第一百二十四章 禹收九鳳強梁 又至肅慎之國第一百二十五章 禹至毛民等國 黿鼉代為橋樑第一百二十六章 漫話扶桑國 詳說君子情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禹逢巨蟹 海若助除妖第一百二十八章 禹歷小人大人國 有蜮山遭遇水弩第一百二十九章 翳逸廖救蜮疫 禹到歧舌百慮第一百三十章 禹受困於楓林 祖狀被殺南海第一百三十一章 禹到壽麻國 得見螺螄舟第一百三十二章 長腳扶盧女 軒轅丈夫國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海神率禹避難 刑天氏命葬常羊第一百三十四章 禹配合二國失敗 淑士國禹鑿方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奇肱試飛車 槐山通老童第一百三十六章 鍾山覲上帝 崑崙見王母第一百三十七章 群仙大聚會 禹游崑崙山第一百三十八章 禹結束危神 堯沉璧於洛第一百三十九章 堯作大章樂 皋陶作象刑第一百四十章 董父豢於雷夏 堯崩葬於谷林第一百四十一章 重到會稽百官官 迎即位分命都蒲阪第一百四十二章 封第象於有庳 立學校以施救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司稷逝世 渠搜國獻裘第一百四十四章 孝養國來朝 夔作樂改封第一百四十五章 奏韶樂舞百獸 郊天祈以丹朱第一百四十六章 巡審樂三到會稽 修大道彭祖說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善捲逃舜入深山 無擇被迫跳澗淵第一百四十八章 舜西教六戎 西王母來朝第一百四十九章 舜作卿雲歌 黃龍負圖書第一百五十章 息慎氏進貢 大頻國來朝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義均命禹攝位 復九州玄都來朝第一百五十二章 率封禪泰山 象病死有庳第一百五十三章 方回憑弔舜墳 二女化作湘神第一百五十四章 啟結天下賢 禹即天子位第一百五十五章 頒夏時於萬國 作貢法均地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改封丹朱商均 作樂雕俎臣諫第一百五十七章 柏成子高逃禹 陣塗民代皋陶第一百五十八章 作城郭大會諸侯 鑄九鼎海神來朝第一百五十九章 禹讓天下於奇子 分散藏書於各處第一百六十章 禹會諸侯戮防風氏 啟為天子滅有扈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